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简介】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整合模型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激励力(工作动力)=期望值(工作信心)×效价(工作态度)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过程模式表示即:“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期望公式】弗鲁姆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
换言之,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 = ∑ V × E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 表示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E 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
效价(V)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如果个人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正效价;如果个人漠视其结果,则为零值;如果不喜欢其可得的结果,则为负效价。
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该理论指出,效价受个人价值取向、主观态度、优势需要及个性特征的影响。
可以根据行为的选择方向进行推测,假如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X结果和Y结果的任一个,在相等的条件下:如果选择X,即表示X比Y具有正效价;如果选择Y,则表示Y 比X具有正效价。
弗鲁姆——期望理论
期望模式
• 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 期望模式: •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 (报酬)—→个人需要 •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 面的关系。
• (1)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 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 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 期望等社会因素。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 • (2)绩效与奖励关系。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 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 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 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 • (3)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 同需要,要考虑效价。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 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 --手段--期望理论”,是北 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 学家维克托•弗鲁姆 (Victor H.Vroom)于 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 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期 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 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 模式。
• 领导规范模型 规范模型是弗鲁姆和耶顿提出的一种较新 的领导权变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可以 通过改变下属参与决策的程度来体现自己 的领导风格。其基本特点是将领导方式即 决策方式同(员工)参与决策联系起来, 根据员工参与决策程度的不同,把领导风 格(决策风格)分为三种五类,而有效的 领导者应该以决策者有正确经验为基础, 根据不同的环境来选择最为合适的领导风 格。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964)
本组成员:曾应杰 田治洲 李启民 邓远 周永曾 李江水 夏洪云
弗洛姆期望理论
弗洛姆期望理论<i>期望理论</i>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什么是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 Vroom) 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 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 (expectancy)的乘积:M = V * E期望理论的前提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以下列两个前提展开的:(1)人们会主观地决定各种行动所期望的结果的价值,所以,每个人对结果的期望各有偏好;(2)任何对行为激励的解释,不但要考虑人们所要完成的目标,也要考虑人们为得到偏好的结果所采取的行动。
弗鲁姆说,当一个人在结果难以预料的多个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时,他的行为不仅受其对期望效果的偏好影响,也受他认为这些结果可能实现的程度影响。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期望公式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 (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i>期望理论</i>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某一客体如金钱、地位、汽车等,如果个体不喜欢、不愿意获取,目标效价就低,对人的行为的拉动力量就小。
举个简单的例子,幼儿对糖果的目标效价就要大于对金钱的目标效价。
弗鲁姆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弗鲁姆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弗鲁姆期望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弗鲁姆发展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人们作出决策的一种心理模式。
根据弗鲁姆的理论,人们对一种奖励的期望和一种可能出现的损失的期望形成一种内在的情感,这种情感会决定他们作出哪种选择,从而形成一种决策模式。
弗鲁姆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将不同的期望值进行比较,并决定如何行动。
弗鲁姆认为,当把一个期望值与另一个期望值进行比较时,人们将会做出那种他们认为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行动。
他还认为,在比较期望值的过程中,人们将会采取最优的方案来获取最佳的收益。
弗鲁姆认为,人们在计算期望值时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实施该行动所需的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收益与损失的比例。
弗鲁姆期望理论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它认为,经济行为不仅受客观环境制约,还受人们的心理期望影响。
弗鲁姆期望理论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使经济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行为。
弗鲁姆期望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营销学领域,它可以帮助营销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心理,从而有效地实施营销活动。
弗鲁姆期望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前,会考虑未来的收益,也会考虑风险的大小,最终决定是否购买某种产品。
因此,若能够正确识别消费者的心理期望,营销学家们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营销活动,进而提高营销效果。
此外,弗鲁姆期望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投资领域,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们更好地理解投资决策的心理期望,从而有效地实施投资活动。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也会考虑未来的收益,以及投资的风险,因此,如果能够正确识别投资者的心理期望,投资者们就可以更好地实施投资活动,进而提高投资回报。
总之,弗鲁姆期望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行为,也可以帮助营销学家们正确识别消费者的心理期望,以及帮助投资者们正确识别投资者的心理期望,都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投资回报。
因此,弗鲁姆期望理论在现代经济学、营销学和金融投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期望理论
(二)效价的作用 前面已经指出,同样的目标,在不同人的心 目中,往往会有不同的效价,这主要是由各人的 理想、信念、价值观不同造成的,同时也与人的 文化水平、道德观念、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 个性特点有关。要全面地理解“效价”的作用和 意义。企业和员工不能单纯地只看目标的价值 “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或“对企业有没有好处”, 还应该看到目标的价值对社会有多少贡献。如果 对效价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有没有好 处”,很容易使人走上追逐个人名利的邪路,如果 对效价的理解只是“对企业本身有没有好处”,就 会把企业引向歧途。
期望理论
-维克托· 弗鲁姆(Victor H.Vroom)
什么是期望理论 ?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 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 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 弗鲁姆 (Victor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 励》中提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出 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 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 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 M=V* E
③管理者应该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 励结合起来。期望理论表明,目标的吸 引力与个人的需要有关。价值观的差异 会产生需要的差异。因此,管理者应该 了解自己的管理对象,在可能的情况下, 有针对性地采取多元化的奖励形式,使 组织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人员的 愿望相吻合。
5、期望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
研究激励过程中,一条途径是研究人们需要 的缺乏,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找出人们 所感觉到的某种缺乏的需要,并以满足这些需求 为动力,来激励他们从事组织所要求的动机和行 为;另一条途径是从个人追求目标的观点来研究 个人对目标的期望,这就是期望理论。依照这一 条途径,则所谓的激励,乃是推动个人向其期望 目标而前进的一种动力。期望理论侧重于“外在 目标”。需要理论着眼于“内在缺乏”。本质上 这两种途径是互相关联和一致的,都认为激励的 过程是在于:实现外在目标的同时又满足内在需 要。
弗洛姆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什么是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 = V * E期望理论的前提[1]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以下列两个前提展开的: (1)人们会主观地决定各种行动所期望的结果的价值,所以,每个人对结果的期望各有偏好; (2)任何对行为激励的解释,不但要考虑人们所要完成的目标,也要考虑人们为得到偏好的结果所采取的行动。
弗鲁姆说,当一个人在结果难以预料的多个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时,他的行为不仅受其对期望效果的偏好影响,也受他认为这些结果可能实现的程度影响。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期望公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某一客体如金钱、地位、汽车等,如果个体不喜欢、不愿意获取,目标效价就低,对人的行为的拉动力量就小。
举个简单的例子,幼儿对糖果的目标效价就要大于对金钱的目标效价。
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
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谈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策略
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谈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策略一、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内涵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于1964年首次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Vroom)的著作《工作与激励》中,它研究的是需要与目标之间的规律,认为员工的工作行为是建立在一定的期望基础上的。
这一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其中M 代表激励力,是指直接推动或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V代表效价,是指个人对某一行动成果的价值评价,它反映个人对某一成果或奖酬的重视与渴望程度;E代表期望值,是指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
这一公式表明某一活动对个体的激励力度,取决于该活动的结果给此人带来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只有当v(效价)和E(期望值)均为最大值时,M(激励力)才是最大值。
因此,目标价值越大,实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的动机就越强烈。
怎样使激励力达到最大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下述三对关系的判断:(1)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的关系。
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某一绩效水平?我能否达到这一绩效水平?达到这一水平的期望值是多大?(2)个人绩效一组织奖励的关系。
当我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后,会得到什么奖赏?(3)组织奖励—个人需要的关系。
这一奖励能否满足我的需要?吸引力有多大?期望理论对于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弗鲁姆的期望模式不难看出,中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付出多大的个人努力,中学生能否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当中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学习成绩能否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后,会有什么样的组织奖励(从学校方面来说,会得到学校什么奖励;从以后升学来说,能否在中考和高考成绩上取胜),这一点很关键。
二、期望理论在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发展中的合理运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基本公式和关系式
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基本公式和关系式弗鲁姆期望理论是一种倾向理论,它指出,当人们受体质性因素或外部刺激的影响时,会有一种期望的倾向,从而影响其行为和情绪的发展。
在这种倾向的理论中,期望是核心的概念,它描述了人们期望什么,以及期望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绪。
弗鲁姆期望理论有四个基本公式和关系式,即:(1)期待值(E)=可能性(P)×奖励(R);(2)可能性(P)=行动的可能性(A)÷总可能性(T);(3)性能(P)=期待值(E)÷奖励(R);(4)愿望(W)=行动的可能性(A)×奖励(R)。
期望值(E)表示一个人做某事的偏好程度,即期望一个人做某事的偏好程度。
它有助于识别和评估一个行为的可能性,可以用来识别一个人选择行为的可能性和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期望值实际上是一种期待,只有当行动发生时,期望才能实现。
可能性(P)是指一个行为发生的概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它取决于行动的可能性(A)和总可能性(T),行动的可能性(A)是指行为可能发生的概率,总可能性(T)是指该行为可能发生的所有可能性的总和。
性能(P)即行动的可能性,它是期望值(E)和奖励(R)的比值,是衡量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的指标。
最后,愿望(W)是一种期望,它是行动的可能性(A)乘以奖励(R)的结果,是人们充分理解行为可能性之后,期望某行为发生时所感受到的内心动机。
以上是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基本公式和关系式。
它们解释了,当人们受到体质性因素或外部刺激的影响时,他们会有一种期望的倾向,从而影响其行为和情绪的发展。
期望值,可能性,性能和愿望可以用来识别和评估一个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虽然弗鲁姆期望理论有很多优点,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只能捕捉人们潜在意图,而不能表现出人们真正的行为,也不能捕捉到有时人们做出的那些不一致的行为。
因此,虽然弗鲁姆期望理论是一种有用的倾向理论,但它不能完整地解释行为的发生,因此也不能作为行为的唯一解释。
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重定向自期望模型)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1 什么是期望理论2 期望理论的前提3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3.1 期望公式3.2 期望模式4 期望理论的实践意义5 期望理论的应用价值6 期望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7 期望理论在秘书工作激励中的应用8 参考文献一、什么是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 = V * E二、期望理论的前提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以下列两个前提展开的:(1)人们会主观地决定各种行动所期望的结果的价值,所以,每个人对结果的期望各有偏好;(2)任何对行为激励的解释,不但要考虑人们所要完成的目标,也要考虑人们为得到偏好的结果所采取的行动。
弗鲁姆说,当一个人在结果难以预料的多个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时,他的行为不仅受其对期望效果的偏好影响,也受他认为这些结果可能实现的程度影响。
三、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3.1期望公式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 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弗洛姆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目录[隐藏]• 1 什么是期望理论• 2 期望理论的前提[1]• 3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o 3.1 期望公式o 3.2 期望模式• 4 期望理论拓展模型分析• 5 期望理论的实践意义• 6 期望理论的应用价值[2]•7 期望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8 期望理论案例分析o8.1 案例一:期望理论在秘书工作激励中的应用[3]o8.2 案例二:利用期望拓展理论构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4]•9 参考文献[编辑]什么是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 = V * E[编辑]期望理论的前提[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以下列两个前提展开的:(1)人们会主观地决定各种行动所期望的结果的价值,所以,每个人对结果的期望各有偏好;(2)任何对行为激励的解释,不但要考虑人们所要完成的目标,也要考虑人们为得到偏好的结果所采取的行动。
弗鲁姆说,当一个人在结果难以预料的多个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时,他的行为不仅受其对期望效果的偏好影响,也受他认为这些结果可能实现的程度影响。
[编辑]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编辑]期望公式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简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1、弗鲁姆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它所能得到结
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到该结果的期望概率。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E。
其中,M-激发力量,V-目标效价,E-期望值。
个人的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2、弗鲁姆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
期望理论由北美著名心
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维克托?弗鲁姆(ViCtorVroom)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期望理论弗鲁姆
期望理论弗鲁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由北美着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一、基本解释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
是由北美着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在这个公式中,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这个理论的公式说明,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在领导与管理工作中,运用期望理论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有一定意义的。
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
(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二、期望理论内容管理心理学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激励力=期望值×效价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过程模式表示即:“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行为金融学理论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Kahneman和 Tversky(1979)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风险回避的。
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帐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帐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
弗鲁姆期望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什么是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 = V * E期望理论的前提[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以下列两个前提展开的:(1)人们会主观地决定各种行动所期望的结果的价值,所以,每个人对结果的期望各有偏好;(2)任何对行为激励的解释,不但要考虑人们所要完成的目标,也要考虑人们为得到偏好的结果所采取的行动。
弗鲁姆说,当一个人在结果难以预料的多个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时,他的行为不仅受其对期望效果的偏好影响,也受他认为这些结果可能实现的程度影响。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期望公式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某一客体如金钱、地位、汽车等,如果个体不喜欢、不愿意获取,目标效价就低,对人的行为的拉动力量就小。
举个简单的例子,幼儿对糖果的目标效价就要大于对金钱的目标效价。
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
弗鲁姆期望理论
弗鲁姆期望理论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弗鲁姆期望理论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着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
早年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博士学位。
他曾在宾州大学和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执教,并长期担任耶鲁大学管理科学“约翰塞尔”讲座教授兼心理学教授。
弗鲁姆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率先提出了形态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模式;二是从分析领导者与下属分享决策权的角度出发,将决策方式或领导风格划分为三类五种,设计出了根据主客观条件特别是环境因素,按照一系列基本法则,经过7个层次来确定应当采用何种决策方式的树状结构判断选择模型。
弗鲁姆最重要的两部着作《工作与激励》(1964)和《领导与决策》(1973)就分别阐述了期望理论模式和领导规范模型。
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弗鲁姆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
换言之,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VxE其中:M——激励力量,是直接推动或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
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它反映个人对某一成果或奖酬的重视与渴望程度;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显然,只有当人们对某一行动成果的效价和期望值同时处于较高水平时,才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激励力。
期望理论——弗鲁姆
螅期望理论蒆期望理论是由北美着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于 1964年在?工作与鼓励?中提出来的鼓励理论。
一、二、莂根本解释葿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 手段- 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冲动力量 =期望值×效价。
是由北美着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 VictorH .Vroom〕于 1964年在?工作与鼓励?中提出来的鼓励理论。
膆在这个公式中,冲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到达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那么是所能到达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这个理论的公式说明,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到达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在领导与管理工作中,运用期望理论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有一定意义的。
袄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鼓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膁(1) 工作能提供应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蕿(2) 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
薇(3) 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三、四、薆期望理论内容羀管理心理学理论虿期望理论〔 ExpectancyTheory 〕,又称作“效价 - 手段- 期望理论〞,羈期望理论肄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羃鼓励力 =期望值×效价蝿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过程模式表示即:肅“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螆行为金融学理论螂期望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根底。
Kahneman和 Tversky(1979) 通过实验比照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不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风险回避的。
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帐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帐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历史评价 弗鲁姆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
一是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率先提出了形态比较 完备的期望理论模式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完整地描述了员工动机的详细过程,人之所以能够 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 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因而被应用于企业管理。 弗鲁姆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工作与激励》(1964)和《领导与决策》 (1973)就分别阐述了型概念: 弗鲁姆和耶顿提出的一种较新的领导权变理论。其认为, 领导可以通过改变下属参与决策的程度来体现自己的领导 风格。
期望理论学习小心得 三个因素(目标设置、效价作用、期望值估计)反映需要 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 (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 (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期望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以下列两个前提展开的:
(1)结果的期望各有偏好。
人们会主观地决定各种行动所期望的结果的价值。 (2)行为激励的解释。 即考虑所要完成的目标,也考虑为得到偏好结果所采取的行 动。弗鲁姆说,当一个人在结果难以预料的多个可行方案中进 行选择时,他的行为不仅受其对期望效果的偏好影响,也受这 些结果可能实现的程度影响。 期望理论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还辩证地分析了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当处理 好的三对关系,也就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 1、努力与目标的关系 2、个人绩效和奖励的关系 3、个人需要和奖励的关系
期望理论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激励方面: 启示管理者采用效价最大的激励。
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 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也称为VIE理论,是一种以人类行为为基础的管理理论。
它由美国管理学家马克·弗鲁姆(1913-1996)于1960年提出。
该理论提出,人们为工作做出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薪水和待遇,而是希望从自身的行动中获得五大期望:尊重、社会性、安全、发展和自尊。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指出,员工有五种期望,即尊重、社会性、安全、发展和自尊。
其中,尊重是指员工希望被公司及其上司尊重,即尊重员工的贡献,重视他们的观点。
社会性意味着员工希望与其他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如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团队合作等。
安全指的是员工希望在工作中受到足够的保护,以防止他们受到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发展意味着员工希望在工作中有机会不断学习和成长,例如新技能、新知识,以及更高的职位。
自尊是指员工希望在工作中获得认可和尊重,以便他们能够获得自信和自尊。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如果能够满足员工的这五种期望,那么员工就会有动力,充分发挥潜能,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组织效率。
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当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满足他们的期望,并给予员工更高的尊重和认可,以激励他们,以实现更好的绩效。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指出,管理者应该以员工的期望为基础,开发员
工的潜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满足他们的期望,并给予员工更高的尊重和认可。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组织的发展。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以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۰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VxE其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M=∑V*E。
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
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
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
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
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
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
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
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
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效价。
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激励过程中,一条途径是研究人们需要的缺乏,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找出人们所感觉到的某种缺乏的需要,并以满足这些需求为动力,来激励他们从事组织所要求的动机和行为;另一条途径是从个人追求目标的观点来研究个人对目标的期望,这就是期望理论。
依照这一条途径,则所谓的激励,乃是推动个人向其期望目标而前进的一种动力。
期望理论侧重于“外在目标”。
需要理论着眼于“内在缺乏”。
本质上这两种途径是互相关联和一致的,都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在于:实现外在目标的同时又满足内在需要的满足。
不过,期望理论的核心是研究需要和目标之间规律的。
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最佳动机的条件是:他认为他的努力极可能导致很好的表现;很好的表现极可能导致一定的成果;这个成果对他有积极的吸引力。
这就是说,一个人已受他心目中的期望激励。
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内心已经建立了有关现在的行为与将来的成绩和报偿之间的某种联系。
因此,要获得所希望的行为,就必须在他表现出这种行为时,及时地给予肯定、奖励和表扬,使之再度出现。
同样,想消除某一行为,就必须在表现出这种行为时给予负强化,如批评惩处。
这和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研究成果有一定关系。
什么是期望理论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M = V * E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⒈期望公式〗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就是:M =∑ V * E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 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
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
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E 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
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
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⒉期望模式〗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
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
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
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
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合理奖励,如奖金、晋升、提级、表扬等。
组织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强化,时间一长,积极性就会消失。
③奖励和个人需要关系。
奖励什么要适合各种人的不同需要,要考虑效价。
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满足各种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期望理论分析由于各种人对某一目标的效价和期望值不尽相同,因此效价和期望值之间就可能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形式,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
一般来说,目标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时,才会有较高的激励力量;只要效价和期望值中有一项不高,则目标的激励力量就不大。
例如,对企业开展的安全技能考核工作,有的人认为这种考核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很重要,同时经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就会认真进行准备,积极参与;而另外有人认为此种考核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或报酬无多大关系,或者觉得再怎样努力也无法取得好成绩,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其参加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的是职工在工作中的绩效;而对于职工来说,关注的则是与劳动付出有关的报酬。
因此,在工作绩效和所得报酬(如加薪、提职、获得尊重、其他奖励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这种联系称为关联性,以关联系数ik表示,ik 一般在+1和-1之间变化。
正关联性高(如工作绩效与报酬成正比),ik趋向+1;关联性弱(如工作绩效与报酬无关),ik趋向0;负关联性高(如工作绩效与报酬成反比),ik趋向-1。
职工对工作目标效价进行评判时,正是基于对这种关联性的考虑。
对期望值(e)作进一步分析,可按阶段将其分为两个:付出的努力与第一阶段工作的结果(绩效)之间的期望值(e1)和第一阶段绩效与第二阶段结果(奖酬)之间的期望值(e2)。
此外,期望值还会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在期望认知中的人的个性、个人经验、环境条件等。
期望理论对企业安全管理具有启迪作用,它明确地提出职工的激励水平与企业设置的目标效价和可实现的概率有关,这对企业采取措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
首先,企业应重视安全生产目标的结果和奖酬对职工的激励作用,既充分考虑设置目标的合理性,增强大多数职工对实现目标的信心,又设立适当的奖金定额,使安全目标对职工有真正的吸引力。
其次,要重视目标效价与个人需要的联系,将满足低层次需要(如发奖金、提高福利待遇等)与满足高层次需要(如加强工作的挑战性、给予某些称号等)结合运用;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职工认识安全生产与其切身利益的一致性,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目标及其奖酬效价的认识水平。
最后,企业应通过各种方式为职工提高个人能力创造条件,以增加职工对目标的期望值。
期望理论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应用在促销上,促销就是提供一种激发力,激发力=效价X期望值,促销要提高销量,但是前提是在顾客满意条件下,所以期望值不应当高于顾客购买后实际感受到的,也就是说,促销真正发挥作用的应当是效价,应当在效价上做文章。
期望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研究激励过程中,一条途径是研究人们需要的缺乏,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找出人们所感觉到的某种缺乏的需要,并以满足这些需求为动力,来激励他们从事组织所要求的动机和行为;另一条途径是从个人追求目标的观点来研究个人对目标的期望,这就是期望理论。
依照这一条途径,则所谓的激励,乃是推动个人向其期望目标而前进的一种动力。
期望理论侧重于“外在目标”。
需要理论着眼于“内在缺乏”。
本质上这两种途径是互相关联和一致的,都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在于:实现外在目标的同时又满足内在需要的满足。
不过,期望理论的核心是研究需要和目标之间规律的。
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最佳动机的条件是:他认为他的努力极可能导致很好的表现;很好的表现极可能导致一定的成果;这个成果对他有积极的吸引力。
这就是说,一个人已受他心目中的期望激励。
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内心已经建立了有关现在的行为与将来的成绩和报偿之间的某种联系。
因此,要获得所希望的行为,就必须在他表现出这种行为时,及时地给予肯定、奖励和表扬,使之再度出现。
同样,想消除某一行为,就必须在表现出这种行为时给予负强化,如批评惩处。
这和条件反射理论的斯金纳的研究成果有一定关系。
期望值期望值,是人们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的主观概率。
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期望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在一定的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对于目标的期望值怎样才算适合?有人把它形容为摘苹果。
只有跳起来能摘到苹果时,人才最用力去摘。
倘若跳起来也摘不到,人就不跳了。
如果坐着能摘到,无需去跳,便不会使人努力去做。
由此可见,领导者给员工制订工作定额时,要让员工经过努力就能完成,再努力就能超额,这才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定额太高使员工失去完成的信心,他就不努力去做;太低,唾手可得,员工也不会努力去做。
因为期望概率太高、太容易的工作会影响员工的成就感,失去目标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