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资料

测量平差资料
测量平差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观测误差

1、为什么要进行观测必要观测、多余观测

2、误差存在的现象

3、误差产生的原因

观测条件:观测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

4、误差的分类

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5、误差的处理办法

二、测量平差的简史和发展

三、测量平差的两大任务及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一、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1、随机变量

2、偶然误差的分布

正态分布

3、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

由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偶然误差具有下列特性: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即超过一定限值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

2、绝对值较小的偶然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为零

二、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反映随机变量集中位置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

(2)反映随机变量偏离集中位置的离散程度----方差

(3)映两两随机变量x、y相关程度的数字特征---协方差

3、协方差

(a) 定义

相关系数

三、衡量精度的指标

1、方差和中误差

2、平均误差

3、或然误差

4、极限误差

5、相对(中、真、极限)误差

四、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

1、随机向量

2、随机向量的数学期望

3、随机向量的方差-协方差阵

协方差阵的定义

协方差阵的特点

4、互协方差阵

协方差阵的定义

协方差阵的特点

五、精度准确度精确度

观测值的质量取决于观测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的大小。

1、精度:描述偶然误差,可从分布曲线的陡峭程度看出精度的高低。

2、准确度:描述系统误差和粗差,可用观测值的真值与观测值的数学期望之差来描述,

即:

3、精确度:描述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的集成,精确度可用观测值的均方误差来描述,即:

即观测值中只存在偶然误差时,均方误差就等于方差,此时精确度就是精度。

七、小结

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几个概念

1、直接观测量

2、非直接观测量---观测值的函数

水准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内角平差值

3、独立观测值

4、非独立观测值----相关观测值

独立观测值各个函数之间不一定独立

5、误差传播律

6、协方差传播律

一、观测值线性函数的方差

设观测向量L及其期望和方差为:

若观测向量的多个线性函数为

三、两个函数的互协方差阵

四、非线性函数的情况

五、多个观测向量非线性函数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设观测向量的t个非线性函数为:

对上式求全微分,得

六、协方差传播律的应用

1、水准测量的精度

2、距离丈量的精度

3、同精度独立观测值算术平均值的精度

七、应用协方差传播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测量实际,正确地列出函数式;

(2)全微分所列函数式,并用观测值计算偏导数值;

(3)计算时注意各项的单位要统一;

(4)将微分关系写成矩阵形式;

(5)直接应用协方差传播律,得出所求问题的方差-协方差矩阵。

八、权及定权的常用方法

权的概念:

一定的观测条件对应着一定的误差分布,而一定的误差分布就对应着一个确定的方差,方差是表征精度的,一个绝对的数字指标,为了比较各观测值之间的精度,除了可以应用方差之外,还可以通过方差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衡量观测值之间的精度的高低,这种表示各观测值方差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数字特征称为权,所以权是表征精度的相对的数字指标。

权是权衡轻重的意思,其应用比较广泛,应用到测量上可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如有一组观测值时等精度的,那么,在平差时,应该将它们同等对待,因此说这组观测值是等权的,而对于一组不等精度的观测值,在平差时,就不能等同处理,容易理解,精度高的观测值在平差结果中应占较大的比重,或者说,应占较大的权,所以平差时,对于一组不等精度的观测值应给予不同的权。

1、权的定义

权的意义,不在于其数值的大小,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随着选定的不同,P的绝对值也不同,但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变,所以权的数值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不在乎权本身数值的大小,而在乎且定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2、单位权中误差

3、测量中常用的方法

(1)水准测量的权

(2)同精度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权

(3)距离丈量的权

(4)三角高程测量的权

九、协因数和协因数传播律

1、协因数

2、协因数阵

3、协因数阵的特点

4、互协因数阵

5、权阵

协因数与权互为倒数,协因数阵与权阵互为逆矩阵,协因数对角线上的元素为各变量的权倒数,是否可由此说权阵对角线上的元素即为观测向量的权?

当观测值互不相关时,权阵为对角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观测值的权。

当观测值相关时,协因数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仍为观测值的权倒数。而权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不是观测值的权。

6、协因数传播律

(1)、线性函数

(2)、非线性函数

(3)、权倒数传播律

十、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及其实际应用

1、用不同精度的真误差计算单位权方差

2、由真误差估求方差的实际应用

(1)由三角形闭合差求测角中误差

(2)由双观测值之差求中误差

十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联合影响

第四章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一、几何模型:

1、确定几何模型的必要元素(必要观测量)

(1)几何模型的形状2个

(2)形状、大小3个

(3)形状、大小、位置6个

2、必要元素的选取与性质

(1)能唯一确定该模型

(2)最少需要

(3)元素间不存在任何确定的函数关系

二、平差的数学模型

为了研究并描述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实际,人们总是通过抽象和概括,从理论上来定义和客观实际本质相适应的模型。

1、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是描述观测量与待求量间的数学关系。

2、随机模型

随机模型描绘的是观测值的统计性质,是通过观测值的数学期望和协方差阵(协因数阵)来表示,借以说明观测值是否受系统误差的影响、观测值的精度季它们是否相关等。

三、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原理

最小二乘与极大似然估计

联合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所谓极大似然估计,就是要在其联合概率密度达到极大的条件下来对真误差进行估计。

第五章条件平差

基本概念

1、必要观测:为了确定观测对象的位置或形状、大小所必须的最少观测数。

2、多余观测:实际观测数与必要观测数之差,称为多余观测。

3、条件平差及其目的

一、条件平差原理

1、条件方程

2、函数模型

3、随机模型

4、估计准则:

条件极值法要点:当具有约束条件时,求函数的优化解,则应在下述函数达到优化时寻求其解。

5、条件平差的求解步骤

(1)根据具体问题列条件方程式;

(2)组成法方程式;

(3)解法方程;

(4)按式求改正数V;

(5)求观测值的平差值

(6)检核。

二、条件方程

(一)、水准网

1、水准网的分类及水准网的基准

分为有已知点和无已知点两类。

要确定各点的高程,需要1个高程基准。

2、水准网中必要观测数t的确定

有已知点:t等于待定点的个数

无已知点:t等于总点数减一

3、水准网中条件方程的列立方法

列条件方程的原则: 1、足数;2、独立;3、最简

(1)、先列附合条件,再列闭合条件

(2)、附合条件按测段少的路线列立,附合条件的个数等于已知点的个数减一

(3)、闭合条件按小环列立(保证最简),一个水准网中有多少个小环,就列多少个闭合条件。

在水准网条件平差中,按以上方法列条件方程,一定能满足所列条件方程足数、独立、最简的原则。

条件平差

(二)、三角网(测角网)

1、三角网的观测值

三角网的观测值很简单,全部是角度观测值。

2、三角网的作用

确定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3、三角网的基准数据

4、三角网中必要观测数t 的确定

5、三角网中条件方程的列立

一般而言,网中全部独立的条件数是一定的,但其列法不唯一。为保证所列的条件既足数而又相互独立,下面先讨论三角网中几个基本图形,任何形式的三角网都是由这几个基本图形组成。

(1)单三角形

(2)大地四边形

(3)中点多边形

(4)扇形

6、条件方程的线性化

将函数在L处用台劳极数展开

(三)、测边网

1、测边网的基准数据

三边网与三角网的区别是观测值。由于在三边测量中,观测值中带有长度基准。所以,三边测量中不需要长度基准。因此三边网的基准数据为:

2、三边网中必要观测数t 的确定

3、三边网中条件方程的列立

(1)大地四边形

在测边网中,按角度闭合时条件方程为

角度改正数与边长改正数的关系

上式称为角度改正数方程。它具有明显的规律:任意角度的改正数,等于其对边的改正数分别减去两邻边的改正数乘以其邻角的余弦,然后再除以该角至其对边的高,并乘以常数

(2) 中点多边形

(四)、边角网条件方程

(五)GPS基线向量网三维无约束条件平差

1、GPS基线向量网的观测值

一条基线三个观测值:

2、GPS基线向量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的基准及必要观测数t

3、GPS基线向量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的条件方程的列立

(六)GIS数字化数据采集中,折角均为90度的N边形的条件方程

1、观测值:测值为N个顶点的坐标,其个数为n=2 N。

2、必要观测个数:+1

3、多余观测个数:=n-t=2N-N-1=N-1

4、条件方程的类型:N-1个直角条件。

三、精度评定

1、观测值L的精度

2、单位权方差的估值

3、观测值函数的协因数

4、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

小结:

一、条件平差及其目的

二、条件平差原理

三、总结了条件平差的步骤

第六章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一、问题的提出

二、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

三、精度评定

1、观测值L的精度

3、观测值函数的协因数

4、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

小结:

1、为了某种需要,选择参数;

2、每选一个参数,就增加一个条件方程,选择u个参数,就增加u个条件方程;

3、条件方程的总数为c = r + u;

4、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公式不变;

5、求平差值函数的中误差时,应将平差值函数分别对观测值的平差值和参数求偏导数。

第七章间接平差

水准网如图所示:

1、按条件平差列出误差方程。

2、选P1 高程平差值为参数,列出全部条件方程。

3、选P1 和P2 高程平差值为参数,列出全部条件方程。

上式表明,当所选参数刚好等于必要观测数t,且参数之间相互独立时,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具有很简洁的条件方程。这种简洁的条件方程描述了各观测值的改正数与参数之间的关系,我们称这种关系为误差方程。以误差方程为基础可得到一种新的平差方法——间接平差。

一、间接平差原理

1、函数模型

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就是误差方程,其一般形式为

2、随机模型

间接平差的随机模型与条件平差的随机模型相同,即

二、间接平差的计算步骤

1、根据平差问题的性质,选择t 个独立量作为参数;

2、列出误差方程;

3、组成法方程;

4、解算法方程;

5、计算改正数V;

6、计算观测值的平差值

三、选取参数的个数和原则

1、所选取t个待估参数必须相互独立;

2、所选取t个待估参数与观测值的函数关系容易写出来。

四、不同情况下的误差方程

1、水准网误差方程

2、方位角误差方程

测方向坐标平差函数模型

测角网函数模型

3、测边网误差方程

4、GPS网误差方程

1、水准网误差方程

2、三角网误差方程

在三角网平差中,通常选m个待定点的坐标平差值作为待估参数,即t=2m 。这样选,既足数,又独立,而且容易写出参数与观测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地,角度观测值可由

右图表示,于是有:

线性近似:

在按台劳级数展开,取至一次项,得

3、三边网误差方程

4、导线网

导线网为特殊的边角网,其必要观测数t=2m(m为待定点个数),其观测值为角度观测值和边长观测值两类。所以误差方程也是角度误差方程和边长误差方程两类。可以先列角度误差方程:

再列边长误差方程。

5、GPS网三维无约束平差

6、坐标变换

五、精度评定

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一、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

设误差方程和参数之间所应满足的条件方程为:

3、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步骤

(1)根据具体问题,列出误差方程和条件方程。(2)由误差方程和条件方程列出法方程式。

(3)计算参数的改正数。

(4)计算观测值的平差值和参数的平差值。

4、精度评定

(1)、单位权中误差

在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中,单位权中误差的估值仍为

(2)、基本向量的协因数矩阵

在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中,基本向量为: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 ?测量平差理论 ?4种基本平差方法 ?讨论点位精度 ?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 ?近代平差概论 ?绪论 §1-1观测误差 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 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测量仪器; 2. 观测者; 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 1. 偶然误差 定义,例如估读小数; 2. 系统误差 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 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2-1 正态分布 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 §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2. 直方图 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 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 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 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 3—1 数学期望的传播

误差理论及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 - - n 目录 一、目录----------------------------1 二、序言---------------------------- 2 三、设计思路------------------------ 3 四、程序流程图---------------------- 4 五、程序及说明---------------------- 5 六、计算结果-----------------------12 七、总结--------------------------- 15 第二部分序言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我们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这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所使用的C程序语言使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重点及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我们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另外它要求我们完成1-2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此次我所选的课程设计课题是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和法方程;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1)已知点高程H1=5.016m ,H2=6.016m (2)高差观测值(m)

测量平差复习题及答案

测量平差复习题及答案 一、综合题 1.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中误差分别为cm m 5.4465.300±及cm m 5.4894.660±,试说明这两段距离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他们的精度是否相等? 答:它们的真误差不一定相等;相对精度不相等,后者高于前者。 2.已知观测值向量 ???? ??=2121 L L L 的权阵为? ??? ????=32313132 LL P ,现有函数21L L X +=, 13L Y =,求观测值的权 1 L P , 2 L P ,观测值的协因数阵XY Q 。 答:12/3L P =;22/3L P =;3XY Q = 3.在下图所示三角网中,A .B 为已知点,41~P P 为待定点,已知32P P 边的边长和方位角 分别为 S 和 0α, 今测得角度1421,,,L L L 和边长21,S S ,若按条件平差法对该网进行平差: (1)共有多少个条件方程?各类条件方程各有多少个? (2)试列出除图形条件和方位角条件外的其它条件方程(非线性条件方程不要求线性化) 答:(1)14216,6,10n t r =+=== ,所以图形条件:4个;极条件:2个;边长条件:2个;基线条件:1个;方位角条件:1个 (2)四边形14ABPP 的极条件(以1P 为极) : 34131 241314????sin()sin sin 1????sin sin sin() L L L L L L L L +??=+ 四边形1234PP P P 的极条件(以4P 为极) : 101168 91167????sin()sin sin 1????sin sin sin() L L L L L L L L +??=+

VB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讲稿

Case 0 '读入观测值文件 Text1.Visible = False CommonDialog1.ShowOpen fname = CommonDialog1.FileName '将用户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的文件名对变量fname赋值 If fname <> "" Then '若无此判断当对话框中选择取消时、下面赋值语句将出错 Set ts = fso.OpenTextFile(fname) '将fname作为文本文件打开,并设置句柄 j = 0: k = 0: p = 0: h = 0 'j是测站数累计变量,k是已知点累计变量,l(j)、ns(j)分别是方向值、边长累积计数 Do While ts.AtEndOfLine <> True '前测型循环,进入循环的条件是没有读到文件结束尾 B = ts.ReadLine '读一行,置入b B = Trim(B): i = 1: '删除B可能有的前导和尾随空格,i是工作变量, m(i) = InStr(B, ",") '查行中第一个逗号的左数位置,并保存在整形数组变量m(i) Do While m(i) <> 0 '前测型Do... Loop循环,成立条件是该行字符串中有逗号 tr(i) = Mid(B, m(i - 1) + 1, m(i) - m(i - 1) - 1) '提取指定位置开始的指定数目字符。 i = i + 1 m(i) = InStr(m(i - 1) + 1, B, ",") '从上一个找到的逗号位置起,查找下一个逗号的位置 Loop If m(i) = 0 And i > 1 Then tr(i) = Right(B, Len(B) - m(i - 1)) '处理一行中最后一个逗号后的字符串 '以下部分是将存储在数组变量m(i)中的字符分类存放到方向、边长、已知坐标、网型信息等数组中 If p = 0 Then '读到的是文件第一行。 ma = tr(1): ms = tr(2): mk = tr(3): p = 1 '提取观测方向,边先验精度值,并使该句以后不能再执行。 Else If m(1) = 0 Then j = j + 1: ReDim Preserve dm(j): ReDim Preserve nl(j): ReDim Preserve ns(j): dm(j) = B: nl(j) = nl(j - 1): ns(j) = ns(j - 1) '该行中没有逗号,但又不是结束符,则一定是测站点名。将读出的字符串赋值到点名数组变量dm(j), 资料.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测量平差编程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上机指导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目录 Visual C++ 6.0开发平台简介 (1) MFC概述 (1) 实验1 矩阵加法与乘法运算 (3) 实验2 矩阵转置与求逆运算 (6) 实验3 误差椭圆元素计算 (13) 实验4 水准网间接平差程序设计 (15)

Visual C++ 6.0开发平台简介 Visual C++提供了一个支持可视化编程的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又名Developer Studio)。Developer Studio是一个通用的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它不仅支持Visual C++,还支持Visual Basic,Visual J++,Visual InterDev等Microsoft系列开发工具。Developer Studio包含了一个文本编辑器、资源编辑器、工程编译工具、一个增量连接器、源代码浏览器、集成调试工具,以及一套联机文档。使用Developer Studio,可以完成创建、调试、修改应用程序等的各种操作。 Developer Studio采用标准的多窗口Windows用户界面,并增加了一些新特性,使得开发环境更易于使用,用户很容易学会它的使用方法。 由于Developer Studio是一个可视化的开发工具,在介绍Developer Studio 的各个组成部分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可视化编程的概念。可视化技术是当前发展迅速并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它的特点是把原来抽象的数字、表格、功能逻辑等用直观的图形、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视化编程是它的重要应用之一。所谓可视化编程,就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直观的具有一定含义的图标按钮、图形化的对象取代原来手工的抽象的编辑、运行、浏览操作,软件开发过程表现为鼠标点击按钮和拖放图形化的对象以及指定对象的属性、行为的过程。这种可视化的编程方法易学易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Visual C++的集成开发环境Developer Studio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工具以支持可视化编程特性,它们包括:项目工作区、ClassWizard、AppWizard、WizardBar、Component Gallery等。 MFC概述 MFC是一个编程框架。MFC (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 Library) 中的各种类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应用程序框架,它的目的就是让程序员在此基础上来建立Windows下的应用程序,这是一种相对SDK来说更为简单的方法。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期试题汇总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试卷(D )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 考试方式:闭 卷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 (共20分,每空 2 分) 1、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为:仪器、 、 2、已知一水准网如下图,其中A 、B 为已知点,观测了8段高差,若设E 点高程的平差值与B 、 E 之间高差的平差值为未知参数2 1??X X 、,按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概括平差法)进行平差时,必要观测个数为 ,多余观测个数为 ,一般条件方程个数为 ,限制条件方程个数为 C 3、取一长度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1,则长度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 ,若长度为D 的直线丈量了n 次,则其算术平均值的权为 。 4、已知某点(X 、Y)的协方差阵如下,其相关系数ρXY = ,其点位方差为2 = mm 2

??? ? ??=00.130.030.025.0XX D 二、设对某量分别进行等精度了n 、m 次独立观测,分别得到观测值),2,1(, n i L i =, ),2,1(,m i L i =,权为p p i =,试求: 1)n 次观测的加权平均值][] [p pL x n = 的权n p 2)m 次观测的加权平均值] [] [p pL x m = 的权m p 3)加权平均值m n m m n n p p x p x p x ++= 的权 x p (15分) 三、 已知某平面控制网中待定点坐标平差参数y x ??、的协因数为 ??? ? ??=2115.1??X X Q 其单位为()2s dm ,并求得2?0''±=σ ,试用两种方法求E 、F 。(15分) 四、得到如下图所示,已知A 、B 点,等精度观测8个角值为: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12测绘工程1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5年1月15日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 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设计重点检查同学们利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知识,解决测量控制网平差问题的能力。具体课程设计过程中,须手工解算一个平面控制网和一个高程控制网,并用计算机进行检核计算 三、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 个已知点,3 个未知点,7 个测段。已知点高程H1=5.016m,H2=6.016m,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 点的高差中误差,3 号点、4 号点的高程中误差。(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计算。)

各观测值如下: (1)手动解算: 该水准网中,总观测值n=7,必要观测t=3,多余观测r=n-t=4,3、4和5点的平差值为参数分别为:X1,X2,X3,相应的近似值取 1.列出误差方程如下: h^1=X^1-H1 h^5=X^2-H1 h^2=X^2-H1 h^6=X^3-H1 h^3=X^1-H2 h^7=X^2-H3 h^4=X^2-H2 由观测数据带入误差方程,得到改正数方程: v1=x^1+0 v5=-x^1-x2-7 v2=x^2+0 v6=-x^1-2 v3=x^1-4 v7=-x^3+0 v4=x^2-3 式中的单位以mm 为单位。 写成矩阵如下: 610 321021101,,h H X h H X h H X +=+=+=

《测量平差》复习题

《测量平差》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观测量的真值? 任何观测量,客观上总存在一个能反映其真正大小的数值,这个数值称为观测量的真值。 2、什么是观测误差? 观测量的真值与观测值的差称为观测误差。 3、什么是观测条件? 仪器误差、观测者和外界环境的综合影响称为观测条件。 4、根据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观测误差可分为哪几类? 根据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观测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5、在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即误差存在于整个观测过程,称为误差公理。 6、观测条件与观测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观测条件好,观测质量就高,观测条件差,观测质量就低。 7、怎样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 一是在观测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二是在观测结果中加入改正数。 8、测量平差的任务是什么? ⑴求观测值的最或是值(平差值); ⑵评定观测值及平差值的精度。 第二章:误差理论与平差原则 1、描述偶然误差分布常用的三种方法是什么? ⑴列表法; ⑵绘图法; ⑶密度函数法。 2、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统计特性? (1) 有界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2) 聚中性: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要大。 (3)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4) 抵偿性:偶然误差的数学期望或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的极限值为0。 3、由偶然误差特性引出的两个测量依据是什么? ⑴制定测量限差的依据; ⑵判断系统误差(粗差)的依据。 4、什么叫精度? 精度指的是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的程度。 5、观测量的精度指标有哪些? (1) 方差与中误差; (2) 极限误差; (3) 相对误差。 6、极限误差是怎样定义的? 在一定条件下,偶然误差不会超过一个界值,这个界值就是极限误差。通常取三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当观测要求较严时,也可取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 7、误差传播律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 误差传播律是用来求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8、应用误差传播律的实际步骤是什么?

附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报告

《测量平差程序》课程设计 (报告) 学生姓名:罗正材 学号:1108030128 专业:2011级测绘工程 指导教师:肖东升

目录 一、前言 (3) 二、平差程序的基本要求 (3) 三、平差程序模块化 (3)

图1 四、平差中的重要函数 (一)、角度制与弧度制的相互转化 C/C++程序设计中,关于角度的计算以弧度制为单位,而在测量以及具体工作中我们通常习惯以角度制为单位。这样,在数据处理中,经常需要在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进行相互转化。这里,我们利用C/C++数学函数库math.h中的相关函数完成这两种功能。 这里,我们使用double类型数据表示角度制数和弧度制数。例如:123度44分58.445秒,用double类型表示为123.4458445,其中分、秒根据小数位确定。 在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转化中,涉及如下图2所示的两个环节。 度.分秒度弧度 图2 1.角度化弧度函数 double d_h(double angle) //角度化弧度 { double a,b; angle=modf(angle,&a);//a为提取的度值(int类型),angle为分秒值(小数) angle=modf(angle*100.0,&b); // b为提取的分值(int类型),angle为秒值(小数) return (a+b/60.0+angle/36.0)*(PI+3.0E-16)/180.0; } 2.弧度化角度函数 double h_d(double angle) //弧度化角度

{ double a,b,c; angle=modf(angle*180.0/(PI-3.0E-16),&a); angle=modf(angle*60.0,&b); angle=modf(angle*60.0,&c); return a+b*0.01+c*0.0001+angle*0.0001; } 其中,函数modf(angle,&a)为C语言数学库函数,返回值有两个,以引用类型定义的a 返回angle的整数部分,函数直接返回值为angle的小数部分。 (二)近似坐标计算 在平面网间接平差计算中,近似坐标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近似坐标是否计算成功是间接平差是否可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1.两方向交会 已知条件:两个点的近似坐标,这两个点到未知点的方位角,如图3所示 图3两方向交会 根据图4.2,设 1 1 α tg k=, 2 2 α tg k=,则很容易写出 ? ? ? ? ? ? - = - - = B P B P A P A P y y k x x y y k 2 1 整理该式,得两方向交会的的计算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B B A A P P y x k y x k y x k k 2 1 2 1 1 1 (4.1)对(4.1)式计算,即可得到未知点的近似坐标。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若两方向值相同或相反,则该式无解。 程序中,定义该问题的函数为:int xy0ang(obser &a1,obser &a2) 2.三边交会 如图4所示,为排除两边长交会的二义性,给出如下三边交会的模型,已知条件:三个

测量平差[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

测量平差(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设,,,,,,为常系数阵,,已知,,则的值为_____(4分) (A) (B) (C) (D) 参考答案:B 2. 已知观测向量的协因数阵为,则向量 的协因数为(4分) (A) 7 (B) 33 (C) 73 (D) 80 参考答案:C 3. 设有一系列不等精度的独立观测值、和,它们的权分别为、和,则函数 的权倒数为_____(4分) (A) (B) (C)

(D) 参考答案:C 4. 设有观测向量,其中误差分别为,,其中已知,若令 ,则观测值、的权、分别为_____(4分) (A) , (B) 2, (C) , (D) , 参考答案:B 5. 某段水准路线共测20站,若取C=100个测站的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值,则该段水准线路观测高差的权为_____(4分) (A) (B) 10 (C) 5 (D) 参考答案:B 6. 无论平差前定权时单位权中误差怎么选取,条件平差中下列哪组量均不会改变(4分) (A) (B) (C) (D) 参考答案:D

7. 设对某长度进行同精度独立观测,已知1次观测中误差,设4次观测值平均值的权为2,则单位权中误差和一次观测值的权分别为_____(4分) (A) ,0.5 (B) ,0.5 (C) ,1 (D) ,1 参考答案:B 8. 已知观测向量的权阵为 ,则观测值的权为(4分) (A) 4 (B) 1/4 (C) 16/5 (D) 5/16 参考答案:C 9. 条件平差的法方程等价于(4分) (A) (B) (C) (D) 参考答案:A 10. 已知观测向量L的权阵 ,单位权方差 ,则观测值L1的方差等 于多少?(4分) (A) 0.4 (B) 2.5 (C) 3 (D) 0.3 参考答案:C 多选题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学院名称: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11-3班 学生姓名:邹云龙 学号: 20110242 指导教师:周秋生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2013年6月

注:1、在此页后附实习报告、总结。其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实习结果等项目。 2、此页为封皮,用A4幅面纸正反面打印。 3、实习总结使用A4幅面纸张书写或打印,并附此页后在左侧一同装订。 4、实习成绩以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五 个等级评定。

目录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 二、水准网、测角网、边角网平差计算 (6) 1、水准网平差计算 (6) 2、测角网平差计算 (8) 3、边角网平差计算 (12)

一、设计目的 在学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在掌握了测量数据处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熟悉自动平差软件的应用,通过实例计算,提高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相关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程序设计提高用高级语言进行简单测量程序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1)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根据所给控制网的形状和高程平差值的点位中误差要求,推求水准高差观测的精度要求。 (2)利用已有平差软件完成下述平差计算任务 1)熟悉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 分别自选1至2个前后方交会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熟悉程序使用方法。 2)水准网平差计算 3)导线网平差计算 4)测角网平差计算 分别自选1个水准网、测角网和边角网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要求每个学生的计算题目不能重复。 建议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测量控制网自动平差系统,黑龙江工程学院,2002年版;平差易,南方测绘,2002年或2005年版。使用指导书见相应电子版文件。 (3)编制测量计算程序 仿照已有测量程序的设计界面和程序计算管理功能,在测角(测边)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水准网平差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导线平差计算程序设计选题中选择一至两项内容进行程序设计,设计使用的语言可采用VB、C、C#等。参考书可选测绘出版社出版,葛永会编《测量程序设计》,和黑志坚等编著的《测量平差》教材,以及针对所使用语言的相关程序设计书籍。 三、设计内容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水准网如下图所示,各观测高差的路线长度相同。

(整理)《测量平差基础》实验指导书.

江西理工大学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主审人:主撰人:马大喜、肖海平 前言 《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测量平差的公式复杂、计算量大,因此,在学习平差方法之后,必须让学生上机实验,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平差计算的实际问题,利用上机实验课和课外上机,使学生较全面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方法的软件应用,能够应用实用程序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试验一水准网条件平差 实验二三角网条件平差 实验三水准网间接平差 实验四三角网间接平差 实验五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实验六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实验七控制网平差 第一部分绪论 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用于测绘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 通过课程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差方法的原理,提高平差计算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工具——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的应用,激发学生自编测量平差软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水准网、三角网的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软件应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平差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具备条件平差、间接平差原理和方法的知识,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知识,熟悉测量学和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要求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实验一水准网的条件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例水准网条件平差计算、理解水准网条件平差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能应用软件平差计算一个实际水准网。 二、实验原理 正确运行条件平差程序:输入矩阵元素—法方程组成—法方程解算—改正数计算—平差值计算——精度计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和相应平差软件、及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对于给定的水准网列出条件方程并完成相应的条件平差计算,正确安装程序。 步骤:(1)确定条件方程式个数,并列出条件方程式,观测值权阵; (2)输入条件方程系数矩阵、闭合差矩阵、观测值矩阵,观测值权阵的元素; (3)根据计算的平差值进行检核。 五、实验主注意事项 1.要求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进行,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 2.计算软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服务器下载; 3.每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后面大纲,计算结果打印)。 六、思考题 1.如何检查输入矩阵元素的正确性? 2.对计算程序有何建议,能否用你熟悉的编程知识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程序设计。 3.如何利用计算机自动生成条件方程? 实验二 (测角)三角网的条件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例三角网的条件平差计算、理解三角网条件平差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能应用平差计算软件计算一个实际的(测角)水准网。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为期两个星期的平差测量实习已经结束,在这天的实习过程中,我们的收获的确不小,熟练的掌握了全站仪和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但同时实际测量中,我虽然熟练了对仪器的操作,但同时也在暴露出了自己的缺陷和差距,尤其是对经纬仪的对中方面我还有很大的欠缺,在不用铅垂的情况下很难对中,整平。通过实习中的不断练习,大大缩小了这方面的差距。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在不怕吃苦,不怕炎热的精神下,我们组的成员相 互理解,团结合作,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从总体上达到了实习预期的目标和要求。这次总实习给了我们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一步从实践中认识到实习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性。我以后在工作中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行。 通过实习,我从中深深的理解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天我们开始的是水准测量,最初我们选择在教学楼前方的那条有花坛的路 上测量,依照要求,先在周围选4个测站,4个转点,然后就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很积极,分工 合作,傍晚的时候完成了,当时感到很高兴,心想接下来的一定也很简单了。但 是回来后,和同学互相讨论起来,和其他同学所测的差别很大,想想,有的地方还有误差。我们测量的范围太小,完全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测。这是我们的失误,原因是根本就没有分析透试验的要求。这是个教训,我们在此之后时刻想着”细心”两个字,在以后的每次读数中都反复读几遍,也就很少出错了。在实习前都要预习下次要做的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测量中差错逐渐减少,当然速度相应也就快了,”细心”是我们提前完成任务的主要条件。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n 目录 一、目录 ----------------------------1 二、序言 ---------------------------- 2 三、设计思路------------------------ 3 四、程序流程图---------------------- 4 五、程序及说明---------------------- 5 六、计算结果-----------------------12 七、总结 --------------------------- 15 第二部分序言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 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 目的是增强我们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这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所使用的 C 程序语言使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 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重点及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我们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 另外它要求我们完成1-2 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 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此次我所选的课程设计课题是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 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和法方程;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 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 2 个已知点, 3 个未知点,(1)已知点高程H1=5.016m , H2=6.016m 7 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 2)高差观测值 (m)

测量平差复习题及答案

测量平差复习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测量平差复习题及答案 一、综合题 1.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中误差分别为cm m5.4 465 . 300±及 cm m5.4 894 . 660±,试说明这两段距离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他们的精度是否相等 答:它们的真误差不一定相等;相对精度不相等,后者高于前者。2.已知观测值向量 ?? ? ? ? ? = 2 1 21L L L 的权阵为 ? ? ? ? ? ? ? ? = 3 2 3 1 3 1 3 2 LL P ,现有函数 2 1 L L X+ =, 1 3L Y=,求观测值的权 1 L P, 2 L P,观测值的协因数阵 XY Q。 答: 1 2/3 L P=; 2 2/3 L P=;3 XY Q= 3.在下图所示三角网中,A.B为已知点,4 1 ~P P为待定点,已知3 2 P P边的边长和方位角分别为0S和0α,今测得角度14 2 1 , , ,L L L 和边长 2 1 ,S S,若按条件平差法对该网进行平差: (1)共有多少个条件方程各类条件方程各有多少个 (2)试列出除图形条件和方位角条件外的其它条件方程(非线性条件方程不要求线性化)

答:(1)14216,6,10n t r =+=== ,所以图形条件:4个;极条件:2个;边长条件:2个;基线条件:1个;方位角条件:1个 (2)四边形14ABPP 的极条件(以1P 为极): 34131 241314 ????sin()sin sin 1????sin sin sin()L L L L L L L L +??=+ 四边形1234PP P P 的极条件(以4P 为极): 101168 91167????sin()sin sin 1????sin sin sin() L L L L L L L L +??=+ 边长条件(1?AB S S - ):1 23434??????sin()sin() AB S S L L L L L = +++ 边长条件(12 ??S S - ):112 1314867???sin ?????sin()sin sin() S L S L L L L L ?= ++ 基线条件(0AB S S - ): 02 101191011?????sin()sin() S S L L L L L =+++ 4.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测出了AB .BC 及AC 的距离,得到4个独立观测值,m L 010.2001=,m L 050.3002=,m L 070.3003=, m L 090.5004=,若令100米量距的权为单位权,试按条件平差法确定A .C 之间各段距离的平差值L ?。 答:?[200.0147,300.0635,300.0635,500.0782]T L = 5.在某航测像片上,有一块矩形稻田。为了确定该稻田的面积,现用卡 规量测了该矩形的长为cm L 501=,方差为2 2136.0cm =σ,宽为cm L 302=,方

导线测量平差教程

计算方案的设置 一、导线类型: 1.闭、附合导线(图1) 2.无定向导线(图2) 3.支导线(图3) 4.特殊导线及导线网、高程网(见数据输入一节),该选项适用于所有的导线,但不计算闭合差。而且该类型不需要填写未知点数目。当点击表格最后一行时自动添加一行,计算时删除后面的空行。 5.坐标导线。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 6.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指仅进行单面读数且仅进行往测而无返测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当数据中没有输入“中视”时可以用作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当输入了“中视”时可以用作中平测量等的记录计算。 说明:除“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仅用于低等级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外,其它类型选项都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的平差计算,输入了平面数据则进行平面的平差,输入了高程数据则进行高程的平差,同时输入则同时平差。如果不需进行平面的平差,仅计算闭、附合高程路线,可以选择类型为“无定向导线”,或者选择类型为“闭附合导线”但表格中第一行及最后一行数据(均为定向点)不必输入,因为高程路线不需定向点。 二、概算 1.对方向、边长进行投影改化及边长的高程归化,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项改正。 2.应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以及Y坐标是否包含500KM。选择了概算时,Y坐标不应包含带号。

三、等级与限差 1.在选择好导线类型后,再选择平面及高程的等级,以便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自动填写限差等设置。如果填写的值不符合您所使用的规范,则再修改各项值的设置。比如现行的《公路勘测规范》的三级导线比《工程测量规范》的三级导线要求要低一些。 2.导线测量平差4.2及以前版本没有设置限差,打开4.2及以前版本时请注意重新设置限差。 四、近似平差与严密平差的选择及近似平差的方位角、边长是否反算 1.近似平差:程序先分配角度闭合差再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分别平差法。 2.严密平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 3.《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和按近似方法评定其精度。......采用近似平差方法的导线网,应根据平差后坐标反算的方位角与边长作为成果。 因此,严密平差适用于各种等级的控制网,而近似平差适用于较低等级。当采用近似平差时,应进行方位角、边长反算。 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勾选此项后,程序在“平面计算表”备注栏内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否则显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为了以示区别,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以Wx、Wy、Ws表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以fx、fy、fs表示。 五、近似平差设置 1.方位角、边长反算:根据近似平差后的坐标反算方位角、边长、角度等。反算后的方位角、边长、角度等是平差后的最终值,可以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否则仅为平差计算的中间结果,不应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反算与不反算表格形式是不一样的。注意:反算后,按最终的角度值

GPS控制网测量平差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11测绘GPS控 制网测量 GPS网平差结果 施工单位:11测绘第二小组 负责人:梁永健 观测时间:2013年06月18日

观测数据: 文件名观测日期开始结束点名天线高天线高机号6018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37分 12时13分 6018 1.219 1.143 H1186209758 60181693.STH 2013年06月18日 12时46分 13时38分 6018 1.512 1.501 S5******* 6019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42分 10时30分 6019 1.359 1.348 S0******* 60501692.STH 2013年06月18日 11时24分 13时38分 6050 1.472 1.395 H1186208939 CL01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37分 10时32分 CL01 1.492 1.415 H1186208939 CL02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35分 10时39分 CL02 1.535 1.524 S0******* CL031692.STH 2013年06月18日 11时03分 13时38分 CL03 1.329 1.318 S0******* CL041693.STH 2013年06月18日 12时51分 13时59分 CL04 1.156 1.080 H1186209758 GP041692.STH 2013年06月18日 11时18分 13时40分 GP04 0.236 0.236 S0******* XX02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07分 12时12分 XX02 0.106 0.106 S5******* 基线解算: 60181691-6019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48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0 453.731 87.026 247.558 524.147 1/1 双差浮点解 0.040 453.925 86.229 247.285 524.054 1/13095 双差固定解 28.81 0.027 453.992 86.247 247.310 524.127 1/19328 60181691-60501692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49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9 -355.578 -126.826 -49.205 380.712 1/44764 双差浮点解 0.012 -355.579 -126.900 -49.251 380.743 1/30669 双差固定解 89.39 0.013 -355.650 -126.924 -49.253 380.818 1/29569 60501692-60181693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52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7 355.550 126.914 49.256 380.722 1/58172 双差浮点解 0.010 355.550 126.859 49.249 380.703 1/37173 双差固定解 25.33 0.011 355.669 126.916 49.261 380.834 1/34257 60181691-CL01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55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6 882.655 235.299 378.540 988.806 1/168531 双差浮点解 0.009 882.616 235.317 378.552 988.780 1/107755 双差固定解 33.68 0.010 882.609 235.365 378.590 988.800 1/96010 CL011691-6019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48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5.0 三差解 0.014 -428.657 -149.084 -131.348 472.467 1/32787 双差浮点解 0.037 -428.725 -149.166 -131.311 472.544 1/12944 双差固定解 26.65 0.024 -428.614 -149.113 -131.277 472.418 1/19988 60181691-CL02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61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6 930.849 131.704 584.022 1106.755 1/170886 双差浮点解 0.012 930.812 131.713 584.021 1106.725 1/92845 双差固定解 37.77 0.013 930.816 131.747 584.051 1106.748 1/86209 CL021691-6019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48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16 -476.686 -45.576 -336.630 585.344 1/36483 双差浮点解 0.037 -476.957 -45.540 -336.753 585.632 1/15768 双差固定解 28.96 0.024 -476.822 -45.494 -336.730 585.505 1/23925 CL021691-CL01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55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