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全册

合集下载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5饲料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项目6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与产品质量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5饲料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项目6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与产品质量

项目六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与产品质量任务一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任务二配合饲料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知识点一:颗粒饲料的优点制粒是将粉状配合饲料或单一饲料(米糠、牧草等)经挤压作用而成型的粒状饲料的过程。

第一,制粒过程中,在水、热和压力的综合作用下,使淀粉糊化和裂解,酶的活性增强,纤维素和脂肪的结构有所变化,经蒸汽高温杀菌,减少饲料霉变生虫的可能性,改善适口性,有利于畜禽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以提高饲料消化率。

第二,营养全面,动物不能挑食,减少了营养成分的分离,保证每日供给平衡饲料。

第三,颗粒料体积减小,可缩短采食时间,减少畜禽由于采食活动造成的营养消耗。

饲喂方便,节省劳动力。

第四,体积小,不易分散,在任意给定空间,可存放更多产品,不易受潮,便于散装储存和运输。

第五,在装卸搬运过程中,饲料中各种成分不会分级,保持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均匀性,以免动物偏食。

由于上述优点,颗粒饲料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知识点二:制粒原理(略)知识点三:制粒过程在压粒过程中,依粉料压实的程度可分为三个区域。

一是供料区,指物料基本处于自然松散状态,不受模辊的作用,密度为0.4~0.7 g/cm3;二是压紧区,随着模辊的转动,把物料带入此区域,由于模、辊之间空间变小,粉料受到挤压作用,粉料间孔隙逐步减小,物料产生不可逆变形,因此密度也增至0.9~1.0 g/cm3;三是挤压区,物料被继续带至空间更小的区域,粉料进一步靠紧、镶嵌,相互接触面积增大,产生较好的联结,并被压入模孔,经过模孔一段时间的饱压作用,形成颗粒饲料,密度达到1.2~1.4 g/cm3。

颗粒饲料有硬颗粒和软颗粒之分。

硬颗粒调质水分小于20%,成品水分小于12.5%;软颗粒调质水分在20%~30%,温度低于60_℃。

将饲料制粒的原因有多条,其中主要的两条是制粒提高饲料的利用效果及改善饲料的储存特性。

知识点四:制粒工艺流程制粒工艺流程设计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为了便于更改配方,减少制粒机停车,至少应配两个制粒仓。

3.2畜禽饲养标准 课件《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第二版)》同步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2畜禽饲养标准 课件《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第二版)》同步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种类
1.各国标准
美国NRC标准、英国ARC 标准、中国饲养标准等
2.以动物为基础分类
按动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 性能制定营养定额。比如:中国饲养标准分猪、蛋鸡、 肉鸡、奶牛、肉牛和肉羊等,猪又分肉脂型生长肥育猪、 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等。
常用指标
1.采食量
表达方式3 :与某些主要营养物质的比例关系
• 最常见的有蛋白能量比(g/MJ或Mcal),利于动物平衡采食营养物质。 • 如:蛋鸡饲养标准中规定19周龄到开产的蛋鸡日粮要求1 M J代谢能
需要14.78克粗蛋白、 0.61克赖氨酸 。
表达方式4 :以体重或代谢体重表示
• 在析因法估计营养需要或动态调整营养需要量或营养供给中常用, 方便算出任何体重的营养需要量。
7.矿物元素
• 常量元素一般列出Ca、总P、有效P、Na和 CI(或食盐)
• 微量元素只列Fe、Cu、Zn、Mn、I、Se
8.非营养指标
传统饲养标准不包括这类指标,但NRC猪营养 需要对非营养性添加剂的使用已提出指导意见
表达方式
表示为每头动物每 天的需要量
表示为单位饲粮中 营养物质浓度
单位能量浓度养分 含量
饲养标准的指标
概念
饲养标准的概念
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 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各种特定 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 额作出的规定。
组成
1序 言
2 研究综 述
3 动物营养需要 量
4 饲料营养价值 表
5 典型饲粮配 方
6 参考文 献
制定和修订的意义和必要性 详细总结到目前为止的有关研究资料 营养指标数量化的具体体现 常规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

畜禽饲料加工与营养技术

畜禽饲料加工与营养技术

畜禽饲料加工与营养技术畜禽饲料加工与营养技术对养殖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的加工和营养的调控,直接影响着畜禽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一、饲料加工技术1. 粉碎和破碎技术:这是饲料加工的第一步,通过机械设备对饲料原料进行粉碎和破碎,既增加了饲料的口感,又提高了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2. 混合和搅拌技术:将各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饲料成分均匀分布,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需求,对饲料进行调整和配比,以达到最佳的营养平衡。

3. 干燥和保湿技术:将饲料原料进行干燥,可以降低饲料的水分含量,延长饲料的保存期限,减少霉变和发酵的机会。

而对于某些饲料原料,如青贮料等,可以通过保湿处理,提高饲料的可口性和消化率。

4. 塑形和压制技术:通过塑形和压制,将饲料原料制成不同形状的饲料颗粒,如粉末、颗粒、颗粒等,以满足不同畜禽的饲养需求。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促进消化和生长的物质,如酶、氨基酸等,进一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二、营养技术1. 蛋白质营养:蛋白质是畜禽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合理的蛋白质供给可以促进畜禽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需要,准确计算蛋白质的供给量和比例,以满足畜禽对蛋白质的需求。

2. 碳水化合物营养:碳水化合物是畜禽生长和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饲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以保证畜禽有足够的能量供给,同时避免过多的能量摄入导致肥胖和代谢问题。

3. 脂肪营养:脂肪是能量密度较高的营养物质,对于需要大量能量消耗的畜禽,如肉禽和高产奶牛等,适量添加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能量含量,促进生长发育和产奶量的提高。

4. 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畜禽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

在饲料加工和配制过程中,需要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以防止畜禽出现缺乏症和代谢紊乱等问题。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1畜禽营养概述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1畜禽营养概述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模块一畜禽营养基础项目一畜禽营养概述任务一动植物组成与饲料养分知识点一:动植物的化学组成(一)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植物是自养生物,能利用二氧化碳、水及各种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各种有机物。

动物是异养生物,必须以植物和动物、矿物质及人工合成物为饲料以获取营养。

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目前已知的112种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内共含有60余种。

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分为两大类:1.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如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和硫等,其中碳、氢、氧、氮含量最多,占动植物中元素总量的90%以上。

2.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如铁、铜、锌、锰、钴、碘、硒等。

(二)组成动植物的化合物动植物中的化学元素并非都以单质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以构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形式存在。

组成动植物的化合物知识点二:动植物的养分(一)饲料中养分动物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

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称为饲料。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元素单质,也可以是复杂的元素化合物。

1864年,德国Weende试验站的Henneberg等人创建了一套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体系,将饲料养分概略分为六大养分。

该方案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有待改进,但因简单、实用、概括性强,故目前世界各国仍在采用。

1.水分(moisture)总水包括初水+结合水。

初水:含于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也称游离水或自由水,是将新鲜饲料取样置于60~70_℃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失去的质量。

结合水:含于细胞内,与细胞结合紧密,也称吸附水或束缚水,是将测定初水后的饲料置于100~105_℃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失去的质量。

2.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_℃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的剩余残渣。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5脂肪与畜禽营养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5脂肪与畜禽营养

项目五脂肪与畜禽营养任务一脂肪的组成与生理功能任务二脂肪营养知识点一:脂肪的组成与特点(一)脂肪的组成除少数复杂的脂肪外,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动植物体中都含有脂肪。

根据脂肪的结构,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

真脂肪由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类脂肪包括磷脂、蜡质、固醇等。

这些物质均由脂肪酸、甘油及其他有机物质化合而成。

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能与氢结合成饱和脂肪酸。

脂肪是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二)脂肪酸的特征构成脂肪的脂肪酸不同,可使脂肪的性质不同。

脂肪中脂肪酸含双碳键越多,不饱和程度越大。

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其硬度就越小,熔点也就越低。

植物脂肪多属此类,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体状态。

畜禽脂肪多由饱和脂肪酸组成,故呈固体状态。

饲料在保管不善时,所含脂肪易于水解而使其品质下降。

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酸败,脂肪酸败程度可用酸价表示。

所谓酸价是指中和1_g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通常酸价大于6的脂肪可能对畜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畜禽产品加工及贮存时应注意此特性。

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与氢结合转化为饱和脂肪酸,从而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贮存,但也损失必需脂肪酸。

知识点二:脂肪的生理功能(一)脂肪构成畜禽体组织畜禽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均含有脂肪,主要是卵磷脂、脑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蛋白质和脂类按一定比例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原生质,因此也是组织细胞增殖、更新及修补的原料。

(二)脂肪是畜禽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畜禽体内贮存的脂肪含水量很少,体积小而含能高,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水也最多,是畜禽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

当畜禽摄入的能量超过需要量时,便以体脂的形式将能量贮存,这对放牧动物安全越冬具有重要意义。

(三)脂肪是畜禽能量来源的重要原料脂肪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相同条件下脂肪含能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25倍左右。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练习1-2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练习1-2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第一章练习1--2一、选择题1.( )是动物从饲料中获得热能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

A.脂肪B.蛋白质C.碳水化合物D.维生素2.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部位为( )。

A.结肠B.盲肠C.小肠D.瘤胃3.粗纤维对单胃动物的作用是( )。

A. 提供能量B.刺激胃肠道发育C.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排便D.解毒作用4.非草食性单胃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 .粗纤维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5.单胃动物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是从()开始的。

A、大肠B、小肠C、胃D、口腔6.单胃动物消化饲料粗纤维的部位主要在()。

A、十二指肠B、小肠C、大肠D、胃7.饲料中对鸡消化率影响最大的养分是()。

A、蛋白质和粗纤维B、粗纤维C、维生素D、矿物质8、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管可燃气体能之后剩余的能量是( )。

A.消化能B.代谢能C.净能D.真消化能9.反刍动物能量的来源主要依靠于()。

A、粗蛋白质B、粗脂肪C、粗纤维D、无氮浸出物10.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以形成()。

A.葡萄糖B.氨基酸C.果糖D.挥发性脂肪酸11.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愈高,则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愈()。

A.高B.低C.不变D.不清楚12.反刍动物体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其原因是饲草中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被()的结果。

A.氧化B.皂化C.水解D.氢化13. 下列不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

A.а—亚麻油酸B.花生四烯酸C.草酸D.亚油酸14.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营养生理作用是()。

A.供能B.合成体蛋白C.合成维生素D.抗过敏15.幼猪和鸡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一般为()。

A.1%—2%B.3%—5%C.6%—10%D.11%—15%16.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饲料中供给的亚油酸,被称为()。

A.必需脂肪酸B.非必需脂肪酸C.必需氨基酸D.非必需氨基酸17. 一般情况下,植物脂肪比动物脂肪含()。

A.饱和脂肪酸多B.不饱和脂肪酸多C.氨基酸多D.限制性氨基酸多21.饲料中的纤维素是()等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饲料的加工利用课件(共49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

蛋白质饲料的加工利用课件(共49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
模块二 饲料原料及加工利用技术
单元六 蛋白质饲料的加工利用
单元六 蛋白质饲料的加工利用
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 2.了解蛋白质饲料的种类。 3.掌握蛋白质饲料的选购和验收。
重点难点:1.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 2.各类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选购和验收蛋白质饲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 单元六 蛋白质饲料的加工利用
(三)肉骨粉 肉骨粉:是指用动物杂骨、下脚料、废弃物等经高温处理干燥和粉碎 加工后的产品。 粗蛋白:一般为20%~54%,结缔组织蛋白较多,所以氨基酸组成不佳: 粗灰分:含量一般为26~40%,其中钙为7%~10%、磷为3.8%~5.0%,钙磷 含量高、比例适宜,是动物良好的钙磷来源; 脂肪:含量为8%~18%,有效能值较高且变化大。
• 单元六 蛋白质饲料的加工利用
营养特点: 蛋白质含量高达40%~85%,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生物学价值较高。 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不含粗纤维。消化利用率高。 矿物元素丰富,含量高,比例适宜,尤其是钙和磷。 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 脂肪含量较高,虽能值含量高,但脂肪易氧化酸败,不宜长时间贮藏。 含有未知生长因子,促进动物生长的动物性蛋白因子(Animal Protein Factor APF,)
• 单元六 蛋白质饲料的加工利用
2.营养特性 水分: 小于12% 盐分和砂分: 均不超过1% 蛋白质:60%以上,真蛋白质占95%以上,赖氨酸 4.5%以上,蛋氨酸 1.7%以上。蛋白质消化率好,达90%以上,必需氨基酸(EAA)比例相 当平衡,氨基酸利用率高,蛋白质生物学价值高。挥发性氨态氮不超 过0.3%,脂肪含量小于10%。
(四)肉粉 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为50%~65%,氨基酸含量差异大,其中甘氨酸、脯氨 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胱氨和色氨酸含量低。 粗脂肪:含量10%左右; 矿物质:钙、磷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低。 维生素: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VA、VD、VB2的含量低于鱼粉。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练习1-3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练习1-3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练习1--3一、选择题1.缺乏时能导致动物出现夜盲症的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K2.雏鸡()缺乏可出现多发性神经炎。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3.下列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A.铁、铜B.铜、钴、锌C.钙、镁4.缺()引起小鸡渗出性素质病。

A.硒B.维生素B1C.泛酸5.抗坏血酸指的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B6.家畜发生脱腱原因可能是缺乏()。

A.锌B.硫C.锰7.引起雏鸡卷爪麻痹症的是()。

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烟酸8.调节动物体内钙、磷代谢,防治佝偻病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EB. 维生素DC. 维生素K9.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 )。

A.维生素AB.硫胺素C.尼克酸D.胆碱10.一般引起反刍动物"青草痉挛"的是( )。

A.钠B.镁C.铁D.锌11.哪些不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

A.V EB.V B1C.V AD.V D12. 对繁殖母畜影响较大的维生素主要是()。

A.维生素B、CB.维生素A、D、EC.维生素A、D、C13.高产奶牛发生产后瘫痪多由于缺乏()。

A.碘B.钙C.铁14.在产蛋鸡的日粮中,钙与总磷的比例为()。

A、1-2:1B、2-3:1C、 3-4:1D、5-6:115.能维持动物正常视觉的是维生素()。

A.维生素 AB. 维生素DC. 维生素CD. 维生素K16.动物出现甲状腺肿大可能是缺乏()。

A.碘B.维生素EC.维生素AD.钴17.幼龄反刍动物缺硒可导致()。

A、渗出性素质B、脑软化C、肝坏死D、白肌病18.维生素B12又叫。

A、硫胺素B、核黄素C、生物素D、钴胺素19.维生素B2又叫。

A、硫胺素B、生物素C、核黄素D、钴胺素20.由于缺乏可引起雏鸡出现胫骨短粗症的微量元素是。

A、锰B、锌C、硒D、铜21.只存在于动物体内,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B族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12D、维生素B622.植物体内含有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

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与产品质量课件(共18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第二版)》(高教版)

配合饲料加工工艺与产品质量课件(共18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第二版)》(高教版)

2024/6/2
9
(七)制粒工艺
1、调质:调质直接决定颗料饲料的质量。调质目的是将配合好的 干粉料调质成为具有一定水分、一定湿度利于制粒的粉状饲料, 目前我国饲料厂都是通过加入蒸汽来完成调质过程。
2、制粒: (1)环模制粒:
调质均匀的物料先通过保安磁铁去杂,然后被均匀地分布在压 混和压模之间,这样物料由供料区压紧区进入挤压区,被压辊 钳入模孔连续挤压开分,形成柱状的饲料,随着压模回转,被 固定在压模外面的切刀切成颗料状饲料。 (2)平模制粒 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制粒系统,位于压粒系统上部的旋转分料器 均匀地把物料撒布于压模表面,然后由旋转的压混将物料压入 模孔并从底部压出,经模孔出来的棒状饲料由切辊切成需求的 长度。
本工艺先将待粉料进行粉碎,分别进入配 料仓,然后再
进行配料和混合。
2024/6/2
7
(五)配料工艺
1、人工添加配料 人工控制添加配料是用于小型饲料加工厂和饲料加工车间、这种配料 工艺是将参加配料的各种组分由人工称量,然后由人工将称量过的物 料倾到入混合机中,因为全部采用人工计量、人工配料、工艺极为简 单,设备投资少、产品成本降低、计量灵活、精确、但人工的操作环 境差、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很低,尤其是操作工人劳动较长的时 间后,容易出差错。
(四)原料的粉碎
1、饲料粉碎的工艺流程是根据要求的粒度,饲料的品种 等条件而定。 2、按原料粉碎次数,可分为一次粉碎工艺和循环粉碎工 艺或二次粉碎工艺。 3、按与配料工序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先配料后粉碎工艺与 先粉碎后配料工艺。
2024/6/2
4
(1)、一次粉碎工艺:
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原始的一种粉碎工艺,无 论是单一原料、混合原料,均经一次粉碎后即可 按使用粉碎机的台数可分为单机粉碎和并列粉 碎,小型饲料加工厂大多采用单机粉碎,中型饲 料加工厂有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粉碎机并列使用, 缺点是粒度不均匀,电耗较高。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

这是《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实训七饲料中磷的测 定
实训八饲料中水分的 测定
实训九饲料粒度测定
实训十饲料混合均匀 度测定
实训十一饲料中有毒 有害物质———游离
棉酚含量的测定
实训十二黄曲霉素B1 的测定——高效液相 色谱法
实训十三饲料掺假成 分检测
作者介绍
这是《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任务二畜禽的 饲养标准
任务二畜禽的日粮 配合设计
任务一日粮配合
任务三配合饲料
任务一饲养技 术
任务二饲养效 果检查
实训一饲料样 1
品的采集与制 备
实训二饲料中 2
粗蛋白质的测 定方法
3 实训三饲料中
粗脂肪的测定 方法
4
实训四饲料中Biblioteka 粗纤维的测定5实训五饲料中 粗灰分的测定
实训六饲料中钙的测 定
相互关系
任务二粗饲料
任务一饲料的概念 与分类
任务三青饲料
01
任务四青贮 饲料
02
任务五能量 饲料
03
任务六蛋白 质补充料
04
任务七矿物 质饲料
06
任务九饲料 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
05
任务八饲料 添加剂
任务一粗饲料的加工 处理
任务二青贮饲料的加 工处理
任务三籽实饲料的加 工处理
任务四饲料发酵
任务一畜禽的 营养需要
目录分析
01
任务一饲料 与动植物体 的化学元素 组成
02

饲料配制技术课件(共19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饲料配制技术课件(共19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步,采用方程法用玉米、麦缺、豆和首先满足能量和粗蛋白质两 项主要营养指标的缺额,然后再满足其他指标。
设玉米用量比例为x,麦共用量y,豆柏用量x,可得到如下方程组: 14.27x+9.37y+13.18z=11.9 8.7x+15.7y+43z=10.1 x+y+z=89.25%
解之得: x=70.1%,y=15.6%,z=3.6%
全价饲料的配方设计
全价饲料配方设计
为60~90kg瘦肉型生长育肥猪设计全价日粮配方。
第一步,确定配合饲料的营养水平。
查中国猪的饲养标准和配合饲料国家标准,得到该日粮 的营养水平为:消化能12.97/kg,粗蛋白质14%,赖氨酸 0.63%,钙0.5%,磷0.4%,食盐0.25%。
全价饲料配方设计
浓缩料的配方设计
(一)浓缩饲料配方设计步骤
1、单胃动物浓缩饲料配方设计 (1)由全价配合饲料推算浓缩饲料配方
①首先设计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 ②根据浓缩饲料的定义从全价配合饲料中减去全
部能量饲料的比例; ③由剩余饲料占原全价配合饲料的总百分比及各
自百分比计算出浓缩饲料的配方; ④标明浓缩饲料的使用方法。
蛋氨酸 (%)
0.18 0.64 0.13 0.62 0.63

总磷
(%) (%)
0.02
0.27
0.32
0.61
0.11
0.92
5.74
3.12
0.65
1.07
38.0
全价饲料配方设计
第三步,确定需要限制用量原料的比例。根据价格、粗纤维含 量、含毒情况等确定:鱼粉3%,菜籽柏8%,添加剂0.5%,钙、 磷预留1%的空间。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8维生素与畜禽营养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8维生素与畜禽营养

项目八维生素与畜禽营养任务一脂溶性维生素任务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既不是畜禽体能量的来源,也不是构成畜禽组织细胞的物质,而是一类畜禽代谢所必需且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抗应激、激发和强化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改善畜禽产品品质、预防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疫病等作用。

各种维生素的作用是特定的,相互间不能代替,也不能被其他养分替代。

目前已确定的维生素有14种,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知识点一: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有相当数量贮存在畜禽体组织中,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造成代谢和生长障碍,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维生素E和维生素K很少有中毒现象。

缺乏时一般与它们的功能相联系,有特异的缺乏症。

脂溶性维生素易受光、热、湿、酸、碱、氧化剂的破坏。

维生素K可由消化道微生物合成足够的数量,维生素D可由紫外线作用形成并满足或部分满足畜禽需要,维生素A、维生素E都必须由日粮提供。

一、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视黄醇)(一)理化特性只存在于畜禽体内,植物体内不含维生素A,只含有维生素A原。

(二)生理功能与缺乏症1.维持畜禽在弱光下的视力维生素A是视觉细胞内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成分,而视紫红质具有维持暗视觉的功能。

当维生素A缺乏,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而产生夜盲症。

2.维持上皮组织的健康维生素A与黏液分泌上皮的黏多糖合成有关。

缺乏维生素A时,上皮组织干燥和过度角质化,可引起腹泻,眼角膜软化、浑浊,干眼,流泪和分泌脓性物等多种症状。

畜禽也易受细菌侵袭而患感冒、肺炎、肾炎和膀胱炎等。

脱落角质化细胞在膀胱和肾产生尿道结石。

3.促进幼龄畜禽生长维生素A能调节蛋白质、糖类、脂肪及矿物质代谢。

缺乏时,使蛋白质合成及骨组织发育受阻,造成幼龄畜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受阻。

长期缺乏时,畜禽肌肉脏器萎缩,甚至死亡。

4.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维生素A缺乏时,软骨上皮的成骨细胞活动受影响使骨变形,压迫中枢神经,出现运动失调,痉挛、麻痹等症状。

《畜禽营养与饲料》 - 饲料及其加工利畜禽的营养基础 第4卷 (解析版)

《畜禽营养与饲料》 - 饲料及其加工利畜禽的营养基础  第4卷 (解析版)

中职《农林牧渔类考卷》第4卷2.饲料及其加工利畜禽的营养基础知识点训练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1.中国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成( )亚类A.8B.34C.16D.7 【答案】C2.风干后的树叶其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树叶类,其属于( )A.粗饲料B.青绿饲料C.青贮饲料D.能量饲料【答案】A3.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 ),反刍家畜采食过量易引起臌胀病A.香豆素B.双香豆素C.皂角素D.氰苷配糖体【答案】C4.牛、羊发生草木樨中毒时,可用( )解毒A.1%亚甲蓝B.1%亚硝酸钠C.维生素CD.维生素 K【答案】D5.饲料青贮后,至少要在装后( )才能开窖使用A.30~40 天B.40~60 天C.50~60 天D.30~60 天【答案】B6.关于青贮饲料的开窖与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贮饲料要待原料发酵成熟,产生足够的乳酸后才能开窖启用B.取用时,如表层呈褐色并有腐臭味应弃去,再由上而下逐层取用C.每次取用的厚度不应大于9cmD.初期喂量不宜过多,应配合一部分精料,以后逐渐增加喂量【答案】C7.由于具有轻泻性,所以母畜在产前( )应停止饲喂青贮饲料A.5 天B.8 天C.10 天D.15 天【答案】D8.谷实类饲料的突出优点是( )A.含淀粉多B.蛋白质含量低C.含能量高D.容易消化【答案】C9.关于玉米的营养特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玉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油酸含量可达2%B.玉米中蛋白质含量低,且品质较差C.玉米中钙、磷含量均低,且比例不当D.玉米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E 和维生素B₂【答案】D10.既可以补钙又可以补磷的矿物质饲料是( )A.贝壳粉B.蛋壳粉C.骨粉D.白云石【答案】C11.下列各项中,属于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是( )A.青贮饲料添加剂B.合成抗菌药物C.粗饲料调制剂D.维生素添加剂【答案】D12.( )A.2类B.3类C.4类D.5 类【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错选、漏选、多选不得分,共20分)1.自然含水量小于45%的饲料有( )A.粗饲料B.青贮饲料C.能量饲料D.蛋白质饲料【答案】ACD2.下列饲料中,属于叶菜类青绿饲料的有( )A.聚合草B.牛尾草C.串叶松香草D.黑麦草【答案】ACD3.在微生物作用阶段,对青贮不利的微生物有( )A.丁酸菌B.腐败菌C.醋酸菌D.酵母菌【答案】ABC4.下列各项中,属于玉米营养特性的有( )A.含有效能高B.蛋白质含量高C.矿物质含量低D.含丰富的维生素E【答案】AC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空2分,共20分)1.中国饲料编码(CFN) 共_________位数,其中第二、三位为中国饲料编码_________ 【答案】七亚类编号2.用尿素氨化秸秆,每吨秸秆需尿素_________kg,溶于400~500kg 清水中【答案】40~503.青绿植物的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差别很大。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3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项目5能量饲料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3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项目5能量饲料

项目五能量饲料任务一谷实类饲料任务二糠麸类及其他能量饲料知识点一:粗饲料的营养特性(一)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粗饲料一般较粗硬,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

因此,只适用于反刍动物和其他食草动物。

单胃动物用量很少。

(二)粗蛋白质含量较低,且品质差豆科干草和干藤蔓含粗蛋白质为10%~19%,禾本科干草为6%~10%,秸秆和秕壳类仅为3%~5%。

秸秆和秕壳类饲料的粗蛋白质还很难消化,如豆科干草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可达70%左右,禾本科干草为50%左右,秸秆类仅为15%~20%。

(三)粗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低粗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一般在20%~50%之间,而且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因此动物很难消化;粗饲料的无氮浸出物中含淀粉和糖较少,而半纤维素和多缩戊糖较多,因此其消化率较低。

(四)维生素D含量丰富,但其他维生素较缺乏粗饲料在晒制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维生素D,但同时其他维生素损失较大。

人工干燥的粗饲料不含维生素D。

(五)具有填充胃肠和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粗饲料体积大,动物采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并能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动物的消化。

知识点二:粗饲料的种类粗饲料主要包括干草、稿秕饲料和树叶类等。

(一)干草干草是指青草、青绿饲料在未结籽实前收割后干制而成的饲料,是青饲料的一种保存形式。

因为干草是由青绿植物制成的,干燥后仍保留青绿颜色,所以又称青干草。

若采取晒制的方式,则在晒制过程中常造成15%~30%的养分损失,但维生素D含量增加。

1.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因素干草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原料植物的种类、收割期和干制方法。

就原料种类而言,豆科作物制成的干草,其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禾本科和谷类作物调制的干草,而在能量含量方面无太大差异,就刈割时间而言,植物收割期越晚,产量越高,但粗纤维含量也越高,粗蛋白质含量下降,因而营养价值降低。

由于干制和贮存过程中植物本身的化学变化会造成营养物质损失,因此不同的干制方法有不同的影响。

就干制方法而言,干制速度越快,营养物质损失则越少。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欢迎参考!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一、畜禽营养学的性质和地位《畜禽营养与饲料》是畜牧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一方面以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发展而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畜禽营养与饲料》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营养需要与营养源作为统一的研究中心,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并且通过对动物生长、繁殖和生产全过程的营养需要和营养源利用的测定,确定了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二、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掌握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动物营养需要的关系,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达到以最少的饲料、最短的时间为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动物产品。

本课程培养学生识别常见饲料、测定饲料营养成分的能力;能根据具体饲料条件灵活设计日粮配方。

三、畜禽营养学在现代畜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畜禽生产是人类获取优质营养食品和某些生活用品的重要社会生产活动,现代畜禽生产,实际上是把畜禽作为生物转换器,将饲料,特别是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饲料转化成优质的畜禽产品(肉、奶、蛋、皮、毛等),转化利用程度是畜禽生产效率的具体体现,从本质上说,畜禽转化的是其所需要的`并含于饲料中的可利用营养物质,转化效率固然是畜禽自身遗传特性的体现,但营养仍是挖掘畜禽最佳生产效率或最大生产潜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即畜禽品种确定以后,饲养、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生产潜力发挥程度的关键因素。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4糖类与畜禽营养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4糖类与畜禽营养

项目四糖类与畜禽营养任务一单胃动物糖类营养任务二反刍动物糖类营养知识点一:糖类的组成这类营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而在畜禽体内含量甚少。

按糖类结构和性质分类如图所示。

在畜禽体中主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肝脏中的肝糖原、肌肉中的肌糖原和乳中的乳糖。

植物体中糖类约占干物质的70%~75%,是植物饲料中含量最多的养分。

其中无氮浸出物主要存在于谷物籽实、块根块茎和果实中,很容易被畜禽消化吸收利用,是畜禽的主要能量来源;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及木质素(并不是糖类物质,常将其与糖类放在一起讨论)相互结合构成细胞壁,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秕壳和茎秆中,不能被畜禽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消化,但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部分果胶在反刍动物瘤胃和草食动物大肠微生物作用下,可以被分解利用,木质素完全不能被利用,这类饲料不易被消化,能量水平极低。

知识点二:糖类的生理功能1.是畜禽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畜禽为了维持生存及生命活动,需要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活动,这些活动的能量主要靠糖类在体内氧化供能,特别是葡萄糖,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脂肪组织、胎儿生长发育、乳腺等代谢的主要能源。

葡萄糖是供给畜禽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营养成分。

2.是体组织的构成物质:糖类普遍存在于畜禽体组织中,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遗传物质核酸的成分,糖蛋白是细胞膜的成分,糖脂是神经细胞的成分等。

糖类的代谢产物酮酸与氨基结合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3.是形成体脂、乳脂、乳糖的原料:糖类供能后有多余时,可转化为糖原,血糖达到正常水平还有多余,可转变为体脂,体脂约有50%是以糖类为原料合成的。

糖类也是合成乳脂和乳糖的原料。

4.粗纤维是日粮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粗纤维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各种挥发性脂肪酸,除用以合成葡萄糖外,还可氧化供能。

另外还能促进畜禽消化道蠕动。

5.低聚糖的特殊作用:某些低聚糖如甘露寡糖、果寡糖能与胃肠道致病菌结合,随食糜一起排出体外,改善胃肠乃至整个机体健康。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6能量与畜禽营养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6能量与畜禽营养

项目六能量与畜禽营养任务一饲料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任务二饲料能量效率知识点一:畜禽能量来源及衡量单位(一)畜禽能量来源畜禽生存和生产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贮存于饲料养分分子化学键中的化学能提供的。

饲料能量来源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三大养分的化学键中贮存着畜禽所需的化学能。

由于糖类在常用植物性饲料中含量最高,来源丰富,所以畜禽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类。

糖类中的单糖、低聚糖及淀粉是单胃动物主要能量来源。

反刍动物除从这些物质中获得能量外,还可从纤维素、半纤维素得到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饲料中脂肪和脂肪酸的有效能值约为糖类的2.25倍,但在饲料中含量较少,同时脂肪用量过大时对畜禽产生不利影响,故不宜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蛋白质作为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并且蛋白质在畜禽体内不能完全氧化,氨基酸脱氨产生的氨过多,对畜禽机体有害,且蛋白质价格较高,因此不宜作为能源物质使用。

(2)能量衡量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卡(cal)、千卡(kcal)、兆卡(Mcal)。

现在国际上通用畜禽营养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有焦耳(J)、千焦耳(kJ)、兆焦耳(MJ)。

知识点二:饲料能量在畜禽体内的转化畜禽摄入的饲料能量伴随着养分的消化代谢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发生一系列转化,其过程如图所示。

(一)总能(GE)总能是饲料中三大养分完全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总和,可由弹式测热计测定。

总能是评定能量代谢过程中其他能值的基础,但不能反映饲料的真实营养价值。

(二)消化能(DE)饲料中可消化养分中所含的能量为消化能,即食入饲料总能与粪中能量(FE)之差。

DE=GE-FE由上式得到的是表观消化能(ADE)。

粪能包括未消化吸收的饲料养分、消化道微生物及产物、消化道分泌物和经消化道排泄的产物、消化道脱落细胞四部分物质中所含的能量,后三部分所含能量为代谢粪能(FmE)。

表观消化能除去代谢粪能即为真消化能(TDE)。

TDE在生产中较难测定,故现行畜禽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表一般使用A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全册)
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写在后面括号内)
1.单胃动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
A.纤维素
B. 淀粉
C.半纤维素 D .木质素
2.猪出现“鹅步”主要是缺乏()
A.核黄素
B.泛酸 C .硫胺素 D. 生物素
3.下列与造血无关的是()
A.铁
B.铜
C. 钴
D. 磷
4.大量研究表明,能量利用率的高低顺序为()
A.维持>产奶>肥育>妊娠
B.妊娠>肥育>产奶>维持
C.产奶>维持>妊娠>肥育
D.肥育>产奶>妊娠>维持
5.参与骨骼组成的元素有()
A.钙、磷、铁
B.钙、磷、铜
C.钙、磷、锌 D .钙、磷、镁
6.根据畜禽的生长规律,在生长后期供给的饲料应含有()
A.糖类
B.适量的脂肪
C.糖类及适量的脂肪
D.丰富的钙磷
7.可作为配合饲料中调整钙磷比例的动物性磷源饲料。

()
A.鱼粉
B.肉骨粉
C.羽毛粉
D.蚕蛹粉
8.在猪鸡日粮中缺乏会引起皮下、肌肉及胃肠出血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9.防止眼睑水肿的维生素的()
A.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B3 D . 维生素B6
10.为防止饲料被氧化,常在饲料中添加()
A.柠檬酸
B.乙氧喹
C.谷氨酸钠
D. 常山酮
11.下面关于糖蜜描述不正确的是()
A.糖蜜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B. 糖蜜具有轻泻作用
C.糖蜜可以提供畜禽能量 D .糖蜜不利于制作颗粒饲料
12.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通常选用微量元素的()
A.碳酸盐
B.氧化物
C.硫酸盐
D.氯化物
13.最常用的配料方法是()
A.单方形法 B .多方形法 C.代数法 D.试差法
14.用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并补加非蛋白蛋饲喂的牛,需要添加()
A.铁
B. 铜
C. 硒
D.镁
15.衡量配合饲料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是()
A.感官
B.水分
C. 营养
D.卫生质量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请在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糖类在动物体内的含量极少,通常在0.1%以下。

()
2.一般牛的饮水量较大,家禽饮水量较少。

()
3.纯净的维生素A只存在于植物体内,畜禽体内不含有维生素A,而含有类胡萝卜素。

()
4.饲料中高蛋白不利于钙、磷的吸收,但饲料中高脂肪却可以提高钙、磷的吸收。

()
5.优良的青贮饲料含有较多的乳酸和少量的乙酸。

()
6.石灰石中只要铅、汞、砷、氟的含量不超过安全系数,都可以用作饲料。

()
7.青贮饲料饲喂奶牛时,最好在挤奶前饲喂。

()
8.奶牛营养指标的确定中,蛋白质指标是用粗蛋白质和可消化粗蛋白质两者均可。

()
9.膨润土常做微量元素的载体或稀释剂,也可做颗粒饲料的粘合剂。

()
10.在设计饲料配方时,可直接以饲养标准中的维生素的最低需要量作为添加量。

()
11.反刍动物不能使用高铜饲料。

()
12.设计饲料配方时矿物质营养指标确定的是钙、磷、有效磷及食盐。

()
13.对于预混合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5%。

()
14.粉碎粒度对家禽生产性能影响较小,但对于产蛋鸡,如果饲料粉碎粒度偏大,会由于鸡挑食而引起饲料浪费。

()
15.为了避免混合物料添加油脂后形成脂肪球,最好在混合机附近设置交换器,给油脂加热,使其保持在60-90℃的范围内,降低油脂的粘性。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必需氨基酸
2.饲养标准
3.配合饲料
四、问答题(3小题,共31分)
1.饲料中的蛋白质有哪些营养作用?(12分)
2.影响畜禽维持需要的因素有哪些?(9分)
3.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机制是什么?反刍动物饲喂尿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2B 3D 4A 5D 6C 7D 8D 9D 10B 11D 12C 13D 14D 15 C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3×4×5∨6∨7×8∨9∨10×11∨12∨13 ∨14 ∨15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必需脂肪酸:是指在畜禽体内不能合成(1分)或者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1分)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分)
2.饲养标准:根据大量的饲养试验结果和畜禽生产实践的总结,(1分)规定的畜禽在不同生产水平或不同生理阶段(1分)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1分)
3.配合饲料:根据动物的饲养标准及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1分)结合生产实际,按照科学的饲料配方,(1分)经工业生产的由多种饲料原料组成的混合均匀的商品性饲料。

(1分)
四、问答题(3小题,共31分)
1.(12分)
(1)构成体组织细胞的基本原料。

(2分)
(2)是机体的条件物质。

(2分)
(3)是组织更新、修补的必需物质。

(2分)
(4)是遗传物质的基础。

(2分)
(5)是形成畜禽产品的主要原料。

(2分)
(6)可分解供能。

(2分)
2.(9分)
(1)畜禽的种类与品种。

(1分)
(2)年龄与性别(1分)
(3)生产水平(1分)
(4)体重与体型(1分)
(5)环境温度(1分)
(6)饲养方式与饲粮组成(1分)
(7)畜禽的活动量(1分)
(8)被毛厚薄(1分)
(9)畜禽的健康状况(1分)
3.(10分)
利用尿素的机制:
(1)尿素在细菌脲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1分)
(2)糖在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酮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并释放能量。

(1分)
(3)氨和酮酸在细菌酶的作用下合成氨基酸,(1分)再在细菌酶的作用下合成菌体蛋白,(1分)再在胃肠消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1分),最后合成机体蛋白和产品蛋白(1分)
注意事项:
(1)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有2-4周逐渐适应的过程。

(1分)
(2)应补充尿素所不含的硫、钴、铜、锌等矿物质,且氮硫比为(10-13):1. (1分)(3)当饲粮中氮素含量满足瘤胃微生物需要时不宜添加尿素。

(1分)
(4)要注意氨中毒,当瘤胃氨浓度达到800mg/L,血氨水平达到500mg/L就可能出现中毒。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