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快乐
江志灵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普遍重视知识的传授,而缺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练习做了一题又一题,却不知道如何应用,也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新大纲明确指出:义务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在习题的编拟上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熟悉、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之产生亲切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实现我们的生活数学、趣味数学。下面本人就结合《圆锥体的体积》这节课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片断一:出示录像(几位农民把打完稻谷堆成一个圆锥体草堆的情境),师:他们把草堆成了什么形状?生:圆锥体。师: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把草堆成圆锥形吗?生:因为把草堆成圆锥形,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顺着圆锥的侧面流下来,草堆里面就不会进水,就像我们的伞一样,雨水顺着伞流下来。师:求这堆草的体积,就是求什么?出示课题《圆锥的体积》……上面的导入,是农村孩子能亲眼看到的,但却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把草这样堆。这节课,我把它当成一个问题作为导入,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圆锥在现实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圆锥还有独特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问题的原形,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形,对教材进行生活化,课堂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验生活,理解新知。
小学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他们,必须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材设计成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题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探索数学,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片断二:教师出示“削铅笔”的示意图:削之前,铅笔的一段是圆柱形,削之后,这一段变成了圆锥形。师:铅笔的一段削过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生:铅笔的一段由圆柱形变成圆锥形,但这个圆锥形与圆柱形等底等高,可以看到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一部分。师:如果已知圆柱的体积,求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需要知道什么?生:需要知道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师:你希望通过什么方法,弄清圆锥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体积的几分之几?生:通过实验。师:应该怎样做试验呢?看看书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法。师:书上所做的实验,为什么一定要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呢?如果给你相应的材料,你能
做书上的实验吗?生:能。开始做实验……首先通过学生经常做的事“削铅笔”这个事例,明白圆锥体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关。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面对这些数学问题,教学中不应靠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讲解每个符号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集思广益展开讨论,解决自己在实践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给那些肯钻研,爱学习的学生留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全体学生探索、创新知识的过程。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可操作的生活材料等来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使其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他们更多的体会、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服务生活,巩固新知。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体会数学在实现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片断三: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求圆锥的体积。那么,我们能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生:能。师:我们学校旁边有一堆沙,能不能求出这堆沙堆的体积呢?生:能。师:现在我们就到现场去。(准备卷尺)师:要知道这堆沙的体积,首先要知道什么?生: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师:底面积和高知道吗?生:不知道。师:那怎么办?生:可以测量。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动手测量,计算。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堆沙的体积,能不能知道这堆沙的重量呢?你有什么办法?课后自己完成……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实现生活中能找出原形,而学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背景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数学问题。
总之,教学在设计教学时,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景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