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纳米压痕实验

纳米压痕实验

• 载荷分辨率:50nN
• 标准测试最大载荷:500mN
• 高载荷测试最大载荷:10N
• Z方向的位移分辨率:<0.01nm
• 最大压入深度:>500μm
• X-Y Table位移分辨率:1μm
• 行程范围:100 ×100mm • 显微镜放大倍数:
上图是进行显微镜校准时得到: 沿45°方向,间距为50μm的三个压痕
浙江大学力学实验中心
3
Nano Indenter®G200系统外观
Vibration Isolation Cabinet 隔热和隔音
Computer
Monitor
CSM Controller 连续刚度测量
Keyboard
NanoSwift Controller 控制和采集位移和力的变化
浙江大学力学实验中心
标用准最测 小试二• 最乘大法一载拟、荷合:卸T载5r0i曲0bm线oN顶In端d的e2n5t%e~r3®0是%,H得到ys(it1r)o式n公,然后计算出接触刚度即(2)式,用(3)式计算出接触深度,代入(4)
中求得接触面司积生,于产是得的到低硬度载即(荷5)原式。位纳米力学 VV沿iibd4re5ao°tiSo方ncr向Ieseo,测 测nla间:tio试试距2n5为CX系。a5b0inμ统右emt的,上三可图个压进为痕 行其压核入 心和 部划 分入 。
1
S dP
2
dh h h max
h c h max
P max S
3
A f hc
4
H P max
5
A
Er 2
S A
6
1
1
2
1
2 i

纳米压痕技术实验及其应用

纳米压痕技术实验及其应用

纳米压痕技术实验及其应用简介纳米压痕技术(Nanoindentation)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力学性质的精密技术。

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载荷,然后测量载荷与压痕深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基本原理纳米压痕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钢球或金刚石尖端通过纳米压头在被测材料表面施加载荷,然后测量载荷与压痕深度的关系。

通过分析载荷-压痕深度曲线,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制备需要进行纳米压痕实验的材料样品,通常是块状的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

2.仪器校准:校准纳米压头的载荷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3.压痕实验:在样品表面选取合适的位置进行压痕实验,在一定载荷范围内施加载荷并记录载荷-压痕深度曲线。

4.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

应用领域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材料硬度测试: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准确测量材料的硬度,对于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非常重要。

•薄膜力学性质研究:对于薄膜材料而言,纳米压痕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估其力学性质。

•生物材料力学性质研究:在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如骨骼、牙齿等。

结论纳米压痕技术作为一种精密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材料设计和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纳米压痕技术实验及其应用的文档内容,希术能对您有所帮助。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范文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范文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篇一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 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AZ31B Mg和6061Al这两种金属复合材料,因其高强度、良好的塑性和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关键领域。

然而,连接界面的行为与性能是影响其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论文主要研究AZ31B Mg与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行为,并采用纳米压痕法进行实验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纳米压痕法对AZ31B 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界面行为,为优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改善其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该研究对于推动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纳米压痕法对AZ31B 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进行实验研究。

首先,制备出AZ31B Mg/6061Al复合材料试样,并对试样进行处理以满足实验要求。

然后,采用纳米压痕仪对连接界面进行实验,并记录压痕的深度和形状。

通过分析压痕数据,研究连接界面的力学性能和界面行为。

四、实验结果(一)压痕深度与形状分析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我们得到了连接界面的压痕深度和形状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压力下,AZ31B Mg和6061Al的连接界面处出现了明显的塑性变形。

随着压力的增加,压痕深度逐渐增大,但形状基本保持一致。

(二)力学性能分析根据压痕数据,我们计算了连接界面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显示,AZ31B 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均高于单一金属材料。

这表明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界面行为分析通过分析压痕实验数据,我们发现AZ31B Mg和6061Al在连接界面处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材料宏微观力学拉伸试验、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材料宏微观力学拉伸试验、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实验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屈服阶段。
拉伸-蠕变实验
结果分析
低 (碳 无钢 保拉 载伸 )试 验
l 1.6118 k 10% 26.8% l0 6
k
A 21.1% A0
k
l 1.781 10% 29.6% l0 6
A 22.8% A0
2
3 4
190.2099
202.686 207.4712
230.0481
208.3925 187.3163
7.218142
6.798749 6.111736
261.9442
231.8033 203.7769
5
6 7
217.9895
230.0504 391.9674
210.0914
195.1272 164.1442
2-2s下的载荷-位移曲线
2-20s下的载荷-位移曲线
在快速卸载时,材料内的应力,硬度,弹性模量等并没有发生明 显的改变,但是在快速卸载时,曲线尖端出现了“鼻子”,这是 因为在快速卸载的情况下,材料内部的应力来不及得到充分释放, 导致在载荷减小的初始阶段,尽管载荷减小了,但是变形还在继 续增加,出现了“鼻子”。
纳米压痕实验 纳米压痕实验数据
Team 1 Time-step 8mN 2-32s.hys 8mN 2-602s.hys 8mN 2-302s.hys 8mN 2-20s2.hys 8mN 22s.hys 8mN 202s.hys 8mN 220s.hys hf(nm) 159.5055 Er(GPa) 305.5792 H(GPa) 10.58099 E(Gpa) 379.2332

d ab
σs σe σ p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范文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范文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篇一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各种工程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AZ31BMg 和6061Al作为典型的轻质合金材料,其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了解并掌握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行为,对于提高其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纳米压痕法,对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AZ31BMg和6061Al复合材料因其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复合材料的性能往往受到连接界面行为的影响。

因此,研究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行为,有助于提高其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对于推动复合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纳米压痕法原理及实验方法纳米压痕法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机械性能的先进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小负荷的压痕,从而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采用纳米压痕法对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进行测试,以了解其界面行为。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制备了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试样,然后利用纳米压痕仪在试样的连接界面处施加压力,记录压力与位移的关系,从而得到连接界面的力学性能参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纳米压痕法测试,我们得到了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连接界面的硬度高于单一材料的硬度,表明复合材料在连接界面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此外,我们还发现连接界面的弹性模量也表现出较高的值,说明连接界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刚度。

进一步分析表明,连接界面的力学性能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范文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范文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篇一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AZ31BMg和6061Al作为典型的轻质合金材料,其复合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而连接界面作为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研究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纳米压痕法对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的连接界面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该类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文所研究的AZ31BMg和6061Al复合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进行连接,形成了具有明显连接界面的复合材料试样。

纳米压痕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材料微观力学性能。

本实验采用纳米压痕仪对试样进行测试,通过改变压痕深度和位置,获得连接界面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通过纳米压痕法测试,我们获得了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数据,包括硬度、弹性模量等。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了连接界面在不同压痕条件下的形貌变化。

(二)结果分析1. 硬度分析: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纳米压痕测试,我们发现连接界面的硬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

这表明连接界面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界面处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2. 弹性模量分析:与硬度类似,连接界面的弹性模量也呈现出梯度变化。

这表明连接界面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同区域的变形能力存在差异。

3. 形貌变化分析:在纳米压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连接界面的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在压痕过程中,界面处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改变或发生了塑性变形。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得出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塑性和蠕变等力学性能参数。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一、实验方法纳米压痕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制备、仪器调试和实验操作三个环节。

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材料作为实验样品。

通常选择金属、陶瓷或者聚合物等材料进行实验,要求样品平整光滑,无表面缺陷和污染。

2. 仪器调试将样品放置在纳米压痕仪上,通过调整压头的位置和角度,使其与样品接触。

此外,还需要调节加载速度和加载时间等参数,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3. 实验操作将压头从样品表面开始施加压力,然后逐渐升高,并不断记录加载力和压头的位移。

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观察材料的变形情况,并记录下来。

二、数据处理纳米压痕实验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硬度计算、弹性模量计算和力学性能参数曲线的绘制。

1. 硬度计算根据实验中测得的加载力和压头位移数据,可以通过分析加载-位移曲线,确定实际的压痕深度。

然后,根据深度和试验过程中加载的最大力,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值。

2. 弹性模量计算纳米压痕实验中,弹性阶段的加载-位移曲线可以用来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压头与样品接触前后的压头力和位移,以及样品的几何参数,可以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出弹性模量值。

3. 力学性能参数曲线绘制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值,可以绘制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曲线。

这个曲线可以展示材料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等性能参数。

三、纳米压痕技术的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研究和工程实践领域。

它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材料的设计和优化。

1. 材料研究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

例如,可以了解到材料的塑性行为、蠕变特性和疲劳性能等。

这些信息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姓名:张永钦学号:15120982专业:力学班级:15-01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材料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

2. 掌握载荷-位移曲线的分析手段。

3. 用纳米压痕方法测定的杨氏模量与硬度。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TriboIndenter 型材料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三、实验原理与方法纳米压痕技术又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连续变化,并在线监测压入深度。

一个完整的压痕过程包括两个步骤,即所谓的加载过程与卸载过程。

在加载过程中,给压头施加外载荷,使之压入样品表面,随着载荷的增大,压头压入样品的深度也随之增加,当载荷达到最大值时,移除外载,样品表面会存在残留的压痕痕迹。

图1为典型的载荷-位移曲线。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实验载荷的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加,当载荷达到最大值时,位移亦达到最大值即最大压痕深度max h ;随后卸载,位移最终回到一固定值,此时的深度叫残留压痕深度r h ,也就是压头在样品上留下的永久塑性变形。

刚度S 是实验所测得的卸载曲线开始部分的斜率,表示为hP S d d u=(1) 式中,u P 为卸载载荷。

最初人们是选取卸载曲线上部的部分实验数据进行直线拟合来获得刚度值的。

但实际上这一方法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卸载曲线是非线性的,即使是在卸载曲线的初始部分也并不是完全线性的,这样,用不同数目的实验数据进行直线拟合,得到的刚度值会有明显的差别。

因此Oliver 和Pharr 提出用幂函数规律来拟合卸载曲线,其公式如下()mh h A P f u -= (2)其中,A 为拟合参数,f h 为残留深度,即为r h ,指数m 为压头形状参数。

m ,A 和f h 均由最小二乘法确定。

对式(2)进行微分就可得到刚度值,即载荷位移图1 典型的载荷-位移曲线()1f max u maxd d -=-==m h h h h A m hP S (3)该方法所得的刚度值与所取的卸载数据多少无关,而且十分接近利用很少卸载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的结果,因此用幂函数规律拟合卸载曲线是实际可行的好方法。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一)2024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一)2024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微小压痕,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

本文将对纳米压痕实验的方法、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测试参数和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深入了解纳米压痕实验提供参考。

正文:一、纳米压痕实验方法1.1 传统压痕法与纳米压痕法的区别1.2 纳米压痕实验的优势与应用场景1.3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准备二、纳米压痕实验装置2.1 纳米压痕仪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2 纳米压头的结构与功能2.3 实验中所需的辅助设备及其作用三、纳米压痕实验步骤3.1 样品的加工与制备3.2 实验前的样品表面处理3.3 压痕参数的设置与调整3.4 压痕实验的操作步骤3.5 实验后样品的处理与测量四、纳米压痕实验参数与理论分析4.1 压痕深度与硬度的关系分析4.2 压痕直径与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4.3 弹性回弹与塑性变形的测定4.4 扩展失效与压痕形变的研究4.5 温度对压痕行为的影响五、纳米压痕实验结果与讨论5.1 实验样品的压痕图像与参数5.2 不同材料的压痕行为对比5.3 纳米压痕实验的数据可靠性与重复性5.4 工程应用中的纳米压痕实验案例5.5 纳米压痕实验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通过本次纳米压痕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纳米压痕实验的方法、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测试参数和结果。

纳米压痕实验在材料力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材料的微小压痕分析,可以获得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形行为等关键信息。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压痕实验将在材料科学、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得到更广泛的拓展和深入研究。

单晶铝纳米级硬度测试实验报告

单晶铝纳米级硬度测试实验报告

单晶铝纳米级硬度测试[实验目的及意义]硬度作为材料多种力学特性的“显微探针”,与材料的强度、耐磨性、弹塑性、韧性等物理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的硬度特性进行测量与分析,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本实验目的:1.学习纳米压痕法,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2.研究单晶铝纳米硬度,对纳米硬度的压痕尺寸效应现象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目前,纳米级硬度的测量一般采用纳米压痕法。

该方法通过高分辨力的致动器和传感器,可以精确、连续地纪录加载与卸载期间载荷与位移的数据,非常适合于材料表层微/纳米级力学特性的测量。

使用纳米硬度计对单晶铝进行了纳米压痕实验,并计算硬度值,重点观察和分析了纳米级条件下单晶铝的硬度性质。

纳米压痕法:图1为纳米压痕实验加、卸载过程中压痕剖面的变化示意图, 图2为典型的载荷一位移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在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首先发生的是弹性变形,随着载荷进一步提高,塑性变形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大;卸载过程主要是弹性变形恢复的过程,塑性变形最终使得样品表面形成了压痕。

图2中P max为最大载荷,H max为最大位移,h f了为卸载后的位移,S为卸载曲线初期的斜率。

纳米硬度的计算仍采用传统的硬度公式H = P / A (1)式中:H 为硬度,GPa;P为最大载荷,即上文中的P max,uN;A为压痕面积投影,nm2。

但与传统硬度计算方法不同的是,A 值不是由压痕照片得到,而是根据“接触深度”h c(单位为nm )计算得到的,这是由于纳米硬度实验中载荷和压深很小, 如果沿用传统硬度实验中的方法确A值,则计算出的硬度值往往出现较大误差。

具体关系式需通过实验来确定,根据压头形状的不同,一般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针对三角锥形压头, 其拟合公式为:式中“接触深度”h c由下式计算得出式中:ε是与压头形状有关常数,对于球形或三角锥形压头可以取ε=0.75。

而S的值可以通过对载荷—位移曲线的卸载部分进行拟合,再对拟合函数求导得出,即式中:Q为拟合函数。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二)2024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二)2024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对纳米压痕实验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并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可以了解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塑性变形特性。

本文将从实验装置介绍、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实验总结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一、实验装置介绍1. 纳米压痕仪的组成和原理2. 压头的选用和特点3. 实验样品的准备和要求4. 实验条件的设定和控制5. 纳米压痕仪的使用注意事项二、实验步骤1. 样品的固定和预处理2. 压头的校准和调节3. 设置实验参数和参考值4. 进行压痕实验并记录数据5. 样品的后处理和备份三、实验结果1. 压痕图像的观察和分析2. 压痕深度和荷载的关系曲线3. 硬度和弹性模量的计算4. 薄膜材料的厚度测量5. 实验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四、实验分析1. 不同样品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对比2. 纳米压痕实验中的误差来源3. 实验结果与预期值的比较4. 压痕图像的解析和分析5.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评估五、实验总结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2. 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可能存在的改进和优化方案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5. 对纳米压痕实验的认识和体会结论: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压痕实验的装置、步骤、结果分析和总结。

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重要性质参数,并对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可用于材料性能评估、质量控制和材料设计等方面。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探索。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实验方法,它可以通过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进行压痕测试,得到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实验方法,并讨论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一、纳米压痕实验方法纳米压痕实验通常采用纳米硬度计进行。

纳米硬度计具有一个具有知名几何形状的金刚石扣、压头、压头和试样间的距离控制装置类似恒定速率模式(法的独特设计和控制技术。

实验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所要测试的材料制备成平整的样品。

通常可以使用机械研磨、电子抛光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制备和表面处理。

2.样品安装:在纳米硬度计的测试平台上安装样品。

确保样品表面垂直于压头的运动方向,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3.压痕力的选择:根据所要研究的材料的硬度,选择合适的压痕力。

通常,压痕力在几微牛到几百微牛之间。

4.压痕测试:将压头缓慢逼近试样表面,直到产生明显的弹性变形。

然后继续加大压痕力,直到达到设定的最大力值。

此过程中,纳米硬度计会实时记录压头的位置和力值。

5.压头退休:当压痕测试结束后,压头会逐渐从试样表面移开,直到与试样分离为止。

6.数据记录:在测试过程中,纳米硬度计会实时记录测试数据,包括压头的位置和力值。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数据处理和分析1.压头形状校正:由于压头的几何形状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压头形状校正。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使用已知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标准材料进行校正计算。

2.压痕深度测量:根据压头的位置和试样的厚度,可以计算出压痕的深度。

压痕深度与试样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相关联,可以用于后续的力学性能参数计算和分析。

3.力位曲线分析:力位曲线是指在测试过程中纳米硬度计记录的压头位置和力值的曲线。

通过分析力位曲线,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塑性变形等力学性能参数。

4. 转化计算:通过引入相关的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可以将压痕测试得到的数据转化为所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

《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基于纳米压痕法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连接界面行为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其中,AZ31BMg和6061Al作为两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其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其连接界面的行为研究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纳米压痕法对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的连接界面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该类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纳米压痕法是一种先进的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力学性能。

本研究采用纳米压痕法对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的连接界面进行测试和分析。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制备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试样,并确保试样表面平整、无杂质。

2. 利用纳米压痕仪对试样进行测试,设定合适的压痕深度和加载速率。

3. 对压痕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压痕深度、载荷等数据。

4. 对压痕区域进行微观结构分析,观察连接界面的形态变化。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连接界面的力学性能参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纳米压痕法对AZ31BMg/6061Al复合材料的连接界面进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连接界面的形态变化:在压痕过程中,AZ31BMg和6061Al两种材料在界面处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和相互作用。

界面处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新的相结构。

2. 力学性能参数:通过处理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连接界面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连接界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3. 连接界面的强度与稳定性: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AZ31BMg与6061Al在连接界面处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主要归因于两种材料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形成了较强的结合力。

4. 影响因素:我们还探讨了不同因素对连接界面行为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

纳米压痕试验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纳米压痕试验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纳米压痕试验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在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与传统材料和结构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纳米压痕试验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征材料的本质性质。

纳米压痕试验可以测量纳米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还可以研究材料的塑性变形、断裂行为等力学性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地研究纳米压痕试验方法的原理、测量原理、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并探讨其在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和改进。

三、研究内容1.纳米压痕试验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测量原理2.纳米压痕试验的实验步骤和试验方案设计3.纳米压痕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4.基于纳米压痕试验的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4.1 研究纳米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4.2 研究纳米材料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4.3 探索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4.4 研究纳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力学性能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纳米压痕试验的应用及改进方向。

2.实验研究:进行纳米压痕试验,获取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分析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极大地推动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纳米材料的应用效率和安全性能。

同时,通过本研究,可以使得纳米压痕试验的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完成材料的表征,强化原有技术,推出更先进、更实用的材料测试技术。

六、预期成果在本研究中,将会获得以下成果:1. 基于实验数据的纳米压痕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化方案。

2. 一套高精度的应用于纳米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和表征的纳米压痕试验设备。

3. 改进的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纳米材料。

4. 初步研究各种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其应用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七、研究计划1. 第一年:进行纳米压痕试验的实验研究,掌握试验方法,获取纳米材料的实验数据。

纳米压痕技术及其实验研究

纳米压痕技术及其实验研究

图5 相关度量与旋转因子增量的关系平移因子增量、旋转因子增量、外轮廓相关度量的计算结果见表2,相关度量与平移因子增量、旋转因子增量的关系见图4、图5。

从图4、图5和表2可以看出,在确定平移和旋转因子初值之后再进行搜索,搜索数量不大,速度很快;沿X和Y方向分别只平移了012个像素和1个像素,并旋转了0106度,此时相关度量最大。

根据多次试验的经验,我们把平移因子的步长设定在012像素。

5 结论本文设计了基于图像处理的汽车密封条测量系统的硬件系统,利用牛顿插值函数实现了亚像素细分,建立了仿射变换模型。

测试试验证明:利用边界直径和公差要求确定图像平移和旋转初值、然后进行最大相关搜索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经过大量的试验结果统计,整个系统的长度不确定度在0102mm以内。

参考文献1 L Angrisani,P Daponte,A Pietrosanto,C Liguori.An image based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autom otive gaskets.Measurement25(1999):169~1812 李庆利,张少军,李忠富等.一种基于多项式插值改进地亚像素细分算法.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25(3):280~2833 钟家强,王润生.基于边缘的图像配准改进算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1,23(6):25~294 曾文峰,李树山.图像配准参数的自适应求取方法.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1,13(1):45~485 William C,Hasenplaugh,Mark A Neifeld.Image binarization techniques for correlation 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Opt Eng.1999,38(11):1907~1917第一作者:马 强,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测试与控制系, 150001哈尔滨市收稿日期:2004年3月纳米压痕技术及其试验研究朱 瑛 姚英学 周 亮哈尔滨工业大学摘 要: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从定义、适用范围和压痕面积的获得方法等三个方面指出纳米硬度与常规硬度之间的重要区别,对硬度的概念做了进一步讨论。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引言:纳米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通过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进行压痕,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重要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材料的样品进行测试,分别是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

首先,我们将样品制备成均匀的薄片,厚度约为100微米。

然后,使用研磨机对样品进行粗磨和细磨,使其表面光滑且平整。

2. 纳米压痕实验使用纳米压痕仪对样品进行测试。

首先,将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压头的位置和力量,使其与样品接触。

然后,通过控制压头的下降速度和深度,对样品进行压痕。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下压头下降的深度和对应的载荷。

3. 数据处理通过实验获得的载荷-深度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可以通过载荷与压头的几何参数计算得到。

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可以通过载荷-深度曲线的斜率计算得到。

实验结果:1. 金属材料对金属材料样品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后,得到了载荷-深度曲线。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我们计算得到了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的硬度较高,弹性模量也相对较大。

这意味着金属材料在受力时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2. 陶瓷材料对陶瓷材料样品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后,同样得到了载荷-深度曲线。

与金属材料相比,陶瓷材料的硬度较低,弹性模量也较小。

这表明陶瓷材料在受力时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且恢复能力较差。

讨论与分析:1. 材料差异的原因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差异主要源于其微观结构的不同。

金属材料通常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连接而成,具有较好的电子迁移性和塑性。

而陶瓷材料则由非金属原子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连接而成,其结构较为脆弱。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纳米压痕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使用纳米压痕仪器进行实验;3.研究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二、实验原理纳米压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方法。

实验中,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测量压头的滞回曲线,进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三、实验步骤1.打开纳米压痕仪器,进行初始化操作;2.调整仪器各项参数,包括压头的选择、进给速度、压头压力等;3.将待测试材料放置在仪器上的台面上,调整好材料的位置;4.开始进行实验,以一定的速度和压力对材料进行压痕;5.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压力、压头滞回曲线等;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7.重复实验步骤3-6,测试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测试,分别是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实验结果如下:1.金属材料:钢材:硬度为200HV,弹性模量为150GPa;铝材:硬度为90HV,弹性模量为70GPa。

2.陶瓷材料:瓷器:硬度为700HV,弹性模量为400GPa;氧化铝:硬度为1500HV,弹性模量为200GPa。

3.高分子材料:聚乙烯:硬度为20HV,弹性模量为5GPa;聚丙烯:硬度为30HV,弹性模量为8GPa。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有着显著的差异。

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而高分子材料则相对较低。

陶瓷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介于两者之间。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纳米压痕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对于不同材料的测试要选择合适的压力和进给速度,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测试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材料的应用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微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微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微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纳米压痕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微纳米压痕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使用压痕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技能;3. 分析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仪器:1. 微纳米压痕仪:用于对材料进行压痕测试和力深曲线测量;2.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测量压痕。

实验原理:微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用于测量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中一定负载下对待测材料施加压痕,通过测量压痕的几何参数以及施加负载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步骤:1. 将待测材料固定在压痕台上;2. 调整压痕仪的负载和压头;3. 将压头放在待测材料上施加负载,并记录施加负载的数值;4. 保持一定负载下,观察和测量压痕的几何参数,如压痕的长度、宽度等;5. 改变负载,重复步骤3和4,得到不同负载下的压痕几何参数;6. 根据得到的压痕参数,计算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材料进行测试,分别是金属、陶瓷和塑料。

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了它们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材料硬度(GPa)弹性模量(GPa)金属 2.5 200陶瓷10 300塑料 1 20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存在较大差异。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陶瓷材料次之,而塑料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较低。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硬度越大则越难被压痕,所以金属材料最难被压痕,塑料材料最容易被压痕。

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弹性模量越大代表材料越不易发生形变,所以金属材料最不易发生形变,塑料材料则最容易发生形变。

实验中使用的压头对于不同材料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较硬的材料,需要选择相对较小的压头,以避免过大的压力导致压痕深度过大。

而对于较软的材料,需要选择相对较大的压头,以确保能够产生足够的压痕。

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于压痕参数的测量,包括长度、宽度等。

在实验中,我们尽可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例如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压痕,并尽可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纳米压痕压入蠕变

纳米压痕压入蠕变

纳米压痕压入蠕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纳米压痕压入蠕变是一个重要的纳米力学现象,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纳米压痕试验是通过纳米硬度计, 利用针尖对材料的小区域施加局部高应力荷载, 进而将压痕引入材料内部, 从而可以检测材料的硬度, 韧度等力学性能。

蠕变(Creep)是指材料在长时间受力情况下发生的形变现象,这种形变是渐进性的、非弹性的变形。

纳米压痕压入蠕变的研究,旨在探究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力学行为,以及其受力后的蠕变性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纳米压痕压入蠕变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一、机理纳米压痕试验中, 当压头施加力作用在材料表面时,材料表面形成单一塑性变形区,称为压痕。

在材料表面之下,存在着一定深度的漫反射塑性形变区,形变区的大小和深度受到材料的硬度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荷载,材料内部就会发生蠕变,即产生渐变变形,造成压痕的扩展和加深。

这种纳米压痕压入蠕变是材料内部分子结构和原子结构的塑性变形与移动过程,是材料的本质演变过程。

二、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材料蠕变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条件下,材料内部原子的热振动增强,材料的形变速率会增加,从而导致蠕变速率增大;在低温条件下,材料的形变速率降低。

2. 应力:应力是引起材料蠕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高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原子的位移会增大,材料的蠕变速率也会增快。

3. 蠕变机制:材料的蠕变机制决定了其蠕变行为。

在不同的蠕变机制下,材料的蠕变速率、蠕变塑性区域大小等性能表现都有所不同。

4. 微结构:材料的微结构与其蠕变性能密切相关。

晶体结构的完整性、晶界和位错等微观缺陷对材料的蠕变行为有明显影响。

5. 纳米硬度计的选择:纳米硬度计对压痕的形成和测量有很大影响,不同的硬度计具有不同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选择合适的硬度计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三、应用1. 新材料研究:纳米压痕压入蠕变技术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手段。

《2024年度Zr-基金属玻璃力学性能的纳米压痕研究》范文

《2024年度Zr-基金属玻璃力学性能的纳米压痕研究》范文

《Zr-基金属玻璃力学性能的纳米压痕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先进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金属玻璃(Metallic Glass,MG)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Zr-基金属玻璃作为金属玻璃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

纳米压痕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优点,为研究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以Zr-基金属玻璃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纳米压痕仪对Zr-基金属玻璃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首先,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保证其表面平整、无杂质。

然后,在纳米压痕仪上设定好相应的实验参数,包括压头形状、压入深度、压入速率等。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压头对样品进行压入和卸载,记录下压痕深度、载荷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度与弹性模量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我们得到了Zr-基金属玻璃的硬度与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表明,Zr-基金属玻璃具有较高的硬度,且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相似的硬度值。

此外,其弹性模量也表现出较高的数值,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

2. 塑性变形行为在纳米压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Zr-基金属玻璃表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行为。

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加,样品表面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区域。

通过对压痕形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Zr-基金属玻璃的塑性变形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3. 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温度是影响金属玻璃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在不同温度下对Zr-基金属玻璃进行了纳米压痕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Zr-基金属玻璃的硬度略有降低,但整体上仍保持较高的数值。

这表明Zr-基金属玻璃在高温环境下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我们深入研究了Zr-基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Zr-基金属玻璃具有高硬度、高弹性模量、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等优异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姓名:张永钦
学号:15120982
专业:力学
班级:15-01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材料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

2. 掌握载荷-位移曲线的分析手段。

3. 用纳米压痕方法测定的杨氏模量与硬度。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TriboIndenter 型材料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纳米压痕技术又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连续变化,并在线监测压入深度。

一个完整的压痕过程包括两个步骤,即所谓的加载过程与卸载过程。

在加载过程中,给压头施加外载荷,使之压入样品表面,随着载荷的增大,压头压入样品的深度也随之增加,当载荷达到最大值时,移除外载,样品表面会存在残留的压痕痕迹。

图1为典型的载荷-位移曲线。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实验载荷的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加,当载荷达到
最大值时,位移亦达到最大值即最大压痕深度max h ;随后卸载,位移最终回到一固定值,此时的深度叫残留压痕深度r h ,也就是压头在样品上留下的永久塑性变形。

刚度S 是实验所测得的卸载曲线开始部分的斜率,表示为
h
P S d d u
=
(1) 式中,u P 为卸载载荷。

最初人们是选取卸载曲线上部的部分实验数据进行直线拟合来获得刚度值的。

但实际上这一方法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卸载曲线是非线性的,即使是在卸载曲线的初始部分也并不是完全线性的,这样,用不同数目的实验数据进行直线拟合,得到的刚度值会有明显的差别。

因此Oliver 和Pharr 提出用幂函数规律来拟合卸载曲线,其公式如下
()m
h h A P f u -= (2)
载荷
位移
图1 典型的载荷-位移曲线
其中,A 为拟合参数,f h 为残留深度,即为r h ,指数m 为压头形状参数。

m ,A 和f h 均由最小二乘法确定。

对式(2)进行微分就可得到刚度值,即
()
1
f max u max
d d -=-==
m h h h h A m h
P S (3)
该方法所得的刚度值与所取的卸载数据多少无关,而且十分接近利用很少卸载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的结果,因此用幂函数规律拟合卸载曲线是实际可行的好方法。

接触深度c h 是指压头压入被测材料时与被压物体完全接触的深度,如图2所示。

在加
载的任一时刻都有
s c h h h += (4)
式中,h 为全部深度,s h 为压头与被测试件接触处周边材料表面的位移量。

接触周边的变形量取决于压头的几何形状,对于圆锥压头
()r s π
2
πh h h --=
(5) S
P
h h ⋅
=-2r (6) 故
S
P
h ε
s = (5a) 则
S
P
h h ε
c -=
(7) 图2 压头压入材料和卸载后的参数示意图
对于圆锥压头,几何常数()2ππ
2
ε-⋅=
,即0.72ε=。

同样可以算得,对于平直圆柱压头0.1ε=,对于旋转抛物线压头75.0ε=,对于Berkovich 压头建议取75.0ε=。

接触面积A 取决于压头的几何形状和接触深度。

人们常常用经验方法获取接触面积A 与接触深度c h 的函数关系()c h A ,常见的面积函数为
++++=1c 421c 3c 22c 1h C h C h C h C A (8)
式中,1C 取值为24.56,对于理想压头,面积函数为2c 56.24h A =。

2C 、3C 、4C 等拟合参数是对非理想压头的补偿。

另外,由压头几何形状可以算出压入深度h 与压痕外接圆直径d 的关系,以及压入深度
h 与压痕边长a 的关系。

对于理想Berkovich 压头d h 113.0=,h a 5.7=,以此可以作为在实
验中不同压痕之间互不影响的最小距离的参考。

纳米压痕技术测量得最多的两种材料力学性能是硬度和弹性模量。

1. 弹性模量的测量
鉴于压头并不是完全刚性的,人们引进了等效弹性模量r E ,其定义为
i
i E v E v E 2
2r 111-+
-= (9) 式中,i E 、i v 分别为压头的弹性模量(1140GPa)与泊松比(0.07),E 、v 分别为被测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0.3)。

等效弹性模量可由卸载曲线获得
A E h
P S h h r u π
2d d max
=
=
= (10)

A
S E ⋅
=
2
r π
(11)
2. 硬度的测量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可以表征材料的坚硬程度,反映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

纳米硬度的计算仍采用传统的硬度公式
A
P
H =
(12) 式中,H 为硬度,P 为最大载荷即max P ,A 为压痕面积的投影,它是接触深度c h 的函数,不同形状压头的A 的表达式不同。

四、实验步骤
1. 制好样品,要求样品平整(提供样品者准备好)。

2. 打开仪器,进行校准。

3. 搁置样品,设定参数,进行实验,要求完成压深不同的多组实验,主要获得P-h曲线。

4. 分析数据,计算被测材料的杨氏模量与硬度。

5. 实验完毕,关闭仪器。

6. 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要求
本实验的数据整理及计算结果应完成以下内容:
1.计算铁电多晶材料不同压深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2.得到硬度和弹性模量随深度的变化曲线。

六、图示
七、结论
经测定,该铁电多晶材料在15GPa左右,弹性模量在225GPa左右。

随着压痕深度的不断增加,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呈递减趋势,说明材料内部的性能是不均一的,越靠近材料表面,硬化现象越明显。

在快速卸载时,材料内的应力,硬度,弹性模量等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在快速卸载时,曲线尖端出现了鼻子,这是因为在快速卸载的情况下,材料内
部的应力得不到充分释放,导致在载荷减小的初始阶段,尽管载荷减小了,但是变形还在增加,于是出现了“鼻子”。

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如硬度,弹性模量等在微观下并不是定值,而是与材料的尺寸存在很大关系。

由于是在微观尺度下进行的测量,杂波对实验影响很大,实验时要做好防震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