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合集下载

2种灌木铁线莲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种灌木铁线莲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第2 9卷
第1 2期
21 00年 l 2月



(ed Se )
V 1 9 o1 D c 2 1 0. N .2 e. 00 2
2种 灌 木铁 线 莲 种 子 生物 学 特 性 的研 究
甄 宏字 , 刘 燕
(. 京林 业 大学 园林 学 院 , 北京 10 8 ; 2 国家 花卉工 程技术研 究 中心 , 北 京 108 ) 1北 0 03 . 00 3
为 园林 行业发 展 的一个重 要趋势 。开展节 水耐旱 园林 植物 的 引种 驯化 和 推广 工 作 具 有 非 常重 要 的现 实 意
赏价值 高 , 从原 生境分 布看耐 干旱 , 应性强 。本 文研 适
究 了灌木铁线 莲和 灰 叶铁线 莲瘦 果 ( 际应 用 中称为 实 种子 ) 的生物学 特性 , 括 千粒 重 、 水量 、 果形 态 , 包 含 瘦 探讨 了其萌发 的适宜 温 度 和光 照 条件 , 旨在 为 2种野
K yw r s Ce aifu cs ;C m t m n l ;se hrce sc ;gr ia o a e od : l t toa l a s o e tl edc aatr t s em nt nrt m sr i e it ea ii i e
随着经 济高速 发展 及 城 市化 进程 的不 断加 快 , 我 国城 市绿地 面积逐 年 大 幅增 加 , 建设 节水 型 园林 已成
摘要 : 研究 了野生灌木铁 线莲( l ai r i s ) Ce t fu c a 和灰叶铁 线莲 ( l ai t etl) m s to Ce t m n l 种子 的千粒重 、 水量、 m s o ea 含 种子 形态及 种子萌发特性 。试验结果表 明, 在设 定的温度范围 1 3 5~ 0℃ 内, 种子 萌发率有明显不同。灌木铁 线莲、 灰叶铁 线莲种 子

种子知识点总结

种子知识点总结

种子知识点总结一、种子的结构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由胚珠发育而成,并带有一定数量的营养组织。

一般来说,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乳、胚和胚轴组成。

种子的结构对种子的生长发育和萌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植物种子的结构也存在差异。

1. 种皮:种子外部的表皮,起到包裹和保护种子内部组织的作用。

种皮的结构和形态对种子的贮藏和萌发有重要影响。

2. 胚乳:种子内部的主要储藏组织,贮存着植物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对种子的贮藏和萌发起着关键作用。

3. 胚:种子内形成的新生植物胚胎,它是种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部分,对种子的萌发起着决定性作用。

4. 胚轴:连接胚和种子的组织,起着支持、传递养分和水分的作用,对种子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种子的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包括花粉萌发、授粉、受精、胚胎发育和种子发育等多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植物需要依赖花粉、雄蕊、雌蕊、子房等生殖器官的协同作用,完成种子的形成。

1. 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是花粉在萌发管中形成萌发管并向子房内生长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步。

2. 授粉:授粉是花粉与雌蕊柱头的接触和花粉粒与子房花柱部形成萌发管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 受精:受精是授粉后,花粉萌发管与子房内的胚珠结构相接触并形成胚珠内部的核融合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 胚胎发育: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过程,逐渐形成胚乳和胚,从而完成胚胎的形成。

5. 种子发育:胚胎发育后,胚乳组织逐渐发育形成营养组织,并与胚形成完整的种子结构,完成种子的形成过程。

以上是种子形成的基本过程,它们决定了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发育起着深远的影响。

三、种子的生理特性种子的生理特性包括种子休眠、萌发、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

它们对种子的保存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1. 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是种子在成熟后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下种子不会发芽。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20201008170726)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20201008170726)

:(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成熟度:种子越老熟,硬实率越高。
、生物学意义(1) 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性,
2) 种子休眠是调节种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有效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农业生产上的意义:防止在植株上发芽,保证丰产丰收;有利于安全贮藏,减少贮藏时损失。
3)抢种换茬:有些地区一年2季有余,一年3季不足,可利用未成熟种子抢种换茬。
1)耐贮性差,应妥善保存且不可时间过久。
2)活力低,应有较好的播种条件。
N、P、K肥合理搭
种子的无性繁殖
二、 幼胚培养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四、人工种子对繁殖体有什么特殊要求?
目前人工种子生产中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2)细胞型:自始至终为细胞分裂,无游离核时期(合瓣花群 )
3)沼生目型:第1次为细胞分裂,随后合点室,退化消失;珠孔室按核型发育,形成胚乳(石蒜科)。
(1)遗传特性,如伞形科;(2)卵未受精;(3)远缘杂交,生理不协调,胚早期夭折;
4)昆虫危害。
1)发育中生理不协调,多发生在不亲和的杂交中。(2)受病虫危害,又有直接(吃掉
维生素也高—— 营养价值高,但易生
胚占比例大,高油玉米胚特别大,能占25%。 ② 胚中脂肪含量高。因而玉米
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安全水分的确定。
种子水分 = 自由水 + 束缚水
1)种子的临界水分: 安全水分 临界水分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
2)种子的贮藏环境 气候:低温干燥 — 可以高一些;仓贮条件: 好 — 可以高一些
、外胚乳(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
、裸子植物的胚乳(1n)——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自由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很小,可自由移动的水分,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

束缚水: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且紧紧被束缚在其周围、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临界水分: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

(亲水胶体含量高,亲水物质亲水性强,种子的临界水分就高。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种极性基,故亲水性最强;脂肪分子中不含极性基,所以表现疏水性。

含油量愈高,临界水分愈低。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范围。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安全水分≤临界水分)南方<北方,低温干燥:↑;仓贮条件好:↑;安全水分定的越低,越有利于种子贮藏,但成本增加。

(所以低温干燥的北方安全水分定的高些,更有利于种子贮藏)平衡水分:当种子在外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吸湿性)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是衡量种子吸湿性动态变化的主要指标。

吸湿性: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称为种子的吸湿性。

吸附性:种子胶体具有多孔性的毛细管结构,在种子的表面和毛细管的内壁可吸附其他物质的气体分子,这种性能叫做吸附性。

酸价: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量(mg)。

酸价高,品质差。

碘价: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量(g),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油脂酸败: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酮、酸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味—哈气。

原因:分解释放小分子;氧化分解/高温、高湿、强光、多氧/种皮/破损。

呼吸作用:种子内活的组织在酶和氧的参与下将本身的贮藏物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后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硬实:是指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并保持原来大小的种子,是休眠较深的一种形式,利于种子寿命延长和后代繁衍。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种子生物学(完整版)

种子生物学(完整版)

种子植物学: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受精胚珠) (狭义)农学:直接用作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

(农业种子) (广义)种子休眠植物经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学特性。

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脂肪酸败因储藏不当或储藏过久(湿、热、光、空气),脂肪发生变质,产生醛、酮、酸类物质而发出不良气体,并变苦味,种子生活力丧失,品质显著降低。

原因:1 脂肪水解:脂酶作用下—游离脂肪酸+甘油(酸价上升),微生物分解作用(大量);种子本身酯酶2 脂肪氧化:饱和脂肪酸氧化—微生物作用下—酮酸—酮+二氧化碳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化学氧化和酶促氧化—醛和酸脂肪酸败与种子品质⏹种子中脂肪含量,尤其是胚部脂肪含量,与种子的劣变、种子寿命间存在密切关系。

⏹油质种子不耐储藏!食品加工中往往要去除胚、糊粉层;精度低面粉、稻米;玉米不耐贮藏平衡水分种子对水分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湿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种子对水分的吸附和解吸速度相同时,种子含水量就保持不变,即达到平衡。

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1、大气湿度;2、温度;3、种子的化学物质亲水性;4、种子部位与结构特性。

种子平衡水分应用:确定种子安全贮藏水分;解释油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较低原因;特定条件下种子吸湿和解吸的分界线;看作某一特定条件下种子最大持水量,在特定条件下种子的失水量也和平衡水分有关,在种子干燥中有应用种子的主要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Harper(1977)将种子休眠划分的类型原生(固有)休眠,次生(诱导、二次)休眠,强迫(生态)休眠各类种子的胚具有的基本结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某些含量很低但却能调节种子的生理状态和生化变化的化学成分。

主要有植物激素、酶、维生素种子形成和发育的一般过程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分化,直到完全成熟。

1.胚胎发生期:受精开始到胚形态初步建成,以细胞分裂为主,同时进行胚、胚乳或子叶的分化。

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

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

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1. 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的质量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水稻种子的质量管理,我国制定了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该标准表对水稻种子的外观、生理特性、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就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国家二级标准表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其深度和广度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 外观特征水稻种子的外观特征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二级标准表的规定,水稻种子应该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如种皮应该完整、无破损,种粒应该饱满、色泽良好等。

国家标准表还对水稻种子的大小、形状等外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要求。

通过对外观特征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水稻种子的质量优劣,为后续的种子处理和播种提供参考依据。

3. 生理特性水稻种子的生理特性包括种子的萌发力、活力和种子的洁净度等方面。

国家标准表对水稻种子的生理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要求,要求水稻种子的萌发力和活力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保证其在播种后能够快速生根、生长。

水稻种子的洁净度也是其生理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标准表对水稻种子的杂质含量、纯度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种子的纯净度和健康性。

4. 生物学特性水稻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成苗率等指标。

国家二级标准表对这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应该高于一定的标准,以保证种子的生长势和成活率。

国家标准表还对水稻种子的抗逆性、耐贮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规定,以保证种子在储藏和播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化学成分水稻种子的化学成分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二级标准表对水稻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规定,如水分含量、粗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

这些化学成分既影响了水稻种子的营养价值,也影响了其加工和利用的性能。

通过对水稻种子化学成分的评估和监测,可以了解种子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利用特性,为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种子生物学

种子生物学

绪论种子的概念种子在植物学上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是指所有被用作播种的植物器官真种子: 即植物学上所定义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的器官类似种子的果实:即植物学上定义的果实,由整个子房发育而来,有的还附有花器的其它部分发育而成的附属物营养器官:由块根、块茎、球茎、鳞茎等营养器官作为无性繁殖器官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种子的重要性:亲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植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为下一代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保障;易传播、贮藏,能长期保持生命力。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种子大小的表示,一是以种子的长、宽、厚(mm)表示,另一种是以种子的千粒重(g)表示种被:由果皮和种皮组成,起保护作用,成熟后细胞死亡,内含物消失,只留下细胞壁。

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一般分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脐条(种脊):又称种脊或种脉,它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内脐: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种阜: 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种胚:可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根、胚轴和胚芽合称为胚中轴或胚本体。

胚乳:贮藏营养,对幼苗健壮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胚乳:由珠心层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内胚乳:由受精极核细胞发育而成根据胚乳的有无将种子进行分类,有些种子含有少量胚乳(胚乳遗迹),如十字花科和豆科的某些属,也都列入无胚乳种子植物形态学分类:1包括果实及外部的附属物2包括果实的全部3包括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4包括种子的全部5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第二章种子的化学成分以生理作用可分为四大类:1.结构物质2.贮藏营养物质3.生理活性物质4.水分淀粉:差异不大;蛋白质:小麦>玉米>水稻脂肪:玉米>小麦>水稻玉米胚大,含油高自由水:又称游离水,是指种子中不被种子胶体所吸引或吸引很小,能自由流动的水束缚水:又称结合水,是指种子中与亲水胶体牢固结合,不能自由流动的水临界水分:是指种子中自由水刚刚去尽,留下的为达饱和程度的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又称束缚水量安全水分:是指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确定种子安全水分最重要的依据是临界水分。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1. 引言种子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专门研究种子及相关技术的学科,它从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品质评价、种子处理与贮藏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种子的质量和种子的应用价值。

种子在现代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种子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关注种子的生理活力、萌发力、贮藏特性等方面。

通过对种子的品质评测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为种子质量控制和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种子品质评价与改良种子品质评价与改良旨在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纯度、存活力和抗逆性等综合品质,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通过对种子的品质检测和分析,可以筛选出高质量的种子,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 种子处理与贮藏技术种子处理与贮藏技术主要研究种子的处理方法和贮藏条件,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期和保持种子的品质。

种子处理包括种子消毒、种衣施精等,而种子贮藏技术则探索了种子贮藏温度、湿度和气氛等因素对种子保存的影响。

2.4 种子工程技术种子工程技术通过研发种子处理设备、种子包装材料和种子加工工艺等手段,提高种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种子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种子行业的现代化,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种源资源。

3. 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应用价值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种子科学与工程提高了种子的品质,可以筛选出高质量的种子,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种子科学与工程延长了种子的保存期,可以有效地节约种子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另外,种子科学与工程提供了种子处理和贮藏技术,有效地防止种子受到虫害、病害和灾害的侵害,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最后,种子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推动了种子工程技术的进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种源资源和种子处理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种子生产与经营》复习题

《种子生产与经营》复习题

《种子生产与经营》复习题《种子生产与经营》复习题一.填空题1.一百四十多年前,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家种子公司是:德国的克莱因万茨雷本种子公司2.1958年4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正式提出四自一辅种子工作方针。

3.“四自一辅”是指自选、自繁、自留、自用并辅之以必要的调剂。

4.“四化一供”是指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有计划地组织统一供种5.鉴定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主要是指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性状,并分析其增产效果,以确定其利用价值。

6.为了提高区域试验的准确性,区试中应遵循“__唯一差异_”原则。

7.区试要达到预期效果,田间试验的三项基本要求是代表性、准确性、重复性8.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都在_4_%以下。

9.异花授粉作物主要依靠风、昆虫_等媒介传播花粉,自然异交率一般在50_%以上。

10.保持品种纯度的首要措施是防止各种形式的机械混杂,田间去杂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其次是防止生物学混杂11.品种混杂退化后,典型性下降是品种混杂退化的最主要表现,产量和品质下降是混杂退化的最主要危害。

12.品种混杂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混杂,在异花授粉作物和常花授粉作物上品种混杂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生物学混杂13.保持遗传稳定性,持续利用杂种优势的首要条件是基因型必须达到高度纯合14.“三系”配套杂交技术的“三系”是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总称。

15.确定水稻父母本播种差期的准确度依次为叶龄,有效积温,生育期16.人工去雄的要求的原则及时,彻底,干净17.循环选择法常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或者自花授粉作物。

18.良种生产最基本的要求是防杂保纯19.水稻开花的最高温度约为50℃__,最低为15℃_。

20.播种差期,即通常所说的三差:时差;叶差;温差21.两系制种与三系制种最大差别在于不育系22.在玉米自交系的繁殖过程中,必须采取严密的防杂保纯措施,坚持“防杂重于去杂,保纯优于提纯”的原则。

草莓种子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草莓种子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草莓种子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草莓种子是草莓果实中的种子部分,是草莓繁殖和生长的基础。

草莓种子结构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草莓生长过程中的细节,还可以为草莓生产和育种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草莓种子的外观结构、内部结构以及生长过程进行详细介绍,旨在揭示草莓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草莓种子结构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草莓种子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草莓生产的发展,提高草莓品质和产量,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框架,它包括了文章的大纲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在这篇关于草莓种子结构的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1. 引言- 1.1 概述:介绍草莓种子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其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阐明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1.3 目的: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2. 正文- 2.1 草莓种子的外观结构:详细描述草莓种子外部形态的特点和功能- 2.2 草莓种子的内部结构:深入探讨草莓种子内部的组织构成和生物学特性- 2.3 草莓种子的生长过程:分析草莓种子从发芽到成熟的整个生长过程3. 结论- 3.1 总结草莓种子结构的重要性:总结草莓种子结构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作用- 3.2 探讨草莓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探讨草莓种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3.3 展望草莓种子结构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展望对草莓种子结构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安排,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草莓种子结构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草莓种子的结构特点,从外观到内部结构,再到生长过程,以全面了解草莓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草莓种子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机制,为草莓及其他植物的种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种子学资料

种子学资料

广义种子:农业生产上所有被用作播种的植物器官。

狭义种子: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不包括花器其它部分发育来的组织。

1.真种子常见的有:豆类、十字花科种子、瓜类、棉花、烟草、黄麻、蓖麻、茄子、辣椒、柑桔、茶、苹果、梨、银杏及松、柏种子等。

2.类似种子的果实常见的有:颖果、瘦果、坚果、核果等。

颖果:小麦、玉米等;瘦果:向日葵、荞麦等;坚果:板栗、甜菜等;核果:桃、李等。

3.用作繁殖的营养器官植物的根茎可作为无性繁殖器官。

块根:甘薯、山药;块茎:马铃薯、菊芋;鳞茎:洋葱、大蒜;球茎:慈菇;地下茎:藕、竹;地上茎:甘蔗。

4.人工种子:通过组织培养产生大量胚状体,利用包壳类物质制成类似种子的繁殖材料。

种子产业化: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收增效为目的,以提高种子企业效益为中心,以品种为先导,以质量为纽带,以专业化生产基地为依托,育、繁、推、销一体化,实行企业化管理。

种子外部形态特点一、种子大小(不能作为品种鉴定因素)1、以种子的长、宽、厚表示,在种子的清选分级上有重要意义。

2、以千粒重表示,多用来作为种子品质的指标并用以计算播种量。

二、种子颜色(在遗传上相当稳定,可作为品种鉴定因素)三、种子形状(在遗传上相当稳定,可作为品种鉴定因素)外部结构种脐:种子成熟后从珠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是种子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从母体流入子体的通道。

种孔:发芽口又称种孔,胚珠时期珠孔的遗迹。

脐条:倒生、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又称种脉、种脊,为种皮上的一道脊状突起。

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而形成。

内部构造一、种被: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因植物种类而有较大差异,是种子鉴别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子的干燥、加工、休眠、寿命、发芽、预措等。

二、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三者又合称为胚本体)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种子课2笔记

种子课2笔记

种子课2笔记一、种子的基本概念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通常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外壳,主要起到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核心部分,包含了植物的遗传信息;胚乳则是种子的营养储备,为种子发芽提供所需的养分。

二、种子的形成与传播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通常在花蕊受精后开始形成,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种子。

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力传播等。

不同的传播方式适应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策略。

三、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成为新的植株。

但在某些情况下,种子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待适当的时机萌发。

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种子内部的生理状态等。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种子的生命过程,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种子的萌发。

四、种子的保存与利用种子不仅是植物繁殖的基础,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种子的保存与利用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的保存方法包括低温保存、干燥保存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延长种子的寿命。

同时,种子也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资源,可用于育种、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五、种子与人类文化种子在人类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许多文化中,种子被视为生命、希望和丰收的象征。

同时,种子也是许多传统食品的来源,如坚果、豆类等。

在现代社会,种子还被应用于美容、保健等领域,成为了一种多功能的产品。

六、结语种子作为植物生命的起点,不仅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深入了解种子的基本概念、形成与传播、休眠与萌发、保存与利用以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植物种子学研究植物种子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植物种子学研究植物种子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植物种子学研究植物种子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植物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还通过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完成萌发和生长,从而确保下一代植物的繁衍。

植物种子学是研究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的一门学科,它对于了解植物的种子形成和传承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是种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种子的形态特征包括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种皮的特点等。

不同植物的种子具有各自独特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与植物的适应环境和种子传播方式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草本植物的种子通常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并具有光滑的种皮,这样的种子更容易被风或者动物传播。

而一些林木的种子则较大,呈不规则形状,种皮上常有突起或毛发,这些特点有助于种子在地面上附着,便于在腐殖质中发芽生长。

二、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是种子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萌发机制、休眠机制、耐旱性以及种子的寿命等。

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释放出种子胚乳中的储存物质,并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完成胚发育和根、茎、叶的生长。

同时,一些植物种子具有休眠机制,能够在干旱或寒冷的环境中进入休眠状态,以延长种子的存活时间,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再度萌发。

此外,一些种子还具备耐旱性,能够在干旱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并在水分供应充足时再度活化。

植物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存活的时间,这取决于种子的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

三、植物种子学研究方法植物种子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观察和分析以及遗传学研究等。

野外调查是收集植物种子的形态和生态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者通过采集不同植物种子样本,并进行形态测量、颜色观察、种皮显微镜观察等,从而得到种子的形态特征数据。

实验室观察和分析是通过显微镜等工具对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揭示种子的发育过程和萌发机制。

农业种植专业课程

农业种植专业课程

农业种植专业课程农业种植专业课程是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农业种植领域的机会。

本文将从农业种植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种植专业课程的设置农业种植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规划。

一般来说,农业种植专业课程包括植物生理学、农艺学、作物栽培学、种子学、病虫害防治学等基础课程,以及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机械学、农业经济学等应用课程。

1. 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理生化机制,包括植物的营养、代谢、激素调控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植物生理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为作物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农艺学:主要研究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包括土壤改良、育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农艺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3. 作物栽培学:主要研究各类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种植管理。

通过学习作物栽培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类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4. 种子学:主要研究作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种子质量检测方法,包括种子的采集、处理、贮藏和繁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种子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种子生产和品质管理能力,提高作物的种子质量和繁育效果。

5. 病虫害防治学:主要研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包括病虫害的识别、监测、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病虫害防治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三、农业种植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农业种植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农业科学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

《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ppt 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种子植物简介•种子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种子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种子植物的应用价值•种子植物的未来前景•其他常见种子植物介绍01种子植物简介种子植物是指能够产生种子的植物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定义种子植物具有胚珠和种子,胚珠受精后形成种子,并由子房或花托辅助发育成果实。

特征定义和特征裸子植物包括松、柏、杉、银杏等,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其中以亚洲最多。

被子植物包括杨、柳、桃、梨、杏、苹果等,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种类与分布裸子植物起源于古生代晚期,距今已有约2亿年的历史,被子植物则起源于中生代末期,距今已有约1.3亿年的历史。

种子植物的演化历程与古地理、古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经历了多次辐射和灭绝事件,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种子植物世界。

历史和演化02种子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性繁殖通过种子繁殖,也可通过营养繁殖。

无性繁殖通过分生组织和不定芽进行繁殖。

种子植物的繁殖方式细胞特点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组织特点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且各器官间有较为明显的界限。

种子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生长过程从种子萌发到幼苗生长,再到成熟植株。

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到胚胎,再到胚乳和种皮形成,最后形成成熟的种子。

种子植物的生长和发育03种子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1种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23种子植物的生态习性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种子植物的生态习性种子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有广泛的适应性,不同植物种类对酸碱度有不同的适应性。

种子植物对酸碱度的适应性种子植物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特点也不同,如爬藤植物适应山地生长,而水生植物适应水域环境。

种子植物对地形的适应性03与其他植物的竞争关系在同一生态位中,不同的种子植物之间会存在资源竞争关系,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

种子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01与动物的互惠关系一些种子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而动物则帮助种子植物传播种子。

《种子学》大纲

《种子学》大纲

种子学(2679)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种子学是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该课程主要介绍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种子应用技术两方面的内容。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子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生理生化基础和种子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以及种子休眠、发芽、种子活力和寿命及其受生理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应用技术包括种子鉴定、质量检验、种子贮藏和种子加工处理等。

(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种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基本生产资料。

种子学的主要任务是为作物种子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先进技术措施,保证种子的质量和数量,提高作物种子的产量和品质。

自学者自学种子学的目的,就是了解和掌握如何在种子生产等诸多环节中控制和提高种子质量。

因此,种子学既是农学专业的专业课,又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自学该课程的总体要求是了解农作物种子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特点;认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掌握种子质量检验的一般原理和规程要求;熟悉种子生产、贮藏、加工、处理和检验管理等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拟定种子的贮藏、加工和管理中合理的措施和手段,提出生产加工中控制和提高作物种子质量的途径。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种子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的独立科学体系,如植物学(包括形态、解剖、分类等)、化学(主要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以及遗传学、种子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是种子学的基础。

因此,为了很好理解和掌握种子学课程的内容,必须首先自学掌握各门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种子学的理论知识又是许多其他学科或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如作物育种学,种子生理工艺学等。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是:重点是:种子活力、生活力和发芽力的测定与理解;种子质量分级与检验技术难点是:种子活力的理解因涉及到大量的生理生化基础方面的内容-1-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自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是农作物种子的概念及其涵义。

2-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2-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第一节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自学)第二节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自学)第三节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分布(自学)第四节种子休眠与调控休眠(dormancy)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和保全自己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种子休眠原初休眠——指种子在成熟中后期自然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不萌发的特性,又称自发休眠。

二次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为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

种子休眠的深浅,以休眠期的长短作指标。

种子休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规定发芽率(如80%)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休眠为一群体概念。

测定:将一批种子,从收获开始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发芽率,然后计算该批种子从收获至最后一次发芽试验置床时的天数。

2. 意义: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均有重要意义:•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

•如:干湿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有明显休眠期。

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有利方面(穗发芽、株上发芽)减少加工、贮藏损失农业生产上(胚部活动减慢,对环境敏感性减小。

)影响发芽结果不利方面有时降低种用价值除草困难不利于种子异季加速繁殖二、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复杂,造成一种种子休眠,可能是单方面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1.种胚未成熟(后熟)–有些植物果实成熟收获,但其种子还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

(1)胚未(完全)形成(形态后熟):–①种子脱离母株后,种胚尚未形成。

eg:银杏在浆果落下之后,种胚才经过受精过程而逐渐形成。

–②种子采收后,种胚分化尚不完善。

eg:兰花果实成熟时,种胚还是一团未分化的细胞,经过4~5周后,才发育成熟。

–③种子成熟时,种胚已完成分化,但体积很小,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进一步发育方能萌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第一节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自学)第二节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自学)第三节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分布(自学)第四节种子休眠与调控休眠(dormancy)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和保全自己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种子休眠原初休眠——指种子在成熟中后期自然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不萌发的特性,又称自发休眠。

二次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为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

种子休眠的深浅,以休眠期的长短作指标。

种子休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规定发芽率(如80%)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休眠为一群体概念。

测定:将一批种子,从收获开始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发芽率,然后计算该批种子从收获至最后一次发芽试验置床时的天数。

2. 意义: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均有重要意义:•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

•如:干湿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有明显休眠期。

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有利方面(穗发芽、株上发芽)减少加工、贮藏损失农业生产上(胚部活动减慢,对环境敏感性减小。

)影响发芽结果不利方面有时降低种用价值除草困难不利于种子异季加速繁殖二、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复杂,造成一种种子休眠,可能是单方面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1.种胚未成熟(后熟)–有些植物果实成熟收获,但其种子还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

(1)胚未(完全)形成(形态后熟):–①种子脱离母株后,种胚尚未形成。

eg:银杏在浆果落下之后,种胚才经过受精过程而逐渐形成。

–②种子采收后,种胚分化尚不完善。

eg:兰花果实成熟时,种胚还是一团未分化的细胞,经过4~5周后,才发育成熟。

–③种子成熟时,种胚已完成分化,但体积很小,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进一步发育方能萌发。

eg:白蜡树种子收后,需在20~30℃、湿润条件下保持130天,使种胚长度增加1~2倍,再在5~10℃低温下处理60~120天,才能萌发。

–属于形态后熟而休眠的还有草霉、人参、黄麻、冬青等。

•(2)胚休眠(生理后熟)–种胚已完成了形态分化,但还未通过一系列必要的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eg:胚细胞中缺少营养物质、激素不平衡、发芽抑制物质尚未失活等,虽给予适宜条件,种子仍不能萌发。

常见的有苹果、梨、桃、杏、牡丹、百合等。

这类种子一般需要在低温、潮湿条件下经过数周到数月之后,才能完成生理后熟。

–胚休眠分为:Ø全胚休眠(eg:山楂、樱桃)Ø上胚轴休眠(eg:百合、牡丹)Ø下胚轴休眠(eg:苹果、梨)Ø胚根和上胚轴双重休眠(eg:铃兰、延龄草需要两次处理解除)。

生产上常用低温层积法解除休眠。

对于禾本科和某些草本植物,如小麦、大麦、黑麦、燕麦、水稻等,其生理后熟作用还可在干燥贮藏中进行。

EndospermcapRadicle tip Seed coatCotyledonsLateral endosperm Hypocotyl2. 种被影响——许多种子在成熟后,种被常成为萌发障碍而使种子处于不能萌发状态。

种被障碍种子萌发又分三种情况:(1)种被的不透水性——许多种子的种被特别坚实致密,不透水硬实: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

硬实(hard seed)的形成是种子较深的一种休眠形式,有利于种子寿命的延长和后代的繁衍。

硬实分布很广,在豆科、锦葵科、旋花科、睡莲科、椴树科等许多科属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小粒豆科和木本豆科种子中比例甚高。

检测种子的硬实率必须浸种查算,但硬实的顽固性在群体和个体间均有差别,有的浸泡时间长了可以透水,也有浸泡10年不透水的。

因此,一般以浸泡24h不透水吸胀为判定硬实的标准。

硬实不透水的原因影响硬实形成的因素种皮结构特性——有角质层、有栅状细胞、有明线含可变性果胶——所含水分一旦迅速失去,即硬化不再吸水种脐特性——种脐象一个阀门,外界水分高就膨胀关闭(图)遗传性——凡先代硬实率高的,后代也高成熟度——种子愈老熟,愈易成为硬实成熟期环境——高温干燥、施钙肥多,易形成硬实干燥贮藏条件——曝晒干燥,低温低湿贮藏易形成硬实(3)种被的机械约束作用——有些种子如核果的种被特坚硬,虽透水通气,但胚在一定时间内无法顶破向外生长。

种被外面附有颖壳等,如水稻、大麦等含水量高的种子种被内外常形成一层水膜种被上含有大量酚类物质,氧化成醌过程中吸收O 2种被不透气的机制(2)种被不透气性——有些种子种被可以透水但不透气,阻碍了种内外气体交换造成休眠——禾谷类特别是麦类、稻类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3. 种子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有些植物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积累一些抑制萌发的物质,当积累达到一定量时,种子便陷入休眠。

种子中的主要抑制物质抑制物质的性质小分子化合物如氰化氢、氯化钙、氨、乙烯等醇醛类物质如乙醛、苯甲醛、胡萝卜醇等有机酸类如ABA、水杨酸、色氨酸等生物碱类如咖啡碱、可可碱、烟碱等芥子油类、香豆素类酚类物质如苯酚、儿苯酚等挥发性——可随干燥、贮藏而减少水溶性——浸水可降低含量,使种子打破休眠非专性——含抑制物质的气体、水溶液可诱导其它种子休眠可转化性——某些抑制物可随种子生理状态改变而转化为刺激物质可依据种子中所存在抑制物质的种类、性质进行休眠与萌发的调控。

Tang Qiyuan 不适宜光照,如喜光种子无光,忌光种子有光不适宜温度,过高过低都可能引起二次休眠厌氧条件,氮气或有机溶剂浸注过分干燥,可使已非硬实种子成为硬实导致二次休眠的外界条件主要有4. 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许多不适宜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引起种子二次休眠的主要原因。

5.综合休眠–种子休眠可由多种因素造成,称为综合休眠。

–需要采取多种打破休眠的措施,才能使发芽率达最大。

•eg:山楂、枸杞子等都是种皮既无透性且胚休眠的种子。

•eg:一种美国野生稻的种子,种皮既无透性,果皮又含抑制物质,要流水冲洗3个月才能除去。

三、种子休眠的调控机理有关种子休眠的机理,虽经多年研究,但目前仍无定论,多处于假说阶段。

1. 植物激素调控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最能被人们接受的是khan和Waters提出的“三因子”假说(模型):该模型不仅表明了每种激素的作用,而且也表明了各激素间的互作效应:•GA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激素,种子中无足够量GA,种子不可能萌发;•ABA是诱发种子休眠的主要激素,种子中虽有GA但同时存在ABA,种子休眠, 因为ABA抑制GA作用的发挥;•CK并不单独对休眠与萌发起作用,不是萌发所必需的激素,但能抵消ABA的作用使因存在ABA而休眠的种子萌发。

喜光种子——有光萌发或促进萌发忌光种子——有光诱导休眠萌发不受光暗影响感光性种子非感光性种子2. 光调控依据种子萌发对光的敏感性,分为:种子是否萌发,取决于最后一次照射的光谱成分(表)3. 呼吸代谢调控许多试验证明,若使种子需氧呼吸代谢的三羧酸循环途径(TCA )受到抑制,从而使磷酸戊糖途径(PPP)顺利进行,种子便能打破休眠而萌发(图)。

······特异基因表达休眠解除红光(660nm )Pr Pfr远红光(730nm)暗转换常见的喜光种子有莴苣、烟草、芹菜等;忌光种子有苋菜、鸡冠花等。

喜光种子之所以对光敏感,主要是种子胚特别是胚轴中存在光敏色素,光敏色素由蛋白质和色素基团组成,由红光型(Pr,钝化型)和远红光型(Pfr,活化型),二者因照射光的不同相互转化,调控休眠与萌发:四、种子休眠的控制种子休眠控制包括延长休眠——发挥休眠的有利方面打破休眠——减少休眠的不便育种——长久而经济,依据是休眠能遗传且品种间有差异系统选种杂交育种田间喷药促熟用乙烯利、促麦黄(乙基黄原酸钠)等抑萌常用抑萌剂、青鲜素等贮藏高温可打破某些种子休眠,如麦类热进仓低温可延长休眠予措——打破种子休眠,以利播种或发芽从中选育长或短休眠期品种控制的主要途径药剂处理HO2GA 硫酸2预措方法机械处理破除种皮(针刺、切割、研磨)温度处理高温如晒种、高温存放、温汤浸种变温如日晒夜露变温发芽低温3天适温•3.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的破除方法–(1)水稻:•播前晒2~3天;40~50℃7~10天;机械去壳;0.1N HNO3浸16~24h;3%H2O2浸24h。

GA处理(100ppm,浸种24h)–(2)大麦:•播前晒2~3天;39℃4天;低温预措;针刺胚轴(先撕去胚部称壳);1.5%H2O2浸24h;GA处理(100~200ppm,浸种24h)–(3)小麦•播前晒2~3天;40~50℃数天;低温预措;针刺胚轴;1%H2O2浸24h;GA处理:800ppm,浸种24h。

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的破除方法–(4)玉米:•播前晒种;35℃发芽–(5)棉花:•播前晒3~5天;去壳或破损种皮;硫酸脱绒(92.5%工业硫酸);GA 处理(500ppm,浸种)–(6)花生:•40~45℃3~7天,乙烯处理。

–(7)油菜:•挑破种皮;低温预措;•高温发芽(15~25℃,每昼夜15℃16h;25℃8h)种子萌发——实质是种胚从休眠状态恢复到活跃生长状态的生命活动历程。

从形态上讲,则指种胚开始生长,胚根胚芽突破种皮向外伸长的现象。

种子萌发是种子工作的最后阶段,更是种子工作的终极目的。

第五节种子的萌发与调控•一、种子萌发的形态过程1.吸涨阶段非生理现象,物理过程2.萌动阶段吸水暂时停滞,生理代谢,种胚细胞生长,胚根突破种皮。

3.发芽阶段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阶段。

4.成苗阶段子叶出土型子叶留土型•二、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过程1.细胞的活化与修复2.种胚的生长与合成代谢3.储藏物质的分解和利用4.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三、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1.水分种子发芽的最低需水量:水稻26%,油菜48%,大豆107%2.温度三基点3.氧气不可缺少4.其他因素光…•四、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1.渗透调节2.吸湿回干处理3.化学物质处理种子的先天性优势(从母体获得)有多大?第六节种子的活力越王勾践获释返国后,向吴王夫差进纳西施,其后越国大饥荒,于是向吴王借粮,并答应次年偿还。

吴王答应借粟,次年越国大熟,生一毒计,特选谷粒肥大的种子,将之蒸熟晒干后送还吴国。

吴王见到谷粒肥大,认为是精品,命令吴国人民用之作种子,种植后便告饥荒。

••••••后来,越王勾践竟灭却吴国。

吴国使用“精谷”,竟成为失国的原因之一。

东周列国记一、种子活力的概念及其在生产上的意义1.种子活力的概念问题: 为什么发芽率总是高于田间出苗率?–一批种子即使发芽率达100%,田间条件最大限度保持一致,为什么播种后不同个体间也存在成苗上的差异:如发芽快与发芽慢,幼苗健壮不一,etc.?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是由发芽率造成的, 是种子先天性能上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