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听评课》有感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听评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bf714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2.png)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听评课》有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听评课》有感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听评课》有感(精选11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读《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读《课堂观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de67a145fbfc77da269b1d9.png)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这个学期我们研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目的是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来改变自己听评课的方式,从而提高我们教师的课堂效率。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它是一种行为,系统研究方法,工作流程也是团队合作。
二、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堂观察是为了改善课堂学习,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通过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而且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三、课堂观察的框架设计的四个维度
四个维度,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思维框架的实践依据是:
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
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
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4.我在课堂里听了40分钟,我的整体感受是如何?
这本书是沈毅、崔允漷等老师智慧的结晶,引领我们走向更专业的听课、评课,但与盲校的课堂观察,是不是能够完全切合,还有待考证。
在下学期的听评课中,我会结合这本书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探究适合盲校的课堂观察方法。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35f33ec6137ee06eff9187f.png)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作为教研组长,听课是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会不会听课,如何通过听课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思自己以往的听课,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效率低下”,“随意性较大”,往往评价不深入、不透彻、不到位,起不到良好的指导作用,现在想来是多么地幼稚。
读了《课堂观察》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拓宽了思维,更新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在《课堂观察》这本书中,参与听评课的人需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基于“现场”,要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
二是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挖掘上课教师好的东西,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是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体谅优先”,要有证据、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除了在态度方面的改变外,最需要改变的就是“用业余的思维活方法处理专业的事情”。
传统的听评课中,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也缺乏专门的“听课人才”。
其实,有了上课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于就有了听评课的能力。
崔教授建议,一是要注重对“听评课”的研究;二是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三是要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听评课者。
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反思自己的听评课,往往是听的多,而研究少。
缺乏应有的理论培训,能力不足。
对于非专业学科涉猎少,把握不够。
今后,应当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听评课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要学习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各学科的特点,掌握各学科的评价要求,从而在听评课中,观察到位、评价渗透、指导有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快学校内涵发展。
教育需要智慧,也需要努力。
我越来越觉得,一名好老师、好领导,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满腔的热情,更需要有专业知识。
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育,要求老师保持一种“不老”的心态,时时创新,才能全面推动教育发展。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学习体会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学习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61369e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9.png)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学习体会《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学习体会《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就知道上一本好书,它能给我很大的启发,对我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在教学中早已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学也似乎找不到新的突破,总是在原地划圈,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有所变化,有所提高,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闪现。
当我看到《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时,我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记录着作者们对于课堂观察的研究过程,通过三年的努力,他们将课堂观察研究逐渐深入,将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
针对这四部分内容,我也谈一谈我的感受。
第一部分"故事分享"。
一个故事就像一颗种子,蕴含着无限的遐想和喜悦。
作者们和读者一起分享着课堂观察的故事,述说着践行教育实践时真实的情感与体验,也透露着实践者对课堂观察深层的理解和独特的阐述,还有那份感动。
其中,浙江余杭高级中学彭小妹老师写的《谁改变了我的专业生活》让我印象最深,她坚持在课后记录每一细节和反思,并经常读读自己的课堂观察笔记,想想自己当时的思考。
我们又何尝不应该这样呢,多观察,多记录,多反思,那么这些无形的力量总会点点滴滴的改变你的教案、课堂教学,也改变你与学生的交流,甚至是你的整个专业生活。
第二部分"问题解答"。
专业行动不仅需要经验积累,更需要知识基础。
本书选择了20个问题,由浅入深,用问答的方式,介绍课堂观察的概念、意义、操作技术与流程等。
这些问题与解答,让我形成了课堂观察正确的观念,并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行动。
特别是文中讲述的在整理课堂观察数据进行推论时应注意什么时,有几点特别对我有帮助,一要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补充,我们往往更注重定量,而忽略了细节;二是要注意数据的信度和效度问题,要将重点放在数据产生的可能原因的分析上,而非简单的价值判断;三是推论要基于证据,推论程度要适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推论,不要仅基于经验和印象来推论,这样的推论是没有意义的。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1579f3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3.png)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共含13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有这样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意思是说,只要你用心感受,一粒沙里面是一个世界,一朵花中既有一座天堂,这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心态去进行历史课堂观察,就会惊喜的发现课堂研究同样也会有别样的风景,每一个历史课堂都是一个师生共同生活的精神世界,它承载了这个历史课堂里面所有师生的喜怒哀乐。
这是我在看了由崔允廓教授主编的课程实施与学校革新丛书《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后最大的感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听课评课方式,能从一堂课里看到多堂课,不同角度的观察,为课堂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因此,课堂观察同时又是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可以找准课堂分析与诊断的切入点,科学的分析教学目标和主题,从而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互动过程的展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课堂教学目标正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并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来实现。
课堂观察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着深刻,通过课堂观察的准确分析和定位,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充实饱满、更为激情跌宕、更为隽永俊秀,更让我们留住了一份课堂的精彩,营造了一份课堂的美丽,对教师而言,更是一次心灵奔放之美、生命律动之美的展现过程。
课堂观察与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自然观察行为是不同的,生活中的观察是指人作为行动个体,在生活实践中有艺术和无意识的自然习得的一种能力,因此每个人都会具备一定程度的观察能力。
而作为一项教师专业能力的课堂观察,不仅比生活中的日常观察复杂,更是一种更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当然,作为一种科研活动,在实施观察行为和分析观察结果时,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
观课教师走进课堂,不是单纯用耳听教师的授课、听师生的问答、听学生的讨论,还需要借助眼睛观察课堂的动态、教师的'姿态、学生的神态。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66e4052647d27284a73515a.png)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一本好书,让人读来如同浪花冲击海滩,每一次阅读便是对思维、情感的一次冲击。
我觉得,这本由沈毅、崔允漷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初读之,我就被那些实践课堂观察研究的一线教师们所感动,感动他们的执着追求与永不言弃,感动他们的团结合作与辛勤钻研,我的心也随他们的故事经历着“蕴含时的焦灼”、“破土时的悸动”和“花开一刻的欣喜”。
课堂观察究竟具有什么魅力,让那些一线教师们竟能投身其中,为之苦苦探索、默默守望达三载之久?我再次翻开这本书细细阅读,课堂观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仿佛被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在我眼前逐渐显现出清晰的面目。
第三次阅读时,我将传统听评课与专业听评课进行了对比,深感课堂观察这种新型听评课模式的专业与先进。
回忆自己不长的教学生涯,我有不少执教公开课的机会,也经常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
印象中,不论公开课规模大小,每次开课之前,执教者与听课、评课老师之间从未就执教情况作多少交流;大部分老师往往是在开课时才很空洞地夹着一本听课笔记本进入课堂,有的老师甚至在开课几分钟后才匆匆到场,不免影响课堂纪律;在评课阶段,往往由一个或几个老师占据点评主导,其余老师附和几句或者干脆默不作声。
可以说,在传统的听评课中,上课者、听评课者基本上是“单兵作战”,大家工作相对独立。
反观课堂观察,我通过自己的理解,归纳出描述课堂观察这种专业的听评课特点的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真诚我们执教教研课,或者听课、评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平时传统的听评课中,我们似乎很少考虑到这一些,更不用说去实现这样的根本目标。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真正关注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具有人性意义的听评课形式。
开展课堂观察的根本目的、作用是通过课堂观察,得出学生在学习行为、教师在教学行为中的得与失,并进行有效数据的统计、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课堂的措施,使学生、教师的“得”逐步提高,使课堂的效益得到升华。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75184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c.png)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阅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让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评课和观察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观察和评课,能够有效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阅读中,我了解到评课观课不仅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通过观察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不断总结和改进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重视课堂观察和评课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评课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这本书让我对评课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会把书中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bb071dd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e.png)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XXX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我们学校从这个学期开始,组织青年教师品读这本《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以促进有效教学。
课堂观察,作为青年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和必备技能,有助于我们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课堂观察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并根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研究。
我平时对课堂观察了解不多,读完这本书,我对课堂观察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有一些感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研究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教室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教室中连续性变乱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教室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深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研究。
教室观察对改善学生教室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极其紧张的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研究的改善。
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研究为落脚点。
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研究,会不会研究,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3adaf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c.png)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课堂观察是一种全新的听评课范式。
以下店铺为你带来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篇1本学期我参加了徐老师开讲的《听评课与课堂观察》,参加本次培训是相当有意义的。
因为在徐老师的指导之下,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徐老师对于课程的安排也很周到科学。
不仅从理论知识上阐述了说课的意义与作用。
而且在老师与学员间的互动平台上,同组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同伴之间互相讨论的方式也让我解决了很多的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
而且也开阔了教学思路。
在本次学习中,我仔细学习了模块一,觉得七节课每一节讲得都很精彩,也让我对有效听课基本知识有了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在第二节中新课程理念下听课误区,我觉得看了以后不禁惭愧,似乎说的就是自己,认识了错误才能改正。
此外,听课要求也让我充分学习到了该如何听课,特别是谈到的转变听课中的关注点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如何自主、主动学习。
以前听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看老师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看老师如何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的教学程序,看老师如何控制学生的活动,欣赏老师的板书设计等等。
总之,听课时偏重关注老师的教,而忽视注意学生的学。
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听课的关注点也变了。
教师要更多地观察师生之间如何互动,更多地观察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主、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程理论下听评课与课堂观察有了深刻的了解,受益匪浅。
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更好的听课打了坚实的基础,我也十分感激老师对此次课程的指导,以后有机会还需要多多参加这样的培训,以此来锻炼自己。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篇2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收获颇丰,使得我对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有了更新的认识,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新、更高的理念,使我耳目一新。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有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e976b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6.png)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有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表现出色,还需要具备听课和评课的能力。
听评课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然而,我一直感觉在评课时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入手。
每当听到同事们专业的评课,我都非常敬佩。
这学期,学校教科室发给我们这本《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书,我仔细阅读后发现,其中有许多可以研究的地方,尤其是如何进行听评课。
下面是我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首先,要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作为观察者,我们要把听课内容找来预一下,与被观察者进行交流和探讨。
研究本课的教学目标,分析难点、重点。
同时,了解授课班级的情况,设想一下,假如让我上这样的一节课准备怎样的教法。
这样在听课时,就会有个对比,更能深入体会授课者的设计意图。
其次,观察的角度要多维化。
我们不能只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
这样才能全面评估一堂课的质量,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最后,评课要客观公正。
评课时要避免主观臆断,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更要深入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
同时,要注重表扬和肯定授课者的优点和亮点,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通过读完《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听评课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评课。
希望今后能够更加注重听评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传统的听课评课方法仅关注教师的行为,而忽略了课堂中的其他因素。
《课堂观察》教会了我从四个维度进行观察:一是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包括学生的表现、参与情绪和研究惯;二是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功;三是了解课堂性质,即这堂课的类型和特点;四是体验课堂文化,即整体感受。
通过这些观察,我能够更准确地抓住重点,在评课时也有更多的话可说。
在以往的听课中,我通常是独自观察,难以顾及所有观察点,容易遗漏重要信息。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精选5篇)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f5a0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1.png)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精选5篇)课堂观察学习心得总结篇1寒假中,利用闲暇认真拜读了沈毅和崔允漷主编的《观察课堂: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
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完成本次卓越教师培训的任务,以提升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二是开展工作的需要,本人在教务处工作,组织教师听评课是常规的教研活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来改善我校教师听评课的方式,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益。
这也是选择读这本书的目的之一。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是一本有关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课堂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书,也是一本如何搞好校本教研活动的书,还可以看作是一本指导老师如何听课评课的书。
读来深受启迪,颇感获益匪浅。
现把我的读书心得交流如下。
一、总体印象《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理论与实践对话的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之一。
再加上崔允漷教授也是主编之一,它应该是一本理论性、指导性都很强的新课程实践的成果书。
我认真地把全书看完,明白了它同时也是以浙江余杭高中为主、银川一中和中关村中学等校教师参与的一份校本教研集成。
是这几个学校对国家级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并对其过程进行经验总结的产物。
我觉本书最大的可取之处是“听课要有观察点”,通过课堂的观察点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同时也感到本书的不足之处是做法太繁琐,操作难度大,加重教师负担,要想在所有学校推广应用,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难度与阻力,必须进行灵活变通。
该书共有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故事分享”。
记录了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联手,在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中所经历的思考,所经历的喜悦,所经历的不平凡的历程,以及北京海淀、宁夏银川等若干学校探索课堂观察的故事。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70b064daef8941ea76e05c4.png)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假期里,我利用闲暇仔细阅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
从前年开始,我们学校英语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就和李沧区实验小学的英语老师进行《课堂观察促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我对课堂观察有了一些了解,读完这本书,我对课堂观察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有一些感悟。
传统的听评课,老师往往没有什么准备,大部分人都是夹着一本听课笔记本外带一支笔就进了课堂。
没有预先和老师联系熟悉课程内容,也不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老师往往关注老师多一些,关注学生却很少。
在提出听课意见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说的套话、大话多,空洞而且没有理论依据,更没有改进方法。
很少老师会针对课堂的某一个细节展开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要求老师把思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有准备得走入课堂进行观摩。
要听别人的课首先要做好听课的准备,而准备中,除了熟悉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状况等,确定正确的课堂听课理念是最重要的,要选择好课堂观察点,有效听课。
比如:是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还是观察小组活动效应;观察老师课堂时间分配还是课堂活动是否面向全体等。
在评课时,老师要用依据说话,用理论说话。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认识并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比如着眼于学生投入状态来评课。
学生课堂投入状态可从手、口、眼多方面反映出来,所以站在这个观察点的听课老师一定要坐在学生前方观察。
老师课堂观察时,可以从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问题入手,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或者老师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是怎么参与的,效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另外,我们走进别人的课堂可能会发现值得借鉴的长处,也可能会发现一些不足。
那么老师在经历了课堂过程,走出别人的课堂之后就要反思,这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的课堂以后要注意什么。
以此来服务于我们自己的课堂。
做一名有担当的教师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
![做一名有担当的教师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2f1929c312b3169a451a4ee.png)
做一名有担当的教师——《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一个故事就像一颗种子,经历着蕴含时的焦灼、破土时的悸动和花开一刻的欣喜。
课堂观察的故事,诉说着人们践行教育实践时真实的情感与体验,透露着实践者对课堂观察深层的理解和独特的阐释,还有那份感动。
”刚打开这一部分的序言,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我知道它将颠覆我旧有的教育理念,带给我全新的震撼。
《故事分享》部分主要记载了课堂观察历时三载的探索,精彩中夹杂着难忘的煎熬、感动中伴随着难忘的痛楚。
读书时,我和他们一起痛苦、一起彷徨、一起分享喜悦。
我被他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勇于钻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
余杭高级中学的老师们走在课堂观察之路上的点点滴滴,研制《课堂观察手册》的心路历程,年轻教师如何克服困难走近、走进课堂观察等等这一系列教育故事都告诉我,课程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而成功则一定在于教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最起码的敢于变革的决心。
我们要改掉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习惯行为,否定自己习以为常的做法,有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深入揭示内隐的缄默教育知识,使其隐性教育观念得以显露,得到澄清、更新和完善。
但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艰难的,是必须触动教师的“灵魂深处”的。
就拿我自身而言,新课改形势下,授课时间缩短,我为了完成规定课时内的教学任务,常常在课堂讲授中疲于奔命,课堂的有效性及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和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构建有效的课堂已经成为各校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探究有效教学方法,进行专业的听评课,实践课堂观察,构建有效的课堂已成为本阶段实践的重中之重。
但是,在我校实施课堂观察之初,我却没有投入足够的热情,我认为它和传统的听评课没有什么质的区别,净是麻烦。
虽然明明知道任何一项理论的提出、推广肯定有它生存的土壤,但是固执的我却不愿接受新事物、更别说主动创新了。
本学期,由于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我被逼从课堂观察入手,反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投入进去,才发现课堂观察原来如此美丽。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通用8篇)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8fccb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9.png)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通用8篇)《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1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课上的要精彩还要会听课和评课。
听评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然而从教以来我一直感觉在评课时不知道说什么,从哪些角度评课。
每当听到同事们专业的评课,敬佩不已。
这学期开学校教科室发给我们这本书《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空闲时间仔细读过以后,发现其中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尤其是如何进行听评课。
下面我来谈一下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一、做好听课前准备教师要想从听课中学到东西,就必须做个有心人。
以前我在去听课时,直接拿着听课本走进班级,有时连相应的教材都不带,发现一节课只是匆忙的在记录,不能很好的体会授课者的设计意图,获得的只是整体的一般印象或对某个问题的表面了解。
一节课听下来感觉收获不大。
读了《课堂观察》这本书以后,我觉得作为观察者,我们要把听课内容找来预习一下。
和被观察者进行交流和探讨。
研究本课的教学目标,分析难点、重点。
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和授课班级的情况。
同时设想一下,假如让我上这样的一节课准备怎样教法。
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二、观察的角度要多维化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然而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
《课堂观察》教会我从四个维度进行观察。
一,观察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观察学生在的课堂表现,学生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
二,观察教师的教,看看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看看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否达成。
看看新课如何导入。
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
三,了解课堂性质,也就是这堂课是什么课?四,体验课堂文化,也就是我在该课堂呆了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在听课时就特别注意从这几点入手,能够抓住重点,在评课时也就有话可说了。
三、尝试小组合作以前去听课,我都是单兵作战,但是观察点繁多,既要看教师又要看学生,还要对现象作出快速判断,顾此失彼。
课堂观察心得感想(精选5篇)
![课堂观察心得感想(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87ae7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2.png)
课堂观察心得感想(精选5篇)课堂观察心得感想篇1捧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注视着书名,心想:何为课堂观察?怎样进行课堂观察呢?认真拜读后觉得受益匪浅。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
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那么,课堂观察有什么价值呢?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其次,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
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而研究型教师就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
课堂观察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观察:教师的语言(提问、评价、引入语、过渡语、小结总结语、)、板书、媒体的使用、情感的投入、教学活动的组织、课堂引入、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效果的监测、包括班级生活环境的营造、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等;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与同伴合作的实效、掌握知识的情况、情感体验等。
怎样进行课堂观察呢?首先,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接着,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最后,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介绍了许多与传统听评课截然不同的方法,他将过去一个人做的事,分成很多部分,由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参与,汇集集体智慧,让听评课活动变得更专业、更有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为中心,紧紧围绕“课堂观察”,从听评课制度现存的问题、听评课思维方式需要转变、听评课新范式的建构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问题。
下面是为你整理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1)
瑞士作家凯勒说“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这是我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最深刻的感悟。
作为教师听课评课是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的必修内容,也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更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抓手,所以,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我们自己都高度重视。
但如何听评课?则一直是教师心中的一个盲点,学校也很少对此进行培训。
通过阅读使我对听评课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一、专业的听评课的优点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明确了教研组在听评课的组织领导和分工作用;明确了教师在听评课中承担相应的职责,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评课活动。
(一)课堂观察的流程
这本书,给我们确立了课堂观察的科学的流程。
即
(1)确立研究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课程的呈现过程以及他们之间互动构建的课堂文化等等。
(2)选择观察焦点,就是把课前会议中的听课关注点进行假设问题与实际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观察。
(3)记录课堂行为。
围绕观察焦点,运用记录表格,把课堂行为比较详细记下,比如对事情的开始、过程、结果是什么等等,尽可能地实事求是。
(4)作出分析推论。
根据课堂记录,分析推论出问题所在,以证明假想的观察焦点和研究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使问题的细节得以暴露。
(5)提出改进意见。
就是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的改进行为的意见。
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行为,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行为。
(二)课堂观察的维度
专业的听评课,列举了课堂观察的“学生学习的纬度、教师教学纬度、课程
性质纬度、课堂文化纬度”四个方面。
四维框架的实践依据我观察什么课,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
关于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如“自主”中的“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等;教师教学关注怎么教的问题,如“环节”中的“这些环节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吗?”;课程性质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如“目标”中的“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课程文化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课堂文化,如“特质”中的“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对话)。
由此推导出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我在该课堂呆了40或45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等问题。
(三)课堂观察的三大转变
就如何改变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崔教授提出了三大转变
第一,简单变复杂,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
无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
第二,对立变理解、参与听评课的人需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基于“现场”,要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
二是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挖掘上课教师好的东西,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是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体谅优先”,要有证据、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第三,业余变专业,传统的听评课中,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也缺乏专门的“听课人才”。
其实,有了上课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于就有了听评课的能力。
崔教授建议,一是要注重对“听评课”的研究;二是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三是要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听评课者。
二、专业听评课的不足
课堂观察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或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或方法。
它不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全部,更不是包治百病的录丹妙药。
它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课堂观察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艺术中的一部分问题,它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的分析与诊断,而不善于对课堂事件的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
主要表现在一下五点
第一,它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如教师言语、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活动等,从现象理解本质,是一种归纳的方法。
第二,它只能选择一个或若干个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个观察点。
第三,它需要观察者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
第四,它需要被观察者抱着上常规课的心态来上课,要求被观察者具有愿意授受他人观察并不受现场观察影响的特质。
第五,它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的基体,在基体内教师可以进行自由、他享、互惠的对话与交流,以确保观察的持续性与有效性,同时它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
教育需要努力,更需要智慧,书籍是启迪智慧的钥匙,它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拓展人生的宽度,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2)
听、评课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验、共同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