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关系史专著_评_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研究_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阅读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阅读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料目录(节选)一、有关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及研究的工具书(一)综合性书目《中国近现代史论著目录总汇》(1980—1990),徐舸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清史稿·艺文志》,赵尔巽等撰,中华书局1976年7月版。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附索引)。

全二册,章钰、武作成等编。

中华书局1982年。

(二)专题性书目《太平天国资料目录》,张秀民、王会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研究太平天国史著述综目》,姜秉正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5月版。

《教案史料编目》(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丛书第五种),吴盛德、陈增辉合编,1932年。

《辛亥革命资料目录》,南京图书馆编,1981年7月印。

《武汉地区辛亥革命史料联合目录》,湖北省图书馆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1981年印。

《辛亥革命书刊目录》(初稿),上海图书馆1962年编印。

《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魏建猷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地方志综录》,朱士嘉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重印第一版。

《京津地区所藏有关北洋军阀的书目》,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

《民国笔记概观》,郑逸梅著,上海书店1991年6月版。

《清季各国照会目录》,张德泽著。

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孙中山著作及研究书目资料索引》,中山大学图书馆等编印,1979年印。

《馆藏广东辛亥革命资料索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81年编印。

《孙中山研究总目》,苏爱荣、刘永为编,团结出版社1990年3月版。

《晚清戏曲小说书目》,阿英编,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三)期刊目录《1833—1949年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史学论文分类索引》,周迅、李凡、李小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2月版。

《太平天国史报刊资料索引》(1949,10—1961,12,15),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61年版。

近代中国对日外交

近代中国对日外交

近代中国的对日交往---北京政府的对日外交[论文摘要]在近代中国的对日外交进程中,我们经历了五大时期的外交进程,本文对北京政府时期的对日外交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通过对北京政府在辛亥革命时期与中日外交形式,袁世凯军阀主政时期的对日外交,北洋集团分裂和衰亡时期的对日外交三个重要时期的外交探究,进一步了解北京政府执政时期对日外交的变化,整个近代中国对日外交的影响,乃至对整个中国对日外交的历史作用和延续。

[关键词]北京政府外交军阀亲善中日外交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人们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两国的邻近与交往的密切。

中日关系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不断的在冲突与融合中转变,这一切都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与社会原因中产生的,而在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与日本也都产生与改变了外交策略,以适应当时复杂的社会因素与变化。

近代中国对日本的外交不仅仅局限于两国之间的关系与格局,特别是在历经了各种历史变迁、社会变革以及沉重的历史教训之后,中国政府也开始改变对日外交的观念与策略,但若要正确认识今后中国与日本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对日本外交的发展进程的规划,就不能忽视对近代中国对日外交的五大时期进行探索、分析与研究,而这五大时期分别是晚清政府的对日外交、北京政府的对日外交、国民政府初期的对日外交、抗日战争的对日外交,战后中国的对日外交,本文则着重对北京政府时期的对日外交经行分析与研究。

清政府灭亡后,经过短暂的临时政府时期,北洋集团控制了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成为中国的中央政府。

北京政府延续了清政府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局面没有大的变化,国家权益继续不断丧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为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国家地位与列强展开交涉,但成果很有限。

随着民族的日益觉醒和国民革命的逐渐兴起,反帝爱国的浪潮在中华大地勃兴,有力地推动了北京政府推行修约外交,迫使列强作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表态。

由于北洋集团的分裂和没落,中国外交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中国仍然限于半殖民地的不利处境。

中国近代史书籍介绍

中国近代史书籍介绍

中国近代史书籍介绍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书籍介绍:
1.《光绪朝史事汇编》:该书是清朝末年编写的一部权威的近
代史资料汇编,收集整理了大量与光绪年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关的历史文献。

2.《辛亥革命史》:由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编写的关于辛亥革
命的专著,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的发生、进展和影响,是了解辛亥革命的重要参考资料。

3.《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该书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初期
撰写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详细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性质、地位和斗争,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4.《全球通史》:该书由著名历史学家潘维编写,系统梳理了
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其中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

5.《大公报》:这是上海《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的报纸,
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通过阅读该报的历史档案,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6.《中国的精神》:由胡适撰写,是中国学术史上有重大影响
的毕业论文和后来修改的书籍。

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剖批判
以及对于西方文明的敬愿,带有很深层次的洞见。

7.《中国近代史纲要》:由唐德刚、李经世、杨振宁等历史学家合著,该书是一部系统全面地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教科书,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近代史的不同方面,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变革和思想演变具有重要帮助。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2019尔雅答案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2019尔雅答案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一)1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派喊出了的口号是()A ∙A、以日本为师∙B、求富∙C、求强∙D、中体西用2《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C∙A、1840年∙B、1841年∙C、1842年∙D、1843年3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哪一年发生的?A∙A、1868年∙B、1854年∙C、1842年∙D、1840年450年代时,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几年制教学?C∙A、3年∙B、4年∙C、5年∙D、6年5中国近代史而言,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复杂,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国家关系是:B∙A、A中美∙B、B中日∙C、C中俄∙D、D中印6日本是哪一年被美国打开大门的?B∙A、1852年∙B、1854年∙C、1860年∙D、1864年王晓秋认为近代对中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个国家?A∙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8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A∙A、1840年∙B、1846年∙C、1940年∙D、1946年9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C∙A、A《日本国志》∙B、B《劝学篇》∙C、C《日本变政考》∙D、D《康南海自编年谱》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后,与日本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

正确11《日本国志》作者是魏源。

错误12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宫崎滔天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正确13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集大成著作是《日本人》错误14中国的世界史应该放在世界的角度来考察,这是拓宽研究视角的主要视角。

正确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二)1《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是谁的著作?AA、王晓秋∙B、康有为∙C、黄遵宪∙D、李大钊2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B∙A、A室町时代∙B、B幕末和明治初年∙C、C大正时期∙D、D战国时代3最早去日本交流的文人B∙A、A魏源∙B、B罗森∙C、C黄遵宪∙D、D李鸿章4“千岁丸”访华的日本人不包括()C∙A、高杉晋作∙B、中牟田仓之助∙C、伊藤博文∙D、日比野辉宽5“千岁丸”访问上海的时间是()D∙A、1840年∙B、1842年∙C、1860年∙D、1862年6日本访华旅行记《观光游记》的作者C∙A、A川端康成∙B、B佐久间象山∙C、C冈千仞∙D、D吉野作造7《海国图志》的作者是()B∙A、林则徐∙B、魏源∙C、黄遵宪∙D、洪秀全8中国最早去日本的文人是罗森。

2020超星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

2020超星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

2020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一)1【单选题】50年代时,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几年制教学?A、3年B、4年C、5年D、6年我的答案:C2【单选题】王晓秋认为近代对中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个国家?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我的答案:A3【单选题】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A、1840年B、1846年C、1940年D、1946年我的答案:A4【单选题】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A、A《日本国志》B、B《劝学篇》C、C《日本变政考》D、D《康南海自编年谱》我的答案:C5【判断题】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宫崎滔天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我的答案:√6【判断题】中国的世界史应该放在世界的角度来考察,这是拓宽研究视角的主要视角。

我的答案:√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二)1【单选题】《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是谁的著作?A、王晓秋B、康有为C、黄遵宪D、李大钊我的答案:A2【单选题】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A、A室町时代B、B幕末和明治初年C、C大正时期D、D战国时代我的答案:B3【单选题】最早去日本交流的文人A、A魏源B、B罗森C、C黄遵宪D、D李鸿章我的答案:B4【单选题】“千岁丸”访华的日本人不包括()A、高杉晋作B、中牟田仓之助C、伊藤博文D、日比野辉宽我的答案:C5【单选题】“千岁丸”访问上海的时间是()A、1840年B、1842年C、1860年D、1862年我的答案:D6【单选题】日本访华旅行记《观光游记》的作者A、A川端康成B、B佐久间象山C、C冈千仞D、D吉野作造我的答案:C7【单选题】《海国图志》的作者是()A、林则徐B、魏源C、黄遵宪D、洪秀全我的答案:B8【判断题】中国最早去日本的文人是罗森。

我的答案:√9【判断题】《海国图志》对近代日本维新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的答案:√得分:8.7分10【判断题】通过史料研究可以看出,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2020超星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

2020超星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

2020大学生网课《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章节测试答案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一)1【单选题】50年代时,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是几年制教学?A、3年B、4年C、5年D、6年我的答案:C2【单选题】王晓秋认为近代对中国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个国家?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我的答案:A3【单选题】鸦片战争是在哪一年发生的?A、1840年B、1846年C、1940年D、1946年我的答案:A4【单选题】光绪帝维新变法的教科书A、A《日本国志》B、B《劝学篇》C、C《日本变政考》D、D《康南海自编年谱》我的答案:C5【判断题】两国关系恶化的年代宫崎滔天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我的答案:√6【判断题】中国的世界史应该放在世界的角度来考察,这是拓宽研究视角的主要视角。

我的答案:√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二)1【单选题】《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是谁的著作?A、王晓秋B、康有为C、黄遵宪D、李大钊我的答案:A2【单选题】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认识及其中国观的转折时期A、A室町时代B、B幕末和明治初年C、C大正时期D、D战国时代我的答案:B3【单选题】最早去日本交流的文人A、A魏源B、B罗森C、C黄遵宪D、D李鸿章我的答案:B4【单选题】“千岁丸”访华的日本人不包括()A、高杉晋作B、中牟田仓之助C、伊藤博文D、日比野辉宽我的答案:C5【单选题】“千岁丸”访问上海的时间是()A、1840年B、1842年C、1860年D、1862年我的答案:D6【单选题】日本访华旅行记《观光游记》的作者A、A川端康成B、B佐久间象山C、C冈千仞D、D吉野作造我的答案:C7【单选题】《海国图志》的作者是()A、林则徐B、魏源C、黄遵宪D、洪秀全我的答案:B8【判断题】中国最早去日本的文人是罗森。

我的答案:√9【判断题】《海国图志》对近代日本维新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的答案:√得分:8.7分10【判断题】通过史料研究可以看出,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中日关系概述

中日关系概述

中日关系概述一、近代史上中日关系近代以前,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存在国家的交往,同时,民间领域的交流也在频繁展开。

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常被称为朝贡关系。

如果周边国家向中国派遣使节并进献贡品,中国就承认该国国王的权位,并回赠礼品。

之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就不再进行特别的干涉。

16世纪后期以后,中国与日本已经不存在朝贡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中心展开。

在这种大的框架下,中、日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欧美各国为了顺利地销售商品和获取原料,开始侵占亚洲各地。

这一时期东亚的历时就不能不在欧美各国的强大压力下展开。

中国试图击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倾入,但是在战争中失败,被迫以不平等的关系同西方国家交往。

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的消息是日本幕府政府感到震惊。

在10年后,即1853年,当美国军舰来到日本逼迫其开港的时候,幕府在第二年就结束了持续200余年的锁国政策而开国了。

接着日本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68年日本武士中反对幕府的势力上升,推翻了将军的政权,建立了新政府。

幕府被推翻,新国家诞生,这一政治、社会的巨大变化被称为“明治维新”。

新政府成立后积极向欧美学习,从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仿真。

为此,积极展开对外交流,政府聘用了许多外国人作教师,并把留学生派往欧美。

日本新政府在成立四年后拍使节团前往欧美学习,用1年零10个月的时间考察了美国、英国、法国、普鲁士、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情况后回国。

使节团的出访清楚地表明了日本要走的道路,即脱离亚洲,加入西洋强国之中。

因为这时的主导思想是:亚洲比西洋落后,应将亚洲“先进”的日本的支配之下。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与中国的抵抗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新国家的日本,随着实力的增强开始动用军队对东亚地区实施侵略。

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后,遂将台湾变为殖民地;1905年日俄战争取得胜利后,又将韩国变成保护国;在控制大连、旅顺和库页岛等南部地区的同时,日本又开始加速对大陆进行侵略。

宏富新著论中日——试评《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丛书》

宏富新著论中日——试评《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丛书》
迄 今 最为 复杂 的两 国关 系 如 何 概括 , 何 特 点 , 为 史 学 家 是 向 们 头 疼 的 事 , 是检 验 治 学功 力 的事 。 也
国主义的国际同盟 关 系时说 “日本 已经 成为 近代帝 国主 义
… …
近代帝 国主义都是世界体制 。 在地球各处 , …‘ 同某些 国
时 间 编 年 叙述 的成 例 , 少 有 的 以政 治 、 事 、 用 军 经济 和文 化 的
其次 , 在战争中 , 两国 的外交始 终斡 旋在 国际社会 的制 约 和介入 中, 这种制约和介入 , 某种程度 成为 制定两 国间有
关 政 策 的重 要外 力 。 甲午 战 争前 , 日本 蓄 谋 与英 国签 订 了 同
实, 给人 以简洁厚重之感 。读 罢此书 , 感觉到 这是一部 关于 近代 中日关系的资料宏 富、 观点创新 、 具有一 定史学价 值的 重要学术研究成果 ; 是一部准确 、 翔实 、 系统地 回望 、 概括 、 归 纳、 总结 和省视近代 中 日关系 的新型教材 。本书在 以下方面 体现 了作者力求辩证求实与观点创新 的研究理念 , 较好地体
周 力
( 宁省 广播 电视 局 , 宁 沈 阳 10 0 ) 辽 辽 04 1
[ 关键词 ] 日关系; 中 李鸿章 ; 甲午中 日战争 ; 江桥抗战 [ 摘 要 ] 近代 中日关系史研 究丛书》 国际视 野的大背景 中诠释 近代 中 日外交 关系的鲜 明特 点, 《 在 客观评价 了 [ 文献标志码] E [ 文章编号] 0 8 2 3 (0 1 0 07 o 10 - 68 2 1 )2- 14一 4
现 了该 书 的学 术研 究 价 值 。

成轴心 同盟 , 与俄 国订立 《 E 中立 条约 》 企 图称 霸世 界。 苏 t ,

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东亚文化视野下的日本语言文学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清朝时有一些日本人因海难漂流至我国,当时官府的一般政策是。

参考答案:先送至乍浦后再遣送回国2.所谓“信牌”,是指一种。

参考答案:贸易许可证3.日本举国体制大规模学习和模仿大陆文化的八—九世纪被称作什么时代?参考答案:汉风讴歌时代_国风暗黑时代_唐风讴歌时代4.日本最著名的古典作品、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是?参考答案:《源氏物语》5.作品多有借鉴“竹林七贤”的《万叶集》歌人是?参考答案:大伴旅人6.找出下面语汇中来自日本的“新名词”参考答案:科学_社会_哲学7.中国正史中针对日本的记载,主要在中可以找到参考答案:倭国传_日本传_倭人传8.中国古人认为没有必要理解外语。

参考答案:错误9.“卑弥呼”是中国文献中提到的倭国女王的名字。

参考答案:正确10.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办的()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普及期刊。

参考答案:格致汇编11.记录了不少日语语汇的《苑翰》是一部唐代类书。

参考答案:正确12.以下属于《万叶集》女性作者的是?参考答案:额田王_磐姫皇后_笠郎女_大伴坂上郎女13.以下作品出于女性之手的是?参考答案:《和泉式部日记》_《紫式部日记》_《蜻蛉日记》14.下列关于《源氏物语》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其最高的艺术成就是开创了日本乃至世界史上最初的古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先河_作者是宫廷女官_全书54卷,可分为三部分15.美国传教士()翻译出版的《万国公法》是中国历史上翻译引进的第一部西方法学著作。

参考答案:丁韪良16.在日本,有意识地大规模创制汉字新词开始于幕末明治初期。

参考答案:错误17.明代的日本研究专著中,记录日本寄语最多的一部是()。

参考答案:日本一鉴18.吉备真备从唐朝带回的书籍实物,下列中错误的是?参考答案:论语19.《奥州小道》“月日者百代之过客,来往之年亦旅人也”取自谁的诗句?参考答案:李白20.明朝时出现了最早的日本文学翻译,翻译的作品类型是()。

浅议北洋外交史研究

浅议北洋外交史研究

浅谈1912-1927民国外交史研究【内容提要】对北洋时期民国外交史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日益增进和大量新史料的公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无论是对事实的梳理还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都有明显改观,外交史研究在客观性、科学性、严谨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新的研究领域的开拓、学术视野的进一步扩大,未来的民国外交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外交史北洋民国时期的中外关系,指的是1912~1927年间的中外关系。

【为了叙述之便,下文中民国即指北洋时期的北京政府】中国与外国发生联系,并不是起于民国时期,而是古已有之,但民国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主要在于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日益觉醒,推翻了清朝,建立了共和政体,开始着力于包括外交制度在内的制度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华民国与外国的关系,是现代国家之间的交往。

在此期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密切,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侵略和反侵略贯穿其间,以至于相当一段时间内,一提起中外关系史,人们就会认为是帝国主义侵华史,这种认识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所转变。

对民国外交史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艰辛历程,探讨我们民族曾经历的曲折及遭遇过的磨难;另一方面,考察民国政府如何处理与几个主要大国的外交关系,如何应对各类外交纠纷,如何选择外交主攻方向,如何处理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关系,其中有何成功的经验,有哪些教训可以吸取,对于我们做好今天的外交工作也不无助益。

在中华民国外交史领域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和海峡两岸交流的加深,海峡两岸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不少专著,本文将主要根据各有关论著,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个粗略的回顾和展望。

二、主要观点和有关争议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还体现在出版了大量专题性的研究著作、发表了大量专题论文上。

如对民国初创及北京政府时期的中外关系的看法俞辛焞的《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将日本对袁世凯和孙中山的政策以及袁、孙对日态度进行比较研究,系统论述了1911年至1916年的中日外交和国际关系。

中日关系史研究习题答案

中日关系史研究习题答案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日本关于中国鸦片真正最早的消息记录是哪一年?
窗体顶端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
中国商人的报告《唐风说书》又称为《清商口单》。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日本在德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窗体底端
【单选题】《日本近事记》的作者是()
窗体顶端
A、林则徐
B、魏源
C、黄遵宪
D、陈其元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淮军的创始人是()
窗体顶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曾国藩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窗体底端
3
【判断题】《日本近事记》对明治维新持反对态度。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海国图志》对近代日本维新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东瀛诗选》的作者是()
窗体顶端
A、黄遵宪
B、董其昌
C、委员
D、俞樾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窗体底端
2
【判断题】辛亥革命间接推动了日本大正初年的护宪运动和大正政变。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D、《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窗体底端
2
【单选题】中国最早对日本有明确记载的朝代是()
窗体顶端
A、周
B、春秋
C、汉

何干之简介

何干之简介

何干之简介何干之何干之(1906~1969)中国历史学家。

原名谭毓均,学名谭秀峰。

广东台山县人。

1906年4月出生于广东华侨家庭。

1929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和明治大学经济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回国。

1932年到广州,受聘为国民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

由于宣传马克思主义,被当局通缉,1933年底逃亡至上海。

1934年初,参加上海社会家联盟;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6年以后开始用“何干之”笔名发表文章。

在30年代的主要学术成就是参加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问题论战,先后出版了《中国经济读本》、《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等专著,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论证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批驳了那种认为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中央调何干之等到延安陕北公学任理论教员。

何干之先后在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从事工作,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出版了《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三民主义研究》、《思想研究》等专著。

其中《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是中国最早系统论述鸦片战争以来近代思想运动历史发展的著作之一,尤其对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代表人物作了比较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何干之先后任研究部副部长和历史系主任、一级教授。

同期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

1958年被聘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历史组委员。

他先后写了《中国现代革命史》、《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等著作;主编的《中国现代革命史》(1954),被高等教育部规定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并译成俄、英、越等国文字,在国外发行。

《中国现代革命史》一书的特点,是史论结合得当,一方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另一方面科学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海外辛亥革命研究及现状

海外辛亥革命研究及现状
海外辛亥革命研究 及现状
日本的辛亥革命研究
一、特点(发源早、研究人员多、成果丰盛) 二、原因(中日两国文字相通,日本学术界历来重视
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日本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 地之一,对革命起过领导作用的团体、革命领袖多依 托日本组织国内的革命运动;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许 多人不同程度地介入了辛亥革命) 三、文献的收集、整理丰富(学术著作、回忆录、传 记、资料集、文献集;论文、评论等;山根幸夫编 《辛亥革命文献目录》、山口一郎编《日本有关孙文 著作论文目录》)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辛亥革命热潮阶段(60~70年代,涉及到这场革命的各方面) 主要成果如下: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著作:史扶邻《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 源》;韦慕庭《孙中山:受挫的爱国者》;薛君度《黄兴与 中国革命》刘吉祥《为民主而斗争:宋教仁与辛亥革命》霍 吉斯《锡良与辛亥革命》
以革命知识分子为主题的有高慕轲《中国知识分子与辛亥革 命: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产生》
苏联的辛亥革命研究
孙中山及辛亥革命在俄国的关注 1897年,自由主义民粹派刊物《俄国财富》发表孙中
山文章《中国现在与未来》和《咄咄怪事:中国医生孙 逸仙伦敦蒙难自述》《革命军》刊发在俄国的《亚洲通 讯》上,《外交部公报》登载了辛亥革命事件的详细报 告; 列宁著文关注辛亥革命并对孙和中国革命给予高度评价; 《红档》杂志18卷刊发数量可观的辛亥革命档案; 早期研究争论激烈,主要影响到苏联政府如何对待中国 革命并决定对华外交方针问题,认为孙文主义是小资产 阶级思想体系,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对大资本的痛恨。
美国的辛亥革命研究
70、80年代美国辛亥革命的研究既有以往研究承续, 更主要是拓展、拓深。
主要代表著作有: 史扶邻著《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者》;史蒂芬马

中日关系史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史专题复习

中日关系史专题复习
聂佳辉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版》
【年(卷),期】2005(000)04M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聂佳辉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318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中日恢复邦交谈判始末 [J], 刘万镇
2.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关系史专著--评《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研究》 [J], 安成日
3.评《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它: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 [J], 杨际开
4.关注历史立足现实——中日关系史专题复习 [J], 张黎阳
5.宏富新著论中日——试评《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丛书》 [J], 周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 内 第 一 部 系 统 的 辛 亥 革 命 时 期 中 日 关 系 史 专 著
#&
! 收稿日期" !""#$"%$&" ! 作 者 简 介 " 安 成 日 !&’()$ " 男 # 黑 龙 江 尚 志 人 # 黑 龙 江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国 际 问 题 研 究 所 教
授 $ 博士 %
牵制欧美列强 ( 另一方面 ! 日本利用中国与欧美列 强的对立激化的机会 ! 利用中国牵制欧美列强 0 欧 美列强则利用中国与日本的对立激化的机会利用 中国牵制了日本 ( ++ 这时期的中日外交正是在 这样的双重关系 的 框 架 内 展 开 的 &$- 前 言 & 第 & . &% 页 ’( 在 1 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关系史研究 2 中 ! 自 始自终贯穿着上述 % 双重外交关系 & 理论 ( 俞先生 的以上观点和结论 ! 可以说充满了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 * 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 ! 是相当精辟的 ( ,( 不 拘 泥 于 以 往 的 % 通 说 & 和 % 定 论 &! 对 大 量 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绵密分析的基础上 ! 对以往的 % 通说 & 和 % 定论 & 提出了大胆质疑 ( 在书中俞先生并不拘泥于 % 通说 & 和 % 定论 &!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 对大量史料进行细致入微 的 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 对辛亥革命是帝国主义联 合绞杀的 % 通说 & 和 % 定论 &! 提出了质疑 ( 俞先生指 出 ) 辛亥革命时期 ! 日本与欧美列强之间的关系并 非铁板一块 ( 日本和欧美列强在维护在华既得权 益时 ! 采取协同一致的外交政策 ! 而围绕扩大新的 权益 ! 则采取了相互争夺 * 相互牵制的政策 ( 即便 是在同一个日本 ! 日本政府外交方针与军部 * 特别 是陆军的态度相比较 ! 两者之间虽然有共同点 ! 但 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 比如 ! 两者虽然均强调扩张权 益 ! 但在规模和狂热性上军部远比政府强烈 ( 在达 到目的的手段上 ! 陆军主张出兵干涉 ! 海军主张出 动部分军舰 ! 保持中立 ! 政府和外务省则回避这个 问题 ( 陆海军均强调对列强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 ! 主张同列强争夺权益 ! 但政府和外务省则主张协 调外交 ( 陆军主张先制定政略 ! 然后据此制定相应 的战略 ! 但是政府制定的外交方针显然不是陆军 所要求与期望的东西等 (% 日本的对清外交是在政 府* 外务省和陆海军之间调整和摸索中推行的& $ 第 -’. -, 页 ’( *( 对 辛 亥 革 命 史 研 究 界 长 期 争 论 的 问 题 提 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 对日本参谋本部通过 三井 物产向南京临时政府提供武器的问题 ! 俞先生指 出 ) 日本提供武器的目的是 % 日本政府和军部以支 援革命为名 ! 实际上想扩大日本在中国南方的势 力范围和权益 &! 而且日本所提供的武器和武器交 易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 ( 日本的行为 % 与革命军及 其政府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希望提供新式武器的要 求大相径庭 ( 然而 ! 在其他列强拒绝提供武器与借 款的情况下 ! 即便是这样的旧枪 * 旧炮也并非全属 无用 ! 在客观上也不能不称其为 3 援助 4&$ 第 !’’ . !’* 页 ’( 类似的论述在有关第二次革命时期的中 日 关 系 的 分 析 $ 第 ,*- 页 ’ 及 第 三 次 革 命 和 护 国 战 争时期的中日关系的分析中也同样看得到 $第 $./ . $.’页 ’( 对湖北军政府承认列强的既得权益问题 ! 俞 先生一反学界认为这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局限性的一种表现观点 ! 认为 ) 革命政权一时承认 列强的既得权益的措施 ! 从当时的力量关系来看 !
是为取得革命的胜利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 该措施 换来了 " 日本和列强对湖北军政府的存在与权威 的承认 # 排除了列强的武力干涉 # 使列强保持了中 立 ! 这是对外政策上的成功 $% 第 !! 页 &! 对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争论比较大的南京 临时政府和孙中山以汉冶萍公司 ’ 江苏铁 路公司 为抵押向日本借款问题及招商局借款问题 # 俞先 生指出 (" 辛亥革命是打倒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的 同时 # 也是反对列强侵略中国的反帝运动 ! 武昌起 义的导火线是反对引进外国资本 # 对铁路实行国 有化的保路运动 ! 在这个意义上辛亥革命首先是 反对向外国借款的运动 ! 然而 # 南京临时政府为解 决财政困难 # 维持革命军队和新政府 # 却不得不向 日本借款 ! 这是一种与革命的性质相矛盾的现象 ! 所以 # 当秘密进行的借款谈判泄漏于外时 # 自然引 起了人们的反对 $% 第 !"# 页 &! 对中外学术界争论比较多的孙中山与满洲 租界问题 # 俞先生认为 ( 在南京临时政府财 政陷入 极端困境的情况下 # 为新政权的生存和发展 # 孙中 山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 #" 其主观动机是好的也 是可以理解的 ! 但是日本利用南京临时政府的财 政危机趁火打劫 # 胁迫孙文租界或割让满洲 ! $ 在 日本胁迫租界 ’ 割让满洲的情况下 #" 孙文采取了 优先取得国内革命的胜利 # 待革命获得成功以后 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战略 $! 这种战略并非孙中 山独创 ! 不过孙中山的满洲租界案不能说与他对 当时形势的错误判断毫无关系 % 第 $%! 页 &! 对 争 论 比 较 大 的 !&’( 年 孙 中 山 访 日 期 间 对 日言论和对日认识问题 # 俞先生指出 (" 孙文的对 日认识是二元性的 ! 孙文在各地呼吁振兴产业和 建设铁路时赞扬日本的对外开放 ’ 引进外资等政 策带来的产业的近代化 # 号召向日本学习 ! 但是在 另一方面也谴责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 " 孙文 的这种二元性的对日认识 # 似乎相互矛盾 # 但是这 正是日本社会结构自相矛盾的产物 ! 日本具有对 内引进欧美各国的文明与资金 # 建成近代化国家 # 在对外则作为军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 ’ 朝鲜的双 重性 ! 因此 # 孙文的日本认识也是双重性的 # 矛盾 的 ! 这是对日本的正确认识 $% 第 )%*) )+& 页 &! 关 于孙中山访日期间对日言论 # 俞先生认为 (" 孙文 是代表中国正式访问日本的 ! 这属于国与国之间 的国际关系 ! $ 并认为 # 孙中山访日期间言论是在 特定环境下发表的 " 外交辞令 $辛亥革命时期发生的外交上的 " 国际关系上 的诸问题 ! 未能在第二次革命中获得解决 ! 一直延 续到!"!#年$月袁世凯死去为止 #$%前言 &第%%页 ’( 俞先生又把上述 % 辛亥革命时期 &! 以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 认为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 日本以对孙 * 对袁借款与满 蒙政策为中心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推进了对中国 的外交 ! 但未能取得令人注目的进展 ( 可是大战的 爆发大大改变了围绕中国的国际关系 ! 给日本创 造 了 大 肆 推 进 对 中 国 外 交 的 机 会 $% 前 言 & 第 %& 页 ’( 俞先生指出 )% 日本是军国主义国家 ( 其外交 的本质在于战争外交 ( 通过对德开战 !+, 军事占 领为背景掌握了对中国政策的主导权 ! ,, 积极 展开 ,, 对中国外交 ! 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 ,, 为 最 大 限 度 地 扩 大 日 本 在 中 国 的 权 益 做 准 备 &$- 前言 & 第 %& . & 页 ’( ’(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 !运用 -矛盾论 &*-国家 利益论 & 和其特有的 - 双重外交关系 & 理论 ! 阐释和 把握了当时的日本 *欧美列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 ( 俞先生从矛盾论和国家利益论出发认为 ! 辛 亥革命以后 ! 中国的政体问题一直成为 - 中 日外交 与国际关系的焦点 &( - 对日本与欧美列强来说是 和 国 家 利 益 直 接 相 关 的 问 题 &( 从 意 识 形 态 的 角 度 !虽 然 -日 本 支 持 立 宪 君 主 制 !欧 美 列 强 则 同 情 共 和 制 &! 但 是 在 实 际 对 中 国 的 外 交 中 ! 他 们 都 超 越意识形态采取了相反的态度和政策 ( 即 !- 日本 支援主张共和制的孙文 ! 欧美列强则支持主张帝 政的或立宪君主制的袁世凯 &( 出现这种矛盾现象 的原因 ! 在于 - 日本与欧美列强围绕如何维持和扩 大各自在中国的国家利益而展开的相互争夺 &( 俞 先 生 从 国 家 利 益 论 出 发 认 为 )- 围 绕 第 二 次 革 命 ! 日本与袁 * 孙以及英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是复杂多 样的 ! 但其核心皆是各国各自的利益 ! 各国皆以其 利益得失决定了相应的对应之策 &$ 第 )*+ 页 ’( 俞 先 生 从 双 重 外 交 关 系 论 出 发 认 为 !- 辛 亥 革命时期 & 中国社会围绕政体问题形成南北 分裂 * 对峙的局面 ( 从一开始的清政府与包括南方立宪 派在内的革命势力的对立到第二次革命中的袁世 凯一派与孙文革命党一派的对立 ! 再到护国战争 中的袁世凯帝政与孙文革命党及西南诸省的反帝 政 * 反袁势力的对立等 ! 对立与分裂的不断反复是 这一时期的一大特征 ( 孙 * 袁对日本和欧美列强的 姿态和外交政策与日本和欧美列强的对孙 * 对袁 政策是相对应的 ( 这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基本上 是以双重外交关系的形式展开的 ( 那么什么是 - 双 重外交关系 & 呢 / 俞先生认为 !- 日本和欧美列强在 维护中国的既得权益时 ! 则采取协同一致的外交 政 策 !而 围 绕 扩 大 新 的 权 益 !则 采 取 了 相 互 争 夺 * 相互牵制的政策 ( 中国与列强的关系虽然处于被 侵略和侵略的关系 ! 但是由于围绕侵略中国的问 题 ! 日本与欧美列强之间存在竞争与对立 ! 所以中 国时而利用欧美列强抵制日本 ! 时而又利用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