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与反硝化
硝化与反硝化
3.7 硝化与反硝化废水中的氮常以合氮有机物、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形式存在。
生物处理把大多数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
一、硝化与反硝化(一) 硝化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反应过程如下:亚硝酸盐菌NH4++3/2O2 NO2-+2H++H2O-△E △E=278.42KJ 第二步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菌NO-+1/2O2 NO3--△E △E=278.42KJ 这两个反应式都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它的需氧量。
上诉两式合起来写成:NH4++2O2 NO3-+2H++H2O-△E △E=351KJ综合氨氧化和细胞体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NH4+1.83O2+1.98HCO3- 0.02C5H7O2N+0.98 NO3-+1.04 H2O+1.88H2CO3 由上式可知:(1)在硝化过程中,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时需氧4.57g;(2)硝化过程中释放出H+,将消耗废水中的碱度,每氧化lg 氨氮,将消耗碱度(以CaCO3计) 7.lg。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1)pH值当pH值为8.0~8.4时(20℃),硝化作用速度最快。
由于硝化过程中pH将下降,当废水碱度不足时,即需投加石灰,维持pH值在7.5以上;(2)温度温度高时,硝化速度快。
亚硝酸盐菌的最适宜水温为35℃,在15℃以下其活性急剧降低,故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3)污泥停留时间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0.5d-1(温度20℃,pH8.0~8.4)。
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应取>2 ;(4)溶解氧氧是生物硝化作用中的电子受体,其浓度太低将不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
一般,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行硝化,溶解氧应保持在2~3mg/L以上;(5)BOD负荷硝化菌是一类自养型菌,而BOD氧化菌是异养型菌。
硝化与反硝化
污水深度处理的硝化与反硝化(2007-08-12 10:48:15)转载▼标签:环保、污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的硝化与反硝化一。
硝化(1) 微生物:自营养型亚硝酸菌(Nitrosmohas)自营养型硝酸菌(Nitrobacter)(2) 反应:城市污水中的氮化物主要是NH3,硝化菌的作用是将NH3—N氧化为NO3—NNH+4+1.5O2———NO2+H2O+H+-ΔE亚硝酸菌ΔE=278.42kJNO2+0.5O2———NO-3-ΔE硝酸菌ΔE=278.42kJNH+4+2.0O2——— NO-3+H2+2H+-ΔE硝酸菌ΔE=351kJ研究表明,硝化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反应速率。
硝酸菌的细胞组织表示为C5H7NO255NH+4+76O2+109HCO-3———C5H7NO2+54NO-2+57H2O+104H2Co3亚硝酸菌400 NO2+ NH+4+4 H2Co3+ HCO-3+195 O2——— C5H7NO2+3 H2O+400 NO-3硝酸菌NH+4+1.86 O2+1.98HCO-3——— 0.02C5H7NO2+1.04H2O+0.98 NO-3+1.88H2Co3硝酸菌(3) 保证硝化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pH 8~9水温亚硝酸菌反应最佳温度 t=35 0C t>15 0CDO 2 ~ 3 mg / L > 1.0 mg / L硝化1克NH3—N:消耗4。
57克O2消耗7。
14克碱度(擦C a Co3计)生成0。
17克硝酸菌细胞(4) 亚硝酸菌的增殖速度 t=25O C活性污泥中µ(Nitrosmohas)=0.18e 0.116(T-15) day –1µ(Nitrosmohas)=0.322 day –1(20OC)纯种培养:µ(Nitrosmohas)=0.41e 0.018(T-15) day -1河水中µ(Nitrosmohas)=0.79e 0.069(T-15) day -1一般它营养型细菌的比增长速度µ =1。
关于硝化反硝化的碳源碱度的计算!
关于硝化反硝化的碳源碱度的计算!硝化反硝化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生化过程。
它通过细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再将硝态氮还原为氨氮,完成氮的循环。
本文将重点介绍硝化反硝化中碳源和碱度的计算方法。
一、碳源的计算1.硝化过程中的碳源硝化过程中,细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此过程需要耗费能量。
为了维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需要提供足够的碳源。
一般来说,硝化过程中适宜的碳源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碳源。
无机碳源:常用的无机碳源有碳酸盐、碳酸氢盐、苏打灰等。
这些无机碳源在水中溶解后可以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
有机碳源:常用的有机碳源包括葡萄糖、乳糖、酒精等。
有机碳源的加入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促进硝化反应的进行。
2.反硝化过程中的碳源反硝化过程中,细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此过程同样需要耗费能量。
同样需要提供足够的碳源。
常用的碳源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碳源。
无机碳源:常用的无机碳源有硫酸盐、碳酸盐等。
这些无机碳源在水中溶解后可以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
有机碳源:常用的有机碳源包括葡萄糖、乳糖、酒精等。
有机碳源的加入可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为细菌提供能量和碳源,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二、碱度的计算碱度是指水溶液中碱性物质所占的量。
在硝化反硝化中,强碱性条件对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碱度是保证硝化反硝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计算碱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pH法pH是衡量水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与碱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当pH在7.0-8.5之间时,硝化和反硝化的效果较好。
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水样的pH值来初步评估碱度的情况。
2.碱定法碱定法是一种量化测定碱度的方法。
常用的碱定方法有酸碱滴定法和酸碱指示剂法。
通过向水样中加入酸或碱滴定剂,直到水样的酸碱度发生变化,从而计算出水样中的碱度。
3.碳酸盐盐度法碳酸盐盐度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水样中的碳酸盐盐度来推测碱度的方法。
碳酸盐盐度是指水中溶解的碳酸盐所占的量,可以通过测量水样中的总碱度来计算。
污水处理—硝化与反硝化
污水硝化—反硝化脱氮处理是一种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污水微生物脱氮处理方法。
此法分为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在好氧条件下利用污水中硝化细菌将含氮物质转化为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利用污水中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
两段生物脱氮法是污水微生物脱氮的有效方法,作为标准生物脱氮法已得到较广泛应用。
硝化反应过程:在有氧条件下,氨氮被硝化细菌所氧化成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他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由亚硝酸菌( Nitrosomonas sp)参预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反应;硝酸菌(Nitrobacter sp)参预的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亚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化能自养菌,它们利用 CO2、CO32-、HCO3-等做为碳源,通过NH3、NH4+、或者 NO2-的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
硝化反应过程需要在好氧(Aerobic 或者 Oxic)条件下进行,并以氧做为电子受体,氮元素做为电子供体。
其相应的反应式为:1.亚硝化反应方程式: 55NH4++76O2+109HCO3-→C5H7O2N ﹢ 54NO2-+57H2O+10 4H2CO32.硝化反应方程式: 400NO2-+195O2+NH4++4H2CO3+HCO3-→C5H7O2N+400NO3- +3H2O3.硝化过程总反应式: NH4++1.83O2+1.98HCO3-→0.021C5H7O2N+0.98NO3-+1. 04H2O+1.884H2CO3通过上述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可知,在硝化反应过程中,将1 克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需好氧4.57 克(其中亚硝化反应需耗氧 3.43 克,硝化反应耗氧量为1.14 克),同时约需耗 7.14 克重碳酸盐(以 CaCO3 计)碱度。
在硝化反应过程中,氮元素的转化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氨离子 NH4-→羟胺NH2OH→硝酰基NOH→亚硝酸盐 NO2-→硝酸盐 NO3-。
反硝化反应过程: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而从无水中逸出,从而达到除氮的目的。
同步硝化反硝化原理
同步硝化反硝化原理同步硝化反硝化是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技术,它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基本过程。
硝化反应是指氨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再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而反硝化反应则是指硝酸盐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这两种反应是废水处理中常见的氮素转化过程。
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中,硝化和反硝化两种反应同时进行。
这是通过控制氧气的供应来实现的。
在废水处理系统中,通常会设置好氧区和缺氧区,氨氮在好氧区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然后在缺氧区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
这样就实现了硝化和反硝化两种反应的同步进行。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原理是基于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在好氧条件下,氨氮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氮,还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
此外,同步硝化反硝化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它适用于有机负荷较高、氨氮负荷较高的废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氮素的去除效率。
而且,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还能够适应废水水质和流量的波动,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总的来说,同步硝化反硝化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废水处理技术,它通过控制好氧和缺氧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实现了氨氮和硝酸盐氮的同步转化,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去除氮污染物,还能够降低处理成本,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硝化反硝化
A、硝化反应过程:在有氧条件下,氨氮被硝化细菌所氧化成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他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由亚硝酸菌(Nitrosomonas sp)参与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反应;硝酸菌(Nitrobacter sp)参与的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亚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化能自养菌,它们利用CO2、CO32-、HCO3-等做为碳源,通过NH3、NH4+、或NO2-的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
硝化反应过程需要在好氧(Aerobic或Oxic)条件下进行,并以氧做为电子受体,氮元素做为电子供体。
其相应的反应式为:亚硝化反应方程式:55NH4++76O2+109HCO3→C5H7O2N﹢54NO2-+57H2O+104H2CO3硝化反应方程式:400NO2-+195O2+NH4-+4H2CO3+HCO3-→C5H7O2N+400NO3-+3H2O硝化过程总反应式:NH4-+1.83O2+1.98HCO3→0.021C5H7O2N+0.98NO3-+1.04H2O+1.884H2CO3通过上述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可知,在硝化反应过程中,将1克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需好氧4.57克(其中亚硝化反应需耗氧3.43克,硝化反应耗氧量为1.14克),同时约需耗7.14克重碳酸盐(以CaCO3计)碱度。
在硝化反应过程中,氮元素的转化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氨离子NH4-→羟胺NH2OH→硝酰基NOH→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
B、反硝化反应过程: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而从无水中逸出,从而达到除氮的目的。
反硝化是将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反硝化菌是一类化能异养兼性缺氧型微生物。
当有分子态氧存在时,反硝化菌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当无分子态氧存在时,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的N3+和N5+做为电子受体,O2-作为受氢体生成水和OH-碱度,有机物则作为碳源提供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得到氧化稳定,由此可知反硝化反应须在缺氧条件下进行。
污水处理中的硝化与反硝化过程
污水处理厂的硝化与反硝化应用
污水处理厂是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应用场所,通过硝化反应将有机 氮转化为硝酸盐,再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去 除氮污染物的目的。
硝化反应通常在好氧条件下进行,由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反 硝化反应则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由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硝化反应的微生物学基础
硝化细菌是一类好氧性细菌,能够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
硝化细菌主要包括亚硝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和硝化细菌两类,分别负责亚硝化和硝化两个阶段 。
硝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溶解氧
硝化反应是好氧反应,充足的溶解氧是保证硝化 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
pH值
硝化细菌适宜的pH值范围为7.5-8.5。
ABCD
温度
硝化细菌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为 20-30℃。
应对气候变化
资源回收利用
探索污水处理过程中资源的回收利用,如能源、肥 料等,提高污水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污水处理系统需应对极 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挑战,保障硝化与反硝 化过程的稳定运行。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 经验,推动硝化与反硝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害。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硝化与反硝化应用
城市污水中的氮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硝化与反硝化过程在 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通过合理控制反应条 件,提高脱氮效率。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硝化与反硝化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氮污染物含量,改善城市 水环境质量。
短程硝化反硝化与同步硝化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与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与同步硝化反硝化1. 简介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是两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它们在去除氨氮和硝酸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并对其效果和限制进行评估。
2. 短程硝化反硝化2.1 硝化反硝化原理短程硝化反硝化是一种将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耦合起来,实现废水中氨氮的高效去除的技术。
在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废水中的氨氮首先经过硝化作用被氧化为硝态氮,然后立即发生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排出。
2.2 应用领域短程硝化反硝化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领域。
它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以及有限操作空间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其反应迅速、体积小、投资少的特点,使得短程硝化反硝化成为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2.3 效果和限制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主要优势在于处理效果显著,能够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氨氮,达到废水排放标准。
然而,由于该技术对废水中的氨氮浓度要求较高,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时效果不明显。
短程硝化反硝化还对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
3. 同步硝化反硝化3.1 硝化反硝化原理同步硝化反硝化是指在同一处理单元中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一种废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优化废水处理工艺,加强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氨氮和硝态氮的同时去除。
3.2 应用领域同步硝化反硝化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农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由于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够同时去除氨氮和硝态氮,使得废水处理过程更加高效,减少了处理单元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3.3 效果和限制同步硝化反硝化的主要优势在于处理效果稳定,同时可以实现氨氮和硝态氮的全面去除。
然而,该技术对微生物的选择性较高,因此在操作和维护时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因素,以确保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性。
同步硝化反硝化对废水中COD和其他有机物的降解效果较差,需要配合其他技术进行。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的原理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操作
一、硝化与反硝化的作用机理:
1、硝化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亚硝化菌将废水中的NH3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称为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必须通过这两类菌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2、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转化为N2、NO、N2O,称为反硝化作用。
3、硝化细菌必须在好氧条件下作用。
4、反硝化菌必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二、作用方程式:
硝化反应:
2NH3+3O2――(亚硝化菌)――2HNO2+2H2O+能量(氨的氧化)
2HNO2+O2――(硝化菌)――2HNO3+能量(亚硝酸的氧化)反硝化反应:
NO3— +CH3OH ——N2 + CO2+H2O+ OH—(以甲醇作为C源)
三、操作:
1、将购买的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5、6#,亚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1、
2、
3、4#,反硝化菌投加到厌氧池。
2、控制指标:
生物硝化
①PH值:控制在7.5—8.4
②温度:25—30℃
③溶氧:2—4mg/L
④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一般应大
于2小时
生物反硝化:
①PH值:控制在7.0—8.0
②温度:25—30℃
③溶氧:0.5mg/L
④有机碳源:BOD5/TN>(3—5)过低需补加碳源。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一、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硝化反应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步骤:NH4++1.5O2NO2-+H2O+2H+NO2-+0.5O2NO3-硝化反应总方程式:NH3+1.86O2+1.98HCO3-0.02C5H7NO2+1.04H2O+0.98NO3--+1.88H2CO3若不考虑硝化过程硝化菌的增殖,其反应式可简化为NH4++2O2NO3-+H2O+2H+从以上反应可知:1)1gNH4+-N氧化为NO3-需要消耗2*50/14=7.14g碱(以CaCO3计)2)将1gNH4+-N氧化为NO2--N需要3.43gO2,氧化1gNO2--N需要1.14gO2,所以氧化1gNH4+-N需要4.57gO2。
硝化细菌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DO:DO应保持在2-3mg/L。
当溶解氧的浓度低于0.5mg/L时,硝化反应过程将受到限制。
b.PH和碱度:PH7.0-8.0,其中亚硝化菌6.0-7.5,硝化菌7.0-8.5。
最适合PH为8.0-8.4。
碱度维持在70mg/L以上。
碱度不够时,应补充碱c.温度:亚硝酸菌最佳生长温度为35℃,硝酸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42℃。
15℃以下时,硝化反应速度急剧下降;5℃时完全停止。
d.污泥龄: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0.5d-1(温度20℃,pH8.0~8.4)。
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
对于实际应用中,活性污泥法脱氮,污泥龄一般11~23d。
e.污泥负荷:负荷不应过高,负荷宜0.05-0.15kgBOD/(kgMLSS·d)。
因为硝化菌是自养菌,有机物浓度高,将使异养菌成为优势菌种。
总氮负荷应≤0.35kgTN/(m3硝化段·d),当负荷>0.43kg/(m3硝化段·d)时,硝化效率急剧下降。
sbr 硝化和反硝化 反应原理
sbr 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原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原理。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1. 引言:硝化和反硝化是自然界中氮循环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
硝化指的是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则是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N2)的过程。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是两种在水体和土壤中发生的硝化反硝化现象。
本文将对这两种现象进行深入讨论,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2.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概念及机理:2.1 同步硝化反硝化是指硝化和反硝化同时在同一生境中进行的现象。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能够共存并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氮循环。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富含有机质和氮的水体和土壤中。
2.2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2.1 硝化:硝化细菌通过氧化氨氮(NH4+)生成亚硝酸盐(NO2-),再经过氧化反应生成硝酸盐(NO3-)。
2.2.2 反硝化: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和一氧化氮(N2O)。
3.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概念及机理:3.1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指硝化和反硝化在同一小尺度范围内交替进行的现象。
它通常发生在微生物周围,如土壤微生物团聚体、根际等环境中。
3.2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2.1 硝化:土壤中的硝化细菌通过氧化氨氮(NH4+)生成亚硝酸盐(NO2-),然后亚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NO3-)。
3.2.2 反硝化:硝酸盐中的氮气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氮气(N2)。
4. 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重要性:4.1 氮素循环: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都是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
它们促进了氨氮和硝酸盐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转化,并维持了生态系统中氮的平衡。
4.2 环境污染控制: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能够降低水体和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
硝酸盐过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酸化,而同步硝化反硝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可以有效地将硝酸盐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一氧化氮。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的原理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的原理硝化与反硝化是水处理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氨氮去除方法。
硝化是指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化合物(主要是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反硝化是指将水中的硝态氮还原为氨氮,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的原理。
硝化是由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完成的,这种微生物被称为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氧化亚硝酸细菌(Nitrosomonas),负责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另一类是氧化硝酸细菌(Nitrobacter),负责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
硝化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亚硝化和硝化。
亚硝化是亚硝酸盐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的过程,可表示为:NH4+→NO2-。
而硝化是硝酸盐菌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可表示为:NO2-→NO3-。
硝化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一般为7.8-8.2,温度范围一般为20-35℃。
在水处理工程中,为了提高硝化细菌的活性,通常会提高水体中的DO(溶解氧)浓度,同时增加氨氮与亚硝酸之间的接触时间。
反硝化是由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完成的,这种微生物被称为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利用氧化亚硝酸作为电子受体,将硝酸氮还原为氨氮,并释放出氧气或一氧化氮等气体。
反硝化细菌的代表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它具有较强的还原硝酸能力。
反硝化过程一般可表示为:NO3- → NO2- → NO → N2O →N2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最适pH范围一般为6.5-7.5,温度范围一般为25-30℃。
和硝化一样,为了提高反硝化细菌的活性,通常也需要提高水体中的DO浓度。
三、硝化与反硝化联合去除氨氮的工艺流程硝反工艺的流程一般为:先将水体中的氨氮通过硝化转化为硝酸,然后利用反硝化细菌将硝酸还原为氨氮。
硝反工艺通常包括硝化反硝化生物过滤法、硝化反硝化活性污泥法等。
其中,硝化反硝化生物过滤法是一种较常用的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
在硝反工艺中,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共同生长,不仅可以去除氨氮,还可以去除有机物等其他污染物,从而对水体进行全面的处理。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的原理
硝化与反硝化去除氨氮操作
一、硝化与反硝化的作用机理:
1、硝化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亚硝化菌将废水中的NH3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必须通过这两类菌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2、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转化为N2、NO、N2O,称为反硝化作用;
3、硝化细菌必须在好氧条件下作用;
4、反硝化菌必须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二、作用方程式:
硝化反应:
2NH3+3O2――亚硝化菌――2HNO2+2H2O+能量氨的氧化
2HNO2+O2――硝化菌――2HNO3+能量亚硝酸的氧化
反硝化反应:
NO3— +CH3OH —— N2 + CO2+H2O+ OH—以甲醇作为C源
三、操作:
1、将购买的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5、6,亚硝化菌投加到曝气池1、
2、3、4,反硝化菌投加到厌氧池;
2、控制指标:
生物硝化
①PH值:控制在—
②温度:25—30℃
③溶氧:2—4mg/L
④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一般应大于2
小时
生物反硝化:
①PH值:控制在—
②温度:25—30℃
③溶氧:L
④有机碳源:BOD5/TN>3—5过低需补加碳源。
同步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
硝化反硝化作为地球上细菌尤其是微生物的重要代谢过程,在现有体系内具有重要的
作用,一般情况下,硝化反硝化是一种氮循环,也是营养元素硝酸盐在生物链内传递的主
要途径。
氮是地球生物体系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可以通过太阳能和硝酸盐等化合物
来进行氮循环,满足生物体系生成和运行的需要。
硝化变化是氮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硝酸盐是生物体系中氮循环所必需的物质,硝酸盐的循环反应是硝化的反应形式。
硝化反硝化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交互过程,硝化反应是一种气体交换过程,其基本原理
是硝化细菌将氮气还原为有机物化的氮的过程,而硝化反应则是将硝化产物释放到水中的
过程,也就是将氮气还原为无机水溶性硝酸盐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对硝酸盐在生物体系中
发生转化和迁移作出贡献。
硝化反硝化反应过程是相互协调的,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能力来协调氮循环的正常运行,氮的循环可以通过硝化和反硝化的过程来达到,而这些循环过程也可以持续进行,可
以更好地支持地球生物体系的支撑和发展。
硝化反硝化是进行氮循环和氮转化的必要依赖,它也支撑着整个生物圈的发展与演变,是氮圈形成和保存的重要过程,也是地球生物体系
稳定发展良性循环的维持。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原理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原理
硝化反应是向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硝基的反应过程。
脂肪族化合物硝化时有氧化-断键副反应,工业上很少采用。
硝基甲烷、硝基乙烷、1-和2-硝基丙烷四种硝基烷烃气相法生产过程,是30年代美国商品溶剂公司开发的。
迄今该法仍是制取硝基烷烃的主要工业方法。
此外,硝化也泛指氮的氧化物的形成过程。
反硝化,也称脱氮作用,是指细菌将硝酸盐中的氮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还原为氮气的生物化学过程。
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菌统称为反硝化菌。
反硝化菌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将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完成呼吸作用(respiration)以获得能量。
这一过程是硝酸盐呼吸(nitraterespiration)的两种途径之一,另一种途径是是硝酸异化还原成铵盐(DNRA)。
硝化主要方法
硝化过程在液相中进行,通常采用釜式反应器。
根据硝化剂和介质的不同,可采用搪瓷釜、钢釜、铸铁釜或不锈钢釜。
用混酸硝化时为了尽快地移去反应热以保持适宜的反应温度,除利用夹套冷却外,还在釜内安装冷却蛇管。
产量小的硝化过程大多采用间歇操作。
产量大的硝化过程可连续操作,采用釜式连续硝化反应器或环型连续硝化反应器,实行多台串联完成硝化反应。
环型连续硝化反应器的优点是传热面积大,搅拌良好,生产能力大,副产的多硝基物和硝基酚少。
硝化方法主要有:稀硝酸硝化、浓硝酸硝化、在浓硫酸中用硝酸硝化、在有机溶剂中用硝酸硝化和非均相混酸硝化等。
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一、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硝化反应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步骤:NH4++1.5O2 NO2-+H2O+2H+NO2-+0.5O2NO3-硝化反应总方程式:NH3+1.86O2+1.98HCO3- 0.02C5H7NO2+1.04H2O+0.98NO3--+1.88H2CO3若不考虑硝化过程硝化菌的增殖,其反应式可简化为NH4++2O2 NO3-+H2O+2H+从以上反应可知:1)1gNH4+-N氧化为NO3- 需要消耗2*50/14=7.14g碱(以CaCO3计)2)将1gNH4+-N氧化为NO2--N需要3.43gO2,氧化1gNO2--N需要1.14gO2,所以氧化1gNH4+-N需要4.57gO2。
硝化细菌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DO:DO应保持在2-3mg/L。
当溶解氧的浓度低于0.5mg/L时,硝化反应过程将受到限制。
b.PH和碱度:PH7.0-8.0,其中亚硝化菌6.0-7.5,硝化菌7.0-8.5。
最适合PH为8.0-8.4。
碱度维持在70mg/L以上。
碱度不够时,应补充碱c.温度:亚硝酸菌最佳生长温度为35℃,硝酸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5~42℃。
15℃以下时,硝化反应速度急剧下降;5℃时完全停止。
d.污泥龄: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 0.3~0.5d-1(温度20℃,pH8.0~8.4)。
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
对于实际应用中,活性污泥法脱氮,污泥龄一般11~23d。
e.污泥负荷:负荷不应过高,负荷宜0.05-0.15kgBOD/(kgMLSS·d)。
因为硝化菌是自养菌,有机物浓度高,将使异养菌成为优势菌种。
总氮负荷应≤0.35kgTN/(m3硝化段·d),当负荷>0.43kg/(m3硝化段·d)时,硝化效率急剧下降。
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氨转化为硝酸的氧化必须有O2参与,通常发生在通气良好的土壤、厩肥、堆肥和活性污泥中。
硝化细菌,先是亚硝化细菌将铵根(NH4+)氧化为亚硝酸根(N02-);然后硝化细菌再将亚硝酸根氧化为硝酸根(N03-)。
硝化作用所产生的硝酸盐(NO3-),因其自身的负电性而不容易被固定在正离子交换点(主要是腐殖质)多于负离子的土壤中。
反硝化作用,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化物和氮气的过程。
是活性氮以氮气形式返回大气的主要生物过程。
反硝化作用不仅在土壤中进行,还可在江河湖泊和海洋中进行。
发生反硝化作用的条件是:①反硝化微生物;②合适的电子供体,如有机碳化物、还原态硫
化物;③厌氧条件;④氮的氧化物。
土壤中已知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种类有24个属性。
绝大多数反硝化细菌是异养型细菌,亦有少数自养型细菌如反硝化硫杆菌。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素包括:①氧的供应,当氧的供应受到限制时发生反硝化作用;②碳的供应,如土壤有机质、根分泌物等;③硝酸盐的供应;④pH,在酸性土壤中,反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短程反硝化原理
短程反硝化原理
短程反硝化是一种处理废水中硝酸盐的生物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群体,将硝酸盐(NO3-)还原为氮气(N2)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实现硝酸盐的去除。
短程反硝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
1. 硝化阶段:在硝化阶段中,硝化细菌将有机氮和铵离子(NH4+)氧化为亚硝酸盐(NO2-),然后再氧化为硝酸盐(NO3-)。
- 有机氮+ O2 → NH4+ + H2O → NO2- +H2O → NO3-
2. 反硝化阶段:在反硝化阶段中,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
(NO3-)还原为亚硝酸盐(NO2-),然后再还原为氮气
(N2)。
- NO3- → NO2- → N2
需要注意的是,短程反硝化是一种需要低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反应。
因此,在进行短程反硝化处理时,需要提供相应的控制条件,如降低溶解氧浓度或增加反应器内的混合条件,以促进反硝化过程的进行。
短程反硝化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和较低的能耗,可以有效地处理含有高浓度硝酸盐的废水。
因此,短程反硝化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化与反硝化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1 生物脱氮与同步硝化反硝化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废水中的氨氮首先被硝化菌在好氧条件下氧化为NO-X,然后NO-X 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还原为N2(反硝化)。
硝化和反硝化既可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进行,又可在生物膜反应器中进行,目前应用最多的还是活性污泥法。
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处在同一活性污泥中,由于硝化菌的好氧和自养特性与反硝化菌的缺氧和异养特性明显不同,脱氮过程通常需在两个反应器中独立进行(如Bardenpho、UCT、双沟式氧化沟工艺等)或在一个反应器中顺次进行(如SBR)。
当混合污泥进入缺氧池(或处于缺氧状态)时,反硝化菌工作,硝化菌处于抑制状态;当混合污泥进入好氧池(或处于好氧状态)时情况则相反。
显然,如果能在同一反应器中使同一污泥中的两类不同性质的菌群(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同时工作,形成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简称SND),则活性污泥法的脱氮工艺将更加简化而效能却大为提高。
此外从工程的角度看,硝化和反硝化在两个反应器中独立进行或在同一个反应器中顺次进行时,硝化过程的产碱会导致OH-积累而引起pH值升高,将影响上述两阶段反应过程的反应速度,这在高氨氮废水脱氮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但对SND工艺而言,反硝化产生的OH-可就地中和硝化产生的H+,减少了pH值的波动,从而使两个生物反应过程同时受益,提高了反应效率。
2 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途径由于硝化菌的好氧特性,有可能在曝气池中实现SND。
实际上,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曝气池中氮的非同化损失(其损失量随控制条件的不同约在10%~20%左右),对SND的研究也主要围绕着氮的损失途径来进行,希望在不影响硝化效果的情况下提高曝气池的脱氮效率。
①利用某些微生物种群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反硝化的特性来实现SND。
研究结果表明,Thiosphaera、Pseadonmonas nautica、Comamonossp.等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可利用NOX-N 进行反硝化。
如果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置于同一反应器(曝气池)内混合培养,则可达到单个反应器的同步硝化反硝化。
尽管这些微生物的纯培养结果令人满意,但目前普遍认为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主要原因是实际污泥中这些菌群所占份额太小。
②利用好氧活性污泥絮体中的缺氧区来实现SND。
通常曝气池中的DO维持在1~2mg/L,活性污泥大小具有一定的尺度,由于扩散梯度的存在,在污泥颗粒的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缺氧区,从而形成有利于反硝化的微环境。
以往对曝气池中氮的损失主要以此解释,并被广泛接受。
如果污泥颗粒内部厌氧区增大,反硝化效率就相应提高。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SND主要是由污泥絮体内部缺氧产生。
要实现高效率的SND,关键是如何在曝气条件下(不影响硝化效果)增大活性污泥颗粒内部的缺氧区以实现反硝化。
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即减小曝气池内混合液的DO浓度和提高活性污泥颗粒的尺度。
降低曝气池的DO浓度,即减小了O2的扩散推动力,可在不改变污泥颗粒尺度的条件下在其内部形成较大的缺氧区。
丹麦BioBalance公司发明的SymBio工艺即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曝气池DO维持在1 mg/L以下),但在低DO浓度下硝化菌的活性将会降低,且极易形成诸如Sphaeroticule natans/1701和H.Hydrossis之类的丝状菌膨胀。
因此,提高SND活性污泥颗粒的尺度,在不影响硝化效率的前提下达到高效的SND可能是最佳选择。
然而,由于曝气池中气泡的剧烈扰动作用,活性污泥颗粒在曝气条件下很难长大,因此限制了活性污泥法SND效率的提高。
实现活性污泥法的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必须在曝气状态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入流中的碳源应尽可能少地被好氧氧化;②曝气池内应维持较大尺度的活性污泥。
在连续流好氧条件下硝化发生在碳氧化之后,入流中的碳源被碳氧化或合成为细胞物质,只有当BOD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时硝化过程才开始。
此时,即使污泥尺度较大也能形成有利于反硝化的微环境,但外源碳已消耗殆尽,只能利用内源碳进行反硝化,而内源水平反硝化的反应速率小,因此SND效率就低。
在非连续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模式则截然不同,入流中的碳源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微生物大量吸收,并以聚合物或原始基质的形态储藏于体内,从而使曝气池中的碳源浓度迅速降低,为硝化创造良好条件。
如果颗粒污泥较大,形成有利于反硝化的微环境,则微生物可利用预先储存的基质进行反硝化。
由于反硝化处在基质水平,反硝化的速度快,SND效率就高。
3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活性污泥工艺的运行好坏主要依赖于反应器中形成污泥的质量。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创造一定条件可培养出高活性的SND颗粒污泥,其颗粒尺度在500 μm左右,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较高的SND速率。
根据目前普遍接受的污泥絮体理论及在曝气池中通常观测到的污泥颗粒大小(约为100 μm )可知,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污泥颗粒的紧密层可进一步增大,进而形成SND颗粒污泥。
另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反硝化条件下活性污泥絮体能形成性能优良的颗粒污泥。
以往认为在曝气池中由于水流紊动剧烈、剪切力较大,污泥颗粒尺度在达到100μm后就很难增大了。
采用微氧电极对DO在颗粒内部扩散的研究结果表明,当DO为1~2 mg/L 时,O2在污泥颗粒内的扩散深度约为100μm,因此在单纯的碳氧化曝气池中的污泥尺度若再增大,内部将进入厌氧状态。
目前对如何在曝气池中提高活性污泥尺度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最近Morgenroth采用厌氧颗粒污泥培养中的水力筛分法,以碳源为基质在USB反应器内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其颗粒尺度可达1~3 mm,具有优良的沉淀性能。
但由于曝气池中O2的供给是限制因素,当颗粒变大后其平均活性并不高(内部大量污泥处于厌氧状态),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污泥活性可能进一步退化。
在SBR系统中采用缩短沉降时间可截留住那些具有较高沉速的生物颗粒,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可达3.3 mm(也有仅为0.3~0.5 mm的),其中几乎不含丝状菌,全部由细菌组成。
颗粒化不是由微生物种类决定的,而是与操作条件有关,曝气池中的搅动强度或混合程度及曝气产生的剪切力对颗粒污泥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在SBR反应器中,DO保持在0.7~1.0 mg/L时运行一个月可基本完成颗粒化,且COD、NH3-N、TN去除率高达95%、95%、60%,颗粒中无丝状菌,SVI为80~100 mL/ g,SS为4~4.5 g/L。
好氧颗粒污泥在显微镜和曝气状态下都可观察到,其活性即使在DO<1 mg/L时也很高,有机物和氨氮负荷可达1.5kgCOD/(m3•d)和0.18kgNH3-N/(m3•d)。
可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不仅仅局限于甲烷菌,人们观察到酸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及好氧异养菌也能形成颗粒污泥。
好氧颗粒污泥主要由杆菌组成,无丝状菌。
这些都是在连续运行操作中发现的,目前在SBR系统中也有发现(由于颗粒污泥的快速沉降还可有效缩短沉降时间)。
与之前的鉴别贴一样,我还是把鞋标分为8部分:第一部分是NIKE在之前的鞋标中没有出现的Logo栏。
通过鞋标的Logo栏可以很明显的把AJ和NIKE系列的鞋子区分开来,第一个鞋标是AJ系列,第二个是NIKE。
小飞人的Logo是假货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尤其是刺绣的小飞人Logo,假货很难做到和正品完全一致,因此,小飞人可以作为新标真假鉴别的一个依据;同样NIKE的Logo部分也可以作为真假判别的一个依据,从Hyped的鞋标中可以看出,如果以NIKE Swoosh的左边弯钩尖端部分为起点,以UK的U字母的右边竖线U的顶点为终点做直线,直线的延长线则恰好通过8.5的小数点并于货号的第三位数字的中轴线重合。
如果UK下方的尺码没有小数点,且为个位数,则延长线通过数字的中轴线。
第二部分为工厂代码栏,工厂代码由之前的产地栏下方变到了“双横线”的上方,并且工厂代码栏的最右边一位数字(或字母)需满足与“双横线”中的上方粗横线的右端对齐;第三部分为尺码栏,这次尺码栏的变化较大,如果单独把尺码栏独立出来,和CONS的新标就有点相似,但字体又不相同,以AJ 2010的鞋标为例,US、UK、EUR的字体与NIKE 的老标没有什么差别,但CM的由之前的大写字母变为了现在的小写字母;再看数字的字体,数字8的字体明显与之前的鞋标字体不同,新标的8字体为上面的圈圈小,下面的圈圈大,而老标的8字体则是上下两个圈圈宽度相同,只不过上面的圈圈偏一点,下面的圈圈是瘦长的。
同理,数字6的字体新标和老标也有所区别,新标6的那个圈圈比较圆,老标数字6的圈圈比较瘦长,有点像田径场的跑道。
此外,3和5这种带有圈圈类型的数字中的圈圈都比之前的老标变胖变圆了许多。
而1和7之类的长条型字体新标和老标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而后,对于新标的鉴别主要还是看对位,以上面的三个标为例,当US下方的数字为个位整数(比如7、8、9之类)时,数字位于字母S下方稍微偏左的位置;当US下方数字为个位小数(比如7.5、8.5之类)时,小数点则位于字母S下方稍稍偏左的位置;当US下方为十位整数(比如10、11、12之类)时,数字的个位数字比S偏右半个身位;当US下方为十位小数(比如10.5、11.5之类)时,小数点则位于其下方第二条日期分隔线与年份的第一个数字之间(比如上面第三个鞋标Zoom Equalon 4中的10.5,小数点则位于第二个日期分隔线与10的数字1之间)。
UK下方数字的对位与US类似,当UK下方的数字为个位整数(比如7、8、9之类)时,数字则位于字母U下方偏右半个身位的位置;当UK下方数字为个位小数(比如7.5、8.5之类)时,小数点应当通过U字母右边笔画线的延长线(如Hyped和Equalon鞋标图中画出的竖线所示);当UK下方为十位整数(比如10、11、12之类)以及十位小数(比如10.5、11.5之类)的情况由于还未收集到该类尺码的鞋标,需要在后续予以补充。
EUR下方数字的对位比较简单,需完全满足数字与字母的正对位,比如Hyped鞋标中,43与EUR恰好是正对位关系。
Equalon 4中44.5也恰好与EUR呈正对位,且小数点在货号101的0与1之间。
cm 下方数字的对位有两种情况,当cm下方为两位整数时,十位数字需要与字母c呈正对齐,以AJ 2010鞋标为例,26的数字2与字母c恰好对齐;而当cm下方为两位小数时,个位数字则需要字母c对齐,以Hyped鞋标为例,27.5的数字7恰好与字母c对齐。
最后,尺码栏的还有一个变化就是老标中的“双横线”由两条细线变为了现在的一粗一细、上粗下细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