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问题式教学其实很多人都在用,是一种很普遍的方法。如果每堂课的教学都能够设计一些高水平的问题,把教学立意设计成问题,将一节课连接起来,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关键词:问题设计;讲解;引领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19-0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出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高中历史教学行为,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益智育人的功能,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对“问题式”教学情有独钟,而且屡试不爽。特撰此文,与同行交流。
一、问题设计是教学有效的关键
教师备课不仅是熟悉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也非常重要。问题设计准确、适当并带有启发性,对学生自学会有很大帮助。用之于教学过程,可以起到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探究深层次问题的作用。
如在讲“古代中国农业”时,笔者编写了下列问题式导读提纲:1.古代中国农业北方和南方的耕作技术是否一致?你觉得有什区别?可以怎样划分?2.古代中国北方与南方的农业经历了怎样的
发展过程?你能描述耕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吗?3.教材上
说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是何时确立?结合缴纳租税说明你对土地
私有权的理解。4.中国古代“男耕女织”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要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第一个问题是教材没有明确表述的,但以学生的经验和基础,他们可以想到北方和南方是不同的。北方雨量小,以旱田为主;南方水资源丰富,以水田为主。旱地耕作与水田耕作完全是两个系统、两种技术。区别并不难。问题是教师不提出来,学生就想不到。黄河流域的农业以旱田为主,在汉代耕作技术就完全成熟了。铁犁牛耕和耧车等系列工具,都是适用于旱田耕作的。长江以南有很多丘陵地带,水田是一块儿一块儿的,曲辕犁更适合水田尤其是小块儿地的耕作。此外还有作物问题。北方在唐代及以前以种粟为主,南方农业经济超过北方农业,与种植水稻有关。水稻种植的关键技术是育秧移栽,这个技术在南方开发时期才逐渐成熟。这样,学生再看教材就清楚多了,建构知识不用很多时间。需要说明的是,人教版2004年版这节课的表述比2007年版要好一些。
第一个问题解决得好,第二个问题不需要教师多讲,悟性好的学生一般回答很全面。第三个问题旨在启发思维。古代中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名义上的私有并不代表所有者具有完全的土地私有权。封建国家征收的租税,定额是强制性的,因此从租税角度说,农民是国家的佃户。有土地的农民不仅要缴纳沉重的租税,还要服劳役。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要缴纳双重租税。分辨这个问题
是有意义的。缺乏“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是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的。这节课虽然学习的是古代中国农业,但教师应该有中西比较的意识,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深度要随机应变。
用这样几个问题带动学生自学教材。理解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积极地回应教师的提问。那些悟性差一些的学生,回应问题往往抓不住要害,这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在个别辅导时再因材施教。
设计问题的前提是对教材知识理解透彻。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必须有深入理解层面的问题。停留在知识层面上,会影响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应对高考的要求。有探究性的问题,学生才会认真对待。当然也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关键是要有不同于教材的角度,转换角度后,还是这些知识,但学生的体会是不一样的。
二、“问题式”教学有利于高考复习
“问题式”教学可以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考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在高考复习中,结合试题采用问题式教学,也有成效。在复习鸦片战争之前,我给出一个问题: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报复虎门销烟; b.打开中国市场;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改造异教徒。大部分学生选择b 项,我问:a项为什么排除,答曰:是直接原因。再问:c项为何也排除?学生语塞。我又追问:c项与b项是什么关系?有学生说是因果关系。因为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为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我说:只是推理,应该有事实依据,选c项是不是看似合逻辑?一些学生点头。再问:开展了工业革命就必然要发动侵略战争吗?学生产生了分歧,有的说是,有的说未必。我说:英国议会在通过对华战争议案时发生激烈的争论,仅以微弱多数通过,这至少说明还有不少反对意见,我不做结论。假设c项成立,有没有史实证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也引起了侵略战争?有学生回答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新矛盾有关。我说,战争的性质要区分开来,你们自己思考;又追问:那么,计算机产生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不是也必然要引发战争?学生热闹了起来,议论纷纷。我总结说,这道题是选b还是选c,你们课后自己讨论。我的想法是,高考复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历史思维中的逻辑推理要有史实根据。复习课不在于做多少试题,抓住一些典型试题,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这样才能应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