各种太极图的来源 2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的关系

河图、洛书、八卦、太极图都是纹样(图画)性质的非文字的信息载体。
它们是远古时代人们传递信息的符号。
据说在距今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弇(yan)兹氏创作了《河图》、《洛书》。
弇兹氏有三个分支,分别是柯乌耶劳、柯约耶劳和柯诺耶劳。
创作《河图》的是柯约耶劳人;创作《洛书》的是柯诺耶劳人。
燧人氏时代距今约有9700~17000多年,是旧石器时代。
那个时代先人已经掌握了摩擦生火的技巧;采用了结绳的方法记事;积累了天体观测和日影积录的知识,创作了《河图》、《洛书》;创制了原始的陶器,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
八卦是伏羲时代的先人所创。
公元前7724年,伏羲于甘肃榆中代燧人氏,继天道木德为王,正式立国称帝,国号羲,建元罗奉。
罗奉3年(公元前7722年),伏羲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
每时(今称每季)90天,每节45天,周岁(今称一年)360天。
由于一个太阳年(由前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是365~366天,所以在满360天(一岁)之后,再用5天(或6天)用于祭祀天神。
神话传说的女娲(伏羲的配偶)补天,即是女娲建议伏羲规定历法,确定一岁分为10日(月),每日(月)36天,岁末还有5天(每隔三年再加1天)作为过年。
女娲为什么建议伏羲重新规定历法?因为伏羲规定的四时、八节冲击了由旧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五行”、“10日”历则。
“八节”被用来取代历来的“10日”。
四时、八节的历则实际是一种“8月历”。
神话传说的“女娲补天”,不是修补天穹!神话传说的“羿射九日”,是说羿善射,狩猎不到一岁,即9个日(月)就能满足需要。
上古时代,“日”“月”不分,因为那时没有文字!上古时代把一个太阳年叫做“岁”,一岁分为两个“年”(由夏至到冬至是阴年;由冬至到夏至是阳年)。
这种历则是由燧人氏时代传下来的。
《河图》、《洛书》就是这种历则的结晶。
伏羲根据《河图》、《洛书》,创作了《八卦》(先天八卦)。
伏羲氏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制陶有了长进,这同伏羲匏古(葫芦)采用葫芦作为制陶模具相关。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

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位一体论苏开华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四个千古之谜。
作为“易学”之源,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自《易传》始,古代“易学”家们早就把它们四者拴在一起了。
可这种必然的内在关系究竟表现在哪里?古往今来,谁也没有说清楚。
笔者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现在,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都是我国史前的文化遗产,统属“符号文明”的范畴(因为当时尚未产生文字);从时间上讲,太极图产生最早,由于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内涵和价值,先祖们唯恐自己的本意不为后人所理解,于是又用其它符号方式创作了变相的太极图,这便是河图、洛书、八卦的由来;因此,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四者实际上是一回事,是远古先民们分别以图象、数字、卦爻三种方式向后人发出的同一个非凡的信息。
限于篇幅,本文对上述四者的时代属性和固有本质暂不论证,只想专门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从文献资料看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的相关性关于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古代学者们虽未完全搞清楚,但从他们的一些论述来看,不少人似乎早就朦胧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方面的证据不胜枚举,以下不妨略举数例:第一、《易经・系辞》云:“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是说河图、洛书是圣人们创作八卦的依据。
第二、《尚书・顾命篇》“孔安国传”曰:“伏牺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之以图八卦,谓之河图。
”这是说远古伏羲氏在参照河图的基础上创作了八卦。
第三、《汉书・五行志》云:“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汉书・律历志》又云:“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
”这也是说,由奇妙的数字方式排列而成的河图、洛书乃是伏羲氏据以创设八卦的直接源泉。
第四、《易传》有云:“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迹,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现)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又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太极阴阳图含义来历及源考

太极阴阳图含义来历及源考一:太极阴阳图含义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第一周期:从坤卦左行,表示冬至一阳初生,起于北方;从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阴初生,起于南方,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即由卦的初爻组成.这一寒一暑,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第二周期:由卦之中爻组成,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第三周期:由卦之上爻组成,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即朔;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中天八卦图】中天易的天文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而来,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参阅中天八图我们可以了解中天八卦与节令宫辰的关系.【后天八卦图】后天八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
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
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或先生商榷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
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
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太极图”既然流行得如此久远、如此广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变问题就成了人们的兴趣焦点。
在考察它源流之前,应弄清楚“太极图”的名称和图形的关系问题。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当然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
本文仅对阴阳鱼太极图(下文简称“太极图”)作一考察,有关五层太极图的考证将另撰文。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
太极图又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陈立夫先生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
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
太极图的道教文化内涵

太极图的道教文化内涵太极图的道教文化内涵《太极图》与《无极图》都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无极图》体现了道教的修炼之理。
其图最下一圈称为“玄牝之门”,“玄牝”出于《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一句。
黄宗炎认为这指的是人身体中介于肚脐与命门之间的下丹田,此处是道教修炼时所谓“祖气”发生之处。
修丹之士首要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在自己的下丹田修炼出原始的“祖气”。
因这个原始“祖气”能生天生地、成人成物,具有玄妙的作用,故因之可以称为玄牝之门。
在修炼出原始“祖气”后,第二步要将此“祖气”从下丹田中提起,并在自己周身运转小周天,进行修炼,去除阴质,目的是将之煅成纯阳,这就过渡到此图的第二圈,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阶段。
在这一步,通过修炼,要将有形之精炼化为精微之炁,将精微之炁炼化为出人有无之神。
第三步为“五气朝元”,即将修炼之后产生的先天精、气、神贯通在自身五脏六腑之中,使精、神、魂、魄、意交融成一体。
据有的丹经说,这步所体现的是内丹修炼的大周天功夫。
第四步,取坎填离,所谓坎离也可以看作即是神气,通过神气相依不离,成就阳神和圣胎。
丹家则借《周易》之理称之为“取坎填离”,因为就《周易》卦象而言,取坎中一阳,填离中一阴,则可以形成乾卦纯阳之体。
这个乾卦纯阳之体在内丹中可以称之为阳神、或者叫圣胎。
结圣胎、出阳神在道教内丹修炼中可算是非常高的境界了,‘但还不够。
《无极图》认为,终极的一步要将结就的圣胎复还于无极,这就过渡到第五步“炼神还虚,复归无极”。
至第五步,内丹修炼的功用才可谓达于极至。
于此,我们可以看到,《无极图》自下而上对道教内丹修炼中“逆则成丹”的原理做了详细说明。
《太极图》与道教亦有密切之关系。
周敦颐虽然是一个儒者,但他胸襟开阔,没有狭隘的门户之见,而是能广泛吸收道、释的思想,融为一炉,形成自己独特的儒学思想体系。
据史书记载,他喜欢“从隐者浮老游”,与禅师、道士往来密切,曾与鹤林寺僧寿涯交往,得“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雕”之偈。
田和禄:关于太极图的起源

田和禄:关于太极图的起源关于太极图的起源摘自田和禄《周易基础讲座》关于太极图的起源,我在1992年第5期《晋阳学刊》上已发表了《论太极图是原始天文图》一文阐述了我的观点,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古人立杆测日影的实践中。
它是古人在长期崇拜太阳活动中仔细观测太阳运动规律的成果,这是一项伟大发明,证明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脱离了愚昧时代,向科学迈进了一大步,闪烁着中华文明进程的光辉。
图10 内蒙古托克托出土晷仪及摹本图11 立式日晷仪笔者认为,太极图虽画的是平面图,而实质是古人立竿测日影的产物,由此而所得的太阳视运动立体投影图,是空间与时间构成的一幅图。
据立竿测日影说,将太极图复原为立体投影图,可对太极图作出科学的解释。
在一定程度上可填补古人(原始氏族时代)画太极图所依的科学证据,这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至关重要。
古人直观注意到,冷热往复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从太阳在地上的投影规律,来研究探索太阳的视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关系。
图12 立杆测日影得太极图示意图假设:古人制造了原始的立竿测日影仪——晷仪。
晷仪中心及圆周各有圆孔,以备立杆(圭表)用。
在盘中心立有定表,圆周则立一游表,逐日流动(内蒙出土的秦汉石刻晷仪就是一个圆形的圆周上由许多圆孔构成的大圆晷仪)。
定表和游表直线在南北方向上。
每日午时测影,日影皆投向表的北方。
圆盘半径依冬至日所测日影长度为准。
夏至太阳由北回归线往南移时用游表测日影,并在日影尽头作记,这时游表在定表南边,圆盘按逆时针方向,日转一孔,直到冬至日太阳南移到南回归线为止。
日影逐日增长,到冬至最长,由游表点达定表点。
这样就在圆盘上留下了太阳秋冬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
图13 秋冬二季太阳运动投影图然后将圆盘和游表转1800,将游表转到定表的北边。
太阳由南边回归线往北移动,这时用盘中心的定表测影,圆盘仍按逆时针旋转,日转一孔,直到夏至太阳北移到北回归线为止。
日影逐日缩短,到夏至则无影。
太极图来源

论太极图是原始的天文图太极一词,首见于《系辞》,但无图形。
直到宋代才由陈抟传出太极图。
古太极图原无文字说明,只是一大圆圈内含两条阴阳鱼,阴阳鱼又各画一只鱼眼。
笔者认为,太极图是远古时代古人立竿测曰影以辨四方、冷热的产物,是一种原始的天文图。
太极图虽画的是平面图,而实质是古人立竿测日影所得的太阳视运动立体投影图。
据立竿测日影说,将太极图复原为立体投影图(如图1〕,可对太极图作出科学的解释。
在一定程度上可填补古人(原始氏族时代〕画太极图所依的科学证据,这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至关重要。
古人直观注意到,冷热往复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且本阳的东升西落是辨别方向的依据,于是就建立起立竿测日影的原始科学观念,从太阳在地上的投影规律,来硏究探索太阳的视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关系。
假设:古人制造了原始的立竿测日影仪——晷仪(如图2,仿1932年洛阳金村出土的“晷仪”改制〉。
晷仪中心及圆周各有圆孔,以备立竿(圭表〉用。
在盘中心立有定表,圆周则立一游表,逐日流动(内蒙出土的秦汉石刻晷仪就是一个圆形的圆周上由许多圆孔构成的大圆昝仪)。
连接定表和游表的直线在南北方向上。
毎日午时测影,日影皆投向表的北方。
圆盘半径依冬至日所测日影长度为准。
圆盘中心有一孔插定表,圆周有360孔〔将一回归年分为四时,一时分六个节气,一节气三候,一候约五日,一年360日〕,插游表。
夏至太阳由北回归线往南移时用游表测日影,并在日影尽头作记,这时游表在定表南边(设游表在圆盘上的夏至起始点为A,见图2 b),圆盘按逆时针方向,日转一孔,直到冬至日太阳南移到南回归线为止。
日影逐日增长,到冬至最长,由游表点达定表点。
这时圆盘上的夏至起始点A已转到定表的北边,这样就在圓盘上留下了太阳秋冬二季的视运动投影图(如图3)。
当太阳视运动移至冬至点(南回归线)时就调转180度回头(改变方向)由南回归线往北移动,所以这时应将圆盘也转180度,使圆盘上的夏至起始点A回归到定表南边的游表点(如图4)。
太极图来源及含义

太极图来源及含义太极图的来源太极图称为道祖太上老君的专署武器,是开天之后的神兵之一。
太极图传说拥有着定乾坤,算未来一事。
与盘古幡、诛仙剑阵合称为开天三大至宝,均为盘古斧开天后解体而成。
太极图成鸿蒙之色,意为大道无极之态,浑身光芒四射、瑞气环伺,自有大道真言漂浮于其中。
传说太极图奥妙无尽,能无视防御攻敌要害,能挡一切攻击,使其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太极图一旦展开则有天象出现,日月无光,星辰暗淡,至宝之姿显露无疑。
它还可以变换成三种姿态,能够化作桥梁,承接大道,使之歼灭全敌;还可以将时空错乱,使其还原成鸿蒙之色;对于法宝,更能将其收入囊中。
可以说,太极图集结了武器、防具、储物三大洪荒人士必备之物,不负天地至宝之名。
在封神榜中,太极图也是风光无量,赤精子向师伯太上老君借来太极图,亲手将自己培育了十余年的弟子殷洪送上了封神榜。
殷洪在太极图中经历了其无穷变化,只过了短短几分钟,殷洪就被化作飞灰,灭于天地之间。
太极图的含义太极图传说是从太上老君流传下来的道家精髓,故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说。
其实从史记上记载得出,太极图的出现能追溯到宋朝陈抟。
据记载,陈抟是宋朝的有名的道士,对道学非常有研究。
在他将死之际就将他的毕生著作,至此开始了太极图辉煌的历史。
太极图是对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所绘出的形象说明,在太极图中,右上方的的白鱼跟左下方的黑鱼从大变小,符合八卦六十四大变化。
而黑、白双鱼的鱼眼就是预示着阴中有阳、白中有黑的意思。
在周敦颐学到陈抟的太极学说后,许许多多的人开始热衷于道教所学。
太极阴阳鱼图的由来是从伏羲八卦的同心扇形合聚而成,只是相对进行了美化,使其看起来不至于那么生硬。
太极图的演变先天圆图中间加上阴阳鱼图形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阴阳鱼形正是对六十四卦方位圆图的形象说明。
《翼玄》中已用了先天图右行、左行的字眼,除以上引文外,卷十还说:易先天爻象图,自乾坤始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右行;自复遇始(当为垢之误)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左行,列于二也。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一)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一)——兼与郭或先生商榷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
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
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太极图”既然流行得如此久远、如此广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变问题就成了人们的兴趣焦点。
在考察它源流之前,应弄清楚“太极图”的名称和图形的关系问题。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当然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
本文仅对阴阳鱼太极图(下文简称“太极图”)作一考察,有关五层太极图的考证将另撰文。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
太极图又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陈立夫先生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干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
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
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
”(《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
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这种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见《郑州日报》1993年3月8日第八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复习笔记 (周濂溪、邵康节) 【圣才出品】

第11章周濂溪、邵康节一、周濂溪1.简介周濂溪,名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年五十七。
著有《太极图》等。
2.《太极图说》(1)思想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
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2)来源①此图并非全根据于《易》。
②道藏中之《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图》中有太极先天之图,与周濂溪的太极图略同。
③周濂溪太极图中第二图取《参同契》水火匡廓图,第三图取《参同契》三五至精图。
3.《太极图说》与《通书》(1)太极阴阳五行①《太极图说》认为太极一动一静,可以同时而有。
《通书》认为“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②《太极图说》认为五行是“五气”,《通书》认为阴阳是“二气”。
(2)人性本善①《太极图说》认为人是万物之灵,禀太极之理,具五行之性,人性本善。
②《通书》认为人性没有善恶之分。
(3)圣人之道①《太极图说》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②《通书》认为“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
”二、邵康节1.简介邵雍,字尧夫,范阳人。
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之上,遂为河南人。
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
熙宁时年卒,年六十七。
元祐中,赐谥康节。
2.太极与八卦(1)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
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
动之始则阳生焉。
(2)太极既分,两仪立矣。
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
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
(3)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
于是八卦成矣。
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
3.先天图与六十四卦圆图方位图(1)先天图①将经世衍易图横排之八卦,自中间断之,复将此两半各折成半圆,更将此两半圆,合为一圆,即得先天八卦方位图,或名先天图。
②所以名为先天图者,因此图所表之八卦方位,与《说卦》所说不同。
故康节以此为伏羲之先天八卦,而以《说卦》所说之八卦方位,为文王之后天八卦。
《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
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
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
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来源介绍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
该词最早出现在《易传·系辞上》中。
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
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
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
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太极图说》则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哲学著作,全文只有249字。
受《周易·系辞传》的启发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阐释了其宇宙观,“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
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解说太:初始、宗源、无上。
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
太极的字面含义: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之义;太极的真实含义: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
太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
原文介绍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太极图:太极图-起源,太极图-发展阴阳太极图

太极图:太极图-起源,太极图-发展阴阳太极图太极图:太极图-起源,太极图-发展阴阳太极图话题:阴阳太极图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太极图阴阳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
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
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
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
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太极图式说是《易经》“太极”思想在儒、道两家结出的硕果。
道家的太极图与乾坤同构;儒家的“中华神圣图”与内宇宙全息。
阴阳太极图_太极图 -起源太极图“太极图”的起源。
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叫”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2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
陈立夫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
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使用毛笔中锋所画,早于孔子四千年。
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
”(《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
中国传统太极图形的美学特征及设计应用

摘要文章讨论了中国传统太极图形的美学特征及设计应用,出现了传统文化遇现在设计矛盾的问题,本人采用了论证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最后阐述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太极图形;符号;现代设计目录1引言:太极形符号有其独特的视觉优势,又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可以借用其丰富的内涵,来传达设计的主题,使太极图的意义在设计中得到升华,并为现代设计带来无穷的创意灵感。
1.1太极图形的来源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
陈立夫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
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
1.2太极图形在中国的文化内涵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周敦颐_太极图_渊源审思

“
”
,
而 周敦 颐 九江 故家 传 本 则 为
“ “
“
无极而生太 极
”
,
,
”。
这两个 版本 中
“
”
,
,
“
无 极 都是 最 高 范 畴
,
”
。
经 朱 熹 订 正 的今 通 行 本 作 无 极 而 太
。
极
并 且 朱 熹 将 无 极 解 释 为 无 形 而 以 太极 为 最 高 范 畴
“
“
”
关于 无极
”
。
,
。
愿 对 顺 而 成 人 的 道理 作 理 论 研 究 和 概 括 周 敦 颐 从 哲 学 的高 度 上 吸 纳 道 教 理 论 的 合 理 内核
“
”
。
,
将 道 士 丹 功 修炼 之 图 改造 成 为 演 示 宇 宙 生 化 的 模式
,
。
这 一 改造表 明周 敦 颐 的儒者 立 场
。
对 于 周 敦 颐 的 思 想 体 系 来 说 《太 极 图 》 《太 极 图 说 》 一 体 的 《太极 图 说 》 简短 但 很 是 很 与
高 士 与 施 至 术 而 心 朋 远 寓 各 方 岂不 胜 哉 卫 卿 这 里 的 高 士
,
,
”
“
”、“
至 术 当 是 有 所 指 的 朱 熹在 回
。
”
。
答 关 于 周 子 之 学 的 渊 源 间 题 时 特 别 点 明 渠是 陆 洗 婿
,
“
”
,
应 是 有所 用 心 的
。
至 少 就 朱 熹的理 解
,
。
。
故 曰 立 天 之 道 曰 阴 与 阳 立 地 之道 曰 柔 与刚
破译太极八卦推演之过程1-太极图

破译太极八卦推演之过程1-太极图杨东胜作者简介:姓名:杨东胜性别:男职业:曾在河南、湖南、深圳、北京等地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通信地址:广东省深圳市新闻路华富大厦2502 (518034)电子邮件:cheeryds@摘要:本文采用公理化推演方法,破译了易经六大基石性发明的推演过程:阴阳爻、太极图、先天八卦图、八卦符号、六十四卦图、六十四卦符号。
本文推演出3条公理和48条推论,揭示了易经起源真相。
证明了易经起源与卜筮毫无关系,易经是从自然哲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原理推演的,具有《几何原本》一样的的公理化推演法。
主关键词:易经;太极图;八卦图;八卦符号;公理化推演法;第二关键词:阴阳爻;先天六十四卦图;六十四卦符号;起源;自然哲学;数学;极坐标;历法;文字;本文是笔者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这部分破译了太极、先天八卦、六十四卦等易经发明的推演。
关于破译洛书、后天八卦、河图等发明的推演过程,此文不打算披露。
待时机成熟,将公布于有德之大人君子。
1、羲皇从天象发明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来源,比河图、洛书、八卦图的来源还要神秘。
几千年来,甚至都没有一个哪怕是类似于“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因之画八卦”那样的神话传说,能告诉人们太极图的起源。
这给人的感觉是:似乎太极图不是空穴来风、就是横空出世。
现在传世的太极图,最早见于北宋的文献。
北宋以前的太极图文献没有见到,或者没有,或者已经遗失了。
北宋的河图、洛书,以及太极图,传自唐末五代至宋初的陈抟,并由北宋邵雍集其大成。
陈抟,字希夷,又字图南,号扶摇子,道家尊为“陈抟老祖”,今安徽亳州人。
邵雍,字尧夫,谥康节,世称邵子,隐居在今河南辉县。
《道藏》中载有陈抟老祖传下的“道太极图”(见图3),据说传自东周春秋时期老子。
老子名李耳,《道德经》的作者,被道家尊为“太上老君”,今河南鹿邑人。
由于难于确认太极诸图的源头,致使学术界多认为上述诸图是由陈抟等人伪造出来的。
由于学术界不相信陈抟传出的太极图的真实性,北宋的周敦颐(周子)、明朝的来之德(来子),还创作了与这张图迥然不同的另外两种类型的“太极图”。
中华太极图—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脑电图

中华太极图—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脑电图
陈兴时;张明岛
【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
中医书、气功书、武术书、棋书等封面上大都印上的太极图就是远古代遗留下来的。
近年高精尖医疗仪器的发展,为正确解释这一举世闻名的太极图提供了若干条件。
太极图诞生于我国,因而又称“中华太极图”,以及“阴阳鱼太极图”、“阴阳合抱太极图”、“古太极图”、“无极图”、“世界第一图”等。
我国古代第一位破译太极图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发现太极图方面建树甚多。
但是一千多年来,如何正确解释则众说纷纭,有的把它看成神图、巫画,有的认为是太古的外星文明,有的则认为起源于易学。
【总页数】1页(P111-111)
【作者】陈兴时;张明岛
【作者单位】[1]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2]上海市卫生局 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1.04
【相关文献】
1.人类最早的祖先可能是跳跃者 [J], 宗华;
2.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 [J],
3.美航天航空局“深度撞击”计划成果提示慧星有可能是地球上最早有机物的来源
[J],
4.英国发现2.35亿年前飞龙可能是最早鸟类 [J], 明奇
5.西伯利亚可能是动物最早的家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主要“太极图”的来源
郭彧
任何易图的产生都有它的来龙去脉。
历史上主要的几幅“太极图”(既是有两条黑白鱼交互的易图),它们究竟是如何画出来的?其根源在哪里?是在什么时候问世的?对此,我们应该深入探讨。
本文仅就三幅有代表性的“太极图”阐明其来源及大概的问世时间。
一有“黑白鱼眼”太极图的由来
明初赵撝谦于《六书本义》列出《天地自然河图》(见图一),言蔡元定(季通)得于蜀之隐者。
图一天地自然河图
明宋濓《文宪集》曰:“新安罗端良尝出图书示人,谓建安蔡季通传于青城山隐者。
图则阴阳相合,就其中八分之则为八卦。
”按宋濓之说,此图似乎出于南宋的罗愿。
我们也同时明白这样的易图起初称之为“河图”。
大概是本于《周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画八卦之说命名,用以表达“圣人则河图画卦”。
到了清代的高雪君则于《易经来注图解》列出了《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见图二)。
此图也是说“圣人画卦”,用以表达从“太极图”演变作先天八卦。
与图一比较,图二仅是“黑白鱼眼”的形状不同而已。
图二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
此图外画先天八卦(既是邵雍所谓是“伏羲八卦”),意思是伏羲八卦是依据此《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演变而来。
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演变过程呢?
易图的演变应该有顺与逆两个过程。
如果说能够从“太极图”演变成为“先天八卦图”,那么从“先天八卦图”也可以逆着演变成为“太极图”。
先看从太极图演变作先天八卦的过程:
第一太极图第二八分之图一第三八分之图二
第四变离坎上爻图第五拆补图第六黑白块八卦
第七黑白块变化图第八变作原本爻符号第九变作先天八卦再看从先天八卦变作太极图的过程:
第一先天八卦第二八分之图第三爻画变化图
第四黑白块图第五拆补图第六黑白鱼图
第七鱼眼变化图第八抹线图第九太极图
我们学习《周易·说卦》知道八卦的由来,是“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也就是说八卦根本不是什么人“画出来”的。
历史上,司马迁没有说“伏羲画卦”,只是到了东汉的班固《前汉书》方说“伏羲画卦”。
宋代邵雍说“乾坤纵而六子横”是“伏羲八卦”。
又说“乾兑离震”是“天之四象(日月星辰)”;“坤艮坎巽”是“地之四象(水火土石)”。
显然,邵雍知道先天八卦是立体的。
所以邵雍从来不说“伏羲画卦”。
众所周知,所谓“先天八卦”的概念是邵雍首先提出来的,立体的先天八卦也是邵雍为了解释《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一段文字的含义而研究出来的。
所以,此幅所谓的“太极图”就是从二维的先天八卦图演变过来的。
毫无疑问,这幅所谓的“太极图”的问世时间一定在邵雍之后。
二没有“黑白鱼眼”太极图的由来
1.乾坤坎离四卦图不能演变成为没有“黑白鱼眼”之太极图
图三俞琰《易外别传》所列乾坤坎离图
我们从先天八卦图演变太极图成为的过程了解到,所谓太极图的“黑白鱼眼”就是坎离二卦的上爻(而不是如同胡渭所说的坎离二卦的中爻)。
也就是说:没有坎离二卦的六卦图方可以演变成为没有“黑白鱼眼”的太极图,而用乾坤坎离四卦则不能演变成为没有“黑白鱼眼”的太极图。
所以,从设计的角度看当前韩国国旗的图案,四隅的乾坤坎离四卦与中间几何画法的“太极图”之间没有易图演变的必然关系。
图四韩国旗图案
2.没有坎离二卦的先天六卦图演变成太极图
图五先天六卦图
第一六分变化爻画图
第二曲线分爻图
第三拆补图
第四抹线成为太极图
3.十二月卦气图演变成为太极图
图六十二月卦气图
图七黑白爻画十二月卦气图
图八明代演变图之一图九明代演变图之二
结语
所谓“太极图”,其易学根据则源于《系辞》里面有“易有太极”之文。
各种式样的“太极图”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我们阅读北宋刘牧的《易数钩隐图》,他画出来的太极图就是一个圆圈;而《正统道藏》里面列出的《周子太极图》,同样是用一个圆圈表示“易易太极”的含义。
这就证明,最早的“太极图”就是一个圆圈。
《周子太极图》第二层图式,是在一个圆圈之内画黑白弧形条块,表示一阴一阳“是生两仪”的含义;北宋杨时(龟山先生)画一个圆圈,“用墨涂其半”,表示“一阴一阳”,并说“这就是易”;朱熹造八卦小横图,也是用黑白块替代原本八卦爻画符号表示一阴一阳。
这就证明,最早把八卦原本符号更改作黑白块者是朱熹,他用黑白之位表示一阴一阳的依据,则源于周敦颐和杨时的易图。
图十刘牧图图十一周敦颐图图十二杨时图
图十三载杨甲六经图图十四载林至易裨传
后来诸多的“黑白鱼”太极图的问世,都产生在朱熹用黑白块替代原本卦爻符号之后。
这是我们系统研究易图学之后得出的结论。
同样,上述几种主要“太极图”的问世时间也不会在朱熹之前。
写于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