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六章的PPT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第六章 集合-包含与排斥原理

离散数学第六章 集合-包含与排斥原理

│A1∪A2│=│A1│+│A2│–│A1∩A2│ = 12+18-5 = 2Ar是r个有限集。则
| A1 A2 Ar | | Ai |
i 1
r
1i j r j
| A A
i
j
|

1i j k r
| A A
例 (p71-72) 求出在1和300之间,不能被2、3、5、7中 任意一个整除的整数的个数。
分析:
A1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2整除的整数集合 A2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3整除的整数集合 A3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5整除的整数集合 A4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7整除的整数集合
│A1∪A2∪A3∪A4 │=?
a1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2整除的整数集合a2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3整除的整数集合a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5整除的整数集合a3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5整除的整数集合a4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7整除的整数集合a1a2a3a4
第六章 集合
6.1 集合的基本概念 6.2 集合的基本运算 6.3 全集和集合的补 6.4 自然数与自然数集 6.5 包含与排斥原理
例 (p71-72)求出在1和300之间,不能被2、3、5、7中
任意一个整除的整数的个数。
解:设A1,A2,A3,A4分别表示1和300之间能被2整除的、能被3整除的 、能被5整除的和能被7整除的整数集合。故有: │A1│=150,│A2│=100,│A3│=60,│A4│=42, │A1∩A2│=50,│A1∩A3│=30,│A1∩A4│=21 │A2∩A3│=20,│A2∩A4│=14,│A3∩A4│=8 │A1∩A2 ∩A3 │=10,│A1∩A2 ∩A4 │=7 │A1∩A3 ∩A4 │=4, │A2∩A3 ∩A4 │=2 │A1∩A2 ∩A3 ∩A4 │=1 于是,我们有: │A1∪A2∪A3∪A4 │ =150+100+60+42– (50+30+21+20+14+8)+(10+7+4+2)–1 =231 因此, 所求个数为 300-231=69.

《离散数学》课件_第6章

《离散数学》课件_第6章
a ≼ b∨d, c ≼ b∨d 这表明b∨d是a和c的一个上界, 而a∨c是a和c的最小上界,
a∨c ≼b∨d 类似地, 可以证明a∧c ≼ b∧d
推论 设〈L, ∨, ∧〉是由偏序格〈L, ≼ 〉诱导的 代数系统, 对于a, b, c∈L, 如果b ≼c, 则a∨b ≼a∨c , a∧b a∧c。≼
第6章 格与布尔代数
6.1 格的概念 6.2 子格和格同态 6.3 特殊的格 6.4 布尔代数 6.5 布尔代数的结构和布尔函数
6.1 格 的 概 念
6.1.1 格的定义
定义6.1.1 设〈 L , ≼ 〉是一个偏序集合, 若对任意 a, b∈L, {a, b} 均存在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 则称〈 L , ≼ 〉为偏序格(lattice)
6.1.2
定理6.1.1 设〈L, ∨, ∧〉是代数格, 则∨和∧满足 等幂律, 即对于任何a∈L,
a∨a=a, a∧a=a 证明 任取a∈L, a∨a=a∨(a∧(a∨a))=a, a∧a=a∧(a∨(a∧a))=a
定义6.1.3 设〈L, ≼ 〉是一个偏序格, 在L上定义两 个二元运算∨和∧, 对于任何a, b∈L, a∨b= lub{a, b}, a∧b=glb{a, b}, 则称∨和∧分别为L上的并和交运算, 称 〈L, ∨, ∧ 是由偏序格〈L, ≼ 〉诱导的代数系统。
证毕
定理6.1.5 设〈L, ∨, ∧〉是代数格, 在L上定义
二元关系 ≼ : 对于任何a, b∈L, a ≼ba∨b=b, 则
〈L, ≼〉是一个偏序格, 并称〈L, ≼〉是由代数格〈L,
∨, ∧〉
证明
≼L
任取a∈L, 根据定理6.1.1可知, 〈L, ∨, ∧〉满足
等幂律, 有a∨a=a, 即a ≼a, 所以,在L

离散数学第六章---群论

离散数学第六章---群论
得Computer仍是字母串。
第6章 群论
定理6.1 一个半群(S,),如果它有一个子代 数 (M, ) ,则此子代数也是一个半群。
定义6.2 一个半群(S,)的子代数 (M, )也是 半群,称为(S,)的子半群。
第6章 群论
一个半群(S,)中的元素a ,可定义它的幂: a1=a , a2=a a , …,an+1=an a
第6章 群论
定理6.5 一个单位半群(S,),如果存在一个
子代数 (M, ) ,且其单位元 e ∈M,则 (M, )
也是一个单位半群。
定义6.5 一个单位半群(S,),如果存在一个
子代数 (M, ) ,且其单位元 e ∈M,则 (M, )
也是一个单位半群,称为(S,)的子单位半群 。
Hale Waihona Puke 第6章 群论定义6.5 :一个单位半群(S,)如果由它的一个 元素a 所生成,则称为由 a 所生成的循环单位半 群,元素 a 称为此单位半群的生成元素。
定理6.6 :一个循环单位半群是一个可换单位半 群。
第6章 群论
6.2 群
一、群与群的同构 1、群的有关定义
定义6.7 如果代数系统(G, )满足 (1) (G, )为一半群; (2) (G, )中有单位元e; (3) (G,)中每一元素a∈G都有逆元 a-1 则称代数系统(G, )为群。
第6章 群论
第六章 群论 6.1 半群与单元半群 6.2 群
第6章 群论
群在代码的查错、改错的研究,自动机理论等 方面都有应用。
第6章 群论
6.1 半群与单元半群
半群与群都是具有一个二元运算的代数系 统,群是半群的特殊例子。事实上,群是历史 上最早研究的代数系统,它比半群复杂一些, 而半群概念是在群的理论发展之后才引进的。 逻辑关系见图6.1.1。

《离散数学》偏序关集与格

《离散数学》偏序关集与格
17
第六章 偏序关集与格
• §6.1 偏序关系和偏序集
– §6.1.1 偏序关系和偏序集的定义与性质 – §6.1.2 积偏序和字典序 – §6.1.3 哈斯图
• §6.2 偏序集中的特殊元素
– §6.2.1 偏序集中的特殊元素 – §6.2.2 拓扑排序 – §6.2.3 有限偏序集的高度与宽度
• §6.3 格与布尔代数
– §6.3.1 格的定义 – §6.3.2 特殊的格 – *§6.3.3 布尔代数
18
积偏序和字典序
• 定理 假设 (A, ≤1) 和 (B, ≤2) 是两个偏序集,
则可以定义在 AB 上的偏序关系 ≤ 为: (a, b) ≤ (a’, b’) 当且仅当 a≤1a’ 且 b≤2b’,
42
极大元与极小元
h
f
g
d
e
a
b
c
43
极大元与极小元
h
f
g
d
e
a
b
c
44
最大元与最小元
12 8
9
6
4
10
11 3
2
57
1
45
极大元与极小元
{a, b}
{a, b, c}
{b, c} {a, c}
{a}
46
{b} {c}
极大元与极小元
• 有时候,极大元/极小元只有一个; • 有时,极大元/极小元也可能存在多个; • 孤立结点既是极小元,也是极大元; • 有时,极小元和极大元可能不存在,
• 偏序集 (A, R1) 称做偏序集 (A, R) 的对偶。
12
偏序集
• 例如:
– 小于等于关系 和
– 大于等于关系

离散数学课件第六章(第2讲)

离散数学课件第六章(第2讲)

《定理》:设*是S上的二元运算,且x S,对任一m,n
I+有(1)xmxn=xm+n
(2)(xm)n=xmn
证明: (1) xmxn= (xm x) x… x = (xm+1 x) x… x
n

n-1
=….= xm+n
(2)(xm)n= xm … xm= xm+m xm … xm=…=xmn
n
例:设M= {0º,60º,120º,240º,300º,180º}表示平面上几何图形 顺时针旋转的六种位置,定义一个二元运算*,对M中任一 元素a,b有a*b=图形旋转(a+b)的角度,并规定当旋转到 360º时即为0º,试验证<M ,*>是一个群。
* 0º 60º 120º 180º 240º 300º 0º 0º 60º 120º 180º 240º 300º 60º 60º 120º 180º 240º 300º 0º 120º 120º 180º 240º 300º 0º 60º 180º 180º 240º 300º 0º 60º 120º 240º 240º 300º 0º 60º 120º 180º 300º 300º 0º 60º 120º 180º 240º
例: <I ,max>,其中max(x1,x2)取二者之大值;<I ,min>, 其中min(x1,x2)取二者之小值,均不为独异点(不存在幺 元)。<N ,max>则为独异点,其中 e =0
《定义》:设< S ,* >是一半群,TS,且*在T上是封闭的, 那么< T ,* >也是半群,称< T ,* >是< S ,* >的子半群。

离散数学课件第六章(第1讲)

离散数学课件第六章(第1讲)
,则称运算对是可分配的(或称对满足分配律)。
例:代数系统(N,+,×)。其中+,×分别代表数 的加法和乘法。 ×对+ 满足分配律 。
《定义》:设,是定义在集合S上的两个可交换二 元运算,如果对于任意的x,yS,都有:
x (x y)=x; x (xy)=x 则称运算和运算满足吸收律。
《定义》:设*是S上的二元运算,若对任一x S有x x=x, 则称满足等幂律。
讨论定义: 1) S上每一个元素均满足xx=x,才称在S上满足幂等律; 2) 若在S上存在某一元素x ,满足x x=x,则称x为S上的幂
等元素; 3) 若x是幂等元素,则有xn=x成立。
例:(1)在实数集合R中,+,×是可交换,可结合的,×对+是满足 分配律的,“0”对+是等幂元素,而其它不是等幂元素,在实数集 合R中,“-”法是不可交换,不可结合的; (2)在(Z)中, ∩,∪均是可交换,可结合的, ∩对∪, ∪对∩均满足分配律;
《定义》:设Z是一个集合,f是一个函数,f:ZnZ,则称f
为Z中的n元运算,整数n称为运算的阶(元,次)。 若n=1,则称f: ZZ为一元运算; 若n=2,则f: Z2Z为二元运算。
例:(1)在整数I和实数R中,+,-,×均为二元运算,而 对÷而言就不是二元运算 ;
(2)在集合Z的幂集(Z)中,,均为二元运算, 而“~”是一元运算;
∴x 若存在逆元,则x 的逆元一定是唯一的。
《推论》(x-1)-1 =x , e-1= e 例: 在实数集合R中,对“+”运算,对任一xR有 ∵x+(-x)=0,0为加法幺元 所以x-1 =-x , (x-1)-1 =x , 0-1 =0 对“×”运算,乘法幺元为1,∵x× 1x =1, 则对任一x R有x-1 =1x(x0) , (x-1)-1 =x , 1-1 =1

离散数学第六章的课件

离散数学第六章的课件

05 离散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与性质
随机变量定义
随机变量是从样本空间到实数的可测 函数,用于描述随机现象的结果。
随机变量性质
随机变量具有可测性、可加性和可数 性等性质,这些性质在概率论和统计 学中具有重要应用。
离散概率分布
离散概率分布定义
离散概率分布描述的是随机变量取离散值时的概率规律,通 常用概率质量函数或概率函数表示。
离散概率分布性质
离散概率分布具有非负性、归一性和可数性等性质,这些性 质是离散概率分布的基本要求。
期望与方差
期望定义
期望是随机变量所有可能取值 的概率加权和,是描述随机变 量取值“平均水平”的重要指
标。
期望性质
期望具有线性性、可加性和正 定性等性质,这些性质在概率 论和统计学中具有重要应用。
方差定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方差是描述随机变量取值分散 程度的重要指标,是随机变量 与期望之差的平方的期望。
方差性质
方差具有非负性、归一性和可 加性等性质,这些性质是方差
的基本要求。
06 离散概率论的应用
蒙提霍尔问题
总结词
蒙提霍尔问题是一个著名的概率论问题,涉 及到概率论中的独立性概念和组合数学。
详细描述
蒙提霍尔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组合数学问题, 它涉及到概率论中的独立性概念。该问题问 的是,如果有n个盒子,每个盒子被选中的 概率是1/2,那么在最优策略下,选中至少 一个盒子的最有可能的盒子数是多少?这个 问题涉及到概率论中的独立性概念和组合数
学。
抓阉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抓阉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离散概率论问题,涉及到概率论中 的随机性和独立性概念。
要点二

离散数学课件_6.1

离散数学课件_6.1
(vi,vj)E1 (<vi,vj>E1) 当且仅当 (f(vi), f(vj))E2 (<f(vi), f(vj)>E2)
并且 (vi,vj) (<vi,vj>) 与 (f(vi),f(vj)) (<f(vi),f(vj)>)的重数相 同,则称G1与G2是同构的,记作G1G2.
25
实例
26
实例
7
顶点的度数
设G=<V,E>为无向图, vV,
v的度数(度) d(v): v作为边的端点次数之和
悬挂顶点: 度数为1的顶点
悬挂边: 与悬挂顶点关联的边
G的最大度(G)=max{d(v)| vV}
G的最小度(G)=min{d(v)| vV}
e1 v1 e2 v2
例如 d(v5)=3, d(v2)=4, d(v1)=4,
2正则图
3正则图
4正则图
19
圈图与轮图
无向圈图Cn=<V,E>, 其中V={v1,v2,…,vn}, E={(v1,v2),(v2,v3), …,(vn-1,vn),(vn,v1)}, n 3 有向圈图Cn=<V,E>, 其中V={v1,v2,…,vn}, E={<v1,v2>, <v2,v3>,…,<vn-1,vn>,<vn,v1>}, n 3 轮图Wn:无向圈图Cn-1内放一个顶点, 且与圈图的每个顶点 之间恰有一条边, n 4
20
方体图
n方体图Qn=<V,E>是2n阶无向简单图, 其中
V={v|v=a1a2…an, ai=0,1, i=1,2,…,n} E={(u,v)| u,vVu与v恰好有一位数字不同}.

06离散数学课件资料

06离散数学课件资料

2024/7/3
离散数学
10
二、群的概念
群中的幂:设群<G, > ,则对 xG, x0 = e ,xn+1 = xn x,(n为非负整数) x-n= (x -1)n= (xn)-1,(n为正整数)
幂运算的性质: (1) xG,(x-1)-1 = x, (2) x, yG,(x y)-1 = y -1 x–1, (3) xG,xm xn = xm + n ,m, n为整数
(1)
(2)
(3)
代数系统
半群
独异点

2024/7/3
离散数学
6
二、群的概念
例1:设G= R-{1/2},对 x, yG,x * y = x + y – 2xy , 试证明<G, * >是否为群? 证明: (1) 若 x, yG,x * y = x + y – 2xy G,故* 运算
关于G满足封闭性。 (2) 若 x, y , zG ,
是<Z, +>的平凡子群;
设<G,*>是一个群,B是G的一个有限非空子
有限子群 判定定理
集。若运算*在集合B上封闭,则 <B,*>是
<G,*>的子群。
子群的 设<G, * >为群,H是G的非空子集,如果对 x, 判定定理 yH,x * y -1H,则<H,*>是<G, * >的子群。
2024/7/3
如:<Z+, +>和<N, +>是<Z, +>的子半群,且<N, +>是 <Z, +>的子独异点,但<Z+, +>却不是。

离散数学第六章PPT课件

离散数学第六章PPT课件
对任意e∈E(G) , 若G – e仍连通,则说明G中含
有回路,此与(4)矛盾,故G – e不连通。
2021/3/9
授课:XXX
10
少条边就会不连通的图是树
只须证G中无回路。 若G中含回路C,取e=xy∈E(C) ,则 C – e仍连 通,任取u,v∈V(G) ,因G连通,故G中有(u,v)––通 路P。若P不含e,则u,v在G – e中仍连通;若 P中 含e,则P中的e可以用C – e中的(x,y)––通路代替, 从而u,v在G – e中仍连通。总之,u与v在G – e中 连通,此与(5)矛盾。故G无回路,因此,G是树
(因为在树中,q = p–1) 此为矛盾,故结论成立。
2021/3/9
授课:XXX
14
§6.2 生成树
图的生成树
生成树:G是一个图,若G的生成子图T是 树, 则称T为G的生成树。(G的生成树可能 不唯一。) 一个图G的生成树是 ⑴G的生成子图,因此它包含了G的全部 顶点; ⑵无回路的连通图(树)。
2021/3/9
授课:XXX
9
树若减条边就会不连通
证明:任取u,v ∈V(G) , 若uv∈E(G) , 则u和v 是连通的;若uv E(G) , 则有(4)知,G+uv有
唯一的回路C。由于G中无回路,所以,u,v必 在回路C上,显然,C – uv是G的连通子图,从 而G中含(u,v)–通路,即uv,故G是连通图。
2021/3/9
授课:XXX
8
树若添条边就会有回路
证明:设G有k个连通分支,由于G无回路,所 以G的每个连通分支均是树,于是,
k
k
qi=pi-1(i=1,…,k) ,q =qi = (pi-1)= p – k

离散数学-第6章.ppt

离散数学-第6章.ppt

S4={3, 4, 5}
S5={3, 5} 确定在以下条件下X是否与S1,…,S5中某个集合相等?如 果是,又与哪个集合相等?
(1)若 XS5= (2)若 XS4但 XS2=
(3)若 XS1且 X ⊈S3 (4)若 XS3= (5)若 XS3 且 X ⊈ S1
28
解答
解 (1) 和S5不交的子集不含有3和5,因此 X=S2. (2) S4的子集只能是S4和S5. 由于与S2不交,不能含有偶数,
A B AB = AB = AB = A
7
广义运算
1. 集合的广义并与广义交 定义6.10 广义并 A = { x | z ( zA xz )}
广义交 A= { x | z ( zA xz )} 实例
{{1}, {1,2}, {1,2,3}}={1,2,3} {{1}, {1,2}, {1,2,3}}={1} {{a}}={a}, {{a}}={a} {a}=a, {a}=a
8
关于广义运算的说明
2. 广义运算的性质 (1) =,无意义 (2) 单元集{x}的广义并和广义交都等于x (3) 广义运算减少集合的层次(括弧减少一层) (4) 广义运算的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以转变成初级运算 {A1, A2, … , An}=A1A2…An {A1, A2, … , An}=A1A2…An
AB = {x | xA xB}

AB = {x | xA xB}
相对补 AB = {x | xA xB}
定义6.8 对称差 AB = (AB)(BA)
定义6.9 绝对补 A = EA
5
集合运算的表示
文氏图
A
B
AB
A
B
AB
A

离散数学第六章课件

离散数学第六章课件
2018/11/12 4


2.格

定义6-1.1格:设<A,≤>是一个偏序集,如果 A中任意两个元素都存在着最大下界和最小上 界,则称<A,≤>是格。
以上5个图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有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
2018/11/12 5
格的判定
例6-1.1 判断下列偏序集是否是格?
e
e d
f b c
d
c
a b
2018/11/12 3
最小上界、最大下界

最小上界:设<A,≤>为一偏序集且BA,a为 B的任一上界,若对B的所有上界y均有a≤y,则 称a为B的最小上界(上确界),记作LUB B
最大下界:若b为B的任一下界,若对B的所有 下界z,均有z≤b,则称b为B的最大下界(下确 界),记作GLB B 把具有两个元素集合{a,b}的最小上界(最大 下界)称为元素a,b的最小上界(最大下界)
2018/11/12 15
6.格相关的性质定理
定理6-1.1 在一个格<A,≤>,对于任意的a,b 结论很有用!!! A,都有 a≤a∨b, b≤a∨b a∧b≤a, a∧b≤b

证明: a和b的并是a、b的最小上界,所以 a≤a∨b 同理 b≤a∨b 由对偶原理: a∧b≤a, a∧b≤b
子格判定
注意证明方法
例6-1.4:<s,≤>是一个格,任取a s,构造s的 子集:T={x|xs且x≤a},则<T,≤>是<s,≤>的 子格.

证明:对于任意的x,yT,必有x≤a,y≤a a是x,y的上界,最小上界≤任一上界 x∨y≤a x∧y≤x≤a 所以x∨yT, x∧yT <T,≤>是<s,≤>的子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集合论
第六章 集合代数 主要内容 集合的基本概念
属于、包含 幂集、空集 文氏图等 集合的运算 有穷集的计数 集合恒等式 集合运算的算律、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1
6.1 集合的基本概念
1. 集合定义 集合没有精确的数学定义 理解:由离散个体构成的整体称为集合,称这些个体为集 合的元素 常见的数集:N, Z, Q, R, C 等分别表示自然数、整数、有 理数、实数、复数集合
定义6.3 设A,B为集合,如果B A且B≠A,则称B是A的真子集,记作B A。 如果B不是A的真子集,则记作B A。 符号化表示为: B A B A B A 例如N Z Q R C,但N N。
注意: 和 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如A={a,{a}}和{a}
4
空集、全集和幂集
A B AB = AB = AB = A
11
广义运算
1. 集合的广义并与广义交
定义6.10 设A为集合,A的元素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的广 义并,记为∪A。符号化表示为
广义并 A = { x | z ( zA xz )}
定义6.11 设A为非空集合,A的所有元素的公共元素构成的 集合称为A的广义交,记为∩A。符号化表示为
6
空集、全集和幂集
定义6.5 幂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 做A的幂集,记作P(A)(或PA,2A)。 符号化表示为:P(A)={ x | x A } 实例:P()={}, P({})={,{}} 计数:如果 |A|=n,则 |P(A)|=2n.
定义6.6 全集 E:包含了所有集合的集合 全集具有相对性:与问题有关,不存在绝对的全集
符号化表示为:B A x ( xB xA ) B ⊈ A x ( xB xA )
例如N Z Q R C,但Z ⊈ N。显然对任何集合A都有A A。
定义6.2 设A,B为集合,如果A B且B A,则称A与B相等,记作A=B。 如果A与B不相等,则记作A≠B。
符号化表示为: A = B A B B A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隶属关系:或者
3.集合的树型层次结构
例如:集合A={a,{b,c},d,{{d}}}
规定:A A
3
集合与集合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 =, , , , 定义6.1 设A,B为集合,如果B中的每个元素都是A中的元素,则称B是A 的子集合,简称子集。这时也称B被A包含,或A包含B,记作B A。如 果B不被A包含,则记作B ⊈ A。
定义6.4 空集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符号化表示为: ={x | x ≠ x } 实例: { x | xR x2+1=0 }
定理6.1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证 对于任意集合A,
A x (xxA) 1(恒真命题)
推论 是惟一的
证明:假设存在空集1 和 2 ,由定理6.1有:
1 2 和 2 1
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有1 = 2
所以得出结论: 是惟一的 。
5
空集、全集和幂集
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简称n元集,它的含有m(m≤n)个元素 的子集叫做它的m元子集。任给一个n元集,怎样求出它的 全部子集呢?
例6.1 A={1,2,3},将A的子集分类: 解:0元子集,也就是空集,只有一个: ; 1元子集,即单元集:{1},{2},{3}; 2元子集:{1,2},{1,3},{2,3}; 3元子集:{1,2,3}。
定义6.10 设A为集合,A的元素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的广 义并,记为∪A。符号化表示为
广义并 A = { x | z ( zA xz )}
定义6.11 设A为非空集合,A的所有元素的公共元素构成的 集合称为A的广义交,记为∩A。符号化表示为
广义交 A= { x | z ( zA xz )}
2. 集合表示法
列元素法----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所有元素之间用逗号隔 开,并把它们用花括号括起来
谓词表示法----用谓词来概括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实例:
列元素法 自然数集合 N={0,1,2,3,…}
谓词表示法 S={ x | x R x21=0}
2
元素与集合
1. 集合的元素具有的性质 无序性:元素列出的顺序无关 相异性:集合的每个元素只计 数一次 确定性:对任何元素和集合都 能确定这个元素是否 为该集合的元素 任意性:集合的元素也可以是 集合
广义交 A= { x | z ( zA xz )}
例6.2 设 A={{a,b,c},{a,c,d},{a,e,f}} B={{a}} C={a,{c,d}}

∪A={a,b,c,d,e,f},∪B={a},C=a∪{c,d}
∩A={a},∩B={a}∩C=a∩{c,d}
12
广义运算
1. 集合的广义并与广义交
定义6.9 在给定全集E以后,A E,A的绝对补集~A定义如下: 绝对补 A = EA = {x|x∈E∧xA} = {x|x A}
例如:E={a,b,c,d},A={a,b,c},则~A={d}。
9
集合运算的表示
文氏图
A
B
AB
A
B
AB
A
B
AB
A
B
A–B
E A
~A
10
几点说明
并和交运算可以推广到有穷个集合上,即 A1 A2 … An = { x | xA1 xA2 … xAn} A1 A2 … An = { x | xA1 xA2 … xAn}
7
6.2 集合的运算
初级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有并,交,相对补和对称差
定义6.7 设A,B为集合,A与B的并集A∪B,交集A∩B,B 对A的相对补集A-B分别定义如下:

AB = {x | xA xB}

AB = {x | xA xB}
相对补 AB = {x | xA xB}
例如:A={a,b,c},B={a},C={b,d}
AB= {a,b,c},
AB ={a},
AB={b,c} ,
B-A= ,
B C=
若两个集合的交集为 ,则称这两个集合是不交的
8
6.2 集合的运算
定义6.8 设A,B为集合,A与B的对称差集A B定义为: 对称差 AB = (AB)(BA)
另一种定义是:AB = (AB) (AB) 例如:A={a,b,c},B={b,d},AB ={a,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