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气血瘀滞)验案】
【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气血瘀滞)验案】陈某,女,45岁。
2005年11月9日初诊。
腰腿痛2个月。
初诊:患者半年前曾有腰部扭伤史,未予重视。
2个月前,因不慎受凉出现腰腿痛、臀部疼痛,放射到小腿外侧,为求专科治疗,于2005年11月9日求治于门诊。
症见:腰腿疼痛、臀部疼痛,射到小腿外侧,睡眠欠佳,二便正常。
舌黯淡,脉弦涩。
查:左腰大肌压痛、左臀部梨状肌压痛(+),直腿抬高试验40°,梨状肌紧张试验(+)。
诊为: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气血瘀滞)。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予自拟脊柱Ⅱ号方及手法治疗。
处方:川芎10g,白芍10g,延胡索10g,牛膝10g,狗脊10g,独活10g,酒军6g,三七粉(冲服)3g。
7剂,水煎服,日1剂,1日2次手法操作:患者俯卧位,术者站在床边。
先施用滚法以放松肌肉组织。
用双手拇指按揉伤处。
对臀部组织丰满者也可用肘尖部按揉伤处,并可交替使用弹拨法,力量适中。
患者改仰卧位,术者一手握踝,手扶膝在屈膝屈髋内旋位按压髋关节,以牵拉梨状肌。
最后以掌揉和散法放松肌肉组织复诊: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手法治疗巩固疗效,4诊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嘱其自做梨状肌按摩练功。
按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向外,止于股骨大转子内上方,是髋关节的外旋肌。
髋关节过度内外旋或外展,或肩负重物,久站、久蹲,感受风寒均可损伤梨状肌,使该肌肌膜破裂,梨状肌出血,炎性水肿并呈保护性痉挛状态,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
由于梨状肌的变性,俯卧位时常可在臀中部触到横条较硬或隆起的梨状肌。
临床患者轻者只限于局部的疼痛、酸胀、行走不适,重者可出现坐骨神经激惹症状,如跛行、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
此套手法以揉捻和牵拉为主,可松解肌肉,解除痉挛,缓解疼痛。
用之得当,常可收到显著疗效。
动作要求用力柔和,部位准确,有条索状痉挛的部位是治疗重点。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外科卷》,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肢关节病症推拿治疗 梨状肌综合症 梨状肌综合征推拿治疗
录
贰 手法选择
叁 取穴与部位
肆 手法操作
一、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二、手法
按揉法、弹拨法、点按法、推法、擦法及运动关 节类手法等。
三、取穴与部位
环跳、承扶、秩边、风市、阳陵 泉、委中、承山及梨状肌体表投 影区及下肢前外侧等。
实操案例
四、手法操作
第三步,术者施掌推法或深按压法,顺 肌纤维方向反复推压5~8次,力达深层; 再以肘尖深按梨状肌1~2分钟,以达理 筋整复之目的。
四、手法操作
第四步,术者一手扶按臀部,一手托扶患侧下 肢,做患髋后伸、外展及外旋等被动运动,反 复数次,以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最后在其梨 状肌体表投影区沿肌纤维方向施擦法,以透热 为度。时间2~3分钟。
梨状肌综合征推拿治疗
四、手法操作
第一步,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患侧, 先用柔和而深沉的㨰法沿梨状肌体表 投影反复施术3~5分钟
四、手法操作
然后用掌按揉法于患处操作2~3分钟; 再在患侧大腿后侧、小腿前外侧施掇 法和拿揉法2~3分钟,使臀部及大腿 后外侧肌肉充分放松。
四、手法操作
第二步,术者用拇指弹拨法于梨状肌肌腹 呈垂直方向弹拨治疗,并点按环跳、 承扶、 阳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以酸胀为度, 达通络止痛之目的。时间5~8分钟。
梨状肌综合征的针灸治疗--蔡晓刚
治疗方法
·患者改为仰卧位,将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 出现相应症状。虎口朝上,肌肉自然放松呈半握 拳状。 ·于健侧第二掌骨脾胃穴(在手背,第1、2掌骨 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相当于合谷穴) 与足穴(第1、2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连线并 分为6等份,近足穴端下腹穴与足穴中间处取腿 穴。
治疗方法
治疗机理
·在环跳穴局部臀大肌深面,坐骨神经由骨盆出闭孔内肌上 方的梨状肌下孔。于环跳穴处施以合谷刺,可利用一针多向 刺激来有效改善梨状肌局部气血循环,达到消除水肿,松解 粘连,解除肌肉挛缩,提高痛阈并改善其紧张状态,重建生 物力学的平衡,使软组织挛缩粘连进一步恢复。
治疗机理
·合谷刺又称合刺,但非刺合谷穴也,是五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 “肌痹”。《灵枢·官针》:“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 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是指在患部肌肉针刺,斜刺进针后,退回浅 部又分别向左右斜刺,形如鸡爪分叉。该法是一种加强刺激的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与脾有关的肌肉痹症等疾患。 ·此外,历代也有人解释为三针或四针同用。
诊断依据
·有外伤或受凉史。 ·多见于中老年人。(年龄在25-65岁之间) ·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刀割样”或“火烧样”痛,多伴 有下肢放射痛、行走困难或跛行。 ·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在 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
梨状肌综合征诊治(完整版)一、概述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起于骶椎2、3、4的前面骶前孔外侧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穿出坐骨大孔后,抵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上下两部分,称为梨状上孔和梨状下孔,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孔穿过(84.2%)或穿过梨状肌(15.8%)下行。
该肌受到风寒发生炎症,慢性劳损等可引起肌肉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粘连,从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腿痛,或使坐骨神经局部营养血管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出现病理改变。
本病属中医学“筋痹”、“筋伤”、“环跳风”等范畴,俗称“臀痛”,“腿痛”。
伴有腰痛时称“腰腿痛”。
《素问.长刺节论》记载:“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
”跌仆闪挫,或下肢屈伸、展、旋等任何活动都可使髋部或骶髂关节错位,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引发局部气血瘀滞而发本病。
跌仆闪挫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由此引发。
虽然有些病例与梨状肌解剖变异有关,但跌仆闪挫仍是重要的诱因;慢性梨状肌综合征也可由于跌仆闪挫而重新诱发本病发生,另外跌仆闪挫日久不愈或失治,又感风寒湿邪外侵,阻塞络道而引发本病。
中医学对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是内治外治相结合,传统的外治方法是以推拿、针灸为主要疗法,其疗效良好,近年来,使用小针刀疗法或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也有很好效果。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临床主要症状是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不能行走或跛行。
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串痛。
严重者臀部呈“刀割样”或“跳脓样”剧痛,双下肢屈曲,生活不能自理,一些患者还有阴部不适,阴囊、睾丸抽痛,阳事不举。
但腰椎尚无畸形,疼痛或运动障碍均不明显。
(二)体征(1)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窜痛。
(2)局部可触及条索状隆起的肌束,有钝厚感,局部封闭后疼痛消失。
(3)患肢直腿抬高在60。
以前,臀部及下肢疼痛剧烈,当抬腿超过60。
时,疼痛即减轻。
(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即内旋患侧下肢可诱发臀部和下肢疼痛。
梨状肌疼痛:臀部疼痛方:
梨状肌疼痛:臀部疼痛方:
方一:
当归10g,川芎10g,红花6g,白芍16g,熟地16g,羌活10g,桂枝6g,木瓜10g,独活13g,威灵仙10g,杜仲10g,川牛膝10g,续断10g,醋炒香附6g,炒知母3g。
主治:风寒湿痹引起的臀部及大腿疼痛,症见肝肾不足、风湿痹阻、筋骨失养,舌淡苔白,脉弦等。
功用:祛风活血通络,益肾补虚止痛。
加减:
痛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
体质偏湿者加萆蘚、生薏苡仁;
偏寒者去知母;
肾虚者加补骨脂、骨碎补等。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气血虚弱、风寒湿邪痹阻腿部经脉而致臀部及大腿部疼痛,常用于下肢痛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髖关节疾患等病症。
二腰臀小腿痛,坐骨神经痛:
桂枝10g,赤芍30g,丹皮10g,桃仁10g,茯苓15g,当归10g,川芎10g,苍术15g,泽泻10g,附子30g,白参10g,鸡血藤10g,狗脊10g,骨碎补10g。
可加杜仲,巴戟。
梨状肌综合征:针刺+推拿理筋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针刺+推拿理筋治疗凡是使梨状肌急剧不协调收缩的动作;被动或主动的突然牵拉;肌组织原有病变者或功能较弱者,又遇到不适外力等均可使梨状肌肌膜破裂而致本病。
以及局部血液供应障碍,梨状肌营养障碍,局部炎症,或感受风寒湿邪侵袭等均可使梨状肌弥漫性肿胀而致本病。
其主要表现为局部压痛,直腿抬高600前疼痛加剧,严重者,臀部呈现“刀割样”“烧灼样”疼痛,走路跛形。
笔者临床采用针刺为主配合推拿理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诊断标准1.1 有外伤史或受凉史,局部压痛明显或伴有向大腿放射性疼痛。
1.2 直腿抬高试验600前疼痛明显加剧,内收髋试验阳性。
1.3 走路跛行,或自觉患肢有变短感。
1.4 X线显示无关节异常。
临床上具备上述第一及第二项者,诊断即能成立,若再出现第三项,诊断即可明确。
2 治疗方法首先运用推拿理筋手法进行局部肌肉缓解、理顺,然后再进行针刺治疗。
2.1 推拿理筋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医者立于其背侧,先用揉、滚等手法进行局部放松。
然后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于梨状肌肌腹上端,一边小幅度轻揉一边慢慢向下滑动以顺理肌纤维,重复3—5遍。
再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进行深压弹拨,重复施术3—5遍。
最后掌揉、推臀部及下肢,放松肌肉,为针刺治疗做准备。
2.2 针刺治疗选穴:阿是穴(患侧),环跳(健侧)。
治疗方法:病人俯卧位,阿是穴采用“合谷刺”法,局部常规消毒,选用2.5—3寸毫针,于梨状肌上压痛最明显处进针,中等刺激量行针,使患者局部产生强烈的酸胀感,能放射至会阴部更好。
然后,将针尖退至皮下,分别以450左右的角度顺梨状肌的走向向两端深刺,使针感向尾骶部及下肢传导。
环跳穴局部常规消毒,取4—4.5寸毫针直刺,提插手法行针强刺激,使针感在局部弥散并向下肢传导,以传至足跟为妙,但也不必强求。
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3 典型病例张×,男,22岁,学生。
于一月前参加体育训练进行负重蛙跳时,突然出现右侧臀部剧烈疼痛,未经医院正规诊疗,自行贴敷伤湿止痛膏,效果不明显。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依据1、有外伤或受凉史。
2、常发生于中老年人.3、臀部疼痛,严重者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
多半有下肢放射痛、跛行或不能行走。
4、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
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二、证候分类1、气滞血瘀:臀痛如锥,拒按,疼痛可沿大腿后侧向足部放射,痛处固定,动则加重,也不能眠.舌暗红,苔黄,脉弦.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地龙、香附、牛膝等;2、风寒湿阻:臀腿疼痛,屈伸受限.偏寒者得寒痛增,肢体发凉,畏冷,舌淡,苔薄腻,脉沉紧。
偏湿者肢体麻木,酸痛重着,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代表方剂:腰腿痛3号方(协定处方)。
常用药物:独活、防风、牛膝、秦艽、细辛、白芍、茯苓、寄生、当归、桂枝、杜仲、续断、祁蛇、甘草、川芎3、湿热蕴蒸:臀腿灼痛,腿软无力,关节重着,口渴不欲饮,尿黄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四妙散常用药物:黄柏、苍术、苡仁、牛膝、栀子、车前草、绵茵陈、防己、桑枝、木通。
4、肝肾亏虚:臀部酸痛,腿膝乏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弦细数.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代表方剂:偏阳虚者,右归丸为主方;常用药物: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等。
偏阴虚者,左归丸为主方;常用药物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等。
三、疗效评定1、治愈:臀腿痛消失,梨状肌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
2、好转:臀腿痛缓解,梨状肌压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仍痛。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
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的研究进展梨状肌综合征又称梨状肌损伤,是由于间接外力如闪、扭、蹲、跨等动作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造成撕裂损伤,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痉挛,而刺激压迫坐骨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方法很多,如药物、针灸、针刀、手法、物理疗法、局部注射疗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点,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对梨状肌综合征的各种疗法进行一系列阐述和回顾。
标签: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损伤;针灸疗法1 中药治疗1.1中药内服①损伤初期,素体气血旺盛,瘀血内阻或肥胖痰湿之体,湿邪下注,或久而化热者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用龙胆草10g、木通6g、泽泻15g、生地15g、车前子10g、当归6g、黄芩10g、炒山楂12g、丹参10g,乳香、没药各10g;②久病体虚予当归鸡血藤汤加减[1],方用当归15g、熟地5g、桂圆肉6g、白芍10g、鸡血藤15g、黄芪15g、牛膝10g、五加皮15g。
1剂/d,水煎早晚分服,7剂为1疗程。
药渣加食用醋加热敷痛处,可多次重复使用。
总有效率98.9%[2]。
蒋四清等人应用手法配合该方加二乌(制川乌、制草乌)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8例,痊愈2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治愈的28例经6个月~1年随访,未见复发[3]。
1.2中药熏蒸吴剑静[4]将草乌、川乌、细辛、防风、透骨草、苍术、海桐皮、木瓜、红花、川芎、牛膝、鸡血藤等药物装入布袋中备用。
采用无锡华亨的HH-QL型智能熏蒸床,治疗前将上述药袋放入锅内并加入清水1500ml,接上电源煮药,待舱内温度升至37℃,患者进入舱内,并将舱内温度控制在40~45℃,1次/d,治疗15~25min/次,10次为1疗程。
1.3外敷药陈林娟等[5]应用如意金黄散治疗,其方剂组成为:天花粉5kg,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2.5kg,后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1kg。
共为细末,用时以蜂蜜调敷于局部患处。
每隔3d 换药 1 次。
2 针灸疗法针灸常规选穴位置在: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秩边,阿是穴,委中,殷门等处。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
是指因梨状肌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等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多由外伤史,以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腰部无明显压痛,活动正常,在梨状肌处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梨状肌痉挛,肿胀或肥厚,可触及条索状物,沿坐骨神经可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治法一
取穴:
环跳,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
操作:
用穴位注射疗法,嘱患者侧卧屈膝,痛侧在上,取环跳穴,用7号腰穿针垂直刺入,寻找针感,或直入坐骨板上稍退,抽出针芯,回抽无血,方可将药缓慢推入,病程在1周以内者,用2%利多卡因5毫升,0.5%布比卡因5毫升,0.9%盐水10-15毫升,强的松龙25-50毫克,病程在1周以上者,上药加上维生素B1(200)毫克,b12(100)微克,3日治疗1次,2次后每周1次;
来源:
中国针灸,(1):42, 1996;
治法二
取穴:
秩边,胞盲穴直下,在骶管裂孔旁开3寸处取穴;
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将麻痹针头从穴位处直刺如皮肤,穿透皮下组织,再穿透臀大肌筋膜进入臀大肌,在连续深入进梨状肌下缘时,术者有一种似针尖刺入豆腐内样感觉,患者有明显酸胀反应,多数有向下放散感,这时将针头向后稍退少许,回抽无血时,将硫酸镁葡萄糖注射液加压注入,此时局部酸胀十分明显,注射后将针头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针孔用消毒棉球轻压片刻,隔日或隔2日注射1次,一般5次为1个疗程;
来源: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3):42, 1986;。
综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6例
增加 时 , 出现小 腿 后 外 侧 至 足 部放 射 痛 加 剧 ; 床休 息 可 卧
后, 其症 状可 获减 轻 。梨 状 肌 紧张 试 验 阳性 是 本病 的重要 体征 。 ( ) 有 抬重 物 的伤 病史 , 、 的 “ ” “ ” , 1多 站 蹲 扭 、 闪 史 个
随访半年 以上 。优 5 例 , 4例 , 1 , i例有复发 现象 l 良 可 例 除 外, 其余 5 5例均无复发 。
就会取得“ 事半功倍 ” 的效果 , 获得患 者 良好 的依从 性 , 为治疗
除软组织的痉挛和小关 节 的紊乱 , 从而 迅速 达到缓解 疼痛 的
目的 。疼痛减轻 后 便取 得 了治疗 的主 动权 , 再按 “ 缓则 治其
的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 。
综上所述 , 内外兼 治是祖 国医学 的精华 , 骨伤科 的一大 是
标” 的原则 , 以中药内服起到活血化瘀 、 行气止痛 、 舒筋通 络的 功效 , 促进患部炎症水肿 的吸收 , 而缓解症 状改善腰部 的活 从
动功能 。以 中药外洗可起 到活血舒筋 、 风通络 、 祛 除湿止 痛的 功效 , 通过物理治疗 的热效应及 中药 离子 的透皮 吸收 , 加快 可 患部 的微 循环 , 促进无 菌性炎 症介质 的吸收 , 从而缓解 疼痛 。
2 治疗方 法 2 1 按摩 . 病人俯卧 、 肢伸直 , 肉放松 。以拇 指按压 , 下 肌 先
找到压痛的梨状肌 , 再沿肌纤维 的方 向将 其理顺 , 然后痛 点按
压 1 n 以解痉镇痛 , 0mi, 对慢 性劳损 病例 , 摸到硬 韧的梨 状 在 梨状肌综合征是 由梨状肌损伤引起 , 以骶髂关节 区疼痛 , 坐骨 切迹 和梨 状肌痛 较重 , 射 到太腿 后外 侧 , 放 引起行 走 困
梨状肌综合症的吊瘀疗法
梨状肌综合症的吊瘀疗法·简介中医对本病一般统称为腰腿痛,或称股腿风、股骨风,属于痹症的范畴,西医统称为坐骨神经痛,事实以上称为,都显得笼统,不利于疗效的提高。
临床上所见的腰腿痛病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占绝大部分,其次以梨状肌综合症,但有时两者同时存在,本文介绍梨状肌综合症。
梨状肌图片根据临床上多年的探索,椎间盘与坐骨神经根,梨状肌与坐骨神经干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采用传统吊瘀疗法用之于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扼要介绍如下,请同道斧正。
吊瘀疗法与现代医学的诊疗方法有着显著的不同。
现代医学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从人体组织形态学上认识人体。
这实际上与传统中医学有关人体经脉组织的研究成果一脉相承。
但现代医学与传统的吊瘀疗法在治疗手段上却有较大的差异。
现代医学对于每种疾病,首先是通过各种仪器确定病位,找出病因,并根据病理的分析施以对抗性治疗。
而吊瘀疗法则传承传统中医学标本兼治的法则,是一种通过调理激活人体自身修复功能的自然诊疗。
现代“吊瘀疗法活血剂”,配有滋补和促进肌肉组织生长的元素,可使病变器官和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活化,在祛病的同时,迅速使病变肌体得到修复,无副作用,在最短的时间恢复健康状态。
由于寒凝、气滞、气虚、跌仆闪挫、外伤损及脉络等原因造成人体内在环境恒定失衡,至使离开经脉的血液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而停留于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致瘀血内积,瘀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器官之中,造成腰痛、腿痛、坐骨神经痛、风湿痹痛及外伤后遗症等诸病,给我们带来无限痛苦。
吊瘀疗法就是依据调节人体内在环境平衡的原理,调治活血行气,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使病变细胞活化,恢复自然治愈力的一种物理疗法,在祖国中医史上历经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疗效显著。
人们由于负重、挫闪、扭伤、摔伤、风寒湿邪的刺激,导致梨状肌撕裂、局部痉挛、充血水肿、肥厚,使梨状肌紧张并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臀部疼痛和坐骨神经刺激症状为阳性,即称之为梨状肌综合症。
中西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良方
中西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良方【概述】因梨状肌感受风寒湿邪,或急、慢性损伤,或先天变异,致其发生充血、水肿、痉挛、肥厚等病变,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中医医籍无梨状肌综合征名称,据本病临床特点,应属中医环跳风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髋关节过度内外旋或外展,或肩负重物,久站、久蹲,感受风寒均可损伤梨状肌,使该肌肌膜破裂有部分肌束断裂,梨状肌出血,炎性水肿并呈保护性痉挛状态。
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后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
由于梨状肌的变性,后期常可成一硬性条状肿块,压之疼痛,久之也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萎缩。
二、中医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多由外感风寒湿热,痹阻局部经络,或突然扭闪,损伤臀部肌肉而引起,亦可因局部筋肉气血运行失调而发者。
(一)外邪痹阻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替等,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臀部筋肉,流注下肢经络,使气血痹阻,则生本病。
(二)劳伤筋肉或因劳作,或因行走,或参加体育锻炼,用力过猛,致髋部扭闪,损伤筋肉,致气血瘀阻,亦生本病。
素体臀部筋肉、经络循行异常者,若臀部受外界因素刺激,极易发生本病。
本病的病性以实证为主,预后良好。
日久不愈,可见虚实夹杂之候。
【临床表现】一、多数病人有扛抬重物或蹲、站时下肢或腰臀部“闪、扭”的外伤史,部分病人有明显的受凉史。
二、臀部后部及大腿后侧疼痛,可放射到整个下肢,重者似“刀割样”剧痛,夜不能眠,髋内旋,内收时或腹压增高时可使疼痛明显加重,有的患者有会阴部不适,隐囊、睾丸的抽痛。
三、患者走路时身体呈半屈曲位,重者行走困难甚至跛行。
四、偶有小腿外侧发麻及臀部深在性酸胀感。
五、臀部梨状肌部位局限性压痛明显。
六、俯卧位可在臀部触摸到横条索状物或隆起的梨状肌。
七、直腿抬高试验在60。
前疼痛明显,当抬高超过60。
时疼痛反而减轻。
【辅助检查】X线检查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多数病人有扛抬重物、下肢或腰臀部“闪、扭”的外伤史,部分病人有明显受凉史。
梨状肌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变异或损伤,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的以一侧臀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病因病机梨状肌综合征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急性扭伤如闪、扭、跨越、反复下蹲等动作及慢性劳损均可致伤。
腰部遇有跌闪扭伤时,髋关节急剧外展、外旋,梨状肌猛烈收缩;或髋关节突然内旋,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均可使梨状肌遭受损伤。
有坐骨神经走行变异者更易发生。
临证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考虑与女性怀孕及生产时,对于坐骨神经的长时间挤压和牵拉有关。
梨状肌的损伤可能为肌膜破裂或部分肌束断裂,导致局部充血、水肿,肌肉痉挛,肥大或挛缩,常可压迫、刺激坐骨神经而引起臀部及大腿后外侧疼痛、麻痹。
久之可引起臀大肌、臀中肌的萎缩。
某些妇女由于盆腔炎、卵巢或附件炎等波及梨状肌,也可引起梨状肌综合征。
治疗常规疗法1.理筋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先按摩臀部痛点,使局部略有发热的舒适感,然后术者以双拇指相重叠,触摸钝厚变硬的梨状肌,用力深压并用弹拨法来回拨动梨状肌,弹拨方向应与肌纤维相重直,对较肥胖患者力度不够时,可用肘尖部深压弹拨。
弹拨10~20次后,再做痛点按压。
最后由外侧向内侧顺梨状肌纤维走动方向做推按捋顺,两手握住患肢踝部牵抖下肢而结束。
手法每周2~3次,连续2~3周。
2.药物治疗:急性期筋膜扭伤,气滞血瘀,疼痛剧烈,动作困难,治宜化瘀生新、活络止痛,可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加减;慢性期病久体亏,经络不通,痛点固定,臀肌萎缩,治宜补养气血、舒筋止痛,可用当归鸡血藤汤(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桂圆肉6克,白芍9克,丹参9克,鸡血藤15克)加减;兼有风寒湿痹的,可选用独活寄生汤(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宣痹汤(防风6克,苍术6克,桂枝6克,制川乌 3克,制草乌3克,络石藤9克,当归9克,薏苡仁30克)等加减。
实战中医讲堂:梨状肌综合征
实战中医讲堂: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
一般认为,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或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
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下孔变狭窄,挤压其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因此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称为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
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射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
严重时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双膝跪卧,夜间睡眠困难。
大小便、咳嗽、打喷嚏时因腹压增加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诊断要点】1.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受寒着凉史,或有肩扛重物、或有久蹲、久站后下肢扭伤史。
2.臀部或腰骶部疼痛与跛行患者自觉腰臀部或单侧臀部疼痛或酸胀或冷痛,重者如“刀割样”疼痛,疼痛可放射到大腿后侧和小腿外侧。
疼痛严重时不能入睡,行走不便或跛行。
有时疼痛连及大腿后外侧、睾丸、会阴部;有时会阴部有坠胀感或排尿异常或阳痿。
检查(1)压痛: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痛,并可触摸到紧张、痉挛的肌腹。
(2)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小于60°时疼痛明显,超过60°时疼痛反而减轻。
(3)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患者仰卧,健肢伸直,患肢屈膝屈髋,足跟着床,使患肢过度内旋内收,牵拉梨状肌出现疼痛者为阳性。
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1 点穴疗法本方法适合于急性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通常两三次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对于慢性的梨状肌综合征效果比较慢,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才可以痊愈。
首先需要患者俯卧位,施术者站在患者患侧,用双手拇指指腹与梨状肌垂直轻轻弹拨三十次,然后在梨状肌以及坐骨神经通路上下按摩三到五遍,再然后点按阳陵泉三五下,最后按压梨状肌三分钟即可。
2 梨状肌综合征特效针灸取穴:环跳,居髎,然后以环跳和居髎为边拉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点为第三个穴位,阳陵泉,飞扬。
梨状肌综合征诊疗方案
梨状肌综合征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有外伤或受凉史.②常发生于中老年人.③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多数伴有下肢放射痛、跛行或不能行走.④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在°以内疼痛明显,超过°后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西医诊断参照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外科学(第版)》.①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从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②由于症状较剧且影响行走,故病人就诊时间也较早,肌力地下降多不太严重.③检查时病人有疼痛性跛行,轻度小腿肌萎缩,小腿以下皮肤感觉异常.有时臀部(环跳穴附近)可扪及索状(纤维瘫痕)或块状物(骨痴).④“”字试验时予以外力拮抗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臀部压痛处征可阳性.⑤有髋臼骨折病史者线片上可显示移位之骨块或骨痴.(二)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臀痛如锥,拒按,疼痛可沿大腿后侧向足部放射,痛处固定,动则加重,夜不能眠.舌暗红苔黄,脉弦.、风寒湿阻证:臀腿疼痛,屈伸受限.偏寒者得寒痛增,肢体发凉,畏冷,舌淡苔薄腻,脉沉紧.偏湿者肢体麻木,酸痛重着,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湿热蕴蒸证:臀腿灼痛,腿软无力,关节重着,口渴不欲饮,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肝肾亏虚证:臀部酸痛,腿膝乏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弦细数.二、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松解类手法,包括扌衮、按、揉、点、压、弹拨、擦、振及被动运动等放松肌肉类手法.取穴及部位:环跳、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太溪、昆仑、涌泉及臀部、下肢等.、整复类手法,包括按揉松筋法,弹拨筋络法,肘尖点按法,理筋整复法,舒筋活血法等.()按揉松筋法:患者俯卧,自然放松,术者迭掌按揉患部肌肉,反复按揉使局部肌肉由僵硬变为松软,且有发热感为度.()弹拨筋络法:术者以双手拇指用力触及梨状肌,俯卧位局部点按弹拨揉,然后沿与肌纤维走行方向相垂直地方法来回弹拨次左右.()肘尖点按法:术者屈肘以肘尖在痛点明显处按压,力量务必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缓缓抬起,有较好地解痉止痛之效.()理筋整复法:施掌推法或深按压法,顺肌纤维方向反复推压次,力达深层,再以肘尖深压梨状肌分钟.()舒筋活血法:医者一手扶髋臀部,一手托扶患侧下肢,作屈膝屈髋、外展及旋外等被动运动,反复数次,使之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最后施擦法擦热局部.、特色手法治疗:拔伸牵拉弹拨复位法.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直,第一助手固定患者肩、脊,第二助手双手握住患侧下肢踝部,两名助手呈对抗性牵引,牵引力在同一直线上.术者位于患者背侧,术者以双手拇指用力触及梨状肌,俯卧位局部点按弹拨揉,然后沿与肌纤维走行方向相垂直地方法来回弹拨,可感到梨状肌肌肉松弛,表明已经复位.、手法治疗注意事项:()手法操作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忌用蛮力,以防造成新地损伤.()急性期应慎用弹拨、推压等重手法,尽量采取抚摩、按揉等轻手法,待症状缓解再逐渐加力.()臀部软组织因手法刺激,易出现不同程度地肢体疲劳感及短时疼痛加重等生理性保护发应,可酌情服用活血化瘀地中药.()病程较长者,梨状肌压迫神经干,导致下肢出现废用性肌萎缩,应嘱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二)辨证用药中药辨证口服、气滞血瘀证:治则: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代表方剂:逐瘀止痛汤加减.丹参、当归、牛膝、枳壳、三七、红花、没药、五灵脂、酒大黄、骨碎补、续断、元胡、香附、土鳖虫等.中成药:舒筋胶囊、骨筋胶囊、金马壮骨胶囊(院内制剂)等.、风寒湿阻证:治则: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止痛.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泽兰、狗脊、木瓜、五加皮、肉桂、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等.中成药:虎力散、镇痛散(院内制剂)等.、湿热蕴蒸证:治则:清利湿热,通络止痛.代表方剂:加味二妙散.苍术、黄柏、防己、车前子、扁蓄、蚕砂、泽泻、忍冬藤、赤芍、伸筋草、地龙、木瓜等.中成药:二妙散胶囊等.、肝肾亏虚证:治则:滋补肝肾,舒筋通络,强筋壮骨.阳虚证:推荐方药:右归饮加减.山药、杜仲、萸肉、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胶、川芎、当归、牛膝、狗脊、桑寄生、川断、菟丝子等.阴虚证:推荐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子、女贞子、炙甘草、茯苓、补骨脂、杜仲、骨碎补、当归等.中成药:虎潜丸、藤黄健骨片、蛇王腰突胶囊(院内制剂)等.(三)针灸疗法、针刺法:患者呈侧卧位,屈曲患肢,伸直健肢,在梨状肌表面投影处由髂后上棘至尾骨尖作连线,在距髂后上棘处作一标点,该点至股骨大转子地连线即是,沿肌纤维走向顺序排列针针,深度约寸,再刺患侧大肠俞、秩边、居髎、承扶、三阴交等穴.气滞血瘀型腰痛病配肝俞、血海、大椎、支沟、阳陵泉;风寒湿型腰痛病配阴陵泉、地机、华佗夹脊穴、腰阳关、委阳、阿是穴;肝肾亏虚型腰痛病以肾阳虚为主配太溪、命门,以肝肾阴虚为主配太溪、志室、承山等.根据不同证型采取补泻手法,达到尽快缓解疼痛地目地.急性期以泻法,慢性期以平补平泻法,以有酸麻感向远端放射为宜.针灸一天次,每次.还可选取电针治疗以解痉止痛.、灸法: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火针等.(四)其他外治法:、中药熏药、中药涂擦、中药热奄包治疗:()气滞血瘀证选用伤科洗药号方(香附、地骨皮、透骨草、红花、五加皮、申姜等)治疗.()风寒痹阻证选用伤科洗药号方(乌蛇、木瓜、伸筋草、丁香、红花、川乌等)治疗.()肾气亏虚证选用伤科洗药号方(牛膝、肉桂、土虫、川乌、附子、炙马钱子等)治疗.、刺络拔罐法:委中、环跳用三棱针深刺寸,并在其周围点刺数针放血、拔罐,吸出血性分泌物或血液.、针刀疗法:()定位:患者取侧卧患肢屈曲位,皮肤常规消毒铺巾,选个标记点在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中点和股骨头大转子顶部连线地外为一点,此点与股骨大转子顶连线中点为另一点处进针.用龙胆紫定位,后消毒;()定向:使针刀地刀口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平行,若肌纤维方向不与神经血管平行,以神经、血管方向为准;()加压分离: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其余三指托住针体,稍加压力而不刺破皮肤,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使刀口下地神经、血管分离到刀口两侧;()刺入:继续加压,感到坚韧时,说明刀口下组织已接近病变处,稍加压即可刺透皮肤,刺到需要深度,施行剥离手法.针刀直刺至髋臼上缘和股骨颈关节囊处;()起针后用苯扎氯胺贴外敷.治疗天一次.、封闭疗法:常规皮肤消毒,选取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注射液和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混合液,用号针头经梨状肌解剖投影部位刺入梨状肌肌腹,病人诉有酸麻胀感时缓慢注入.、穴位注射:在穴位上注射药物地一种疗法,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较长时间持续性刺激穴位地双重作用直接作用于穴位局部.常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地注射药物有三类:()活血祛瘀药物,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等;()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注射液等;()激素、局麻药等,如地塞米松、强地松龙、曲安奈德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及普鲁卡因注射液等.、银质针疗法()患者取俯卧位.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下缘连线地上与下交界处,选准软组织压痛点为进针点,无菌操作下在每个进针点作利多卡因注射液皮内注射,皮丘直径约.根据患者胖瘦在进针点选择长度地银质针缓缓垂直进针约达梨状肌部,出现下肢放射麻木感时退针.并向一侧偏斜°°,再进针,纵行分离松解坐骨神经一侧次.然后以同样方法松解坐骨神经另一侧,最后横行弹拨次.坐骨结节上部(枚,针距为)分行呈弧形直刺达骨膜.()梨状肌在股骨大粗隆尖部附着处选准软组织压痛点(单侧约枚).无菌操作下在每个进针点作利多卡因注射液皮内注射,皮丘直径约.选择.长度地银质针分别刺人皮丘,向病变方向作直刺或斜刺,经过软组织病变区,直达大粗隆尖端部附着处,引出较强针感.()在每一支银针地圆球形针尾上装一艾球点燃,艾球直径,燃烧时患者自觉有来自深层组织地温热感.若艾球燃烧加热值高峰时,因针体选择欠长会使针眼周围皮肤产生灼痛难忍,此时可用备好地生理盐水地注射器将水从针头喷出直至高热地针柄,瞬间即可降温而消除灼痛.但切勿使用酒精代替生理盐水,以免引燃酒精发生烫伤.()艾火熄灭后,待针身余热冷却后方可起针,针眼涂以碘酒让其暴露,天内不接触水和不洁物,在同一个病变治疗区仅作次热灸治疗.多个病变区域地治疗,间隔时间以周为宜.(五)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六)运动疗法、做髋关节地内外旋、内收外展地被动锻炼.在做锻炼地时候患者仰卧床上,患肢屈膝屈髋,亦可做双手推膝关节及患侧髋地内旋活动,每日.、患侧下肢力量锻炼.如空蹬练习法,患者仰卧位,先做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然后屈髋屈膝用力向斜上方进行蹬腿动作,每日次,每次下.、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燕飞法等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地原则,以不劳累和额外增加痛苦为度,禁止做蛙跳动作.(七)其他治疗: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如甘露醇注射液、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等).(八)手术治疗:可采用梨状肌松解术治疗.(九)护理、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检查,了解全身情况.保持病区内地安静、清洁、温度适宜,给患者提供舒适地休息环境.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患肢在外展外旋位,避免髋关节地旋转动作,使梨状肌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水肿地消除和疼痛地尽快缓解.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地目地、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疼痛护理观察患者疼痛性质、部位及规律,做好疼痛评估.注意臀部及下肢地防风、保暖,避免不良刺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地药物.用药时应向患者说明药物地功效、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心理护理深入病房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提出疑问,及时解除心理障碍.向患者讲解有关于梨状肌综合征地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帮助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消除个别患者因疾病引起地恐惧或对治疗效果地疑虑.也有患者对治疗地期望值过高,护士也应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正确、良好地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治疗后地护理嘱患者平卧休息后,适度下床活动.观察治疗处是否干燥、清洁,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等局部炎症反应;臀部、腿部疼痛程度变化和下肢活动感觉情况.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嘱其多饮温开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三、疗效评价评价标准:参照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臀腿痛消失,梨状肌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好转:臀腿痛缓解,梨状肌压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仍痛.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一、梨状肌损伤综合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ICD-10编码:G57.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梨状肌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梨状肌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梨状肌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
2.适合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双髋部X线片、肌电图、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2.针灸疗法3.其他外治法(1)中药熏药、涂擦、热奄包治疗(2)针刀疗法(3)穴位注射(4)银质针疗法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怯瘀止痛。
(2)风寒湿阻证: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经络养生』祖传秘方:梨状肌综合征特效验方疏通法
『经络养生』祖传秘方:梨状肌综合征特效验方疏通法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系因臀部深层的梨状肌损伤后刺激或压迫神经而致急慢性坐骨神经痛、臀部困痛、下肢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患侧臀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区分配放射性疼痛,常因劳累或感受风寒湿邪而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严重者直觉臀部有“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不能入睡,出现间歇性跛行;梨状肌局部有压痛和放射痛,可触及条索状隆起,有钝厚感,或肌肤呈弥漫性肿胀,肌束变硬、弹性减低,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梨状肌紧张实验均阳性。
辩证施以中药、针灸、推拿手法,穴位封闭等均可收到良好效果,综合治疗则相得益彰。
秘方及用法:第一步:舒筋活络,一推为主。
术者于掌着于患处,以掌根为力点,作上下或左右节律性推动,依病情而做相应的轻重、快慢法。
第二步:缓解痉挛,以滚揉相济。
术者手握空拳,以手背和小指、无名指、中指或指掌关节的背面着于患部的敏感点,逐渐由浅入深不断滚动,使力渗透至病所,然后换用大拇指,着力于梨状肌,朝肌纤维方向弹拨数次,梳理肌筋。
对肥胖者,可肘尖按揉患部。
第三步:调和气血,以拍击为主。
术者用单掌或双掌虚拍击患部,先轻后重,举止分明,达到调和的作用,最后在患肢承山穴、委中穴处提弹两遍。
每日一次,六次为一个疗程。
方解:本方具有舒筋活络之功。
主治梨状肌综合征患者。
临床应
用本方治疗281例,结果痊愈232例;显效29例;好转16例。
总有效率达98.6%,疗效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荐方人:徐三文。
梨状肌综合征三中药方
梨状肌综合征三中药方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8例1988年以来,笔者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制川乌、草乌内服,配合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8例,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8岁,平均41.5岁;左侧发病者24例,右侧发病者14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25天,平均1.1年。
诊断依据:①多数患者有急慢性外伤史;②患者臀部及同侧下肢酸胀及烧灼样疼痛,站立及坐时加重;③臀部梨状肌可扪及条索状物,按压可诱发下肢疼痛或麻木酸痛,多伴有臀部及下肢肌肉萎缩;④直腿抬高时,可引发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抬高超过60°,疼痛反而减轻。
患肢内旋可诱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即梨状肌紧张试验(+);⑤腰部无畸形及压痛,无活动障碍。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治疗方法2.1中药治疗当归四逆汤加制二乌内服:当归15g,桂枝12g,白芍30g,炙甘草、通草各10g,大枣6枚,细辛、制川乌、草乌各9g.上药加水500ml,浓煎取汁250ml,分2次温服,1剂/d.2.2手法治疗①患者俯卧位。
术者以捏揉法按摩臀部肌肉,使局部有温暖舒适感;②双拇指重迭,触摸梨状肌,用弹拨法来回拨动梨状肌。
弹拨方向应与肌纤维方向垂直;③双拇指重迭用力点按梨状肌部位最痛点,在患者能耐受的力度下,持续约2分钟,然后重力点按痛点2次;④沿梨状肌纤维方向,由外侧至内侧作推按舒顺;⑤ 以揉扌衮拍法放松臀部肌肉,并将患肢作内收内旋及外展外旋2~3次。
全部手法约需30分钟。
3.治疗结果38例经1~2个疗程治疗,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正常工作和生活)28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梨状肌尚有轻度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6例;进步(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改善)4例。
治愈的28例经6月~1年随访,未见复发。
4.讨论梨状肌是位于臀部深层的一块肌肉。
坐骨神经大多在其下方或肌腹之间穿出。
当梨状肌受损后,充血、水肿、痉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状肌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1)有外伤史或受凉史。
(2)常发生于中老年人。
(3)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灼烧样”剧痛,多数伴有下肢放射痛、跛行或不能行走。
(4)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支腿抬高在60°以内统统明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从臀部经大腿后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
(2)由于症状较剧且影响行走,故病人就诊时间比较早,肌力的下降并不严重。
(3)检查时病人有疼痛性跛行,轻度小腿肌肉萎缩,小腿以下皮肤感觉异常。
有时臀部(环跳穴附近)可扪及条索状或块状物。
(4)“4”字试验时予以外力拮抗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臀痛如锥,拒按,疼痛可沿大腿后侧向足部放射,痛处固定,动则加重,夜不能眠,舌暗红苔黄,脉弦。
2.风寒湿痹证:臀腿疼痛,屈伸受限。
偏寒者得寒痛增,肢体发凉,畏冷,舌淡苔薄腻,脉沉紧。
偏湿者肢体麻木,酸痛重着。
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3.湿热痹阻证:臀腿灼痛,腿软无力,关节重着,口渴不欲饮,尿黄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肝肾亏虚证:臀部酸痛,腿膝乏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法(一)手法治疗可选用滚、按、揉、点、压、弹拨、擦、振及被动运动等放松肌肉类手法。
取穴及部位:环跳、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太溪、昆仑、涌泉及臀部、下肢等。
1.按揉松筋法:患者俯卧位,自然放松,术者叠掌按揉患部肌肉,反复按揉使局部由僵硬变为松软,且有发热感为度。
2.弹拨筋络法:术者以双手拇指用力触及梨状肌,俯卧位局部点按弹拨揉,然后沿与肌纤维走行方向垂直的方法来回弹拨10次左右。
3.肘尖点按法:术者屈肘以肘尖在痛点明显处按压3分钟,力量务必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缓缓抬起,有较好的解痉止痛之效。
4.理筋整复法:施掌推法或深按法,顺肌纤维方向反复推压5-8次,力达深层,再以肘尖深压梨状肌2-3分钟。
5.舒筋活血法:医者一手扶髋臀部,一手托扶患者下肢,作屈膝屈髋、外展及旋外等被动运动,反复数次,使之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最后施擦法擦热局部。
6.拔伸牵拉弹拨复位法:患者去健侧卧位,健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直,第一助手固定患者肩、背,第二助手双手握住换则会下肢踝部,两名助手呈对抗性牵引,牵引力在同一直线上。
术者位于患者背侧,术者以双手拇指用力触及梨状肌,俯卧位局部点按弹拨揉,然后沿着肌纤维走行方向垂直的方法来回弹拨,可感到梨状肌肌肉松弛,表明已经复位。
(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患者呈侧卧位,屈曲患肢,伸直健肢,在梨状肌表面投影处由髂后上棘至尾骨尖作连线,在距髂后上棘3厘米处作一标点,该点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即是,沿肌纤维走向顺序排列针3针,深度约为2-3寸,再刺患侧大肠腧、秩边、居髎、承扶、三阴交等穴。
气滞血瘀证配肝俞、血海、大椎、支沟、阳陵泉;风寒湿证配阴陵泉、地机、滑脱夹脊穴、腰阳关、委阳、阿是穴;肝肾亏虚证已肾阳虚为主配太溪、命门,以肝肾阴虚为主配太溪、志室、承山等。
根据不同证型采取补泻手法。
急性发作以泻法为主,慢性发作以平补平泻为主,以有酸麻感向远端放射为宜。
针灸一天1次,每次30分钟。
还可以选取电针治疗。
2.温针灸操作:去阿是穴为主,患者去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阿是穴进针,进针后捻转泻法,留针期间在针灸针针尾部置一长约5cm的艾条,并将其点燃,待艾火熄灭后出针。
(三)其他外治法1.中药薰药、涂擦、热奄包治疗(1)气滞血瘀证选用活血止痛汤加减(香附、地骨皮、透骨草、红花、五加皮、生姜等)治疗。
(2)风寒痹阻证选用祛风活络汤加减(乌蛇、木瓜、伸筋草、丁香、红花、川乌等)治疗。
(3)肾气亏虚证选用补肾壮骨汤加减(牛膝、肉桂、土虫、川乌、附子、炙马钱子等)治疗。
2.针刀疗法(1)定位:患者取侧卧位,皮肤常规消毒铺巾,选2个标记点再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中点和股骨头大转子顶部连线的外1/3为一点,此点与股骨头大转子顶连线中点为另一点处进针。
用龙胆紫定位,后消毒;(2)定向:使针刀的刀口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平行,若肌纤维方向不与神经血管平行,以伸进、血管方向为准;(3)加压分离: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其余三指托住针体,稍加压力而不刺破皮肤,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使刀口下的神经、血管分离到刀口两侧;(4)刺入:继续加压,感到坚韧时。
说明刀口下组织已接近病变处,稍加压即可刺破皮肤,刺到需要深度,施行剥离手法。
针刀直刺至髋臼上缘和股骨颈关节囊处。
3.穴位注射选用当归注射液等,注射环跳、阿是穴等穴位。
4.银质针疗法(1)患者取俯卧位。
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下缘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选准软组织压痛点为进针点,无菌操作下在每个进针点作0.2%利多卡因注射液皮内注射,皮丘直径约1厘米。
根据患者胖瘦在进针点选择12厘米长度的银质针缓缓垂直进针约4-8厘米达梨状肌部,出现下肢放射麻木感时退针5毫米。
并向一侧偏斜25°-30°,再进针10毫米,纵形分离松解坐骨神经一侧3次。
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松解坐骨神经的另一侧,最后横行弹拨2-3次。
坐骨结节上部(6枚,针距为1.0-1.5厘米)分2行呈弧形直刺达骨膜。
(2)梨状肌在股骨大粗隆尖部附着处选准软组织压痛点(单侧约4枚)。
无菌操作下每个进针点作0.2%利多卡因注射液皮内注射,皮丘直径1厘米。
选择10-12厘米长度的银质针分别刺入皮丘,向病变方向作直刺或斜刺,经过软组织病变区,直达大粗隆尖端部附着处,引出较强针感。
(3)在每一支银针的圆球形针尾上装一艾球点燃,艾球直径2厘米,燃烧时患者自觉有来自深层组织的温热感。
若艾球燃烧加热值高峰时,因针体选择欠长会使针眼周围皮肤产生灼痛难忍,此时可用备好的生理盐水的20毫升注射器将水从针头喷出直至高热的针柄,瞬间即可降温而消除灼痛。
但切勿使用酒精代替生理盐水,以免引燃酒精发生烫伤。
(4)艾火熄灭后,待针身余热冷却后方可起针,针眼涂以2%碘酒,3天内不接触水和不洁物,在同一病变治疗区仅作一次热灸治疗,多个病变区域的治疗,间隔时间以2-3周为宜。
(四)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逐瘀止痛汤加减。
丹参、当归、牛膝、枳壳、三七、红花、没药、五灵脂、酒大黄、骨碎补、续断、元胡、香附、土鳖虫等。
中成药:七厘散等。
2.风寒湿阻证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推荐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肉桂、秦艽、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等。
中成药:云南白药膏、追风透骨丸等。
3.湿热痹阻正治法: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
苍术、黄柏、防己、车前子、萹蓄、蚕砂、泽泻忍冬藤、赤芍、伸筋草、地龙、木瓜等。
中成药:二妙丸等。
4.肝肾亏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泽兰、狗脊、木瓜、五加皮、肉桂、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片等。
(五)健康指导1.体位指导:患者应多卧床休息,保持患肢在外展外旋位,避免髋关节的旋转动作,使梨状肌处于放松状态。
2.饮食调理:患者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温开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情志调摄: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解除心理障碍,消除个别患者因疾病引起的恐惧或对治疗效果的疑虑。
4.功能锻炼(1)做髋关节的内外旋、内收外展的被动训练。
(2)患侧下肢力量锻炼。
如空蹬练习法。
(3)腰背肌功能锻炼。
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法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治愈:臀腿痛消失,梨状肌无压痛,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臀腿痛消失,梨状肌压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仍痛。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临床症状评分表(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评定》拟定临床症状评分表)。
积分(1)臀部疼痛无 0偶有轻度臀部疼痛 1常有在轻、中度臀部疼痛 2常有剧烈臀部疼痛 3(2)下肢疼痛无 0偶有轻度下肢疼痛 1常有在轻、中度下肢疼痛 2常有剧烈下肢疼痛 3(3)步行能力正常 0步行500米以上发生疼痛 1步行500米以内发生疼痛步行100米以内发生疼痛 3 (4)梨状肌压痛无压痛 0有压痛 2(5)直腿抬高试验正常 030°-70° 1<30° 2(6)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 0阳性 2总分数总评分最高为15分,最低为0分,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通过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
改善率还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为>90%为治愈,30%-90%为有效,<30%为无效。
分别于治疗前,第7天,第14天选用拟定临床症状评分表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