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2017ppt
【讲解】第四节 自然灾害 课件
![【讲解】第四节 自然灾害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42e8be4693daef5ff73d30.png)
第四节 自然灾害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常见的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 资源破坏、财产损失、_人_员__伤__亡____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 作___自_然__灾_害___。
第四节 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类型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干旱 洪__涝__、_寒__潮_ 台风
【提示】可以从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方面分析。
【提示】可以从寒潮、台风、干旱、洪涝等方面分析。
第四节 自然灾害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的家乡存在什么地质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建大量的防灾工程。例如,北方地区为 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__防__护__林___, 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牛刀小试】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8日6时34分发生
6.9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9.75度、东经95.02度,震源深度10 千米。
(3)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上,所以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较大。
第四节 自然灾害
【典例】 寒潮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读“2015年1月的某次寒潮路径图”, 回答(1)~(2)题。
图2-4-2
第四节 自然灾害
(1)本次寒潮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市、区)有( A ) A.内蒙古、宁、陕、鄂、湘、桂 B.内蒙古、陇、川、黔、湘、粤 C.内蒙古、陕、冀、豫、赣、闽 D.内蒙古、陇、渝、黔、桂、云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3讲 地质灾害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23讲 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c6e3f6c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e.png)
第23讲 地质灾害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地质)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必修1]6.2、6.3山东卷第1、2题;天津卷第16(4)题;海南卷第21(1)题;浙江卷第27(2)(3)题一、地震1.形成:岩层――――――――――→地应力超过承受限度断裂或错位――――→能量释放地震波地面震动2.地震构造(1)图中a 为震源、b 为震中、ab 为震源深度、bc 为震中距。
(2)弧线de 为等震线: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震级烈度4.危害(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3)次生灾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5.分布(1)世界⎩⎨⎧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2)我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6.防避措施[易误辨析] 地震预报能准确预报每一次地震吗?为什么?提示 不能。
地震预报目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
虽然地震预报有过多次成功案例,还不能准确预报每一次地震。
二、滑坡和泥石流类型滑坡泥石流概念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图示形成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多发地区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山区沟谷中我国广大的山区,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多与山洪相伴,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能力一说明地震灾害的成因及防避措施[例1] (2020·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灾害2017ppt
![地质灾害2017ppt](https://img.taocdn.com/s3/m/ae374d4d3c1ec5da50e2705d.png)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除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 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地域上的总特点: 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滑坡、泥石流 的分布区域主 要集中在哪一 个范围?
介于大兴安岭—— 1、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 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一线和大 2、是东南季风区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 兴安岭——张家 3、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 口——榆林——兰 4、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 州——昌都一线之 这些都为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间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 上升 探究: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 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同步练习册91页》
二、火山
1、定义:
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到一定 程度,灼热的岩浆在强大的 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 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火山组成:
火山口、 火山锥、 火山通道等。
3、火山类型:
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
4、火山分布:
板块边缘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 地中海、大西洋和东非地区。
主要地质灾害幻灯片
![主要地质灾害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ac2556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5.png)
1906年,美国旧金山
1999年,希腊
1995年,日本神户
1999年,土耳其
1999年,中国台湾
一、主要地质灾害
• 地震 • 火山喷发 • 滑坡和泥石流
•2
地震
(1)地震基础知识
•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 震级
(2)地震产生的原因
• 世界地震分布图 • 六大板块分布图
•旅游(图),矿产,肥沃斯火山冲毁阿尔梅罗城
•9
日本富士山
火山灰 火山灰形成的肥沃土壤
滑坡
•13
滑坡
• 什么是滑坡? • 产生滑坡的地区地形有何特点? • 滑坡有那些危害?
•14
泥石流
•15
泥石流
• 产生泥石流应具备哪些条件?
(1)地形 (2)松散堆积物 (3)暴雨
• 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 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 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16
二、地质灾害的防御
1.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
2.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 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 ◆ 实施一些防御措施
3.请你谈谈应该如何防御地震? a.平时的措施;b.地震来临时;c.地震后;
2.各种地质灾害之间有什么联系? 3.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产生有哪些影响?
•19
我国地震、泥石流分布图
谢谢!
•21
•17
动物预兆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峰群迁闹轰轰, 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共54张PPT)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44e866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3.png)
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
、森林枯竭、
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排放大量的氟利昂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处阴山山脉北坡,内蒙古高原南缘。
物种灭绝:人类活动对 、
的大规模破坏和对
致的损害还是区域性的,而
、 气候变化和生物臭多氧样层性耗减竭少所带来的损
害则是全球性的。
2.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温室的气增体加。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 是森林破坏和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2)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海平上面升,“厄尔尼诺”现象一再发生,给各国
探究导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 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区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 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 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 000多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 690平方千米。
解析 答案
2.牲畜头数的变化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牲畜头数的不断增长意味着过度放牧,易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解析 答案
探究点二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探究导引
读“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气__候__变_化___、___国__际__水__域 臭和氧_的__消___耗_____等。 2.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生_物__多___样__性___,原因是 生物多__样__性__构__成_了__人__类__生__存_和__发__展__所__依__赖_的__生__命__保__障_系_____ 统;当__前__地__球__上__生__物_多__样__性__损__失__的__速__度_比__历__史__上__任__何__时___ 候都快_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标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a2a0d3bf8c75fbfc67db209.png)
汇报人:张鹏 精品课件
2018年9月
目录
0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标准》介绍
02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概(估)算编制规范》
0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0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定额》
05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及混凝土、砂浆配合比》
0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软件介绍
项目组成 项目划分
精品课件
2.2.1 项目组成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主要为建筑工程,包括主体工程和施工临时工程。 根据地质灾害分类,地质灾害防治主体工程分为:崩塌防治工程;滑坡 防治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防治工程。 施工临时工程指为辅助主体工程所必须修建的生产和生活用临时性工程。 该施工临时工程未在主体工程的措施费中计算需要单独设计。
参考其他行业标准,不能体现地 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特点
工程造价文件格式不统一,不便于 审核
工程造价采用excel表格计算, 效率低、易出错
现状
VS
精品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定额》适用于地 灾防治工程概预算的定额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适用于地灾防治工程清单计价的标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概(估)算编制规范》、 《地 质灾害防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根据地灾防 治工程特点,增列二次转运、大型安全措施等项目
精品课件
0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标准》介绍
精品课件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预算标准》介绍
地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概(估)算编制规范》
质பைடு நூலகம்
灾
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二节 地质灾害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二节 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683d1df3f46527d3250ce052.png)
第二节地质灾害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1.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2.能够通过区域分布图,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区域认知】3.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4.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地震灾害1.定义: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地震构造(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弧线DE为等震线: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4)烈度①定义: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②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3.分布(1)世界⎩⎨⎧易发区: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2)我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4.危害(1)房屋倒塌,破坏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微思考]为什么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提示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所以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多地震。
知识清单二 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定义: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条件: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
(3)分布: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4)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2.泥石流(1)定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第四单元《5.应对地质灾害》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
![第四单元《5.应对地质灾害》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https://img.taocdn.com/s3/m/13bd0b2484254b35effd34ad.png)
第四单元《5.应对地质灾害》教学设计-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是“地壳”单元的最后一课。
地壳运动对人类最严重、最明显的影响便是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了解地质灾害,学会预防与应对措施,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是调查各种地质灾害。
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在资料中,描述了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时间、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从中学生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在小贴士中,教材介绍了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以补充学生相关的知识空白。
第二部分是利用模拟实验探索预防、躲避地质灾害及逃生的科学方法。
教材给出了两个案例:在“预防泥石流模拟实验”中,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观察有植被与无植被对土壤的影响。
在“地震模拟实验”中,主要探究找出有效“避险空间”,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计算哪些地方石子掉落的频率低,从而更加客观地找出“安全区”。
教材的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即是引导学生整理之前收集到的关于地质灾害的信息,并提取关键信息,而后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出来;启下,即为后续制作海报筛选信息,整理素材。
第四部分是表达交流。
利用海报的形式宣传交流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和措施,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防灾抗险有更深入的认识。
海报的设计需要确定主题、设定栏目、选择内容、设计绘制等。
【教学目标】(1)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调查活动,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
(2)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3)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4)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泥土、沙子、洒水壶、草皮、塑料板、小石块、纸盒、书本、木板、平板电脑、资料卡片。
(2)活动场地:科学教室。
【教学过程】(1)信息获取。
师:经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地球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地壳。
2017版标准化第五部分: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2017版标准化第五部分: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ddeace6f77232f60ddcca1c7.png)
岗位规范:1.管理和技术人员掌握相关的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技术措施;难操作等。
2.现场作业人员掌握本岗位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规范操作,无“三违”行为;
3.作业前对照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卡进行安全确认
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矿井、煤与
(二)组织保障与装备
瓦斯突出矿井和大型矿井设立独立的地测 部门、地测副总工程师和分管矿长(地质
300<Q2≤1200(西北1200<Q2≤3 000(西北地 Q2>3000(西北地区Q2>2100)
地区210<Q2≤600) 区600<Q2≤2 100)
突水量Q3(m3·h-1)
无
Q3≤600
600<Q3≤1 800
Q3>1 800
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 响
矿井偶有突水,采掘 工程受水害影响,但 不威胁矿井安全
(二)基础资料
1.地质报告:有满足不同生产阶段要求的地质报告,按期修编,并按要求审批 2.地质说明书:采掘工程设计施工前,按时提交由总工程师批准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
面地质说明书、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井巷揭煤前,探明煤层厚度、地质、 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及顶底板等地质条件,编制揭煤地质说明书 3.采后总结:采煤工作面和采区结束后,按规定进行采后总结 4.台账图纸:(1)有《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必备的台账、图件等地质基础资料; (2)图件内容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要求,图种齐全有电子文档 5.原始记录:(1)有专用原始记录本,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 (2)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
2.通知单按规定提前发送到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和相关部门 贯通精度:贯通精度满足设计要求,两井贯通和一井内3000m以上贯通测量工程应有设计,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PPT教学课件(第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PPT教学课件(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311a09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62.png)
人们常说:自然灾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教学环节一: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从图中,我看到我 国发生的自然灾害 种类多,分布广。
从这幅图中我发现我 国西北部地区发生的 自然灾害比较少。
仔细读图,我发现对我 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 害是病虫害、旱灾。
自然灾害的危害
据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中国自然灾害以 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和 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经应急管 理部、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核定,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 成1.3亿人次受灾,909人死亡失踪,12.6万间房屋倒塌,农 作物受灾面积19256.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70.9亿元。
素材:2019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公布,我们协力和这些灾害斗争过
2020年十大自然灾害如下:
1. 7月份长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2.8月中旬川渝及陕甘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3.6月上中旬江南华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 4.6月下旬西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 5.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 6.云南巧家5.0级地震 7.新疆伽师6.4级地震 8.东北台风“三连击” 9.4月下旬华北西北低温冷冻灾害 10.云南春夏连旱
收集近年来我国主要自然灾
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相关数据, 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016年6·23江苏阜宁县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
江苏盐城阜宁县特别重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共造成99人死亡,受伤846人,直 接经济损失数亿元。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
超强台风”利奇马”是1949年以来 登陆我国大陆地区强度处第五位的超 强台风,共造成浙江、山东、江苏、安 徽、辽宁、上海、福建、河北、吉林9 省(市)64市403个县(市、 区)1402.4 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6人,失踪4人,紧 急转移安置209.7万人;1.5万间房屋倒 塌, 13.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 灾面积1137千公顷,其中绝收93.5千公 顷;直接经济损失515.3亿元。 Nhomakorabea其他
地质灾害2017ppt课件
![地质灾害2017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927af8a216147916112893.png)
3
2、震级与烈度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
①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③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 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精选ppt课件
4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精选ppt课件
10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 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
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精选挤ppt压课件碰撞。
11
发现:(1949 —2000
思考:我国地震规模西部大于年东)人部口,密度≥400人
降雨(增加滑坡体质量,降低摩擦系数) 地震(滑坡体失衡) 在滑坡体上施工(增加滑坡体的质量) 人为破坏滑坡体下部
精选ppt课件
23
(二)泥石流
1、定义: 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发生条件:地形陡峻 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
(1)试解释此次地震的产生原因
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处
(2)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余震多;地形复杂,岩石破碎,产生范围广和 极其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地形闭塞,交 通、通讯中断增加了救援工作难度。
13
大震前的异常变化
• 地下水的异常变化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井水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水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人人都观察,异常快报告。
2017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湘教版选修5
![2017高中地理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湘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0b1fc84155270722192ef774.png)
教材整理 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阅读教材 P52~P56,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灾害
(1)类型
泥石流 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暴雨 泥石流
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 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地
的 松散物质 ,湿润季节的 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降雨 成为主要的激发因子
冰川 泥石流
102°E 以西的高原上
[体验评价] 3.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台湾附近多有地震发生,原因是其位于(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大西洋地震带 D.东非裂谷地震带
(2)下列能正确反映台湾多地震的示意图是( )
【解析】 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 环太平洋地震带。
探讨1: 材料反映出我国地震灾害特点是什么? 【提示】 地震频率高,地震危害大。 探讨2: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又处 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
[核心点击] 1.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2.我国地震的形成和分布
3.正确理解地震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阅读教材 P49~P51,完成下列问题。 1.特点
(1)分布 范围广 。 (2)地震频率高, 强度 (3)地震震源浅, 危害
大。 大。
2.成因
(1)我国位于 太平洋 板块、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的交会处。
(2)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带之间。
3.分布
(1)不均匀,呈 条带 状。
(1)12 月 30 日尼玛地震位于________地震带上,这里是________板块与 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非常全面)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非常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514d1474376baf1ffc4fadcb.png)
榔水公路岩崩1500m3 2007年12月10日凌晨零
时29分,长阳榔水公路1公 里+300米处突发岩崩,导 致这条318国道的绕行交通 干线中断10余小时。
.
典型地质灾害---滑坡
滑坡是指在山坡 岩体或土体顺斜 坡向下滑动的现 象。一般由降雨 、河流冲刷、地 震、融雪等自然 因素引起,或在 斜坡前缘切坡、 后缘弃土加载、 采矿等人为工程
活动引发。
.
顺层滑坡
.
秭归新滩滑坡前集镇影像
新滩古镇居民457 户,居民13. 71人。
秭归新滩滑坡后影像
1985年6月12日凌晨,约600万立方米土石从800米高处直冲 下来,新滩古镇顷刻之间被倾覆消失。300万立方米土石冲 入长江,掀起36米高的涌浪,江水向上回流13公里,下游27 公里仍有1米浪高,致使13艘机动船、64艘木船沉没或损坏 ,船工死亡10人、伤8人。幸运的是,在大滑坡发生前的11 小 时,及时发出预警,经过当地政府及时宣传动员,有效地组
左侧滑壁
.
千将坪滑坡
.
典型地质灾害--巴东县白岩沟滑坡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
典型地质灾害--滑坡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2004年9月5日,万州区铁峰乡普降大雨,日降水 量超过200mm,诱发体积700万方滑坡,纵长约 1237m,平均宽约400m,最大滑移距离约260m,摧 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滑坡摧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
滑坡变形主要类型
地表裂缝
地坪裂缝
墙体裂缝
浅表坍滑
.
田坎或挡墙外鼓
典型地质灾害---泥石流
泥石流: 由于
降水发生在沟 谷或山坡上的 一种挟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 固体物质的特 殊洪流。 按流
2017新版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2017新版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06b917c876eeaeaad1f33065.png)
第5部分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一、工作要求1.机构设置(1)矿井设立负责地质测量(以下简称“地测”)工作的部门,配备有满足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储量管理、矿井测量、井下钻探、物探、制图等方面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2)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设立专门的防治水工作机构;(3)冲击地压矿井设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
2.煤矿地质(1)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2)在不同生产阶段,按期完成各类地质报告修编、提交、审批等基础工作;(3)原始记录、成果资料、地质图纸等基础资料齐全,管理规范;(4)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5)储量计算和统计管理符合《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规定。
3.煤矿测量(1)测量控制系统健全,测量工作执行通知单制度,原始记录、测量成果齐全;(2)基本矿图种类、内容、填绘、存档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3)沉陷观测台账资料齐全。
4.煤矿防治水(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基本原则,做好雨季“三防”。
矿井、采区防排水系统健全;(2)防治水基础资料(原始记录、台账、图纸、成果报告)齐全,满足生产需要;(3)井上、下水文地质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4)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措施、工程质量符合规定;(5)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建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和水害监测预警系统。
5.煤矿防治冲击地压(1)按规定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2)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预测预报工作,按规定编制防冲设计及专项措施,防治措施有效、落实到位;(3)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健全,运行正常。
二、重大事故隐患判定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1)未配备地质测量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2)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和配备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的;2.煤矿防治水(1)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2)在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3)未按规定留设或者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的;(4)有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5)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未实施停产撤人的;3.煤矿冲击地压防治(1)首次发生过冲击地压动力现象,半年内没有完成冲击地压危险性鉴定的;(3)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未配备专业人员并编制专门设计的;(4)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或者采取的防治措施没有消除冲击地压危险仍组织生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类型 (1)震源深浅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成因机制
构造地震: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人工诱发地震:水库蓄水、人工爆破等外力作用
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
5、分布: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
环太平洋地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
6、特点: 突发性强;
破坏性大;
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
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
房屋建筑、工程设施水坝堤防等遭到破坏
生命线工程遭到破坏;
地表破坏
7、我国地震多发区
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形陡峻,构造断裂活 动强烈,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 分布区。
(1)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 整体向下滑的现象。 (2)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 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一)滑坡
1、滑坡发生的三个基本控制因素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 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软弱面的存在 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不适当的开挖坡脚
形成区位于 河流上游, 多为三面环 山、一面出 口的瓢状或 漏斗状,地 形比较开阔、 周围山高坡 陡、山体破 碎、植被生 长不良
思考:遇到泥石流该如何逃生?
A B C
C B
在山中,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离
A
①
② ④ ③
(三 ) 自然原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 我国 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 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滑坡、 受重力和水力作用 泥石 流灾 害的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经营 成因: 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超
①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③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除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 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强度开发以及大量工程 建设活动造成的森林植 被破坏)
2. 我国 滑坡、 泥石 流灾 害的 特点:
A.泥石流:爆发是受连续降水、 时间分布特点 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 发,所以其发生的时间规律与 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同步练习册91页》
二、火山
1、定义:
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到一定 程度,灼热的岩浆在强大的 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 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火山组成:
火山口、 火山锥、 火山通道等。
3、火山类型:
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
4、火山分布:
板块边缘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 地中海、大西洋和东非地区。
在坡面上增加荷载 过多的水分渗入软弱面
2、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
滑坡面坡度;植被好坏;岩体性质;含水量
3、思考:哪些因素可以诱发滑坡?
降雨(增加滑坡体质量,降低摩擦系数) 地震(滑坡体失衡) 在滑坡体上施工(增加滑坡体的质量) 人为破坏滑坡体下部
(二)泥石流
1、定义: 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5、火山的影响
不利:破坏农业用地和建筑;引起暴雨天气; 影响附近交通;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 有利 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沃;形成许多矿产。 思考:火山剧烈喷发时,为什么会引起暴雨天气?
因为火山喷发时,快速向大气中喷出 大量尘埃和水汽。
三、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都是地球外力作用导致的地 质灾害,都有突发性特点,是山区主要的自然 灾害。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 上升 探究: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 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含有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 3、危害:
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 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中游流通区多 位狭窄陡深的 峡谷,谷床纵 坡坡降大,使 泥石流能够迅 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的地 形为开阔平坦的 山前平原或河谷 阶地,使碎屑物 有堆积场所
发现:(1949 — 2000年)人口密度 思考:我国地震规模西部大于东部, ≥400人的地区的死 为什么地震灾情却是东重西轻? 亡人数是人口密度 200—400人的地区 我国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 的10倍;是人口密 烟稀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东部严重, 度100~200人地区 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 的100倍。 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我国地震灾害特点:
范围广、频度大、强度大、灾情重、危害大
我国地震分布特点:
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
青藏、新疆、 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 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 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主 要 地 质 灾 害 :
一、地震:
1、定义:一定区域内的地面震动现象,它 主要是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的地球内部 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 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
2、地震构造示意
2、震级与烈度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
• 地下水的异常变化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井水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水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人人都观察,异常快报告。
• 一些动物的异常变化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跳。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