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格局的变化与美国的对华政策
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应对
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应对作者:高海龙李从玉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18期【关键词】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当前,全球政治与经济秩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兴国家的崛起、科技的快速发展、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全球性问题的加剧,共同推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全球发展何去何从成为国际政治的关键议题。
动荡变革期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就是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效应”。
如果世界各国能够共同行动,摒弃你兴我衰、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有效践行真正多边主义基础上的全球治理,全力推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进程,动荡变革期可以转变为稳定发展期;但如果动荡变革期来临后,和平赤字、发展赤字、霸凌行径和霸权主义仍进一步恶化,动荡变革期则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全球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应摒弃冷战思维,共同应对动荡变革期所带来的问题。
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正在面临着历史性考验。
在动荡变革期,大国关系的尖锐、低迷和严峻成为影响全球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一系列结构性冲突和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在这一时代特征下,全球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效应”表现得尤为突出。
首先,美国对华关系发生质变,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对手和“军事威胁”。
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态度与实际行动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政府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领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制裁和限制措施。
这种对抗性的策略导致了中美关系的紧张。
此外,美国还将中国视为其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所谓的“印太战略”,试图在亚太地区扩大其影响力和军事存在。
这种单极霸权主义的做法必然引发其他国家的担忧和反对,进一步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其次,烏克兰危机导致大国对抗和冲突重新回归世界政治。
西方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应对策略加剧了大国之间的对抗。
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该如何应对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多在欧洲。
1989年,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宣告结束,全球的战略格局,美国的国际地位和亚太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各大国都加紧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
伴随着欧洲苏联集团的崩溃,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逐渐由重视欧洲大陆而变为东移亚太地区。
在全球战略方面,美国放弃在冷战时长期奉行的“遏制战略”,而以“参与和扩展战略”取代之,并以“增强安全、促进繁荣和推进民主”作为其新的全球战略的三大核心目标。
在亚太战略方面,高度重视以东亚为核心的亚太地区,全面而积极地参与亚太事务,极力推销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扩展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尤其是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与重新部署。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集中反映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重新安排在中东、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二是把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出的地面部队集中到亚太地区。
三是在某些领域削减军费,但在反恐、防辐射、新式武器研制等方面反而增加了军费预算。
新战略报告三次提到中国,其中心思想就是把中国崛起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而这同奥巴马与胡总2009年11月、2011年1月两次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所载之“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大异其趣。
美国的战略东移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及其他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中我国安全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美国的主导下,目前中国的周边国家不断提升本国的军事力量。
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年度报告指出,全球五个军备竞赛热点地区,有两个半在亚洲,其中东南亚、南亚这两个热点,东南亚地区2005年至2009年间的武器进口,比前五年几乎翻了一番,其中印度尼西亚增加84%,新加坡增加146%,马来西亚增加72%;作为亚洲海洋大国,日本在周边存在严峻挑战和舰艇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对超大舰艇建造的兴趣浓厚,其尺度逐渐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
中美形势与政策
论中美形势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提到国际形势,必然要提到美国,美国现在仍然是这个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但其指挥棒越来越不灵,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龙头老大”。
正像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说的那样:(现在)东方在增长,西方在衰退;西方充满担忧,东方满怀希望。
这正是对当今世界两道不同风景线极佳的描绘。
作为当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长久以来受到各方关注。
由于中美之间既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也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在政治方面,中美两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是导致中美关系出现波折的主要原因;在国家安全方面,中美在台湾问题、武器禁运等问题上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又在反对核扩散,反对恐怖主义,主张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等方面达成共识;在经济方面,中国需要美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美国需要中国的商品,需要中国购买其国债解决其经济问题,双方在经济上的共同利益构成了中美关系的基础,但由于中美贸易不平衡,美国会把本国的经济困难归咎于中国,例如近段时间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就是双方经济摩擦的体现。
所以应该理性地看待国际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面临着“时代变迁”的残酷现实,力不从心。
今年5月,奥巴马在西点军校讲话也承认,美国再也不能在世界上单独行动。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报告也说:“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崛起,一个全球多极体系正在崭露头角。
”总体上看来,国际格局正经历“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
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
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
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对华政策1. 引言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这些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了中美两国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本文将主要探讨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历程以及当下的主要政策方向。
2. 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2.1 第一个阶段:对华接触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上任后,美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一阶段的对华政策以“对华接触”为主要特征。
美国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来遏制苏联的影响力,同时也期望通过开放中美贸易来刺激美国经济增长。
2.2 第二个阶段:对华转折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转折。
美国开始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军事崛起表示担忧,并对中国采取了更强硬的姿态。
这一阶段的对华政策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在人权、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批评和压力。
2.3 第三个阶段:对华合作与竞争并存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对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态势。
美国继续与中国开展贸易合作,并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寻求合作,如环境保护、恐怖主义打击等。
然而,美国也开始将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在军事和技术领域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
3. 当下的美国对华政策3.1 经贸问题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贸关系。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一直是双边关系的争议焦点之一。
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加征关税和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引发了中美贸易战,对双方的经济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3.2 安全与地缘政治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安全与地缘政治问题。
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崛起表示担忧,并将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存在和活动的监视,并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此外,美国还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存在争议,并通过军事演习和军舰巡航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
3.3 其他问题除了经贸和安全问题外,美国对华政策还涉及到一些其他问题。
冷战后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时期美国全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会计系097819号杨洋苏东剧变,冷战几十年来形成的铁幕再一夜之间遭到毁灭,苏联的解体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瞬间打乱,一时还茫然无措的它不得不重新制定以其为中心的全球战略,以继续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也开始急剧膨胀起来,并依仗其独一无二的雄厚经济军事实力,大肆推行其“单边主义”政策,或无端干涉别国内政,或对其他主权国家横加指责,力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的霸权行径,不仅受到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一些盟国(如法、德等国)的有力抵制,也遭到世界一些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坚决反抗。
前苏联突然解体,美国成为第一大国,冷战后的几任总统均主张称霸世界,积极推行单极世界,使多极化处于弱势,美国的全球战略也由此备受世界关注。
(1)老布什政府(1989-1993)的全球战略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第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意图实现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
第二,提出建立欧洲新格局,实质是确保在欧洲的利益。
第三,提出“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2)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
“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
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
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
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
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A.第一任期间1993年1月13日,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提名听证会上提出,冷战后美国“需要设计一项新的战略”来保护美国利益: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十七大报告中的两个重要判断,“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当中”、“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金融危机后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纵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两大主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领域等都有新的进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但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推动并影响世界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
主要特点有:(一)国际形势稳中有乱,总体上稳步趋向缓解。
各国人民建议公平待人、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升温。
必须和平、谋合作、促发展已经沦为时代的主流。
但是,美苏思维依然存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就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平衡的主要根源。
不断扩大军事集团,强化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和平、确保安全。
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存有诸多不平衡因素。
世界经济很不均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有秩序还在侵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利用人权等问题干预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轻微。
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引起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二)面临世纪之交,各大国都着眼于在下个世纪国际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相互关系正经历着重大调整。
它们相互借重,相互制衡,既合作,又斗争,关系更加复杂。
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现突出,但遭到更加广泛的抵制和反对。
各大国立足于维护本身的战略利益,反对美国一家垄断或主导国际事务,主张多极世界。
各方都加强外交行动,寻求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平衡,对外关系进一步多元化。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三)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仍占到主导地位,但军事安全因素的促进作用较前注重。
美国强化全球安全战略部署,着手构筑适应环境新形势的安全体系。
在欧洲加强北约促进作用,促进北约东扩;在亚太强化同有些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
美军费开支占到世界第一,仍就是全球最小的军火商。
日本正在凭借经济实力,不断扩展军事力量,企图快速迈向政治大国。
中美建交对两国关系及国际局势的影响
中美建交对两国关系及国际局势的影响摘要: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在此之前,美国和新中国基本处于敌对关系,在新中国初期,军事上对新中国实行武装包围,海军封锁中国海岸.侵略中国的邻国(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国邻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印度.日本.韩国等)并大力扶助,保护台湾的安全:政治上不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地位!妄图扼杀新政权!后来随着中、美、苏三方关系的不断演变,中美形成利益共同点,所以握手言和,中美建交。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建交国际局势一、中美关系的演变过程从近代史来看,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基本上为:“八国联军侵华”包括美国在内的侵略、抗战胜利后美国推行反共战略,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朝鲜战争中美的对抗、再到中美建交。
可见两国关系是从敌对逐渐走向缓和,最后建交。
但是,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看,中美建交却是历史的必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之间的裂痕加大。
从美方来说,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
所以中美建交对双方而言,无疑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中美建交对双方发展的结果来论证中美建交是历史的大潮,顺应潮流自然蓬勃发展。
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中美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还有后来的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发展也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使得后来对外开放阻力降低,大量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从而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发展。
还有随着双方关系的缓和,中国和美国在科技、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对中国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文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门户开放研究现状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研究现状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是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海提出的侵略中国的政策。
海于1899年 9月照会英、德、俄、日、意、法各国,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即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既得利益,各国所属口岸和铁路对一切船只货物通用现行中国约定关税率,并按同一标准收取路费。
1900年7月3日海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
自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提出至今已有百余年,门户开放政策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他对世界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各国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背景和思想渊源、实施情况,以及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中国的情况来探讨美国选择对华门户开放的政策缘由。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美国打赢了美西战争,意图走向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但当时的美国军事实力还远远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加上美国是从英国的殖民地独立解放而成立的,旧有的殖民体系已经难有作为,所以门户开放成了美国的最现实的选择。
研究美国门户开放有助于理解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助于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要先于中国研究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而在国外的研究中多集中于美日两国,这首先跟美日两国本身的利益相关,而且在中美日关系敏感阶段,研究门户开放可以为国家的外交战略决策提供借鉴。
美国学界对门户开放的研究成果是令人瞩目的,美国最早的研究门户开放政策的著作是1919年由纽约阿拉伯出版社出版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中国领土的完整及日本的对抗》,从标题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这是一篇宏观分析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和政策本身内容的文章,而早期的分析也大多如此。
早期研究多只是对门户开放进行概念分析,认为门户开放只是美国外交史上一个阶段而已,站在美国的立场来分析,指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是出于对中国特殊商业利益的需要,或是寻求一项在远东机会均等的政策,强调门户开放的定位是美国的一项对华政策,立论大多侧重政策本身的内容和提出的背景,而忽视了门户开放照会阐释了美国亚太地区的总体战略目标。
历史类论文:二战后美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历史类论文:二战后美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二战后美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从敌视到接触的转变,而中国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政策决策,揭示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一、引言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美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
从敌视、对抗到接触、合作,两国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二、美国对中国的敌视与遏制(1945-1971)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主要是基于遏制战略。
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打内战,并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在这一时期,中美关系极度紧张,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存在严重对立。
三、中美接触与关系正常化(1971-1979)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对越战的困境,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此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
四、中美合作与竞争并存(1979至今)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中美合作日益密切。
然而,两国在政治、安全和地区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和竞争。
尤其在涉及主权、安全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双方摩擦不断。
五、结论二战后美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
从敌视、对抗到接触、合作,两国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从敌视到接触的转变,而中国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未来,中美关系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双方应通过对话与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和摩擦,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从遏制、孤立、封锁到“遏制而不孤立”
从遏制、孤立、封锁到“遏制而不孤立”作者:王成至周建明来源:《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摘要: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酝酿对华政策调整的时代。
在约翰逊政府时期,以-提出“遏制而不孤立”为标志,美国战略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在认识上基本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为尼克松政府实际调整对华政策打下了基础。
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为一直到现在的美国对华政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框架。
分析这种调整的战略思路,对认识历史和现实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遏制;不孤立;和解;不战而胜中图分类号:K7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8)12-0172-08作者简介:王成至,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建明,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上海 200020)20世纪70年代是中美关系从“解冻”到关系正常化的时期。
中美关系的改变引起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和美国的战略处境。
对于这一段历史,学界研究众多。
然而70年代的中美关系并不凭空而来,既有国际形势改变的背景,也有中美各自内外政策变化的因素。
对于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原因与过程,国内学界已有一些研究。
我们认为,如果说70年代尼克松政府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突破,对于世界格局的改变和中美各自的战略处境都具有极大意义的话,那么在60年代美国的政策决策部门所形成的“遏制而不孤立”的政策共识,则是对华战略思路的重大调整。
它不仅为尼克松政府的对华政策提供了基础,而且也是中美建交之后以及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可以追溯的认识根源。
因此,有必要研究当“遏制而不孤立”这个政策在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的战略界形成共识之后,它背后所体现的战略思路是什么?它有没有改变对华遏制的内容和方式?它所要达到的对华政策目标是什么?它要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是什么?对于以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有什么影响?这些是本文所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思路的转变在朝鲜战争中,中美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现状复杂多变,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全球关注。
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
贸易争端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双方在贸易政策、关税设置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分歧,这不仅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直接影响,也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
例如,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部分中国企业出口受阻,同时也使得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物价。
科技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 5G 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明显。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试图维护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科技合作与创新的进程。
政治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内政问题进行无端指责和干涉,如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
这种干涉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损害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然而,中美关系也并非完全对立,仍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和需求。
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国,在推动全球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有着共同的责任和利益。
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对话、开展技术合作等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在公共卫生领域,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了中美合作的必要性。
疫情没有国界,防控疫情需要全球合作。
中美在疫苗研发、医疗物资供应、疫情信息共享等方面有着合作的潜力,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
经贸领域的相互依存也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
尽管存在贸易争端,但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依然密切。
中国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也在中国市场有着广泛的利益。
双方在农业、能源、制造业等领域有着互补性,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可以实现共赢的局面。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国内政治因素在中美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和利益集团的博弈,可能会影响其对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评论美国的全球化战略及其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评论美国的全球化战略及其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
一国的国际战略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苏东巨变、冷战结束宣告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一超多强”形容的是力量对比,即当今世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若干世界或地区性强国。
“多边共生”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今大国之间平等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多边共生”的大国关系,其形成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一世界大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美国的经济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经济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到美国。
国际政治民主化主张世界各国通过协调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任何国家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动辄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尽管现在是“一超多强”,但多极化是大势所趋。
多极化趋势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其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五大经济中心:美、欧、俄、日、中,美的地位在下降而其余四者在上升。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自不用说,美国已经意识到南北差距问题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
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各大国都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具备发言权。
毋庸讳言,当今世界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只有美国的参与才能解决,但美国要解决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也离不开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支持和合作。
单极格局形成不仅需要存在一个唯一超级大国,并且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于对外关系中制定的带全局性的策略谋略。
国际战略的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睿智的判断国际形势,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而出发。
美国全球战略从开始酝酿到正式形成,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系统完整、从军事战略到全球战略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酝酿、初步形成、正式形成以及冷战后时期四个阶段。
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及中美关系新变局
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及中美关系新变局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及中美关系新变局张文宗【内容提要】 中美建交40周年前后,美国对华战略发生范式上的重大变化。
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对华实施竞争性政策。
这种全面竞争战略具有长期性,本质上是对中国的战略压制。
其背景是中美实力对比、美对华认知、美国内政治及全球战略等因素发生变化的结果。
中美战略竞争,最好的结果是双方经过长期博弈形成战略稳定。
在此过程中,两国的经贸摩擦将成新常态,地缘政治博弈更趋激烈,而双方紧密的经济纽带很难被切断,美苏冷战式的对抗不会重演。
但如果美国执意在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在台湾及意识形态等问题上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中美关系将变得更具对抗性。
【关键词】中美关系 接触战略 竞争战略 对华认知 【作者简介】张文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美国政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D8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6241(2019)02-0001-18-1-2018年、2019年分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40周年,彼时中国踏上改革开放的征程,中美关系也迎来大发展的前景。
四十不惑之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而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则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由此进入新阶段。
[1] 两国不仅爆发了大规模贸易摩擦,在其他领域的矛盾也趋于尖锐,战略竞争更加激烈。
两国战略界、学术界和民间对双边关系走向的担忧加重,“修昔底德陷阱” “金德尔伯格陷阱” “新冷战” “脱钩”等说法不绝于耳。
[2]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向何处去一直是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在美国对华实施全面竞争战略和中国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中美关系走向、两国发展前途与国际格局变化的关系更加密切。
一、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及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美国对华战略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49—1972年,从新中国成立到尼克松访华,期间美国视中国为热战对象和冷战敌人,在大多数时间奉行遏制战略。
2023年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十篇
2023年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十篇第一篇: 2023年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7月21日,美方单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事馆;7月24日,中方作出对等反制,通知美方关闭美国驻XXX总领事馆。
近来中美关系的确面临很多困难,但这完全是美方一手造成的。
在中美关系滑向错误方向的过程中,是美国少数政客一直在疯狂地踩油门。
他们戴着傲慢与偏见的有色眼镜,裹挟政治私利,绑架国内民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美关系的发展绝不能被少数政客带歪节奏、带偏轨道,他们不能代表美国国内的主流民意。
让我们先听一听美国学界工商界的声音。
7月6日,美国商会及40多家贸易协会致函美财长姆努钦、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称对美中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取得的进展感到鼓舞,改善贸易和发展商业有助于改善美中关系;7月15日,美国工商界人士同中方举行视频会谈,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愿继续扎根中国,与中国共同成长,并明确反对两国经济脱钩 7月25日,来自中美等48个国家的专家举行视频会议,发表声明呼吁美国摒弃冷战思维,支持中美进行对话;7月25至26日,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哈斯、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赖特、大西洋理事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肯普等重量级智库学者先后发表文章,批评蓬佩奥的反华演讲无知、错误、危险。
这些声音,美方少数政客听不到吗再听一听美国地方政府、媒体和民间的声音。
3月12日,美国犹他州议会参众两院通过共同决议案,支持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美国纽约州长科莫4月曾发推特称,感谢中国政府、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等帮助促成捐赠的1000台呼吸机。
他还感谢中方合作,称此事对该州意义重大。
美国国际姐妹城协会董事长尼伦伯格4月也曾发表声明,对中美友城抗疫合作表示赞赏。
中美之间现有277对友好省州和友城,它们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深化两国地方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7月23日以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都发声谴责蓬佩奥之流的美国个别政客胃口越来越大,理智越来越少,这些美媒明确拒绝新冷战。
形势与政策 中美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中美关系”这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印象最深的是论中美关系。
我从中知道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来讲,在生活当中不应该只把自己的眼界圈定在当前,也应该试着多关心国家实事。
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当中我了解到一个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一个国家发展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纵观我国的外交发展历史,中美关系一直在伴随着中国的发展。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
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
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
形式与政策中美关系忽冷忽热的实质[最新]
形势与政策论中美关系忽冷忽热背后的实质奥巴马上台一年多来中美关系一波三折,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对中美关系认识不足,需要对前任的对华政策进行调整,一方面由于中美都是大国,经济交往频繁,贸易摩擦很多,从各自利益出发,都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方面中美制度不一样,美国总想将中国的发展网络到自己的想法中去,总想领导中国,指导中国去做事,维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美国一方面对华强调搞好双边关系,维护自身利益,一方面又从人权、南海问题、人民币利率、贸易逆差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施压。
1. 一路高歌2009年4月,胡锦涛出席20国集团第二次金融峰会,同奥巴马在伦敦举行了首次会晤,决定共同努力建立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所谓“积极”,是指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动各领域对话和合作。
所谓“合作”,是指双方应携手共同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
确立了中美关系的新定位。
2009年7月,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成功举行,标志着中美关系建立了新的对话机制和平台。
在这次首轮对话过程中,气氛非常好,特别是美方明显放低身段,注意倾听,突出共识,淡化分歧,决口不提人民币汇率和人权等敏感问题。
希拉里和盖特纳还专门在来访前学习了“风雨同舟”“人心齐、泰山移”等中国成语格言,多次在对话中引用。
这次对话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比如奥巴马应胡主席邀请访华、中美两军扩大交往级别、恢复中美法律专家关于人权的对话等等。
在以往中美关系出现波折的时候,军事和人权问题往往是最脆弱的部分,最先中断,而这次对话决定恢复军事和人权磋商,可以看作是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标志。
2.风云突变2010年一系列的事件接踵而至:先是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美国高调介入谷歌事件、在人权、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方施压等等。
最近可以追溯到去年9月中美的贸易摩擦和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期间:奥巴马上任后,一方面在20国峰会上强调自由贸易,制造出中美关系融洽的大氛围,一方面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并未能如同其政策表述一样出现消减,反而出现了加速趋势。
经济与安全_再平衡_下的美国对华政策调整 - 副本概要
经济与安全再平衡下的美国对华政策调整意向的足够信任。
基于权力转移的一些片面认识 , 许多美国人将中国的崛起视为一种潜在威胁。
纵观世界历史, 大国之间实力的消长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 但这种变化并不必然导致战争 , 关键取决于相互利益的协调。
即使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相近的英美之间也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 , 而促使他们从 19 世纪后期开始进行的和平转移也主要是基于对现实利益的考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艾肯伯里 ( G. John Ikenberry 认为 , 决定权力转移方式的最重要因素是国际秩序的性质。
与历史上的所有帝国秩序不同 , 美国在战后主导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非歧视和市场开放的规则体系之上 , 有一个广泛的和不断扩大的参与者和利益攸关者 , 不仅可以使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新兴大国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在体制之内得以实现 , 而且使推翻它的成本很高。
中国领导人也发现, 中国不仅需要继续进入该体系以获得繁荣, 还需要该体系规则和制度所提供 [ 16 ] 的保护。
因此, 中国的崛起并不必然导致与美国围绕国际规则和领导权的暴力冲突。
奥巴马总统多次表示, 中美并非注定是敌人。
即使在美中经贸和安全博弈激烈交织的时候, 盖特纳财长也不忘提醒情绪激动的国会议员们 , 美中关系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种利益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日益增加。
综上所述, 尽管受到对华安全再平衡的影响 , 但奥巴马政府对华经贸再平衡并不必然导致两国经贸交往的减弱。
如果相互调适顺利的话, 未来两国经贸交往将会从目前以贸易为主扩展到投资与贸易并重, 相互依赖将进一步加深。
从长期来看,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缓和两国之间的认知冲突和地缘政治紧张。
三、中国的对策思考与美国以往一些政府上台之初大力批评中国不同 , 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初就多次宣称美中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 提出要加强和扩大双边合作。
当前大国关系的发展及变化
当前大国关系的发展及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基辛格将这种变化称作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
世界迎来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大国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1991年冷战结束后演变为“一超多强”的的多极格局。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形成如今的“新一超多强”格局,这也意味着在新世纪世界格局继续朝着多极化的趋近发展。
以和平为主流的新发展时期,大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轴。
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变化。
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美国和欧洲经济陷入困境,中国外贸出口需求萎缩,迫使已成为助推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调结构、转方式”。
许多对人类安全和生存构成的威胁成为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需要国际社会合作解决。
合作和斗争同时存在于双边关系中。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谋求合作的势头越来越凸显,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等。
普京出席我国九月三日的胜利日阅兵,意味着中俄友好合作的关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理念已渐入两国民心。
巩固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各自主流社会的强烈愿望。
在国际问题上,两国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
中俄两国间没有各种各样的偏见和成见,两国关系非常稳固,不受当前局势的影响。
两国都有足够的动力继续推进两国的合作,对巩固和发展俄中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负有共同责任。
俄中都赞成世界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
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立场一致或接近,俄中双方的合作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推动情况向好的方向发展。
中美两国关系趋于友好与合作的。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破冰之旅”,1979 年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难,如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支持日本自卫队增强军备,
鼓吹南海航行自由,策动菲律宾挑起南海仲裁案,以致一些周边
同中国的争端有所恶化,存在“擦枪走火”的危险。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美国高调推出再平衡战略后,不仅使两国间 的对抗因素增多,而且引发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恶化:
3.美国还以各种方式离间缅甸、泰国等中国的传统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2011年美国奥巴马总统在宣
布反恐战争告一段落的同时,开始
将其战略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实
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4、世界发展中的变化与风险催生共商共建的国际体系
世界发展进程中一方面会形成
许多进步和成巨大成就,同时必然会
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有的问题带有很 多不确定性,有的甚至会对当前世界 及未来发展构成严重风险。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4、世界发展中的变化与风险催生共商共建的国际体系
一些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不仅反映出西方国家倡导的经济秩序的弊
端难以克服,而且也暴露出他们主导的国际体系以经无力应对当前 全球性的种种危机和世界发展变化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3、反全球化声音愈发响亮和反全球化势头出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致 使许多国家经济下滑,暴露出现行 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体制存在的严 重问题,由此不仅“反全球化”声 音再度响起,而且在之前倡导并主 导全球化的西方国家中逐渐出现接 二连三的“反全球化”现象。
(5)中方愿意和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
2、特朗普施政理念对其制定对华政策的影响
伙伴国与中国的关系,从而致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日益
复杂。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总结 回顾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有两点必须强调: 第一, 美国从长远利益上将中国确定为是战略竞争对 手,但并不排除在某些层面和领域内同中国的战略合作。 第二, 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其亚太政策的组成部分,美 国对华政策变化同部分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存在联动效 应,直接影响中国周边安全。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3、反全球化声音愈发响亮和反全球化势头出现
美国退出TPP
英国退出欧盟。 美 国 更 是 在 与 墨 西 哥 边 境 建 立“高墙”阻止穆斯林入境。 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 系协定”,扬言要修改“北美自由贸易协 定”,甚至表示退出世界贸易组织. 美欧各自“收回”国家主权和贸易保 护主义倾向的抬头,导致“跨大西洋贸易与 投资伙伴协定”谈判搁浅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催生共商共建的国际体系
全球化发展需要相应的全球治理体系。
世界各国应在广泛协商基础上,共同建立能
够有效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能让各国共同
分享全球化发展成果的全球治理体系。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
1、特朗普必须面对的中美关系“历史遗产”
2、特朗普施政理念对其制定对华政策的影响
3、特朗普一年来的对华关系特点
4、2018年中美关系的走向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
1、特朗普必须面对的中美关系“历史遗产”
(1)中美经济利益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 “压舱石”。 (2)中美之间有着广泛的社会和人际交往,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3)中美面对全球治理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已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合作机制。 (4)双方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对话机制,能够及时对话,加强了解,管控分歧,防止 冲突。
首先,世界格局中的各大力量对比变化,促使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权 力的再调整。
其次,信息化发展不仅增强了人类社会的互联互通,也使各国的各种
矛盾、问题、危机相互交织渗透,致使各个群体、民族、宗教之间对立加 剧,矛盾问题发酵升级,甚至形成溢出效应,引发更大范围的危机。 再次,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形成互动,以致安全 的不确定性和面临的风险加大
极化时期,也称“一超多强”格局。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一、当代世界格局的演进
俄罗斯
欧洲
中 国
“一超多强”是当前乃 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 界格局的总体态势和总 体特征。 美
国 日 本
巴 西
印度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大国力量此消彼长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2、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面临一系列的冲击
9.11袭击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 方面暴露了这一国际体系存在严重缺陷, 另一方面使西方国家经济受到重创,逐渐 失去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作用。 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使得美国承 担国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也随之下降。
5、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倡导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
“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打造新 型国际关系体系的价值倡导和崇 高目标。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 主外交政策,倡导建设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美国高调推出再平衡战略后,不仅使两国间 的对抗因素增多,而且引发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恶化: 1.美国同部分亚太国家在中国周边接连军演,出售 军火,致使包括朝鲜半岛局势严重恶化在内的地区热点 升温。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美国高调推出再平衡战略后,不仅使两国间 的对抗因素增多,而且引发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恶化: 2.美国偏袒甚至策动同中国有争端的周边国家,向中国挑衅
5、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倡导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主张 :
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
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
对抗、结伴而不结盟。 各国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 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 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5、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倡导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主张 :
各国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 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在此基础逐渐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
球治理观,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得到国际认同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防范中国成为未来美国的对手,一直是美 国冷战后亚太战略和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2001年小布什上台前后就曾将中国视为是战略 竞争对手。
第二部分: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首先 , 在美国的对外战略理念中,任何一个既有大国或强国终究会受
日本逐渐淡出多极俱乐部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大国力量此消彼长
欧盟多极地位会严重下滑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大国力量此消彼长
俄罗斯国际影响力正在增强
5、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倡导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主张 :
各国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
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各国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
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到新兴崛起大国的挑战,甚至被取代。为了避免或者延缓这一天的到来,美 国在尽力发展自身力量的同时,必然会防止别国崛起。
其次,防止形成不利于美国的国际体系。美国认为中美两国的国际战
略存在很大的分歧,担心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影响力扩大,会形成一个 潜在的抵制美国的国际体系。 再次,担心随着中国发展而影响扩大的中华文明,会对美国为首的西 方文明构成冲击 。
世界大格局的变化 与美国的对华政策
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万路
目录
世界大格局的变化与美国的对华政策
第一部分 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第二部分
美国对华政策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一、当代世界格局的演进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 要特点与原因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3、反全球化声音愈发响亮和反全球化势头出现
如何看待此轮“反全球化”的影响:
再次“反全球化”一定程度就是反对 贫富不均,反对贫富距离扩大,因此, 有利于各国政府在谋求自身诉求同时, 在国内也必须更多体现“公平”,直面 解决国内贫富分化问题。
第一部分:世界格局调整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二、当前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与原因
一、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回顾
美国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依然和中国保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