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学科思维方法及考查
![思想政治学科思维方法及考查](https://img.taocdn.com/s3/m/88a3bf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0.png)
思想政治学科思维方法及考查思想政治学是一门涉及政治、哲学、历史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社会中的政治现象及与之相关的思想理论。
为了深入研究和理解思想政治学,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和考查技巧。
一、思维方法1. 分析思维:思想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和思想理论的学科,分析思维是思想政治学研究的基础。
分析思维强调通过分解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来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例如,在研究某一政治事件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揭示其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2. 比较思维:比较思维是思想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现象和思想理论,可以揭示其异同、相似之处,进而推断其发展趋势。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方式,可以发现其背后的制度差异,从而为国家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归纳思维:归纳思维是从具体事实和实例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的思维方法。
在思想政治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思维来总结从历史进程、政治现象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例如,通过归纳总结历史上不同政权兴衰的原因,可以得出某些普遍性规律,以指导理论和实践。
4. 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将分析、比较、归纳等多种思维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复杂的思想政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学研究中,我们需要通过综合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提出全面性的观点和理论。
例如,在研究政治改革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二、考查方法1. 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考查思想政治学知识和理论运用能力的主要方法。
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和思想方法,对提出的政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把握,提出中肯的论述和观点。
2. 案例分析:在思想政治学考查中,案例分析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政治事件或思想理论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考察考生对相关概念、原则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综论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综论](https://img.taocdn.com/s3/m/5e10eed9d15abe23482f4d94.png)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综论作者:葛荃《文史哲》2006年第5期摘要: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叶,迄今已近百年。
本文考察了这一学科的起始情况,然后从三个方面对百年来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做一概括。
首先,划分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阶段;其二,梳理了学术流派,认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新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和“现代政治学”三个流派;其三,分析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理特点及其研究价值。
本文认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政治性,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既有文化价值,又有历史价值。
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比较,思想与观念的发展的相对滞后。
例如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对于政治权力的崇拜等等。
这些思想层面的东西显然不是20世纪民族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传统。
这种历史的表象与其文化传承的不同步,恰恰说明了思想文化积淀的深厚和影响力的久远。
因而,进一步深化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政治思想史新学历史学派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现代政治学流派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现代学科,出现于20世纪初叶,就现有的文献来看,首倡其功的是梁启超和谢无量。
1922年,梁启超在其所著《先秦政治思想史》的“自序”中写道:“启超治中国政治思想,盖在二十年前,于所为《新民丛报》、《国风报》等,常作断片的发表。
虽大致无以甚异于今日之所怀,然粗疏偏宕,恒所弗免。
”[1] 是知在1900年之后,梁启超已经开始把中国政治思想作为一门学问来进行研究。
不过在这一时期,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章尚属凤毛麟角,似乎还没有学者对中国政治思想史进行专题性研究或总体的思考,梁启超本人亦仅作“断片的发表”。
因此,我们大体上可以认定,在20世纪初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学科建设则属于草创而未就。
根据现有的相关资料来看,晚清经学家孙诒让(1848—1908)曾著有《周礼政要》一书。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2642a643b307e87101f6966c.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1.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的科学。
西方:西欧,北美的一些主要国家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阶级分析打方法,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坚持寓评与介质的原则。
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首先,学习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名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其次,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与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
最后,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4.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公民的政治视角5.智者的政治思想: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都是没有完善的著作流传下来,思想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
6.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生平和著作: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柏拉图生活的年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到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也走向衰落的时期。
战争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的分裂动荡和政治危机。
这种社会环境对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柏拉图认为,人类的出路在于由真正的哲学家掌握政权或政治家成为哲学家。
这种信念构成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他的政治哲学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7.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
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中国政治思想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5aaae3d0d233d4b04e693c.png)
“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 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 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 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政治思想最主要的就 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国家的产生、性 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
萧公权(1897——1981):美国康乃尔大学哲学博士,所著《中国政
治思想史》一书为作者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初于194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今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文化书院版?)本书稿成于三十年代末、 四十年代初作者漂泊西南时期,全书凡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孙文。对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作了系统的分析。惟孙氏章有目无文,作者自云原稿佚落,而 其门人汪荣祖则说:“公权先生视三民主义为中国政治思想之成熟,显有时代因 素,因其撰稿成书之日,仍属国民党训政时期,以孙文学说与三民主义为不可侵 犯之‘圣教’。谄(chan)之,心有不甘;评之,恐遭时忌,是以虽原有孙中山 一章,终于不予收录,既奉阙疑之旨,复得讳而不隐(林——此乃何等之传 统?!)之效。”
吕振羽(1900——1980):所著《中国政治思想史》,于1937年6月
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这部书针对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将历史分为三段 的提法(即商为神权时代,西周—春秋为贵族统治时代,战国—清为王权时代), 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分为两段,一段是关于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思想,二段是关于 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思想。吕开拓了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 的新领域。
人不能有效地行动,他就不可能积极地思考。”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4af3dd1b84ae45c3a358c72.png)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一、复习笔记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
政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1)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2)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由于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含的阶级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内容、路径和方法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内容、路径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bf0fa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f.png)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内容、路径和方法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史、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变迁、政治思想的影响力以及政治思想的现实意义等。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角度,探讨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二是从政治思想的形成机制角度,探讨政治思想的形成机制;三是从政治思想的影响力角度,探讨政治思想的影响力;四是从政治思想的现实意义角度,探讨政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文献法、历史比较法、历史统计法、历史访谈法、历史实验法等。
政治哲学导论 导论
![政治哲学导论 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55a3c5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a.png)
8
政治哲学导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二、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哲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斯特劳斯首先进行定义的。在那之后,政治哲学在当代学 术研究中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学科:以理性思辨为研究方法,以政治价值、原则和规范为研究对象。 然而,在“政治哲学”作为专门的学科出现之前,政治价值、原则和规范早已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从先秦诸子到独尊儒术,从宋明理学到近代史上各种政治思想的繁荣,都为政治现 实提供了有效的价值规范。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到当代的英美政治哲学,涌 现出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罗尔斯等众多伟大的思 想家和理论家。只是,在斯特劳斯之前,人们很少以“政治哲学”称呼这门学科,而是称其为“政治思 想”或者“政治学说”。当代“政治哲学”学科的产生和兴起,是在吸收中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基础上 出现的。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与传统的政治思想有着“青出于蓝”的亲缘关系。可以说,正是因为当 代的政治哲学研究生长在中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沃土之上,所以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5
政治哲学导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Βιβλιοθήκη 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政治科学主要运用社会科学的统计、调查、访谈等方法;而政治哲学主要运
用推理论证、概念分析、批判现实等哲学方法。政治哲学致力于为现行政治制度提供论证,意图提供一 种“论证理由”(justification reason)或“论证理论”(justification theory)。而政治科学致力于解释 各种政治现象,提供的是“解释理由”(explanation reason)或“解释理论”(explanation theory)。
中国政治思想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昌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昌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7108f5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8.png)
第一章测试1.中国政治思想是中国学术思想与文化的特色之所在。
()A:错B:对答案:B2.能对思想进化演变一目了然,且可以将各个时代的背景详细说明的研究方法是问题的研究法。
()A:对B:错答案:B3.将各种思想提炼出特色,以类排序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的研究法B:时代的研究法C:宗派的研究法D:问题的研究法答案:C4.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
A: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B:政治哲学C:治国的方略和政策D:伦理道德问题E:国家和法的理论F:社会模式或理想国的理论答案:ABCDEF5.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资料来源有()。
A:法典及其他制度B:政治家活动的遗迹C:学者的著述与言论D:可以证察时代背景及时代意识的历史及其他著述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特色是重罚。
()A:错B:对答案:A2.“以德施刑”意思是罚为根本,德是补充。
()A:对B:错答案:B3.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
A:仁政B:自然权利C:绝对专制D:主权在民答案:C4.殷商时期,王权专制思想的基础是()。
A:神权崇拜B:祖先崇拜C: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D:上帝崇拜答案:C5.周公的施政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
A:怜小民重刑罚B:敬祖尊王命C:敬天尊天命D:保民慎刑罚答案:D第三章测试1.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800 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称为人类文明的()。
A:轴心时代B:史前时代C:古代高度文明时代D:科技时代答案:A2.诸子百家中()的思想对于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
A:阴阳、纵横B:玄、名、理、心C:兵、农、杂、佛D:儒、道、墨、法答案:D3.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天理人欲,不容并立”答案:A4.“以德报怨”、“以柔克刚”、“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这些成语最可能源自()。
《西方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西方政治思想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d9b06c844769eae009ed6e.png)
07.11.2020
.
7
一、古希腊的社会概况
(一)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二) 城邦制度
参看网站:希腊文化
07.11.2020
.
8
(一)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07.11.2020
.
9
(二)城邦制度
1、最高权利的独立性 2、直接民主 3、只有公民有公民权
07.11.2020
.
10
二、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自然政治观和整体主义国家观 (二)理性的思考与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公民的政治视角 (四)对城邦本源的研究
07.11.2020
.
11
三、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城邦的形成时期 (二)城邦的繁荣和衰落时期 (三)希腊化时期
07.11.2020
.
12
四、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一)智者 (二)苏格拉底
07.11.2020
.
13
(一)智者
智者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 立场和思想观念。“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 塔哥拉)。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 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他们的 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 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07.11.2020
.
14
07.11.2020
.
21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生平和著作 政治学体系的建立 城邦理论 政体理论 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地位和影响
07.11.2020
.
22
一、生平和著作
古代最渊博的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
政治学这门学科的创始 人。
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 基人
人文社会科学107个常用研究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107个常用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6103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4.png)
人文社会科学107个常用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是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包括了众多学科领域,如历史、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
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以获取信息、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107个常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一、史料研究类方法1. 档案研究法:利用政府机构、团体、企业等组织的档案文件,了解社会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变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资料。
2. 口述史研究法:采访社会中的老年人、致力于某个领域的专家、知名人士等通过他们的回忆和叙述,了解社会中特定区域某个时期的生活情况和社会变迁。
3. 报纸文献研究法: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所刊登的报道文献集,了解某个领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4. 文献查阅法: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来了解特定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5. 常识推断法:通过个人的常识和认知推断出某个现象、事件的内涵。
二、实证研究类方法6. 实验法:通过专业实验设备和标准程序进行实验,以得出科学结论。
7.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研究对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8.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研究对象所展现的特点,揭示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
9. 统计分析法:结合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利用统计学原理探讨问题,求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
10.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对研究对象生态、环境、社会和物质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深入了解社会问题。
三、比较研究类方法11. 比较法:通过对多个国家、地区、时期、行业、企业、政治制度等进行比较,揭示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深入了解某个问题。
12. 历史比较法: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得出历史上的某个社会或国家的运作模式、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
13. 地域比较法:对不同地域的人文社会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不同地域地方文化特色与差异,增进地区之间相互理解。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d098965927284b73f24250d3.png)
导论:1.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应注意:①中国政治思想归根结底受制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应的社会政治文化发展进程。
政治思想价值能针对自己时代面临的问题提出政治思想,而且只能利用时代提供的条件来认识和解决所面临的政治问题②中国政治思想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前后相继、连续不断,是一个历史过程,且具有独立性③中国政治思想本质上是历史上一定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政治利益和政治要求的表现2.中国政治思想的特点:①鲜明的“人文精神”;②注重经世致用;③政治伦理化;④朴素的辩证思维;⑤历史的连续性;⑥思想的整体性3.学习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方法:①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②阶级分析方法;③文献研究方法;④定性研究方法第一章商代西周时期1.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从氏族公社向国家形态转变):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家长制家庭和部落征服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征:①保留了部落松散、独立的特征;②土地公有(公社成员平均占有土地,个体家庭单独耕种,向国家加纳等量的贡赋和劳役,有资格参与政治事务);③君主制度(不具有严格的隶属关系,权力高度集中并未完成)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①宗法制度:原有的氏族部落内部的家庭结构成为早期国家的基础,形成了体系完善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②分封制度: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3.商代西周时期经济状况①井田制度: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定期分配土地的制度,西周初年演变为在个体农户中定期分配土地的制度。
井田制维系着兵农合一的村社组织②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平:农作物品种增多、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施用化肥)、农业水利事业长足发展③畜牧业较快发展④青铜器广泛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⑤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手工业作坊具备相当规模,作坊内部存在简单的分工与协作,手工业发展4.商代西周时期文化状况(1)文字:商代后期:甲骨文;西周时期:金文(2)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们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位政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3)商代后期人们已初步具备了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理性认识的能力,思想家关心思考的问题都是由现实社会提出来的(4)商代的祖先崇拜和王权概念①占卜活动:所问之事大多与生产、生活及军事活动有关;商代后期,占卜活动成为人们探求客观必然性的努力以及统治者向臣民宣示其权力神圣性与合理性的手段②神灵观念:人们认为自然现象具有神性;商代后期人们所崇拜的神灵中,“帝”具有最高地位;神灵分为以“帝”为核心主宰各种自然现象的神灵以及商王的祖先(多神崇拜的文化从发生学意义上决定了中国社会没有出现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的状况)③祖先崇拜:商人遇事向祖先卜问,且经常举行祭祀先公先王的仪式④王权概念:商代中期盘庚迁殷以后,君主的绝对统治地位得到确立;随着君权不断强化,祖先崇拜观念逐渐发展成为王权至上的概念;商代后期统治者认为国家是商王的所有物,具王权至上的观念(是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雏形),神灵成为商王君主至上观念的依据(5)西周初期的“敬天保民”思想①“如何解释周人取代商王朝统治的合理性”和“如何吸取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总结经验”成为西周初期政治家与思想家议论的焦点②“天”、“天命”成为政治思想的重要范畴,“天命”不仅是君主权力的来源,还是绝对的权威,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治乱兴亡③政治家与思想家甚至统治者对于民众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开启了中国古代“重民”的思想传统(6)周公的“敬天保民”(虚敬天而重保民)、“明德慎罚”思想①“惟命不于常”与天佑有德,即“天命”始终是与统治者的德行相联系,“天”只保佑那些有德的君主②敬从天命,怀保小民。
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的指导思想、基础理论、方法
![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的指导思想、基础理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13bfb590c69ec3d4bb755b.png)
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的指导思想、基础理论、方法作者:杨青林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15期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指导思想基础理论方法作者简介:杨青林,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5.350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史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政治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内。
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进行研究,从历史的视角展开,要正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发挥其指导作用,对于研究内容全面掌握,按照科学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也是我们在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的时候必须要坚持的一点,一定要从客观实际中去分析各种文化现象,找出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认真区分各种观点和理论,并考察其出现的原因以及发展情况。
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从古代到现在”和“从现在到古代”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文化思想演变的趋势,尽可能还原历史。
(二)生產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各种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这是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矛盾双方的冲突和斗争促进了事物的进步,在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由此产生的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1]。
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探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历史,要求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标准,也就是需要清楚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期的生产力。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a8350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d.png)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方法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唯物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也是政治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原则。
在政治学研究中,这一方法论要求人们客观到、全面地、联系地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
这些要求在分析方法上集中体现为对于客观事物的矛盾的研究。
“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辨证法对于矛盾的研究,是政治学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价值分析和事实分析相结合、个案分析和一般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分析的基本角度马克思主义分析政治现象有四个基本角度,即历史的、经济的、阶级的和利益的角度,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把政治现象和政治事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范围和背景中去考察和研究;同时,从历史的因果联系中去把握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要求从社会经济关系的角度去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方式和方向,同时,确认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巨大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把阶级看作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为核心的经济关系的人格承担者,是社会群体意义上的经济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政治的主要原因和内容,阶级分析即是由此出发解释和说明政治现象。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从利益角度分析政治关系的动因、内容、功能、范围,并由此解释政治现象。
它是马克思主义其他政治分析角度的深化。
3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调查方法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科学的调查研究有三个基本程序,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同毛泽东所说的那样:“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27页PPT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27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678336aeaad1f347933f88.png)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选择——文本中心主义与语境主义的争论:以马基雅维里为例
![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选择——文本中心主义与语境主义的争论:以马基雅维里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db9ac7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9.png)
The Optional Methodologies in the Research of Political Thoughts——The Debate between Textism
and Contextualism
作者: 邱国兵
作者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233
出版物刊名: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31-39页
主题词: 政治思想;文本中心主义;语境主义
摘要:文本中心主义和语境主义是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两大竞争性方法论,它们都致力于重新发掘出古典政治思想文本的真实意图,但取向和侧重却迥异。
本文以这两个方法论的代表人
物列奥·施特劳斯和昆廷·斯金纳对马基雅维里的研究为标本,探究了文本中心主义和语境主义两种方法论在还原文本真实意图上的基本特性以及各自的优越性和可能的缺陷。
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路径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ff285b3b3567ec102d8ab8.png)
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刘 梅[摘 要]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建设的紧迫任务。
其研究路径和方法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出发确定逻辑主线;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史学方法论为指导,参照多学科进行历史分期;整体和分层次地构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史 逻辑主线 历史分期 研究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研究最薄弱的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关注与理论发展都需要以历史资源为基础和依托,但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来看,真正属于史论的研究成果很少,并且已有的成果也大多聚焦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这与学术界各学科的史论研究热形成鲜明反差。
因此,加强史论研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形态上升为科学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紧迫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首先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确定历史主线;进行历史分期;构架研究体系。
本文欲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方法论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逻辑主线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实际上是要将各种历史现象凝聚于一个总体框架之中,这一总体框架既要有一个装载历史现象的箩筐,以便我们决定将哪些历史活动和事件贴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标签;而更重要的则是要有一条贯穿历史活动和事件的主线,能够引领我们追溯客观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印迹。
但这个历史印迹却不是显而易见的,它只是理论上存在的逻辑线索而非事实,需要我们通过思考而设定。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逻辑主线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线索。
确定逻辑主线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史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在方法上,我们要着力思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演进的过程和规律,而非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发展及其联系。
当然,整体演进离不开局部要素的变化,但局部要素的变化只是历史细节而不可能成为历史主线。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研究应特别注重总体性方法。
一般历史观认为,历史的最通俗解释即指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过程,所谓历史研究实际上是考察现在与过去和未来的关系。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https://img.taocdn.com/s3/m/683dce2c6bd97f192279e969.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
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
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奥古斯丁、阿奎那。
路德、加尔文)(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综论卷》评介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综论卷》评介](https://img.taocdn.com/s3/m/17505d2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5.png)
031文艺评论《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综论卷》评介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起步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谢无量和梁启超有开创之功,三四十年代又陆续出版了十余部相关著作。
五十年代以后,台湾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继续推进,而大陆到了八十年代后才迎来政治思想史的又一个春天,其中,刘泽华及其合作者是主力军之一。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于2014年9月问世,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中国政治思想史通论性著作,由刘泽华先生亲自操刀,众多知名学者共同完成。
《中国政治思想史》有九卷之多,是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的丰富和扩充。
和三卷本一样,《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必将成为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综论卷》(下简称《综论卷》)是《中国政治思想通史》的第一卷,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很多著作仅把综论作为第一卷的一小章,而《中国政治思想通史》却把综论用整本书来写,且足足有80万字之多,足见其重视程度。
通读完后,感触颇多,悉列如下:第一,各取所长,合作完成。
《综论卷》由刘泽华先生承担主稿、设计、编排、统稿等任务,张分田、葛荃、张荣明、何平、李冬君、邓丽兰也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
这些学者都各有专长,比如刘泽华擅长对政治思想宏观建构,张分田专于帝王观念和民本思想研究,葛荃善于政治价值和政治伦理分析,张荣明精于政治宗教和生命宗教,何平尤善政治神话模型分析,李冬君擅长近代政治思想分析,邓丽兰擅长现代政治思想分析。
这些学者在刘泽华构建的宏观模型之下发挥专长,强强联手,保证了综论卷的优秀品质。
第二,注重理论,善讲方法。
《综论卷》第一编主讲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除了从不从角度探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之外,还论述了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开放性,理念、价值与政治思想史研究,政治思维的阴阳组合结构与研究进路等问题。
其中,阴阳组合结构是刘泽华先生的理论创新,影响很大。
第二编围绕政治思想是思想文化的主干这个主题展开,分别论述了先秦百家争鸣与王权主义理论的成型、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与王权主义、帝王对“学”与士人的控制、帝王观念的普遍性与覆盖性、尊经与王权主义、君尊臣卑观念的普遍性、传统儒学的政治价值结构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意义、宗教与政治、从中西之争到主义之争等问题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问题B1
直接观察?OR 深层观察?
非深度模式
深度模式
诉诸直接观察 实证主义、阐释主义
诉诸深层观察 现实主义(如马克思 主义)
“非深度模式”的研究取向 实证主义
LOGO
知识(客观)—感觉经验—一般性规律—因果性陈
述—预测;关注社会行为的原因,强调对原因的解释。
阐释主义
知识(非客观)—理论建构、话语负载—无法建立跨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PS:关于“事实”及其可靠性的两种主张 经验主义传统中的“事实”
LOGO
休谟:首次区分“事实”与“价值”,认为可靠的“事实” 乃可直接观察、感知到的感觉经验,现代科学正建立在此 “事实”之上,强调采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进行研究, 但经验世界不可穷尽。 理性主义传统中的“事实” 马克思:在区分“现象”与“本质”的基础上区分了“感 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认为感性认识会出错,存在“真 象”和“假象”的区别,因而可靠的“事实”必须经由“理 论”抽象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强调理论分 析的重要性,注重抽象演绎的研究方法。
则为假象。
简例:马克思—两种不同的“利益”
四、课程小结 (一)认识误区
LOGO
正确理解并自觉运用本体论和认识论,克服畏难情绪 (二)自觉运用 建立思想史研究的“高屋建瓴”的高度自觉和宏大视野 (三)“皮肤”而非“套衫” 本体论与认识论不可置换,不可通约,不可随意“脱下”
LOGO
1、基本内涵:“本体论”英文为“ontology”,源于古
希腊语,意为“existence”,即“存在”(being)。所 以,本体论主要是关于“存在”的理论。
LOGO
2、核心问题 是否存在一个能够独立于人类知识的“真实”的“外部” 世界?或者,“宇宙”、“世界”、“存在”背后是否有 一个不依赖于人类意志、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真实本质 或实体?
理论 制高点
本体论与认识论
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 (一)哲学维度
LOGO
1、观念史的研究方法:注重思想、观念等的内在逻辑与 哲学式推演,强调“观念的单元(unit of ideas)”或 “元观念”,将思想、观念作为主要解释项去解释一种思 想何以发生,具有规范性。
2、代表人物:洛维乔伊、施特劳斯等
3、哲学维度中的三个层次
LOGO
由上到下、由内至外、由表及里
宇宙、世界、人“是什 么”;“观念单元”; “元观念”
对政治一般性问题的基 本看法,政治学的基本 理论
政治制度安排、政策制 定、公共规划等
简例:柏拉图
LOGO
最高抽象,“善的理念”
个人正义—理智、激情、 欲望 国家正义—治国者、护卫 者、劳动者 哲学王政制, 共产共妻, 教育制度等
以本体论和认识论为例
课程主要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段落文字内容
LOGO
一、引言:系统训练思想史研究的规范方法
1 2 3
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两个基本维度
三、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基本涵义
四、课程小结
4
一、系统训练思想史研究的规范方法
LOGO
思维方式
经验化、直觉式
抽象化、理论式
研究任务
说了什么(理论观点)
怎么说(内在逻辑)
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
LOGO
概括说来,“认识论”反映的是对于这个世界我们能够知 道什么以及如何知道的观点。所以,认识论是一种关于知 识的理论,亦称为知识论。
认识论与本体论密切相关
2、核心问题(两个层次)
LOGO
第一个层次 (问题A)
研究者能够在社会现象之间发现“真实的”或 “客观的”联系吗?或者,世界到底是不是可知的? 我们能够认识世界或存在的本质吗?(质的问题)
对思想家进行“同情地理解”、“神入 地理解”
解释者与被解释者的贴近和“视域的融 合”
还原思想家的“思想世界”
综合简例:马克思主义
LOGO
如何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成 熟阶段、无产阶级作为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等
辩证吸收德国古典哲学:黑 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等
三、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基本涵义 (一)本体论
时空的因果联系—世界复杂多变、不可预测;关注社会行 为的意义,强调对世界的理解,而不是解释。
“深度模式”的研究取向 现实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
LOGO
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某种稳定的、决定性的“深层结 构”,无法通过经验直接观察到,需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能够如实反映“深层结构”的现象为真象,反之,
第二个层次 (问题B)
我们是怎么认识世界的?我们进行认识的方式和 路径是什么?(手段、方法问题)
对问题A的回答
LOGO
回归到本体论
可知论者,反映论者
不可知论者,非反映论者
第一层阐释(直接性) 第二层阐释(间接性)
对问题B的回答—引申出问题B1
LOGO
在质性问题(本体论关联)之后,接下来,我们是如何进 行认识的?我们是仅凭“直接观察”就能做到还是需要 “非直接观察”(“深层观察”)才能做到?
(二)历史维度
LOGO
历史主义、历史语境主义、背景主义:注重对思想家所处 的现实背景、历史“情境”与知识环境进行考察,将历史 条件、知识环境作为主要解释项去解释一种思想何以会发 生。
代表人物:波考克、斯金纳、“剑桥学派”等
经典观点
LOGO
“问答逻辑”:政治思想史就是对变化 着的问题的变化着的回答;具体问题的 具体答案
3、基础主义与反基础主义
LOGO
本体论 核心问题
是否存在一个独立、“真实”的“外部”世界? 是否有一个真实的存在本质?
又称本质主义:YES. 承认“真实”、“客观”的“外
基础主义
部”世界,承认世界背后的“本质”、“实体”。 代表流派:现实主义(如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
反基础 主义
又称非本质主义:NO由理论和话语负载,赋予行为以 意义的是行为者自身。代表流派:阐释主义
LOGO
基础主义
实证主义: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反基础主义
反基础主义
“俄狄浦斯效应”: 预测引起被预测
“制度性事实”: 人民币、学校
案例:性别差异
LOGO
性别差异是本质性的吗?
肯定本质性的“性别差 异”,认为“性别差异” 乃两性的存在特征,具有 恒久性和普遍性
分析单位
概念与事实的关联 性
个体主义
一致
整体主义
一致 经验论/反映论
整体主义
语言不透明不一致 意识对世界的建构 乃至决定作用
知识与世界(经验) 经验论/反映论 的关系
(二)认识论
LOGO
1、基本内涵:“认识论”英文为“epistemology”,它 探讨的是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 系 ,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
否定本质性的“性别差异”, 认为“性别差异”乃社会建 构的产物,存在于特定的 “男权文化”历史时期,如 女权主义
流派
基础主义 实证主义 现实主义
阐释/建构主义
LOGO
主要区别
是否存在 客观的世界 研究目的 研究的认识论 描述解释因果关系、 同左 发现真相、预测 客观主义的、研究 结果为真实 客观主义、研 究结果可能为 真实 现实是真实客观 是 具体地被社会性建 构的、合适的现实 解释性理解意义 交往的、主观的认 识论,结果是创造 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