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庆阳为例
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
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是一块遍布老一辈革命家足迹的光荣土地,是一片洒满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
1、庆阳老区是党在甘肃的早期活动最有影响的地方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陇东地区就有了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甘肃早期革命运动的播火者王孝锡,出生于宁县太昌镇,他1925年开始革命活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和胡廷珍、保至善、马凌山等中共党员共同创建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任组织委员。
同年4月,他发起成立了兰州青年社,任社长,传播党的主张。
同年秋奉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宁县太昌镇,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彬宁支部。
1928年5月,组建了中共太昌临时区委,统一领导彬县、旬邑、长武、宁县等边界的党的斗争,组织武装起义,发动煤矿暴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极大恐慌,视为“西北共产党的头子”,11月在宁县家中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坚持斗争,12月30日被敌人杀害于兰州,是年25岁。
他在敌人抓捕时从容题诗:“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至今读来令人壮怀激烈、嘘唏难禁。
2、庆阳老区是党在甘肃的武装力量建立最早的地方,是西北红军的摇篮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根据中央指示,从1927年到1928年,在陕甘地区先后组织了清涧、渭华、旬邑等大小70多次武装起义和暴动,但都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而失败。
1929年秋,中共陕西省委派刘志丹、谢子长等一批共产党员打入西北国民党地方部队挂名建军,从事兵运工作,建立为我党所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长期的“兵运”工作实践中,刘志丹、谢子长认识到,搞武装斗争不直接掌握军队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走独立自主发展革命武装的道路。
1930年10月,刘志丹策划实施了“太白起义”,将陇东民团谭世麟部第二十四营缴械,拉起了100余人的革命队伍。
“太白起义”是我党在甘肃的革命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
1931年9月,刘志丹在合水县倒水湾对赵连璧、同守孝、贾生财等三支农民武装进行整编,成立了陕甘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下辖三个大队。
庆阳革命老区旅游扶贫开发考察报告
作者: 郑本法[1];郑宇新[2]
作者机构: [1]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出版物刊名: 开发研究
页码: 48-51页
主题词: 庆阳地区;扶贫开发;旅游扶贫;旅游开发
摘要:这篇考察报告为2000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陕甘宁革命老区旅游扶贫开发研究-对甘肃庆阳为个案》成果。
我国贫困地区,首先是指革命老区。
作者通过对庆阳老区旅游业的实地考察,认为该地区不仅可以走旅游扶贫开发的路子,而且必须走旅游扶贫开发的路子。
作者应当地旅游局之邀,对该地区旅游扶贫开发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建议把庆阳地区列为省上乃至国家旅游扶贫试点区,给予重点扶持。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作者:刘蓉来源:《商业文化》2020年第32期甘肃的红色革命历程艰险壮阔,成就卓越。
在这块热土上散播着红色革命的光荣传统精神,流淌着革命先辈奋战的浴血,铸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永恒丰碑。
在研究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作者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有助于社会各阶层全面了解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有助于甘肃省各级政府部门在红色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和开发利用中做参考借鉴。
因此,开发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推动甘肃建设文化大省,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甘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沉积深厚,可开发文化资源蕴藏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资源宝库,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在文化大省建设上,甘肃拥有足够的资源与前景。
红色文化狭义方面讲,是特指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殊文化,特指在新民主革命实现民族解放的社会发展进程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批判吸收整合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红色革命文化。
甘肃省已将文化大省作为发展策略,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一个全面发展中的甘肃正在稳步前行,依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大省新格局正在初步形成中。
甘肃省党史研究室在本世纪初期对全省革命遗址开展了普查工作,发现全省内现存682处革命遗址。
注1)资料来源:根据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规划(2006-2020)·附件(说明书)中表3-11、表3-12 甘肃省四级、三级旅游资源类型和数量整理所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无论从活动时间,到达部队人数还是活动范围来说,甘肃都居首位,红军长征的足迹也几乎遍布全省各地。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夺取号称天险的甘南腊子口,由此进入哈达铺,哈达铺便成为红军长征进入甘肃的第一个城鎮,以后翻过宁夏六盘山,沿陇东一带胜利抵达陕北。
红军长征极大地推动了群众的革命斗争,让人民看到了解放的希望。
甘肃庆阳红色事迹读书笔记
甘肃庆阳红色事迹读书笔记
1、初夏的甘肃庆阳,黄土地上草木蔓发、欣欣向荣。
这里是陕甘红军的发源地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这是一片红色火种燎原的土地,也是一片红色旗帜屹立不倒的土地。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时强调。
2、赵××是革命战争年代甘肃省正宁县的一位很有影响的英雄人物。
他18岁就参加革命,对党忠心耿耿,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机智勇敢,多谋善战,为扩大红色根据地,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名字,敌军闻之丧胆,人民闻之欢欣。
他的传奇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久传不衰。
他是陕甘边人民心目中的传奇英雄,电影《红河激浪》中英雄人物张××即以他为原型。
3、历史上的庆阳“北控胡羌,南藩关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北接宁夏的环县,山峁连绵不断,史称“实银夏之门户,豳宁之锁钥”;东靠陕北的合水,“原阜盘旋,沟涧辐辏”,与峰峦起伏、绵延400千米的子午岭林区浑然相连,成为天然屏障;南邻关陕的正宁、宁县,史载“联络关陇,襟带邠岐,川谷高深,地形险固”;西当六盘山的镇原县,“襟带秦凉,拥卫畿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
重要的战略地位,险要的地理形势,使庆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庆阳是甘肃革命老区之一。
1935年,以××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
西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r——以甘肃庆阳为例
西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r——以甘肃庆阳为例张婧华;王飞
【期刊名称】《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年(卷),期】2018(008)001
【摘要】庆阳革命老区旅游资源齐全,数量丰富,旧居旧址数量最多,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无论在发展模式还是市场竞争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文章立足实际,提出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以游客为中心的体验教育开发模式,此体验教育模式是把游客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景区居民有机的统一联系起来,并对政府、企业、居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和建议,即设计精品线路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省际间政府的合作.活化庆阳红色旅游产品.加强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只有如此,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张婧华;王飞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庆阳为例 [J], 张婧华;王飞;
2.移动互联时代革命老区旅游扶贫联动开发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为例 [J], 程子彪
3.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仪征市为例 [J], 宋乔如;何亦欣;朱晨
怡;佘周茹
4.乡村振兴视角下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J], 高斌琦
5.VR助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八一起义红色旅游资源为例 [J], 魏文颖;银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红⾊⽂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研究——以⽢肃省为例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闫奇峰张莉平(兰州财经⼤学陇桥学院,兰州730101)红⾊⽂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研究*———以⽢肃省为例0引⾔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我国特有的红⾊⽂化遗产进⾏了全⾯的探索与研究。
《2016—2020年全国红⾊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提出了三个突出重点:突出红⾊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突出红⾊旅游的脱贫攻坚作⽤、突出红⾊旅游的⽂化内涵[1],为此全国再次掀起了红⾊旅游热潮。
作为有着深厚红⾊⽂化资源的⽢肃省⽬前对红⾊资源的开发利⽤效果并不明显,如何更好地开发利⽤⽢肃本地红⾊旅游资源,来推动⽢肃红⾊旅游产业的升级与⽂化强省的脱贫攻坚⽬标,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之⼀。
1⽢肃省红⾊⽂化遗产赋存现状⽢肃不仅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化,也有着波澜壮阔的红⾊⾰命历史,各类红⾊旅游资源⾮常丰富。
⽢肃红⾊⽂化遗产主要指在我党⾰命历史上发⽣在⽢肃省域内的重⼤历史事件、⾰命运动、著名⾰命领导⼈等有关的具有历史意义、教育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红⾊⽂化遗产。
主要包括两⼤类:红⾊纪念馆与红⾊遗址。
1.1⽢肃境内丝路沿线红⾊纪念馆(见表1)1.2⽢肃境内丝路沿线⾰命遗址(见表2)2⽢肃红⾊⽂化遗产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思想滞后,保护⼒度不够近些年,地⽅相关部门虽然对当地红⾊⽂化遗产作了⼤量的统计、挖掘、保护与修缮⼯作,但仍然不能有效解决偏远地区⽂物的⾃然消失情况。
常见问题是相关部门对红⾊⽂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性思想认识不够,在红⾊⽂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盲⽬开发、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有效保护与传承。
doi:10.3969/j.issn.1673-1093.2019.09.02292。
甘肃庆阳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甘肃庆阳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及思考甘肃庆阳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及思考赵法发(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庆阳745000)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文化生产与文化传播,使中国红色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进入国人视野,推动了红色文化大众化趋势。
红色文化以铺天盖地之势,通过不同媒介得以生产与传播,形成当下中国新的文化景观。
红色文化从革命老区走向全国,从革命遗址旧迹走进万千大众的日常生活,并浸入人民群众思想灵魂的深处。
唱响红歌、重温红色经典、再造红色经典、反思红色历史、再现红色记忆……,红色俨然成为当前中国主流文化的文化标签。
庆阳作为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是陕甘边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陕甘根据地是土地革命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之后成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和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庆阳存有着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
随着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学人也开始重视对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成果①,但与其他地方红色文化研究相比较,就略显薄弱,且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失。
故,笔者就庆阳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做一粗略的论述,并对此现状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观点,以求教于方家。
一、从“革命文化”到“红色文化”“战争与革命决定了二十世纪的面貌”②革命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20世纪前期中国历史的演进一直与革命形影不离。
革命不仅改变了政治格局,也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和参与其中的人。
亨廷顿认为:“革命,就是对一个社会居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神话,及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体系、政治活动和政策,进行一场急速的、根本性的、暴烈的国内变革。
”③这种变革一般首先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发起,进而引起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动,成为备受瞩目的社会变迁景象。
因此,革命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中所进行的重大变革,是手段急遽、影响深广的整体变迁,革命本身就是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甘肃庆阳红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甘肃庆阳红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作者:侯小林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2期摘要:甘肃省庆阳市境内存有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
随着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人们十分重视对其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和革命传统的宣传、保护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失。
进一步提升研究理念,开拓研究视野和方法,加强合作开发是庆阳红色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红色文化;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甘肃庆阳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53-02一、研究历程庆阳作为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是陕甘边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陕甘根据地,是土地革命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之后成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和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对庆阳红色文化的关注较早。
1990年2月,中央庆阳地委在作出的《关于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的决定》,把老区精神的内容概括为五句话,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拓创建的变革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1],但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庆阳红色文化。
而庆阳红色文化的提法,是随着国内红色旅游热而出现的。
尤其是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该《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并指出,发展红色旅游。
随后,人们广泛展开了“红色文化”的研究。
有人曾统计:在中国期刊网(清华)分别输入以上5个关键词,然后选择全文查找,得出的结果是:红色旅游资源自2003 年以来在314 篇文章中出现过;其次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共有60篇文章提到了这个概念;再次,有27篇文章在文中提到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最后是红色文物和红色文化遗产,分别有16篇文章和9篇文章在文中提及[2] 。
庆阳作为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有着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旅游资源、革命遗迹遗址、革命文物以及革命文献。
庆阳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1722014年12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专向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是“红色”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它是依托于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形成的特殊旅游形式。
而庆阳市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当将本地区的资源禀赋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带动庆阳市经济社会 发展。
一、庆阳市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意义(一)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有助于庆阳市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红色旅游是当前被重点开发的旅游产业,发展红色旅游不仅顺应了时代潮流,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目前遍布庆阳市的革命红色遗址、遗迹共100多处,其中具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的20多处。
华池南梁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环县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等,已分别被国家、省、市确定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二)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
发展红色旅游,实行“红、黑、黄、绿”旅游资源互融,区域旅游路线连接。
能够促进区域间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举革命老区旗,走红色旅游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老区精神”,把革命红色旅游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培育开发。
(三)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是庆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庆阳市目前经济、文化各方面还比较落后,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养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不断增加人民收入,壮大经济实力。
(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是展示庆阳市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弘扬红色文化,彰显革命精神,展现崭新风貌,提升整体形象。
同时,可以让人们了解庆阳,来庆阳观光赏景,并引导投资商前来投资,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庆阳市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尽管庆阳市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
文化空间与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文化空间与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作者:魏亮亮白一静来源:《大观》2020年第12期摘要:基于对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整体观照,以及对文化空间理论的探讨,文章认为文化空间是探究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一种理论视角,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与其文化空间的生产是同一文化创造行为。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文章认为红色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建构,是探究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一种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文化空间;庆阳;红色文化资源注:本文系202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研究”(2020B—225)研究成果;2019年甘肃省社科联项目“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图文搜集整理与应用研究”(19ZC07)研究成果。
红色文化具有特殊的内在价值,而庆阳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一些问题日趋成为学界的研究对象。
毋庸置疑,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人类对文化的一种再创造行为,与庆阳红色文化空间的生产有诸多内在联系,甚至可以说,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其文化空间的生产是同一文化创造行为。
因此,本文从文化空间理论视角探究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象。
一、庆阳的红色文化资源及文化空间的研究视角相较于红色文化与红色资源,庆阳红色文化资源这个概念在“红色”的基础上,着重突显其“庆阳”的地域特点与“资源”的可开发性。
“红色”指明其创造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与庆阳人民,形成时间是革命战争年代;“庆阳”表明其“不仅具有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的一般特点,而且还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地方特色”[1];“资源”突出其原生性与可开发性。
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之“庆阳”是指从1927年王孝锡在宁县建立中共邠宁支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间维度中的“庆阳”,以及位于甘肃省东部,接壤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一地理维度中的“庆阳”。
“资源”是指在“庆阳”区域内的革命遗址、遗迹。
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基于产品创新视角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庆
阳市为例
李芳芳;张治荣
【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年(卷),期】2013(000)034
【摘要】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古老的民俗文化,红色旅游资源独特.但庆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面临诸多问题,应改变发展思路,从产品创新视角设计兼容并包的旅游产品,提高红色旅游内涵和魅力,推动庆阳红色旅游发展.【总页数】1页(P158)
【作者】李芳芳;张治荣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的构建——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J], 何怡
2.基于破坏性创新视角的电信新产品开发研究 [J], 吕荣胜;邢志国
3.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两当县为例 [J], 庞卫花
4.基于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社区工作人员素质研究\r——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为例 [J], 樊颜丽
5.农畜产品经营专业化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下庄羊肉专业村为例 [J], 李朝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视角下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视角下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以庆阳市环县为例高斌琦(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委党校,甘肃 庆阳 745700)[摘要]革命老区环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环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由于起步较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开发模式单一、文旅融合不深入、专业人才缺乏、宣传营销不到位等问题。
基于问题分析,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优化宣传营销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合理、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助推革命老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老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和文化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甘肃要运用红色资源”。
庆阳市环县红色资源富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研究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但有利于红色旅游资源凸显其重要的时代价值,而且对于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环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北部,踞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革命历史悠久,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红色革命历史积淀厚重上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进入环县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6月环县解放,习仲勋同志担任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1936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经环县,指挥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
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曾设址于洪德镇河连湾,李富春,马锡五、朱开铨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
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一种视觉文化分析
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一种视觉文化分析魏亮亮U2王小君3白一静4(1.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2.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00;3.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4.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在视觉文化视域下探究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现象,认为视觉文化是研究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一种理论视角。
从视觉文化之“视觉化”的问题谱系看,在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种文化从不可见到可见的形态变迁,“视觉化”的文化逻辑可以解读这种形态变迁。
从视觉文化之“视觉性”的问题意识看,庆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视觉图像隐藏着一种文化的形成系统与研究视角,具体即:从可见性的图像探究图像背后图像的生产、传播、接受;从图像受众看受众的观看模式。
【关键词】庆阳;红色文化资源;视觉文化;视觉化;视觉性【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缘于革命精神的深人人心,以及国家、政府议程的积极推进,社会、地方、民众的热情参与,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颇受学界关注与重视。
作为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庆阳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一个较为活跃的学术研究对象。
尽管人们已从文化资源的内容、品质、时空分布、类型、保护、开发、利用、学术研究等诸多维度对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但是,就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些理论问题,学界的研究较为薄弱,尤其鲜见视觉文化视角下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 用的学术研究。
从资源“开发”视角看,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行为与结果蕴含着一种文化从不可见到可见的形态变迁,隐藏着人们挖掘、开发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机制、技术手段等现象。
因此,从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行为与结果出发,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关系、视觉图像的生产、传播、接受,以及文化受众的心理模式与社会模式等问题,是庆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的一个理论视角。
甘肃省红色旅游研究报告
甘肃省红色旅游研究报告
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充满红色革命历史的地区。
红色旅游在甘肃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研究甘肃省红色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红色旅游的现状
1.甘肃省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战场之一,有许多红色旅游资源。
如延安、西柏坡、陕北八路军等地。
2.甘肃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对于促进地方经济
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二、红色旅游的问题
1.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在管理和开发上存在不足,缺乏整体规划
和综合促进。
2.红色旅游景点的解说和导览服务有待提升,游客体验不够完善。
3.红色旅游开发过于单一,需要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活动。
三、红色旅游的发展方向
1.加强红色旅游景点的保护和整治工作,确保历史文化的传承。
2.提高红色旅游景点的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导览和解说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3.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
4.加强红色旅游景点与其他景区的联动,打造旅游线路和共享
资源。
5.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甘肃省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发展红色旅游需要加强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要开拓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活动。
只有这样,甘肃省红色旅游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研究
陇东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 o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O V .2 0 1 3 Vo 1 . 2 4 No . 6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 的 整合\ 开 发- q利用研 究
主类 3
亚类7
基 本类 型 1 1
主要 单体 示例 4 6
资料 来源 : 根 据《 庆 阳历史 文化 丛书—— 红 色热 土》 ( 中国文联 出版 社 2 0 0 9 ) 及 相 关 市县旅 游 网站 整理 而成 。
刘永超 , 石 彦
( 陇东学院, 甘肃 庆阳 7 4 5 0 0 0)
摘 要: 利用A H P ( A n a l y t i c 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 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 系, 对陕甘边红 色旅游资源进行 科学的价值评价 , 提 出“ 红 色搭 台, 绿 色唱戏” 的整合模 式 , 并进一步指 出4项优化利 用策略 。 关键词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 红 色旅游资源 ; 整合 ; 开发 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 : K 9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1 7 3 0 ( 2 0 1 3 ) 0 6 0 - 0 6 0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3 0 作者简介 : 刘永超( 1 9 9 0 一) , 男, 甘肃庆 阳人 , 主要从事人文地理研究 。
堡 战 役 遗 址 大风 川 军 民大生产 基地
F A 综合人 文旅 F A A 教 学科研 实验 场所
游 地 F A E 文 化 活 动 场 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庆阳为例张婧华 王 飞(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摘要】庆阳革命老区旅游资源齐全,数量丰富,旧居旧址数量最多,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无论在发展模式还是市场竞争上,都存在着许多不足。
文章立足实际,提出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以游客为中心的体验教育开发模式,此体验教育模式是把游客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景区居民有机的统一联系起来,并对政府、企业、居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和建议,即设计精品线路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扩大宣传力度加强省际间政府的合作。
活化庆阳红色旅游产品。
加强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
只有如此,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甘肃庆阳;红色旅游;资源开发doi:10.3969/j.issn.2096-4757.2018.01.004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抗战时期和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和抗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保存下来的标志物和纪念地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利用这些标志物和纪念地开展的旅游活动[1]。
红色旅游能满足旅游者的深层次的文化需求的,所以红色旅游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政治工程和文化工程,红色旅游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由于开展红色旅游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红色旅游也是富民工程经济工程,既然是经济工程其发展必须遵循其固有的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群众的创新性只有这样红色旅游才能不断向前发展[2]。
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是“南梁革命纪念馆”,省内知名的景点是“兴隆山红军长征宿营地”,它们分别被评为国家4A级和3A级景区。
近年来,庆阳市的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成就显著,大型论坛、研究会及节庆旅游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效果明显。
例如2009年6月,由庆阳市华池县政府主持召开了题为“红色南梁,魅力华池”的红色旅游景区暨精品旅游路线推介会在兰州举行,推介会成效显著。
2010年5月庆阳市确立了“依托红黑绿黄四大资源,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其中“红”就是要利用好发展好庆阳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做强做大庆阳红色旅游产业。
2011年庆阳市成功举办全国第二届红色运动,扩大庆阳在全国的影响。
2012年由庆阳市联合甘肃省历史学会等多家单位举行“南梁精神与甘肃红色文化资源高层论坛”大型学术年会。
2017年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暨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这一系列活动都促进了庆阳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但是要延长红色旅游的生命力吸引全国更多的旅游者,全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 [4],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张婧华(1985- )女,汉族,甘肃西峰人,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管理。
王飞(1981- ),男,汉族,河南周口人,陇东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史。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省高等学校年度战略研究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庆阳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F-27)的阶段性成果。
21Journal of Tourism Development一、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一)发展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意义红色旅游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并创新出的一种新兴产业。
旅游欣赏的同时也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政治教育意义。
红色旅游资源所释放出的红色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色旅游活动除了能让游客在参观革命遗迹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对革命精神产生共鸣,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自然而生,达到了参观与精神收到洗礼的双重作用。
发展红色旅游在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同时可以对老区经济结构进行深层次的调整,优化老区老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而带动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而为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条件。
庆阳革命老区现存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挂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有九个, 河连湾庆阳省委、山城堡战役遗址、苏维埃省政府旧址、宁县烈士陵园、列宁小学、五顷原关中特委、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老爷山革命烈士陵园、三岔红军长征毛泽东宿营地。
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对庆阳地区乃至全国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二)红色旅游资源对老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红色旅游的迅猛发展,发展红色旅游除可以满足部分旅游市场需求,也促进了老区经济的发展,给老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5]。
随着庆阳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的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
如2008年,庆阳红色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96万元。
2009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42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9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52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了50420人次 ”[6]。
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老区的经济收入,进而带动了老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老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将有力的促进老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红色旅游业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意义红色资源孕育出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涵养出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彰显老区精神。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度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色旅游资源对广大人民群众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构建自由民主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的坚强信念。
在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已被旅游者有意或无意的传播到全国各地。
二、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一)区位条件庆阳市地处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的交界处,东西走向的国道309和省道303线和南北走向的国道211、省道202共同构成庆阳境内的两纵两横公路主框架。
福州至银川高速(G70)和青岛至兰州高速(G22)贯穿境内,西长凤高速公路和雷西高速全线通车,庆阳机场4C级改扩建已于2012年底正式完成复航,庆阳境内交通通达度相对较高交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在建中的有西平铁路和银西高铁等这些工程的竣工对于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与庆阳市接壤或毗邻的城市有革命圣地延安,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兰州、银川、天水、平凉等。
在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影响下和旅游热点城市的包围辐射下,庆阳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优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为了寻求区域合作,庆阳于2010年8月和延安共同签署了《延安——庆阳红色旅游区域协作宣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这对于庆阳和延安旅游资源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互为补充竞相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必将促进庆阳旅游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和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
(二)资源条件庆阳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纪念场馆、遗址和遗存数量较多、类型丰富、资源伴生性强精神文化性鲜明。
既有为纪念革命事迹、缅怀革命先烈而修建的烈士陵园、纪念馆等设施,也有见证陕甘宁革命老区发生的旧居旧址、遗址遗迹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通过实际调查得知:“庆阳确定全市旅游资源单体(独立型和组合型)共计231 个,有8个主类,26个亚类,73个基本类型。
其中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5个大类,共计15个景区。
其中国家级景区2处,省级景区6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处。
”[3]各类旅游还和景区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庆阳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齐全,旧居旧址数量最多,这些都具有良好Journal of Tourism Development 22的开发前景。
本区除红色旅游资源外还分布着以众多自然景观为主的山水旅游资源和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人文旅游资源。
庆阳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有很多有价值的遗迹,如周祖陵、北石窟寺、华池双塔寺等这些景区与红色资源互为补充[8],游客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奇特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多样化的生物类型,这都能极大地增强了庆阳的旅游吸引力。
因此庆阳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中,鲜明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生态自然资源和朴实无华的民风民俗相互映衬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政策条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在2004年联合颁布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又印发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这些国家层面的纲要和规划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业的发展[7]。
庆阳市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制定了《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庆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庆阳市革命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
2015年《庆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获得批复,从景区建设、宣传推介、景区晋等升级等方面加大对红色旅游业的支持力度,红色旅游产业地位日渐提高多方投资势头良好逐渐彰显产业后发优势。
三、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关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毕剑提出了“红绿结合”“旅游节庆”“红古结合”“博物馆”“红色演出”“红色主题公园”“ 体验参与” [9] 等七种构想模式。
笔者结合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从庆阳区域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以游客为中心的体验教育模式。
以游客为中心的体验教育模式是把游客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景区居民有机的统一联系起来,并对政府、企业、居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首先,当地政府为企业、游客、居民提供服务。
政府不但要对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建,还要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治安管理等,为旅游景区提供一个有序安全的旅游环境。
另外,政府还应该广泛吸收民间资本,鼓励、支持、引导私营企业。
政府应鼓励当地的居民参与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来,尤其是个体承包者要主动参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增强他们对景区、景点的保护意识,培训教育从事旅游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尽可能让当地的居民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民间文化,并引导他们开办家庭旅馆开发加工当地的土特产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居民脱贫致富。
其次,旅游企业应该对景区内各景点进行整合,深度挖掘其内涵和特色提升产品层次。
广泛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抓紧征集史实编写、实物征集,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情景再现、游客模拟参与等方式亲身体验历史情境。
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中要突出主体特色突出,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声光影像技术,丰富景区景点增加吸引力。
同时组织专家学者认真研究撰写专著及解说词使讲解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10]。
再次,景区居民负责游客的吃、喝、住、用、行。
为游客提供特色小吃和民俗风情服务,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接待外来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