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政区划演变

合集下载

上海历史

上海历史

上海历史上海市行政区划中心城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郊县:崇明县“沪”、“申”的来源:上海,简称“沪”,别称“申”。

沪:晋朝时,松江(现名吴淞江,即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以后又改“扈”为“沪”。

申: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上海[5]”与“黄浦江”的来源:黄浦:又名“黄歇江”,来源于战国春申君——“黄歇”。

上海:上海一词最早始于北宋初年,源于一条名为上海浦的吴淞江支流(浦,原为吴语中小河的意思,且一般多指人工河)。

由于当时沪上酒业发展,政府在本地设置了征收酒税的相关机构——酒务,因地近上海浦,所以称之为上海务。

上海一词的影响逐渐扩大。

铁路交通上海三大火车站:上海南站、上海火车站、上海虹桥火车站。

上海虹桥火车站是上海最大、最现代化的铁路客运站。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全球范围首开高铁与机场融合之先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其它小型火车站:安亭北站,金山北站,南翔北站,上海西站,松江南站,芦潮港火车站。

高铁: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沪杭高铁普铁:京沪铁路、沪杭铁路机场港口上海拥有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共两座国际机场。

上海空港是东方航空、中国国际货运航空、中国货运航空和中国最大的两家民营航空春秋和吉祥的主要基地。

主要的海港有外高桥、吴淞码头和洋山深水港。

饮食上海人称的本帮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风味的菜肴,特色可有用浓油赤酱(油多味浓、糖重、色艳)概括。

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品味咸中带甜,油而不腻。

本帮炒菜中,荤菜中特色菜有响油鳝糊、油爆河虾、油酱毛蟹、锅烧河鳗、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回鱼、黄焖栗子鸡等,真正体现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

上海蔬菜按季节不同有各种时令菜。

马兰头、荠菜、鸡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

上海市市情

上海市市情

一、历史沿革上海简称“沪”,别称“申”。

6000年前,现今上海的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已2000多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公元四、五世纪,松江(现苏州河)及滨海一带先民多以捕鱼为生,所用的竹编捕鱼工具为“扈”,其时称江河入海处为“渎”,故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改“扈”为“沪”,上海的简称即由此出。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唐朝在今上海松江区设置华亭县。

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改为停泊松江的支流“上海浦”(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并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上海镇。

公元1260-1274年(南宋景定、咸淳年间),上海镇崛起为沿海的重要商港。

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上海正式设县。

此为上海建城之始。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为适应对外贸易需要,清政府在已有20万人规模的上海设立海关。

鸦片战争后,作为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被外国列强列入势力范围,逐渐由一座东南名邑变成工商业畸形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城市。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掀开了城市发展的新的历程。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畸形发展起来的旧上海,使城市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1978年改革开放后,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变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逐步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城市之一发展。

二、地域地貌上海位于北纬30ο23′-32ο27′、东经120ο52′-121ο45′,地处亚洲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居我国南北海岸线中部,长江、钱塘江入海口。

上海市域北界长江北支,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交通便利,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历数已撤销的上海27个行政区(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

历数已撤销的上海27个行政区(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

历数已撤销的上海27个行政区(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十九世纪大上海行政区划调整:1912年1月,中华民国期间,上海地区属江苏省,有上海、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

1925年,北洋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

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

1928年,上海地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10县仍隶属江苏省。

1930年,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

(知识点:上海市第一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37年上海沦陷,被日军占领。

1949年,上海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

上海市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

1958年,江苏省上海、宝山、嘉定、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先后划入上海市,上海市有14个区、11个县。

1960年,浙江省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划属上海市。

1962年嵊泗又划归浙江省。

(太湖南部水域归江苏,嵊泗归浙江)1993年,建浦东新区。

下面是建国以来上海已撤销的26个行政区。

若有遗漏或错误,请留言或跟评,欢迎指正。

一、邑庙区民国34年(1945年)设置邑庙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保留邑庙区,以上海县城隍庙,习称邑庙得名。

1956年划入卢湾、嵩山、蓬莱3区部分地区。

1960年撤销邑庙区建制,大部分区地与蓬莱区合置南市区,余地分别划归黄浦、卢湾2区。

二、老闸区以吴淞江上建有老闸故名。

民国34年(1945年)设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保留老闸区。

1956年撤销,辖地划归黄浦区。

三、卢家湾区(简称卢湾区)1956年起,将原卢家湾区与原嵩山区合并,建立新的卢湾区,之后一直沿用。

2011年原卢湾区全境、原黄浦区全境并入新的上海市黄浦区统一管理,撤销上海市卢湾区编制。

四、南市区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城区。

1960年,邑庙区撤销后属南市区。

以旧上海县城城门宝带门的俗称小东门所形成的区片名得名。

上海市的区划调整,4个直辖市之一,上海市为何有16个区?

上海市的区划调整,4个直辖市之一,上海市为何有16个区?

上海市的区划调整,4个直辖市之一,上海市为何有16个区?上海市是我国4大直辖市之一、4大一线都市之一、9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3大金融中心城市之一。

目前,上海市合计下辖了16个区。

那么,上海市16个区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首先,我们聊聊上海市的基本情况。

上海市是我国4大直辖市之一、4大一线都市之一、9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3大金融中心城市之一、4大重要港口城市之一。

2021年,上海市总人口合计2480多万人。

2021年,上海市的GDP总量达到了4.32万亿,经济实力非常强。

作为我国4大一线城市之一,很多年轻人在上海工作、打拼。

目前,上海市合计下辖了16个区,分别是: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

那么,上海市16个区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

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时间的调整和细化,进一步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

在明清两朝,上海市下辖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隶属于松江府管理。

截止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江苏省形成了8个府、3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的区划格局。

分别是: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太仓州、海州、通州、海门厅。

当时,松江府下辖了1个散厅、7个县,分别是:川沙厅、华亭县、娄县、奉贤县、金山县、上海县、南汇县、青浦县。

如果一直按照传统的经济模式,就不会出现近代历史上一系列赫赫有名的城市。

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朝屡战屡败,不得不签署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

1843年之后,西方列强开始陆续在上海县城之外组建各个租界。

随着外来资本的大量注入,上海开始迅速崛起。

截止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上海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成为了我国重要的贸易城市、金融城市。

多图详解上海行政区划变迁:清嘉庆年起,历经民国至新中国1981年

多图详解上海行政区划变迁:清嘉庆年起,历经民国至新中国1981年

多图详解上海行政区划变迁:清嘉庆年起,历经民国至新中国1981年作者:戏剧化评论员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和出处。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上海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区位很好。

明清时代的松江府,是南直隶和后来的江南省江苏省,仅次于苏州的富裕地区。

江苏省的赋税,主要靠三个府撑门面,即苏松常,其中常州府是现在的无锡市和常州市。

今天再看三府,上海和苏锡常仍然领先。

NO.1 清朝中期嘉庆25年(1820)清代苏南的格局是,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和太仓直隶州,今天的太仓直隶州被上海市、苏州市和南通市所分。

上海拿的是嘉定县、宝山县和崇明县等,太仓县回归苏州府,南通得到海门厅。

同治2年(1863)图中有个苏松太道,其实在清朝的存在感不强。

江苏省是清朝唯一的双布政使省份,等于说拥有两个省政府。

江苏巡抚驻苏州,巡抚某种程度类似书记的角色,而相当于省长的布政使,分别是苏州的江苏布政使和南京的江宁布政使。

江苏布政使管辖今天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全称为“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江宁布政使管辖南京和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全称“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光绪年间(1908)全称之所以离不开江南二子,是因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是江南省分家的结果。

这个分家很不彻底,到了嘉庆年间才在形式上基本完成,直到清末江苏、安徽的一些府县的奏折,开头都是江南**府**县,省级公文仍然经常冠以江南江苏,或江南安徽的名称。

宣统2年(1910)上海的事情比较简单,以上海县为主。

本来上海实行华洋分治,太平军战乱一起,苏南浙北皖南的有钱人,纷纷涌进租界。

外国当局没办法赶这么多人走,于是默认华洋杂居,这对后来上海走向国际化大都市,影响深远。

NO.2 民国北洋时代北洋政府民国3年(1914)民国分两部分,前半程是北洋政府时代,后一半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代。

北洋时代全国没有市,实行省-道-县三级体制。

江苏省被分为金陵道、苏常道、沪海道、淮扬道和徐海道,上海县成为沪海道的首府,上海地区行政中心从松江县转移到了上海县。

上海区划演变3:虹口区区划变迁小交景广播电台

上海区划演变3:虹口区区划变迁小交景广播电台

上海区划演变3:虹口区区划变迁小交景广播电台
虹口区的区划变迁
今朝呢阿拉来一淘讲究虹口区个区划变迁。

今朝个虹口区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南部是1980年代以后划入个江湾镇/江湾乡部分地区,北部是划入迭些地区之前个虹口区。

阿拉先来介绍一下南部地区,南部地区一部分辣辣唐朝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后属于华亭县。

公元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改称松江府。

此地属于松江府华亭县。

公元1291年华亭县分出上海县,搿里属于上海县。

南部地区另外一部分辣辣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8年)以后属于嘉定县,公元1724年嘉定县分出宝山县以后属于宝山县。

1927年上海设市以后,属于江湾区等。

1950年代以后属于
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等。

经过区划调整,后首来呢属于虹口区至今。

再来介绍北部地区,辣辣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8年)以后属于嘉定县,公元1724年嘉定县分出宝山县以后属于宝山县。

公元1667年以后属于江苏省太仓州宝山县。

1927年上海设市以后,属于江湾区等。

1950年代以后,属于上海市江湾区等。

后首来呢属于上海市北郊区等。

1958年江苏省宝山县划入上海市,原来属于北郊区个地区并入上海市宝山县以及虹口区等,后首来大部分并入上海市宝山县。

1980年代以后陆续划入上海市虹口区。

好了,今朝呢介绍就到此地,谢谢大家。

朗读:小交景排版:神死恸瞑
上海区划演变(一)|小交景广播电台
上海区划演变2:闵行区历史变迁|小交景广播电台。

历史上浦东的行政区划发展

历史上浦东的行政区划发展

历史上浦东的行政区划发展•根植于渔盐棉帛之饶的古代行政区划•烟波浩荡,千舟竞发的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东西两岸,地理意义上,浦东即“浦江之东”,从区境之南的奉贤区到境内北端的高桥,凡黄浦江以东的区域都可以称为浦东;从行政区划上来说,浦东特指浦东新区。

从唐天宝十年(751)以来,浦东这片土地上的行政区划和行政中心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划和行政中心。

新中国建立以来直到浦东新区形成的44年间,浦东的行政区划也处于频繁的变动中。

浦东自成陆以来,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才确立如今1201.41平方公里的大格局?接下来小编分三期来为大家讲述浦东行政区划变迁,本期我们先来说说浦东的古代行政区划。

•华亭县治下的浦东唐代中期,在今上海地区置华亭县。

华亭是上海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是上海地区社会经济独立发展的标志,在上海地区建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华亭县设置上海务。

南宋建业元年(1127年),因金兵南犯,大批北方士族随皇室南迁。

瞿、陆、朱、叶、赵、沈、张、杜、乔、蔡、吴等大姓先后在浦东立下根基,他们或制盐,或耕作,或行商,上海地区人口大增,经济发展,稻棉种植、渔盐蚕丝、棉纺织业颇为发达,商业繁盛。

从今宝山县到金山区沿海,盐田相望,宋政府将产盐区划分若干盐场,每一盐场设一盐监,总管行政、经济,不再另设行政机构。

元初产盐40万担,华亭县占50%。

元代浦东盐业蓬勃发展,至元十四年(1277),华亭县人口有13万户,超过当时建州的规定,华亭县由县升为府,府治在今松江老城内。

•上海县治下的浦东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朝廷割华亭县东北、今黄浦江东西两岸之地设置上海县,与华亭县同属松江府。

明嘉清三十二年(1553年),筑城墙,上海从东方子隅的小镇,到乾隆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分属三县的浦东从明初始,江浙沿海屡遭倭寇侵扰,于是在沿海设置卫、所等军事机构进行守御。

明代因海防需要,在浦东建立了南汇堡(里护塘畔三团地方)、川沙堡和宝山寨(今高桥镇北),三座城堡,置兵成守。

上海静安行政区划调整

上海静安行政区划调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上海静安行政区划调整篇一:上海行政区划演变上海行政区划演变篇二:周振鹤教授谈上海行政区划的变迁周振鹤教授谈上海行政区划的变迁20xx年9月7日晚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其官方微博“上海发布”表示:当日接到媒体有关闸北静安行政区划调整事宜的询问,经向有关方面核实了解,关于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的工作正在酝酿和听取意见过程中。

更早之前的20xx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关于撤消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同意撤消上海市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海市浦东新区。

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上海书评》在20xx年时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周振鹤教授谈上海市形成历史中经历的多次行政区划变迁的专访。

您能先简单介绍一下上海作为一个独立政区的形成过程吗?周振鹤:上海与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市的发展不一样,还存在一个成陆问题。

上海的成陆比较晚,以前有记载说申江(黄浦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开的,这是靠不住的,都是附会的,黄浦江的下游当时还在海里。

上海是因为长江带来的泥沙的沉积,从西部到东部慢慢成陆的,现在浦东的大部分地区更是晚到公元四世纪以后才逐渐成陆的。

上海成陆以后,由于僻在海滨,发展比较慢。

到唐朝天宝十年(751年)的时候,才从昆山、海盐、嘉兴三县分出部分地区,在现在的松江区所在地成立了华亭县,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上海地区才有个县级的治所。

之前这里只是几个县交叉的地方,它本身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县级行政区划,只是处于几个县的边缘地带。

天宝十年之后,因为已有一定数量的居民聚居,所以单独设县,这个县的建立是经济开发的标志。

华亭县的范围包括现在上海直辖市的南半部,即吴淞江故道以南的地方。

现在的上海主要由吴淞江故道的南北两部分构成,南边属于秀州(嘉兴),北边属于苏州。

华亭是属于秀州管辖的,所以上海话的较早源头是跟嘉兴话关系密切的松江话,而不是苏州话。

那么上海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周振鹤:华亭县建立后,因为历来属于海疆的边缘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不是很快,一直到宋朝才开始有发展。

上海区域划分及来历

上海区域划分及来历

上海的区域划分及来历中心城区包括:卢湾区,黄浦区(原黄浦区加原南市区),静安区,徐汇区,虹口区,长宁路,普陀区,闸北区,杨浦区;及浦东新区的原南市区,黄浦区及杨浦区的浦东部分(大致为黄浦江至成山路/杨高路及高桥一带),剩余的浦东新区即原川沙县.郊区:宝山区,嘉定区,闵行区(原上海县,1989年与闵行区合并),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奉贤区,金山区郊县:崇明县(崇明岛,横沙岛及长兴岛,横沙岛及长兴岛原属宝山区,于2005年划归崇明县)上海区名的来由:黄浦:“黄浦”的地名得名于“黄浦江”:黄浦江。

____南宋名“黄浦”。

____清代始称“黄浦江”。

____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淀山湖。

____流经十一区。

____至北部吴淞口注入长江。

____为上海最大的河流。

____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

1945年建区时。

____以境东河名命名为“黄浦区”。

卢湾:“卢湾”的地名得名于“卢家湾”:旧时肇家浜自西向东。

____折向北流。

____转弯处浜畔有罗姓居住。

____故名“罗家湾”(约今鲁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国中路一带)。

____后谐称“卢家湾”。

1945年建区时。

____以境内地名“卢家湾”命名。

1950年改称“卢湾区”。

静安:相传静安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

____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从松江(今苏州河)北岸迁来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华山路、愚园路间)。

____香火甚旺。

____为江南名刹。

1945年建区时。

____取境内寺名命名为“静安区”。

长宁:“长宁”的地名得名于“长宁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泾间越界筑路。

____以英国驻沪总领事之名命名为“白利南路”。

1943年以四川省县名改称“长宁路”。

1945年置区时。

____取境内路名命名为“长宁区”。

徐汇:徐家汇的形成。

____可上溯至明代。

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于此建立农庄别业。

____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

上海市概况

上海市概况

第一节上海概述上海简称沪或申。

是中国第一大的城市。

市人民政府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邮政编码:200000,长途区号:021。

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

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

全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

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千米,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千米。

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

上海散居着39个少数民族及少数未识别的民族,约有5.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0.4%。

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满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南族、普米族、京族。

2005年末,本市公安户籍登记人口1360.26万人,比上年增加7.87万人,增长0.6%。

截至2006年底,上海户籍总人口1368.08万人。

而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到2010年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900万,这意味着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还有120万左右的增长空间,平均每年约24万左右。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2005年,上海全年平均气温17.5℃,日照1778.3小时,降雨量1254.9毫米。

第二节区划沿革今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

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

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

从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上海政区变迁

从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上海政区变迁
宋淳化二年991年因地理纵横2013年第16期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于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上宋咸淳三年1267年华亭县于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 _ 渔挂 国际 帮市
要商榷 。其 中的一个说法是 :宋淳化二年 ( 9 9 1 年 )因
地理纵横
松江上游不断淤浅 ,海岸线东移 ,大船 出入不便,外来
2 0 1 3年 第 1 6期
堡 垒 鲎 — ■ 一
嵊泗列岛境 。1 9 1 4 ~ 1 9 2 7 年没有变化。1 9 2 7 年7 月 ,上 海特别市成立前 ,国民政府规划的上海特别市区划范围 为上海县全境和宝山、松江 、青浦、南汇等县的相邻地
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 “ 上海浦” ( 其大致位 于今外滩 以东至十六铺 附近的黄浦江 ) 上 ,宋咸淳三年 ( 1 2 6 7 年 ),华亭县于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 ,定 名为 上海镇 。嘞 至元初 ,上海为镇的说 法为大多数专家接受 ,上 海镇在元朝初期 ,仍旧属于华亭县 ,至元十四年 ( 1 2 7 7 年) 升华亭县为府 , 隶属于嘉兴路 、 浙西道 、 江淮行省。 上海镇发展很快 ,至元二十七年 ( 1 2 9 0 年) 松江知 府提 出分建上海县的意见 。这一意见很 陕得到了采纳 ,
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 上海在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它从一个小渔 村发展起来 , 到明清时期 , 形成世所 习称的 “ 江海同津 , 东南都会”。上海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得益于黄浦江的
贡献 。黄浦江源于淀山湖 ,至吴淞 口出海 ,称为上海 的 “ 黄金水道 ”, 把上海同海内外各地联接起来 , 河运 、 海运都很发达 ,为上海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 。考古学

上海的区域历史变迁

上海的区域历史变迁

上海的区域历史变迁上海的区域历史变迁来源:网络、作者:张建华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上海发展至今日,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在上海市中部有一条偏西北??东南走向的远古时代的自然堤,谓之冈身,即今天的金山、闵行、奉贤、嘉定一线,它就是古时的海岸线。

冈身迤西有古文化遗址29余处,内有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4500年的良渚文化。

古代上海地区,湖荡成群,河港交叉, 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江从太湖向东奔腾而过,投向浩瀚的大海。

这条大江就是现今的苏州河,古称松江、吴松江、吴淞江等。

商末,周族的太伯等来到苏南建立勾吴,上海即在吴的东境。

吴的第19代主寿梦在今松江县始建华亭,这里成为贵族们狩猎垂钓之所。

战国时期,上海属于越国。

公元306年越国被楚国所灭,楚国春申君封江东,当时的上海在它的封地之内。

由此“申”成了上海市的别称。

秦建郡县制后,上海地跨娄、由拳、海盐三县大部分,三县县治在今上海境内。

汉代的上海地区,据最近在佘山广富林村考古发现,曾诞生了相当于大都市才会出现的建筑遗址。

三国时期,泸江太守陆康,则谴陆逊把陆氏家族从郡城苏州迁到今黄浦上游的华亭谷。

后陆逊因战功封华亭侯,又晋封娄侯,建庄园,辟墓地,令松江变得相当繁华,至今,该地区仍留有普照寺等遗址。

后上海地区郡县建制变迁频繁,娄县演变为今江苏省的昆山,由拳、海盐成为今浙江省的嘉兴和海盐。

唐代,浦东已成陆,崇明已涨出沙洲。

今浦东严桥在考古发掘中,曾发现唐代的陶片,说明当时该地已是小渔村。

天宝十年,分三县地置华亭县,治所在今松江县,建有城池。

但唐代上海地区最繁华的区域是青龙镇,它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称为“沪读"。

它水深域广,阔达二十里,是对外贸易进出的港口,到宋代更见繁盛,当时人作《青龙赋》,说:“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当东南之物”。

这里的夷主要是指日本和朝鲜人。

当时,今天的上海市区只是吴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旁的一个渔村,早期的上海就是在上海浦边发展起来的。

上海行政区划四次大合并:大整合背后的大逻辑

上海行政区划四次大合并:大整合背后的大逻辑

上海行政区划四次大合并:大整合背后的大逻辑图为2009年之前的上海行政区划图。

【封面故事】大整合背后的大逻辑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在上海中心城区中,杨浦、徐汇等区经过多次扩区,区域面积达到54.7~6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96.2万~120.6万人;而黄浦、卢湾、静安等区的区域面积分别只有12.4平方公里、8平方公里和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分别仅为53.2万人、26.9万人和24.8万人。

尤其是静安和卢湾两区面积过小,缺乏进一步发展空间。

因此,有必要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资源配置,拓展核心城区的辐射面,增强城市后续发展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上海中心城各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由此导致各区的发展能力和后劲差异悬殊。

通过调整行政区划,能够以强带弱,增强弱区的发展能力和后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目前上海中心城各区的面积和人口相差过大,不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撤并规模过小的区,可以精简行政机构,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同时,也有利于使得各区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相对均衡,形成公平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区县发展的积极性。

上海中心城各区由于财力悬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参差不齐。

再加上历史基础的不同,导致了教育、医疗、文化领域的社会优质资源大量集中在黄浦、静安、卢湾等中心区,外围区的优质社会资源相对缺乏,公共服务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可以加强外围区的建设实力,促进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改善民生,推动上海率先建成和谐社会。

浦东新区南汇区浦东新区与南汇区合并的背景2009年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之前,经过前18年的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的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处在从基础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从集聚国内外资源向服务辐射全国转型的关键阶段。

浦东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率先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受到发展空间不足的制约:一是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不断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已基本饱和;二是国家级开发区用地已基本布满,功能拓展受到限制;三是发展空间不足,影响了经济总量扩大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四是国家级和外资大项目配套产业链发展的空间不足,制约了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五是区域内部的城乡统筹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需要在更大区域内发挥带动和示范效应。

上海市行政区划的奇特历史:空着的5个代码表示撤销的市辖区

上海市行政区划的奇特历史:空着的5个代码表示撤销的市辖区

上海市行政区划的奇特历史:空着的5个代码表示撤销的市辖区在上海市的行政区划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由于行政区划调整非常频繁,有很多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区已经消失了。

截止到2016年,上海市共管辖16个市辖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

上海16个市辖区的行政区划代码分别为:黄浦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1徐汇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4长宁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5静安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6普陀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7虹口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9杨浦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0闵行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2宝山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3嘉定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4浦东新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5金山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6松江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7青浦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8奉贤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20崇明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51从上海各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中可以看出,除了崇明区的代码比较特殊之外,其它15个区都是以3101xx为格式的,从310101到310120,共有20个数字,但是只有五个区,那么上海消失的五个区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上海15个市辖区的区号从1到20,中间空的5区号是什么?实际上,上海“消失”的五个区,都是进30年取消的,历史并不久远,它们是:前南市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2前卢湾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3前闸北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8前吴淞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1前南汇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19这五个区最早的1988年撤销,最晚的2015年撤销,这也是前后27年间,上海消失了五个区。

前南市区:2000年撤销前南市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为310102,是上海排名第2位的市辖区。

2000年,南市区被撤销,其辖区并入了黄浦区(行政区划代码310101)。

从老地图上看:上海近100年变迁

从老地图上看:上海近100年变迁

从老地图上看:上海近100年变迁对照老上海地图,看看你现在的家当年坐落在什么区或者什么县?说不定那时还属于江苏省呢!!建议先看1948年、1952年、1958年的几幅。

有些同学虽然落户上海多年,但是对于上海行政区划的沿革还一直不清楚,现抽空上传一系列上海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地图,让各位欣赏一番。

算是“乡土”教育启蒙的话题吧!!了解上海行政区划的沿革,做名副其实的上海人。

“上海市”的叫法直到1930年才成立。

上海自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县后,一直属松江府。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于1843年开埠,以后在县境内陆续设立了英租界、法租界和公共租界。

清朝时设有督察性质的“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因为驻在上海,俗称“上海道”、“上海道台”。

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上海县级别太低,职权有限,所以大多由'上海道'出面,如与英国领事巴富尔签订“土地章程”的就是“上海道台”宫慕久。

但“上海道”不是行政区划,上海县在行政上还是属于江苏省。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立上海特别市,辖上海县全境和宝山、川沙二县部分乡镇,直属中央政府,1930年改名上海市。

从此上海不再属江苏省,长三角分属江苏、浙江和上海市三个省级政区。

解放后,上海一直是中央直辖市,至1958年,原属江苏省的松江专区划归上海,所属的松江、崇明、宝山、嘉定、上海、青浦、金山、川沙、奉贤、南汇10县都成为上海市的辖境。

此后,除个别地方的归属有过调整外,苏、浙、沪的界线基本没有变化。

看看历年的上海行政区划图:1.上海行政地图--民国十六年(1927年)1927年7月7日,正式宣布建立“上海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

这是第一次把“市”作为行政区域单位确定下来,标志着上海建市之始。

上海特别市拟划入上海县全境和宝山、松江、青浦、南汇四县的部分地区,共计30个区。

到1928年,实际划入17个区。

2.上海行政地图--民国十七年(1928年)1928年,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成立上海市,基本上就是现在黄浦江沿线的地区。

上海市的区划调整,4个直辖市之一,上海市为何有16个区?

上海市的区划调整,4个直辖市之一,上海市为何有16个区?

上海市的区划调整,4个直辖市之一,上海市为何有16个区?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我国各个直辖市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天津市、重庆市等等。

重庆市下辖了38个区县、天津市下辖16个区,今天,我们聊聊上海市。

作为我国4大一线城市之一,上海市也是我国4大直辖市之一。

上海市下辖了16个区,与天津市相当。

那么,上海市16个区县的区划,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上海市。

上海市是我国4大直辖市之一、4大一线城市之一、9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等等一系列光环。

上海市的总人口2480多万,2020年的GDP总量高达3.87万亿,稳居全国第一。

在我国4大直辖市中,上海市的下辖面积最小。

其实,上海市的区划调整,历经了一系列的阶段。

最终,形成了16个区的模式。

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都采用了州县两级区划。

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消灭了西夏国、大金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十分辽阔的帝国。

不过,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开始面临各方面的实际考验,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缺点,非常明显。

面对全国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非常头疼。

各地区的人口数据、耕地亩数、农作物产量情况,错综复杂。

以各地的农作物为例,由于全国的地质结构和气候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五花八门,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

各地区的耕地,则分为了旱地、水浇地、黑土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个类型的耕地,又分为了上中下3个等级。

对于这么复杂的情况,元朝有点茫然,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

依靠“弓马娴熟,”根本无法管理地方。

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本无法满足元朝的管理需要。

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问题非常多。

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上,结合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成熟框架,进一步划分调整,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

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四川行省、福建行省等地。

当时,包括上海在内的苏南地区,划入了江浙行省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行政区域划分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行政区域划分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行政区域划分的演变市中心区(1949-1960,期间逐步归并,形成目前行政规划):1.黄浦区,2.老闸区,3.卢家湾区(简称卢湾区),4.邑庙区,5.水上区(1953年以黄浦江、苏州河及其68条支流水域设置。

因居民都是散居水上的船民,故名。

1956年年底因散居水上船民大部分都已在陆上定居而撤销),6.新成区,7.蓬莱区,8.嵩山区,9.徐家汇区(简称徐汇区),10.常熟区,11.长宁区,12.静安寺区(简称静安区.1956撤消建制,1960年复建),13.法华区,14.普陀区,15.闸北区,16.北站区,17.北四川路区,18.提篮桥区,19.虹口区,20.杨树浦区,(1949年改今名),21.榆林区撤并至今日情况(只针对以上区名,并不涉1970年后的更动):南市区(1956年6月水上区撤销,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水域的中线以西,以南归区境,1960年新成区东部及邑庙区、卢湾区的部分地区划归区内,后改动见备注1)卢湾区(1956年、1960年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先后将撤销的嵩山区和邑庙区部分地境并入,成今界。

)徐汇区(1956年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仍名徐汇区。

)长宁区(无撤并情况,但1980年后有多次括界成今界)静安区(1956年撤销静安区建制,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析为东、西两部,分别并入新成、长宁2区。

1960年初以江宁区全部、新成区西部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地复置静安区。

)普陀区(1950年闸北、真如、新泾3区部分地段划入后,辖境扩展至苏州河以北,1956年后又多次划入真如、大场、西郊等区和宝山县部分地域。

)闸北区(1956年北站区并入。

1958年划入原北郊区中山北路至场中路地区。

1962年从虹口区划入罗浮路以西地区。

)虹口区(1956年划入北四川路区,1960年划入提篮桥区)杨浦区(1958年北郊区撤销,将走马塘以南划入。

1960年1月榆林区撤销后并入。

1961年浦东县撤销,将沪东街道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上海行政区划演变
篇一:上海行政区变迁
1949年
市区:黄浦区、老闸区、邑庙区、蓬莱区、泰山区、卢家湾区、常熟区、徐家汇区、长宁区、
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新成区、江宁区、北站区、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榆林区、杨树浦区;
郊区:新市街区、江湾区、吴淞区、大场区、新泾区、龙华区、杨思区、洋泾区、高桥区、真如区;1952年市区:黄浦区、老闸区、邑庙区、蓬莱区、泰山区、卢家湾区、常熟区、徐家汇区、长宁区、
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新成区、江宁区、北站区、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榆林区、杨树浦区;
郊区:东昌区、吴淞区、江湾区、大场区、真如区、新泾区、龙华区、杨思区、洋泾区、高桥区;1956年市区:黄浦区、邑庙区、蓬莱区、徐汇区、长宁区、普
陀区、闸北区、新成区、卢湾区、江宁区、
虹口区、提篮桥区、榆林区、杨浦区;
郊区:东昌区、北郊区、西郊区、东郊区;
1958年
市区:黄浦区、邑庙区、蓬莱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闸北区、新成区、江宁区、
虹口区、提篮桥区、榆林区、杨浦区;
郊县:浦东县、上海县、宝山县、川沙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
崇明县;
1960年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
闵行区、吴淞区;
郊县:上海县、宝山县、嘉定县、松江县、川沙县、南汇县、奉贤县、金山县、青浦县、崇明县;1964年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县:宝山县、川沙县、上海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1981年12月25日,从宝山县划出吴淞地区,成立吴淞区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吴淞区;
郊县:宝山县、川沙县、上海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1982年12月24日,从上海县划出闵行、吴泾地区,成立闵行区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吴淞区、闵行区;
郊县:宝山县、川沙县、上海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1988年9月18日,撤销宝山县、吴淞区,宝山县和吴淞区合并,成立宝山区。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
郊县:川沙县、上海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1993年1月1日,撤销川沙县,成立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
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
郊县:上海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1993年3月30日,撤销上海县、闵行区,闵行区和上海县合并,成立新的闵行区。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
郊县:嘉定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1993年4月10日,撤销嘉定县,成立嘉定区。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
郊县:金山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1997年5月16日,撤销金山县,成立金山区。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
郊县:松江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1998年7月9日,撤销松江县,成立松江区。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
郊县:青浦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2000年1月12日,撤销青浦县,成立青浦区。

市区:黄浦区、南市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
郊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2000年7月1日,撤销南市区、黄浦区,黄浦区和南市区合并,成立新的黄浦区。

市区: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
郊县:南汇县、奉贤县、崇明县;
20xx年8月8日,撤销南汇县,成立南汇区。

市区: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
郊县:奉贤县、崇明县;
20xx年8月24日,撤销奉贤县,成立奉贤区。

市区: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奉贤区;郊县:崇明县;
20xx年8月8日,撤销南汇区,南汇区整体并入浦东新区。

市区: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
郊县:崇明县;
20xx年10月10日,撤销卢湾区、黄浦区,黄浦区和卢湾区合并,成立新的黄浦区。

市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
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
郊县:崇明县;
20xx年3月,撤销闸北区、静安区,静安区和闸北区合并,成立新的静安区。

市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
郊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郊县:崇明县;
篇二:上海行政区划演变
上海行政区划演变
篇三:周振鹤教授谈上海行政区划的变迁
周振鹤教授谈上海行政区划的变迁
20xx年9月7日晚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通过其官方微博“上海发布”表示:当日接到媒体有关闸北静安行政区划调整事宜的询问,经向有关方面核实了解,关于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的工作正在酝酿和听取意见过程中。

更早之前的20xx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关于撤消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同意撤消上海市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海市浦东新区。

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上海书评》在20xx年时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周振鹤教授谈上海市形成历史
中经历的多次行政区划变迁的专访。

您能先简单介绍一下上海作为一个独立政区的形成过
程吗?
周振鹤:上海与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市的发展不一样,还存在一个成陆问题。

上海的成陆比较晚,以前有记载说申江(黄浦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开的,这是靠不住的,都是附会的,黄浦江的下游当时还在海里。

上海是因为长江带来的泥沙的沉积,从西部到东部慢慢成陆的,现在浦东的大部分地区更是晚到公元四世纪以后才逐渐成陆的。

上海成陆以后,由于僻在海滨,发展比较慢。

到唐朝天宝十年(751年)的时候,才从昆山、海盐、嘉兴三县分出部分地区,在现在的松江区所在地成立了华亭县,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上海地区才有个县级的治所。

之前这里只是几个县交叉的地方,它本身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县级行政区划,只是处于几个县的边缘地带。

天宝十年之后,因为已有一定数量的居民聚居,所以单独设县,这个县的建立是经济开发的标志。

华亭县的范围包括现在上海直辖市的南半部,即吴淞江故道以南的地方。

现在的上海主要由吴淞江故道的南北两部分构成,南边属于秀州(嘉兴),北边属于苏州。

华亭是属于秀州管辖的,所以上海话的较早源头是跟嘉兴话关系密切的松江话,而不是苏州话。

那么上海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周振鹤:华亭县建立后,因为历来属于海疆的边缘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不是很快,一直到宋朝才开始有发展。

根据《宋会要辑稿》这部书的《食货十九·酒曲杂录》记载,在上海出现了“酒务”。

所谓“务”是宋代收税的地点,北宋实行酒类专卖,设置酒务的地方必然是比较大的集市,可以供人赶集买酒、喝酒。

当时秀州地区有十七个酒务,其中就有“上海”的名称。

这是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上海”这个地名,时间是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

比酒务更高一级的是税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