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及变化分析

合集下载

10专题一 货币流通速度的测定与分析

10专题一 货币流通速度的测定与分析
3
• 剑桥方程式 • 是在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基础上, 由A.C.庇古用方程式首先提出,其公式为: • M=kpy • 式中M表示人们持有的货币量,k为货币量占国民 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P为最终产品和劳 务价格水平,y为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 民生产总值。 • 根据剑桥方程式求得的货币流通速度,用V表示, 又称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当代国际上有关货 币流通速度的流行观点。
11四货币流通速度的测定分析12背景2001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很快大大超过了名义gdp的增长速度物价水平时高时低与物价变化不一致反映了货币流通速度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货币流通速度进行测定揭示其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专题一 货币流通速度的测定
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规律(2000之前) 货币流通速度的测定
• 目的 • 背景 • 步骤
16
一、目的
• 测定货币流通速度需要广义货币供应量数 据,而1978-1989年的数据没有公布,需 要通过数据挖掘补充。 • 1985-1989年的数据可以在《中国金融年 鉴1990》找到,但口径较小。 • 1978-1984年的M2需要挖掘。
17
二、原理
• M1=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 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10
四、货币流通速度的测定
• • • • 背景 原理 步骤 分析
11
背景
• 2001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很快,大 大超过了名义gdp的增长速度,物价水平时 高时低,与物价变化不一致,反映了货币 流通速度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货 币流通速度进行测定,揭示其变化的规律 和原因。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分析摘要: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不同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从整体上看,所有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都受到经济增长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且是正相关的。

并且对与各个货币层次的流通速度相关度最高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金融发展速度、市场化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下降造成的。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 下降的原因; 计量分析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我国货币理论界比较热的话题,这一方面由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有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关系到货币理论本身,研究货币流通速度不仅有利于我国政策参考和决策,而且对于丰富货币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

1 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借鉴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确定,对各个因素的解释则要通过实证检验后再进行分析。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经济增长率、经济货币化程度、金融发达程度、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利率及其变动、居民储蓄率、通货膨胀率、资本市场价格波动(主要是指的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

本文认为经济货币化程度不能用于说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因为一般测度经济货币化程度都是用广义货币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这正好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因此将可能形成循环论证,所以将此变量剔除。

剩下的变量按照经济意义划分为宏观变量和微观变量,其中宏观变量主要反映经济中的宏观变化,主要是经济增长率、金融发达程度、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微观变量反映了经济中的微观变量的变化,主要有利率及其变动、居民储蓄率、通货膨胀率、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

2 计量分析参照其他研究者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变量设定,本文的将主要变量设定如下表所示。

本文中的的所有数据都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和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都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得到。

2.1回归分析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我国实体经济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研究

我国实体经济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研究

我国实体经济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研究作者:崔龙海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12期摘要:货币政策主要分为货币量的调整和货币流通速度的调整,前者为国内外货币当局重点调控的对象而后者相对缺乏关注。

本文根据我国1993年-2013年的经济数据,计算出我国实体经济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一个常数也并不平稳,而是有先加速再减速再加速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进一步研究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是预期国民收入和市场利率,从而为我国货币政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实体经济市场一、引言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看不见的手”以来,经济学市场领域是市场调节为主还是政府调控为主是一直争论的话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政府都从未完全停止调控行为,放任市场规律调节经济。

特别是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诞生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就我国而言,虽然本届政府不断简政放权,努力回归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但是宏观调控手段在我国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就货币政策而言,几乎所有的国家政府都以直接或者间接调控货币数量为主,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却相比较少,即便在著名的费雪方程式MV=PT提出后,国内外非常多的理论也在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常数。

所以,本文意在对我国实体领域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验证其变化是否稳定,并进一步揭示其变化的趋势。

从而在货币流通速度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国外自威廉配第开始就将货币流通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畴,配第在其《货币略论》中,提出货币流动速度和货币流动数量方面呈反比,是互补的关系,并第一个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函数。

魏克赛尔(1915)找出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中最重要的5个变量:第一为人们对货币交易的需求,第二为人们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第三为贸易信誉,第四为银行的信用,第五为货币利率与自然率的差值,以上几个方面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小。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及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及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及分析作者:张海涛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21期1911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

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由费雪方程式推导的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对指导当今宏观经济调控有积极意义。

一、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增长率的测算由费雪的交易方程MV=PT,可推导出货币流通速度计算公式为:V=(PY)/M=GDP/M。

通常认为,货币(纸币)的供应量(投放量)是一个外生变量,由央行控制,一般用M2表示,文中用m表示M2的变化率。

假定第t年,t+1年市场交易中所需货币流通量Mt,Mt+1t+1年的名义GDP分别为X、Y,t和t+1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是v, t和t+1年货币流通量的增长率m,基期为t 年,则有:Vt+1*Mt+1=Y Vt*Mt=Xv= Y/X(1+m) -1 (1)利用公式(1)以及已知的我国M2的增长率以及每年的名义GDP数据可计算出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v,见表1。

备注:GDP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修正数据。

二、货币流通速度分析1980-2011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具有以下特点:(一)货币流通速度V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1980-2011年,广义货币流通速度M2从2.65下降到0.7,下降了73.58%,年均下降4.2%。

1980-1989年年均下降5.4%,1990-1999年年均下降4.96%,2000-2009年年均下降2.65%,呈现下降趋缓的形态。

近两年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为正值,有加速趋势。

(二)V增减率与GDP增长率有着密切的关系GDP与V同比增长率堆积折线图显示,GDP增长高涨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速度放慢;经济增长处于低潮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加速,二者具有相似的变化周期。

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分析货币流通速度是衡量一国货币流通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使用效率和交易活跃程度。

本文将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理解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货币在经济中的交易频率,通常用GDP与货币供应量的比值来表示。

简单来说,货币流通速度反映了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次数。

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1.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普及提高了货币交易的便捷性和速度,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

2.经济结构:不同行业的交易活跃度不同,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控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4.人们的支付习惯:支付习惯的改变,例如更多的人选择线上支付而非现金支付,会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

5.经济信心:经济信心的提高会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三、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方法1.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比较货币流通速度与GDP增速的趋势,可以分析货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效率。

2.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胀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比较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胀率的变化,可以研究通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货币政策的调控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

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流通速度是反映货币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指标,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对于掌握经济运行态势、制定货币政策以及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好地把握货币流通速度的动态变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与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与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与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与分析一、剑桥方程式定义M=kpy剑桥方程式是在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基础上,由A.C.庇古用方程式首先提出。

在本式中M表示人们持有的货币量,k为货币量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P为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y为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

此方程式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示货币流通速度的。

根据剑桥方程式求得的货币流通速度,用V表示,又称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当代国际上有关货币流通速度的流行观点。

二、数据数据日期M2(货币与准货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990年15,293.40 103.10 18774.3 1.227607988 1991年19,349.90 103.40 21895.5 1.131556235 1992年25,402.20 106.40 27068.3 1.065588807 1993年34,879.80 114.70 35524.3 1.018477744 1994年46,923.50 124.10 48459.6 1.032736262 1995年60,750.50 117.10 61129.8 1.00624357 1996年76,094.90 108.30 71572.3 0.940566319 1997年90,995.30 102.80 79429.5 0.872896732 1998年104,498.50 99.20 84883.7 0.81229587 1999年119,897.90 98.60 90187.7 0.752204167 2000年134,610.30 100.40 99776.3 0.741223368 2001年158,301.90 100.70 110270.4 0.696582922 2002年185,006.97 99.20 121002 0.654040223 2003年221,222.80 101.20 136564.6 0.617317022 2004年254,107.00 103.90 160714.4 0.632467425 2005年298,755.70 101.80 185895.8 0.622233484 2006年345,603.59 101.50 217656.6 0.629786861 2007年403,442.21 104.80 268019.4 0.664331578 2008年475,166.60 105.90 316751.7 0.666611879 2009年606,225.01 99.30 345629.2 0.570133522 2010年725,774.10 103.30 408903 0.563402579 2011年851,590.90 105.40 484123.5 0.56849304 2012年974,148.80 102.60 534123 0.548297139 2013年1,106,524.98 102.60 588018.8 0.531410326 2014年1,228,374.81 102.00 636,139.00 0.517870439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和中国统计年鉴三、计算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剑桥方程式变形可得货币流通速度V=1/k=py/M2.由计算所得V 值做出趋势图如下图。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下表为我国从1993年—2012年的GDP、M2和由这二者计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V的数据及V的变化趋势图。

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MPY V 即可知道,货币流通速度与产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量有关。

在这里,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 来代表PY ,用M2即广义货币供给来计量货币供给量,计算出1993-2012年的货币流通速度。

从数据中容易看出,我国近20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从整体来看呈下降趋势。

1993到2003年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速度较快,但从2003年其下降幅度变缓,呈小幅下降趋势。

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速度。

因此,要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关键在于解释货币增长速度为什么会持续地快于名义GDP 的增长速度。

我国近二十年来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储蓄存款持续高增长且沉淀在银行体系内我国是世界上的高储蓄率国家。

中国居民的储蓄倾向较高,也呈上升趋势。

而广义货币供给量中包括了居民储蓄存款。

但这部分储蓄存款并未完全贷放出去进入实际生产流通,又计入了货币供给中,导致计算公式中的分母增长速度超过了分子的增长速度,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二、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从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来看,基础货币构成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国内信贷(包括对政府债权)和外汇储备构成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

由复式记账原理可知,资产=负债,所以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的变化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化。

实践中,中央银行主要依靠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变化达到基础货币供给的调控目标。

在现代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方程为:Ms=m ×B,其中m 为货币乘数, B 为基础货币。

这样的话,外汇储备就会经由外汇占款(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的多倍扩张效应最终作用于货币供给,从而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下的每一项都可以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从物价水平,实际GDP与货币供给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

从物价水平,实际GDP与货币供给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

从物价水平,实际GDP与货币供给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一、模型建立1.解释变量分析:V=β 1 +β 2 M 1+β3P +β4Y+μ●M1是现金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P是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增长/实际GDP增长)×100%,是对一般物价水平走向的最宏观测量。

名义GDP和实际GDP数据来源于锐思宏观数据库。

●Y是实际GDP,数据来源于锐思宏观数据库。

●V=名义GDP/M1=实际GDP×P/M1得到,由经典费雪方程式得到。

●各项数据的Spreadsheet:2.得到数据后,我们进行第一次方程回归计算:The first-time estimated equation:其中,Probability of C = 0.0779>0.05∴接受系数为0的原假设,常数项与被解释变量不相关,说明模型设定有误。

又∵此处常数项没有经济意义(没有生产,没有物价,没有货币供给,则明显不会有货币流通,这里的C没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假设常数项回归系数为0,因为有理论支撑,意味着该假设不会给回归模型以强约束,不会影响模型其他参数估计结果和可靠性。

∴可以建立无截距项的回归方程,剔除掉常数项重新进行回归,即:V=β 2 M 1+β3P +β4Y+μ3.Estimated equation again after C is eliminated:经过重新回归后的一般性方程为:M 1=M1 P=GDP Deflator(price) Y=real GDP V=Y*P/M1Y 10×3.6+0.41P +M110-1.5=V -6-6 (记为1.1)(-35.24) (67.76) (50.02) R 2=0.993 D.W=1.83 S.E=0.0029 T=20二、模型检验与修正目的:估计的模型要符合理论的前提假设,如果违反经典假设,通常的计量经济方法将失去效用,或导致错误的结论,这时需要对模型的设定,参数形态进行修正。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一、简介二、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三、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四、中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及分析五、未来展望标题一:货币乘数是什么自1984年起,中国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投入经济中所带动的金融机构贷款和存款的增长。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货币乘数以及它的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乘数=1/存款准备金率标题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乘数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货币供给、储蓄率、金融基础设施等。

其中,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乘数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带动银行放贷,同时也增加了货币乘数。

储蓄率是影响货币乘数的第二个因素。

当储蓄率越高时,银行的存款利率就越高,使得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

因此,储蓄率越高,银行的储蓄越多,货币乘数也越大。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政策、经济环境、金融基础设施等,也会影响货币乘数大小。

标题三:货币流通速度是什么货币流通速度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的交易频度和交易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与消费者支付方式、经济社会活动的繁茂程度等有关。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流通速度=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标题四: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小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货币供应、经济体制、生产和消费行为等因素。

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

当经济活动强劲时,货币需求相对增长,而货币供应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

反之亦然。

经济体制是另一个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市场化经济体制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

生产和消费行为也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消费者支付方式、税收和其余政策也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

标题五:中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及分析自1984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货币乘数和流通速度也有所增加。

但是,在货币乘数和流通速度的增加之后,中国还面临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问题。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摘要]本文运用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费雪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结果检验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相关结论,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求;费雪方程1 引言中国一直致力于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失调的主要原因,即以货币量为中间目标,保持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如果由于货币供给量超过总产出,使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会产生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如果货币供给量超出产出,是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上升的趋势,会造成通货紧缩,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经济运行日益货币化,货币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1990—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回归分析,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关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国内学者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孙健,辛然(2002)运用中国1980—2000年的数据,以GDP/M2为指标揭示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这一现象,并指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过量的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制度性紧缩是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

李春红,袁卫(2002)分析了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在短期又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的特点。

刘士宁,徐长生(2003)运用1978—2000年的数据,根据费雪方程计算出1878年到2000年V0、V1、V2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V2的下降趋势相对突出。

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即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同时金融发达程度的提高会加速货币流速。

汪军红,李治国(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刘刚、尹涛(2011)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与中国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M2/GDP与CPI增长率变化的关系什么是M2/GDP?M2/GDP是常用的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

即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

通常认为,这一指标比例反映了一个经济的金融深度。

表征一个地区货币化程度的大小。

社会的货币化程度,是指一定经济范围内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也叫马歇尔K值。

交易方程式MV=PY ,其中M 为货币供应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平均价格水平,Y 为实际产出。

可推导出货币流通速度计算公式为:V=(PY)/M=GDP/M,即M/GDP=1/ v,而且GDP=PY表示价格乘以实际GDP,所以M2/GDP中的GDP表示名义GDP。

随着金融深化和货币化过程进展,发达国家的货币化率呈现倒U型,有一个峰值后再趋于平稳。

我国还处于上升阶段,高货币化率并不能说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达。

中国货币化率如此高的原因是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化的过程扩大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进一步放大了M2。

来看看我国从90年到13年马歇尔K值的变化情况,如下图表所示表一:由图表所示:M2/GDP大体上成明显增加趋势,在93,94,95年有一段短暂的稳定期后一口气突破“第1关”,在04-08中又有稍许的下降,特别是在08年下降到极小值点,09年后又持续走高,目标直指“第2关”。

什么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及变化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及变化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及变化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张海涛710100)【摘要】本文从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出发,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认为货币超。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纸币[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 张海涛,西安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货币市场建设。

(陕西西安710061)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在批判与继承古典学派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创立及发展起来。

运用马克思货币理论推算我国当前货币流通速度并分析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对治理当今通胀有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本内涵1、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马克思在其货币理论中先考察的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给出了下列公式:⨯=⨯(1)G V P Q在公式(1)中,G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投放量,V表示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通常取1年)的平均流通速度,P表示所有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Q表示商品的数量,P*Q表示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

2、纸币流通规律随着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纸币。

纸币替代了贵金属货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马克思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

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的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由此可见,流通中纸币的发行量必须遵循G×V=P×Q 所决定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贵金属货币量相一致。

马克思说:“如果纸币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即超过能够流通的同名的金币量,那么,撇开有信用扫地的危险不说,它在商品世界仍然只是代表由商品世界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那个含金量。

”这就是说,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数量,便会引发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

二、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增长率的推算公式(1)反映的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适用于纸币流通规律。

在包含赊销、延期支付、证券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假定第t 年某国全部商品和劳务交易中所需货币流通量t G ,则有:/t t t t V P Q G = (2)公式(2)即是货币流通速速的计算公式。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刘钥铭【摘要】本文通过统计各项数据,得出1985-2010年的货币流通速度,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基本变化趋势:从长期来看,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速度有趋缓的态势,但是在2009年,货币流通速度又出现一个幅度较大的下降.随后本文将从经济货币化、利率、产业结构、地区发展差异四个方面着重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并从金融现代化角度分析货币流速下降幅度趋缓的原因,最后从经济危机导致的GDP下降和居民预防需求增加两个方面解释2009年货币流速大幅下降的原因.【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经济货币化;利率;产业结构【作者】刘钥铭【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2.2古典经济学在研究货币问题时的传统做法是把货币流通速度看作常数处理,重点考察货币数量对物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

货币数量论者欧文·费雪就认为: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很小,在考虑短期经济问题时可以假定它不变。

在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MV=PT中,货币流通速度V就固定为常数。

然而,其他许多流派,却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指出了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以及投机动机,进而指出利率的变化对于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有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凯恩斯还分析了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并指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化。

他还认为,无论货币数量以及其他经济因素如何变化,人们手持现金在繁荣时期都有减少的倾向,在萧条时期则有增加的可能。

也就是说,在经济上升时期,货币流通速度是加快的;在经济下滑时期,货币流通速度是减慢的。

【最新精选】关于货币流通速度

【最新精选】关于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特点的分析关于货币流通速度,许多经济学家都有不同主张。

费雪看到货币流通速度是可变的,认为仅基于技术的提高而促使运输成本降低一项,便可以得出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长期上升的趋势。

但是他认为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很小,在其现金交易方程式的分析中假定其为常数(费雪,1911)。

现金余额说代表人庇古认为货币收入有多种用途,且相互排斥,当觉得保持现金所得收益大于其损失时,则必定会增加现金余额,这就意味着流通中现金的增加,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庇古,1923)。

凯恩斯将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可塑的”。

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国民收入与货币需求的比例,它是实际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函数,实际收入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通过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起作用的。

一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要慢于收入变化。

并且利率上升将减少实际货币需求,从而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凯恩斯,1933)。

弗里德曼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不是一个常数,但却与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利率有着十分稳妥的函数关系。

但是,这个结论在70年代末受到了挑战。

随着金融创新和制度的变迁,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越来越大,它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一般特征是不稳定的。

这里我们用我国1994—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

对于货币的流通速度的计算,其理论依据不外乎传统的交易型货币数量公式MV = PT 和收入型货币数量公式MV = Y ,其中M 为货币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交易商品的价格, T 为商品交易量, Y 为名义收入。

我们收入用GDP代替,货币量分别M1、M2,并计算流通速度。

年份M1(亿元) M2(亿元) GDP(亿元)V(M1)V(M2) 1994 20540.70 46923.50 48197.90 2.346458 1.0271591995 23987.10 60750.50 60793.70 2.534433 1.0007111996 28514.80 76094.90 71176.60 2.496128 0.9353661997 34826.30 90995.30 78973.00 2.267625 0.867881998 38953.70 104498.50 84402.30 2.166734 0.8076891999 45837.30 119897.90 89677.10 1.956422 0.7479462000 53147.15 132487.52 99214.60 1.866791 0.748862001 59871.59 152888.50 109655.20 1.831506 0.7172232002 70882.19 183246.94 120332.70 1.697644 0.656672003 84118.81 219226.81 135822.80 1.614654 0.6195542004 95971.01 250802.79 159878.30 1.665902 0.6374662005 107279.91 296040.13 183217.40 1.707844 0.6188942006 126028.05 345577.91 211923.50 1.681558 0.6132442007 152519.17 403401.30 257305.60 1.687038 0.637842008 166217.13 475166.60 300670.00 1.808899 0.6327682009 221445.81 610224.52 340507.00 1.537654 0.558003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货币的流通速度并不是一个常数,而且呈现出总体向下,有一定的波动,而且M1的波动大于M2的特点。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实证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实证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实证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内容摘要: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费雪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流量,从而决定收入;本文利用1978-xx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时间趋势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货币流通速度发展趋势在长期上呈“U”型状态,而且货币流通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下降后会逐步回升的结论。

同时对我国狭义、广义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阶段性波动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本身的变化,一方面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金融中的诸多问题。

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前的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也曾总结出1:8的货币投放比率。

而货币流通速度的持续下降,成为转型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因此,深入探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和内涵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以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和收入流通速度应用最为广泛。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式:MV=PY (其中,Y代表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其它字母同前)。

从该方程可以得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V=PY/M。

中央银行为了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对货币划分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因此,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现金M0的收入流通速度、狭义货币M1的收入流通速度和广义货币M2的收入流通速度。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实践中,计算货币流通速度一般根据货币数量论,笔者重点运用的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利用费雪方程式:MV=PY 进行测算,即V=PY/M。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一些分析组员:毕楚麟李迪宽蒋朝庆张巍张英鹏刘飞李钦佩王键羽熊希盟刘思敏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含义:指一定时期内,货币存量在融通该时期收入流量时周转运动的次数,它等于GDP 与货币存量的比率(名义量或者实际量的比)。

在一定时期内,货币存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市场上货币流通总量的多少。

这对社会物价总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由于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问题主张不一样,因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也就不同。

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得出V=PT/M,根据货币理论可知,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度因素、经济货币化、利率、预期通货膨胀、收入水平等。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如下:( 1)1990年以来,我国的现金总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但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长期下降后再平稳的趋势(见表1、图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 从1990年的1.22次下降到2002 年的0.64次,V1 从1990 年的2.69次下降到2002 年的1.68 次,其中在1993—1995 年出现小幅回升,1996 年后再下降,之后又进入了加速下降的阶段。

从2002年后开始,V2开始趋于平稳,在零点六几附近徘徊,V1有略微上升的趋势,总体也保持了平稳。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增长率表1图1(2)我国货币流通增速的变化率很大,从表1,图2可以看出,V1的波动是非常大的,在94年增长了8.14%,而99年由下降了9.43%,变化率都在10%内波动。

V2的波动比V1小一点,但波动也大,但变化趋势基本与V1趋势一致。

图2(3)以上都说明我们的货币流通速度不是定值,而是变化的,变化率很大,V1、V2都呈下降后平稳的变化。

三、中美日货币流通速度的的比较(1)从图2中可以看出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Bordo 和Jonung (1987) 将货币化程度、银行的普及、金融发展、经济稳定性程度等因素量化, 引入货币-12.00%-10.00%-8.00%-6.00%-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V1,V2增速比较V1增长率V2增长率流通速度函数中,改进只考虑利率和收入变量的传统模型。

货币流通速度计算方法

货币流通速度计算方法

货币流通速度计算方法
货币流通速度到底咋算呢?其实很简单!把国内生产总值除以货币供应量,就得出货币流通速度啦!哇塞,就这么容易!
那算的时候有啥注意事项呢?你可得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呀!要是数据不准,那算出来的结果不就瞎掰了嘛!国内生产总值和货币供应量都得找靠谱的来源。

说到安全性和稳定性,这可重要啦!算货币流通速度本身没啥不安全的,但是如果依据错误的结果做决策,那可就糟糕了。

就好比你开车看了个错误的导航,那不得跑偏嘛!稳定性嘛,只要数据来源稳定,计算方法不变,结果也会相对稳定。

这货币流通速度有啥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嘿,用处可大了!可以用来分析经济的活跃度呀!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快,那经济就像一辆加足油门的跑车,活力满满!优势就是能快速了解经济的动态,就像有个超级望远镜,能看清经济的走势。

咱来个实际案例哈!比如说某个地区,通过计算货币流通速度,发现速度变快了。

这说明啥?说明大家花钱更积极了,经济在升温呀!就
像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方法简单又实用,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

咱可得好好利用这个工具,为经济发展加油助威!。

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综述

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综述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参与经济流通和社会总商品交易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依据费雪方程式MV=PY。

它等于名义GDP与名义货币供给量之比。

二、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影响因素:1.经济货币化对社会资金流动速度的影响(由负转正)原先货币化进程主要构成已由自给自足经济的减少,转变成社会中的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向货币化、市场化逐步转变,造成货币需求的增加。

而且这种货币需求的提高并更多体现在M2 需求的增加。

而且他认为居民储蓄倾向提高造成了名义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进一步造成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该假说对于80-90年代转轨期间市场改革进程中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解释较为全面。

中国社会资金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趋势可能出现逆转,货币化进程的结束后,新增货币量难以在物价不大幅度上升情况下被经济体有效吸收,潜在的通胀风险制约社会资金快速增长。

2.经济周期的影响:衰退期流通速度急剧下降货币流通速度在正常情况下决定于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且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在经济衰退期间货币流通速度会显著降低,制约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加剧流动性陷阱问题。

经济危机期间,风险的影响权重加大,经济主体一致选择持币观望,不敢冒风险买卖任何资产和投机性商品。

根据有关研究,大萧条时期的1931 年至1932 年,美国M1 的流通速度下降18.12%,M2的流通速度下降16%。

1984年至1986年美国为控制通胀收缩货币期间,M1货币流通速度下降14.25%。

1989 年至1993年储贷危机期间,M1 货币流通速度下降15.15%。

在本轮危机中,美国M1 的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了17%。

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起点在2008 年第二季度,下降趋势的终止在2009 年的第二和第三季度。

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流通速度会平稳上升,逐渐回归至均衡水平。

3.资产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双重效应: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方面,资产价格(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升带来财富效应,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从长期 看 ,我国货 币流通 速 度呈 现 稳 中下 降 的趋 势 。
的原因主要是货币化程度的加深 ,同时金融发达程度的提 高会加速货币流速。汪军红 ,李治 国 ( 2 0 0 6 )通过实证 分析 ,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的主要原 因。刘 刚 、尹 涛 ( 2 0 1 1 ) 的实 证 研 究结 果 表 明
如果货币供给量超出产出,是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上升的趋
势, 会 造成 通货 紧缩 ,这 两种结果 都不利 于经 济的长期 发 展 。在 中国随着市 场经济 体制 的推进 ,经济运 行 日 益货 币 化 ,货币需 求 发 生 了 怎 样 的 变 化 。本 文 通 过 对 1 9 9 0 — 2 0 1 0年货 币流通 速 度 的实 证 回归 分析 ,将 对 上 述 问题 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个 国家 或地 区的经济 中所 生产 出的全部 最终产 品和劳 务
2 国 内相 关研 究综述
关于 中国货 币流通速 度 的变 化 ,国内学者研 究 主要 有 以下 观点 :中 国货 币流通 速度呈 现下 降的趋势 ,孙健 ,辛 然 ( 2 0 0 2 )运用中国 1 9 8 0 -2 0 0 0年 的数 据 ,以 G D P / M 2 为指标 揭示 了我 国货 币流 通速度 减慢这 一现象 ,并指 出经 济 的货币 化 、中 央银 行 货 币 过 量 的 发行 、银 行 的不 良债 权 、制度性 紧缩是 中 国货 币流通 速度减 慢 的主要原 因。李 春红 ,袁 卫 ( 2 0 0 2 )分析了 1 9 8 0 -2 0 0 0年 中 国货 币 流通
流 通 经 济
中国市场 2 0 1 3 年第 l 4期 ( 总第 7 2 9期)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货币流通速度作为现代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影响着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政策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不论是按M1口径还是按M2口径测算,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货币流通速度为何逐年下降,它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标签:货币流通速度M1 M2 影响因素一、问题的提出货币流通速度是现代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影响着一国一定时期内有效总需求的大小,并通过有效总需求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力度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货币流通量可以看成是由货币当局控制的,而货币流通速度在相当程度上是货币当局所不能控制的,它是由交易和支付制度、人们遵守制度的程度、人们对未来情况预期、利率、信用的发达速度、运输与通讯条件及其他“与流通中货币量没有明显关系”的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

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前的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也曾总结出1∶8的货币投放比率。

但在改革开放进入经济转轨期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将结合我国近年的经济实践,就这一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分析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GDP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与此相反,货币流通速度则逐年递减,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三、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1.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所谓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经济活动在国民經济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也就是货币经济向非货币经济领域的扩展。

一般以M2/GDP(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作为衡量货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随着生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个体、私营及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货币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逐年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及变化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张海涛710100)【摘要】本文从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出发,分析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认为货币超。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速度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纸币[中图分类号][作者简介] 张海涛,西安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货币市场建设。

(陕西西安710061)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在批判与继承古典学派货币学说的基础上创立及发展起来。

运用马克思货币理论推算我国当前货币流通速度并分析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对治理当今通胀有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本内涵1、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马克思在其货币理论中先考察的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给出了下列公式:⨯=⨯(1)G V P Q在公式(1)中,G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投放量,V表示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通常取1年)的平均流通速度,P表示所有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Q表示商品的数量,P*Q表示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

2、纸币流通规律随着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由国家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纸币。

纸币替代了贵金属货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马克思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

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的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由此可见,流通中纸币的发行量必须遵循G×V=P×Q 所决定的货币量,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贵金属货币量相一致。

马克思说:“如果纸币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即超过能够流通的同名的金币量,那么,撇开有信用扫地的危险不说,它在商品世界仍然只是代表由商品世界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那个含金量。

”这就是说,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数量,便会引发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

二、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增长率的推算公式(1)反映的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适用于纸币流通规律。

在包含赊销、延期支付、证券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假定第t 年某国全部商品和劳务交易中所需货币流通量t G ,则有:/t t t t V P Q G = (2)公式(2)即是货币流通速速的计算公式。

t t P Q 的数值通常用采用当年的GDP 的数值,t G 采用央行公布的2M 数据。

下表是我国1996年至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估算值。

假定第t 年,t+1年商品流通和证券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交易中所需货币流通量t G 、1t G +,则有:t t t tP Q G V ⨯=(3)1111t t t t P Q G V ++++⨯= (4)则:1111t t t tt t t t G P Q V G P Q V ++++⨯=⨯⨯ (5)假设t 和t+1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是v,货币流通量的增长率g,一般平均价格的增长率p ,待实现商品的交易数量增长率q ,则公示(5简化为(1+g)(1+v)=(1+p)(1+q) (6)通常认为,货币(纸币)的供应量(投放量)是一个外生变量,由央行控制,一般用M2表示,本文中用g表示M2的变化率。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GDP的增长率实际反映了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待实现交易物品数量的增长率,等于本文中待实现交易商品数量的增长率q。

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率p、货币的流通速度v可由由下列方法进行测算:设t 年、t+1年的名义GDP分别为X、Y,基期为t 年,一般价格水平的增长率p,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GDP的增长率q,则有X(1+p)(1+q)=Y(1+g)(1+v)=(1+p)(1+q) (6)所以v= Y/X(1+g) -1(7)利用公式(7)以及已知的我国M2的增长率(g)、每年的GDP数据可计算出的历年的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v,见表2。

表2:我国1996年至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表备注:GDP增长率数据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修正数据。

2、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中国趋势由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Y,可推导出货币流通速度计算公式为:V=(PY)/M=GDP/M。

GDP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比值(GDP/M1、GDP/M2)代表了相应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流通速度,其中GDP/M2反映了长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也是经济研究中的重点。

纵观1993-2004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具有以下特点:(1)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1980-2004年,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从2.70下降到0.54,下降了80%;V1从3.93下降到1.42,下降了63.9%,V2的下降幅度要远大于V1。

但V1的波动幅度要大于2,1980-2004年V1的方差为0.46,V2的方差为0.40;1993-2004年,V1的波动更是远大于V2的波动,V1的方差0.13,是V2方差0.029的4.5倍,因此V2比V1更能反应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长期趋势。

(2)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

货币流通速度增减速率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速率与经济增长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增长高涨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速度放慢;经济增长处于低潮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加速。

V2的年度变化率,自1980年以来有三次为非负(1988、1994、2004),分别对应着三次经济高涨期;V1也显示了同样的波动特征,反应程度比V2强烈;并且前两次,V1滞后GDP增长率的波峰2年后达到波峰值,V2滞后一年。

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增长周期的这种密切相关性产生于经济增长周期带来的物流加快和货币需求的变动,当经济增长旺盛时,居民的收入增加且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消费欲望高涨,货币流通速度加大。

(3)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年度变化很大,但近年有稳定迹象。

从1980-2004年V1年均变化率为6.32%,V2年均变化率为6.65%;V1年度最大变化率为11.6%均下降2.75%,V2年度最大变化率为14.86%。

在1981-2004年的24年间,变化率在8%以上的V1有5年, V2有8年;变化率在5%以上的V1有12年, V2有16年。

但2003、2004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的年度变化率有缩小迹象,2004年V2的年度变化率为1.9%左右,是1981年以来最稳定的。

(4)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与一些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低。

1993年,美国名义GDP 为65530亿美元,M1余额11284亿美元,V1是5.81,而中国为2.12,差两倍多;V2美国1993年为中国的1.5倍多。

各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各不相同,这与各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消费习惯等有关。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V2与日本相当,略低于英国,与美国和新兴国家韩国差距较大。

同时,发达国家如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很小,1993-1999年V2的方差仅为0.0026,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美国的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和经济的稳定性较强。

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包括: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

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

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

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②产业结构及生产专业化状况的影响不同生产周期、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重不同,以及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程度不同等,都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生产周期长的部门,资金周转慢,其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反之,则较快。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资金占用多,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反之,则加快。

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细,进入市场交易的中间产品越多,生产效率越高,生产周期缩短,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越多,流通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较慢。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有这些方面发生变化,都会相应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快慢不等的变化。

③经济单位数量和金融市场发达状况的影响参与经营及收入分配的个人和企业数量越多,社会整体效益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否则货币流通速度就慢。

金融市场越发达,商品交易之外的货币交易占用量越多,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则相对加快。

④财务及结算制度的影响如一定时期中分多次支付工资,每项支付期短,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

金融业发达,能采用多样灵活的结算方式,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和对信用货币及纸币的信任程度。

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支付习惯、消费心理、价值观念,以及对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变动的预期,还包括对政府的重大政策变化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预期等。

心理预期导致的行为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时甚至是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储蓄和购买行为,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上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诸多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货币流通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难以考察和计算的变量。

3、四、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指出:“我们阐明的关于商品流通中流通货币量的所有规律,绝不会因为生产过程的资本主义性质而发生变化。

”同样,我国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证明了这样的规律同样也不会因为生产过程的社会主义性质而发生变化。

因此,货币当局必须自觉遵循货币流通规律,综合分析实际情况,以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投放货币,实现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双赢,避免出现物价大起大落,导致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1].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1972.[2].马克思货币理论的逻辑内涵及现代意义[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4[3].马克思实践视角的确立和货币理论的创新[J]. 宓文湛.财经研究.2004/6[4].中国新闻网调控物价出重拳热钱急/20101118/n277717170.shtml[5].中国网 南方旱情对夏粮影响有限粮价不会大起大落/news/env/2011-06/02/content_22699182.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