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主义与民主关系问题的讨论概要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正方辩手:
民族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是一种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主义能够保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防止外来文化的侵蚀和消解。
同时,民族主义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印度的莫迪总理,他在执政期间大力推动印度民族
主义,提倡“印度优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此外,美国历任总统中的许多人也都是民族主义的拥护者,他们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和弘扬美国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使得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因此,民族主义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凝聚国家力量,
保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
反方辩手:
民族主义虽然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但也容易引发排外情绪和种族歧视,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不稳定。
一味强调民族主义容易使国家变得封闭和孤立,阻碍国际合作与交流,影响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德国历史上的纳粹主义就是典型的民族主义极端表现,希特勒将德意志民族凌
驾于其他民族之上,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和世界的大动荡。
另外,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倾向也导致了一系列国际矛盾和冲突,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因此,民族主义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容易走向极端,导致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该摒弃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强调多元文化的包容与交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民族主义与民主运动的兴起
民族主义与民主运动的兴起民族主义和民主运动是近代社会中两个突出的政治现象。
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这两者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民族主义与民主运动的兴起,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影响。
一、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是指基于共同语言、文化、地域以及历史经验等因素的身份认同和集体意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民族主义逐渐成为了国际政治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在欧洲的殖民时代,随着殖民地人民意识觉醒以及对外来统治的反抗,民族主义开始兴起。
民族主义的兴起是由于被统治的民族群体对于外来统治的不满和对独立国家的追求。
世界各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历史都充满了不平等待遇、歧视和侵略的苦难,并且带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通过组织和行动,这些运动希望实现他们对自决和自由的愿望,并追求国家主权和文化认同。
二、民主运动的兴起民主运动是指为争取政治权力的广大民众的组织和行动。
起初,民主运动与民族主义运动并没有直接关联,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二者之间逐渐相互影响并形成紧密联系。
民主运动的兴起是由于民众对于专制统治、不公平待遇和政治权力集中的不满。
为了争取民主权利,民众通过示威抗议、政治运动以及选举等方式来表达并实现他们的诉求。
三、民族主义与民主运动的关系民族主义和民主运动的兴起是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民族主义运动可以带动民主运动的兴起。
通过强调民族认同和国家独立,人们对民主的渴望也在逐渐增加。
民族主义运动为民主发展提供了动力,并成为民主运动的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民主运动也对民族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民主制度下,各个民族和群体能够平等参与决策和政治过程,促进了民族和谐与多元文化的发展。
民主运动的成功还有助于缓解民族冲突和种族矛盾,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内外稳定。
民族主义和民主运动的互动关系在当今世界格外重要。
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们通过自觉的民主运动来争取权利和表达声音,有助于建立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然而,过度的民族主义也可能引发排外主义和冲突,因此必须在民族主义和民主运动之间找到平衡。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正方,民族主义是一种对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自豪和保护,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民族主义可以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主义也是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首先,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民族主义强调对本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保护,这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性,避免外来文化的侵蚀。
例如,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在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民族主义可以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可以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自信心。
例如,二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的民族主义演讲激励了英国人民的斗志,帮助英国战胜了纳粹德国。
最后,民族主义也是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事务中,民族主义可以帮助国家维护自身利益,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强调“美国优先”,倡导民族主义政策以保护美国的利益。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
因此,民族主义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反方,民族主义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容易导致排外和冲突,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民族主义强调对本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保护,容易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歧视,加剧国际社会的分裂和冲突。
首先,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歧视。
民族主义强调对本国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保护,容易导致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歧视。
例如,纳粹德国的民族主义政策导致了对犹太人等少数民族的迫害和种族清洗。
其次,民族主义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民族主义强调本国民族利益的至上,容易导致国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发展。
例如,20世纪初期的民族主义浪潮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最后,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国家的孤立和边缘化。
在民主与民族之间_194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
众所周知 , 新文 化 运 动 的 兴 起 是 以 自 由 主 义 的 思 想文化为理论 基 础 的 , 但是新文化运动催生的直接结 果却是以民族主义为目的 的 五 四 运 动 。 而 伴 随 着 以 维 护和实现民族 利 益 为 目 标 的 五 四 运 动 崛 起 的 结 果 , 则 是民族主义思潮在 2 0 世纪 2 0年代开始风靡于中国社
一、 自由民族主义思想在现代中国的兴起
— 1 3 6 —
在民主与民族之间 : 1 9 4 0 年代自由知识分子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
东渐 ” 的产物 。 众所周知 , 最早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 而严复向古老的中国介 理论引进到中 国 来 的 是 严 复 , 绍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历史 背 景 正 是 以 救 亡 图 存 为 目 的的维 新 运 动 高 涨 之 时 , 所以自由主义是“ 作为救亡图 ‘ 民 族 自 救’ 于是成为中国 存的工具与 手 段 被 引 起 的 , 近代自由主义思想中不可 或 缺 的 内 容 。 不 仅 维 新 运 动 期间严复式的 自 由 主 义 如 此 , 以后整个中国近代自由
② 。 因此 , 值” 中 国 的 自 由 主 义 从 发 生 之 日 起, 就打上
, “ 其一端 ” 不牺牲别的价值来终极地追求另一套价 , “ 个人 的 反 省 、 选 择, 与 国 家 的 历 史、 命运同样重 值” 。 因此 , “ 要” 刊物对中日关系 问 题 的 处 理 , 可以进一步 是热 情 中 带 着 理 性 、 坚持中包含 肯定其民族主义立场 ,
《 , 胡伟希 : 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 》 载《 甘肃社会科学 》 1 9 9 2 年第 3 期 。 [ 《 , 美] 史华慈 : 寻求富强 : 严复与西方 》 叶凤美译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第4 1 9 9 5年, 5页。 《 , 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潮 》 载《 社会科学 》 2 0 0 5 年第 1 期 。 ③ 许纪霖 : 《 , 胡适世界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关怀 》 载《 近代史研究 》 1 9 9 6 年第 1 期 。 ④ 罗志田 : 《 , 《 , 建立一个民族国家 : 自由主义者眼中的民族主义 》 见郑大华 、 邹小站 主 编 :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 社会科 ⑤ 张太原 : 学文献出版社 , 第2 2 0 0 7年, 6 1页。 《 — — 论〈 , 自由民族主义之一例 — 独立 评 论〉 对 日 关 系 问 题 的 处 理》 载台湾《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3 2 ⑥ 陈仪深 : 期, 1 9 9 9年1 2月。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民族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是一种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情感。
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促进国家的团结和发展。
同时,民族主义也是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可以凝聚国民的力量,应对外部威胁和挑战。
因此,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首先,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爱国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激发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使人们愿意为国家的利益付出一切。
例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过,“一个不能忍受国家分裂的国家是不能长久存在的。
”这表明了国家统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另外,民族主义也有助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通过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可以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例如,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反方辩手观点: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狭隘的情绪,加剧国际社会的紧张和冲突。
民族主义往往会强调自己民族的优越性,对外国人和其他民族持敌对态度,容易引发种族歧视和仇恨。
例如,纳粹德国曾经因为民族主义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无数家庭的破裂。
另外,民族主义也容易导致国内的分裂和冲突。
一些民族主义者会强调自己民族的利益,忽视其他民族的权益,导致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对立。
例如,南斯拉夫解体战争就是因为民族主义的激化而引发的内战。
此外,民族主义也容易导致对外国文化的排斥和封闭。
一些民族主义者会强调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性,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国家的文化发展受到限制。
例如,中国在闭关锁国时期由于过分强调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性,导致了国家的文化发展停滞不前。
因此,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的。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既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发展,又容易导致国际社会的紧张和冲突。
因此,我们应该在推崇民族主义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权益,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正方: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首先,民族主义是一种爱国主义,可以凝聚国家人民的力量,增强国家凝聚力。
例如,美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美国国家建设和国家认同的形成。
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使国家更加团结,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民族主义有助于保护国家文化和传统。
许多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主义可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传承本国文化,保护国家的文化传统。
例如,中国的文化自信运动就是在弘扬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
再者,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在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民对国家利益的关注和维护,使国家更加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利益。
例如,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使得俄罗斯政府更加坚定地捍卫克里米亚的主权。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凝聚国家力量,保护国家文化和传统,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因此,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
反方: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首先,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高涨,容易导致对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的歧视和排斥。
例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极端,导致了对犹太人等少数民族的大屠杀事件。
其次,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战争和冲突。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强烈,容易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和冲突。
例如,南斯拉夫解体战争就是由于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化而爆发的。
再者,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国际合作的困难。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过于强烈,容易导致国际合作的困难。
例如,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就是一种过于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和国际关系紧张。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战争和冲突,国际合作的困难。
因此,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害的。
在辩论中,正方可以引用美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国的文化自信运动、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来支持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观点。
民族主义与民主
民族主义与民主按照伯林(Isaiah Berlin,1979) 的说法,民族主义是过去二百年里最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之一。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民族主义依然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无论从历史或比较研究的角度看,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复兴实在不足为奇。
然而,外界对中国民族主义主流看法却相当负面。
不少学者对中国民族主义卷土重来深感忧虑,有些人甚至将它视为对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破坏力量 (Yu 1996; Sautman 1997; Friedman 1997; Chang 1998)。
有些学者虽然对以上杞人忧天的评价不愿苟同,但他们对中国民族主义也有重重疑虑,认为它的本质是与民主背道而驰的。
在他们看来,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将不可避免地危害中国民主发展的前景 (He & Guo 2000; Xu 2000)。
不可否认,历史上民族主义思潮往往与反民主运动联系在一起。
但本文的主旨是探讨民族主义中蕴藏的民主潜质。
笔者认为,在民族主义和民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关系;相反,某些关键的民族主义要素是民主得以顺利运作的先决条件。
过去,有些学者曾经分析过民族主义和民主的理论关联,但他们要么认为,只有某些特定种类的民族主义才有助于民主;要么认为,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民族主义才有利于民主(Harris 2002)。
本文的基本论点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民族主义,它们都拥有一些共同的要素,而其中一些要素对民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尝试解析各种民族主义,并确定它们的基本共同结构。
第二部分讨论为什么民主运作有赖于某些民族主义要素。
最后一部分讨论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特征,并探讨它将如何影响中国民主化的前景。
民族主义要定义民族主义并非易事,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现象。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民族主义可以千变万化。
恐怕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和文化就有多少种民族主义。
为了把握林林总总的民族主义,多数学者倾向把它们分为对立的两大类,一类为好民族主义,另一类为坏民族主义。
2021民族认同与民主认同的关系及其平衡范文3
2021民族认同与民主认同的关系及其平衡范文 民族国家公民对国家认同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是政治法律制度,还是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语言或道德宗教?公民作为一个特定国家中的“我们”,是政治的“我们”,还是民族文化的“我们”? 爱国到底是人所固有的一种天然的情感,还是作为“利益人”的理性考量?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建立于民族基础,爱国热情来源于民族继承性的与生俱来的情感,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一个工具化的有机结合体,将爱国看作是一种理智化的利益权衡过程。
事实上,民族国家公民国家认同回应的是两种不同维度的认同,一种是作为政治国家的普遍的公民资格,另一种是每个人所身处的特殊的族群和文化心理归属问题。
自由主义思想将人抽象为一个理性的主体和权利的主体,个体的国家认同完全是理性的产物。
与自由主义理性化相对应的是,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理性的浪漫主义运动,把个体国家认同看成是自然而然的内在情感。
盖勒就认为,两者之间的冲突体现了“理性与激情之间的较量”. 在现代性背景下,民族性与民主性交织于公民的国家认同问题之中,前者体现了公民对民族国家的天然情感,后者表现了公民对民主国家的理性选择。
公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受到情感和理性两股力量的牵引,恰恰体现了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与矛盾。
正确理解国家认同的两种维度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把握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
一、理性与非理性:两种维度国家认同的阐释 (一)民族认同:情感的非理性色彩 非理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与人的情感、欲望、意志、非逻辑等相联系。
非理性代表着人的某种原始生存状态的冲动,它显示着人与一般生命存在物的某种关联,同时非理性又与动物的本能区分开来,人的非理性应该是人能够意识到的自我本能。
非理性具有破碎性、易变性、非表达性等特点。
人的生存无时不刻不交织着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和悖论,因为非理性,人的生存有了原始动力、内在追求。
非理性为人们提供了生命的冲动和精神的动力。
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仅是理性的,又是有情感非理性的,人的情感总是与一定的族群和历史文化相联系,它必须获得一种文化和族群的归属感。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两者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都是衡量一种社会或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标准。
民族主义强调的是国家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文化认同。
在民族主义的形式中,人们感到自己的文化是一种全球唯一的文化,而不是属于全球文化的一部分。
在民族主义社会中,人们通常会把自己的文化诉诸于盎然的爱国主义情感,以推动国家的发展。
而在其它的一些情况中,民族主义也许并不完全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政治家、媒体或一种文化精神操纵形成,常常是与公众舆论密切相关的。
相比之下,民主主义是一种政治制度,强调的是政治体制严格遵循了一种公民参与、政治平等和普遍权利的原则。
在民主制度中,每一个公民有平等的权利,包括参与公共依据的制定、政治生活治理和组织维护。
在民主社会中,公共权利和责任是平衡的,从而使得挑战权威凭据以及对个人自由的爆发式幻想都更为强烈。
民主社会中,公共权利的平衡与公共责任的分配使得政治生活得到了普及。
在民主制度中,公民有权利制定政府的运作原则、诉求政府的违规事宜,以及对民主制度的运作提出批评或反对。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有联系,但也有一些差别。
在现代国家之中,民族主义经常与民主主义相悖而行。
民族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一致性和文化认同的共性,而民主主义则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平等,关注的是政治体制的平衡和扁平性。
这种区别就体现在了西方民主政治和苏北的各党派中的选择上。
在西方民主政治中,民族成分比例的平衡或发展民族自主权的对比都会受到人民的重大关注,然而在苏北一些共产党派中,民族主义的普遍上升为政治任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进行全球化、国际化时的根本性而且在国内也会造成政治稳定性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各有利与弊。
民族主义强调了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为国家的发展确立了方向并进行保守和发展。
但在一定程度上,民族主义也会引发排外、偏狭的情绪,产生种族主义。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正方辩手观点:首先,民族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民族主义能够凝聚人民的力量,促进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使得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因此,我们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情绪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抵抗外部压力的能力。
例如,美国历任总统都曾强调“美国优先”,这种民族主义的立场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最后,民族主义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主义使人们对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和热爱,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比如,希腊的民族主义运动为希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与民族主义相关是有益的,它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反方辩手观点:首先,过度的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仇恨情绪。
一味强调本民族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容易使人产生排外情绪,对外族群产生歧视和敌意,这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其次,民族主义容易导致国际冲突和战争。
历史上,很多战争都是由于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化而爆发的,这些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最后,民族主义容易阻碍全球化进程。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而过度的民族主义会使国家对外闭关自守,阻碍国际合作与交流,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综上所述,与民族主义相关是不利的,它容易导致排外和仇恨情绪,国际冲突和战争,阻碍全球化进程。
因此,我们不应该与民族主义相关。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辩论辩题正方辩手:民族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表达和认同。
民族主义可以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同时,民族主义也是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首先,民族主义可以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力量。
在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或内部动荡时,民族主义可以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凝聚国家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敌和解决内部矛盾。
例如,二战时期的英国人民在渡过国家危机时,展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团结一致对抗纳粹德国的侵略。
其次,民族主义是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面临着外部文化的冲击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民族主义可以帮助国家保护自己的主权和文化传统,防止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国家利益的受损。
例如,中国历史上的抵抗外敌入侵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斗争,都离不开民族主义的支持和推动。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积极意义和作用的。
它可以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力量,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文化传统。
因此,民族主义并非一味的狭隘排外,而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的表达。
反方辩手:民族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凝聚国家和民族的力量,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民族主义往往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甚至引发战争和冲突。
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还会阻碍国际合作和交流,使得国家陷入孤立和封闭的状态。
首先,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
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会使人产生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敌对情绪,甚至发展成种族歧视和仇恨,从而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想导致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
其次,民族主义容易引发战争和冲突。
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会使国家产生侵略和扩张的欲望,从而导致国际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例如,20世纪初期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民族主义与民主化
民族主义与民主化摘要:自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欧洲成为民族主义的滥觞之后,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民族主义影响深远。
民族主义对近现代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也正是随着民族主义的盛行,世界迎来了民主化浪潮的高峰。
民族主义和世界民主化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必然联系,民族主义主要包括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民族观念的觉醒使人们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从而推动和影响了民主化进程。
在国际关系史上,民族主义与民主未曾分离。
民族主义对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影响也是颇为深远的。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主国际关系民族现代化民族意识民族认同主权人民民族主义从其产生初期直至今天始终伴随着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推动着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以及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运作。
民族主义通过强调个人的民族认同或民族身份以及民族与国家结合,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对现实的认知乃至道德的组织形式,并由此而成为构成社会一体化的基础。
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推动建立和建构民族国家,并且在民族国家的政治架构中体现其包容性、确立所有的社会成员享有基本平等的权利和主权自治的核心原则。
这样的民族主义原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赋予具有民族认同感的大众个体以一种尊严感,促使大众个体不仅确立起自己的民族认同或身份,并将自己的民族认同上升至国家认同,乃至使自己成为民族国家的主人。
民族观念的觉醒使人们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主权,“人民”被视为主权的持有者、效忠的主要对象和集体团结的基础。
①也就是说,民族主义从诞生之初就决定其必然会影响和促进国家民主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一、民族主义与民主的关系主权在民并且承认各个阶层在根本上的平等,这构成了现代民族观念的本质,同时也是民主的基本信条。
①民主是意识到与民族性同时诞生的。
二者与生俱来就有着联系,不考虑这层关联,我们对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充分的理解。
民族主义曾是民主现身世上的形式,民主之于民族观念,就像蝶蛹包藏于茧中。
余英时 民主与民族主义之间
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今天有普遍高涨的趋势。
大陆,海外以至在台湾的中国人中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民族主义所激动。
这里透露出来的问题是极其严重的,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二民」<[--]>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即民主)<[--]>竟然彼此闹起矛盾来了。
中国人的民族情绪为什麽今天忽然高涨起来了呢?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这是当前世界大潮流的一部分。
目前苏联和东欧的共产体制崩溃以后,世界的划分又全面地回到了以民族为单位的老方式。
除了阿拉伯世界与西方的冲突由来已久之外,试看俄国对车臣的用武、波斯尼亚的内战,也无一不是民族主义激化的结果。
其中只有捷克斯洛伐尼亚的一分为二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的,这是受民主体制之惠。
在过去东欧的共产国家中,捷克本来便具有最深厚的民主传统,因此才能靠理性解决民族的问题。
一九九三年杭廷顿《文明的冲突》一文之所以震动一时,便是因为他一针见血地点破了冷战后世界新潮流的本质;他所谓「文明的冲突」,分析到最后,便是民族的冲突。
但是今天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又有其现阶段的新特色,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便受尽了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灾难,对於一个向来以「天朝」自居的民族,这已是深入骨髓的奇耻大辱,甲午之战中国败在西化不久的日本手里,割地赔款,这更是耻辱中的耻辱。
所以一八九五年以后,民族主义在中国进入了第一次的高潮。
从一八九五到一九四五,中国是以一个被侵略,被侮辱的民族的身份,用民族主义为精神的武装以抵抗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在这一阶段发挥了伟大的正面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中国在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已摆脱了「次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地位。
罗斯福早在一九四二年元旦便正式欢迎中国为「四强」(美、苏、英、中)之一,一九四五年中国又成为联合国的四大创始会员国之一(法国还是后来加入的)。
在中国由弱转强的现阶段,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忽然又普遍地滋长了起来,还是一个最值得注意的文化心理的现象。
我要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新民族主义在性质上与旧民族主义根本不同,因为它已从自卫转变为攻击;它的攻击对象主要便是美国,因为美国今天已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唯一象徵。
民族主义是否应该成为辩论辩题
民族主义是否应该成为辩论辩题正方观点,民族主义应该成为辩论辩题。
首先,民族主义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所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
”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
其次,民族主义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毛泽东曾说过,“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伟大民族,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一切伟业,我们也一定能够创造。
”民族主义可以激发人们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维护,防止外来势力对国家的侵略和侮辱。
最后,民族主义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正如乔治·华盛顿所言,“我们的利益在于保持和平,我们的荣誉在于维护尊严。
”民族主义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而是以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应该成为辩论辩题,因为它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反方观点,民族主义不应该成为辩论辩题。
首先,民族主义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
历史上许多战争和冲突都是由于民族主义引发的,例如二战期间的纳粹德国。
民族主义的过度强调自己的民族优越性,容易导致对其他民族的歧视和排斥,破坏国际和平与合作。
其次,民族主义容易成为煽动民族情绪的工具。
一些政治人物和组织利用民族主义,煽动民众的民族情绪,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甚至导致国内动荡和冲突。
例如南斯拉夫解体战争就是由于民族主义的煽动而引发的。
最后,民族主义容易阻碍国际交流与合作。
过度强调自己的民族利益,容易导致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对立,阻碍国际交流与合作。
例如当前的一些贸易战和外交纠纷,都与民族主义有一定的关联。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不应该成为辩论辩题,因为它容易导致排外和歧视,成为煽动民族情绪的工具,以及阻碍国际交流与合作。
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
一、民族主义,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广大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同胞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残酷地压迫人民。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二、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
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
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和民富问题,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人由贫弱至富强。
它包含着对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深切关怀内容,体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弊端和两极分化现实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
民族团结与民主发展的关系
民族团结与民主发展的关系民族团结和民主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中,如何实现民族团结,促进民主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民族团结和民主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民族团结与民主发展的相互促进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融合,它是一个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基石。
而民主发展则是指人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和机会,共同决策和共享资源。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民主发展可以为民族团结提供平等和公正的机会。
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权利,民族间不会因为历史、文化等因素而被歧视或排斥。
通过民主机制,民族群体能够自主决策,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平等和谐。
其次,民族团结也为民主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当一个国家内部存在严重的民族冲突或矛盾时,民主的发展很难得以实现。
只有民族之间团结起来,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才能确保国家的政权稳定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一个团结的国家能够更加专注于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推进民主制度的建设。
综上所述,民族团结和民主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只有通过促进民族团结,才能够推动民主发展;而民主的发展也为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主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
以下是一些建议:1.保障民族平等和各民族文化权益。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权益。
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建立有效的民主机制。
国家应完善民主制度,鼓励多元参与,包括对多个民族的代表的广泛参与。
同时,要建立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倾听各民族的声音,更好地反映民意。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民族团结的教育宣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认同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民主与民族精神
民主与民族精神民主与民族精神,是一个关系密切却又复杂的话题。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调政权来源于人民,并且将政治决策的权力均分给民众。
而民族精神,则指的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凝聚力。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首先,民主体制可以为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一个民主国家中,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参与到政治决策中,并且他们的权利和需求将得到平等对待。
这种平等和包容的氛围,将有助于保护民族特色和文化多样性。
每个民族都有权利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而民主制度能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特色的平台。
其次,民族精神的传承也可以促进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
一种健康的民主制度需要有公民的参与和支持,而这些参与和支持来自于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以及对共同价值观念的坚守。
民族精神的传承能够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和公民责任感,使人们更加乐于参与公共事务,并且更加愿意通过民主方式来解决问题。
当公民具备了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时,他们也将更有动力去奋斗,推动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然而,民主与民族精神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
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国家中,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群体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
这些差异性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冲突,从而对民主体制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民主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呢?首先,我们需要强调多元文化和包容性。
一个包容性的社会将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文化,同时也会保护每个公民的权益。
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一个多元共存的社会,让每个民族和文化都能够在平等和和谐的环境中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倡导文化交流和对话。
通过加强民族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不同民族之间更好地了解和认同对方,从而缓解冲突和矛盾。
这种对话可以在教育领域、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展开,通过相互了解来促进共同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公平和平等的制度。
论民族主义的民主潜质
论民族主义的民主潜质论民族主义的民主潜质【摘要】关于民族主义与民主的理论关联问题,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入持续的研究。
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民族主义思潮往往与反民主运动联系在一起,表现在理论上就是民族主义阻碍了民主的发展,也有学者曾经分析过二者的关联,但他们认为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民族主义才有利于民主的发展,或者是特定类型的民族主义才有助于民主。
本文的主旨是探讨民族主义的民主潜质,即不论哪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其蕴含的共同要素中,有一些要素对民主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主民族情感民族认同一、民族主义的共同要素有人统计,目前,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就有200多种不同的概括。
虽然有不同的概念界定,但大多数学者在对民族主义进行具体分析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把它们分为对立的两大类,如广义的与狭义的,非自由的与自由的,反动的与进步的,侵略性的与防卫性的等等。
其实,真实存在的民族主义之间的差别并非如想象中那么明显。
表面看起来不同的民族主义有差异也有共同点,并且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或许可以相互转化。
为了运用这种方法,有必要将民族主义宽泛地定义为一种赋予民族成员共同身份认同、并激发他们对民族共同体效忠的集体情感。
根据这个定义,民族主义至少有四个共同的要素。
第一是民族。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稳定的共同体。
无论什么内容的民族,都是民族认同的载体和成员效忠的对象。
第二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心理依恋,包括民族认同和民族效忠。
这种心理依恋以归属感为基础,往往表现为渴求自尊、同情我族、热爱家园和勇于自卫。
第三是民族成员对外族的态度。
没有外族,也就无所谓本族。
包括如何划分本民族与其它民族的界线,如何与外人打交道等问题。
第四是民族成员对民族共同体的忠诚程度。
如果一个民族得不到其成员的效忠,它将难以生存,更谈不上与其它民族竞争了。
不同民族主义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个要素的具体构成。
具体列表如下表中横向与纵向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屈辱感未必带来疑外仇外的倾向,自豪感也不一定会造成对外关系中的骄横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族主义与民主关系问题的讨论2006年,我写的一篇关于“民族主义与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文章被朋友在网上通过电子邮件的渠道传播,引起一些讨论。
其中一位台湾教授的批评比较尖锐也比较详尽。
我当时写信做了回应。
现在我的文章已经在一篇英文学术期刊发表,本博客前几天发表了内容提要和纲目。
这里也顺便将我回答那位教授先生的一封信附上。
因为原文不是公开发表而只是作为信件传播的(群发的形式),转贴在这里时特意隐去了相关姓名,用字母代替。
文中黑体字是对我的批评,后面是我的回应。
转贴时为了让读者看得懂,我对回应部分做了一些加工。
FL先生:对S先生的评论,有诸多不解之处。
近来有事在身,只能简单谈谈对S先生评论的看法。
S先生说:“他除了试图从文本中推断文章作者的人格,似乎反而间接昭示了他自己的人格特质。
”首先,对于学者来说,其著述的文字,表达的思想,无疑会反映其部分人格特征。
既如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文本来分析其人格特征。
甚至抽掉思想内容的书法本身,也会部分地反映人格特征,如蒋介石和毛泽东的书法。
所谓“文如其人”。
我这里涉及到的只是民主人格和权威主义人格两种,那么,像KXG给政府打百分(那是政府因为撒谎而造成Sars恐慌的2003年),力主党和党的领导人的专制; PW对民主的极度厌恶; JQ倡导王道政治;这属于民主人格还是权威主义人格的特征呢?是臣民还是公民的人格特征呢?还有些民族主义者的着述不顾事实,不讲逻辑,充斥着情绪发泄,好勇斗狠,战争叫嚣,这是否部分地反映出作者的人格特征呢?其次,我主要是在综述民族主义者的民主观时涉及到几位学者,他们是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
当我分析民族主义者的权威主义人格特征时,主要不是针对这几个代表性的学者,而是针对这一个广大的社会群体。
我谈到“作为一个社会运动”的民族主义,谈到极端民族主义的主体是部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谈到数千万大学生和更多的网民等。
我的分析的缺陷是没有使用现代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来采集数据,如果S 先生从这个角度批评我,我是接受的。
但我的分析是以我的观察为基础的,也以我收集的文字材料为基础。
我的每一个判断,都可以拿出许多证据。
比如说他们对历史的偏见,他们的好战态度,他们对内部政治问题的软弱性格等。
这些,对民族主义有过观察的人都是非常熟悉的。
当然,它不是一篇严谨的政治科学论文,它只是我对当代中国政治现象的一个观察,一点认识就在我写这篇文章前,我在美国一次次见识这些民族主义者的表现,我顺便把其中一次的见闻发给你。
谈到西方所谓“遏制中国”时,一个学者愤愤地说:中国不用跟他们扯别的,就是多造原子弹就是了。
在另一个场合,一个美国学者对中国问题的较为平实的评论,遭到一群中国学生无理的围攻,那场面让人想起文革的批斗会。
就在前几天,我在国内还领教了一次,一个参加面试的学生慷慨激昂地对我们评委教师发表演说,主要是讲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中国要统治世界,准备与美国开战,必须灭了日本等等。
在国内,这样的愤青正在一茬茬地被制造出来。
对此,S先生恐怕不会有我的感受与担忧。
S先生说,“他对民族主义作家的观察起点,主要在于各种民族主义主张对民主会产生什么效果,也就是把民主当成预设的方向。
----但是,他是以某种并未明言的民主价值为历史终点,来衡量民族主义是否会限制中国迈向终点。
这个具有规范性质的民主价值具体内涵是什么?从何处而来?若不交代,等于是暗处放枪。
被放枪的人,只能辩论这枪是否打中自己,而不能辩论枪从哪里放的。
我这文章的主题是民族主义与民主化的关系,并不意味着民主化是终极预设。
只是这两个政治现象之间的客观联系。
当然,我是积极推动中国民主化的,但是,如果一个对民主保持中立的或反民主的人也可以谈这个题目,民族主义者也可以谈这个题目,也就是说,不把民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目标的学者也可以分析这两者的关系。
实际上,许多民族主义者会说,丛日云说得对,如果我们主导中国政治走向,就是不要民主。
另一些民族主义者会说,我们要的就是那样的民主,只不过丛日云用一个贬义词(“暴民政治”)来形容它。
我想,民族主义者们读了我的文章,可能很反感,但不会认为我“暗处放枪”,他们知道我说的民主指什么,从哪儿来。
从历史进程看,中国的民族主义发生在前,对民主理论的吸收与学习在后,如果我们没有先规定中国历史的终点为民主的话,这种历史叙述恐怕是有问题的。
按我对历史的了解,两者是同时发生的。
19世纪80—90年代的改良派那里,西方民主理论已经引进到中国,19世纪末的维新派,已经在吸收民主理论。
开议会、行立宪的主张不是受到西方民主的影响吗?甲午战争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苏醒,也激发了政治改革的要求。
那个时代,民族主义者是同时要求民主的。
而此一波民族主义兴起是在90年代中后期,西方民主理论在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引进中国。
甚至70年代末就发生过“民主墙”那样的事件。
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我们正在民主化进程中,而激进的民族主主义已经兴起。
我关心的是,在这两个相伴而行的现象或进程中,激进民族主义兴起会对民主化进程产生什么影响。
日云教授文章的一个启发点在于,可以将他对民族主义如何影响民主的研究倒转,研究民主理论或制度的引进如何影响民族主义的发展。
这恐怕是台湾学者的问题,不是大陆学者的问题。
台湾是先有了民主,然后借助于民主化,民族主义以台独的形式兴起。
所以要研究民主怎样使民族主义的发展具备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大陆还没有民主,但已经有了非常有影响的民族主义。
研究民主对民族主义的影响,那是以后的事。
按民族主义者的思路,中国就不会有民主。
民族主义如果主导了中国政治发展,中国不会有民主,最多有暴民政治。
那样,S先生要我们研究的课题就不存在了。
我们先建立起民主,或在民主制度指日可待时,再来关注民主对民族主义会有何影响的问题吧。
这时,什么是民主,才是课题,这点不同时讨论,如何判断各种民族主义主张与情感如何影响了民主呢?我讲的不是民族主义对民主的影响,而是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中国正在民主化的进程中,民族主义会对它产生何种影响,包括在民族主义影响下,中国会建立什么样的“民主”。
中国语境中所熟悉的民主方式就有好几种。
有广纳批判但集中决策的集中制民主;有众人共同生活,共同参与,没有特权的公社民主;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革命民主;有三权分立的制衡民主;有议会独大的监督民主;有选举竞争为主要核心的选举民主;有君君臣臣的德行民主。
他们之间竟然有共通性,也就是新左派与自由派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分享某种理想,那就是反对领导人专断独行。
对于什么是民主,我文中开头讲了一句话,“本文所讲的民主是当代主流民主传统所理解的自由民主”,我这文章里讲的民主就是这种民主。
难道每篇涉及民主的文章,都要从基本概念定义说起吗?都要从古希腊语中民主是什么意思说起吗?那样,我不仅要论证民主,还要论证民族主义,因为民族主义也是歧义重重。
使我惊讶的是,S教授竟然列出那么多的“民主”。
只看他这一段话,就知道民主的混乱不仅在大陆有,在台湾也毫不逊色。
看了这段话,我多少原谅大陆一些学者对民主问题的乖谬。
就此而言,我们的确应该多讨论一下什么是民主。
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那么多的民主,我们是要先澄清什么是民主,再谈民族主义与民主化的关系。
但在我这里,我想,在大陆政治学界多数同行们这里,尽管对民主有不同理解,但不会有太大差距。
有人在推动基层民主,有人在致力于改进选举制度和人大制度发展民主,有人在提倡党内民主,有人在关注公民社会的发育,你去看看他们在向哪个方向推动?将村民自治逐级向上推广,在党内选举中引进更多的竞争,在使人大有更多的权力和行使更有效的监督,推动公民社会发育成熟,在这些问题上,大陆的政治学者没有多大分歧。
从这种努力中,可以发现他们理解的民主是什么,他们所理解的中国民主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我想请问S先生,大陆与台湾,南韩与北韩,美国与古巴,哪个是民主呢?国际上有人搞民主同盟,会有哪些国家参加呢?中国政府会搞一个民主同盟吗?拉上北朝鲜、古巴作为创始国?按S先生的说法,全世界各国都是民主,只是属于不同的民主。
如果是那样,民主这个概念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呢?顺便说一句,S先生说,新左派与自由派分享某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反对领导人独断专行。
这话说得有点儿离谱。
许多新左派都欣赏或推崇领导人独断专行。
不过因为方法迥异,导致权力分配方式迥异,他们彼此视若仇雠,认为对方是反民主的。
如果S先生相信我引用的材料是真实的,他就会知道,所谓彼此都“认为对方是反民主的”判断并不准确,因为民族主义者中有一些人是公开拒绝民主的,包括任何形式的民主。
民主在他们那里并不是一个正面价值。
有的人甚至听到民主这个词就反胃的。
所以他们不会指责自由派“反民主”,而是指责自由派对民主的“迷信”,或骂他们是“民主愤青”。
根据日云教授的方法,可以研究这些不同的民主主张,会导致民族主义往哪个方向发展。
如果把“不同的民主主张”换成“对民主的不同态度”,那正是我的文章要谈的。
因为民族主义者有些人主张一种特殊形式的民主,如民粹主义的民主,有的断然拒绝民主。
根据这个,我认为民族主义的兴起,对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有害的。
不仅他们反对民主的思想,还有他们一些人所主张的那种“民主”,对中国民主化进程都是有害的。
在中国大陆,今天真正需要关心的秦晖先生所说的“真问题”,并非对民主的不同主张支配了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而是民族主义的发展会使民主化走向何方?是使民主化搁浅还是产生暴民政治式的“民主”?这样,就摆脱了日云教授因为暗藏了某种民主终点或民主参照点,变得最后必须针对民族主义作家的人格来发言。
但是,颠倒他的研究议程并不影响他继续关注他心中并未明言的民主,只是让他能够与不同的民主主张认真对话,在知识论上将民族主义与民主理论都当成对象。
这样反而有助于他检查民族主义对民主的影响。
他必须取得诸多民主理论的同意,提出衡量民主程度的共同标准。
其中一个值得他考虑的标准,是在什么样的民主制度之下,民族主义的发展,不会形成少数被压迫的结局。
这个研究议程,既尊重民族主义作家的历史文化脉络,又警惕民主理论家自己的历史文化脉络,才能达到对话与提升的效果。
阁下过去从被动性来分析中国的民族主义,颇有启发性,加上对台湾形势的娴熟掌握,是否可以恭请吾兄继续为文,深入探讨不同民主制度如何影响民族主义的进程?“就摆脱了日云教授因为暗藏了某种民主终点或民主参照点,变得最后必须针对民族主义作家的人格来发言。
”对极端民族主义者政治人格的分析,是我最得意的部分。
如果我有精力,还会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我为何要摆脱它呢?政治人格的分析是政治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内容,可惜在中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差。
“他必须取得诸多民主理论的同意,提出衡量民主程度的共同标准。
”如果这里讲的“诸多民主理论”是指刚才石教授所列举的,那么,我实在无法获得它们中的多数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