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

合集下载

跨越风格的建筑——MVRDV作品解读

跨越风格的建筑——MVRDV作品解读
2 VPRO新办公楼(荷兰,希尔维森,1993~ 1997)
VPRO的新办公地址位于RVU办公楼场地北侧不远处。这个公司从前的老办公区是由13个别墅形成的小区,在过去的许多年中,老别墅区在建立公司的独特形象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设计新VPRO办公楼遇到的问题是:这些老别墅已经融入了公司通常的工作程序中,在以高效率为目标的现代化新办公楼中,是否需要为老别墅非常规的使用方式保留一席之地?又如何将别墅作为一种隐喻在新办公楼中予以保留?通过分析,MVRDV认为可以利用一系列语言来描述别墅,例如紧凑(没有狭长的走道)和空间差异(包含大量不同用途的房间)以及别墅周围不同条件下的景观考虑。凭借这种理解,他们找到了设计新办公楼的切入点。
跨越风格的建筑——MVRDV作品解读
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于1991年,是当今荷兰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它由三位年轻的荷兰建筑师韦尼·马斯(WinyMaas,生于1959年)、雅各布·凡·里斯(Jacob vanRijs,生于1964年)和娜莎莉·德·弗里斯(Nathalie de Vries,生于1965年)组成,事务所的名称即取自于这三位建筑师的姓氏。尽管他们的事务所创建时间不长,设计并建成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但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建筑界受到广泛关注。
最终,建筑师与用户之间取得一致意见,也解决了防火规范的限制问题。针对防火规范不允许超过两层体量的限制,建筑师设计了两个互为对角的相互开放的体量,给予第一对夫妇一个底层的车库,2层内一个宽敞的起居室、厨房和餐厅。另一对夫妇尽管只拥有整个建筑体量的1/3,却与户外有着很好的联系。他们在底层有一个面向花园的厨房与餐厅,在3层还有一个面向公园景观的起居室,这两部分在视觉上通过一个开敞的楼梯井相互联系。两个住户的卧室都位于建筑上部并被封闭,而占有较小体量的用户在位于顶层的洗澡间外还有一块屋顶平台。设计者在剖面上设计了一组蜿蜒曲折的墙体,划分了两个住户的界线,并形成理想协调的双赢居住局面。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的用意不是为了探索某种理想的居住模式,而是根据的用户要求量体裁衣,探索非常独特的居住模式。矛盾的是,当这种居住模式给予了两个住户需要的合适空间配置时,不同单元的复杂耦合也引起住户们互相注意对方占用的空间。这导致“邻居”的概念显得非常突出。最初,两家彼此的依赖性使生活面临瘫痪的威胁,但最后他们都获得了比设想中更多的独立性。彼得·布查南(PeterBuchanan)认为,在一个不设防的表皮内,个性与集体相互妥协的平衡表现促使这栋建筑暗示着未来建筑某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思想解析

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思想解析

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思想解析作者:董志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9期摘要: MVRDV建筑事务所指向建筑事业未来的发展,它代表着对现实的突破和创新。

本论文希望通过对MVRDV建筑事务所的创作思想,建筑作品的分析,尤其是MVRDV对于城市和建筑的独特理解,从而从中发现有助于中国建筑发展和学习的内容。

另外, MVRDV所处的工作环境与我国有几分相似之处,本文正是想通过对MVRDV事务所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的建筑发展给予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荷兰MVRDV乌托邦极限数据景象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MVRDV对于作为建筑实践基础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视,研究在MVRDV的工作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他们的研究具有乌托邦的色彩和多学科的倾向。

以统计性的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软件包来形成具体形象的“数据景象”是MVRDV特有的研究方法。

这种精确实用的方法成为他们解决的城市与建筑设计中复杂性问题的有力武器。

MVRDV的假想世界理论体现了MVRDV在研究方面的整体观念与物质观念。

而对于密集度问题的研究则形成了三维城市KM3的理论。

MVRDV的作品深化了三维城市的理念,倾向于运用简单的材料来表达抽象的内涵。

他们的设计过程是一个紧扣逻辑的理性推理过程。

一、MVRDV的创作背景1.荷兰性MVRDV思想的形成和他们地处荷兰这样一个国家有着重要的关系,荷兰是一个富于无限艺术魅力的国度,众多的伟大的艺术家,多类别的艺术文化造就了一个开放激进的社会环境,在现代主义改良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荷兰建筑师不断的充实建筑理论,使其具有更强烈的实验性,建筑作品呈现出新颖、前卫的感觉,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他们不断验证与完善思想理论,进而继续指导建筑创作。

2. 雷姆·库哈斯的影响库哈斯作为当今建筑界建筑大师,对荷兰现代建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作品与理论研究得到了广泛的传扬。

同时,他的创新精神、反叛精神既代表了荷兰人的传统性格特征,又使其作品极具时代性。

盘点MVRDV项目图解分析建筑学院

盘点MVRDV项目图解分析建筑学院

盘点MVRDV项⽬图解分析建筑学院盘点 | MVRDV项⽬图解分析事务所和他们的分析图之MVRDV篇要说MVDRV,就要先说说库哈斯和OMA,创始⼈之⼀的Winy Maas和Jacob van Rijs 都曾在库哈斯门下⼯作过。

受到⽼师的影响,他们不做抽象的哲学理论研究,追崇实⽤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这也是如今荷兰两⼤⽹红事务所BIG和JDS共同的设计趋势( Bjarke Ingels 和 Julien De Smedt 也都是库⼤⼤带的~)。

MVDRV的作品从现实出发,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在城市⾼度密集和新旧更新的背景下,以⼀种建筑乌托邦的形式进⾏设计。

所以⼤家看到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充满了逻辑清晰简单的概念⽣成,不经雕琢的建筑形体。

建筑的形体完全服从设计出发点,这与库哈斯反对建筑美学⾄上的观点是统⼀的。

近年⼤⽕的BIG式“⼩清新”分析图从哪来的呢?⼩编不知道这种表达和MVRDV谁先谁后。

但是,正因为荷兰这个风车之国的开放包容才催⽣了众多优秀的建筑师,很多事务所的风格流派虽然不同,但这种简单图形式分析图风靡建筑圈现象的背后,恰恰是荷兰作为建筑学先锋再⼀次引领国际发展的印证。

MVRDV事务所简介从⾃由飘逸的⼿绘草图到照⽚级的效果图,设计师有太多的媒介向客户乃⾄公众群体来传达他们的设计理念。

然⽽,⼀种特殊的图形表达⽅式在近年来⼈⽓显著增长:The Diagram。

这种形式的绘图⼀直被⼀些建筑设计领域的重量级事务所的所使⽤,例如OMA,以及近年来⼗分活跃的荷兰事务所MVRDV。

通过提取⽅案概念为具体的形体⽣成步骤,MVRDV的分析图以此来表达设计策略。

这些图纸讲述了设计⽅案背后的逻辑思维,进⼀步体现了事务利⽤数据分析程序化和场地策略⽣成的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从MVRDV的建筑及其分析图中抽取七个例⼦。

1.沙发The CouchIJburg, Netherland在这个位于阿姆斯特丹东部的⽹球俱乐部项⽬中,MVRDV是在不同的功能要求下和IJburg的地理环境中形成设计⽅案的。

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

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

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古霞【摘要】MVRDV以其未来性的设计概念和实验性的数据研究成为当今欧洲最活跃的建筑事务所之一.与其大量的实践方案相比,MVRDV建筑设计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已成为更为引人注目的亮点.通过对MVRDV作品与概念中非理性成分的分析和研究,探究了其建筑创作过程中复杂化的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思想的目的,得出了非理性的思考对于建筑设计重要性的结论,体现了非理性主义哲学思维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期刊名称】《皖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4页(P110-113)【关键词】MVRDV;哲学;非理性主义;二元论;消费心理【作者】古霞【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1当今社会,每个界域,每个基点都动中有变,相互关联。

现代主义之后,各种流派学说相继登场,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解构主义、形式主义、高技派、生态化与可持续化、新地域主义等。

当代建筑呈现出纷繁而多元、复杂而多样的形式特征,建筑形式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徘徊与激荡,当代建筑文化正在脱离以传统建筑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在人们现代消费意识观念的主宰下,日益转向非逻辑、非秩序、反常规的异质性要素的并置与混合的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建筑中的空间与建筑本身的功能、结构无明显的、直接的逻辑关系。

此中多了一个层次——建筑师的个人因素,建筑师个人对于建筑的理解,及其所希望表达的空间意象成为起到关键作用的非物质因素。

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思想的代表建筑师有屈米、多米尼希、埃森曼、伍兹、里伯斯金、扎哈·哈迪德等人,总是以更强劲的反建筑和反造型的形式出现,是真正革命性的、非常规的,有时甚至是疯狂的、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的。

本文将以近来深受关注的、并已建成有多个具有非理性美学特征的建筑实践作品的荷兰建筑师事务所MVRDV为例,分析现代建筑创作中的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对于建筑创作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浅析MVRDV的建筑探索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浅析MVRDV的建筑探索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浅析MVRDV的建筑探索作者:郭垚楠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分别从观察法、联系与发展法、多学科交叉法以及假说法四种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了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建筑探索,并结合其项目实例具体论述了这些研究方法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内设计者带来启发。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exploration of MVRDV architectural design offi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bservation, conn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rdisciplinary and hypothetical methods, and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se research methods in design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ir project examples, with a view to bring inspiration to domestic designers.关键词:研究方法;MVRDV建筑探索;应用Key words: research methods;MVRDV architecture exploration;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3-0226-031 MVRDV的建筑探索概况荷兰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MVRDV(以下简称MVRDV)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设计团队之一。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乌得勒支“双宅”,VPRO公共广播公司总部,阿姆斯特丹WoZoCo老年人住宅,Parkrand住宅及鹿特丹马蹄形新型市场等。

MVRDV的建筑探索植根于荷兰的社会发展,其城市设计理论特点鲜明:主张在现有城市区域中实现建筑密度最大化,反对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张。

非线性世界、——哲学视域下的非线性建筑设计思路探究

非线性世界、——哲学视域下的非线性建筑设计思路探究

非线性世界、——哲学视域下的非线性建筑设计思路探究摘要:本文从哲学视角切入,对过去线性思维所产生的建筑现象进行剖析,从中总结出线性思维所存在的局限性与弊端,并跳脱出线性框架,尝试以非线性的哲学观重新解读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文中列举了多位建筑师的相关作品并对他们的非线性思想进行简单阐述,再结合学科交叉所产生的更丰富的建筑设计方法,展望未来非线性建筑设计思路的发展前景与趋向。

关键词:非线性哲学建筑设计有机学科交叉Nonlinear world -- exploration of the non-linear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Wu Lu jieFuJian Polytechnic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zhou Fujian 350001Nonlinear world -- exploration of the non-linear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Abstract:Starting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I analyze the architectural phenomenon produced by past linear thinking,summed up the limit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linear thinking.And then,thinking beyond the linear framework,I attempts to interpret architectural design way in the thinking of nonlinear philosophy.This paper lists several architects,and related works to elaborate theirnon-linear thought in their architectural design bined more abundant method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with the produced by the interdisciplinarity of modern subjects,we can look into the dis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non-linear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future.Key words:Non-linear;Architectural design;Organic;interdisciplinarity;Philosophy前言:二十世纪的哲学理论出现的一个重要飞跃,就是认识到人类的世界其实应该是非线性的,并非简单的二维、三维、四维等空间,而存在着分数维的解读层面。

双关的双宅MVRDV的建筑随想

双关的双宅MVRDV的建筑随想

双关的双宅——MVRDV的建筑随想双关的双宅——MVRDV的建筑随想三个年轻的荷兰建筑师威尼·马思(Winy Mass)、雅各布·凡·瑞杰斯(Jacob Van Rijs)、娜塔莉·德·沃瑞斯(Nathalie De Vries),在柏林新政府1991年举办的欧洲第二次设计竞赛中荣登榜首,随后他们共同开始了MVRDV事物所一系列足以再造现代建筑辉煌的探讨与实践活动。

乌得勒克双宅(Double House in Utrecht1995-1996)他们是这些年完成的最小也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斯坦·艾伦(Stan Allen)在题为"非真实的生态学"一文中论及MVRDV的建筑时,引入雷蒙·罗素(Raymond Roussel)《非洲映象》中的双关语(pun)作为对比诠释的证据。

尼布斯金本人则多次在他也许晦涩但同样机智的建筑理论中援引罗素的双关语作为他自己的建筑释义。

(1911年秋,巴黎上演了由《非洲映象》改编的话剧,马歇尔·杜桑(Marcel Duchamp)观看过后也迷恋上这种双关谐语的表达力。

他开始思考如何把它转引到艺术领域。

至少在视觉上这种转引是可行的,因为双关语既是言语的(音似)又是视觉的(形似)双关。

杜桑1921年所画的《新寡妇》(Fresh widow)标题本身出现了由语言学的符号错觉所导致的语义错读的几种方式:一扇(法国式)落地长窗;一个新近失去丈夫的寡妇……。

杜桑在此利用"新"(Fresh)和"法国"(French)、"寡妇"(widow)和"窗户"(window)所构成的词形相似的偶然重组,提供观者以多种可能的解读方式,尼布斯金的音乐素养使他很容易进行"音乐"(music)与博物馆(museum)两词之间杜桑般的语义置换,藉着"记忆"(memory)一词作中介,他把犹太博物馆看成是勋伯格的音乐性文句的对等显现。

双关的双宅——MVRDV的建筑随想

双关的双宅——MVRDV的建筑随想

双关的双宅——MVRDV的建筑随想MVRDV是一家位于荷兰鹿特丹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以其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建筑作品而闻名于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MVRDV所设计完成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它们本身的外观,更是对城市与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思与探索。

本文将通过对MVRDV建筑作品的分析和评论,探讨其双关的设计理念以及对建筑语言的启示。

1. 具象与抽象的双关MVRDV的建筑作品在形式上往往具有双关的特点。

它们既充满了具象的元素,如建筑的基本形状和空间分布,同时又融入了抽象的元素,如建筑外立面的材料和图案。

这种双关的设计理念使得MVRDV 的建筑作品既具备了集体记忆中的熟悉感,又能够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MVRDV设计的建筑经常会采用错综复杂的外立面图案,通过对光线和空间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这种抽象的外立面设计为建筑赋予了一种幻觉般的存在感,使得人们无论是从远处或是近距离欣赏建筑,都能够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

2. 双刃剑的可持续性MVRDV对可持续发展的执着追求也反映在其建筑作品中。

设计师们注重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通过创造绿色空间、优化能源利用等手段,实现建筑与城市的融合。

例如,其设计的“XX大楼”采用了独特的垂直花园概念,将绿化带引入到建筑内部,不仅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绿色景观。

然而,双关的设计理念也使得这种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质疑。

例如,“XX大楼”的绿化空间占据了大量的建筑体积,导致建筑的造价和能源消耗明显增加。

这引发了对于可持续性设计的反思,建筑师们需要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3. 双视角的城市观念MVRDV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往往植根于对城市与社会文化的深入思考。

它们既是城市的物质象征,又是一种城市观念的表达。

例如,MVRDV设计的“XX建筑群”以其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和可变的空间布局,呼应着城市的多样性和变化。

跨越风格的建筑——MVRDV作品解读

跨越风格的建筑——MVRDV作品解读

跨越风格的建筑——MVRDV作品解读
虞刚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MVRDV是当今荷兰重要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他们的建筑创作观念和方法体现了他们对现代荷兰社会及其城市、建筑和景观的独特理解.着重论述了他们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建筑作品,并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他们在探索新颖而独特的各种建筑模式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新概念和新观点.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虞刚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系,南京,2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还原的建筑——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彤作品解读 [J], 佟旭
2.浪漫的理性主义——英国建筑师凯斯·威廉姆斯的“特定建筑”作品解读 [J], 张建涛;朱岑岑
3.情感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建筑作品解读 [J], 汤阳
4.激情与创造——MVRDV及其作品解读 [J], 雷蕾;曾坚
5.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 [J], 古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透视MVRDV的居住设计思想

透视MVRDV的居住设计思想

设计手法非常接近,密集多元社区的概念清晰成熟:屹 素间相互关系的构架,其规划成果是弹性的,允许“不 的“外衣”之外,什么都不是。在大胆异样的形式组合
间距要求,建筑的进深已经确定,在必须的100个单元 因为这种丰富而产生的彼此差异,才正是体现不同区域 过了对建筑形式或外观的重视,在 MVRDV 的作品中,
中仅87个可以包容在尺寸限定的立方体中,余下的13 特殊个性之处。多样的建筑类型可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阶 数据与形式是因果关系。以数据分析为依据,MVRDV
当今逐步呈现的大城市虚拟化也为MVRDV 的设想 和实践提供了现实基础,时间取代距离成为决定后城市 景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最重要的标准[2],不断增强的流 动性和全球通讯技术缩短了人类交往的距离,构筑信息 化城市所依托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满足人类生活和 形成社会网络不再必须依赖特定的物质场所,因此,后 城市空间逐步演变成多中心、无等级和非延续性组织之 上构建的非线性影像,这些与传统城市截然不同的特征 改变了城市空间以及构筑城市空间的建筑的组织形态和 方式,也使 MVRDV 以图表、矩阵和数据等数字化方式 研究、构想、描述区域、城市和建筑能够为人理解和接受。
氧化碳)、速度等等包罗万象的研究参数,MVRDV通过 桑其那罗住宅在1.6万m2的立方体中紧凑地组合了多样 以在网格上不断组合、相互替换,形成矩阵般的无限可
对数据的分析,把客观的事实和数字转化为可以想像的 的不同户型,集合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生活方式。二者 能。城市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未来发展的可变性均体现
法。也许是荷兰作为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国度给予了他们 道,同一户型“块”在立面采用同样的材料、其走廊和 起来有些个性和古怪的原因。在设计方法上,MVRDV
如此操作的诱因,MVRDV 一直试图运用一种数据化的 门厅使用一个特定的颜色,从而增加了各自的可识别 强调设计之前的广泛研究,他们首先汇集大量的数据,

MVRDV的城市与建筑

MVRDV的城市与建筑

MVRDV的城市与建筑
MVRDV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 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于1991年,是当今荷兰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它由建筑师韦尼·马斯(WinyMaas)、雅各布·凡·里斯(Jacob van Rijs)和娜莎莉·德·弗里斯(Nattlalie de Vries)组建,事务所的名称即取自于这三位建筑师的姓氏.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MVRDV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西班牙社会住宅到三维城市的公共空间--以MVRDV的两个社会住宅为例 [J], 赵芹
2.在可持续发展的紧缩城市中对建筑密度的追寻--阅读MVRDV [J], 李滨泉;李桂文
3.宏观研究助力微观设计,批判态度参与中国城市问题——访荷兰MVRDV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之一Nathalie de Vries [J], 司阿玫;
4.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 [J], 古霞
5.MVRDV建筑与城市规划事务所合伙人访谈 [J], Winy Maas;Jacob van Rijs;Nathalie de Vries;牛晨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建筑师非理性思考对建筑作品艺术价值的影响

论建筑师非理性思考对建筑作品艺术价值的影响

育与 国外 的建筑教育还是有一定区别 的。从 中国 的 建筑教 育人才的选拔制度是在文理分科的基础上进 行的 ,文理分科使大学对人才的专业录取也具备 了
文 理 取 向 。我 国 高 校 的 建 筑 学 专 业 更 偏 向 于 录 取 理
s u l a a r t v a l u e o f a r c h i t e tu c r l a wo r k s o c c u p i e smo r e a n dmo e r
me a n s i t t o s h o w a c e r t a i n f u n t c i o n , b u t a l s o t o s e n d t h e v i s u a l
汇还散发着一种美丽的光环,令人欣 喜和向往 。 三 、 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中国 目前存在 一些 具有争议性的建筑,以库 哈 斯设计 的 “中央 电视 台总部大楼 ”为例 。从建筑领
域 的角 度 上 看 , 如技 术 角度 、 工程 难 度 、城 市规 划
o n d u c i v e t O rc a it h e c t s ma x i mi z e t h e c o n t e n t v a l u e o f t h e i r WO .
论建 筑师非理性思考对建筑作 品艺术价值 的影响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Ar c h i t e c t I r r a t i o n a l Th i n k i n g on Ar t i s t i c Va l u e o f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Wo r k s
■ 尉莎 莎 一 We i S h a s h a

建筑设计理念的跨界演绎——以扎哈“非建筑”作品为例

建筑设计理念的跨界演绎——以扎哈“非建筑”作品为例

1552023.15 /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世纪前就已经有类似现象,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他们在绘画、建筑、哲学、音乐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这就是一种最为内在的跨界 [1]。

而在当下的艺术教学体系中,强调培养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跨材料的设计意识,更是“跨界思维”对传统设计思维的进一步科学且系统的革新,建筑本身复杂的性质自然而然地成为这场革新中极具影响的一部分。

关于如何培养跨界意识,成就一件跨界艺术作品,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建筑理念在其“非建筑”设计上的极致发挥将会给我们带来最好的诠释。

1跨界设计的概念解读及成因1.1概念解读跨界,即跨越边界,实现交叉与融合。

跨界设计可指设计师从一种设计领域向另一种设计领域的跨越探索,也可以指设计师将本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运用到专业之内,跨界设计并不是无逻辑的跨越、叠加,而是通过分析两个领域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有逻辑地交叉融合,从而探索出新的领域。

跨界设计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它代表的是新的设计方式和审美理念。

1.2现象成因法国学者马克·第亚尼(Marco Diani)在《非物质社会》一书中提道:“在这样一些新的条件下,设计已经变成一个更复杂和多学科的活动。

”[2]第一,非物质社会指的是数字社会、信息社会或服务型社会,非物质社会的出现意味着机器时代的纯工业产品已经成为过去,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设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物摘要 为适应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跨界早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热门词汇,国内外高校也开设了许多交叉学科。

建筑作为交叉学科的代表,往往与其他设计领域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阐释跨界的本质内涵,剖析跨界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以世界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非建筑”设计作品为例,通过解读其建筑语言在其他设计领域中的再演绎,展示跨界设计美学,分析跨界的重要意义。

试论MVRDV设计作品中的密度美学

试论MVRDV设计作品中的密度美学

食品 、 人 口、 能源 等甚 至劳动力 、 收入 、 宗教 、 经济 、 政治 等与建 筑本体一样 ,都 可以被涵 盖到 “ 密度 ”的范 围之 内来考 虑 ; M V R D V透过运用当代网络电脑科技 ,收集各项数据透过计算 机运算 出都市或建筑可容纳的最 大密度 以求发展 , 其宏观的尺
安 徽
为 了使建筑楼地 板面积的使用最大化 , MV R D V尝试找 出 最大化的极限值 , 他们将各种可能影 响建筑 的条件 、 制约因素 , 如森林 、 沙漠、 农 田、 气候 、 食品、 人 口、 能源 、 劳 动力 、 收入 、 宗
教、 经济 、 政治 、 法规等都纳入范围之内来 找寻其极 限值 。也因 为 MV R D V对于研究未来的兴趣 , 勇于对未来提 出想象与假设 并付诸实现 , 在追求极限的过 程中一直 在突破 限制将最 大值极
讨 其设 计作 品 中体现 出的 “ 密度 美 学”理论 架构 ,并 尝试 总结 了 MVRDV 实现“ 密度 美学” 所用的一 系列 空间手法。
效应 , 解决 不好 就会 出现许多难 以解决 的问题 , 导致生 活质量
降低 。 M V R D V认为城市中 自然之物——森林 、 沙漠 、 农 田、 气候 、
进行研究 , 通过精确实用 的方法做为他们解决 的城市与建筑设
计 中复 杂 性 问题 。
在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 之下 , MV R D V提 出地球上 的土地使 用面积有限 , 城市不成无止境 的扩 张 , 在 兼顾 城市发展 的 同时
将建筑密度增加可 以舒 缓解 决都 市人 口增 加所带来 的问题 , 因
此将建筑物楼地板 面积的使用增强 到最 大化变成 一个很重要 的议题 , 这样可 以限制住城市 的蔓延 , 避 免 乡村都 市化与绿地

MVRDV设计马德里Celosia住宅楼

MVRDV设计马德里Celosia住宅楼

MVRDV设计马德里Celosia住宅楼
佚名
【期刊名称】《钢结构》
【年(卷),期】2009()10
【摘要】国外媒体2009年7月27日报道,MVRDV的Jacobvan Rijs和Blanca Lleo在马德里Mirador楼附近设计了一座住宅。

【总页数】1页(P104-104)
【关键词】MVRDV;住宅楼;马德里;设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4;TU746.3
【相关文献】
1.住宅楼梯死胡同式设计本来就是安至隐患——“左右错层双组合多功能住宅楼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一) [J], 张振斌
2.瞭望台MVRDV与勃兰卡·耶欧设计的西班牙马德里社会住宅 [J], 张凡
3.住宅楼设计创作——广州市建设大马路11号住宅楼设计心得 [J], 王丽勤
4.住宅楼梯死胡同式设计本来就是安全隐患——“左右错层双组合多功能住宅楼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一) [J], 张振斌
5.CRAB工作室在马德里设计Vallecas住宅楼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VRDV建筑事务所》课件

《MVRDV建筑事务所》课件

“堆叠的屋顶”——Tainan花园城市计划
1
城市规划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种在城市密集区域中建造花园城市的创新方法。
2
花园系列
我们提出了一个系列的花园屋顶设计,计划建造一个由“山丘”组成的城市花园。
3
可持续性措施
我们利用太阳能板和高架花园等措施,减少碳足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钢铁玻璃”——Amsterdam Crystal Houses
N ieuw Berg en 多功能用途 鹿特丹 250个 一栋建筑,两种不同的外观
“生态气泡”——Gemini北塔
1
创新设计
我们打造的这座生态塔楼,采用了许多创新的设计和电力系统,保障了建筑的可 持续性发展。
2
绿色空间
我们的建筑设计通过引入大量的绿色植物,创造了一个安静、健康的生活空间。
3
连接性
多元化
我们的设计同时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希望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场 所。
我们利用地面和顶部平台之间的楼梯,创造了一个非常独特和连贯的交互空间。
“活力四射”的城市中心——巴黎Les Etoiles
四联体设计
我们创造了一个由四个建筑组成的四联体,外观色彩艳丽,为城市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市公共空间
巴黎Les Etoiles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承载一系列市民活动。
MVRDV建筑事务所
欢迎来到我们的演示文稿。我们是MVRDV建筑事务所,总部位于荷兰鹿特丹。 本演示文稿将向您展示我们的项目和愿景。
“突破平凡”——马斯特里赫特住宅区
不同寻常的设计
在这个住宅区中,我们采用了旋转立方体的设 计,打破了传统的规划和外观。
独特的结构

从MVRDV看荷兰当代建筑

从MVRDV看荷兰当代建筑

从MVRDV看荷兰当代建筑罗林君【摘要】荷兰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和文化气氛,其当代建筑表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征.该文对荷兰的新生代建筑事务所MVRDV的理论、作品以及设计手法进行了追根溯源的解读与剖析,并通过MVRDV解析了荷兰当代建筑的特征,探索其表现出的务实进取、兼容并蓄特征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设计手法.【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09【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MVRDV;荷兰当代建筑;起源;发展【作者】罗林君【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98.1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设计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新格局,一大批杰出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纷纷涌现。

其中来自荷兰的MVRDV、雷姆•库哈斯、NOX、赫尔曼•赫兹伯格等建筑设计事务所,成功地在国际建筑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倍受关注。

尤其是MVRDV,这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年轻建筑师组合成功地完成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规划作品,其很多论著如《FARMAX》、《MetaCity DataTown》等在建筑理论界影响颇大。

1 MVRDV的建筑设计理念MVRDV的三位建筑师都来自荷兰,其创作理念与研究方式深深植根于荷兰特有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文化气氛之中。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作为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它的国土约50%低于或几乎平于海平面。

它的历史就是一部和洪水斗争的历史。

在这个国家诞生的最初,生存就是议事日程中的第一要务。

意识形态的讨论、文化的建设、宗教的矛盾冲突等等,这些在其他国家社会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问题都必须退居第二位。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文化气氛的影响下,荷兰建筑设计带有一种密度情结,并且呈现出的是一种实用理性开放的地域文化特征。

同时,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西方传统的逻辑思维、自身现代建筑的传承、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也影响着荷兰的当代建筑设计。

巴埃萨建筑作品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完美融合

巴埃萨建筑作品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完美融合

巴埃萨建筑作品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完美融合唐杨涛;操红【摘要】通过对阿尔贝托·坎波·巴埃萨三个作品的解读,揭示了其作品中理性的思考、精确的控制、清晰的建构逻辑以及所赋予的精神内涵,阐明了理性与非理性在其作品中达到完美的融合.【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1(037)022【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理性;非理性;精神内涵【作者】唐杨涛;操红【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0在当今国际式建筑蔓延全球之时,西班牙当代建筑却保持着一份理性的清醒并走在国际建筑界的前沿。

这得益于一批擅于思考擅于革新的中青年建筑师。

他们继承了传统建构的理性,保持对当代建筑的敏感。

他们用温和简单的方式探索建筑的本质,追求建筑的永恒性。

西班牙当代著名建筑师阿尔贝托·坎波·巴埃萨(Alberto Campo Baeza)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阿尔贝托·坎波·巴埃萨1946年出生于西班牙的瓦拉朵丽(Valladolid),1971年毕业于马德里建筑学院,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

曾任教于苏黎世高工(ETH)、宾夕法尼亚大学、魏玛包豪斯学院、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

其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奖项。

巴埃萨建筑作品有着简洁、纯净甚至抽象的几何形式,常常表现为白色墙体围成的方盒子,表现出精确理性的建筑风格。

这使得其建筑被冠以“极少主义”的称号。

然而,巴埃萨并不认为自己属于“极少主义”建筑师之列。

其作品简洁纯净的外表下极富精神内涵的空间也恰如其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巴埃萨运用理性的逻辑和自然明晰的方式巧妙地应对场所和文脉,解决了建筑功能布局和交通等基本问题。

对于巴埃萨建筑的体验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旅行。

空间的建构结果导致了情感上的共鸣。

空间的构建是理性的,而情感的共鸣是非理性的,理性与非理性既而在巴埃萨的建筑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知觉的体验——试析圣·伊格那修教堂的非理性成分

知觉的体验——试析圣·伊格那修教堂的非理性成分

知觉的体验——试析圣伊格那修教堂的非理性成分
朱亮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
【年(卷),期】2007(027)004
【摘要】感性和理性本身就是设计过程的两个方面,任何建筑都不能归结为纯粹的理性建筑或非理性建筑,而只是偏于一方或另一方之别.通过光影与色彩、空间构成、材料细部三个方面分析、解读圣·伊格那修教堂中的非理性成分.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朱亮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712
【相关文献】
1.谈勒·柯布西耶之朗香教堂的非理性成分 [J], 赵有良
2.试析萨伏伊别墅中的非理性因素 [J], 段存贤;张遴伟
3.圣本尼迪克特教堂,苏姆威格,格劳宾登州,瑞士 [J],
4.非理性的美学思考——浅析彼得·艾森曼2000年教堂(Church of the
Year,Rome,Italy)的非理性成分 [J], 白薇;徐嘉铂
5.哈尔滨圣伊维尔教堂历史钩沉 [J], 王志军;史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理性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非理性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非理性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桑方圆
【期刊名称】《中外建筑》
【年(卷),期】2005()6
【摘要】文章通过几个工程实例设计手法的分析,提出了几种经常在建筑创作中运用的非理性手法--变异、抽象、渗透、散漫、动态。

【总页数】1页(P58-58)
【关键词】建筑创作;非理性;手法
【作者】桑方圆
【作者单位】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4
【相关文献】
1.浅析建筑创作中的非理性手法:几个实际工程的探索 [J], 桑方圆
2.当代地域建筑创作在机场航站楼设计中的运用——以恩施机场航站楼的改扩建设计为例 [J], 刘滢
3.竹材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手法探究 [J], 曹昊;许放
4.浅谈建筑创作手法的研究、思考与运用--矿山博物馆设计有感 [J], 夏文祥
5.竹材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手法探究 [J], 陈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户业主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对夫妇想要一种钢琴贵族般的生活,因此需要一个在一楼的隐蔽的起居室,另一对夫妇想要在一楼进行烹饪和进餐,如同在花园中一样;第一对夫妇想要一间顶层下面的大卧室,另一对想要把电视沙龙组合在卧室层,等等。

MVRDV将这种制约作为动力,并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打破惯常的竖直分割墙的逻辑,将分隔双宅的界墙看做是由两户业主不同要求的不同张力共同形成的界膜,以剖面形式凸显的折板式隔墙如实地反映着室内相互咬合的空间,体现了其室内外的一致性;同时,反弓字形的隔墙作为一个可以信赖的工具过渡了两户之间的边界,导致了一种特定的自发的依赖关系存在于两户之间:没有另一户,它就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性质。

这就是它们差异性意识的结果。

(如图l一3)
图l乌德勒支双宅外观图2乌德勒支双宅室内图3乌德勒支双宅剖面
1.2未来庭院模式——2000年博览会荷兰馆荷兰馆的造型设计是生态博览会中独一无二的,它是MVRDV关于庭院都市模式的实践。

MVRDV的主要手法,是将荷兰极高的人口密度简洁化,调查数据成为设计的基础。

从外表上看他们用电子计算机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推演和设想,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思考。

MVRDV是借助电脑,帮助人们在无限的电子空间遨游,才有了前所未有的数据操作的超巨大电子空间设计,最后留给人们印象是,这是一座具有荷兰独特幻想的立体田园。

(如图4—5)
图4荷兰馆外观图5荷兰馆剖面1.3VPRO办公大楼
VPRO公共广播公司总部(villaVPRO)的新办公楼位于希尔维森,MVRDV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在新办公楼的设计中,保留原有别墅的工作模式,并将老别墅作为一种隐喻加以保留。

通过研究,MVRDV认为可以将新的办公楼理解为一座大的“别墅”,在其中重新安排原有的13个别墅,并通过紧凑(没有走廊)和空间区别(大量不同的房间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关系)对其进行描述。

休息室、阁楼、大厅、庭院平台都与老别墅相对应,并使用相同建材,以期为人们提供空间的认同感。

另外,楼板由一系列的柱子和其他承重体支撑,并与完全开敞的立面一起,保证了房间最大限度的透明性,立面以剖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正立面由35种不同颜色、反射率和透明度的玻璃组成,用何种玻璃取决于后面房间的性质,通过这种途径,不同的室内的性质被真实地反映在不同类型的“玫瑰窗”上。

(如图6—7)
图6VPRO办公大楼外景
图7VPR()办公大楼羼院
另外,M、很D、,的作品经常表现出一种倾斜和折叠连续板片的偏好,这种偏好在MvRDv的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并联别墅,其中连续折叠的隔断把内向性的卧室与开放性的客厅隔开。

总而言之,MVRDV运用他们对建筑、城市和景观的独特理解,巧妙地结合了他们设计观念的那些未定型和随意性特征,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了一种真实、活泼
】1】
非理性主义建筑哲学实践——以解读MVRDV建筑作品为例作者:古霞, GU Xia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刊名:
皖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年,卷(期):2010,26(5)
1.江怡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 1998
2.伯特兰·罗素;崔全醴西方的智慧 1997
3.丹尼尔·贝尔;赵一凡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198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wxxyxb201005030.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