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一级抗菌药物:一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耐药性低的药物,适用于治疗常见菌种引起的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二级抗菌药物:二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尚可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适用于一些抗感染治疗药物选择有限的情况,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药物等。
三级抗菌药物:三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差但耐药性较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或一些严重感染的治疗,如广谱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
四级抗菌药物:四级抗菌药物是指疗效确切,但安全性较差且耐药性很高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如碳青霉烯类、糖肽类药物等。
根据抗菌药物目录的等级,医生分级使用权限也相应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低级别的医生可以使用低级别的抗菌药物,高级别的医生则可以使用低级别和高级别的抗菌药物。
具体的分级规定可能会因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疾病而有所差异。
医生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耐药性问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并降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能够保护患者免受抗菌药物相关的经济负担。
通过明确抗菌药物目录和医生分级使用权限,可以规范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医生在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患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当地的耐药状况等因素,最终做出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头孢克肟片0.1g×10
头孢菌素复方制剂
(ß-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 g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针0.5g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分散片0.25g×6片
罗红霉素胶囊0.15×6粒
阿奇霉素针0.25g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针0.6g
林可霉素0.6g×2ml
氨基糖甙类
庆大霉素针8万u×2ml
阿米卡星针0.2g×2ml
硫酸妥布霉素针2ml
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针0.2g:100ml
左氧氟沙星片0.1g×12片
诺氟沙星胶囊0.1g×12粒
帕珠沙星针0.3g:100ml
糖肽类
去甲万古霉素0.4g
硝基咪唑衍生物
甲硝唑氯化钠针0.5g:100ml
替硝唑氯化钠针0.4g:100ml
余杭骨科医院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分类
非限制使用级
(10类19种)
初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杨胜相、宋杰、刘文宝、
代正祥、林科、郑标
罗晟斌、孙玉祥、
肖爱国、申鑫、章瑛之
限制使用级
(4类6种)
中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程栋、焦利斌、范连兴、王少俊、张广、裴绍龙、
特殊使用级
(4类4种)
高级资格的执业医师:骆生法、魏社军、于涛
(温铁镔)
普通青霉素类
青霉素针160万U
广谱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胶囊0.25g×24粒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拉定胶囊0.25g×24粒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呋辛针0.75g
头孢呋辛(酯)片.25g×6粒
头孢克洛胶囊0四代头孢菌素类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订立本制度。
第二章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第一条医院内抗菌药物的开具与使用应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并经医院审批通过,具备相应的权限。
第二条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分为以下三级:1.一级权限:医院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具备一级权限,可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并使用。
2.二级权限:医院全科医生具备二级权限,可开具抗菌药物口服处方。
3.三级权限:其他医务人员不得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需向具备一级权限的医师申请使用。
第三条医院将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使用审核,对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种类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和提升。
第三章抗菌药物配送与存储第一条医院抗菌药物需统一由药品库房进行配送,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条医院药品库房应建立相应的抗菌药物存储区域,保证药品的存储温度、湿度等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第三条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的进货、验收、登记、使用和报废等流程规范,确保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符合规定。
第四章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第一条医院应订立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包含常用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原则、用药剂量和疗程等内容,并及时更新。
第二条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的意识和水平。
第三条医院应设立抗菌药物使用评审委员会,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监督和评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矫正和处理。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依照临床诊疗指南和使用指南的规定,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避开滥用和过度使用。
第五条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控体系,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数据,为科学决策供应依据。
第五章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与惩罚第一条对于违抵抗菌药物使用规定的医务人员,医院将视情节轻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惩罚,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市人民医院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处方权限规定

XX市人民医院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处方权限规定
为了规范我院各级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XX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案》,由医务科制定我院医师抗菌药物使用处方权限如下:。
一、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详见附表1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医师处方权限:
为便于管理及操作,根据《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我院相对应地设定为一线药物、二线药物、三线药物,分别实行一级、二级、三级药物管理:
1.获得初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住院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可以授予一线抗菌药物处方权;
2.获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可以授予二线抗菌药物处方权;
3.获得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科室主任经考核合格后可以授予三线抗菌药物处方权。
4.特殊使用级(三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急诊开具。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条件和程序: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住院患者确须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必须要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作为依据,经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药剂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会诊同意后,申请科室须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见附件1,由会诊专家签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方可使用。
医务科
2013.11.6。
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增加,导致了耐药菌株的产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也备受关注。
一般来说,抗菌药物处方的权限是根据医师的资质和专业水平来确定的。
在中国,医师被分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不同等级。
根据医师的等级和专业领域的不同,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主治医师作为临床工作中的主力军,通常具有一定的处方权限。
主治医师在处理常见感染性疾病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但一般只限于常用的、不太复杂的抗菌药物。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者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的患者,主治医师可能需要征求高级医师的意见才能进行处方。
其次,副主任医师作为医院中的高级医师,其处方权限相对于主治医师来说更加广泛。
副主任医师在处理各类感染性疾病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且可以使用一些高级抗菌药物。
但在使用一些特殊的、毒副作用较大的抗菌药物时,副主任医师也需要慎重考虑,并在必要时向主任医师汇报。
最后,主任医师作为医院中的专家级别,其处方权限是最广泛的。
主任医师在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时,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可以使用各类高级的、特殊的抗菌药物。
主任医师不仅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个性化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都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规范。
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当谨慎选择,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以免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此外,医师在处方抗菌药物时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避免盲目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综上所述,各级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是根据其医师资质和专业水平来确定的。
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安全。
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关于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及分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
一、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一级权限):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本院医师具备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
二、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二级权限):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具备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但需经科主任审批后使用。
三、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三级权限):临床科主任、副主任和取得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具备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但需经科主任审批、医院合理用药指导小组审核、分管院长批准后使用。
四、紧急情况下主管医师可以临时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生素,但仅限于1天用量,同时上报相关审批人员,做好记录备查。
五、具备一级、二级权限的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确需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时,须提出申请,由具备该级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的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处方,并按照前述程序审批。
六、经审核批准同意使用的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在药房取药时应将提交经审批的申请表并复印1份交药房存档,未提交经审批的申请表的药房应拒绝发药。
七、医院合理用药指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执行情况。
对超处方使用权限的医师,予以警告和全院通报;对超处方使用权限违规使用抗菌药物3例者,对其处方权限作降1级处理(一级权限医师停止其处方权);处方权限降级处理后再出现超处方使用权限违规使用抗菌药物3例及严重不合理用药者停止其处方权;超处方使用权限违规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者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缓细菌耐药的发展,提高我院临床治疗水平,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抗生素分级及使用权限: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和“限制使用”两类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具体药物如下:
(1)抗生素类
(2)合成抗菌药
(3)抗感染植物药
(5)抗病毒药
2、限制使用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患者需要使用时,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具体药物如下:
一、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次日必
须有
资格的医师签名放可继续使用,否则药剂科有权拒绝调剂。
三、抗生素的应用及联合用药应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制度》,掌握适用症,禁止超适用症、超剂量用药和不合理联合用药。
2024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一、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都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38号)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考核办法(一)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科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二)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硫酸妥布霉素针2ml
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针:100ml
左氧氟沙星片×12片
诺氟沙星胶囊×12粒
帕珠沙星针:100mlFra bibliotek糖肽类去甲万古霉素
硝基咪唑衍生物
甲硝唑氯化钠针:100ml
替硝唑氯化钠针:100ml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分类
非限制使用级
10类19种
初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限制使用级
4类6种
中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特殊使用级
4类4种
高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普通青霉素类
青霉素针 160万U
广谱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胶囊×24粒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拉定胶囊×24粒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呋辛针
头孢呋辛酯片.25g×6粒
头孢克洛胶囊×6粒
头孢尼西针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曲松针
头孢噻肟钠针
头孢他啶针
头孢哌酮钠 g
头孢克肟片×10
头孢菌素复方制剂
-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g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针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分散片×6片
罗红霉素胶囊×6粒
阿奇霉素针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针
林可霉素×2ml
氨基糖甙类
庆大霉素针 8万u×2ml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g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针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分散片×6片
罗红霉素胶囊×6粒
阿奇霉素针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针
林可霉素×2ml
氨基糖甙类
庆大霉素针8万u×2ml
阿米卡星针×2ml
硫酸妥布霉素针2ml
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针:100ml
左氧氟沙星片×12片
诺氟沙星胶囊×12粒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余杭骨科医院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分类
非限制使用级
(10类19种)
初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杨胜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宋杰、刘文宝、
代正祥、林科、郑标
罗晟斌、孙玉祥、
肖爱国、申鑫、章瑛之
限制使用级
(4类6种)
中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程栋、焦利斌、范连兴、王少俊、张广、裴绍龙、
特殊使用级
(4类4种)
帕珠沙星针:100ml
糖肽类
去甲万古霉素
硝基咪唑衍生物
甲硝唑氯化钠针:100ml
替硝唑氯化钠针:100ml
高级资格的执业医师:骆生法、魏社军、于涛
(温铁镔)
普通青霉素类
青霉素针160万U
广谱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胶囊×24粒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拉定胶囊×24粒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呋辛针
头孢呋辛(酯)片.25g×6粒
头孢克洛胶囊×6粒
头孢尼西针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曲松针
头孢噻肟钠针
头孢他啶针
头孢哌酮钠g
头孢克肟片×10
抗菌药物分哪三级管理使用权限如何限定

抗菌药物分为哪三级管理使用权限如何限定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各国设立了不同级别的管理权限来限定抗菌药物的使用。
一般来说,抗菌药物的管理权限可以分为三级,即一级、二级和三级管理权限,并根据具体情况限定医生、医院或药店等单位的使用权限。
一级管理权限一级管理权限是最为严格的管理权限,通常包括新型抗菌药物或具有较大毒副作用的抗菌药物。
医生在使用一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需要获得专门的准入资格或批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并进行必要的报告和监测。
医院或药店对于一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要进行特殊管理,确保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级管理权限二级管理权限相对宽松一些,包括常规抗菌药物和用途较为广泛的抗菌药物。
医生在使用二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使用指南和规定,确保使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医院或药店在管理二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需要建立完善的使用记录和监测系统,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会滥用或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三级管理权限三级管理权限是最为宽松的管理权限,包括一些常见的抗菌药物和用途较为广泛的抗菌药物。
医生在使用三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但仍需遵守相关的使用指南和规定。
医院或药店在管理三级管理权限的抗菌药物时,需要建立基本的记录和监测系统,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预防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综合来看,抗菌药物的管理权限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级别的权限有不同的限定和要求,旨在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发生。
医生、医院和药店的合作和监督是保障抗菌药物管理权限有效执行的关键。
以上是关于抗菌药物分为哪三级管理使用权限如何限定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为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以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以及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二、分级管理办法(1)明确各级医师和药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医师和药师经抗菌药物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明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权进行严格限定。
(2)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3)患者需要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后,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4)紧急情况下根据药物适应证或适应人群,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及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9〕38号精神,要求医疗机构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和卫办医发〔2009〕38号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二具体使用方法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三、督导、考核办法一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及医务科定期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对各科室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二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三检查、考核办法:定期对门、急诊处方、住院病历包括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随机抽查.1、门诊、急诊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患者基本情况书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给药途径、是否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用药等.2、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检查考核要点:1抗菌药物开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换品种和超越说明书范围使用时是否分析说明理由,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2抗菌药物使用必须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当越级使用时,是否按照规定时间使用或履行相应的手续,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3抗菌药物联用或局部应用是否有指征,是否有分析,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记录;4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是否做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在病程记录上有所反映;对于无法送检的病例,是否已在病程记录上说明理由.四对违规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及个人,医院将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直至停止处方权.兴安县界首骨伤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1、非限制使用药物:医师均可使用.2、限制使用药物:主治医师使用;执业医师使用需主治医师同意并签名.3、特殊使用药物:由“抗生素特殊使用专家组”会诊同意,首次使用时在病程录中具体记录并由专家组成员签字,由副高职称及以上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处方一日一开,药剂科凭处方发药.紧急情况下越级使用限当天量.2010-11-3兴安县界首骨伤医院药械安全性监测报告制度1. 为了加强经营药械的安全监管,严格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2. 药品/器械不良反应/事件,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等.4.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分析、整理、上报企业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5. 各部门应注意收集所经营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质量管理部.6. 药剂科应定期收集、汇总、分析各部门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规定向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兴安县界首骨伤医院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制度一、药械安全性监测报告实行逐级报告制度.二、严重的或罕见的药械安全性问题必须随时报告,必要是可以越级报告.三、各科室医务工作者发现可疑的药械不良反应病例时,需进行详细记录、调查,按要求填报报表.四、报表交给药剂科,药剂科对手机的报告进行整理、加工,对疑难病例的临床使用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五、药剂科将核对无误的报表在规定时间内全部上报到国家药械安全性检测中心.截止2011年7月15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例兴安县界首骨伤医院药品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性监测应急预案制度一、为处置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提供指导,制定本预案.二、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相结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三、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报告、评价、控制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不良事件,反应要快速,处置要及时.四、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防止各种药品、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滥用对社会的危害.2011年1月兴安县界首骨伤医院基本药物和高风险品种重点监测管理的实施办法为加强我院基本药物和高风险品种重点监测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从监管到监测,从监测到预警,从预警到风险控制的长效监测机制,有效降低药品安全风险,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一、药剂科,负责全院基本药物和高风险品种重点监测的业务指导工作.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所使用的基本药物和高风险品种的重点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发现不良反应及时上报药剂科.药剂科应当加强基本药物和高风险品种重点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和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二、高风险品种重点监测实行半年汇总上报制度.药剂科对所购进的的高风险药品,进行重点跟踪监测,并将每半年重点监测品种的监测情况,于下半年第一个月10日之前进行汇总,上报医务科备案.对高风险品种的质量风险管理与重点安全监测工作、与医院质控体系相结合,强化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开展监测工作,加强风险管理,预防重大药害事件发生.三、要求和临床科室应遵循临床合理用药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减少静脉联合用药,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品的混合静脉用药,特别要加强高风险药品临床使用的严重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四早”监测预警机制.四、药品使用中出现的严重或突发性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按照逐级报告的原则,立即报告所在地药监部门.2011年1月2日。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及目录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及目录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精神,要求医疗机构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一、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四)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见附件)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原则的规定制定,该目录涵盖全部抗菌药物,新药引进时应同时明确其分级管理级别。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有计划地对同类或同代抗菌药物轮流使用,具体由药剂科组织实施。
二、使用原则与方法(一)总体原则:严格使用指针、坚持合理用药、分级使用、严禁滥用。
(二)具体使用方法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

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我院临床治疗水平,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江苏省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特制定本规定:一、抗生素分级及使用权限: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和“限制使用”及“特殊使用”药物三类分级管理;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非限制使用药物,执业医师均可使用;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限制使用药物,主治医师使用,执业医师使用需主治医师同意并签名;3 、特殊使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会导致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等须定为特殊使用药物;特殊使用药物,由“抗生素特殊使用专家组”会诊同意,首次使用时在病程录中具体记录并由专家组成员签字,由副高职称以上医师或科主任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越级使用限当天量;备注一、门诊抗菌药物应用1门诊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只能选择一线药;如因病情需要使用二线药物的,应经具有中级医师及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原则上禁止在门诊治疗中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经具有高级职称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处方上加签;2门诊原则上应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需要联合应用的,只能选择两种一线抗菌药物;严禁三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结核、抗麻风等治疗除外;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肺结核、慢阻肺等慢性感染性疾病除外;使用3天以上,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治疗,并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4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的形式使用抗菌药物;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的,原则上应收住院或留门诊观察室使用;二、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1、预防用药指征:患者具有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如果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生感染将引起严重后果;2、应在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基础上规范用药品种和给药方案;3、不能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新品种、价格昂贵品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作为预防用药;4、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应综合考虑本院或本病区可能流行的致病菌、手术范围、手术部位与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病人机体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其原则是:1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大多数病原菌;2杀菌剂剂量要足够;3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用药次数;4宜静脉给药,一般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5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6清洁但易受污染的手术:如胃、肠、肺、耳鼻咽喉科、妇产科、口腔颌面外科等手术及开放性创伤,原则上手术当日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如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可用至术后2~3天;7污染的手术:如脓疡切开引流、化脓性胆管炎、骨髓炎、肠穿孔、腹膜炎等术前已明确感染的手术,从围手术期起即按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用药;5、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注意事项:1单纯性病毒感染者不用抗菌药物;2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应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价格便宜;3预防用药应有目的,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的感染菌选择药物,不能盲目采用广谱抗菌药或联合用药以预防多种细菌感染;4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不能放松严格的手术操作及无菌技术,并应加强临床观察及消毒隔离措施;5清洁肠道用药:施行结肠、直肠手术,于术前2-3天开始口服肠道制菌药物,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三、特殊情况抗菌药物的应用1、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1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征,以期达到抗菌的协同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产生;2联合用药一般为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特殊情况可联用两种以上,包括抗真菌药;3联合用药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病原体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以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耐药菌感染,特别是院内感染;为减少各药物单一使用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需长期用药,有利于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2、肾脏、肝脏功能不全者,新生儿,小儿患者,妊娠、哺乳妇女及老年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84号), 为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现对《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进行重新修定, 具体如下:一、门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1.住院医师只能开具一线抗菌药物, 不能开具二线及三线抗菌药物。
2.主治以及以上职称医师只能开具一线及二线抗菌药物, 不能开具三线抗菌药物。
3、副高职称和专家组成员也只能开具一线及二线抗菌药物, 不能开具三线抗菌药物。
二、急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1.仅限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
2.住院医师只能开具一线抗菌药物, 不能开具二线及三线抗菌药物。
3、主治医师只能开具一线及二线抗菌药物, 不能开具三线抗菌药物。
4、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职称医师可以开具一线、二线及三线抗菌药物, 但是三线药物需要填写《xx医院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 经特殊使用级药物会诊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审批后才能开出来。
5.专家组医师开具三线药物时无需审批。
三、住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1.住院医师, 只能开具一线抗菌药物, 不能开具二线以及三线抗菌药物。
2.主治医师, 只能开具一线和二线抗菌药物, 不能开具三线抗菌药物。
3.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职称医师, 可以开具一线、二线及三线抗菌药物, 但是开三线抗菌药物时, 必须要填写《xx医院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 发送给专家组审批。
待会诊专家审核后即可使用。
4.专家组成员, 开具三线抗菌药物时无需审批。
5.副高及以上医师开三线药品时需要填写《xx医院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 并选择“会诊专家”, 原则上由本科室会诊专家完成会诊审批;如果本科室会诊专家不在, 也可向其他科室会诊专家和临床药师申请会诊, 但务必电话通知会诊专家。
6.会诊专家审核后, 副高及以上医师就才可以开出抗菌药物, 审核不通过, 仍无法开出该药品。
7、副高及以上医师提交的《xx医院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 会诊专家必须在24小时内审核, 如果超过24小时未审, 该《xx医院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申请单》自动作废。
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

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1.引言抗菌药物是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的重要工具,但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我们制定了该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
2.目的本制度旨在明确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时的权限管理要求,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实践准则。
3.权限分级为了规范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权限,我们将权限划分为以下三个级别:3.1.一级权限一级权限仅授予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生,以及具备科主任职务的医生。
他们可以自主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和处方,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抗菌治疗。
3.2.二级权限二级权限授予执业医师和住院医生,他们可以使用已设定好的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抗菌治疗,但需在一级权限医生的指导下执行。
3.3.三级权限三级权限授予实医师和护士,在执行抗菌治疗时需严格遵守和执行医生的指示,并及时向一级权限医生汇报治疗情况。
4.权限管理流程4.1.一级权限申请医务人员在达到一定资格条件后,向医院药事部门提出一级权限申请。
药事部门将核实医务人员的资质和业务水平后,给予一级权限。
4.2.二级权限授权医务人员在达到获得二级权限的要求后,由一级权限医生进行认可,并在系统中进行授权。
二级权限医生需接受一级权限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4.3.三级权限授权医务人员在入职时由医院进行培训和考核,达到一定要求后,由一级权限医生进行认可,并在系统中进行授权。
三级权限医生需服从一级权限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5.监督与处罚为保证该制度的执行,医院药事部门将定期进行抽样核查和评估,对于违反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6.结论抗菌治疗处方使用权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提升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降低细菌耐药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现象,根据《指导原则》将抗生素分三级管理:一、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处方医师开具。
2、限制使用——主治以上医师开具3、特殊使用——主任医师开具二、分级管理办法1、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氯霉素、先锋5号等;2、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相对于非限制抗菌药物来说的。
在疗效、安全、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品价格也相对较高,这类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如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
3、特殊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价格昂贵的药品。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以下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使用误区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
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妥布霉素针2ml
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针:100ml
左氧氟沙星片×12片
诺氟沙星胶囊×12粒
帕珠沙星针:100ml
糖肽类
去甲万古霉素
硝基咪唑衍生物
甲硝唑氯化钠针:100ml
替硝唑氯化钠针:100ml
抗菌药物目录及医生分级使用权限
分类
非限制使用级
(10类19种)
初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限制使用级
(4类6种)
中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特殊使用级
(4类4种)
高级资格的执业医师:
普通青霉素类
青霉素针 160万U
广谱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胶囊×24粒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拉定胶囊×24粒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呋辛针
头孢呋辛(酯)片.25g×6粒
头孢克洛胶囊×6粒
头孢尼西针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
头孢曲松针
头孢噻肟钠针
头孢他啶针
头孢哌酮钠 g
头孢克肟片×10
头孢菌素复方制剂
(?-内酰胺酶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分散片×6片
罗红霉素胶囊×6粒
阿奇霉素针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针
林可霉素×2ml
氨基糖甙类
庆大霉素针 8万u×2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