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1建设单位概况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XXXX公安局XX镇第一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项目拟建地点:XXXXXX镇
建设单位:XXXX公安局
可研编制单位:XXXX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证号:
证书等级:乙级
发证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建设期限:1年
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开发商:XXXXXX公安局
项目负责人:
公司简介:XXXX公安局始建于1950年,1958年由XX人民公安局、XX公安局合并为XXXX公安局。

内设机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全局现有内设机构28个,下设10个派出所、9个大队、6个综合部门及1个分局、1个看守所和1个保安公司,综合管理机构有政工办、指挥中心、办公室、督察大队(加挂纪委、监察室牌子)、法制大队、警务保障室;执法勤务机构有国内安全保卫大队、治安管理大队、巡逻防暴大队、刑事犯罪侦查大队、禁毒大队、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大队、民爆大
队、矿业大队,派出所有XX镇第一派出所、XX镇第二派出所、XX 镇第三派出所、乌兰木伦派出所、纳林陶亥派出所、XX派出所、札萨克派出所、红庆河派出所、苏布尔嘎派出所、飞机场治安派出所,矿区公安分局;看守所(加挂监管大队牌子),保安公司。

共有工作人员912人,其中正式民警194人、文职人员444人、干部和工人12人、协警262人。

现XXXX公安指挥大楼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5月8日整体搬迁入住。

新公安指挥大楼总投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24106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地上12层、地下2层,共14层建筑,有大小办公用房160套,内有可容纳300人的大型多功能会议厅。

公安指挥大楼设计超前、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集指挥调度、应急作战、治安管控、研判分析等多元警务为一体,是目前鄂尔多斯及周边盟市XX区公安机关办公场所最大、设施最完善、科技含量最高、最现代化的综合性办公大楼。

近年来,XXXX公安局立足“平安XXXX”建设,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治“四严并举”,自09年以来连续两年在全市考评中名列前茅,2010年排名全市第一。

同时年内取得重特大暴力刑事犯罪明显减少、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的可喜成绩。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鄂尔多斯市XXXX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与XXXX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实行土地功能分区,合理配套土地和用地规模,形成基础设施一体化,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

2、本项目整体规划不仅体现生态性、经济性和文化性,还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为人们提供舒适、环保、清新自然的环境,促进城区改造建设。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和依据
1.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论证该项目的实施条件、经济和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2、建筑物建设既要经济实用,又要美观、新颖,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3、规划布局考虑到远期与近期结合、充分发挥土地及建筑设施的综合效益。

4、场区内规划明确功能分区,以规范管理。

5、场区内公用建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现资源共享。

1.3.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XX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7、国家颁发的各种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8、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
三版)
9、国家计委2002年1月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0、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1.4项目概况
1.4.1项目拟建地点
建设场地位于XXXXXX镇苏布尔嘎路北、通格朗街西。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215.57平方米。

1.4.2建设规模与目标
本报告设计位于XXXXXX镇苏布尔嘎路北、通格朗街西。

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3865.20m2。

拟建项目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设计原则,采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先进建筑施工技术,完善的配套设施;将建成集综合性、多项服务以及以“节能环保”为主体的多功能办公用地。

1.4.3项目总投资
XXXXXX镇第一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1126.53万元。

1.4.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
第二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2.1建设规模
本报告确定XXXXXX镇第一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为:
XXXXXX镇第一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用地面积2215.57㎡,总建筑面积3865.2㎡,地上建筑面积3092.16㎡,地下建筑面积773.04㎡。

2.2建设内容
派出所各楼层功能设置
1、一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 m2
包括留置室、询问室、讯问室、候问室、监控室、醒酒室、备勤室、值班室、调解室兼人员信息采集室、案情分析及物证保管室、群众接待及户籍办证室、门厅、卫生间等。

2、二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m2
包括办公室、内勤室、会议室、档案室、楼梯、卫生间等。

3、三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m2
包括办公室、楼梯、卫生间等。

4、四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m2
包括大会议室、棋牌室、阅览室、楼梯、卫生间等。

5、地下一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m2
包括厨房、装备室、职工小食堂、强电室、弱电室、健身房兼训练室、卫生间等。

第三章场址和项目建设条件
3.1场址
3.1.1场址位置
XXXXXX镇第一派出所大楼建设场地位于XX镇苏布尔嘎路北、通格朗街西,交通非常便利,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215.57平方米。

3.1.2场地现状
土地使用性质为行政办公用地,整个项目地块较为平坦,四周城市干道及管网已建设完成,场地基础设施完善,基于达到三通一平条件。

3.1.3城市规划及区域性规划要求
本项目场址符合XXXX城市规划功能分区要求,项目按鄂尔多斯市规划局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规划部门已批准项目的选址意见。

3.1.4周边建筑物及环境条件
本项目场地位于XX镇苏布尔嘎路北、通格朗街西,交通非常便利,基地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改善建筑以及城市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1.5 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参考邻近场地地勘情况
1、工程地质:①表土主要为素填土,土黄色,松散,干燥,主要组成为风成细砂堆积为主,中等冻胀性。

厚度0.8~0.9米。

②表层以下主要为细砂、粉砂~细砂、细砂和粉质粘土,分布均匀,强冻胀性,埋深一般为0~10.1米。

细砂层下面为中砂~粗砂、砾石;细砂岩,
中密~密实,饱和。

成分多为石英砂、石英岩,分布均匀埋深在11.7—21.6米。

2、水文地质:场地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属河间平原相对富水区。

东、西乌兰木伦河三面环绕,仅北依丘陵山,地势相对较高。

东西乌兰木伦河构成地区区域侵蚀基准面。

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均向乌兰木伦河汇集排泄。

区内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和乌兰木伦河潜流为主,地下水由南及西南方向顺下游乌兰木伦河谷迳流,潜流、蒸发及人工开采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

区内地下水按其赋存与分布特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为细砂、中砂—粗砂及砾石层,渗透性中等~强,含水层厚度一般为10~16米,潜水位埋深一般5.0~7.5米,富水性较好,富水性特征税含水层厚度变化而变化,单井涌水量一般300~600m3/d,水位及水量随季节性动态变化明显,水化学类型以HCO3—Ca·Na型为主,矿化度小于1g/L,水质良好。

⑵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岩组为K1zh2细砂岩,表面全~强风化层渗透性中等~弱,中等~微风化岩层渗透性弱~微,含水层厚度一般80~100米,潜水位埋深一般28~32米,单井涌水量150m3/d,水位及水量随季节性动态变化明显,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为主,矿化度小于1g/L,水质良好。

⑶碎屑岩类孔隙~裂缝承压水:含水层为K1zh2细砂岩,渗透性微~极微,无明显的、连续的隔水顶板存在,含水层厚度一般150~200米,含水层顶板埋深一般180~200米,承压水位-20~-30米,
单井涌水量200~300 m3/d。

水位及水量随季节性变化一般,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为主,矿化度小于1g/L,水质良好。

场地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均见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5.6~6.4米,水位标高1291.446~1291.871米。

因场地地层中部普遍发育有较薄的粉质粘土层,渗透性弱~微,分布较连续,构成局部隔水层。

该地下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邻近乌兰木伦水库库区侧渗补给,水位及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水位变幅+1.5~-3.5米,即历史最高地下水埋深4.1~4.9米。

地下水属HCO3-Ca.Mg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3.2项目建设条件
拟建项目为派出所业务用房建筑,交通、通讯等外部条件良好。

项目建设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项目建成后可达到舒适、便捷的效果。

在工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场地特点,通过独特的设计,达到降低工程造价,并与周边环境协调,同时满足各建筑物的功能需要。

3.2.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XX勒腾席热镇地处XXXX北部,位于东径流109度31分—109度53分,北纬39度30分—39度38分,海拨高度在1321—1380米之间。

北以乌兰木伦河为界与康巴什新区、苏布尔嘎镇相望,东南、南与乌兰木伦镇、XX镇相连。

东西长约33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为295平方公里。

XX勒腾席热镇北边为乌兰木伦河所环抱,境内有大柳沟、掌岗图、车家渠等河流,其中大柳沟流入黄河二级支
流乌兰木伦河。

2、气候
全镇境内西部波状起伏,沟壑纵横,东部较为平坦,土壤以栗钙土为主。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侯特点是降水较充足,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零度以上的年积温3280摄氏度。

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年无霜期138天。

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

大风日数20天左右。

3.2.2 社会经济环境
XXXX,地处XX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东与准格尔煤田相连,南与陕西省神木县接壤,与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系鄂尔多斯市“一市三区”城镇框架核心区之一。

地理坐标:东经108°58′~110°25′、北纬38°56′~39°49′,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嘎查村,总人口15.4万,其中农牧业人口10万,少数民族9869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XXXX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

特别是2006年,全XX经济社会呈现出历年来最好的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亿元。

全XX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崭新局面,走出了一条具有XXXX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县第86位,西部百强县第4位,居全区69个XX县第2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在科学发展中推进跨越,在把握规律中构建和谐,先后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四免两补”等十大惠民工程,2005年,XXXX 被中央党校《理论前沿》课题确定为全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样板XX县。

2008年,成为西部百强第4位,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之一。

3.2.3 政策环境
XXXX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支撑点,大胆地推进关闭、淘汰、治理和整顿,将地方煤矿由原来的94座整合为60座,2006年率先在自治区拆除了焦化厂、泡花碱厂等所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资源滥采、环境污染、发展粗放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重点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发展“非煤产业”。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XXXX下大力气摆脱煤炭产业“一业独大”状况,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走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六个高”新型工业化道路,成功引进和实施了煤液化、千万吨级煤矿技改等大项目,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乌兰木伦煤化工基地、牛孛牛川煤电煤化工基地和札萨克镇IGCC多联产基地等“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煤炭延伸产业和非煤产业,加快第二产业向集约化、多元化、高端化、集群化迈进,推
进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

在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XXXX突出抓住文化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三个重点,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以打造全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做好蒙元文化文章,增强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努力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建设民俗商品一条街,把“门票经济”转化为“产业经济”。

近年来,XXXX全力打造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乡统筹、促进产业发展、集聚社会资源、引领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生态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城区拓展和新城再造取得巨大突破,城市的吸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XXXX从体制改革入手,统筹城乡发展,彻底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分割格局,统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完善人口转移配套政策,使各种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

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就业登记制度,形成城乡统一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制度,扫除了农牧民转为市民的制度障碍。

通过培训转移、产业转移等多种方式,全力推进农牧区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

为农牧民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先后有55%的农牧民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

全XX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口降低到不足5万,2007年非农收入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3.6%,农牧民从非农产业上找到了出路,实现了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富
起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3.2.4 人口环境
当财政实力具备了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能力之后,XXXX毫不犹豫地将积累的财富投入到民生工程中。

XXXX开全市、全区乃至全国之先河,将可用财力的一半用于改善民生。

2002年XXXX在自治区率先实行“四免三补贴”政策,农牧民实现了税费零负担。

2004年对全XX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四免两补”政策,实现小学、初中免费就学。

2006年实施12年义务教育,受助学生达8.2万人。

实施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与大病统筹相结合政策,参合率达到90.5%,大病统筹最高报销标准提高到5万元。

对全XX3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进行免费体检,对所有育龄妇女进行了妇科免费体检,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的压力,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工程,使城镇无业居民养老金达到每月450元,农牧民养老金达到每月220元。

实施城乡低保人员扶助工程,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了每月250元和每年1250元,补差标准位居全市之首。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XXXX还在自治区率先为居民提供了城市免费公交车。

2007年,XX财政安排6.6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实施了“十大惠民工程”,用于改善就业、养老、医疗、帮困、助老等问题。

2008年1-9月份,XXXX财政又投入资金13.2亿元,构建“六大保障体系”,集中办好八件实事,惠及全体农牧民的各类财政补贴已多达40多项,一个普通农牧民直接来自财政补贴的收入平均可达1100多元,人民
生活实现了由不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到2010年底,全XX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0亿元,增长22%,总量全市第三;地方财政总收入110亿元,增长37%,成为自治区第三个财政收入过百亿的XX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300元和8830元,增长13.9%和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亿元,增长2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亿元,增长21.7%;万元GDP能耗下降3.8%。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第37位,跻身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前三位。

3.2.5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运输
XXXX交通极为便利。

鄂尔多斯机场坐落于XXXX,两条国道、一条省道、三条专线、四条XX道贯通东西南北,全XX公路总里程1582公里,其中黑色路面583公里。

210国道高速、109国道高速、包府运煤专线在境内纵横交叉,包神铁路、东乌铁路穿越XX境,镇镇通了黑色路,村村通了沙石路,已基本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市内交通便利,出租车、公交车及免费电瓶车乘坐方便,服务文明礼貌。

2、邮电通信
XXXX邮电通信业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通讯方便快捷。

XX下各镇市内电话均已实现程控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基站遍布
全XX,移动通讯无盲区;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信息传输迅捷。

通讯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3、自然资源
XXXX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水资源富集,地表河流湖泊较多,河流流域面积3040平方公里,占全XX总土地面积的54.3%;有大小湖泊21个,较大的6个,湖泊总面积15万亩;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良好,永久储量为151亿立方米。

全XX农耕地50万亩,其中水浇地34万亩,牲畜总头数135万头只,XXXX植被良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0万亩,林木覆盖率32.6%,人工种草保存面积105万亩,天然草牧场面积490万亩,植被覆盖率86%。

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XX”、“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先进XX”。

3.2.6市政条件
1、给水工程
本项目主要为生活用水,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接入两根DN150mm的管道,给水可满足项目需要。

2、污水
采用污、废合流的排水方式,污废水经室外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至市政排水管网。

3、雨水
根据建筑要求采用内排或外排方式,雨水以蓄留回渗为主,大雨时来不及回渗的雨水经室外雨水管收集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4、供电
要求有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两路电源互为备用,每路能承担全部负荷。

5、供暖
建议优先采用步行街市政热力管网作为一级热源,根据服务的环境保障系统的不同,换热站将要求提供下列系统不同参数的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80/60℃;空调及通风进风预热系统——95/70℃;空调再热系统——65/55℃。

6、燃气
燃气气源为天然气,采用城市集中供气,是公共建筑餐饮服务主要使用的基础能源。

7、通信及有线电视
通信及有线电视信号已具备接入条件。

从地质和市政总体情况看,该项目区位优势明显,上水、下水、雨水、通讯、电力等市政配套设施完备,供给量充足,交通便利,建设条件良好。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编制依据
本项目编制执行现行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及当地有关标准、规定。

主要的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7-200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4.2规划设计主题
1、功能合理,技术先进
从总平面布局、交通规划、功能组织等方面对本工程的使用、发展进行准确定位,采用技术先进、实施性强的结构体系。

同时结合功能布局设计成外观新颖,内部空间丰富的特色建筑。

2、经济高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建筑功能布局合理,内部空间灵活划分,使建筑具有较强的功能适应性。

在分析人流、车流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平面、竖向交通以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供更多的有效使用面积。

3、环境优美,以人为本
突出“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主题,努力做到设计结合自然环境。

4.3规划设计方案
4.3.1设计原则
1、贯彻国家有关政策规范要求,建筑、结构、供水供电、暖通、采光等设计满足规范,并达到有关节能设计要求。

2、尊重城镇规划和区域规划要求,强调空间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同时在设计上注重当地的地域特色和行业特点,体现人文关怀,创造和谐人居环境。

3、满足经济、美观、适用的设计原则,努力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建设目标。

4、功能分区、布局合理,使用管理方便,满足单位使用要求。

4.3.2总平面布置
XXXXXX镇第一派出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用地面积2215.57㎡,建筑面积3865.2㎡。

4.3.3交通组织
基地两面临道,交通便利。

主要停车场设置在南面主入口处,停车位较充足,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4.3.4景观资源及绿化系统
1、景观对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作出积极响应,以环境和空间特征对人实现主动的接应,争取最大程度的亲和,使之成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思想的户外空间。

绿化是改善气候,维持
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重要因素。

绿化,能够陶冶人的精神、情操。

自古中国就有“人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思想。

2、整体环境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突出景观的特色,追求内蒙地区自然生态的草原风格的独特景致。

3、项目基地内结合地形设有绿化、曲径小路,与周围建筑相互统一,流畅自然。

4.3.5总平面设计指标
4.4建筑方案
4.4.1建筑平面设计
本项目根据使用要求,设计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有利于不同办公及业务开展的需要,主入口设在南面道路。

各层功能布置如下:
1、一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 m2
包括留置室、询问室、讯问室、候问室、监控室、醒酒室、备勤
室、值班室、调解室兼人员信息采集室、案情分析及物证保管室、群众接待及户籍办证室、门厅、卫生间等。

2、二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m2
包括办公室、内勤室、会议室、档案室、楼梯、卫生间等。

3、三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m2
包括办公室、楼梯、卫生间等。

4、四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m2
包括大会议室、棋牌室、阅览室、楼梯、卫生间等。

5、地下一层建筑面积合计773.04m2
包括厨房、装备室、职工小食堂、强电室、弱电室、健身房兼训练室、卫生间等。

4.4.2建筑结构
1、编制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其它相关规范
2、结构设计基本参数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自然条件•风雪荷载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3、结构设计方案
4.4.3建筑材料及设施
1、墙体材料
1)地下部分
外墙:370mm厚防水钢筋混凝土墙
内墙:除钢筋混凝土墙外,防火墙、风机房、配电室、楼梯间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