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会计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3524ad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6.png)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会计,作为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学科,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演变与进步。
在阅读了相关的书籍后,我对会计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为了记录生产和交易活动,开始使用简单的符号和标记。
例如,古埃及的记账员会在黏土板上记录农作物的收成和分配情况;而在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司会”这一官职,负责对财务收支进行核算。
这些早期的会计实践虽然简单粗糙,但为后来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商业活动的逐渐繁荣,会计的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改进。
在中世纪的欧洲,意大利的商人发明了复式记账法,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复式记账法通过将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不仅能够反映资金的来龙去脉,还便于核对账目和发现错误。
这种方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会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成本会计应运而生。
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计算产品的成本,以便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定价决策。
同时,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也开始逐渐形成。
管理会计通过提供各种决策支持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规划、控制和绩效评估。
进入 20 世纪,会计的发展更加迅速。
随着股份公司的兴起,财务报表审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审查,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公允性。
同时,会计准则也逐渐得到了规范和统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机构的成立,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能够遵循相同的标准,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会计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会计数据的处理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出现,让会计人员从繁琐的手工记账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工作中。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读后感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4447b1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d.png)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直犯嘀咕,想着会计理论这东西会不会超级枯燥,全是些让人头疼的数字和复杂公式。
但读着读着,就发现它像是一个宝藏,每一页都藏着西方会计发展历程中的小秘密。
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在给你讲故事。
它把西方会计理论从起源到现代的各种演变讲得明明白白。
你能看到那些会计理念是怎么一点点在经济发展的浪潮里冒出来的,就像看一场超级漫长又超级精彩的历史剧。
比如说,从最初简单的记账方式,到后来各种复杂的会计准则的建立,这中间经历了多少商业的风云变幻啊。
书里讲那些不同的会计理论学派的时候,就像在介绍武林里的各个门派。
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有自己看问题的独特角度。
有的学派就像是少林派,比较正统、基础,讲究会计数据的准确记录和报告,像构建会计大厦的坚实基石;而有的学派呢,就像武当派那样,更注重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研究如何让会计信息在企业的各种决策里发挥更大的威力。
这些学派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影响,共同推动着会计理论这个“武林”不断发展进步。
而且啊,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会计可不仅仅是算算账、报报账那么简单。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智能网络,它和企业管理、金融市场、法律法规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一个齿轮,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大机器里不停地转动,少了它,整个经济的运转都会出问题。
不过呢,这本书也不是一点小挑战都没有。
有些概念确实挺难理解的,就像那些绕来绕去的会计准则条文,读的时候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打结成一团乱麻了。
但是一旦你慢慢把它理顺了,那种成就感就像解开了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一样。
读完这本书,我对西方会计理论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会计离自己很远,现在感觉它就在身边的每个角落。
无论是大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是街边小店的简单记账,背后都有着这么深厚的理论根基。
我想,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西方会计乃至整个经济世界运行逻辑的一扇大门,让我能够更聪明地看待那些和钱、和数字有关的事情啦。
托马斯金会计简史读后感
![托马斯金会计简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ad2387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5.png)
托马斯金会计简史读后感以前啊,我总觉得会计就是那些个枯燥的数字、账本,每天和钱打交道,算来算去的,能有啥故事?可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小钥匙,一下子打开了会计那神秘又有趣的大门。
从最开始那些简单的记账符号说起,感觉就像原始人在山洞壁上画记号来记自己打了几只猎物一样。
那时候的会计虽然简单粗糙,但也是智慧的结晶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能看到会计就像个不断进化的小怪兽。
商业繁荣起来了,会计就跟着变得复杂起来,要记的东西越来越多,什么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的,感觉就像从一个小土坡一下子爬上了一座大山。
书里提到会计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发展差异也特别有意思。
就好比不同的厨师做同一道菜,各有各的做法,但目的都是为了做出一道美味可口的“会计大餐”。
有些国家的会计规则像是精致的法式大餐,各种讲究、各种复杂的程序;而有些就像豪爽的东北炖菜,简单直接又实用。
再说说那些会计大师们,他们就像是一群勇敢的探险家。
在会计这个未知的领域里,不断地摸索、创新。
每一个新的会计理论的诞生,都像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
他们面对当时混乱的财务状况,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试图用自己的智慧和规则把一切变得井井有条。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会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经济就像一辆大马车,会计就是马车的车夫。
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会计得使劲儿跟上,保证记录准确无误;经济要是生病了,会计也得像个医生一样,通过账本上的那些数字来诊断问题出在哪儿。
读的时候也有一些小烦恼。
有些专业术语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地跳出来捣乱,让我读得有点磕磕绊绊的。
但是这也不影响整体的阅读体验啦,就当是在跟这些小精灵做游戏,玩着玩着也就熟悉它们了。
读完这本书,我对会计的敬意那是蹭蹭地往上涨。
它不再是我以前认为的那种干巴巴的数字游戏,而是一部充满了人类智慧、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史诗。
我感觉自己现在看那些公司的财务报表,就像是在看一部历史书,每个数字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等着我去发掘呢。
就像在沙滩上寻找贝壳一样,每找到一个,都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8395c1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4.png)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会计,作为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学科,伴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在阅读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后,我对会计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那个时期,人们为了记录生产和交换活动,开始使用简单的符号和标记。
例如,用刻痕来记录猎物的数量,用结绳来记录债务和债权。
这些原始的记录方式虽然简单粗糙,但却是会计的雏形,为后来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商业的逐渐繁荣,会计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出现了较为系统的会计记录和核算方法。
在古埃及,政府为了管理财政收支,设立了专门的会计官职,负责记录税收、财政支出和国家财产等。
古希腊的商业活动较为发达,商人开始使用账簿来记录交易和财务状况。
古罗马则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财政制度,对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严格的核算和监督。
中世纪时期,欧洲的会计发展相对缓慢。
但是,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复兴,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复式记账法的萌芽。
复式记账法的出现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得会计记录更加准确、完整和系统。
通过对每一笔交易都进行双重记录,即同时记录借方和贷方,复式记账法能够清晰地反映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会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新的会计分支逐渐形成。
同时,会计职业也逐渐专业化,出现了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认证。
进入 20 世纪,会计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得会计人员能够从繁琐的手工记账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等更高层次的工作中。
《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
![《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7d6c09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b.png)
《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
[《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
本书侧重于会计文化意义的阐述,以美国建国后经济与会计发展特点为主线,依照时间顺序,以殖民地时期、建国以后国民经济的形成、美国公司制的起源、镀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fasb成为准则制定机构等几个关键事件作为分水岭,从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会计记录、确认、计量、披露的程序与规范,会计理论的形成与不断发展,会计教科书和会计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精辟的描述、记载与分析,《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读后感《《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
全书共8章,史料确切,立论公允,为研究和了解美国的会计如何随着它的经济腾飞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
本书《美国会计史》的出版,既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会计学的史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典型的历史证据。
此外,本书还将有助于高等院校的会计学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美国会计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若干会计理论问题(如会计思想、会计概念、会计观点等)的发展脉络。
会计史研究读书笔记
![会计史研究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78446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7.png)
会计史研究读书笔记
在深入探索会计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我选择了会计史研究作为我的阅读主题。
这本书为我揭示了会计这一职业的深厚历史背景,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经济环境中的演变。
书中详细介绍了古代文明中的会计实践,如古埃及的会计象形文字和古罗马的会计记账方法。
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会计并非现代商业社会的产物,而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古代的会计方法虽然原始,但它们为现代会计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的会计实践同样引人入胜。
随着商业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中世纪的会计记账方法也逐渐发展,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的需要。
我对复式记账法的起源特别感兴趣,它标志着会计方法的重大突破,并为现代会计体系铺平了道路。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会计的角色变得更为重要。
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和跨国经营的增加,对精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记录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这促使会计职业向着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这本书还讨论了现代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演变,以及信息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看到会计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不断发展,我深感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领域。
这次阅读经历让我对会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会计不仅是数字和记录,而是一种管理资源和风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我期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探索这一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5277a6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d.png)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会计发展史的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觉得会计不就是算算钱、记记账嘛,哪有什么复杂的。
可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从最古老的时代开始,人们就有了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的需求。
那时候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方便的纸笔和电脑,他们用的是在石头、骨头或者木头上刻划符号。
想象一下,一个原始人拿着一块锋利的石头,在一根大骨头上费劲地刻着今天打猎收获了几只兔子、几条鱼,那画面是不是有点滑稽又充满了艰辛?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慢慢发展,会计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人们已经开始用黏土板来记录交易了。
那些黏土板上的符号,虽然看起来歪歪扭扭,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记录。
到了中世纪的欧洲,会计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商人们为了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意是赚是赔,开始使用复式记账法。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的记账软件,有收入、有支出,两边平衡,账目就清晰明了。
不过那时候可没有软件帮忙,全靠手写,一不小心写错一个数字,可能就得重新算一遍,真是让人头疼。
在中国古代,会计也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司会”这个官职,专门负责财务的核算和管理。
那时候的会计工具主要是算筹和账本。
算筹就是一根根小木棍,通过摆放不同的位置来表示数字。
想象一下账房先生坐在桌前,面前摆着一堆算筹,嘴里念念有词地计算着账目,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进入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让商业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频繁。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会计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会计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一家早期的纺织厂。
在那个工厂里,会计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堆积如山的订单、原材料采购单和工人的工资单。
他们需要仔细核对每一笔交易,确保账目准确无误。
有一次,因为一个小小的数字错误,导致了一批货物的成本计算错误,差点让工厂遭受巨大的损失。
美国会计史读书笔记
![美国会计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c35180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4.png)
美国会计史读书笔记谁有 -William R.Scott著《财务会计理论》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写作方法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
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
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
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
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即随感。
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历史3000字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声叹息万历帝—《万历十五年》读后感本文所说的“一声叹息”,只限于如果按照现代人正常思维状态下,去努力理解当时已经集国家权力于一身的中国明朝皇帝却根本没有办法运用自己的意志去办一件自己想做的看上去是极小的事情,当然就更说不上让他青年人家领导当时的明代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国家真正实际意义上的强盛兴旺,国富民强、兵强马壮…这实在是令现代的中国人大大失望了。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的封建政治家、封建思想家、封建实干家、封建统治者们,封建被统治者们都不约而同地自我奠定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特色的人类封建社会行为准则,它就是著名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最核心的内容,它包括了身处任何地位级别的中国人从小长大从生到到死全部生涯中的唯一行为纲领:下级永远服从上级、儿女永远服从父母、女人永远服从丈夫—而从来不允许怀疑其上级、其父母、其丈夫在任何时候会出现有过错的事情。
会计简史托马斯金读后感
![会计简史托马斯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1b2cd0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e.png)
会计简史托马斯金读后感一开始,我对会计的印象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让人头疼的账本。
但是托马斯·金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把会计的历史像讲故事一样给我们呈现出来。
就好像会计不是一个干巴巴的学科,而是一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长篇大论。
书里讲了会计的起源,你能想象到吗?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有了会计的概念,不过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复杂的系统。
他们可能就是简单地在石头或者木头上刻刻画画,记录一下自家的牛羊数量或者粮食收成。
这让我觉得会计其实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东西,它是伴随着人类生活的需求慢慢成长起来的。
然后,随着商业的发展,会计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
那些商人们为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买卖是赚了还是赔了,就需要更精确的会计方法。
我特别佩服那些早期的会计先驱者,他们在没有计算机,甚至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就能想出一套套计算利润、成本的方法,这简直就是智慧的魔法。
托马斯·金在书里还提到了会计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一点让我大开眼界。
原来会计不仅仅是企业算账的工具,它还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有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说,一个国家如果想要了解自己的经济状况,就离不开会计数据。
企业的财务报表就像是经济的晴雨表,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繁荣或者衰退。
不过呢,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里面有些关于会计专业知识的部分,还是让我有点犯迷糊。
但是这也不怪作者,毕竟会计这个东西,就像一座大山,要想完全轻松地翻越也不容易。
好在作者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复杂的概念,让我这个对会计一知半解的人也能勉强跟上节奏。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让我对会计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多了一份敬意。
我觉得无论是会计专业的人,还是像我这样的门外汉,都能从这本书里得到一些收获。
会计学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学发展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73a65e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3.png)
会计学发展史读书笔记会计学发展史读书笔记会计学发展史该书包括前言、经济核算与复式会计的产生、核算成为科学、改革前俄国核算的产生与发展、俄国的会计科学思想、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等九个部分。
小编和大家分享会计学发展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一、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索科洛夫在研究会计核算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时,区分了经济核算、会计核算、复式会计、会计学与会计科学等概念,认为复式会计是会计核算发展的结果,而会计核算只有在摆脱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约束并确定科学的原则之后才能转变为科学,会计核算科学是会计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会计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变化受列宁的有关会计核算阶级本质思想的影响,或许本国的史料更为翔实,所以索科洛夫对改革前后的俄国会计核算进行了专门研究。
三、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思想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出现了变化,美国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到20世纪中叶,英美的会计理论开始活跃起来。
所以索科洛夫在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会计核算思想的发展时,不仅介绍了德国学派、法国学派,还重点研究了英美学派。
四、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实践索科洛夫出生于前苏联,也许前苏联是最早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许前苏联是当时的“老大哥”,所以作者在介绍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时,将主要部分放在了前苏联,仔细研究了前苏联建国初到20世纪80年代的整个会计发展历史,而对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会计核算发展则采取了概略研究的方式,简单地研究了当时社会主义各国取得的主要会计核算理论与成果,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协作实现了会计核算。
在我国,“会”、“计”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
根据考证,在此之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共五千多字,均未发现此字样。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生产活动的计算和计量仅凭头脑记忆即可。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及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会计也随之有较快的.发展。
西方会计史读书笔记
![西方会计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e7c71f1b14e852458fb57d6.png)
西方会计史读书笔记【篇一:会计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阅读主要书目推荐】会计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阅读主要书目推荐(2011版,供参考)阅读要求总说明? 总数100项左右,重点30项左右(加粗),每年的具体书目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 博士生入学后的第1学期,重点是择要阅读第五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与导师另行商定)? 博士生入学后的第2-3学期,重点阅读第一、二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与导师另行商定)? 各位博士生在第3学期将论文的选题方向确定后,由导师因人而异另拟专门的书单参考 ? 第六类书目为全程必须追踪学习的期刊,每个人每周必须有一个单元时间在中外文期刊阅览室阅读相应的期刊,了解重要期刊上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并作好相应的记录,每月集中一次报告会(时间与报告人由导师另行确定)? 第三、四类为专业知识巩固类,各位博士生可根据各自专业知识的储备情况选择性的地查阅? 附1、附2为有兴趣者了解与选择性参阅的国学类书目? 毕业答辩前,每人需要有一次专题的读书报告与在校期间的读书总结(文字)一、国外会计理论类2. [美]加里?约翰?普雷维茨,巴巴拉?达比斯?莫里诺著,杜兴强等译.2006.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美国会计学会(aaa)著、文硕等译.1991.基本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4. [美]r.g.布朗等,林志军等译.1988.巴其阿勒会计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5.[美]a.c.利特尔顿著、林志军等译.1988.会计理论结构.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6.[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娄尔行译.1992论财务会计的概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8. [英]c.w.诺比斯、r.h.帕克,潘琰等译.2002.比较国际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3. 陈今池编著.2007.西方现代会计理论.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4. 葛家澍、林志军著.200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5. 陆正飞主编.2008.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投资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 陆正飞主编.2009.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 陆正飞主编.2011.公司财务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 许家林主编.2011.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与进展:经典文献赏析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 许家林.2004.西方会计学名著导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二、国内会计理论类20. 郭道扬著.1982.中国会计史稿(上、下).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1. 郭道扬著.1984.会计发展史纲.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2. 郭道扬著.2004.会计史研究(第1卷、第2卷、第3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3. 郭道扬.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会计论坛》2003第1期—2004第1期.24. 陈信元等著.1999.新中国会计思想史.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5. 文硕著.1987.西方会计史(上).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6. 文硕著.1996.世界审计史.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7. 葛家澍、刘峰著.1998.中国会计大典――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8. 葛家澍、刘峰著.2003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9. 葛家澍.2005.葛家澍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0. 葛家澍.2010.葛家澍会计文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31. 郭道扬著.2009.郭道扬文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2. 吴水澎主编.2007.会计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3. 汤云为、钱逢胜著.1997.会计理论.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34. 于玉林著.1997.现代会计结构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5. 于玉林编著.2004.现代会计理论——会计系统论、会计信息论与会计控制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6. 于玉林、李瑞生主编.2001.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7. 杨时展(沈如琛选编).1997.杨时展论文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38. 易庭源.1990.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39. 许家林.2003.现代会计科学理论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40. 许家林、龚翔等.2006.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发展.比较.协调.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41. 许家林主笔.2010.会计理论发展通论(上、中、下).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42. 刘明辉主编.1996.走向21世纪的现代会计(上、中、下).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3. 中国会计学会编.2002.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会计基础理论卷、财务会计卷.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4.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2005.会计准则研究文库(1-3)——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与财务报告.大连:大连出版社三、会计工具书类45. 杨纪琬主编.1988.中国现代会计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6. 项怀诚主编.1999.新中国会计五十年.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7. 中国会计年鉴编委会.中国会计年鉴(1996始,每年1卷,光盘).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48. 于玉林主编.2010.会计大百科辞典.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49. 张文贤主编.2010.21世纪100个会计难题.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四、会计实务类50.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准则丛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2005年(共13本)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指南.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4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5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单行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2002年)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1.企业会计制度(2001).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5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五、其他相关学科类57. 李醒民.2001.科学的精神与价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58. 黄顺基.1997.科技革命影响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9. 李承贵.2002.通向学术真际之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60. [美]波拉克著,李萍萍译.2005.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64. 宋承先主编.1998.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65. 张培刚.1997.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66. 厉以宁.1997.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67.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樊妮等译.1999.经济学(第16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68. [美]r.科斯、a.阿尔钦 d.诺斯著,刘守英译.1994.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2. 张维迎.1995.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3. 张维迎.1996.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4. 孙耀君主编.1995.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76. 郭咸纲.2005.西方管理思想史(第3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77. 李龙主编.1999.西方法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78. 唐盛明.200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79. 李怀祖.2009.管理研究方法论(第2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80. 张朝宓、苏文兵.2001.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3~2482. 于玉林.2002.现代会计哲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83. 于玉林著.2011.会计系统研究方法.大连出版社84. 于玉林主编.2008.财经科学研究、文献阅读与应用写作.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85. 朱青生.2001.十九札.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六、会计期刊类86.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87. 《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88. 《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89. 《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主办90. 《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主办91. 《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税务研究》、《财贸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等92. 《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学会主办93. 《中国财务与会计研究》,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主办94. 《中国会计评论》,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主办95. 《会计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主办96. 《中国会计学刊》,由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创办97. 《当代会计评论》,厦门大学会计发展中心主办98. 《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和《中国审计》等99. 《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会计之友》和《新会计》100.《accounting review》(aaa主办)101.《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会计研究中心主办)【篇二: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自学提高基本书目清单】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自学提高基本书目清单(2010版,第6次修订,供同学们参考)阅读要求总说明?本书单总数为100项左右,重点30项左右,每年的具体书目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
托马斯金会计简史读后感
![托马斯金会计简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6aa5c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f.png)
托马斯金会计简史读后感一开始,我以为会计嘛,不就是算算钱、记记账,有啥好写简史的。
但是,越读越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天真了。
这简史就像是一部精彩的连续剧,从会计的起源开始讲起。
那时候的人们可能就是简单地在石头或者骨头上刻刻符号,来表示自己有多少猎物或者粮食,这就像是会计的“原始小胚胎”。
感觉那时候的会计就是人类为了生存而产生的一种很朴素的记录手段,就像我们小时候在墙上画个杠杠,记录自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一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也开始“进化”了。
它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商业、国家管理啥的都纠缠在了一起。
书里讲到古代那些商人们,他们得靠着会计来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就像现在咱们做个小买卖,心里也得有本账,今天进货花了多少钱,卖出去又收了多少钱,不然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瞎忙还是真的赚钱。
我觉得特别有趣的是,会计的发展还和各种文化、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在某个朝代,可能因为要打仗了,税收就变得特别重要,这时候会计就像是政府的一个得力小助手,要把税收算得明明白白的,可不能让国家的钱袋子瘪了。
又或者在一些贸易发达的时期,会计还得搞清楚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就像一个超级翻译官,把钱的语言都给理顺了。
而且啊,这书里还提到了会计的那些规则和制度的演变。
就像一场游戏得有规则一样,会计也有它自己的规则,而且这些规则还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们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一直在调整。
有时候就想,那些制定会计规则的人肯定是一群超级严谨又聪明的家伙,得考虑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不能让那些狡猾的商人或者管理者钻了空子。
读完这本书,我对会计这个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会计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堆数字敲计算器。
现在才知道,他们可是掌握着经济世界里很重要的密码呢。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可能是一个企业的兴衰、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否。
会计就像是经济大厦的一块重要的基石,虽然有时候不那么引人注目,但缺了它,这大厦可就不稳当了。
会计学外文读书笔记摘抄(3篇)
![会计学外文读书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4ce4b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1.png)
第1篇Introduction"Financial Accounting" by Walter T. Harrison and John W. Wild is a comprehensive textbook that serves as an excellent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 book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rom basic accounting principles to advanced accounting concepts, making it suitable for both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In this reading notes, I will highlight some key concepts, theori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discussed in the book.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Financial AccountingThe first chapter provides a broad overview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It defines financial accounting as the process of recording, summarizing, and reporting the financial transactions of a business. The author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fordecision-making purposes.Key Points:- Financial accounting is governed by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the main outpu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 primary user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regulators.Chapter 2: The Accounting CycleThe accounting cycle is a series of steps followed by businesses to record, classify, and summarize thei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This chapter explains each step in detail, from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nsactions to the prepar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Key Points:- The accounting cycle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steps: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recording, summarizing, and reporting.- The journal entries are used to record transactions in the books of original entry.- The trial balance is a summary of all the accounts in the general ledger.Chapter 3: The Balance SheetThe balance sheet is one of the key financial statements that provide a snapshot of a company's financial position at a specific point in time.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components of the balance sheet, including assets, liabilities, and equity.Key Points:- Assets are resources owned by the company that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future economic benefits.- Liabilities are obligations of the company to transfer assets or provide services in the future.- Equity represents the ownership interest in the assets of the company.Chapter 4: The Income StatementThe income statement is another critical financial statement that shows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erformance over a specific period.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mponents of the income statement, including revenues, expenses, gains, and losses.Key Points:- Revenue is the inflow of economic benefits during the accounting period.- Expenses are the outflows of economic benefits during the accounting period.- Net incom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venue and expenses.Chapter 5: The Cash Flow StatementThe cash flow statement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cash inflows and outflows of a company during a specific period. This chapter explainsthe three sections of the cash flow statement: operating activities, investing activities, and financing activities.Key Points:- Operating activities are the cash flows that result from the company's core operations.- Investing activities are the cash flows that result from the purchase or sale of long-term assets.- Financing activities are the cash flows that result from the issuance or repayment of debt and equity.Chapter 6: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is a process of evaluating a company's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position. This chapter discusses various techniques used in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including horizontal analysis, vertical analysis, and ratio analysis.Key Points:- Horizontal analysis compares financial data over multiple periods to identify trends and changes.- Vertical analysis expresses each item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s a percentage of a base item.- Ratio analysis uses various ratios to evaluate the company's liquidity, profitability, and efficiency.Chapter 7: Accounting for Merchandising Businesses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ccounting for merchandising businesses, which involve the buying and selling of goods. It explains how to record and report the cost of goods sold, inventory, and sales revenue.Key Points:- The cost of goods sold is the cost of the inventory sold during the accounting period.- Inventory is the goods held for sale 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business.- Sales revenue is the income generated from the sale of goods.Chapter 8: Accounting for Manufacturing BusinessesAccounting for manufacturing businesses involve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converting raw materials into finished goods, including the recording of direct materials, direct labor, and manufacturing overhead.Key Points:- Direct materials are the materials that are direct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Direct labor is the cost of the labor us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anufacturing overhead includes all indirect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process.Chapter 9: Financial Instruments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accounting for financial instruments, such as cash, receivables, investments, and liabilities. It explains the concepts of fair value and impairment, and how to report these instruments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Key Points:-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contracts that give rise to a financialasset of one entity and a financial liability or equity instrument of another entity.- Fair value is the price that would be received to sell an asset or paid to transfer a liability in an orderly transaction between market participants at the measurement date.- Impairment is a reduction in the value of a financial asset due to one or more events.Chapter 10: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 which are a se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develop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 It explain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FRS and U.S. GAAP.Key Points:- IFRS are designed to provide a common glob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IASB aims to develop high-quality, understandable, and enforceable standards.-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IFRS and U.S. GAAP include the treatment of revenue recognition and lease accounting.Conclusion"Financial Accounting" by Walter T. Harrison and John W. Wild is an excellent resource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bout the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 book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rom the basics of the accounting cycle to advanced concepts such as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international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By understanding these concepts, readers will be better equipped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financial matters in both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ves.第2篇一、引言《会计学》是一本经典的会计学教材,由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威廉·R·斯科特(William R. Scott)所著。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读后感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c8dffb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f.png)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三版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在面对一个超级精密的仪器,每个零件(会计理论知识)都有它独特的位置和作用。
书里从西方会计理论的历史渊源开始讲起,就像在讲述一个古老家族的发家史一样,那些早期的会计雏形,简单却充满智慧,感觉就像是会计世界的“石器时代”,人们用最基本的方法来记录财富的增减。
随着深入阅读,进入到一些现代会计理论的核心部分,像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等概念的时候,就有点像走进了一个迷宫。
每个概念都像是迷宫里的一道门,门后面又有一堆弯弯绕绕的小径(相关的解释、应用场景等)。
这种“烧脑”的感觉也很奇妙,就像在解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每搞懂一个概念就像找到了迷宫里的一个宝藏。
比如说公允价值,以前我只知道这是个很“高大上”的会计术语,读完书才知道它背后的计量逻辑是如此复杂又严谨,就像是在给资产和负债进行一场精确的价值评估大赛。
书中还介绍了很多西方会计理论在实际企业中的应用案例,这部分就像是把枯燥的理论拉到了现实世界里遛弯儿。
通过这些案例,我就像一个在旁边偷偷观察的小侦探,看到那些理论是怎么在企业的财务报表、决策制定中大展身手的。
比如说某家公司如何根据会计理论来调整自己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财务战争,会计理论就是武器和战略。
但是,这本书也有让我有点小“怨念”的地方。
有些理论的解释真的是太学术化了,就像一个老学究在你耳边喋喋不休地讲着深奥的大道理,让我不得不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勉强理解。
而且,由于是西方的会计理论,有些概念和中国的会计体系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像是要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会计体系也像一种语言)之间来回切换,偶尔会让我有点晕头转向。
不过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就像给我的会计知识宝库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升级。
我从一个只能看到会计表面数字的“小白”,开始逐渐能理解这些数字背后复杂的理论支撑了。
就像从只看到魔术表演的表面效果,到开始了解魔术背后的机关和原理一样。
西方会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西方会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656d2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a.png)
西方会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会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记录、分析和报告财务交易的学科。
它在商业世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各种财务信息。
西方会计学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美国和欧洲等西方经济体的会计准则和实践。
本文将对一些西方会计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会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它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情况。
利润表显示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
现金流量表记录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2.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实践的原则和理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它被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纳。
美国则采用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GAAP)。
这些准则为公司制定了一套标准的会计规则和程序,确保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会计方程会计方程是会计核算中的基本原则。
它表达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方程要求财务报表中的所有交易都要遵循会计方程的平衡原则。
4.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将财务交易记录在会计账簿中的过程。
每一笔交易都需要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以记录该交易对财务状况和财务报表的影响。
会计分录通常包括账户名称、金额和交易类型。
5. 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的时间段。
常见的会计周期包括月度、季度和年度。
每个周期结束时,企业需要进行结账和汇总,以便编制准确和可靠的财务报表。
6. 账户分类账户分类是将财务交易按照性质和目的进行归类的过程。
常见的账户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正确的账户分类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并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7. 记账方法记账方法主要包括现金基础会计和权责发生制会计。
现金基础会计是在现金收付时记录交易,适用于小型企业和个人财务。
会计简史托马斯金读后感
![会计简史托马斯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fba67f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7.png)
会计简史托马斯金读后感一翻开书,我就像被拉进了一个充满数字魔法的古老世界。
你想啊,会计这个东西,平时我们就觉得它是算算钱、记记账的事儿,可这本书把它的历史一扒拉,才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
以前我以为会计就是现代商业的产物,看了书才知道,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可能还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复杂的商业体系呢,就已经有会计的雏形了。
古代的人们,无论是做买卖还是管理财产,都得有个记录的方法呀,这就是会计的根儿。
就像古人记账可能是在石头上划几道,或者在泥板上刻个印记,那虽然简单粗糙,但这就是最早的“账本”啦。
这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现代高楼大厦是从原始的小茅屋一点点发展来的一样有趣。
书里讲到会计在商业发展中的作用时,我仿佛看到一群商人在码头,一边清点着货物,一边让会计在本子上记着数字。
每一个数字都关系着利润、成本和未来的生意。
比如说,一个航海贸易的船队,他们的会计得算清楚买船花了多少钱,船上的货物成本多少,航行中消耗了多少物资,回来卖了货物能赚多少钱。
要是会计算错了,那这个生意可能就直接黄了。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会计可不是个小角色,它就像商业大船的领航员,要是领航员指错了路,整艘船都得翻。
再说说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演变。
以前的企业小,会计可能就一个人,管管收支就行。
但随着企业越来越大,会计就像孙悟空一样,得有七十二变了。
它得管成本控制,告诉老板哪里能省钱;还得做财务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
我就想啊,这会计越来越像个全能选手了。
而且,会计的规则也在不断地变,就像时尚潮流一样。
一会儿这个会计准则更新了,一会儿那个会计方法改进了,目的就是为了让会计这个工具更好地适应商业世界的发展。
这本书里还讲了很多会计的丑闻和改革。
那些因为会计造假而倒闭的公司,真的是让人警醒。
就像盖房子,你要是在地基上做手脚,房子早晚会塌。
那些公司为了一时的利益,在账本上弄虚作假,最后不仅害了自己,还坑了好多投资者。
这就告诉我们,会计这个行业,诚信那是比金子还宝贵的东西。
会计史研究第三卷读后感
![会计史研究第三卷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d49d6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e.png)
会计史研究第三卷读后感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打鼓,想着会计史会不会特别晦涩难懂。
结果发现,作者就像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朋友,把那些古老的会计知识和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从古代会计的雏形开始说起,那时候的人们为了记录简单的财物交换,可能就在石头上刻刻画画,或者在兽骨上做标记。
这种原始的方式现在看来很简陋,但在当时可是人类智慧的大爆发,就像刚刚学会用火一样,是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呢。
书中讲到不同地区会计发展的差异时特别有意思。
比如说西方的会计发展,因为商业贸易比较发达,很早就有了复杂的记账系统,什么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很专业。
而且西方在会计法规和职业发展方面,感觉像是一群很严谨的人在精心打造一个精密的仪器。
每一个条款,每一个职业规范,都像是仪器上的一个小零件,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再看看咱们中国古代的会计,那也是相当厉害的。
咱们老祖宗虽然没有那么多洋文和复杂的公式,但在管理财物方面可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智慧。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籍书”,到明清时期的账房,这些会计制度在当时的国家治理和商业活动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而且中国古代的会计文化还和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讲究诚信、公正,就像会计这个职业的座右铭一样,几千年来一直传承着。
读着读着,我就不禁感叹,会计这个行业真的是伴随着人类文明一路走来,而且不断发展进化。
在现代社会,会计更是无处不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国家的经济统计,哪一个离得开会计呢?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过去的故事,还让我看到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会计也在和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现在的会计人员可不能只埋头于账本了,还得学会和各种软件、算法打交道。
这本书也有让我觉得有点小“头疼”的地方。
有些地方的专业术语还是有点多,虽然作者已经尽力解释了,但对于我这种不是会计专业出身的人来说,还是需要停下来好好琢磨琢磨。
但这也说明会计这个学科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嘛。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7917e05fad6195f312ba685.png)
哈尔滨广厦学院读书心得题目:西方会计学读后感系别:班级:姓名:学号:西方会计学读后感本书以中国各个时期商业金融活动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以政府对会计管理的政策为主线,串联起中国会计思想发展演变的全局。
在分析问题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一,剖析各个时期会计循环、财务管理和审计的状况;其二,揭示在发展现状背后的思想演变过程。
就这两方面的关系而论,前者是对中国会计思想最为基础的理论反映,它可以站在现代会计理论的立场上,研究中国会计发展的一般规律;后者则是以前者为基础的更深层次的研究。
中国会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商业金融活动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作用。
从会计思想的发展状况来看,大致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当代会计三个阶段。
会计作为管理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之前就已经产生,并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始终存在,一直延续至今。
并且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会计从萌芽产生到逐渐发展到日趋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对行为会计的研究比西方国家晚了很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现在仍落后于人。
对于行为会计的定义有很多种,有的是直接定义,有的是间接定义;有的较为具体,也有的较为抽象,但都突出了一点,即行为会计是行为科学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其涉及面较宽,既研究会计行为(包括管理会计行为和财务会计行为),也研究与会计行为有关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会计行为产生的影响。
再从目前西方出版的行为会计的教科书和专著的内容看,其研究内容并不是具体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而是会计人及其行为。
自20世纪初以来,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技术重大变革而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管理方法又使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管理会计自20世纪传入我国以来,有了20多年的发展,但是现在还不成熟一直处在崎岖道路的发展之中。
在这20多年当中随着我国商业化越发显著,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分工都在不断发生变革;与此同时,管理亏阿基学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上在过弯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2b170380740be1e650e9aee.png)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随着发行债券和股票突破国家界限,国际性的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不断提高。
8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9%左右,比世界贸易额的增长幅度高3倍,比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高4倍。
以美国为例,美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1966年时为520亿美元,1984年时增至2330亿美元,翻了两番多。
而其他国家的公司在美国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1966年时为90亿美元,1982年增至1250亿美元。
为了降低交易费用,需要统一的会计准则和标准来编制的会计报表,一方面可以满足资本供需双方了解财务状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国际证券监督机构的监管提供方便。
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超越了国界,会计要满足多国的要求。
会计发展必须体现国际化的要求。
对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最为引人注目。
国际会计准则不仅能够减少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促进国际会计的协同,促进国外投资的发展。
在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为了赢得世界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支持,实现会计国际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采取在原则上力求统一,在具体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以便不同的国家尽可能接近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卓有成效,欧盟是在会计国际化工作中取得最大成就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在欧盟正式颁布的要求各国执行的指令中,与会计和财务报告事项直接有关的指令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七、对会计的展望国家统计局在20XX年公布:20XX-20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大大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的水平;20XX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居第11位;同时,我国的经济总量迅速增加,按汇率法计算,20XX年已达26452亿美元,居世界的位次20XX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4位,占世界GDP总量的比重20XX年的%提高到%。
今天的中国绝不是三十年前的中国,更不是五十年前的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会计史读书笔记【篇一:会计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阅读主要书目推荐】会计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阅读主要书目推荐(2011版,供参考)阅读要求总说明? 总数100项左右,重点30项左右(加粗),每年的具体书目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 博士生入学后的第1学期,重点是择要阅读第五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和导师另行商定)? 博士生入学后的第2-3学期,重点阅读第一、二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和导师另行商定)? 各位博士生在第3学期将论文的选题方向确定后,由导师因人而异另拟专门的书单参考 ? 第六类书目为全程必须追踪学习的期刊,每个人每周必须有一个单元时间在中外文期刊阅览室阅读相应的期刊,了解重要期刊上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并作好相应的记录,每月集中一次报告会(时间和报告人由导师另行确定)? 第三、四类为专业知识巩固类,各位博士生可根据各自专业知识的储备情况选择性的地查阅? 附1、附2为有兴趣者了解和选择性参阅的国学类书目? 毕业答辩前,每人需要有一次专题的读书报告和在校期间的读书总结(文字)2. [美]加里?约翰?普雷维茨,巴巴拉?达比斯?莫里诺著,杜兴强等译.2006.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美国会计学会(aaa)著、文硕等译.1991.基本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4. [美]r.g.布朗等,林志军等译.1988.巴其阿勒会计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5.[美]a.c.利特尔顿著、林志军等译.1988.会计理论结构.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6.[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娄尔行译.1992论财务会计的概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8. [英]c.w.诺比斯、r.h.帕克,潘琰等译.2002.比较国际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3. 陈今池编著.2007.西方现代会计理论.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4. 葛家澍、林志军著.200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5. 陆正飞主编.2008.会计信息和证券市场投资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 陆正飞主编.2009.财务会计和资本市场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 陆正飞主编.2011.公司财务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 许家林主编.2011.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和进展:经典文献赏析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 许家林.2004.西方会计学名著导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 郭道扬著.1982.中国会计史稿(上、下).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1. 郭道扬著.1984.会计发展史纲.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2. 郭道扬著.2004.会计史研究(第1卷、第2卷、第3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3. 郭道扬.21世纪的战争和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会计论坛》2003第1期—2004第1期.24. 陈信元等著.1999.新中国会计思想史.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5. 文硕著.1987.西方会计史(上).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6. 文硕著.1996.世界审计史.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7. 葛家澍、刘峰著.1998.中国会计大典――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8. 葛家澍、刘峰著.2003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9. 葛家澍.2005.葛家澍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0. 葛家澍.2010.葛家澍会计文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31. 郭道扬著.2009.郭道扬文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2. 吴水澎主编.2007.会计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3. 汤云为、钱逢胜著.1997.会计理论.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34. 于玉林著.1997.现代会计结构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5. 于玉林编著.2004.现代会计理论——会计系统论、会计信息论和会计控制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6. 于玉林、李瑞生主编.2001.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7. 杨时展(沈如琛选编).1997.杨时展论文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38. 易庭源.1990.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39. 许家林.2003.现代会计科学理论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40. 许家林、龚翔等.2006.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发展.比较.协调.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41. 许家林主笔.2010.会计理论发展通论(上、中、下).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42. 刘明辉主编.1996.走向21世纪的现代会计(上、中、下).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3. 中国会计学会编.2002.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会计基础理论卷、财务会计卷.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4.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2005.会计准则研究文库(1-3)——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和财务报告.大连:大连出版社三、会计工具书类45. 杨纪琬主编.1988.中国现代会计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6. 项怀诚主编.1999.新中国会计五十年.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7. 中国会计年鉴编委会.中国会计年鉴(1996始,每年1卷,光盘).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48. 于玉林主编.2010.会计大百科辞典.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49. 张文贤主编.2010.21世纪100个会计难题.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四、会计实务类50.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准则丛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2005年(共13本)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指南.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4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5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单行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2002年)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1.企业会计制度(2001).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5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五、其他相关学科类57. 李醒民.2001.科学的精神和价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58. 黄顺基.1997.科技革命影响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9. 李承贵.2002.通向学术真际之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60. [美]波拉克著,李萍萍译.2005.不确定的科学和不确定的世界.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64. 宋承先主编.1998.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65. 张培刚.1997.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66. 厉以宁.1997.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67.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樊妮等译.1999.经济学(第16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68. [美]r.科斯、a.阿尔钦 d.诺斯著,刘守英译.1994.财产权利和制度变迁——产权学派和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2. 张维迎.1995.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3. 张维迎.1996.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4. 孙耀君主编.1995.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76. 郭咸纲.2005.西方管理思想史(第3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77. 李龙主编.1999.西方法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78. 唐盛明.200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79. 李怀祖.2009.管理研究方法论(第2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80. 张朝宓、苏文兵.2001.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3~2482. 于玉林.2002.现代会计哲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83. 于玉林著.2011.会计系统研究方法.大连出版社84. 于玉林主编.2008.财经科学研究、文献阅读和使用写作.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85. 朱青生.2001.十九札.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六、会计期刊类86.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87. 《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88. 《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89. 《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主办90. 《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主办91. 《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税务研究》、《财贸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和《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等92. 《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学会主办93. 《中国财务和会计研究》,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主办94. 《中国会计评论》,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主办95. 《会计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主办96. 《中国会计学刊》,由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创办97. 《当代会计评论》,厦门大学会计发展中心主办98. 《财务和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和《中国审计》等99. 《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会计之友》和《新会计》100.《accounting review》(aaa主办)101.《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会计研究中心主办)【篇二: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自学提高基本书目清单】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自学提高基本书目清单(2010版,第6次修订,供同学们参考)阅读要求总说明?本书单总数为100项左右,重点30项左右,每年的具体书目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
?研究生入学后的第1学期,重点是择要阅读第五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和导师另行商定)?研究生入学后的第2~3学期,重点阅读第一、二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和导师另行商定)?各位研究生在第3学期将论文的选题方向确定后,由导师因人而异另拟专门的书单参考?第六类书目为全程必须追踪学习的期刊,每个人每周必须有一个单元时间在中外文期刊阅览室阅读相应的期刊,了解重要期刊上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并作好相应的记录,每月集中一次报告会(时间和报告人由导师另行确定)?第三、四类和第七类为专业知识巩固类,各位研究生可根据各自专业知识的储备情况选择性的地查阅?附1、附2为有兴趣者了解和选择性参阅的国学类书目?毕业答辩前,每人需要有一次专题的读书报告和在校期间的读书总结(文字) ?本书单仅列中文或者译为中文的主要书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