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症状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一般表现例如当取拿某件物品时,不能用手顺利地去接触该物体,往往将肢体高举,或伸向其他方向,摇晃肢体,全身用力,眼睁大,张口,颈部肌肉也收缩用力,极不协调。
紧张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音器官肌肉运动受累,常伴有语言障碍。手足徐动型脑瘫智力障碍不严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瘫腱反射不亢进,不表现巴氏征阳性。肌张力呈齿轮状增高。
脑瘫专家刘洪峰教授表示,手足徐动型在早期(1岁内)往往表现肌张力低下,平时常常安静地躺在床上,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此种姿势与痉挛型恰恰相反),随着年龄增大,肌张力逐渐变为“僵硬”。手足徐动型小儿往往喂养困难,吸吮、咀嚼困难,经常作张嘴伸舌状。
手足徐动型以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指征,也有人称之为运动障碍型。其全身肢体活动难以用意志控制,包括颜面肌肉在内。发声、构音器官也多受累,故常伴有语言障碍。有新生儿窒息、核黄疽病史者大多为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因为上肢比下肢损害重,不少患儿只能用脚来书写。其病变以大脑深部基底核、锥体外系部分为主,约占脑性瘫痪的20%。目前,由于重症黄疽的换血、蓝光照射等治疗方法应用,手足徐动型患者发病率在减少。
病变早期,只有部分婴儿表现为肌肉松软,到随意运动完成时症状才显露,故早期难以断定病型,但参考原始姿势反射的异常和肌紧张的变动性等仍可以推
断确诊。患儿多表现非对称的不自然姿势,动作欠灵活、不完整,表现为与意图相反的不随意运动扩延全身动作。
安静时不随意运动消失,一旦精神紧张或想干点什么时就出现。不随意运动在四肢、尤以上肢为重,亦可见颜面(如皱眉、眨眼)、颈部、头部,以及手臂、手和指尖的不随意动作。躯干的坐位稳定性出现较晚,上肢的摇动可使躯干和下肢失去平衡,常摔倒,给人以乏力的印象。最重者可随精神紧张、兴奋而致全身强烈地突然伸张挺直,从而妨碍有意识、有目的的动作完成。
这种情况称之为紧张性手足徐动型。有人报道,如母亲伤病可刺激使脑性瘫痪儿肌张力增高,脑性瘫痪息儿自身发热等也使肌紧张增高,甚至有说疼痛者。一般都随生长发育肌紧张增强。一部分手足徐动型可以看到腔反射亢进等痉挛性表现。
婴儿期全身肌肉软塌塌的、无紧张者也被称为非紧张性手足徐动型。随年龄增长这些患儿多转变为肌张力紧张型。
本型智商高者较多,日后成为了不起的社会活跃分子的人也不少。但由于上肢障碍和语言障碍,故属于独立生活最困难的病型。其性格与痉挛型相反:外向、不拘小节、容易发怒,有使人猜想不到的倾向。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治疗
小儿脑瘫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发育,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诊治极有可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将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痛苦,也会给
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积极探索小儿脑瘫的有效治疗方法,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儿的伤残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是当前儿科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近年来,对于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通过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我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加快疗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我国小儿康复工作者重要的任务。
康复效果最理想的脑瘫疗法——“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总政医院--小儿脑瘫研究所采用“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先后诊治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儿脑瘫患者达四万多例,系统治疗3万多例,现已有8000多例达正常化,入托上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1万多例生活基本自理,其余正在康复治疗。脑瘫儿的康复让45382个家庭重新获得了幸福,治愈率高达86.8%。
温馨提示:小儿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因此已经发现脑瘫的症状及时的到脑科医院进行治疗。脑瘫疾病的诊断治疗对医院的技术设备和专家经验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脑瘫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脑科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