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开关注塑模具设计

电灯开关注塑模具设计
电灯开关注塑模具设计

目录

1.前言 (3)

2.塑件材料及工艺分析 (4)

3.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5)

4.浇注系统的设计 (8)

5.成型零件的机构设计及计算 (11)

6.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4)

7.模架的确定 (16)

8.冷却系统的设计 (17)

9.排气槽的设计 (19)

10.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19)

11.结束语 (20)

12.参考文献 (21)

1.前言

随着社会的经济技术不断地在向前发展,对注塑成型的制品质量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塑料制品的造型和精度直接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关,对塑料制品的要求就是对模具的要求。而我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生,本身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就是模具设计及其制造,这个PP罩壳注塑模具的设计不仅仅能够把我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用到实处,也对我们进入岗位研究创新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注塑成型制品在整个塑料制品所占的数量最多,模具结构也多样、复杂,根据老师给我们的相关资料参考文献和专业老师的指导以及对塑料形状和材料特性的分析,我们还是很顺利的进入了完成了注射机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选择、型芯的设计、型腔的设计、模架的选择、冷却系统地设计等一系列工作。

2.塑件材料及工艺分析

2.1 塑件材料

该塑件为塑料罩壳,壁厚为2.5mm,塑件外型尺寸不大,选用PP塑料,塑件精度要求为MT3级。

PP通常为半透明无色固体,无臭无毒。由于结构规整而高度结晶化,故熔点高达167℃,耐热,制品可用蒸汽消毒是其突出优点。密度0.90g/cm3,是最轻的通用塑料。

耐腐蚀,抗张强度30MPa,强度、刚性和透明性都比聚乙烯好。缺点是耐低温冲击性差,较易老化,但可分别通过改性和添加抗氧剂予以克服。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8~2.5%。并且收缩率的方向均匀性比PE-HD等材料要好得多。加入30%的玻璃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到0.7%。均聚物型和共聚物型的PP材料都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

2.2 PP材料的工艺分析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如果储存适当则不需要干燥处理。熔化温度:220~275C,注意不要超

过275C。

模具温度:40~80C,建议使用50C。结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温度决定。

注射压力:可大到1800bar。

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内部压力减小到最小。如果制品表面出现了缺陷,那么应使用较高温度下的低速注塑。

2.3 注射工艺参数

熔料温度 220~280℃

料筒恒温 220℃

模具温度 20~70℃

注射压力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避免采用过高的注射压力80~140MPa(800~1400bar);

一些薄壁包装容器除外可达到180MPa (1800bar)

保压压力避免制品产生缩壁,需要很长时间对制品进行保压(约为循环时间的30%);约为注射压力

的30%~60%

背压5~20MPa(50~200bar)

注射速度对薄壁包装容器需要高的注射速度(带蓄能器);中等注射速度往往比较适用于其它类的塑料制品

螺杆转速高螺杆转速(线速度为1.3m/s)是允许的,只要满足冷却时间结束前完成塑化过程就可以

计量行程 0.5~4D(最小值~最大值);4D的计量行程为熔料提供足够长的驻留时间是很重要的

残料量 2~8mm,取决于计量行程和螺杆转速

预烘干不需要;如果贮藏条件不好,在80℃的温度下烘干1h就可以

回收率可达到100%回收

收缩率 1.2~2.5%;收缩程度高;24h后不会再收缩(成型后收缩)

机器停工时段无需用其它材料进行专门的清洗工作;PP耐温升

料筒设备标准螺杆,标准使用的三段式螺杆;对包装容器类制品,混合段和切变段几何外形特殊(L:D=25:1),直通喷嘴,止逆阀

3.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3.1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通过对塑件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选在端盖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的底平面上。其位置如图所示。

3.2 型腔数量和排位方式的确定

型腔数量的确定由于该塑件的精度要求不高,塑件尺寸较小,且为大批量生产,可采用一模多腔的结构形式。同时,考虑到塑件尺寸、模具结构尺寸的关系,以及制造费用和各种成本费用等因素,初步定为一模两腔结构形式。

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由于该模具选择的是一模两腔,故流道可采用对称排列,使型腔进料平衡。

模具结构形式的初步确定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模具设计为一模两腔,对称排列,根据塑件结构形状,推出机构初选推件板推出或推杆推出方式。浇注系统设计时,流道可采用对称平衡式,交口采用侧浇口,且开设在分型面上。因此,定模部分不需要单独开设分型面取出凝料,动模部分需要添加型芯固定板、支撑板或推件板。由上综合分析可确定采用推件板推出的单分型面注射模。

3.3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1).注射量的计算

通过Pro/E建模分析得塑件质量属性如图

塑件体积:333.552cm V =塑

塑件质量:m 33.5520.930.2V g ρ==?=塑

(2).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计算

由于浇注系统的凝料在设计之前不能确定准确的数值,但是可以根据经验按照塑件体积的0.2~1倍来估算。由于本次设计采用的流道简单并且较短,因此浇注系统的凝料按塑件体积的0.2倍来估算,故一次注入模具型腔塑料熔体的总体积(即浇注系统的凝料和2个塑件体积之和)为 3

1.2n 1.3233.55288V V c m ==??=总

(3).选择注射机

根据以上计算得出在一次注射过程中注入模具型腔的塑料总体积为88cm 3,由公式算得

3/0.888/0.8110cm V V ===公总。根据以上的计算,初步选择公称注射量为125cm 3,注射

机型号为XS-ZY-125卧式注射机,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4).注射机的相关参数的校核

①.注射压力校核。由上述可知,PP 所需要的注射压力为80~140Mpa ,这里取100MPa ,该注射机的公称注射压力为150Mpa ,注射压力安全系数K 1=1.25~1.4,这里取1.3,则: K 1P 0=1.3×100=130Mpa<150Mpa ,所以,注射机注射压力合格。 ②.锁模力校核

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228560454786A mm π=?-??=塑

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浇,即浇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A 浇数值,可以按照多型腔模具的统计分析来确定。A 浇是每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

积A 塑的0.2到0.5倍。由于本设计的流道较简单,分流道较短,因此流道凝料投影面积可以适当取小些,这里0.2A A =塑浇

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总的投影面积为

2()2 1.211487A n A A A m m =+=?=总塑塑浇

模具型腔内的胀形力F 胀,则

1148730344.61F A p kN ==?=胀总模

p 模是型腔的平均计算压力值,通常取注射压力的

20%~40%,大致范围为20MPa ~

40MPa 。对于黏度较大的精度较高的塑料制品应取较大值。PP 的p 模可取30MPa 。 由注射机的技术参数表可知该注射机的公称锁模力900F kN =锁

,锁模力安全系数为

2 1.1 1.2k =~,这里取1.2,则2 1.2 1.2344.61413.5k F F kN F ==?=<胀胀锁,

所以注射机锁模力满足要求。

4.浇注系统的设计 4.1 主流道的设计 1.主流道尺寸

主流道长度 本次设计中初取50mm 进行计算。

主流道小端直径 d=注射机喷嘴尺寸+(0.5~1)mm=4.5mm 。 主流道大端直径

2t a n

(/2)8D d L m m α=+=主,式中4α=

主流道球面半径 SR=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1~2)mm=12+2=17mm 。

球面的配合高度 h=3mm 。

2.主流道的凝料体积

2

/350V L mm π==???22

22主主主主主主(R +r +R r )(4+2.25+4 2.25)3.14/3=1573.3 3.主流道当量半径

n 4 2.25

3.1252

R mm +==

4.主流道浇口套的形式

主流道衬套为标准件可选购。 4.2 分流道的设计 1.分流道的布置形式

为了尽量减少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避免熔体温度降低,同时还要考虑减少分流道的容积和压力平衡,且本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结构,因此采用平衡式分流道。 2.分流道的长度

由于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结构,该浇注系统只有一级分流道,根据两个型腔的结构设计,设计分流道长度52L mm =分

3.分流道的当量直径

流过一级分流道塑料的质量

33.5520.930.2200g m V g ρ==?=<塑

但该塑件壁厚为2.5mm ,经查经验曲线得/

4.8D =,再根据单向分流道长度

26mm

查得修正系数

1.03L f =,则分流道直径经修正后为

/ 4.8 1.03 4.9445

L D D f m m ==?=≈ 4.分流道的截面形状

本设计采用梯形截面,其加工工艺性好,且塑料熔体的热量散失、流道阻力均不大。 5.分流道截面尺寸

在确定主流道的尺寸后,分流道的尺寸可按

1(0.80.9)D D =~计算,即

17D m m ≈,查表得H=5mm ,r=(1~5)mm ,取r=1mm 。如图所示

6.凝料体积

分流道的长度为52L mm =分。

分流道截面积

274527.52

A mm +=?=分

凝料体积

35227.51430V L A m m ==?=分分分

考虑到圆弧影响取31300V mm =分

7.校核剪切速率

确定注射时间 查表得t=1.6s 。 计算单边分流道体积流量

31/20.6533.55221.381.6

V V q cm s t

-++=

== 分塑

由公式可计得剪切速率 31

3333.3 3.321.38 1.438103.14 2.510

q s R γπ--?=

==???分

分分

γ分数值在5×102~5×103,所以,分流道内熔体的剪切速率合格。

4.3 浇口的设计

1.侧浇口尺寸的确定 计算侧浇口的深度

0.7 2.5 1.75h n t m m ==?=

式中t 为塑件壁厚,t=2.5mm ;n 为塑料成型系数,对于PP 材料,取n=0.7。

为了便于今后试模时发现问题进行修模处理,根据推荐的PP 侧浇口的厚度为1.5~2.2mm ,故此处浇口深度h 取1.7mm 。

计算侧浇口的宽度

0.752.8533030

B mm ===≈

A 为凹模的内表面积(约等于塑件的外表面积)。 计算侧浇口的长度 查表可得,可取侧浇口的长度0.75L mm =浇。

2.侧浇口剪切速率的校核

确定注射时间 可取t=1.6s 。 计算浇口的体积流量

2133.552

20.971.6

V q cm s t -=== 塑浇 计算浇口的剪切速率

4413

33.3 3.320.97 1.25104103.140.1208

n

q s R γπ-?=

==?

故剪切速率合格,其中n R 为浇口的当量半径,n R =1.208mm 。 4.4 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1.计算主流道的体积流量

311.574 1.300233.55243.741.6

V V nV q cm s t

-++++?=

==分塑

主主

2.计算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31

333

3.3 3.343.74 1.507103.14 3.12510

q s R γπ--?===???主主主 主流道的剪切速率处于2

31510

510s -?? 之间,所以主流道的剪切速率合格。

4.5 冷料穴的设计及计算

冷料穴位于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板上,其作用主要是储存熔体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模具型腔而影响制品的表面质量。本设计只有主流道的冷料穴。由于该塑件表面要求没有印痕,采用脱模板推出塑件,故采用与球头形拉料杆匹配的冷料穴。开模时,利用凝料对球头的包紧力使凝料从主流道衬套中拖出。

5.成型零件的机构设计及计算

5.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凹模的结构设计 凹模是成型制品的外表面的成型零件,本设计中凹模采用整体嵌入式凹模,这种结构的凹模形状、尺寸一致性好,更换方便。又因为凹模镶块的横截面是方形的,故不需设置圆柱销来止转。凹模结构如图

型芯的结构设计 型芯是成型塑件内表面的成型零件,本设计中型芯采用组合式型芯。如上图所示。

5.2 成型零件刚才的选用

根据对成型塑件的综合分析,该塑件的成型零件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耐磨性及良好的抗疲劳性,同时考虑它的机械加工性能和抛光性能。经参考文献,PP 材料注射30万次的模具,成型零件刚才可选用P20钢。对于成型塑件内表面的型芯来说,由于脱模时与塑件的磨损严重,因此P20钢还要进行渗氮处理。 5.3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凹模径向尺寸的计算 0.400

100.406060.4s l m m m m +-==,相应的塑件制造公差10.4mm = ; 020.2550.150.1s l m m m m

-=±=,相应的塑件制造公差20.2mm = ;

1/50.080.026

1111000.054[(1)][(10.015)60.40.650.4]61.1M cp s L S l x ++++=+-=+?-?=

2/50.040.1252222000.085[(1)][(10.015)550.700.2]55.6M cp s L S l x ++++=+-=+?-?=

式中,cp S 是塑件的平均收缩率,查表得PP 的收缩率为1%~2%,所以平均收缩率

cp S =1.5%,此处120.65,0.70x x ==;1122/5,/5δδ== 。

2.凹模深度尺寸的计算

由于塑件高度的最大尺寸和塑件底部凸缘的基本尺寸未注公差,且均属于B 类尺寸,所以按MT5级进行计算,则

010.44350.2235.22s H mm -=±= 020.4430.22 3.22s H mm -=±=

0.280300.283030.28s H mm +-==

收缩率cp S =1.5%=0.015,1230.56,0.60x x x ===,1230.44,0.28=== ,

112233/5,/5,/5δδδ=== 。

0.44/50.090100.002[(10.015)35.220.560.44]35.5M H ++=+?-?= 0.44/50.010200.078[(10.015) 3.220.560.44] 3.1M H +-=+?-?= 0.28/50.154300.066[(10.015)30.280.600.28]30.5M H ++=+?-?=

3.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

00.3610.3605049.64s L mm +-==,10.36= ,10.65x =,11/6δ= 00.01810.060.042[(10.015)49.640.650.36]50.6M l +--=+?+?=

4.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

0.281030s h mm +=,10.28= ,10.60x =,11/5δ= 00.01810.28/50.038[(10.015)300.600.28]30.6M h +--=+?+?=

5.成型孔间距的计算

110.32[(10.015)40]40.60.03225M C =+?±?=±

0.103

2

0.04710.28[(10.015)25]25.3750.02825.325

M C ++=+?±?=±=

5.4 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1.凹模侧壁厚度的计算 凹模侧壁厚度与型腔内压强及凹模的深度、长度有关,由公式算得

11

33

5

10.633035()35()23.80.7 1.3100.023

p Cph S h mm E ?δ??==?=???

式中p 是型腔压力为30MPa ,E 是材料弹性模量为130000MPa ,C 经计算得0.63,1?则取0.7计算,p δ是模具刚度计算许用变形量,由公式算得p δ=0.023。

由于设计为一模两腔结构,采用对称结构布置,因此,初步估算模板平面尺寸选用300mm ×300mm ,它比型腔尺寸大得多,所以完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2.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动模垫板厚度和所选模架的两个垫块之间的跨度有关,根据前面的型腔布置,模架应该选在300mm ×300mm 这个范围之内,查表得垫块之间的跨度大约为22(300258)184L

W W mm mm =-=-?=。那么根据型腔布置及型芯对动模

垫板的压力就可以计算得到动模垫板的厚度,即

13

135

13080000.54()0.54184()59.31.3103000.029

P pA T L mm EL δ?==??=??? L 为两垫块之间的距离,约为184mm ;L 1是动模垫板的长度,取300mm ;A 是2

个型芯投影到动模垫板上的面积。

动模垫板可按照标准厚度取45mm ,显然不符合要求,可采用支撑柱的形式来增加支撑板的刚度。采用两根直径为40mm 的支撑柱,且布置在支撑板中间,所以垫板的厚度计算为

44

3311()()59.313.74513

T T mm mm n ==?=<+

故符合要求。

6.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本塑件结构简单,可采用推件板推出、推杆推出、或推件板加推杆的综合推出方式。根据脱模力计算来决定。 6.1 脱模力的计算

1.主型芯脱模力

因为 8050

16.5610

3.14 2.5

a b t λπ++===>? 故此处视为薄壁塑件。脱模力为

2

8cos (tan )

0.1(1)tESL f F A K ??μ-=+-

38 2.5 1.3100.01530.6c o s 1(0.5t a n 1)

0.185608904.5(10.32)(10.5s i n 1c o s 1)

N ???????-=+??=-?+??

2.4-φ10小型芯脱模力 因为

5

2102.5

r t λ=

==< 故此处视为厚壁的受力状态。脱模力为

212

2(tan )4(1)rESL f F K K π?μ-=?++

2

22 3.14513000.015 2.5(0.5tan1)4100322(10.32)(10.5sin1cos1)cos 122cos1

N ??????-=?=?+++??+??

式中E 为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S 为材料的平均收缩率,L 为被包型芯长度,μ为塑件泊松比,f 为塑料与钢材之间的摩擦因数,φ为脱模斜度,A 为塑件在与开模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当塑件底部有通孔时,A 视为零。a 是矩形型芯短边长度,b 是矩形型芯长边长度。r 是芯的平均半径。t 是塑件壁厚。1K 是由λ和φ决定的无因次数,

2

12

2cos 2cos K λ?λ?

=+,2K 是由f 和φ决定的无因次数,21sin cos K f ??=+。 3.总脱模力

129907.5F F F N =+=

6.2 推出方式的确定

1.采用推杆推出

推出面积 设6mm 的园推杆设置4跟,那么推出面积为

221494113.044

A d mm π

π=

?=?=杆

推杆推出应力 查表得许用应力σ[]=12MPa

9907.5

87.65[]

113.04

F M P a A σσ===>杆 通过上述计算,应力偏大,推出时有顶白或顶破的可能,为安全起见,本设计不采用推杆推出。

2.采用推件板推出

推件板推出时的推出面积

25802 2.56021100

A m m =??+??=板 推件板推出应力 9907.5

9121100

F MPa MPa A σ

===<板 合格 推件板推出时为了减少推件板与型芯的摩擦,设计时在推件板与型芯之间留出

0.2mm 的间隙,并采用锥面配合。为了防止推件板因偏心或加工误差而使锥面配合不良而产生溢料,推件板与型芯应进行适当预载,这样也就保证了推件板与凸模锥面准确定位。

本设计采用侧浇口,充模时容易形成封闭式气囊,因此在型芯上还设置2根φ6推杆以供排气,另外推出更加平稳。

7.模架的确定

考虑到本模具采用推件板和推杆综合推出方式,且推杆布置在靠近凸模的中心,这样推杆边缘与推杆固定板边缘距离较大,同时又考虑到导柱、导套、冷却水道的布置等因素,模架初选为带推件板的直浇口B型模架,选用平面尺寸为300mm×300mm。

7.1各模板尺寸的确定

1.A板尺寸A板是定模型腔板,塑件高度为35mm,考虑到模板上还要开设冷却水道,还需留出足够的距离,故A板厚度取50mm。

2.B板尺寸B板是型芯固定板,按模架标准厚取40mm。

3.C板尺寸C板是垫板,按模架标准厚取90mm。

模架尺寸已经确定,标记为B3030-50×40×90GB/T12555-2006。

7.2模架各尺寸的校核

1.模具平面尺寸350mm×300mm<440mm×340mm(拉杆间距),校核合格。

2.模具高度尺寸305mm<350mm(模具的最大厚度),校核合格

3.模具的开模行程S=35+60+(5~10)mm=100~105mm<30mm。校核合格。

所以本模具所选注射机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塑料模具设计实例

塑料模设计实例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是通过设计图1.1所示的防护罩的注射模,全面介绍了从塑料成形工艺分析到确定模具的主要结构,最后绘制出模具的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全过程。 设计任务: 产品名称:防护罩 产品材料:ABS(抗冲) 产品数量:较大批量生产 塑料尺寸:如图1.1所示 塑料质量:15克 塑料颜色:红色 塑料要求:塑料外侧表面光滑,下端外沿不允许有浇口痕迹。塑料允许最大脱模斜度0.5° 图1.1 塑件图 一.注射模塑工艺设计 1.材料性能分析 (1)塑料材料特性 ABS塑料(丙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在聚苯乙烯分子中导入了 丙烯腈、丁二烯等异种单体后成为的改性共聚物,也可称为改性聚苯乙烯,具有 比聚苯乙烯更好的使用和工艺性能。ABS是一种常用的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 能的工程材料。ABS塑料为无定型料,一般不透明。ABS无毒、无味,成型塑 料的表面有较好的光泽。ABS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特别是抗冲击强度高。ABS 还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水性、耐油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ABS 的缺点是耐热性不高,并且耐气候性较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变硬发脆。 (2)塑料材料成形性能

使用ABS 注射成形塑料制品时,由于其熔体黏度较高,所需的注射成形压力较高,因此塑料对型芯的包紧力较大,故塑料应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另外熔体黏度较高,使ABS 制品易产生熔接痕,所以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ABS 易吸水,成形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在正常的成形条件下,ABS 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较好。 (3)塑料的成形工艺参数确定 查有关手册得到ABS (抗冲)塑料的成形工艺参数: 密 度 1.01~1.04克/mm3 收 缩 率 0.3%~0.8% 预热温度 80°c~85°c ,预热时间2~3h 料筒温度 后段150°c~170°c ,中段165°C~180°c ,前段180°c~200°c 喷嘴温度 170°c~180°c 模具温度 50°c~80°c 注射压力 60~100MPa 注射时间 注射时间20~90s ,保压时间0~5s ,冷却时间20~150s. 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该塑件上未注精度要求的均按照SJ1372中8级精度公差值选取,则其主要尺寸公差标注如下(单位均为mm ): 外形尺寸:26.0040+φ、 1.2050+、12.0045+、94.0025+R 内形尺寸:26.008.36+φ 孔 尺 寸:52.0010+φ 孔心距尺寸:34.015± (2)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该塑件要求外形美观,外表面表面光滑,没有斑点及熔接痕,粗糙度可取Ra0.4μm ,下端外沿不允许有浇口痕迹,允许最大脱模斜度0.5°,而塑件内部没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4)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PLC彩灯控制课程设计

P L C彩灯控制课程设计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基于P L C 的彩灯控制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引言 (2) 一 PLC的定义及发展 (3) 二系统分配 (6) 硬件分配图 (6) 软件分配图 (7) 三方案设计 (8) 顺序工程图 (8) 程序运行步骤 (9) 四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基于PLC的彩灯控制 一、控制要求: 系统启动后,L1、L5同时亮,然后熄灭;之后L2、L8同时亮,然后熄灭;接着L3、L7同时亮,然后熄灭;最后L4、L6同时亮,然后熄灭,按照此方式循环5次后再逆向闪烁5次,并循环。 二、设计任务 1.设计出硬件系统的结构图、接线图; 2.系统有启动、停止功能; 3.运用功能指令进行PLC控制程序设计; 4.程序结构与控制功能自行创新设计; 5.进行系统调试,实现上述功能。

引言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各种装饰彩灯、广告彩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在大型晚会的现场,彩灯更是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道景观。小型的彩灯多为采用霓虹灯管做成各种各样和多种色彩的灯管,或是以日光灯、白炽灯作为光源,另配大型广告语、宣传画来达到效果。这些灯的控制设备多为数字电路。而在现代生活中,大型楼宇的轮廓装饰或大型晚会的灯光布景,由于其变化多、功率大,数字电路则不能胜任。针对PLC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的现状,本文介绍PLC在不同变化类型的彩灯控制中的应用,灯的亮灭、闪烁时间 及流动 方向的控制均通过PLC来达到控制要求。在彩灯的应用中,装饰灯、广告灯、布景灯的变化多种多样,但就其工作模式,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长明灯、流水灯及变幻灯。长明灯的特点是只要灯投入工作,负载即长期接通,一般在彩灯中用以照明或衬托底色,没有频繁的动态切换过程,因此可用开关直接控制,不需经过PLC控制。流水灯负载变化频率高,变换速度快,使人有眼花缭乱之感,分为多灯流动、单灯流动等情形。变幻灯则包括字形变化、色彩变化、位置变化等,其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周期性地花样变化,但频率不高。流水灯及变幻灯均适宜采用PLC控制。 关键词:PLC 循环控制

电脑键盘按键注塑模具毕业论文

摘要 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模具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中国模具出口数量极少,但中国模具钳工技术水平高,劳动成本低,只要配备一些先进的数控制模设备,提高模具加工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沟通外贸渠道,模具出口将会有很大发展。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电脑键盘按键注射模具设计,本次设计是根据零件的实体形状结构,通过测绘得到各个尺寸,用 AutoCAD 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通过本课题能够帮助我系统了解塑料的工艺性及注塑成型的有关成型原理、工艺特点等,正确分析成型工艺对模具的要求;掌握模具结构及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模具结构特点及设计程序等;了解其它模具有关知识及模具 CAD/CAM;本课题还与机械制图、公差配合、材料学、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关系紧密,是所学知识综合应用。 关键词: 模具制造;塑料管套;工艺;注塑成型

Abstract Mold is a kind of basic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ts purpose is to control and limit of material (solid or liquid) flow, the form of need. With mold manufacturing parts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products of good quality and low material consumption, low production cost and widely used in manufacturing.

塑料模课程设计题目

合肥学院 第1~2题塑料盒,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1~2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1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侧浇口结构设计 2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其它浇口形式设计 第3~4题塑料端盖,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3~4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3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侧浇口、顶杆顶出结构设计 4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侧浇口、推板顶出结构设计

第5~6题塑料壳体,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5~6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5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按照侧浇口结构设计 6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其它浇口结构设计 第7~8题塑料仪表盖,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7~8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7号同学选01图号; 8号同学选02图号; 要求两同学设计模具浇注系统或顶出系统不同

第9~10题多孔塑料罩,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9~10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9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侧浇口结构设计 10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其它浇口结构设计 第11~12题:(班级名单序号11~12号同学作此题)(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穿线盒;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11号同学按照图示尺寸计算,材料ABS 12号同学将基本尺寸乘0.8倍作为设计尺寸,材料PP 要求两同学设计模具浇注系统或顶出系统不同

第13~14题(班级名单序号13~14号同学作此题)(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 套管,结构如图所示。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13号同学按照图示尺寸计算,材料ABS。 14号同学将基本尺寸乘1.2倍作为设计尺寸,材料PP 要求两同学设计模具浇注系统或顶出系统不同 第15~16题:(班级名单序号15~16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 罩盖板,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15号同学将图示尺寸设计,材料PP; 16号同学将图示尺寸放大1.2倍作为设计尺寸,材料ABS; 要求同组两位同学设计模具结构不同(如浇注系统不同;或顶出系统不同;或其它不同)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肥皂盒底盖塑料模具设计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 姓名:简洪伟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0年4月28日

引言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本说明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江五贵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设计者:简洪伟 2010.4.28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题目: 塑料肥皂盒材料:PVC 二、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了解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步骤,制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将UG零件图转化为CAD平面图,并标好尺寸 3、查阅、收集有关的设计参考资料 4、了解所设计零件的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 5、塑胶厂车间的设备资料 6、模具制造技能和设备条件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 三、工艺性分析 分析塑胶件的工艺性包括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在技术方面,根据产品图纸,只要分析塑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尺寸标注方法、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模塑工艺要求;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注射生产可取得的经济效益。 1、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 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对模塑工艺要求也不同。 2、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 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与模塑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型式及制造精度等有关。 3、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型式,一般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一模多腔来提高生产率;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单型腔模具等进行生产来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 4、其它方面 在对塑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考虑上诉因素外,还应分析塑胶件的厚度、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遥控开关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 程设计 题目数字电子课程设计 遥控开关设计 系别信息工程系 学生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高级工程师 2011年11月21日 目录 摘要 (1) 一、实验内容 (2) 1、概述 (2) 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2) 3、系统设计 (2) 二、元件及工具说明 (3)

(1)继电器 (4) (2)稳压管的工作原理 (5) 三、安装调试过程 (6) 四、故障分析 (6) 五、总结 (7) 心得体会 (7) 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一些只由微控制器和集成射频芯片构成的无线通信模块不断推出,这种微功率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工业、民用等领域得到应用广泛。无线射频技术作为本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该技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可以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大量遥控设备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让我们体会到许多的方便。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各种遥控设备已大量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让我们体会到了许多的方便。本文介绍一款2路遥控开关的制作,采用了数据加密处理,具有可靠性好,不会产生误动作,密码可设定,电路主要由供电部分、无线接收部分、数据解码部分和开关控制部分组成。220V交流市电接在进线端子上,经C1、R1、VD1-VD4组成的降压整流电路后,在CW1上形成24V左右的直流电压,为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当接收模块IC2收到遥控器发射的无线电编码信号后,就会在其输出端输出一串控制数据码,这个编码信息经专用解码集成电路IC1解码后,相应继电器吸合,从而点亮电灯,达到遥控控制电灯的目的。 关键词:继电器无线电遥控

塑料盖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塑料工艺性分析 (2) 2.选注射机规格 (4) 3.分型面选择 (5) 4.浇注系统设计 (7) 4.1浇口套设计 (7) 4.2分流道设计 (8) 4.3浇口设计 (9) 4.4冷料穴设计 (9) 5.成形零部件设计 (9) 5.1成形零件结构设计 (9) 5.2成形零件工作尺寸设计 (9) 5.3型腔壁厚计算 (10) 6.模架的确定 (11) 7.排气槽设计 (13) 8.脱模机构设计 (13) 9.导向与定位机构设计 (14) 10.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7) 11.参考文献 (19)

1.塑件工艺性分析 1.1.1 塑件结构分析 由塑件零件图可见,该塑件为一圆形塑料盖。外形结构较为复杂,倒角较多,要求外表面连接光滑,瓶盖上部有通孔。 1.1.2 塑件零件图技术要求分析 由塑件零件图技术要求可见,此零件材料为PP(聚丙烯),可以批量生产,未注尺寸公差等级按聚丙烯高精度查取,查得公差等级为5级,各配合尺寸要求一般,所以制造的模具精度取一般精度即可满足要求。因为塑件采用批量生产,所以型腔板和型芯的硬度、耐磨性能要求比较高。 1.2 塑件材料的成形特点和工艺参数 塑件材料为聚丙烯,其特点如下: 共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变形温度(100℃)、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PP的冲击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0℃。由于结晶度较高,这种材料的表面刚度和抗划痕特性很好。PP不存在环境应力开裂问题。 PP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通常在1~100。低MFR的PP 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型的抗冲强度比均聚型的要高。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6~2.0%。 聚丙烯的主要成形特点: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前言 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闹钟后盖的注塑模具。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生活,应用广泛,但成型难度大,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对模具工作人员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它能加强对塑料模具成型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次设计以注射闹钟后盖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最后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能很好的学习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 等技术,使用Office软件,力求达到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戴老师的指点。同时也非常感谢邵阳学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目录 前言. (1) 绪论 (2) 1 塑料的工艺分析 (4) 1.1塑件成形工艺分析 (4) 1.2闹钟后盖原料(ABS)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4) 2 注塑设备的选择 (7) 2.1 估算塑件体积 (7) 2.2 选择注射机 (7) 2.3 模架的选定 (7) 2.4 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 (8) 3 塑料件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0) 3.1 型腔的径向尺寸 (10) 3.2 型芯的计算 (10) 3.3 模具型腔壁厚的计算 (11) 4 浇注系统的设计 (12) 4.1 主流道的设计 (12) 4.2 冷料井的设计 (13) 4.3 分流道的设计 (13) 4.4 浇口的选择 (14)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课程设计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 课程设计

Hefei University 课程设计 C O U R S E P R O J E C T 题目: 注塑模课程设计 课程: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系别: 班级: 姓名: 成绩: 月 日

目录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模架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排气槽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4) 九、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模具的装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课程设计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塑料模具说明书

塑料模具说明书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训练设计说 明书 设计题目: 设计者: 班级: 指导教师: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年 12 月 26 日 摘要 论文根据工程实际的需要完成底座盖的注射模设计。在设计中采用塑料注射成型论文中具体分析了产品的工艺性,确定了所采用塑料的工艺参数和所采用的成型设备,确定了模具制作的总体方案,分析并解决了模具的总体结构和各工作部分的具体结构,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尺寸计算和强度的校核。论文中还对分型面、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和温度调节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完成了工件工程图设计,圆满完成了模具设计所要求的各项工作。 本文中针对底座盖注射模具制定出合理的设计结构,其中包括成型部分及其零部件设计,浇注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根据分析,设计了一套塑料注射模具,并对模具以及主要零件进行了CAD绘图。 关键字:注射模具,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冷却系统 目录

第1章前言 光阴似梭,大学三年的学习一晃而过,为具体的检验这三年来的学习效果,综合检测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除了平时的考试、实验测试外,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即此次设计的课题为闹钟后盖的注塑模具。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生活,应用广泛,但成型难度大,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对模具工作人员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它能加强对塑料模具成型原理的理解,同时锻炼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本次设计以注射底座盖模具为主线,综合了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最后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模具总的装配等一系列模具生产的所有过程。能很好的学习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该模具的同时总结了以往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模具设计中常用的公式、数据、模具结构及零部件。把以前学过的基础课程融汇到综合应用本次设计当中来,所谓学以致用。在设计中除使用传统方法外,同时引用了CAD、Pro/E等技术,使用Office软件,力求达到减小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戴老师的指点。同时也非常感谢邵阳学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InventorMold塑料模具设计实战word文档

Inventor Mold塑料模具设计实战 默认分类 2010-05-28 00:36:30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旨在与读者分享Inventor Mold的设计思路。其特点是在一款三维设计软件中完成所有的设计,并且集成模流分享软件Mold Flow 功能,满足塑料模具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塑料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塑料模具制造精度的提高以及模具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消费者对塑料模具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同时考虑设计精度和设计周期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塑料模具设计都是在三维软件中进行分模设计,在二维中进行排位的设计。这种方式,由于三维软件和二维软件分别独立,缺乏关联,存在着一些弊病,很容易出现设计的错误。另外三维与二维的“拼凑式”设计, 也严重影响了塑料模具设计的精度。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介绍Inventor Mold的设计流程。塑料产品如图1所示。该产品的特点是需要修补孔,要做抽芯机构。 1.新建模具设计 打开Inventor Mold后,新建一塑料模具设计,进入到Inventor Mold塑料模具设计的环境下,在未导入塑料产品之前,其中很多 的指令都处于不可用状态,如图2所示。

2.导入塑胶产品 执行“塑料零件”指令,选择塑件产品,将塑件产品导入到塑料模具设计环境中,如图3所示。此时可看到菜单都已经被激活,如 图4所示。

3.调整出模方向 此步骤是用来调整塑件产品的出模方向,当塑件导入模具设计环境后,会有一个默认的方向,但是默认的方向有可能不是正确的模具出模方向,所以必须进行调整。如图5所示,这里调整出模方向非常重要,因为Inventor Mold自动补孔(自动修补破孔)方式会根据 出模的方向来定。 4.选择材料 材料库是Inventor Mold的一大特色,Inventor Mold基本上含有模具行业常用的材料,共有七千多种塑料材料,且每种材料都有其属性,包括厂商以及牌号,当然还包括收缩率。之所以Inventor Mold含有如此丰富的材料库,那是因为Inventor Mold中含有Mold Flow 的功能,在进行模流分析时,必须先定义具体的材料,才可以进行工艺的设定和模流的分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选定材料,后面的模流分析将不能进行,收缩率也将没有参考值,如图6所示。

电灯控制开关课程设计.

电子课程设计 ——电灯控制开关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41501 姓名:陈雪峰 学号:201415030103 指导教师:康琳 2016年12月

电灯控制开关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3) 二、总体框图 (3) 1、总体框图 (3) 2、微分电路 (3) 3、状态机 (4) 4、10秒定时器 (6) 三、选择器件 (7) 1、可预置数同步可逆(加减)十进制计数器74LS190 (8) 2、具有异步置位和复位端的边沿触发双D触发器74LS74 (9) 3、四2输入与非门74LS03D (11) 4、非门74LS04D (12) 5、三输入与门74LS11 (12) 四、功能模块 (13) 1、微分电路 (13) 2、状态机 (14) 3、10秒定时器 (15) 五、总体设计电路图 (15) 六、硬件调试结果 (20) 七、课程设计心得 (21)

电灯控制开关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一个电灯控制开关,该开关有一个按钮,当按钮按下1次,则电灯亮10秒钟后灭;当按钮按下2次(包括前一次),则电灯常亮不灭;当再按一次,则电灯灭。 二、总体框图 1、总体框图 由题意可以得到该开关的设计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图中k是低电平有效的按钮信号,kd是按钮信号k的下降沿微分信号,td10是10秒定时器定时时间到信号(高电平有效),deng是电灯控制信号(高电平有效),t10是10秒定时器启动信号(高电平有效)。 图1 总体框图 2、微分电路 该状态机的按钮信号K,经过微分电路再输入状态机,使其低电平持续时间小于状态机的时钟周期,保证按钮按下一次,状态机只转移一个状态。因此为了使系统的稳定性增高,可以用两个D触发器组成微分电路对k信号进行微分。

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注塑设备设计

前言 第二章注塑设备选择 第2.1节估算塑件体积 该产品大批量生产故设计的模具要有较高的注塑效率,浇注系统要能自动脱模,可采用侧浇口自动脱模结构。由于塑件中等大小,所以模具采用一模二腔结构,浇口形式采用侧浇口。 2.1.1计算塑件体积 由第一章可知塑件材料PMMA的密度为1.16~1.20g.cm3-,收缩率为1.6%~2.0%,计算出其平均密度为1.18 g.cm3-,平均收缩率为1.8%。经测绘初步估算得 塑件体积 V 塑 =9.18+1.428+7.722+0.33+0.32+2.62=21.6 cm3; 塑件质量M 塑= V 塑 ρ=21.6 cm3×1.18 g.cm3-=25.488g; 2.1.2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估算 可按塑件体积的0.6倍估算,由于该模具采用一模二腔。 1.所以浇注系统凝料体积为 V 2=2V 塑 ×0.6=2×21.6×0.6=25.92 cm3; 2.该模具一次注塑所需塑料的体积为 V 0=2V 塑 + V 2 =2×21.6+25.92=69.12 cm3; 第2.2节注塑机型号的选定 根据塑料制品的体积与质量,以及成型工艺参数初步选定注塑机的型号为SZ—200/1000型卧式螺杆注塑机 2.2.1 注塑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如表2.1所示 表2.1

注: 该注塑机由宁波市金星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 2.2.2 型腔数量的校核 1.由注塑机料筒塑化速率校核型腔数目 n ≤ 1 2 3600m m KMt -; 上式右边≈12≥2,符合要求。 式中 K ——注塑机最大注塑量的利用系数,取0.8; M ——注塑机的额定塑化量(g/h 或cm 3/h),该注塑机为14g/s ; t ——成型周期,因塑件较小,壁厚不大,取45s ; m 1——单个塑件质量 25.48g ; m 2——浇注系统所需塑料质量 30.58g ; 2.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校核型腔数目 n ≤ 2 1 m m Km n -; 上式右边≈5.4≥2符合要求; 式中 m n ——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注射量(g 或cm 3) 210 cm 3; 3.按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校核型腔数目 注射机在充模过程中产生的胀模力主要作用在两个位置: 在两瓣合模上的作用面积约为A 11≈24×135=3240mm 2; 瓣合模与支撑板的接触处的作用面积A 12≈17×135=2295mm 2; n ≤ 1 2 A P A P F 型型- 上式右边≈3.1≥2符合要求; 式中 F ——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N),该注射机为4×105N ;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课程设计

Hefei University 课程设计COURSE PROJECT 题目:注塑模课程设计 课程: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系别: 班级: 姓名: 成绩: 2016年月日

目录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3)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4) 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1) 五、模架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排气槽的设计 (13) 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4) 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4) 九、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17) 十、模具的装配 (17)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课程设计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名称:塑料仪表盖, 要求: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塑件的质量要求不允许有裂纹和变形缺陷 脱模斜度1°~30′; 未注圆角R2-3, 塑件材料为LDPE 一.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2)塑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析 每个尺寸的公差不一样,有的属于一般精度,有点属于高精度,

就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 (3)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该塑件的厚度3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适合于注射成型。 (4)低密度聚乙烯的成型性特点: 1)成型性好,可用注射,挤出及吹塑等成型条件。 2)熔体黏度小,流动性好,溢边值为0.02mm;流动性对压力敏感,宜用较高压力注射。 3)质软易脱模,当塑件有浅凹(凸)时,可强行脱模。 4)可能发生熔体破裂,与有机溶剂接触可发生开裂。 5)冷却速度慢,必须充分冷却,模具设计时应有冷却系统。 6)吸湿性小,成型前可不干燥。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1.计算塑件的体积 根据零件的三维模型,利用三维软件可直接查询塑件的体积为:V =24.39 cm3 1 所以一次注射所需要的塑料总体积V=48.78cm3 2. 计算塑件质量 查相关手册,LDPE的密度为0.916~0.930g/cm3。取0.92 g/cm3 塑件与浇注系统的总质量为M=44.88g 3.选用注射机 根据塑件的形状,选择一模两件的模具结构,所以初选SZ150/630型塑料注射机,其各参数数据如下: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手机壳模具设计与结构设计作者 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 专业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摘要 本次设计就是将手机壳作为设计模型,将注塑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注塑模具的整体设计过程。 该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手机壳的注塑模具,材料为PC,根据其结构形状特点以及通过对手机壳成型工艺的正确分析,确定型腔的总体布局,选择分型面,确定脱模方式,设计浇注系统等;同时本文对注塑模具进行简要介绍,对注塑模具中的主要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其生产实际中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注塑模具;注射成型;分型面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as a design model, the injection mold related knowledge as the basis, elaborated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of plastic injectio n mould. The content of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injection mold of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the material is PC,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molding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avity, the choice of parting surface, gating system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stripping method, etc.;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jection mould, the main parts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focuses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economy and rationality. Keywords:The plastic mold;the parametrization;;divides the profile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PWM开关放大器驱动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PWM开关放大器驱动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一般电学系统自动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用MATLAB 实现系统的仿真和测试。 二、设计要求 收集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独立完成所承担的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初步掌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规范的应用;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选择和分析;绘制设计图; 撰写说明书,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所学控制理论知识(频域法、根轨迹法等)进行人工设计校正装置,初步设计出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形式及参数; 2、在MATLAB 下,用simulink 进行动态仿真,在计算机上对人工设计系统进行仿真调试,使其满足技术要求; 3、确定校正装置的电路形式及电路参数(选作); 4、完成设计报告。 三、设计题目 某型脉冲宽调(PWM )开关放大器驱动控制系统校正装置设计。 已知某型脉冲宽调(PWM )开关放大器驱动控制为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4)(1(0++= s s s K s G ,使用bode 图设计法对系 统进行滞后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 K V ;系统校正后的增益裕量dB K g 10≥;系统校正后的相角裕量 50=γ。 四、设计原理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单,也比较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的形式变化。 当一个系统的动态响应是满足要求的,为改善稳态性能,而又不影响其动态响应时,可采用串联滞后校正装置。可增加一对相互靠得很近并且靠近原点的开环零、极点,使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提高β倍,而不影响对数频率特性的中、高段特性。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还可利用其低通滤波特性,将系统高频部分的幅值衰减,降低系统的剪切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裕量,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其他动态性能,同时应保持未校正系统在要求的开环剪切频率附近的相频特性曲线基本不变。 四、设计步骤 1、根据静态速度误差系数V K 确定开环增益K ; 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 ,画出校正前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bode 图,并求出相角裕量0γ,幅值裕量g K ; 3、在bode 图上求出未校正系统相角裕量εγγ+=期望值处的频率 2c ω,2c ω作为矫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ε用来补偿滞后校正网络2c ω处 的相角滞后,通常取 5=ε~ 15; 4、令未校正系统在2c ω处的幅值为βlg 20,由此确定滞后网络的β值; 5、确定滞后校正网络的第二个转折频率为2 1 2 2c c ωτ ω= =~ 10 2 c ω;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答辩内容

一、首先是开场白: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对讲机注3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金函绪,是08级机制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论文是在李章东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塑模具毕业设计。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的谢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二、内容首先,我想陈述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熟悉拟定塑料成型工艺和模具设计原则、)设计对讲机注塑模具,是基于一下几个目的:(1锻炼自己对步骤和方法。增加对注塑模具的认识,对塑料模具制作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未曾接触过的事物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10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这部分主要阐明了我国注塑模具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确定脱模斜第二部分是塑件工艺分析。这部分主要进行了塑料结构和材料成型工艺分析,度和模具的结构形式,同时完成浇注系统的设计。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第三部分是注射机型号的确定。这部分需要进行注射量、面积及锁模力的计算,并校核注射剂的工艺参数,确定注射机的型号。第四部分是模架的确定。主要确定模架的型号以及各板的尺寸。第五部分是合模导向及定位机构的设计。包括了导柱、导套以及斜导柱侧抽芯机构的设计。脱模阻力的计第六部分是脱模机构的设计和计算。主要囊括了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及分类,算和脱模机构的选用。第七部分内侧抽芯机构的设计。主要完成内抽芯距的计算。第八部分是模具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包括了冷却系统的设计及冷却装置的设计要点,计算冷却参数和冷却时间。第九部分模具零件的选材和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了模具各零件的选材及制造工艺。第十部分是模具的装配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模具装配的步骤和模具工作过程校验和修改。不足之处:不能根据实没有实践经验,本次设计的不足之处是我对模具设计过程中思考问题有些简单,以及对塑料模具知识的缺乏,使该设计中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际情况来修改,老师提问:掌握了塑料模具成本论文的优缺点:对塑料模具在成型过程中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10)解决对独立设计模具具有一次新的锻炼,学会了分析问题、型的机构特点及设计计算办法,模具中斜顶杆不能准问题的方法。本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大量生产后,由于顶针板变形,确复位,并对型腔造成损害,使塑件上有磨伤,且侧凹位置发生变化,无法满足装配要求。)写作毕业论文的体会(9对我在大学阶段所学习的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也发现了自己在学科内的和巩固,也对平时所学习的比较零散的知识做到了系统化的运用。对模具的设计和加工有了通过本次设计,做到了很好的复习和理解。某些方面知识的欠缺,但在李章东老师的热心指导下,.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终于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在此对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及同学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8()还有那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的不够透彻?对于斜导柱的侧抽芯机构不甚了解,对斜导柱和滑块、导槽的配合过程中的整个动作过程 不太明白。对斜导柱的在模架上的安装位置还不太明白。 (7)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那些? 我对塑料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首先是塑料的组成和特性,塑料由合成树脂和添加剂组成,添加剂包括填充剂、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固化剂、着色剂。其次是塑料的特性,包括质量轻、电气绝缘性好,强度刚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热导率低,耐磨性能优良。最后是塑料的分类,按合成树脂受热的状态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按应用范围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 (6)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的见解?对这些不同的见解,自己是怎么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对分流道设计过程中,由于分流道的截面有圆形、梯形、U型、矩形等,为了减少分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希望分流道的截面面积要大,同时,为了减小散热,又希望分流到表面积要小,对选用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1

一、支承座注射模设计 (1)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 三、制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6)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 (9) 五、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3) 六、脱模推出机构设计 (16) 七、模架的确定 (18) 八、排气槽的设计 (19) 九、导向和定位结构的设计 (20) 十、设计体会 (21)

一、支承座注射模设计 本课程设计为一塑料盖,如图1-1所示。塑件结构比较简单,塑件质量要求是不允许有裂纹、变形缺陷,脱模斜度30′-1°;材料要求为PC,生产批量为大批量,塑件公差按模具设计要求进行转换。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分析 (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4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 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较好,适合于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塑件每个尺寸的公差不一样,任务书已给定尺寸公差,未注 公差的尺寸取公差为MT5级。 (3)脱模斜度PC的成型性能良好,成型收缩率较小,参考文献(1)表选 择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统一脱模斜度为1°。 图1-1 2、PC工程材料的性能分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

材料。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中的分子结构。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BS 材料。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ABS 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 的抗冲击强度。 PC 树脂的材料特性和成型工艺聚碳酸酯(PC)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PC 具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制品表面光洁度高,且具有良好的涂装性和染色性,可电镀成多种色泽。因此选PC 材料。 PC 的注射工艺参数: 1)温度 熔料温度 220~280℃ 料筒恒温 220℃ 喷嘴 220~300℃(240℃) 模具温度 20~60℃ ,设定其温度40 m T ℃ 2)注射压力 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避免采用过高的注射压力,一般为80~140MPa ;一些薄壁包装容器除外可达到180MPa 。 3)保压压力 收缩程度较高,需要长时间对制品进行保压,尺寸精度是关键因素,约为注射压力的30%~60% 。 4)背压 5~20MPa 。 5)注射速度 对薄壁包装容器需要高注射速度,中等注射速度往往比较适用于其它类的塑料制品。 6)螺杆转速 高螺杆转速(线速度为1.3m/s )是允许的,只要满足冷却时间结束前就完成塑化过程就可以;螺杆的扭矩要求为低 。 7)计量行程 0.5~4D (最小值~最大值)。 8)回收率 可达到100%回收。 9)收缩率 1.2~2.5%;容易扭曲;收缩程度高;24h 后不会再收缩(成型后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