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边缘策略及其它

本文引用自秋上庭廊月徊林《边缘策略及其它》

边缘策略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策略,它使用的过程是,通过可信的威胁使对方没有退路,从而采取己方预想的行动。

注意:

1、之所以称之为边缘策略,是指威胁恰恰达到可信度的最大,再大则不可信程度增加,再小则效果开始不佳。反例:有的老师或家长威胁学生:“再不好好学习,就没有饭吃,饿死你。”不可信,哪有饿死的?校园暴力,有的学生威胁另外的学生:“我用导弹炸你全家。”什么人物家里藏有导弹?不可信。

2、留有出路,防止困兽犹斗。例子:老师批评学生,反例:“我叫你在全班没有市场,谁也不理你,这回你怎么做也不行,自作自受。”则学生只能破釜沉舟;而后一句话应该改为:“除非三天之内有所改正。”给被围困的敌军预留了一个小口子,则军心涣散无力再战。

3、成本与风险。最优化指的是,成本小、效益大。如果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则毫无胜利可言。

类比在教学中,则是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让问题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博弈。

应用1:创设认知冲突

在讲《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中,教师拿出一个纸质的等腰三角形,问学生:“这是什么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是等腰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是等腰锐角三角形,则被老师立刻否定,没有那样叫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三角形到底该怎样称呼?”老师随口问一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张鹏”“还有其他名字吗?”“没有了”“那这个三角形怎么竟会有两个名字呢?下面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立刻积极而热烈的讨论起来。

在这里,老师并没有给出分类的概念,如果那样,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学习分类?那是强加给学生学习的东西。而现在,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要想解决它,就必须按边来说、按角来说。这时老师再告诉大家,这就是三角形的分类,一共有两种分法,大家已经自己把它解决了。

应用2:提出两难性问题

在学习《狮子与兔子》这个寓言时,老师抛出这样一个两难性问题:“狮子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如果说它强大,而它被红蚂蚁咬得无计可施、又蹦又跳;如果说它是弱小,他又是百兽之王,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呢?”这样,一下子就点到了这个寓言的主题,使学生产生了愤悱状态,欲说不能、欲罢不行。短暂的沉默之后,进而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问题与思维博弈”的状态和结果。

【引用】博弈论在教学中的应用(2)——零和博弈

本文引用自秋林《博弈论在教学中的应用(2)——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指的是在一场竞争博弈中,必须有胜方和负方,如果记胜方为+1,记负方为-1,则总和一定为零。若双赢则为正和,若双输则为负和。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在竞选中一方上台、一方下台,就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没有纳什均衡点。

在教育中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例1:监考和考生是考场上的博弈;如果监考老师玩忽职守,考生作弊被检举或监视视频发现,则监考不力受到批评、考生作弊受到处罚,这就是负和;如果监考老师认真工作服务周到、考生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守纪作答,这就是正和;如果考生作弊没有被发现,则考生+1、监考-1,这是零和;如果考生作弊被发现,则考生-1、监考+1,也是零和。

例2:老师批评学生也是一场博弈,学生认错服输-1、老师有效果+1,是零和博弈;反之,学生顶撞不认错+1、老师气得不行无计可施-1,也是零和博弈。

例3:在班级小组竞赛中,有的老师把竞赛结果调整得各组平衡,全都是胜者,好像是皆大欢喜为正和,其实不然。由于这是一场竞争,没有竞争的结果,就无所谓胜负。由于没有刺激性,学生会由于缺乏激励而动机锐减,所以胜也是

负,这场竞争本质是负和。

小组竞争一定要有输赢,赢者不仅代表着自己的胜利,还意味着别人的失败,否则就不会有荣誉感。只有轻易不能到手的东西,才会显得珍贵,而一旦到手才会有胜利者的感觉,这就是零和博弈。

【引用】博弈论在教学中的应用(3)——囚徒困境

本文引用自秋林《博弈论在教学中的应用(3)——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徒在完全隔离的状态下被告知: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均判刑半年;但是如果有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人不坦白,则坦白者释放,不坦白者判刑十年;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则均判刑两年。博弈的结果是两人均坦白,这是唯一的纳什均衡点,即不论是谁单方改变,都不是最佳的选择结果。

教学案例:

光明老师在班级使用课堂小组技术,一共分了六个组,但是在自愿选择组员的时候,班级的后六名同学无一遗漏的被搁浅了,组长都不愿意要他们。

光明老师想出了一个计策,他把六名组长放学后留了下来,单人单座的坐好,然后宣布说:“我现在有这样一个政策,大家不许说话交流,但是可以把自己的选择写在我发给你们的纸上。如果表态的纸上,这六名同学各组都不收留,我不再强求大家;但是如果有收留的组,还有不收留的组,则收留的小组在以后的发言中,这几名同学以十倍的分数记分。即一个问题别人回答正确记1分,而这些同学回答正确记10分;另外,不收留的组由于“减轻负担”先负上20分,作为资金支助。”下面立刻传来一片惊叹声,有的组长马上举起了手,光明老师打断说:“我还没有说完,而且不是发言表态,要写在纸上。”光明老师继续说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家如果都选择收留,则平均分到各组,按正常记分,不再特殊。”组长们面面相觑,但在光明老师监督的目光下,都不敢多言,只好闷头写

自己的选择。

一会儿,组长们把写好的纸折起来,交了上去。光明老师打开一看,果然不出所料,纸上一致写的都是“愿意收留”。光明老师把大家叫到讲台前,打开大家写的表态纸,组长们都互相瞅着笑起来。

博弈论在教学中的应用(4)——斗鸡博弈本文引用自秋林《博弈论在教学中的应用(4)——斗鸡博弈》

“斗鸡博弈”说的是,两只斗鸡狭路相逢、互相争锋。如果互不退让,则两败俱伤;如果双双退让,则不分胜负;反之,一方退却,则另一方获胜;所以,由对称性,斗鸡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点。这场博弈不像零和博弈是静态的结果,而是动态的反复较量,最后达到均衡点。所以当一方退却时,另一方是不会也退却的,最佳策略是进攻;而当对方是强势进攻时,另一方最佳策略却是暂时后退,窥测时机再进攻。击剑就是如此,最后谁不小心,就被对方一剑穿喉,这时达到均衡点,博弈结束。

这里有一个策略,就是“威慑效应”。在这种策略下,对方士气瓦解、一蹶不振,则我方乘胜追击,可一举击溃对方。

二战时候,苏方对德进攻时设想使用大量的大功率探照灯,有人曾经反对,说这样会把我军暴露在灯光之下,但是苏军统帅部坚持这样做。事实上,这就是一种斗鸡博弈中的“威慑效应”。果然,开战后伴随着猛烈的炮火,大功率探照灯射得敌人睁不开眼睛,德军士气瞬间崩溃,苏军大获全胜。

教学案例:

光明老师新接手一个毕业班,第一次走进教室,只见一名膀大腰圆的男生田勇正随便在教室里横晃打趣,全班不时传来放肆的笑声。这时,如果瘦弱的光明老师指责这名学生,在全然没有威信的情况下,势必会爆发激化现象,这就是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