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国际体育运动的最高级别和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文化交流与世界和平的象征。
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对中国体育运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进步。
自1952年起,中国开始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于1984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亚洲青少年运动会。
此后,中国的奥运成绩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冬季奥运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中国成功举办的2024年北京奥运会更是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里程碑。
奥林匹克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了国民的体质素质。
其次,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为了实现体育的发展,更是为了走向世界舞台,与国际接轨。
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中国与各国之间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选手在国际赛场上的优秀表现,不仅为中国争了光,也增进了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感。
同时,奥林匹克运动为中国提供了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的机会,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中国与世界分享了自己的文化和体育理念,提升了国家的形象和影响力。
再次,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中国人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公平竞争、团结友爱、和平合作等理念渗透到了中国的社会文化中,促进了国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
此外,奥林匹克运动也推动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体育设施建设、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最后,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还对中国政治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了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浅谈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谈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摘要:奥运会的辉煌总是与艰难困苦相伴。
以现代奥运会为例,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先生在倡导复兴古代奥运会之际,即将全部的身心、时间、精力、财产和爱奉献给了奥林匹克理想。
几经周折,才使现代奥运会得以诞生。
诞生后的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遭受了政治控制、经济制约和文化隔阂等多种障碍。
关键词:奥林匹克、现代社会、经济1 奥林匹克运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现代竞技体育本身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蕴含诸多经济因素。
奥林匹克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奉行非商业化和业余原则,自从萨马兰奇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鼓励企业家对奥运会进行商业化运作,推动了竞技运动的职业化,使奥林匹克在全世界的影响达到空前规模。
“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努力拼搏的目标,精明的商家看到了此中蕴含的巨大市场,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体育项目实行商业化运作,加速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许多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需求,有市场,就有效益,近20年的奥运史证明,奥林匹克可以与经济结合,形成和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社会财富,获取经济效益。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对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每届奥运会主办国不仅要有先进的体育设施,而且要具备现代化的综合市政供给网络,包括交通运输、城市环境、通讯邮电、饮食住宿和商业旅游等等,这些行业无疑会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得到飞速的发展。
奥运会还拥有自身的特殊资源,通过赛事报道、转播权的转让出卖,可获得可观的收益,并促进传媒业的发展。
2 奥林匹克运动对政治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对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每届奥运会主办国不仅要有先进的体育设施,而且要具备现代化的综合市政供给网络,包括交通运输、城市环境、通讯邮电、饮食住宿和商业旅游等等,这些行业无疑会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得到飞速的发展。
何振梁先生发言: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30 年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让世 人称奇的成就,使中国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快 速发展阶段,20年来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 长,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中国经济起飞的这一阶段举办奥运会,真可 谓是天赐良机。我们的目标是使北京奥运会成 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一个助推器。据预测,筹 备和举办奥运会将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 长率提高0.3到0.4个百分点。
奥运会在中国举办,是一个难得的“三赢” 的局面:
国际奥委会是第一大赢家
从奥林匹克运动的角度来看,没有比 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举办奥运会能更广泛 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了。在长达七年多的 筹备奥运会的过程中,奥林匹克精神在如 此广袤的土地上为如此众多的人所了解、 认同和发扬,这无疑将使北京奥运会成为 奥林匹克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所 以国际奥委会是第一大赢家。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何振梁
一、全球视野中北京奥运 会的“三赢”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 会决定把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授予北 京。这是国际奥委会成立一百多年来所 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更是“中国 与奥林匹克”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重大事件。从国际社会的大格局来看,
1、极大地推动中国,尤其是北京的 经济发展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奥运会规模 的日益扩大,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经 济社会推动作用日益显露。借奥运之 机,促城市发展,开始成为一些国家, 特别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阶段的国家 采用的一种策略。这种做法自1964年 东京奥运会后尤为明显,奥运会已经 成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如:
因此,我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的 申办陈述中说, “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促 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为全人类造 福。” “你们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 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这样说,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且符 合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是有其客观依 据的。
北京2024冬奥会

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为冬奥会的顺利举 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赛事组织
各项赛事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包括竞赛规程制定、 比赛器材准备、裁判员培训等。
赛事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制定
安全保障
制定了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安保力量、完善安 全设施、加强安全检查等,确保冬奥会期间的安全稳定。
医疗保障
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设立医疗站点、配备专 业医疗人员和设备、提供紧急救援服务等,确保运动员和 观众的身体健康。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急 预案和处置措施,确保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应对。
志愿者招募与培训计划安排
志愿者招募
通过广泛宣传和招募,吸引了大 量热心公益、具备专业技能的志 愿者参与到冬奥会的服务工作中 来。
北京2024冬奥会
CONTENTS
• 冬奥会概述 • 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介绍 • 冬奥会比赛项目详解 • 冬奥会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 • 北京冬奥会筹备与保障工作 • 北京冬奥会的影响与展望
01
冬奥会概述
冬奥会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 会于1924年在法国的夏慕
尼举行。
发展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奥 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冬奥 会逐渐壮大,成为与夏季 奥运会相辅相成的体育盛
通过冬奥会的参与和举办,中国加强了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和交流,增进了与其 他国家和地区的友谊和合作。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还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组织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 形象。
05
北京冬奥会筹备与保障工作
筹备工作进展及成果展示
场馆建设
所有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均已按计划完成建设,并进行了多次 测试和演练,确保模
中国举办冬奥会的意义和影响

【导语】中国举办冬奥会的影响在于冬奥会对推动中西⽂化交流融合、增强民族⾃信必将产⽣积极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它不仅为各国体育健⼉提供了展⽰⾃我的竞技场所,⽽且也为促进世界和平、增进相互了解、实现⽂化交融、传递⽂明友谊搭建了的学习交流平台。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教育频道!1.中国举办冬奥会的意义和影响 1、有利于进⼀步展⽰中国形象,增强我国软实⼒和国际影响⼒ 北京2022将把地域维度的长城⽂化、时间维度的春节⽂化及百年冬奥与奥运会元素整合,创造丰富的⽂化遗产,为奥林匹克⼤家庭提供独⼀⽆⼆的体验。
如果北京申办成功,那么北京将创造在同⼀个城市举办夏季和冬季两个奥运会的历史,并奉献⼀届令运动员引以为傲、让所有参与者终⽣难忘的冬奥盛会。
2、有利于进⼀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展冬季运动,推动我国从体育⼤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举办冬奥会将使北京拥有更加完善、更⾼⽔平的冬季运动场馆设施,点燃中国冬季运动全⾯发展的⽕炬,进⼀步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会加快促进北京、张家⼝地区的协同发展,并在“⾸善之区”进⼀步普及“残健互融”理念。
3、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推动健⾝、休闲、⽂化、旅游等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规划,连接北京和张家⼝的⾼速铁路将于2019年前后完⼯。
完⼯后,北京⾄张家⼝的`交通时间缩短到50分钟。
冬奥会的申办加快推动张家⼝步⼊⾸都⼀⼩时经济圈的发展,助⼒京津冀协同发展。
申办冬奥将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3亿⼈上冰”,将是个了不起的成果;在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申奥将为冰雪运动提供巨⼤的发展空间和很长的产业链,为全世界投资者提供巨⼤的商机;此外通过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交流,共同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
2.冬奥会对张家⼝的影响 乘2022北京冬奥会东风,张家⼝驶⼊经济社会全⾯发展的快速车道。
张家⼝协助北京承办2022北京冬奥会,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投资热潮,推动新⼀轮的改⾰开放与招商引资,⼀⼤批技术⾼端、功能先进、配套齐备、绿⾊低碳的⼤项⽬好项⽬将落户张家⼝,⼀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场馆建设、⽣态功能建设的启动,会有效拉动相关产业提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激活消费市场,增加就业岗位,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
观念的建构: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传播

谢谢观看
观念的建构
1、社会文化环境
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传播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育的 地位相对较低,因此奥林匹克运动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体育的看 法。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重视,提倡全民健身,培养健康的 生活方式。
2、媒体宣传
媒体在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大众传媒通过报道赛事、 制作专题片等形式,使广大民众能够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同时,新媒体的兴起 也为奥林匹克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奥运资讯。
观念的建构: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传播
01 引言
03 观念的建构 05 启示与建议
目录
02 背景介绍 04 奥林匹克传播的现状 06 参考内容
引言
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事,代表着世界各地运动 员的最高水平与精神风貌。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与发展同样受到广泛。 本次演示将从观念的建构角度出发,探讨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现状, 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启示和建议。
在保持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同时,要注重拓展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 扩大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范围。此外,应丰富传播内容,除了赛事报道和体育 新闻外,还可以增加运动员访谈、运动知识普及等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3、强化学校教育,培养体育人 才
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育,通过体育课程、课外活动等方式向学生普及奥林匹 克知识和精神,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特长。高校可以加强体育学科建设, 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方法
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方法包括定位、品牌传播和社交媒体建设等。定位是指明 确企业的目标受众和竞争对手,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品牌传播是指 通过广告、公关等多种手段,向目标受众传达企业品牌的信息和价值。社交媒 体建设则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企业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和互动。
论述中国奥林匹克的发展史

论述中国奥林匹克的发展史中国奥林匹克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教育家、体育家张伯苓在天津青年会第五届学校运动会的演说中,建议中国加紧准备,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然而,中国的奥林匹克之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95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5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新中国历史首次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然而,由于国际奥委会对于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事务中唯一合法地位存在“两个中国”的阴谋,从1956年第16届夏季奥运会开始,中国被迫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直至1979年10月的““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在恢复合法席位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大国之一。
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式出现了重大的转移,体育改革进程也不断深入,对待奥林匹克的价值观念也在这一进程中产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
中国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不仅积极参与各项赛事,还在国际奥委会中担任重要职务。
总的来说,中国奥林匹克的发展史是一部历经曲折、不断进步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为推动全球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奥林匹克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并在不断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早期历史:•1910年,中国首次参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项目。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了正式的夏季奥运会。
2.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一系列内外部原因,中国在20世纪50-60年代间暂停了参加国际奥运会。
3.1970年代至今:•1979年,中国恢复了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并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重返奥林匹克舞台。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取得了首个奥运会金牌,这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迈向了新的阶段。
中国的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

中国的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体育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体育就作为民族精神的代表,承载着历代中国人民的斗志、坚韧和团结精神。
而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对中国的体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推动。
本文将从中国体育的历史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体育的历史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其体育活动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古代的中国人民通过习武强身,强调“文武双全”的观念,所以武术和举重等项目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而射箭、马术等项目则代表了古代贵族的身份与荣耀。
另外,中国还有很多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象棋等,在体现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事业也逐渐走上正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并促进了体育产业的繁荣。
二、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体育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首次参加奥运会的经历给了中国人民很大的信心和动力,也使体育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与认可。
中国队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不仅让国人为之骄傲,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地位。
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不仅注重竞技水平的提高,更加强调体育精神和公平竞争的理念。
这对于中国的体育文化传承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中国作为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的举办国,这两次盛大的体育盛事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举办奥运会不仅要求体育设施的完善和场馆的建设,更需要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广泛参与。
这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三、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体育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近年来,中国队在奥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再次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各类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之年,也是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周期性调整之年,二者在今年同时出现,完全是一种巧合,不存在必然联系。
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不大,奥运会的结束,也不会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一、奥运会对经济影响的三大途径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大规模和最高层次的体育赛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奥运会的经济效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性经济效应,第二层次为间接性经济效应,第三层次为衍生经济效应。
直接性经济效应是指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国组委会在对奥运设施、奥运安全、奥运环境、奥运服务投入的基础上而获得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企业赞助、电视转播权出售带来的收入、门票收入、各类奥运纪念品的销售收入。
间接性经济效应是指在奥运会申办、筹办、承办、举办过程中,奥运的实体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奥运经济在第二产业中形成的间接性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建筑业、制造业和电力、煤气、供水产业中。
在第三产业,奥运会期间旺盛的需求将极大地推动旅游业、餐饮业快速增长,同时,教育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传媒产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都会因奥运会的召开出现不同程度的繁荣。
所谓衍生经济效应是指通过举办奥运会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的集合。
衍生经济效应的显现是通过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对外开放的扩大,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来实现的。
如果说直接性经济效应与间接性经济效应都带有周期性的话,那么,衍生经济效应则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
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影响,还需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并不具有同质性。
从前几届奥运会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大国经济的影响要小于小国。
如1988年举办奥运会的韩国,举办前后包括1988年经济增长都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而1996年举办奥运会的美国,举办前一年经济增长2.5%,当年增长3.7%,后一年增长4.5%。
从2008年到2022年两届奥运会看中国国际

-3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孙海潮 从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
修补法国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夸耶会见并宴请金 晶,对她4月7日在巴黎传递奥运火炬过程中的遭遇表示“难过和遗憾”,对 她当时表现出的勇敢表示赞赏,对她事后显示出的宽容表示钦佩。阿夸耶议 长还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表示祝贺,认为奥运会增强了中国的声音。法国参 议院议长蓬斯莱在参议院会见金晶,欢迎金晶到访法国,指出这使他有机会 对中国如此成功地举办奥运会表示祝贺。法国总统和两院议长分别会见金 晶,表明了法国在奥运火炬传递巴黎站严重受阻后的态度。金晶成为了推动 中法恢复关系的民间使者。
公共外交季刊 2022年第1期春季号
从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 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
孙海潮
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如影相随。北京先 后于2008年和2022年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成为全球唯一的 “双奥城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空前成功,粉碎了国 际反华势力借机诋毁和对华施压的图谋;2022年,北京冬奥会 向世界展现出更加自信的中国,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 的奥运盛会,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的 大国地位。
2008年到2022年,时隔14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 起向未来”。两届奥运同样精彩,展现了中国拥抱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期待辉煌未来的大国形象。我们同时看到, 国际反华势力破坏中国发展的行径不会停步,国际局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方 兴未艾。
中国的体育运动与奥运会的影响

中国的体育运动与奥运会的影响体育在中国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
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体育盛事之一,奥运会对中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参与奥运会的历史、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等方面,探讨中国的体育运动与奥运会的影响。
一、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历史中国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常客,自1932年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在中国参与奥运会的过程中,体育运动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不仅仅是在奥运项目上,中国还鼓励和培养了许多其他体育项目,推动了中国整体体育水平的提升。
二、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2008年,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首次主办奥运会。
这次奥运会给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中国在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场馆设施的建设和服务质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化和大众化。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树立了国际形象,也激励了更多的中国人参与体育运动,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三、奥运会对中国体育运动的影响1. 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奥运会是世界体育舞台的巅峰盛会,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激励了更多的中国人投身于体育运动,并大大提高了中国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
尤其是在一些中国传统强项项目上,如乒乓球、羽毛球和跳水等,中国运动员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2. 培养新一代运动偶像通过奥运会的举办和参与,中国体育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偶像,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代表和象征。
这些运动员不仅在奥运会上赢得了荣誉,也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一大批追随者,激励着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
3.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奥运会为中国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从场馆建设、赞助商合作、广告推广到相关产品销售,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国体育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来了发展机遇,推动了中国体育产业的繁荣。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
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它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困难、挫折甚至几度陷入危机,却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探索、发展和成长。
作为人类社会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与古代埃及、希腊、两河流域、印度一样,也有着灿烂的古代体育文化。
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萌芽自有史以来,游戏与竞技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以武术、气功和其他民间体育活动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便为后来西方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传入准备了内在条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急剧的变化,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就是在这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中、在学习西方的浪潮中传入和兴起的,这其中以洋务派为代表,其在按西式编练的新军中,首先引进了西方的兵操,初期以习练英式兵操为主,后来多采用德式兵操。
这其中,他们连同兴办新式学堂和派遣学生出国留学两大措施,以及聘请外籍教练员等等,在其推动下,西方体育及奥林匹克运动才逐步开始进入中国。
然而,中国人最初是通过了解奥运会来真正开始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
1904年,第3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举行,中国的一些报刊曾刊载了这届奥运会的消息。
由于这届奥运会的规模较小,再加上当时中国民众对现代体育了解甚少,这些报道只在有限的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1907年以后,一些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的人士开始在社会上宣传奥林匹克运动。
同时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体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天津青年会第5届学校运动会的演说中指出:此次运动会的成功,是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
张伯苓先生建议中国加紧准备筹建奥运会代表队,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事实上,这便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萌芽。
1908年,一些报刊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第4届奥运会进行了报道:再过几星期,伦敦举行一次盛大的奥运会,世界上没有一个运动会能与奥运会相比。
北京奥运会影响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北京奥运会影响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研究1. 引言在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被认为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这项盛事不仅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对中国体育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研究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对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启示。
2.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2.1 提升了体育设施水平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了一批先进的体育设施。
这些设施不仅为奥运会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设备,也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这些设施的运营和维护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2 增强了人们对体育的兴趣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人民深刻体验了奥运会的魅力。
这项盛事不仅激发了大众对体育的热情,也提高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这种体育热潮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人才基础。
2.3 推动了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北京奥运会推动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竞技体育。
体育旅游、体育娱乐、体育培训等新兴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为中国体育产业增加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提高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3.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产业存在的挑战3.1 体育场馆利用率低尽管北京奥运会建设的体育场馆数量庞大,但是一些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的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些场馆的利用率低,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以后的体育场馆规划中,需要考虑场馆的多功能利用,以提高利用效率。
3.2 体育产业链不完善中国体育产业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例如体育用品、体育赛事运营、体育培训等环节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链,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和附加值。
3.3 专业人才短缺尽管中国拥有庞大的体育人口,但是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北京奥运会后,一些奥运会相关职位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因此,需要加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影响与启示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影响与启示2008年8月8日,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这场历经多年筹备和四年等待的盛大赛事中,中国运动员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斩获了51枚金牌,成为当届奥运会的第一大胜利者,这也一举为中国的体育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的贡献和带来的启示是无法估量的。
在这场盛会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强大的竞技水平和无限的潜力,也感受到了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体育舞台中展现的崭新形象。
同时,奥运会还为中国体育事业提供了机会,推动了中国大众体育事业的普及,为中国体育钻研和创新提供了动力。
一、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和竞技水平北京奥运会让中国的优秀运动员有机会和全世界的优秀选手展开激烈的竞争。
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和卓绝表现,中国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增加了运动员的自信心,也增强了他们的竞技水平。
在比赛中,中国的优秀运动员表现出强大的个人和团队斗志,获得了许多金牌和奖牌。
这种积极的竞争氛围也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进步。
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体育事业领域的一些新人才也开始在各国顶级的赛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强大实力。
二、促进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北京奥运会直接推动了国内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一次大型的赛事,奥运会在场馆建设、物流组织、赛事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消费,这就为相关的产业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市场。
随着奥运会的举办,中国的体育产业呈现出了空前的发展态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中国体育事业提供了可持续、高效的发展模式。
此外,中国国民体育产业的普及也从奥运会上获得了推动力量。
原本未被发现或只有个别人参加的体育运动,在奥运会的带动下,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推动了中国国民体育的宽基础发展。
三、加强全民体育意识和奥林匹克精神北京奥运会让中国的体育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
在奥运会期间,人们普遍关注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度和热情。
论北京冬奥会的价值和意义

论北京冬奥会的价值和意义一、本文概述北京冬奥会,作为一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不仅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体育大国的风采,更在多个方面展现了其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北京冬奥会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赛事的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揭示其对体育事业、社会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全球影响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北京冬奥会的基本情况,包括赛事规模、参与国家和运动员数量等,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和基础。
接着,文章将详细探讨北京冬奥会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将总结北京冬奥会的深远影响,强调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和地位。
二、北京冬奥会的经济价值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直接经济影响来看,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体育场馆、交通设施、住宿接待等,这些都为中国的建筑行业和相关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冬奥会的举办也促进了旅游业和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和观众,增加了旅游收入和服务业的就业机会。
北京冬奥会对于中国的长远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冬奥会的举办,提升了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了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冬奥会的举办也促进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体育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北京冬奥会还为中国提供了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平台。
在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中国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如5G通信、绿色能源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冬奥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也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成果,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北京冬奥会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创造上,更体现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和推动上。
通过冬奥会的举办,中国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也为国内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

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2008北京奥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是各国运动员之间的一场体育竞技;它也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综合文化展示盛会,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次友谊盛会,为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良机。
同时,奥林匹克运动也将对中国各个方面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有人认为:按“国际惯例”,夏季奥运会举办国的经济增长通常会在奥运会后第二年受到影响,只有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例外,中国也可能经历所谓的“低谷效应”。
也有人认为:北京经济占中国GDP总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抬升作用不像另外一些国家那样明显,同样“后奥运经济”的冲击力也非常有限。
但是我始终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看法保持一致:奥运会带动了基础建设、金融服务、通讯网络和旅游接待行业的发展,能够为北京的现代化带来长期的好处,奥运会有利于提升举办国的形象,这种“软影响”的提升将为本地区带来更多游客和投资资金。
从政治上来说,首先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
奥运会具有强大的国际展示功能,北京奥运的筹备和举办,让世界全方位了解到中国的真实状况,纠正了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妖魔化中国而给一些外国友人造成的错误印象。
其次,提高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和社会整合能力。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涉及到各政府各部门之间、民间团体之间从管理制度、运作机制等多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这对于打破条条块块的封闭,建立沟通与和谐意识是一剂良药,让西方看到中国近些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通过与西方人的交流,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历史和思想。
从经济上来看,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不仅刺激了我国的消费,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且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首先,从申奥开始到现在,全民支持办奥运,人人期盼奥运,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扩大市场开放度,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媒介。
巨大的投资和对奥运工程质量水平的要求,使得中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不得不加强与国外合作,也就更大地开放了市场,吸引了更多外资。
论述中国奥林匹克的发展史

中国奥林匹克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动荡,而奥林匹克运动则开始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和学校中传播开来。
1908年,中国的一些报纸开始宣传奥林匹克运动,并鼓励中国青年参加奥运会。
1913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雏形。
该运动会由菲律宾、中国、日本三国共同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菲律宾、中国和日本举行。
1924年,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负责组织参加远东运动会等国际赛事。
同年,中国首次派出了代表团参加了巴黎奥运会的举重、乒乓球、足球、篮球等项目,其中,举重项目选手刘长春参加了男子举重比赛,成为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参赛的选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在奥运会上的表现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1932年,中国首次派出了正式代表团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并派出了69名选手参赛。
其中,短跑选手刘长春再次代表中国参加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短跑比赛,成为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奥运会决赛的选手。
在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游泳、体操、篮球、足球等在内的多个项目。
该届奥运会中国虽然没有获得金牌,但是中国的代表团成员表现出了顽强的精神和拼搏的斗志,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升。
1952年,中国派出了代表团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并首次派出了女选手参赛。
在接下来的几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表现逐渐提高,获得了不少奖牌和荣誉。
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为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那时起,中国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和赛事。
中国举办了许多国际赛事和大型体育盛会,如亚运会、全运会等,这些赛事不仅推动了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奥林匹克运动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
北京承办冬奥会的意义

北京承办冬奥会的意义随着21世纪的到来,奥林匹克运动逐渐成为各国追求国际影响力与全球认可的重要方式。
2024年北京将承办冬奥会,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国家形象提升、冰雪运动推广、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北京承办冬奥会的意义。
首先,承办冬奥会对国家形象的提升至关重要。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继2024年夏季奥运会后的又一盛事,承办这一全球重大体育盛会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冬奥会是一个国家吸引全球目光的重要机会,通过成功承办冬奥会,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城市规划和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进步。
此外,冬奥会还可以推广中国的文化,使全球观众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和现代文化。
其次,承办冬奥会对冰雪运动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冰雪运动起初并不流行,但随着冬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在中国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冬奥会可以促使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冰雪运动的发展支持,并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冰雪运动人才,提高中国在冬季项目上的竞争实力。
第三,承办冬奥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冬奥会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它不仅可以吸引大量的观光客和游客前来参观、参与活动,还能刺激当地的旅游、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发展。
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办冬奥会将进一步提升该城市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商业机会。
最后,承办冬奥会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责任。
冬奥会组委会将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通过建设低碳零排放的场馆和交通系统,促进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冬奥会也提供了一个宣传环境保护理念的平台,可以向全球观众呼吁关注环境问题,推动人们采取更多的环保行动。
综上所述,北京承办冬奥会对中国的意义重大且多方面。
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推广冰雪运动,促进经济发展,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
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它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困难、挫折甚至几度陷入危机,却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在探索、发展和成长。
作为人类社会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与古代埃及、希腊、两河流域、印度一样,也有着灿烂的古代体育文化。
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萌芽自有史以来,游戏与竞技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以武术、气功和其他民间体育活动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便为后来西方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传入准备了内在条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急剧的变化,现代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就是在这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中、在学习西方的浪潮中传入和兴起的,这其中以洋务派为代表,其在按西式编练的新军中,首先引进了西方的兵操,初期以习练英式兵操为主,后来多采用德式兵操。
这其中,他们连同兴办新式学堂和派遣学生出国留学两大措施,以及聘请外籍教练员等等,在其推动下,西方体育及奥林匹克运动才逐步开始进入中国。
然而,中国人最初是通过了解奥运会来真正开始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
1904年,第3届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举行,中国的一些报刊曾刊载了这届奥运会的消息。
由于这届奥运会的规模较小,再加上当时中国民众对现代体育了解甚少,这些报道只在有限的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1907年以后,一些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的人士开始在社会上宣传奥林匹克运动。
同时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体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天津青年会第5届学校运动会的演说中指出:此次运动会的成功,是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
张伯苓先生建议中国加紧准备筹建奥运会代表队,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
事实上,这便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萌芽。
1908年,一些报刊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第4届奥运会进行了报道:再过几星期,伦敦举行一次盛大的奥运会,世界上没有一个运动会能与奥运会相比。
有的报道还建议要积极争取奥运会在中国举行,此后与奥运会有关的字眼在更多刊物上出现。
同年10月,在天津青年会第6届学校运动会的颁奖式上,用幻灯放映了奥运会的盛况,天津青年会的美籍体育干事饶伯森还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前景,激起了同学们对奥运会的极大兴趣,从而将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参加奥运会的愿望推动了奥林匹克在中国的最初实践和发展。
二、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初步发展随着现代体育加速从学校走向社会,以举办全运会、参加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为中心的竞赛制度便逐步确立。
1924年8月,全部由中国人组成的全国性优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简称“体育协进会”)在上海成立,张伯苓任名誉会长,王正廷为名誉副会长,沈嗣良为名誉主任干事。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不但接管了先前由基督教青年会外籍人士主办的各种体育活动,还组织开展了更多的各种分区比赛、单项比赛、体育训练班等,而且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体协的分会组织,这标志着中国体育的发展和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此前值得一提的便是,1922年,国际奥委会选举了中国体育界著名领导人、远东体协的发起人、历届远东运动会的赞助人、第2、5、8远东运动会会长王正廷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中国的第一位和远东的第二位国际奥委会委员。
为此中国便开始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这也是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互相接受的重要里程碑。
1927年以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相继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等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其它国际体育组织。
于1928年中国被正式获准派代表团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第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应该说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与奥运会亲密接触,但由于准备不足,只派了宋如海一人作为观察员身份出席而未参加竞赛,然而这就是中国与奥林匹克开始。
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使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式成为了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联系便逐渐密切,而后参加了第十、十一、十四届奥运会。
其中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当时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参加了比赛,他成为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位中国选手。
在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第8个入场,刘长春手擎大旗在前,总代表沈嗣良继之,再后是教练宋君复、留美教授申国权、美国人托平(当时上海青年会体育主任)。
这次奥运会上刘长春参加了男子100米预赛和200米预赛,因长途跋涉、体力不支均被淘汰,虽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却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
在第十一、十四届奥运会上,均因旧中国国力衰败而在运动成绩上留下了“零的记录”。
一副外国漫画这样嘲讽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身着长袍马褂,形容枯槁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硕大无比的鸭蛋,画题为“东亚病夫”。
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三、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曲折历程及其新的征程建国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变化给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给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开始了新的历程。
1949年10月下旬,在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基础上,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改组建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1952年全国体总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代表大会。
此后,各地陆续建立了体总的地方分会。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对外代表中国的国家奥运会,其主要任务是举办全国性的体育竞赛和运动会,负责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举办或代表中国竞赛活动。
这为推动中国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国体总成立后,陆续改组和成立了一批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又先后成立了一批行业性的体育运动协会。
它们在各自的范围内组织和推动体育的发展,促进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它们是中国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基础。
然而,就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争端中,因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在台湾方面默认,1958年8月全国体总和有关单项体育协会不得不与国际奥委会和有关9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中断联系。
随着社会进步和多方面的努力,1974年5月,国际击剑联合会代表首先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击剑协会入会的决定,同年8月和9月,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国际举重联合会相继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市举行,会上一致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
最终于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领导人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正式宣布,经过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通讯表决,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1票费票、1票弃权批准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正式决定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将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性机构留在国际奥委会内,但它不得使用它目前所使用的歌和旗。
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稳步发展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不但是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整个体育运动都起着示范和带动的作用。
40多年来,中国的竞技运动经历了坎坷而辉煌的历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952年后,我国陆续建立了各级各项代表队,运动水平迅速提高,如1954年陈镜开首次打破举重世界记录,之后佳绩连年。
1956年通过各类竞赛,打破全国记录1300多次,显示出中国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才能和巨大潜力。
诚然,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则是中国竞技体育的坎坷十年,它给我国竞技运动以灾难性的打击。
十年动乱之后,中国运动健儿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鼓舞下,开始向世界体坛顶峰攀登。
1979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提出,省级以上体委在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
此后,又逐渐形成了在项目设置、竞赛制度和训练等方面都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的战略思想,运动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1984年7月29日,梦想终于成真,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永远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日子。
洛杉矶射击场上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记录,雪洗“东亚病夫”的屈辱,是全世界华人半个多世纪的梦想。
同时,中国女排在连续夺得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界锦标赛冠军之后,首次登上奥运会冠军宝座,实现了“三连冠”的美好宿愿。
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全面出征奥运会,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获得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在金牌榜上位居第4位,成为中国当代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迎来了中国奥林匹克的新时代。
五、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高潮就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经过16天的鏖战,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和14枚铜牌,奖牌总数共计63枚。
金牌榜排名已超过俄罗斯越居第二,仅落后排名第一的美国队3枚。
这其中15枚金牌是过去从未得过的项目,女子有本届奥运会最大的黑马:女子网球双打李婷/孙田田,此外还有女子摔跤、田径的10000米邢慧娜等等。
当然,男选手的进步和突破更是有目共睹,特别是田径110米栏刘翔和水上项目男子500米双人划艇孟关良/杨文军的历史大突破,这两项突破彻底打破了欧美人乃至我们自己心目中固有的一种观念: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田径短距离项目和赛艇、皮划艇男子项目上难有所作为。
纵观过去,从1952年至2004年一共举行了14届夏季奥运会和14届冬季奥运会,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仅各参加了其中的7届。
但在中国奥委会被迫中断同国际奥委会的联系期间,中国运动员并没有放弃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仍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而积极努力。
从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体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表明,在中国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自身和整个奥林匹克运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不但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人体育观念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运动的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国内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深刻变革,同时又面对着一个正在重新分化、改组的动荡多极世界,这些必将影响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①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和经济文化协调发展,②奥林匹克运动更加普及和深入,③奥林匹克组织更加健全,④奥运战略更加完善,⑤国际和区域体育合作进一步加强。
2008年,当五环旗在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的北京升起时,东西方文化将会得到最大的融合,使东方文化向全球展示其魅力。
一个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蓬勃发展的新北京,将为世界奉献一届与众不同的新奥运:精彩激烈的比赛,别有风采的开幕式,绿色花园里盛开奥运会,热情的人民,丰富的文化,比赛场上激烈芬呈,新技术不断被采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将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和体育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