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1、GDP的概念:全名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用Y表示,Y=C+I+G+NX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2、消费:消费指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物品包括购买的汽车与家电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
服务包括理发和医疗这类无形的东西。
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也包括在消费服务中。
3、投资:指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它是资本储备,存货和建筑物购买的总和。
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投资4、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包括政府员工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比如当政府为陆军将军支付薪水,为政府购买,当政府支付解雇人员的失业保证金,为转移支付。
5、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
净出口决定因素:(1)本币对外币的汇率(2)外国对此货物的需求(3)外国的政治状况(4)外国的经济情况(5)本国的生产,科技,经济水平(6)本国的政策6、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指定一年为基年,然后用基年价格来计算所有各年的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名义gdp用当年价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的价值。
7、gdp平减指数只反映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公式: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8、通货膨胀:描述物价水平上升。
要点:是价格水平从低位上升向较高位的过程,一直在高位不叫通货膨胀。
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率公式:d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讲解完毕。
宏观经济学电子教案
宏观经济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1.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范围1.2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与方法1.3 宏观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1.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5 宏观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变量与测量2.1 国内生产总值(GDP)2.2 通货膨胀与失业2.3 利率与汇率2.4 财政与货币政策2.5 经济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第三章:需求-供给分析3.1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3.2 市场均衡与失衡3.3 价格弹性3.4 需求-供给模型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3.5 需求-供给分析的局限性第四章:宏观经济学中的政策分析4.1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4.2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4.3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4.4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4.5 政策协调与宏观经济稳定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5.1 失业的类型与测量5.2 失业的原因与解决办法5.3 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测量5.4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5.5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对策第六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6.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衡量6.2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6.3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6.4 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6.5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7.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7.2 贸易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7.3 汇率决定理论7.4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7.5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实践第八章:宏观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8.1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类型8.2 经济波动的原因与机制8.3 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8.4 经济预测与景气指数8.5 应对经济波动的政策措施第九章:财政与金融市场9.1 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9.2 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9.3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9.4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9.5 财政与金融市场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宏观经济学与现代经济问题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问题10.2 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10.3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社会福利10.4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10.5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目标、方法及其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章第⼀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的整体经济运⾏及政府运⽤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第⼀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或充分就业※通货膨胀(Inflation)※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法1.均衡与⾮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和⼀般均衡)2.静态分析、⽐较静态与动态分析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
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
5.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流量是指⼀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存量则是指⼀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于存量,流量⼜归于存量之中⼈⼝总数是个存量,它表⽰⼀个时点上⼈⼝数;⽽⼈⼝出⽣数是流量,它表⽰⼀个时期内新出⽣⼈数。
⼀定的⼈⼝出⽣数来⾃于⼀定的⼈⼝数,⽽新出⽣的⼈⼝数⼜计⼊⼈⼝总数。
同理,⼀定的国民收⼊来⾃于⼀定的国民财富,⽽新创造的国民收⼊⼜计⼊国民财富中。
7.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8.边际分析9.经济模型分析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第⼆节经济学的产⽣与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的发表。
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
)◆新兴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第三节国民收⼊核算⼀、国民收⼊帐户——GDP (⼀)国民收⼊帐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国民收⼊帐户的产⽣背景20世纪30年代西⽅经济⼤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 度量体系应运⽽⽣;(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国内⽣产总值(⼀)国内⽣产总值的涵义——简写GDP ,度量⼀定时期(通常是⼀个季度或⼀年)内,⼀国运⽤⽣产要素所⽣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导语】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经济体整体而非个体的经济行为,涉及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广泛领域。
本教案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宏观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等;3.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4. 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整体而非个体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规律和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等内容。
与之相对的是微观经济学,它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1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
2.2 总需求总需求是指商品和服务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总购买力,它的构成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
2.3 总供给总供给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全部经济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2.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3.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3.1 政府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学为政府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实现稳定增长、低通胀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3.2 企业经营决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能够帮助企业理解经济环境并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调整生产规模、价格策略等,以适应市场需求。
3.3 个人理财规划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对于个人理财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宏观经济的状况能够帮助个人做出合理的投资和储蓄决策,降低经济风险,实现自身财务目标。
2024版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宏观经济学核心概念解析目•当代宏观经济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录01宏观经济学概述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02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古典经济学时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价值论与分工理论凯恩斯主义革命01020302030401新古典综合派与货币主义论战新古典综合派:融合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权衡取舍理性预期革命:预期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崛起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工资与价格黏性市场不完全竞争与信息不对称的解释协调失败与多重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微观基础与宏观现象的连接从个体行为到总体经济表现的桥梁03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概念,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大卫·李嘉图强调劳动价值论和自由贸易。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古典经济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需平衡、经济增长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础节,反对政府干预。
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学派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经济稳定。
浙大版《宏观经济学教程》习题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无处不在。
从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与衰退,这些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我们理解和分析这些大规模的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工具。
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
它关注的不是单个的企业或消费者,而是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表现。
这包括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贸易收支等等。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关键议题。
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对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至关重要。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然而,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并非易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有效的经济政策等。
通货膨胀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温和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经济增长的伴随现象,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则会带来诸多问题。
它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减少,影响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失业率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过高的失业率不仅意味着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宏观经济学致力于研究失业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来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
国际贸易收支则涉及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贸易顺差可能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但也可能引发贸易摩擦;贸易逆差则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那么,宏观经济学是如何研究这些经济现象的呢?它主要通过构建各种宏观经济模型来进行分析。
这些模型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经济变量,试图解释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就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之一。
总需求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中所有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宏观经济学(马工程)目录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衡量(6学时)1、教学内容(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2)价格水平及其衡量;(3)失业及其衡量;(4)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5)本章评析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及相关概念;(2)难点是价格指数及失业率的计算。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2学时)1、教学内容(1)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两部门经济:家庭部门;(3)两部门经济:企业部门;(4)三部门经济:政府部门;(5)四部门经济:国外部门;(6)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乘数;(7)本章评析(1)重点是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以及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2)难点是资本边际效率以及乘数。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8学时)1、教学内容(1)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2)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4)本章评析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2)难点是货币需求函数。
第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8学时)1、教学内容(1)AD曲线及其变动;(2)AS曲线及其变动;(3)AD—AS模型;(4)AD—AS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5)本章评析(1)重点是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2)难点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8学时)1、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财政政策;(3)货币政策;(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协调;(5)供给管理政策;(6)本章评析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宏观经济政策四大目标;(2)难点是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政策以及货币创造机制。
第六章经济增长(10学时)1、教学内容(1)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2)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3)新古典增长模型;(4)内生增长理论;(5)增长核算;(6)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6)本章评析。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阐述的差别。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事后分析和事前分析、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及后果资源最优配臵价格理论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资源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决定论总量分析法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宏观经济学第1章
在1991年11月前,美国是
采用GNP作为对总产出的测 量的指标,之后改用GDP。 主要原因: ①大多数国家均使用GDP。 同时,由于国外净收入的 数据不足,而GDP比较容易 衡量。
44
②GDP 比 GNP 更 容 易 衡 量 国
内的就业水平。 GNP和GDP之间会有差异。 如果GNP大于GDP,说明该 国国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 超过外国国民从该国获得 的收入。GNP小于GDP时, 情况相反。
45
GDP的缺陷问题
□ 例如,砍伐那些不宜再
生的树林,但记入了GDP账 户,表现为产出增长;GDP 指标无法解释酸雨形成、 温室效应等环境的退化等 问题。
46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在《经济
学》中写道:托马斯· 库帕发 明了室内卫生间之后,千百万 人便不必在冬天里还顶风冒雪 到室外去方便了,然而这种舒 适程度的增加却是无法通过国 内生产总值来体现的。
7
本章主要说明宏观经济学
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以 及决定这些经济变量的总 需求和总供给等。
8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
国民产出(重点);就业与失 业;一般价格水平。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 总供求含义(重点);AD—AS 曲线 课时:2
9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
国民产出、就业、价格水
24
较早估计比率为3:1。1950年
奥肯根据对美国经济统计的分 析,发现“失业率每增加1%, 实际GNP就减少3%”的关系,即 失业率和生产量之间存在着负 相关关系。 奥肯法则的重要结论:
25
如果要防止失业率上升,
实 际 GDP 必 须 保 持 与 潜 在 GDP的同步增长。即GDP必 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原有 的失业率水平不变;如果 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 增长。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概念题1. 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2. 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3. 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4. 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5. 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6.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二、筒答题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 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3. 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东南,北大)4. 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5. 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中?(武大 )6. 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7. 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 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8. 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
(复旦大学1995研)9. ”GNP=C+I+G+(X-M)"的内涵。
(武大)lo. 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1.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人行)12. 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三、计算题1. 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 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
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 请回答:(武大)(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 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 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一、概念题1. 均衡产出(武大 )2. 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3.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4.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5. 边际消费倾向(武大 ;中南财大)6. 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7. 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8. 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9. 税收乘数(武大 ) 10. 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1I. 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12. 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二、简答题1. 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2. 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 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
四、结论: 从经济统计数字到经济模型
第二篇 古典理论: 长期中的经济
第三章 国民收入: 源自何方,去向何处
在这一章,你将会学到:
• 什么决定了经济的总产出(或总收 入)
• 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 总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 什么决定了对商品与服务的需求 • 商品市场的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供给方 • 市场因素(供给,需求,价格) • 决定产出或收入
当的增长速度
• 2.物价水平 • CPI、PPI、GDP平减指数 •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 通货膨胀的原因 • 通胀的经济效应:分配与产出效应 • 通货膨胀率并非越低越好
• 3.失业—充分就业
• 劳动市场是否总是均衡的,哪些因素影响 劳动市场的均衡?
• 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 凯恩斯认为只剩下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
• 经济模型用于:反映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 系、解释经济行为、设计经济政策等。
•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 量。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 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 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 的外部条件。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参数指数值通常是不变的变量。外生 变量通过模型决定内生变量。
• 利润=收益—劳动成本—资本成本 • =PY-WL-RK • 利润=PF(K,L)-WL-RK • 利润取决于价格P、要素价格W和R,以及
要素量L和K。 • 竞争性企业将产品和要素价格视为既定,选
择劳动和资本量以实现最大利润。
三、企业的要素需求
• (一)劳动的边际产量 • MPL=F(K,L+1)—F(K,L) • 边际产量递减
• 4.罗伯特·索洛,1987年获奖。对经济增长理 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 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基础概论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就业与失业问题。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3.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命题(1)商业周期:产出、就业、金融环境和价格的短期波动;(2)经济增长: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1)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2)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3)通货膨胀问题;(4)稳定就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和倒退问题;(5)政府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经济活动;(6)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行为;(7)全球化如何影响一国的就业与产出。
5.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点:国民收入的几个概念国民收入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描述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三种表现形态:价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时期指标)而不是存量(时点指标)。
2.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地域概念。
无论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是属于本国还是属于其他国家,只要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2020版曼昆版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件第1章
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源于许多家庭和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 经济学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当我们把经济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时,我们必须考虑经 济个体的决策。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之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微观 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企业的最优
1.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一些国家经历了收入的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 仍然陷于贫困之中?为什么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而另一些国家却维 持了价格的稳定?为什么所有国家都经历了衰退和萧条——周期性的收入减 少和失业增加——以及政府的政策如何才能减少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 程度?宏观经济学,力图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相关问题。
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 是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 变量。换言之,正如图1—4所示,外生变量来自于模型以外和作为模型的 投入,而内生变量则在模型之内决定,是模型的产出。
和所有模型一样,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做了许多简化的假设。
我们应该如何对模型缺乏现实性作出反应呢?我们应该放弃这个简单的比萨饼
供给和需求模型吗?我们应该尝试建立一个考虑到多种比萨饼价格的更为复杂的模
型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的目的。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判断简化的假设(例如假设比萨饼有一个单一的价格)什么时
1.2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
一、作为模型构建的理论
经济学家也用模型(models)来理解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 符号和方程构成的,而不是用塑料和胶水制成的。经济学家搭建他们的“玩具 经济”来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等经济变量。经济模型常常用数学术语 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模型有助于我们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和集中关注根 本的联系,因此它们大有用途。
曼昆《宏观经济学》 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
GDP与GNP的关系是: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
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
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
宏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全)
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 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 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 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 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五个 方面的内容: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 同失业率相比,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吻 合性稍显逊色。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 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 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 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 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 得最为突出。发生在1929年的股价暴跌正 是后来经济滑坡的先兆,而在其后的经济 恢复时期,股市的表现明显领先于实际GDP 的增长。
大萧条
25
1990-91萧条
20
1982年萧条
2001萧条
15
1973石油危机
新经济
10
二战
5
0
1928 1938 1948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3
图1.3 美国失业率的变动
从图1.3的美国经济的历史表现来看,在大萧条、石油危机和20世纪80年 代后的历次萧条中,失业率均创出阶段性的高点,而在二战期间由于政 府战争支出大幅增加,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经济”带动的经济高速增 长等,失业率均达到一个显著的低点。这极好地反映了失业率与实际GDP 的联动性,二者的波动非常吻合。
133.8,1989年12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26.1,
则: 1990年通货膨胀率
133.8
-
126.1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 动,以解决资源利用、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实现经 济的稳定发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微观经济学 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需要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 (第一章)
目录
• 宏观经济学概述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 宏观经济政策
01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 调控经济的学科。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总需求不足
当总需求不足时,企业会减少生产, 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失 业增加。
劳动力市场失衡
当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时,就会出现失业。例如,技能不 匹配、地理位置不匹配等。
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 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的经 济现象。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
01
02
03
04
05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总收入(GNI)财政收入和财政支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出
(CP…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 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动的最终成果。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平 均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 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 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学科概述-
2020/5/23
14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之六: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 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
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其中的 经济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经济交 易反映经济价值的创造、转移、交换、转让或削 减,包括经常项目交易、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和 国际储备资产变动等。
国际收支顺差(盈余):一国来自国外的货币收 入总额大于付给国外的支出总额 国际收支逆差(赤字) :一国来自国外的货币收 入总额小于付给国外的支出总额
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促进增长、稳定经济、减少失 业、控制物价、对外平衡
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作用和长期效果如何? 什么
是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
2020/5/23
15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三市场划分 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 家庭、企业、政府、国外(国外消费者) • 四个经济主体又称为四部门。 3.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2020/5/23
21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具体分析方法 (3)几何图形法 (4)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分析均衡的决定。 • 比较静态分析:分析均衡的移动。 • 动态分析: 考虑了时间因素。
2020/5/23
22
2020/5/23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01 判断是非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于1996年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12、用支出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P中。
1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NP中。
14、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15、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17、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18、在行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视为府购买。
19、储蓄要求一部分现有产不被消掉。
20、用收入法计算的GP中包括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参答案:1.T2.F.3.F 4.T 5.F 6.T 7.F 8.F 9.F 10.F 11.F 12.T 13.T 14.F 15.T 16.F 17.T 18.T 19.T 20.T02 选择题1.“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有直接影响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民生产净值(NNP)C.个人收入(PI)D.国民收入(NI)3.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要计入个人收入(PI)之中A.房租B.养老金C.红利D.银行存款利息4.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 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5.属于GN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P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B.企业转移支付C.间接税D.直接税6.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7.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A.GNP=C+I+G+(X-M)B.GNP=C+S+G+(X-M)C.GNP=C+I+T+(X-M)D.GNP=C+S+T+(M-X)8.用收入法核算GNP时,不应包括()A.折旧B.间接税C.出售股票的收入D.工资9.用支出法核算GNP时,不应包括()A.政府转移支出B.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支出C.企业投资D.政府购买10.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1.以下()不属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同一类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入1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B.工资C.资本折旧D.间接税1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收入及增长分析B.收入与就业分析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14.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可支配收入D.国民生产净值15.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 )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以上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萨伊法则:供给创造需求; (2)利率灵活变动性; (3)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
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
(一)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 “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给”——“凯恩斯法
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
(四)、凯恩斯将古典理论视作一个特例,满足 以下条件才成立。
1.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 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
模地削减工资时,才可能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 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
化比较灵敏
(五)凯恩斯奠定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不足:改善/失灵
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能力----整体经济 的中心
货币过多,物价上涨----现代经济也是货币 经济
通货膨胀与失业----短期的中心问题,也是 政策调节的难点
2009年经济指标
GDP8.7% 房价24%
CPI-0.7%
外贸出口16% 进口11.2%
1、把资源利用引入经济学视野 2、把国民收入问题作为宏观的研究中心 3、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体系 4、对货币和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 5、明确国家干预主张。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概念: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
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 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 行分析。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分析有其微观基础,但总体经济 行为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理论依据 解决问题 基本假设 分析方法 分析对象 研究中心 主要目标
1)非凯恩斯派宏观经济学开始复兴。货币 主义学派。
2)凯恩斯派宏观经济理论也不断改进和完 善如琼·罗宾逊、詹姆斯·拓宾、阿瑟·奥肯 。
3)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非凯恩斯宏观经济 学互相渗透。
20世纪80年代后,新发展: (1)理性预期学说----新凯恩斯主义。以粘
性工资和粘性价格假说为出发点,对非自愿失业 问题和生产过剩问题作了新的解释,同时还致力 于寻求新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即信息的不完整性、 不对称性和滞后性。
FDI-2.6%
PPI-5.4% 顺差34.2%
2010年上半年GDP同比增11.1%
5、6、7月CPI 2.9% 、3.1%、3.3%
5、6月PPI6.4%、7.1%
5、6月房价11.4%、12.4%
出口43.9%、48.5%
进口34.1%、48.3%
顺差200.2亿美元、195.3亿美元
第二阶段: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30年代, 即从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产生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集中于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上,如瑞典经 济学家的动态均衡理论,熊彼特的经济发 展理论 等。
第三阶段:1936年凯恩斯《通论》为起点,到
20世纪60年代,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时期; 研究的是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 失业、通货膨胀等的关系,因此被称作收入分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资源稀缺下的选择 成本是为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分析法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制度决定行为,
应用制度引导、约束行为
贸易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交易关系 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看不见的
手
其中有对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三个方面的 补充和发展。
1)短期比较静态分析 ----长期动态分析, 出现了各种经济增长模型
2)发展了消费函数理论,引入个人可支配 收入、持久收入和相对收入等概念
3)封闭经济模型----开放经济模型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宏观经 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时期。 “滞胀” 现象
罗伯特·卢卡斯 (1937- )美国
当代经济学流派
分歧集中于理论和政策主张 凯恩斯主义学派:市场不完善;国家干预 自由放任思想的学派:市场完善;不干预
让·巴蒂斯特·萨伊 (1767-18观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 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 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
FDI39.6% 、27.48%
2011上半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204459亿元,同比增长
9.6%; 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5.4%。7月份我
国CPI同比上涨6.5%
通胀 收入 政策 楼市 消费
第十二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总量
微观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资源配置 资源稀缺、充分就业 个量分析 家庭、企业、市场 市场价格 个体利益最大
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资源利用 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总量分析 国民经济总体 国民收入 社会福利最大
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17世纪中到19世纪中,古典宏
观经济学阶段,早期;古典学派和重农学 派 ,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
(2)非均衡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 个非均衡经济学体系(贝纳西)。
(3)经济增长问题引入了人力资本、非技术 因素等,尤其是制度因素使宏观经济学与制度经 济学的结合。
(4)从金融政策角度或从公共选择理论 角度进行政府失灵的理论解释,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12-2006)美国
琼·罗宾逊 (1903-1983)英国
则”。
(二)凯恩斯认为工资—价格不能自由变动 首先,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刚性。 其次,他认为,即使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是有
足够的灵活性,也不能确保经济会移向充分就业 产量,凯恩斯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混淆了单一价 格和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
(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