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音乐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博采波斯、阿拉伯等外来音乐文化之精华,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与宗教、神话及传统的哲学观念紧密相连。古典音乐占主要地位。“拉格”(具有调式意义的曲调程式)和“塔拉”(节奏)是印度传统音乐的两大基本要素,也是音乐创作的理论基础。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14世纪后,印度的古典音乐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特点,即南印度的卡那迪克音乐和北印度的印度斯坦音乐。它们在乐律、曲式、乐器等方面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北印度音乐较为世俗化,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多些,而南印度音乐则基本保持了印度本土音乐的特色。此外,对于拉格和塔拉的理解和使用稍有差别,在风格上也各具不同特色。
约于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从西北方进入印度,迫使印度本土居民达罗毗荼人大量迁往南方。此后,在近千年的时间里,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逐渐扩展到恒河流域,于是开始了印度音乐史上的吠陀赞歌时期(约公元前16~前4世纪)。印度古典音乐起源于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吠陀》赞诗。《吠陀》诗集共4部,其中《梨俱吠陀》是最古的诗集,收诗1028首。内容包括神话传说、自然现象、社会现实生活的描述。《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依据于《梨俱吠陀》。《娑摩吠陀》是配曲演唱的歌集,其中除75节以外,全部是从《梨俱吠陀》中摘录下来的。演唱这些赞歌时,由指定的婆罗门祭司依高、低、中3种音调唱诵。曲调多半音进行,用维纳伴奏。《夜柔吠陀》是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歌曲来进行祭祀。公元前6~前4世纪,印度产生了两部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罗摩衍那》中记载了印度最古老的两种音阶:萨音阶和玛音阶;还记载了歌唱时使用的3种音调、7种调式和印度音乐美学中所论及的7种“拉斯”(即韵味或情趣)。这两部史诗对印度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印度音乐舞蹈的永恒主题之一。它们很早便以各种形式传到了中国和亚洲的许多国家。约于2世纪,出现了< a>的著作《乐舞论》。它标志着印度古典音乐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婆罗多奠定了印度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理论的基础,他所创造的一些音乐术语至今仍在使用。
从4世纪开始,印度历史上累遭外族入侵,因此各外来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不同时期对印度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波斯、阿拉伯的影响当居首位。与此同时,印度的音乐文化也传播到亚洲和阿拉伯等地,在这些国家的音乐文化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影响。印度的音韵学、乐律、乐器、歌唱方法、宗教音乐和民间歌舞等,自公元65年后也陆续传到了中国。11世纪,穆斯林大量进入北印度,他们带来了波斯和阿拉伯的音乐与各种乐器。
14世纪起,在波斯和阿拉伯世俗音乐的影响下,印度斯坦音乐开始摆脱宗教仪式的束缚,在风格和特点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A.库斯罗(1253~1325)对北方印度斯坦音乐的发展有较大贡献。南印度卡那迪克音乐受外来影响较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风格。这样,印度便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格的音乐。13世纪<>的著作《乐艺渊海》进一步发展了婆罗多的理论,使印度音乐理论更趋系统化。16世纪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音乐进入黄金时代。乐坛上人才辈出,古典音乐从宫廷和贵族官邸发展到民间,各地民间音乐生活异常活跃。莫卧儿帝国的创始人巴卑儿(1483~1530)本人就是一位音乐家。另一位统治者阿克巴(1542~1605)是音乐事业的热心赞助人,在他的宫廷里拥有丹森(1520~1595)这样卓越的音乐家。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民族音乐文化一度处于衰退。自19世纪末,以<>为代表的一批民族音乐家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复兴和发展,颇有成效。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时期,产生了大量爱国歌曲,鼓舞了人民的斗志。<>、V.D.巴卢斯卡(1872~1931)和<>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1947年印度独立后,民族音乐受到重视和保护,许多濒于失传的乐曲和乐器、舞蹈等经过挖掘、整理和加工重新出现。古典音乐和舞蹈在印度文化艺术中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全国设立了多种音乐机构,在首都和地方各邦开办了各种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从过去的私塾转为正规化的学校教育,并以教授民族音乐为主。印度
音乐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听众和爱好者,而且受到了世界乐坛的重视。
拉格一词最早见于约6世纪马坦加所著的梵文书《布尔哈德代希》中此词源于梵语,意即色彩、情绪;在音乐理论中可理解为一种具有调式意义的旋律程式,既具有调式的功能,又有旋律的特色。在印度,音阶要通过拉格来体现。拉格的基本原则如下:在印度,宗教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规范,而音乐与舞蹈,是随着各种宗教节庆、民间仪俗所产生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印度音乐传统来自古老的「婆摩吠陀」(Sama Vedas)经书,分别是印度斯坦(Hindustan)系统与卡纳塔克(Karnatak)系统。前者流行于印度北部,风格受到中亚和波斯地区影响;后者流传在南印度地区,风格始终不变。
古典音乐具有各种形式,最常被演奏的是克希雅尔(Khyal),融合严谨和浪漫的音乐形式,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音乐,较为复杂规律、不像北印度音乐流行即兴创作,只以特殊技巧或乐器,在原有的结构中加以变化。
印度古典舞蹈,主要有卡塔克(Kathak)、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玛尼普利(Manipuri)、卡塔卡利(Kathakali)等四大流派,此外还有奥蒂西(Odissi)、库奇普蒂(Kuchipudi)...等。
印度音乐的起源是隐藏在音乐创作者美丽的神话之中。印度人认为印度音乐是由湿婆神「Shiva」所创造的。在印度,对於古代音乐之权威者中,最伟大的人物,即使在今日的印度仍然受到音乐家们尊敬崇拜的,应该是13世纪初的莎兰咖提瓦(Sharangadeva)这位圣者。之后由於伊斯兰教入侵北方, 逐间影响南北音乐风格的区别, 而北方信伊斯兰教的国王阿克巴(1542-1605 A.D)则是一个非常喜爱音乐的君主。因此,在他治理期间,其宫廷乐师Tan Sen开创了北印度音乐之先河, 印度音乐的raga(拉格)受到他的影响,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印度的室内乐,亦从阿克巴大帝即位之后,与印度寺院的音乐、戏剧等,一并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印度音乐丰富而复杂的传统,实在是今天是世界音乐文化最丰富的宝藏,也正应验了这个历史攸久民族的伟大,在印度音乐中,我们常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音乐文化中已经失传的特质,音乐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与宗教情怀,即兴演奏的特殊能力,音乐与数学与整个宇宙之间特殊的关系等等;许多现代的音乐家,无论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的例子,但相对起来,真正研究印度音乐,演奏印度音乐仍然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想,我们应该先从欣赏印度音乐开始,进而了解实践,必定能够开拓我们的听觉的领域,丰富我们的文化。
印度人跳舞的传统由来已久,关于舞蹈的起源,还有这么一段传说。
本来舞蹈是只有神才能享受的,人间并没有。一天,雷神因陀罗在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她人虽在跳,心里却默默地翻腾着对贾因得(当然也是天上的仙人)的情爱,不由自主地向贾因得暗送了一个秋波,这一下不得了,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贾因得也因株连而遭贬。被赶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最后结了他们一个机会,如果他们在尘世相会,就可以再回到天上。而乌尔沃西将舞蹈带到了人间。在一次节日中,人们为了感谢乌尔沃西带来的舞蹈,送给了她一根竹子,而这根竹子正是贾因得所变。于是处罚结束,两人返回天上。而舞蹈也从此在人间流传开来。
印度舞蹈进化到现在,已有180种形式之多。世界许多舞蹈家,光是学习其中的一种就耗费了一生的精力。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
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