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77d48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1.png)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意图(一)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首次接触“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倍”的概念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法,这为学习“倍”的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知道“几个几”就是“几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能正确说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和图形展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倍”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倍”的理解。
3、比较教学法:通过对不同数量关系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倍”的本质特征。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出示小兔子吃萝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胡萝卜、红萝卜和白萝卜的数量,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
2、新授环节(1)认识“倍”首先,让学生观察胡萝卜有 2 根,红萝卜有 6 根,引导学生思考:“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几个 2 根?”然后,让学生动手圈一圈,通过操作发现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 3 个 2 根,从而得出: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 3 倍。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万能模板范文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万能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ec9cb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8.png)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万能模板范文在教育教学领域,教学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一个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万能模板范文,供各位老师参考和借鉴。
教学设计目标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某一特定知识点或技能,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主动学习。
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学过程要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有效的学习交流。
学生评价和教学反馈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本次教学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同时,我们也需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意见建议。
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学反馈,我们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本次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要具体、深入,能够指导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不断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希望以上模板范文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教学顺利,学生成长。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篇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fd2e7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0.png)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式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学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3、学习主人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之精神二、重点难点: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营造课堂氛围(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3)、交流作者资料2、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2)、“我”为何窃读?以“这是一个讲述的故事”为题每人说一句话,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的人”,把握人物特点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1)、质疑、讨论、解惑(2)、主旨概括3、结束、作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2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后记第一课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
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
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
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
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
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
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顶天立地”。
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
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
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
狐狸和山羊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狐狸和山羊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bd941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f.png)
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狐狸和山羊之间的互动。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主题,体会狐狸和山羊之间的友谊。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教学准备故事课件、图片、角色头饰等。
5. 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狐狸和山羊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故事主题。
(2)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学生关注狐狸和山羊的互动,体会它们的友谊。
(3)讨论:故事中狐狸和山羊为什么要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学习它们的哪些品质?(4)小组活动:学生分角色扮演狐狸和山羊,表演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总结: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做善良的人。
二、教学反思1. 优点:(1)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体验。
(3)讨论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不足:(1)在小组活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引导。
(2)在教学过程中,对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不够深入,需要加强。
3. 改进措施:(1)在小组活动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每个学生参与。
(2)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品质的培养,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教育。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狐狸和山羊之间的友谊。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主题,体会狐狸和山羊之间的友谊。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f08d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6.png)
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1.教学目标:-理解学生在掌握任务的基础上,提升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热身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知识讲解: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和技能;-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问题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作品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3.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热身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我使用了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操作,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熟练掌握技能。
在问题解析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遇到困难,我应该更耐心地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作品展示和分享环节,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缺乏自信,需要我更加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努力。
从教学反思中,我意识到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和不完善之处。
首先,我需要更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技能。
其次,在问题解析过程中,我应该更有耐心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更有自信。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将根据反思的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析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将更注重对学生的情感需求的关注,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的自信。
总之,教学设计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我相信我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078d7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9.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 学生在理解知识点时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引入问题、故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4. 课堂练习-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 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成功之处;-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出教学不足之处。
2. 教学方法- 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评价其有效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 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了解学生的需求;- 结合学生的评价,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分析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d07c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4.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共含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逐步感悟母亲和父亲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爱,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糟糕透了” 对“精彩极了”和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爱的奉献》:师: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你认为这个“爱”都包含了什么样的爱?你认为那些表现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相信大家一定会进一步理解爱的真谛。
二、仔细品读,读中体会情感1、学习“童年故事”这部分内容: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⑵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童年故事”这部分的内容,并勾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⑶ 全班交流,各抒己见:学情预测:教师适时点拨。
生1:读了第一自然段,我体会到母亲很兴奋。
师:你体会得多好,能不能把你的经验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是怎么体会到母亲的兴奋?(从“眼睛发亮、兴奋地嚷、赞扬、拥抱”体会到的。
)师:原来你是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的,你能不能学着母亲的语气,兴奋地嚷着──(生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要知道,当时“我”才几岁?──是啊!七八岁就能写诗,多了不起啊,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七八岁就能写诗,该是何等地兴奋和激动呢?小结:这一段短短几句话,通过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把母亲看到“我”写了第一首诗的那种兴奋、欣喜和自豪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班同学齐读一遍,读出母亲的那种兴奋和自豪。
生2:“我”的心情是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师:“腼腆”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8a9a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0.png)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导语】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精心策划,课堂实录是教学过程的生动体现,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方面,结合一次实际教学活动,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设计本次教学活动主题为“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针对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组成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基本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2.讲授:讲解自然界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环境污染对自然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4.观察: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了解生物多样性;5.实验:进行简单的生态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界的奥秘;6.总结:总结本次教学活动,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二、课堂实录1.导入环节:学生观看自然风光图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2.讲授环节: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解自然界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互动;3.讨论环节:学生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4.观察环节: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动植物,发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记录观察结果;5.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生态实验,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奥秘,增强探究意识;6.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纷纷表示要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内容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略显紧张;2.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引导;3.实验环节组织不够严密,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3.加强实验环节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模板5篇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模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3362c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d.png)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模板5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要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按三个环节学习即: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案例1]:师:昨天布置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鹅的资料,现在上来交流.生1:我和表哥一起上网下载了几张鹅的彩色图片,早上刚刚打印出来.师:太好了,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在网上查找这些图片的生1拿着墨汁未干的彩图在教室里走一圈,让同学观看她手中鹅的图片,引来同学羡慕的眼光.大家争着看着这几只形态各异的鹅.它们有的雪白;有的灰白混合;有的黑白混合,漂亮极了.这个同学生简要地介绍自己查找的过程及步骤.生2:我也上网去查到一些有关白鹅的资料,还有一则有关鹅的故事《白鹅救罗马》.生3:我从家里找到了爸爸收藏品:那是一幅画家画的"鹅"图,还配上诗歌呢!(说着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生4:我有集邮的习惯,我查阅了集邮册,其中有一套邮票是有关鹅的.生5:我查到了有关鹅的成语故事《千里送鹅毛》,我讲给大家听听.(这位同学认真地讲起了成语故事)学生身上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就看教师如何去开采挖掘,他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们查找到这么多的材料,这是我没料到的.[案例2]:当上到拓展环节时,教师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白鹅他很喜欢,你们喜欢白鹅吗从全班喊出的声音中,我听清了有相当一部分同说不喜欢.这是我没设想到的,写得这么生动的文学作品,居然学生说不喜欢这与我原先设想的"喜欢"不一样.此时此刻,教学机智让我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我把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持"喜欢"态度的,另一种是持"不喜欢"态度的,然后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辩论赛,顿时课堂气氛进入高潮.生1:我不喜欢白鹅,因为它只是一只家禽,吃饭时却一副大爷的样子,非要一口泥一口水一口饭这样配着吃,惹得狗,鸡都来偷饭吃.这样非要一个人去伺候它吃饭,太傲慢了!生2:我喜欢白鹅恰恰是它吃饭的样子.虽然它只是只家禽,但就是有这种能量让人伺候它吃饭,否则大声呵斥.也许它吃泥也要选地方,那个地方的泥或许好吃一些,所以非要到那个地方去吃.我还喜欢它无论对谁都是大声呵斥,不偏不倚,不像狗,见了主人就摇头摆尾,一幅哈叭狗的样子.(哄堂大笑)生1:我不喜欢它不忠诚,主人喂养它,它却大声呵斥,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阵大笑)生2:这是它生性傲慢的表现,它虽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直.生1:我不喜欢它临死了还不跑,站着咬人.其实正象作者说的:这傲慢是狂妄的,家禽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最容易抓住的也无过于鹅.生2(急切的语气):所谓"士可杀不可辱",白鹅临死了还不忘咬人一口,这表示它的坚强不屈,好像我们的革命战士.(哄堂大笑)生1(支支吾吾):……(同组的有点失望)生2(高兴地):我喜欢白鹅还因为它的肉很好吃,听妈妈说鹅肉还可治风湿病呢!它的羽毛可以做成扇子.同组的同学着急地补充:听说它的"鹅内金"还可以做为药引呢!两个同学在争论的过程中,我很激动,处于学生中的一员.显然,"喜欢"的一方占了上方.我及时收住,否则不知争辩到何时.师(欣喜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不喜欢一种事物是个人的自由.所谓"人是可爱才显得美",你们眼中的白鹅太可爱了,因此,白鹅的一身都是宝.[反思]: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方式.现在,单靠教师的传授,教材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学生学习了,一个人怎和全班几十位同学的智慧相比呢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将碰撞出智慧与耀眼的光芒.因此,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运用来自于学生,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利用,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2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4——66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afe288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7.png)
一、教学设计概述1. 课程名称:2. 教学目标:3. 教学重难点:4. 教学方法:5. 教学时间:6. 教学对象:7. 教学资源:二、教学实施过程1. 导入环节:(1)导入方式:(2)导入效果:(3)改进措施:2. 新课讲解环节:(1)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3)学生参与度:(4)教学效果:(5)改进措施:3. 课堂练习环节:(1)练习内容:(2)练习方式:(3)学生完成情况:(5)改进措施:4. 课堂小结环节:(1)小结内容:(2)小结方式:(3)学生接受情况:(4)教学效果:(5)改进措施:5. 课堂反馈环节:(1)学生反馈:(2)教学效果:(3)改进措施: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目标达成度:(2)原因分析:(3)改进措施:2. 教学重难点突破情况:(1)重难点突破情况:(2)原因分析:(3)改进措施:3.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情况:(1)教学方法运用情况:(3)改进措施:4. 学生参与度与课堂氛围:(1)学生参与度:(2)课堂氛围:(3)原因分析:(4)改进措施:5. 教学资源利用情况:(1)教学资源利用情况:(2)原因分析:(3)改进措施:6. 教学效果评估:(1)教学效果:(2)原因分析:(3)改进措施:四、总结本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让我对教学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反思的总结:1. 优化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4.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5. 及时总结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87ca2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1.png)
教学设计及反思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反思。
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指课程设置的根本目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来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教学目的的设立应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例如,在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并用知识和技能来做出适当的选择和决策。
因此,我们应该设计适合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如优美的食品、运动和卫生习惯等。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所教授学科中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等,内容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学科基础与学科现状,教育要求以及学生实际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重难点。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科要求选择恰当的知识点进行教授。
教师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几何图像、抽象计算和生活实例等。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角色扮演、默读和听力等,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它们可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有效。
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中,教师可以使用适当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来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原理,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观察、反思、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教学目的的达成情况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总结和检查课程设计,分析教学目的的实际实现情况,并考虑如何改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的教学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的教学反思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1a56f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2.png)
一、教学设计概述1. 课程名称及年级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方法5. 教学时间二、教学实施情况1. 学生参与度2. 教学进度3. 教学效果4. 存在问题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2)评估教学过程中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教学内容安排(1)分析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
(2)检查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否适宜,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具有趣味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运用(1)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2)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
4. 教学时间安排(1)分析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充分展开。
(2)评估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均衡,是否关注到全体学生。
5. 学生参与度(1)分析学生参与度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2)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列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进度过快或过慢等。
(2)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
四、总结通过对本次教学设计的反思,我认识到以下问题:1. 教学目标设定需更加精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教学内容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需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针对性。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8164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b.png)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半圆形及有规律的图案画孔雀的主要特征。
2、引导幼儿合理构图,力求画面饱满,色彩鲜艳。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1、图画纸、油画棒、记号笔。
2、孔雀图片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活动:提问:你们见过孔雀吗?孔雀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后师小结:孔雀是很美的,尾巴展开象扇子,当孔雀尾巴展开后,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孔雀开屏,你们喜欢孔雀开屏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美丽的孔雀。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孔雀的外形特征。
提问:孔雀的身体由什么形状组成?尾巴展开象什么?孔雀的羽毛是怎样装饰的?3、教师示范、讲解:(1)、先画孔雀的头和身体。
(2)、再从孔雀身体两边出发画一个大大的半圆形。
(3)、最后装饰孔雀的羽毛。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画时要大胆些,画大些,羽毛的颜色应鲜艳些,可画出孔雀的一家。
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辅导,提醒幼儿合理构图,引导幼儿添画一些背景。
5、作品展览,让幼儿相互欣赏。
活动延伸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纸折出孔雀。
活动反思引发孩子们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的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创造出不同的作品,他们对色彩花纹的设计很自由,色彩夸张,画面比较漂亮。
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1.课题风娃娃(第一课时)2.课型精读3.辅助工具课件4.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伤、表、示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哪些事情风娃娃做得对,哪些事情风娃娃做得不对。
5.教学内容教材简析: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
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95c55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c.png)
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引言教学是一项艺术,每个教师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将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1. 适应学生特点教学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学生在知识掌握、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结合文学作品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营造积极、友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教学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意识到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断进行反思,以期提高我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首先,我反思了自己的学科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意识到自己在历史知识方面的不足,因此我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科知识的补充和提升。
同时,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也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我以前主要采用讲述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
为此,我开始尝试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参与度。
其次,我反思了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e6183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00.png)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
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五、作业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听写以下短语。
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1.课文中讲了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d4443e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8.png)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学反思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学反思一、学情分析: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
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b.-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c.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d.(-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3)=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b811d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c.png)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效果的科学性过程。
而教学反思则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制定的具体教学计划,它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有针对性: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明确,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确保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只有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特点,才能够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地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冗余和紊乱。
通过合理安排,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教学效果的关键。
通过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以下是教学反思的意义的几个方面:1.发现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不当、教材选择不合适等。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才能够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3.促进教学有效性: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教师能够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有效。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模板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3b5ce8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1.png)
一、教学背景1. 学科:________2. 年级:________3. 学生特点:________4. 教学目标:________5. 教学重难点:________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________- 导入方式:________- 导入效果:________2. 新课讲授:- 教学内容:________- 教学方法:________- 学生参与度:________ - 教学效果:________3. 课堂练习:- 练习内容:________- 练习方式:________- 学生完成情况:________ - 练习效果:________4. 总结归纳:- 总结内容:________- 总结方法:________- 学生掌握情况:________ - 总结效果:________5. 课堂延伸:- 延伸内容:________- 延伸方式:________- 学生兴趣:________- 延伸效果:________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达成度:________- 存在问题: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2.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处理方法:________- 学生掌握情况:________ - 改进措施:________3. 教学方法的运用:- 优点:________- 缺点: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4. 学生参与度分析:- 参与度高的情况:________ - 参与度低的情况: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5.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________- 评价效果: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6. 教学反思总结:- 整体评价:________- 成功之处:________- 需要改进之处:________- 未来教学计划:________四、改进措施1. 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怎么写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4078b39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0.png)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怎么写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要素,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和写法。
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个方面。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预期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期望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在编写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确保目标的可达性。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学习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出一套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法等多种形式。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情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具、教材和教学资源等。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具和教材,并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教学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1. 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反思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
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及教学手段是否有效等问题,以便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加以改进。
2.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效果反思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评估和总结。
教师需要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激发等问题,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1adcf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1.png)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在教育领域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蓝图,而教学反思则是对教学实践的审视与总结,它们相互关联,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内容组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目标不仅要涵盖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目标的设定要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且有时限,这样才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清晰的方向。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在 30 分钟内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能正确求解至少 5 道相关练习题”就是一个具体且可衡量的目标。
其次,合理的内容组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学内容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知识的断层和跳跃。
比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先从简单的记叙文入手,逐步过渡到议论文和说明文。
再者,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
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问题导向策略、情境创设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思考,通过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
教学反思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一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反思。
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是目标设定过高,还是教学方法不当?二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进行反思。
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三是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进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Author:Luo Haiying
No.4 senior school of Yicheng
Content: warming up and reading unit 5 music book2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main topic of this unit is about music and the type of music . this reading passage has something with the form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keens band .by learning this passage ,students will have a good command of music and how a real band forms.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most of them are fond of music.but lack the ability of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Teaching aims:
. 1.Enable students to appreciate and classif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2 .Developing their reading abilities and co-operation
3.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a famous singer or band. Teaching difficulty and importance:
Hav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ass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e:
Reading ,discussion,listening
Teaching tool: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brain-storm
Do you like music?what type of music do you know? Can you tell
them?listen to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Step 2: pre-reading
Do you know any famouse band?list them .
Step 3:fast reading
Do true or false exercises.
1. If you sing karaoke, it will be easier for you to be rich and famous.
2. Many musicians form a band because of their common interest in music.
3. Playing music to passers-by in the street is the first step to fame.
4. When performers make records and sell millions of copies, they are successful.
5. Each week the group that was called “The Beatles” would play a
song or two written by other musician
6.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most of us have dreamed of being a famous
musician or singer.
7. It was hard for the TV organizers to look for good rock musicians.
8. At first, “The Monkees” didn’t play their own songs.
9. The Monkees became even more popular than the Beatles.
10. In 1996, they produced a new record to celebrate their former time as a band
Step 4:careful reading
Answer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many band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
2. Which band does “The Band That Wasn’t” ref er to(指)?
3.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if people form a band to play in the street?
4. When did “The Monkees” break up and when did it reunite?
5. Why was “The Monkees” successful in their work ?
Step 5.further-reading
If you could start a band, what type of music would you play? why?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describe it.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节阅读课在多媒体辅助下,课堂教学安排时间紧凑,合理教学容量大。
教师首先导入让学生了解音乐→音乐种类→分辨各种音乐→乐队→中外著名乐队→门基乐队→分组讨论自己想象中乐队
2、笔者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充分理解本课的主旨和各段落大意,有效地完成教学难点﹑重点等活动任务。
3、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活动形式多样化,有个人活动,同伴活动和小组活动。
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掌握学习策略的情况给予反馈和评价。
例如,学生讨论自己创建的乐队,并与同学分享,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学习积极性高。
4、本节课教师通过整体阅读(泛读),分段落阅读(精读)分组讨论来设计,教学过程体现了层次性和任务型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遵循教育心理学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互相转换规律,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上课之初教师采取措施,例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把学生从课前玩耍的无意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
在讲授新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产生无意注意。
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
例如:教师通过表格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短文填空,齐声朗读等形式的变换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
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例如:欣赏有关本课教学内容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由有意注意转换成无意注意。
在课的结束时,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5、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并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活用教材,例如,教师将书本后的speaking and wrting整合到学生课后讨论完成,并在讨论过后进行整理成文,与同学分享。
教师在设计Group Discussion的话题时,又巧妙地将书本课后的练习三的题目借用过来。
这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既忠实于教材,又能在教材基础上灵活拓展,在教学中实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过程统一。
但是,学生做Group Discussion时,教师怎么引导个别学困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观望或者等待同学表演,值得再探索和研究。
本节课的失败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前预习时间可能不足,或者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过短,导致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有些为难。
2.容量一大,学生对课文细节问题的扑捉也有些吃力。
鉴于上述,备课没有把学生的能力估计准确。
有效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备课时需要研究学生原有的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兴趣、动机的激发以及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优质教学,或者说是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