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资本的最新流通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指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变化又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资本循环属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产业资本的三种存在形式
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三、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四、资本循环正常进行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产业资本存在的三种形式
➢1、产业资本: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物质生产领域的资本。

包括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采矿业和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服务的交通运输业的资本。

➢2、产业资本的三种存在形式:
(1)货币资本: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2)生产资本
➢生产资本: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

(3)商品资本
➢商品资本: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销售实现剩余价值。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1、购买阶段
(1)购买阶段: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阶段。

(2)公式:G—W——pm 、A
(3)货币资本一方面在形式上执行货币的职能;另一方面,在本质上执行资本职能。

(4)产业资本对购买阶段的货币资本完成其职能有一定的要求
一是要能够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二是所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与所要生产的商品三者之间必须在性质上互相适应,在数量上保持恰当比例。

2、生产阶段
1)生产阶段:即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阶段。

(2)公式:W——pm——A…P…W/
(3)生产阶段是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和生产资料的消耗,生产出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

3、销售阶段
(1)销售阶段: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

(2)公式:W/—G/ 。

由W/—G/ 的转化是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3)销售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惊险的跳跃”)
A、如果商品卖不掉,资本的再生产会中断;
B、商品出售的速度决定再生产的规模;
C、商品出售的状况决定资本家能否获得剩余价值和能否收回预付资本。

三、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1、货币资本的循环
(1)货币资本的循环是指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运动。

(2)公式:G— W…P…W′—G′。

(3)“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2、生产资本的循环
(1)生产资本的循环:是从生产资本开始的,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再回到生产资本。

(2)公式:P…W′—G′.G—W…P。

(3)特点:A、生产资本的一次循环本身就表明了生产是反复进行的再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只是表现为生产过程的中介。

B、生产资本的循环告诉我们,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流通过程,而是来自生产过程。

但是它又创造了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是为生产而生产。

3、商品资本的循环
(1)商品资本的循环:是从商品资本开始的,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再回到商品资本。

(2)公式:W′—G′.G—W…P … W′。

(3)特点:A、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W′,它们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结果。

B、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的商品是已经增殖了的商品价值,包含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C、商品资本循环占首位的是流通过程,是商品的实现和消费,这就造成一种假象,好像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四、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

资本家的资本不能采取一种形式,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相应的三个部分,同时并存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三种形式上。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各阶段在时间上的依次继起性。

资本家的资本必须相继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

§4.2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运动。

一、资本周转和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

反映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有两个: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时间:预付资本以一定形式为起点,到它带着利润以同样形式返回出发点所耗费的时间。

(1)生产时间
生产时间: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A、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产品所需要的时间,是生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

B、非劳动时间:指劳动过程中断的时间,包括劳动过程的正常中断时间如停工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和生产要素的储备时间。

(2)流通时间
流通时间:是资本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

A、购买时间: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B、售卖时间: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2、资本周转次数: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

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
生产资本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而价值则是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的那部分资本。

2、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它们的价值耗费和回收都是一次性的。

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1)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

(2)周转时间不同。

固定资本周转时间较长,而流动资本周转时间较短。

(3)回收方式与回收期限不同。

固定资本是一次预付,分批收回,全部价值的回收期较长;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收回,全部价值的回收期较短。

(4)更新方式、期限不同。

固定资本的物质形态在其有效期内,可以在多次生产过程中连续使用,不必更新;而流动资本在实物形式上需不断购买和更新。

4、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划分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1)划分依据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不同;而C和V 的划分是根据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内容不同。

(3)划分目的不同。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进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5、固定资本的损耗
(1)有形损耗(物质损耗):固定资本在物质形态上的损耗。

造成有形损耗的原因有两种:物质要素的使用造成的损耗和自然力的作用引起的损耗。

(2)无形损耗(精神损耗):固定资本在价值上受到的损失。

造成无形损耗的原因有: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

(3)固定资本的补偿: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情况,通过提取折旧费进行补偿。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公式:预付资本的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量
2、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取决于:
(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总资本中各自所占比重大小。

四、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和途径
(一)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
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节省资本投入量;
2、加速资本周转,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更多的资本增值额,提高资本运营效益;
3、有利于节省所用资本,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4、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有利于企业竞争。

(二)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途径
1、缩短生产时间
(1)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2)缩短非劳动时间
A、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缩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
B、保持必要的生产储备,改善供货渠道,减少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C、合理安排工作班次,减少生产资料中断时间。

2、缩短流通时间
A、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B、合理组织供销活动;
C、发明和运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D、采用现代信息手段。

3、加速固定资本周转:
A、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B、制定合理的折旧率。

§4.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三、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1、个别资本: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

在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资本的运动互为前提,互相制约,形成有机联系。

2、社会资本: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单个资本的总和。

3、社会资本运动: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既包括资本流通,又包括一般商品流通;既包括预付
资本的运动,又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

(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
1、两大部类的划分
(1)社会总产品: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社会总产值,包括c、v、m.
(3)两大部类的划分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相应地,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第Ⅰ部类: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

第Ⅱ部类: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4)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社会总产品从其价值构成上分为c、v、m三部分;按社会总产品物质形态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2、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次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行业;
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
第三次产业即服务业,如运输、通讯、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医疗卫生、公用事业、科技教育等行业。

(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实现的含义“社会总产品的双补偿”
(1)价值补偿: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通过销售实现由W/到G/的转化,补偿生产中预付的C与V的价值。

(2)实物补偿:指由W/到G/转化后,用G购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再生产核心问题的原因
——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正常运动的基础;物质补偿是维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全部用于消费,而不用于积累。

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实现条件
1、若干假设
生产周期为一年;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一次性消耗掉;消费资料在一年内被消费;没有外贸和储蓄。

2、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Ⅰ(c+v+m)= Ⅰc+Ⅱc
3、第二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
Ⅱ( c +v+m)= Ⅰ(v+m)+ Ⅱ(v+m)
(二)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基本实现条件
1、社会总产出的交换过程
(1)Ⅰc 部分——在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

(2)Ⅱ(v+m)部分——以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形态存在,在第Ⅱ部类内部交换。

(3)Ⅰ(v+m)与Ⅱc的交换,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其中,Ⅰ(v+m)在价值上表示第Ⅰ部类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需要的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使用价值上是生产资料,无法通过在本部类内部交换满足需要;Ⅱc在价值上表示第Ⅱ部类所消耗和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在使用价值上是消费资料和生活服务,也不能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满足需要。

2、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3、推论
Ⅰ(c+v+m)= Ⅰc+Ⅱc
Ⅱ( c +v+m)= Ⅰ(v+m)+ Ⅱ(v+m)
三、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有可供追加的生产资料
Ⅰ(c+v+m) ﹥Ⅰc+Ⅱc
2、有可供追加的消费资料
m 分成两部分:个人消费部分(m/x);生产消费部分(m﹣m/x)
Ⅱ( c +v+m)= Ⅰ(v+m/x)+ Ⅱ(v+m/x)
(二)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Ⅰ(v +△v+m/ x) =Ⅱ(c+ △c)
2、Ⅰ(c+v+m) = Ⅰ(c + △c)+Ⅱ(c+ △c)
3、Ⅱ( c +v+m)= Ⅰ(v +△v+m/ x)+ Ⅱ(v +△v+m/ x)
(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在科技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就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

承认生产资料生产的较快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而片面、孤立地增长。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最终要受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

§4.4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及其根源: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
首先,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实现形式之间存在着矛盾。

其次,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矛盾。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矛盾的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周期性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三、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2、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呈现的新特点:
(1)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各阶段特征不如战前明显;
(2)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重;
(3)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
(4)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

思考题
1、简要分析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3、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意义。

4、固定资本的损耗分为哪两类,引起的原因各是什么?
5、如何理解社会总产品实现是分析社会资本在生产的核心问题?
6、试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及其实现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