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料裂缝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灌浆料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的疏忽,容易出现有裂缝的情况。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能够在施工中避免,尽可能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下面几点就是在灌浆料施工过程中最容易造成裂缝形成的原因:
1、单方水泥用量大,水化热高
基础灌浆料强度等级为C45,所采用的灌浆料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为550kg/m,然而水泥用量大,水化热高,灌浆料收缩也大,因此采用水泥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其28d水化热也比较其他品种水泥的水化热高,这两种因素也可以对裂缝造成影响。
2、入模温度过高
根据实际施工操作时的记录,当沙石置于露天料场堆放,其温度可达35℃,水泥温度一般为25-30℃,拌合水温度也在15-20℃,因此灌浆料的入模温度近30℃,无形中则增加了灌浆料内部的温度,也增大了灌浆料内外温差,更容易促进裂缝的形成。
3、内外温差度控制不好
灌浆料的内外温差不一致。容易延误工程,造成施工不变。根据温升计算,在灌浆料浇筑完毕第3d时,基础内灌浆料最高温度为60℃左右,此时灌浆料内外最大温度差为40℃左右,当地下和室外墙基础截面尺寸为()m×,则灌浆料条基表面系数较大,加上有受到过雨水的冷却冲洗,且施工现场地多数处于郊外,郊外的场地空旷,散热快,容易造成灌浆料表面附近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
灌浆料内部产生压应力,造成灌浆料表面附近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灌浆料内部产生压应力,上表面(非模板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此时灌浆料的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灌浆料内外的温差T=40℃>25℃(规范规定)因内外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大于此时灌浆料的极限拉应力,于是产生字条及顶面向下发展的裂缝,而条基侧面有模板维护,散热较慢,虽稍有裂缝却较轻微,但总的规律是表面裂缝宽于内部。裂缝多发生在灌浆料浇筑后的升温阶段,一般在灌浆料浇筑后的第三天开始出现裂缝。该基础此时的裂缝是灌浆料浇筑完3d后产生的温升裂缝。在灌浆料施工前一定要控制好灌浆料的内外温差,对其进行估算,保证施工的顺利的进行。
4、降温收缩掌握不够
灌浆料浇筑完3d后,灌浆料内部会逐渐降温,散热降温时内部产生收缩,而且在灌浆料硬
化过程中内部拌合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凝体的胶凝等作用,容易促使灌浆料硬化收缩,在收缩过程中,基础受到基底岩石和锚杆的约束,这样在基础内部自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此拉应力大于灌浆料的抗拉强度时,自然产生自基底向上发展的裂缝,因裂缝形成与结构最薄弱的截面,因此,自表面形成的温度裂缝与自基地产生的降温收缩裂缝就贯穿连通全截面,形成本工程的裂缝形式。
5、养护措施不当
对灌浆料的养护措施不当则更容易造成裂缝的形成。现场灌浆料的养护措施为灌浆料浇筑完毕的第一天,对灌浆料进行每喷水养护一次,并覆盖草包一层,养护水温度为25摄氏度。
如浇筑完毕后出现降小雨的情况,一般雨水温度为20℃左右,如果未对灌浆料进行任何覆盖容易造成灌浆料温度上升至40℃,形成灌浆料条基表面散热快,这样也是造成产生灌浆料裂缝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