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
射洪县金家中学校梁兵
摘要: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学生走进文本的内心世界的主要渠道,而且通过有效地阅读指导,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把自己位置身于“故事”中去读、转换角色的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等,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将这种方法正迁移到其他学科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字:阅读兴趣有效
《中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阅读的重心由强调接受信息转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信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可是学生往往在做这类题的时候,把文章读了两三遍也不得要领,只能理解其大意,甚至连大意都理解不了,更不要谈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深层次的理解——欣赏了,我认为主要是语感的培养没有到位,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现力弱了,也就说明平时的训练方法不得当,没有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起来,因为语言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思维时,用的是无声语言,把思维的结果传出时,用的是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要思维焦急,必须有形象的再现能力和组织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不会为兴趣而阅读,喜不喜欢和别人讨论阅读过的文章和书,重不重视阅读,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阅读习惯。2002年年底公布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研究报告表明:在每个国家对阅读表现出高度兴趣的学生,在阅读测验的表现都明显高于不爱阅读的学生。从来不为兴趣而阅读的学生平均阅读成绩是474分,远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分500分,而每天为乐趣而阅读半小时到2小时的学生平均分数高达527分。
由此可见,阅读与兴趣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的被迫阅读变为自主阅读,尽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在课前设计好导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设计导入要抓住契机,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边沿到焦点,即使是新旧联系,也要生动活泼,使之注意力集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会学生“三想”。阅读文章应该“三想”:A.读前推想。读前让学生先看标题,标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读它可以了解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情况,看完后思考一会儿,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内容。如果是记叙文,我们可以推想一下,文章的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和生活遭遇,文章情节是怎样发展的等等;如果是说明文,,那么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事物和事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将采取什么什么说明顺序和什么说明方法等;如果是议论文,那么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是什么。
这样的推理,不仅是为自己的阅读创造了思维推断的气氛,还能把文章安排与自己的推测预料对比,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析。 B.读中联想:任何一篇文章,其中总有关键词句和精彩的描写,读到这些语句时,稍停一下,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练习应由浅入深,一步步训练,在评讲订正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思维,培养他们多角度联系的思维能力,把文章的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的画面,即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这对我们理解课文、体会中心、分析人物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C.读后续想。读完后还应该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写作思路继续展开联想,这就是续想。可以给文章的故事安排一个新的结局,也可以顺着文章的思路继续想下去,还可以模仿故事的情节另编一个新故事。这样的续想,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继续想下去,训练联想能力。
3.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各类出版物众多,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向推荐一些趣味性比较浓的有益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集》、《繁星》、《春水》等,列出阅读计划,让学生课外阅读,读后利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上台讲述、朗诵、讨论、复述、表演等,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自觉地阅读其他有益的书籍。
二、课堂上采用多少种形式的“读”。
平时教学中,读的训练不能少。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来激发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新课标”上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预习课文时,先让学生多默读几遍课文,第一遍慢读,把不认识的生字词勾下来,将大意读懂,可以让学生做预习练习,第二遍稍快,把文字在一定的时间内摄入大脑,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遍稍快一点,读后想一想文章写得好,好在哪里。如教学《故宫博物院》时,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本文的文体是什么?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按游览顺序介绍的吗?文章告诉你哪些知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再指导方法:A.精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说明顺序并找出隔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B.研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及其作用。C.仔细阅读课文描写太和殿的部分,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学法指导在课文教学中分布、步进行,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并逐步让学生形成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的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初读、精读,还是研读、细品,都可以用默读的方法,把文中的形象或意思反应在头脑中,经过大脑过滤后,再用自己的书面语言、有声语言传达出来,这样反复训练,阅读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2、朗读。“新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普通话是世界语言中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它有四个声调。有高有低、抑扬顿挫,能读出婉转动听的声音,读普通话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读就要根据课文的感情读出语言的节奏、轻重、语调、快慢。语气,体会出雅俗、文野、庄谐、工拙等韵味,从而正确地理解感受出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共鸣。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是这个道理,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领会作者所传达出的美感。
还以上文为例,如果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美历历在目,好像已经身入其之中,那种壮观的韵味甚至可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妙境地,教师就要让学生在小声读、大声读、全班朗读、小组齐读、抽读中,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在读中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读中细想:太和殿里面为什么雕刻有那么多的“龙”?学生会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