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的最低温度

合集下载

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

绝对零度测试装置(Absolute Zero )项目介绍:绝对零度,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在此温度下物体没有内能。

把-273.15℃定作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的零度,叫做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 )。

本次试验是为了测定绝对零度。

实验内容对于理想气体,绝对压强与绝对温度成正比:V T P nR= 因此,温度与压强的关系图为一条直线:()y slope x b =+0V T x nR=+ 直线的斜率决定于温度计中气体的体积,但是若不考虑气体体积,则直线与温度轴的截距应该是绝对零度。

如果我们测量的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则测得的截距不等于零,并且截距就是以摄氏度为单位的绝对零度。

1. 保持气体摩尔数(n)不变,测定绝对零度1) 使用开水开始做实验。

2) 如图1-1将实验装置连接好:用软管将绝对零度装置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用立体插头连接装置和温度传感器。

3) 启动DataStudio 程序, 打开温度与压强的数字显示,并建立温度与压强曲线图。

点击“启动”按钮。

4) 将装置中的球体全部浸泡在水浴锅的水里。

5) 观察温度的数字显示,当温度停止变化时,点击“保持”按钮。

6) 在水浴锅中加入冷水或冰块,使热水冷却至10︒C 。

7) 重复步骤4)~ 6),当温度降至最低时,点击“停止”按钮。

8) 在图中点击拟合按钮并选择线性拟合,则y 轴截距即为绝对零度。

2. 变换气体摩尔数(n),测定绝对零度1) 准备三种温度的水浴锅:热水浴,室温水浴以及冰水浴(热水浴越热越好,冷水浴可加冰块,室温水浴温度介于两者之间)。

2) 用立体插头连接绝对零度装置和温度传感器,但是不连接软管。

3) 启动DataStudio 程序, 打开温度与压强的数字显示,并建立温度与压强曲线图。

4) 将装置中的球体全部浸泡在冰水浴锅的水里,将软管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并保持球体全部进入水中。

点击“启动”按钮。

5) 观察温度的数字显示,当温度停止变化时,点击“保持”按钮。

《热力学第三定律》 讲义

《热力学第三定律》 讲义

《热力学第三定律》讲义一、热力学定律的背景介绍在深入探讨热力学第三定律之前,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热力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前两条定律。

热力学,作为物理学中研究热现象和能量转化规律的重要分支,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热力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任何热力学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换。

简单来说,就是“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描述了热传递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它表明,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而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这一定律引入了熵的概念,熵的增加反映了系统的无序程度在自发过程中总是增大的。

有了对前两条定律的基本认识,我们现在将目光聚焦在热力学第三定律上。

二、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热力学第三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绝对零度时,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让我们来逐步拆解理解。

首先,“绝对零度”是热力学温标中的最低温度,约为-27315℃。

在这个温度下,分子的热运动几乎完全停止。

“纯物质”意味着物质的成分是单一且纯净的,没有杂质。

“完美晶体”则是指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排列具有完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没有任何缺陷或混乱。

当满足这些条件时,物质的熵值为零。

熵,作为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为零意味着系统处于一种完全有序的状态。

三、对热力学第三定律表述的深入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定律,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几个关键概念。

绝对零度为何难以达到?尽管理论上存在绝对零度,但在实际中,无论我们采用何种冷却手段,都无法真正达到这个温度。

这是因为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微观粒子存在着一种称为“零点能”的能量,使得它们在绝对零度时仍具有一定的运动。

纯物质和完美晶体的要求又意味着什么?纯物质排除了杂质对系统熵值的影响,而完美晶体的设定则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高度有序的模型。

谈热力学方法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温度

谈热力学方法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温度

85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业 技 术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设计一个新的化学变化过程在理论上是否可行,如何选择最佳反应条件?在指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能否成功进行?能否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能获得更多的产品?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就是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研究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规律,主要计算化学反应热;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在指定条件下化学变化进行的方向和限度问题,主要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

在化工生产及其相关行业中,常常会提出新工艺或新产品的科学研究课题,若能事先通过热力学方法进行计算,作出正确的判断,就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以制备环己酮的反应为例,说明热力学在确定反应温度上的应用。

1 选择由环己醇制备环己酮的合适反应式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环己酮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生产己内酰胺和己二酸,进而制备聚酰胺产品尼龙-6和尼龙-66纤维;也可以用作油漆的溶剂和稀释剂。

由环己醇氧化制备环己酮,一般实验室常采用重铬酸盐氧化法来制备,反应式(1)如下。

O H N a 2C r 2O 7H 2S O 4++35 OC r 2(S O 4)3N aH S O 4H 2O 327+++ (1)该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必须控制反应温度在55℃~60℃,以免反应过于剧烈。

由于液体酸对反应设备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上述由环己醇采用重铬酸盐氧化法来制备环己酮的方法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制备环己酮的另一重要方法是采用环己醇催化脱氢来制备环己酮,催化剂为固体金属,目前一般采用新型Cu-Zn催化剂(CuO-ZnO-Al 2O 3),反应式(2)如下。

O H catO +H 2 (g) (2)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必须加热到较高温度反应才能进行;但是,由于反应(2)采用了固体金属催化剂,避免了对反应设备的腐蚀作用,并且Cu-Zn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所以,由环己醇催化脱氢来制备环己酮的方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温度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温度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温度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温度是描述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是热平衡状态下物体和其它物体热交换的能力。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温度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一、温度的概念温度是描述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是热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其他物体之间热交换的能力。

温度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体热度的高低,也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内部粒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的单位有多种,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和开尔文(K)。

1. 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常用于一般实验和生活中。

在摄氏度下,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

摄氏度与开尔文的转换公式是℃=K-273.15。

2. 开尔文(K)是绝对温度单位,常用于物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研究中。

开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绝对零度是热力学上的最低温度,等于摄氏度下的-273.15℃。

开尔文温标与摄氏度的转换公式是K=℃+273.15。

温度的测量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最常用的温度计是汞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在不同温度、压力和体积下的关系。

该方程的推导基于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假设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PV = 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力,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的摩尔数,R是气体常量,T是气体的温度。

气体常量R与分子的性质有关,对于大部分气体而言,R可以近似取为8.314 J/(mol·K)。

当压力、体积和摩尔数均给定时,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来求解气体的温度。

同样地,当压力、体积和温度均给定时,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来求解气体的摩尔数。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应用于各种气体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1. 气体的扩散和混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用来描述气体在不同温度、压力和体积下的扩散行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得出气体的密度公式,进而研究气体的扩散速度和混合比例,并应用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分析。

温度与内能

温度与内能

温度与内能1. 引言温度和内能是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在理解物体的热学行为以及制定热力学定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而内能则是物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

本文将探讨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2. 温度的定义温度是描述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

根据热力学的零th 律,当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不存在热能的净交换,而只存在微小的热能交换。

由此可得出温度的定义:两个物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

开尔文温标的零点,即绝对零度,是热力学中温度的最低可达点,对应着分子的最低动能状态。

3. 内能的定义内能是指物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的总和。

它包括物体的微观能量以及宏观性质所引起的能量,如物体的热能、机械能等。

内能是物质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量,它与物体的热力学过程密切相关。

内能的单位通常是焦耳(J)。

在热力学中,内能常常通过改变物体的温度或者在物体上做功来进行转化。

4.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根据热力学的经验性法则,内能与温度有以下关系:$\\Delta U = C_m \\cdot \\Delta T$其中,$\\Delta U$表示内能的变化,C C为物体的摩尔热容量,$\\Delta T$为温度的变化。

这个关系表明,温度的变化将导致物体内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与物体的热容量有关。

对于固体和液体而言,它们的热容量可以近似视为常数。

而对于气体而言,热容量则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而变化。

5. 温度与热平衡温度是热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

当物体与外界处于热平衡时,它们之间的温度相等,而当它们的温度不相等时,就会存在热能的净交换。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物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时,其内能的变化可以表示为:$\\Delta U = Q + W$其中,$\\Delta U$表示内能的变化,C表示从外界传给物体的热量,C表示物体对外界做的功。

我看热力学的绝对零度

我看热力学的绝对零度

《大学化学先修课》课程小论文第七章小论文题目:我看热力学的绝对零度xxxxxxxxxxx摘要: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但只是理论上的下限值。

理论上,若粒子动能低到量子力学的最低点时,物质即达到绝对零度,不能再低。

当温度很低的时候,粒子物质波的波长很长,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物质波有很大的重叠,因此量子力学的效应就会变得很明显。

著名的现象之一就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物质内部没有任何阻力,可以用来设计精确度更高的原子钟,可以在物质第五态中产生类似于超新星爆发的现象,甚至还可以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来模拟黑洞等。

关键词:绝对零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宏观量子效应正文: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但只是理论上的下限值。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开尔文(K),绝对零度就是开尔文温度标(简称开氏温度标,记为K)定义的零点。

0K约等于摄氏温标零下273.15摄氏度,也就是0开氏度,在此温度下,物体分子没有动能,动势能不为0,故此时物体内能不为0。

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其内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动能。

根据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粒子动能越大,物质温度就越高。

理论上,若粒子动能低到量子力学的最低点时,物质即达到绝对零度,不能再低。

然而,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自然界的温度只能无限逼近。

如果到达,那么一切事物都将达到运动的最低形式。

因为任何空间必然存有能量和热量,也不断进行相互转换而不消失。

所以绝对零度是不存在的,除非该空间自始即无任何能量热量。

在绝对零度下,原子和分子拥有量子理论允许的最小能量。

有关物质接近绝对零度时的行为,可初步观察热德布洛伊波长(Thermal de Broglie wavelength)。

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m为粒子的质量、k为玻尔兹曼常量、T为绝对温度。

可见热德布洛伊波长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当温度很低的时候,粒子物质波的波长很长,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物质波有很大的重叠,因此量子力学的效应就会变得很明显。

热力学的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

热力学的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

热力学的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热力学的第三定律: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1. 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它揭示了在接近绝对零度时,系统熵的变化规律。

这一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韦伯和马克斯·普朗克在1923年提出,后来被广泛接受和证实。

1.1 熵的定义要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首先需要明确熵的概念。

熵是热力学系统中的一种度量,表示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在宏观上看,熵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能量分布均匀程度。

一个系统的熵越大,其能量分布越均匀,系统越趋向于热力学平衡。

1.2 绝对零度的概念绝对零度是热力学温标(开尔文温标)的最低温度,对应于0K。

在绝对零度时,理论上系统中的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将停止,系统达到最低的能量状态。

1.3 第三定律的内容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系统的熵接近一个常数。

换句话说,系统熵的变化趋于停止。

这表明,无论系统如何接近绝对零度,其熵值都不会降低到零。

换句话说,绝对零度是不可达到的。

2. 实际应用热力学第三定律在许多实际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2.1 制冷技术热力学第三定律在制冷技术中起着关键作用。

根据第三定律,制冷剂在接近绝对零度时,其制冷能力会减弱。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制冷系统时,需要考虑到这一限制。

2.2 低温物理在低温物理领域,热力学第三定律对于理解和研究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时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超导体在超低温下表现出独特的电磁性质,这些性质与热力学第三定律密切相关。

2.3 信息论热力学第三定律与信息论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熵在信息论中用作信息量的度量,而热力学第三定律揭示了在低温下系统熵的变化规律。

这为信息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理论基础。

2.4 宇宙学在宇宙学中,热力学第三定律对于理解宇宙的演化和命运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第三定律,宇宙的熵会随时间增加,这有助于解释宇宙从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发展到目前这个复杂、混乱的状态。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
整理ppt
热力学第二定律只定义了过程的熵变,而没有定义熵本 身. 熵的确定,有赖于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建立.
1902年美国科学家雷查德(T.W.Richard)在研究低温 电池反应时发现:电池反应的G和H随着温度的降 低而逐渐趋于相等,而且两者对温度的斜率随温度同 趋于一个定值:

整理ppt
由热力学函数的定义式, G(吉布斯自由能)和H(焓)当温 度趋于绝对零度时,两者必会趋于相等:
G= H-TS
limG= H-limTS = H (T→0K) 虽然两者的数值趋于相同,但趋于相同的方式可以有
所不同. 雷查德的实验证明对于所有的低温电池反应, G均只会
以一种方式趋近于H.
整理ppt
吉布斯函数介绍:
1875 年 , 美 国 耶 鲁 大 学 数 学 物 理 学 教 授 吉 布 斯 ( Josiah Willard Gibbs)发表了 “论多相物质之平衡”的论文。他在 熵函数的基础上,引出了平衡的判据;提出热力学势的重要概 念,用以处理多组分的多相平衡问题;导出相律,得到一般条 件下多相平衡的规律。吉布斯的工作,奠定了热力学的重要基 础。
任何凝聚系在等温过程中的G和H随温度的降低 是以渐近的方式趋于相等,并在0K时两者不但相互会 合,而且共切于同一水平线,即
lim G lim H (7.1)
T 0
T 0
lT i m 0 ( T G )p lT i m 0 ( T H )p 0( 7 .2 )
整理ppt
( T G )p S 和 ( T H )p C p
值。原因是,全部粒子都处于能量可能有的最低的状
态,也就是全部粒子都处于基态。
实上一切实际气体在温度接近-273.15℃时,将表现出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

3.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将相同: Cp-CV=T(V/T)p(p/T)V ∵ ∴ (V/T)p→0 (T→0K) Cp-CV →0 (T→0K)
4. 物质的热容在绝对零度时将趋于零: S=∫CV/TdT ∵ S→0 (T→0K) ∴CV必趋于零, 否则 limT→0KCV/T→∞ ∴ CV→0 Cp→0 (T→0K) (T→0K)
通过量热方法物质的所谓绝对熵(由可逆过程的
热温商求得),这样定出的熵实际上是量热熵(随温
度而变的熵),又称为热力学第三定律熵。
定义一 在恒定压力下,把1mol处在平衡态的纯物 质从0K升高到T的熵变称为该物质在T、p 下的摩尔绝对熵
定义二 在pө、T下的摩尔绝对熵称为纯物质在T时 的标准摩尔熵,符号为Sөm(T) 7.4.1 晶体的标准摩尔熵 在恒定pө下,纯物质晶体的标准摩尔熵变为
S lim( ) 0 T 0 p T V ) 0 lim( p T 0 T
S lim( ) 0 T 0 V T p lim( ) 0 T 0 T V
7.4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Planck表述及标准摩尔熵 普朗克于1911年提出: “在绝对零度时,一切物质的熵等于零” 1920年,Lewis和Gibson加上完美晶体的条件, 形成了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一种说法: “在热力学温度的零度时,一切完美晶体的量 热熵等于零”
lim G lim H T 0 T 0
(7.1)
G ) lim( H ) 0 lim( T 0 T p T 0 T p
(7.2)
( G ) p S T

( H ) p C p T
lim C p 0 T 0
奈斯特假设可表示为:
lim S 0 T 0

专题11 热力学三定律——学生版选择性必修人教版 第二册

专题11  热力学三定律——学生版选择性必修人教版 第二册

专题11 热力学三定律(学生版)一、目标要求二、知识点详细解析1.热力学第一定律(1)改变系统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热力学第一定律①定义:一个热力学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它做的功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的和:ΔU=W+Q若外界对系统做功,则W>0,若系统对外界做功,则W<0;若外界向系统传热,则Q>0,若系统向外界传热,则Q<0.②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4)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任何动力或燃料,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称为第一类永动机,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原因就是因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2.热力学第二定律(1)宏观热现象的方向性(2)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的定律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有如下几种表述形式; ①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②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开尔文表述还可以描述成工质不可能将从某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做功,它必然会向其他温度低于自身的热源排出部分热量,即任何热机的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如图所示;热机的效率:1211121100%W Q Q Q Q Q Q η-===-< (3)第二类永动机: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将这些热量全部转化为有用功的机器称为第二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制成,虽然它没有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3.热力学第三定律(1)绝对零度:热力学的最低温度,是以开尔文温标定义的零点,即0 K,0 K≈-273.15 ℃;(2)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4.热力学第零定律(1)热平衡:若某个与外界接触的热力学系统,其内部各部分之间、整个系统与外界之间均没有热交换,我们称这个系统处于热平衡;(2)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由于该条定律的提出比热力学三大定律要晚,但它却是三大定律的基础,因此将其命名为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定义了温标的概念,即两个热力学系统若彼此处于热平衡,则称这两个热力学系统的温度相同,温度计的诞生就建立在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基础之上.三、考查方向原题型1: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详细典例一:(2020•海淀区一模)容器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气体体积减小,则()A.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气体分子对器壁撞击的密集程度变大C.气体中每个分子对器壁的撞击的作用力都变大D.气体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原题型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详细典例二:(2020·江苏)(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其1图象如图所示,求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pV原题型3:热力学定律与气体图像的综合应用详细典例三:(2017•新课标Ⅲ)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过等容过程ab到达状态b,再经过等温过程bc到达状态c,最后经等压过程ca回到状态a。

热力学零度是( )℃。

热力学零度是( )℃。

热力学零度是( )℃。

热力学零度是绝对零度,即零开尔文,记作0 K。

在摄氏温标上,绝对零度对应着-273.15摄氏度。

绝对零度是热力学温度的最低限,物体在这个温度下达到最低的内能状态,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几乎停止。

绝对零度在热力学和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许多热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的基准点,也是研究气体行为和热力学性质的重要参考点。

在实际应用中,绝对零度很少能够达到,但它作为理论上的极限状态对研究热力学过程和物质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热力学零度是-273.15摄氏度或0开尔文。

什么叫热力学温度_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详解

什么叫热力学温度_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详解

什么叫热力学温度_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详解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标温,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

早在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J.Charles)就发现,在压力一定时,温度每升高1℃,一定量气体的体积的增加值(膨胀率)是一个定值,体积膨胀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国际实用温标是以国际上所通过的一系列纯物质的固定点(如平衡氢三相点、平衡氢沸点、氧三相点、水三相点、锡凝固点等)作为基准用于标定规定的基准温度计(如铂电阻温度计和铂-10%铑/铂热电偶等)并给出相应的内插公式用于测定温度。

热力学温度介绍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量之一,热力学温标的标度,符号为T。

根据热力学原理得出,测量热力学温度,采用国际实用温标。

热力学温度旧称绝对温度(Absolute Temperature)。

单位是“开尔文”,英文是“Kelvin”简称“开”,国际代号“K”。

开尔文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Lord Kelvin而命名的。

以绝对零度(0K)为最低温度,规定水的三相点的温度为273.16K,开定义为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摄氏度为表示摄氏温度时代替开的一个专门名称。

而水的三相点温度为0.01摄氏度。

因此热力学温度T与人们惯用的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K)=273.15+T(℃)。

规定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K)与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平均值完全相同。

所以△T K = △T ℃在表示温度差和温度间隔时,用K和用℃的值相同。

所以很多人经常会写1K=1℃,这是绝对错误的示范!热力学温度本质工程热力学中提到的绝对温度,都是绝对温度零度以上的正绝对温度。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核磁共振和激光效应的研究,发现核自旋系统和激光系统中,粒子只具有基态和激发态两种能量形态。

在正绝对温度条件下,激发态的粒子数多于基态的粒子数。

但是,在核自旋系统和激光系统中则相反,基态的粒子数却超过了激发态的粒子数。

根据。

名词解释温度术语的含义

名词解释温度术语的含义

名词解释温度术语的含义温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概念,我们经常使用温度术语来描述不同的热度或冷度。

然而,很多人对于这些温度术语的具体含义并不是很清楚。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温度术语进行解释和阐述。

绝对温度是指温度的一个基准点,它是通过绝对零度定义的。

绝对零度是理论上的最低温度,它表示物质的分子和原子运动完全停止。

为了量化温度,我们使用开尔文(K)作为单位。

绝对温度等于摄氏温度加上273.15。

绝对温度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例如在热力学和物理学中均被广泛应用。

摄氏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温度单位。

它是由冰点和沸点所定义的。

冰点温度标志着水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温度,被定义为0摄氏度(℃)。

沸点温度标志着水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温度,被定义为100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正负是根据这个比例来定义的,负值表示低于冰点温度的温度,而正值表示高于冰点温度的温度。

华氏温度是另一种常见的温度单位,尤其在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使用较多。

华氏温度也是由冰点和沸点所定义的,但与摄氏温度有所不同。

冰点温度被定义为32华氏度(℉),而沸点温度被定义为212华氏度(℉)。

与摄氏温度相比,华氏温度的刻度更大,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更能准确地描述温度变化。

除了绝对温度、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外,还有两个进一步扩展和探索温度的术语值得我们了解。

第一个是热力学温度,它是根据热力学定律得出的,用来描述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热力学温度与物体分子运动的速度和能量有关,是描述整个系统的整体热平衡状态的一种方式。

另一个术语是测温尺度,它是测量和记录温度的工具或装置。

测温尺度通过利用物质性质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通过测量水银在玻璃管中的膨胀来测量温度。

而电子温度计基于电阻、电容或电感等电子元件的属性来测量温度。

总结起来,温度是一种描述物体热度或冷度的术语。

绝对温度以绝对零度为基准,摄氏温度是常用于日常生活的温度单位,华氏温度在一些国家较为常用。

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低温热力学

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低温热力学
63.3
160
0.3
H2
20.3
14.0
31.8
4He
4.21
--
2.56
4
3He
3.19
--
0.48
5x104
the cooling power diminishes rapidly with decreasing T (at T0, S becomes small for all processes)
0.47
0.66
1.03
1.79
Substance
boiling T (P=1 bar)
melting T (P=1 bar)
Latent heat kJ/liter
Price $ / liter
H2O
373.15
273.15
2252
Xe
165.1
161.3
303
O2
90.2
54.4
245
N2
77.4
He3-He4低温恒温器
Heinz London (1907–1970) ,1962 T<0.87K, He3-He4不互溶 上层He3蒸发10μK 铜核磁矩在He3-He4低温恒温器中被强磁场磁化,绝热退磁 1.5μK
He3-He4低温恒温器
He3-He4 T-x相图
Dilution Refrigerator (down to a few mK)
Nern20年,Lewis和 Gibson指出,Planck的假定只适用于完整晶体,即只有一种排列方式的晶体。
在1912年,Planck把热定理推进了一步,他假定:
在热力学温度0 K时,纯凝聚物的熵值等于零,即:

绝对温度(absolutetemperature)概念

绝对温度(absolutetemperature)概念

绝对温度(absolutetemperature)概念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度T,或称绝对温度,度量符号为K.绝对零度时的温度定义为0K.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摄氏0度,定义为273.15K.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结冰的温度,即摄氏温度0℃,或华氏温度32℉,相当于热力学温度273.16K绝对温度的原理一定质量的气体等压膨胀时,在常温下其V-t图线为一条不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盖-吕萨克定律).若实验测得这条图线,加以外推,找出图线与t轴的交点处的摄氏温度值,它就是使理想气体体积变为零的最低温度,即热力学温度(绝对温度)的零度.绝对零度是一个「理论值」,而非一个实际已经观测到或达到的温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科学家根据实验所间接「推论」出来的数值;而到目前为止,以人类的科学技术,还达不到这样的低温.物质的分子无时无刻不在剧烈地运动,也正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结果,而使得温度上升,因此被称之为「热运动」;相对地,如果把温度不断地降低,就会使得分子的热运动愈来愈慢、愈来愈慢;那究竟要到什么时候,物质分子才会完全静止不动呢?绝对零度(也就是大约摄-273.15℃)正是科学家们推导出来的答案;它代表著在此温度之下,物质分子不再具有任何能量来进行热运动,也就是一切的分子都会停止活动.但后来的科学家发现,即使在绝对零度的低温下,分子运动却可能不会完全静止,不过,这已是量子力学的艰深范畴了!冷冻后的原子温度到底是多少度,方法之一是先把雷射关掉.在朱棣文最初的实验里,原子冷冻后会在这个状态下维持约0.1毫秒(1ms =10-3 s),随后原子就在无动力的情况下离开观测区继续飞行.测量这个只受重力下飞行一段固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可以大约估计原子的温度.朱棣文量得的温度大约是240μK,这大约等于钠原子速度为 30 cm/s的温度,跟理论上计算的多普勒极限差不多,用多普勒冷冻最低就只能达到这个温度了.The kelvin (symbol: K) is a unit increment of temperature and is one of the seven SI base units. The Kelvin scale is a thermodynamic (absolute) temperature scale where absolute zero, the theoretical absence of all thermal energy, is zero kelvin (0 K). The Kelvin scale and the kelvin are named after the British physicist and engineer William Thomson, 1st Baron Kelvin (1824–1907), who wrote of the need for an "absolute thermometric scale". Unlike the degree Fahrenheit and degree Celsius, the kelvin is not referred to as a "degree", nor is it typeset with a degree symbol; that is, it is written K and not °K.Contents [hide]1 History2 Usage conventions2.1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Celsius3 Color temperature4 Kelvin as a measure of noise5 See also6 References7 External links[edit] HistorySee also: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History1848Lord Kelvin (William Thomson), wrote in his paper, On an Absolute Thermometric Scale, of the need for a scale whereby "infinite cold" (absolute zero) was the scale’s null point, and which used the degree Celsius for its unit increment. Thomson calculated t hat absolute zero was equivalent to ?273 °C on the airthermometers of the time.[1] This absolute scale is known today as the Kelvin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scale. It’s noteworthy that Thomson’s value of "?273" was actually derived from 0.00366, which was the accepted expansion coefficient of gas per degree Celsius relative to the ice point. The inverse of ?0.00366 expressed to five significant digits is ?273.22 °C which is remarkably close to the true value of ?273.15 °C.1954Resolution 3 of the 10th CGPM gave the Kelvin scale its modern definition by designating the triple point of water as its second defining point and assigned its temperature to exactly "273.16 degrees Kelvin."[2]1967/1968Resolution 3 of the 13th CGPM renamed the unit increment of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kelvin", symbol K, replacing "degree absolute", symbol °K.[3] Furthermore, feeling it useful to more explicitly define the magnitude of the unit increment, the 13th CGPM also held in Resolution 4 that "The kelvin, unit of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is equal to the fraction 1/273.16 of the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of the triple point of water."[4] 2005The Comité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CIPM), a committee of the CGPM, affirmed that for the purposes of delineat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riple point of wat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Kelvin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scale would refer to water having an isotopic composition specified as VSMOW.[5][edit] Usage conventionsWhen reference is made to the unit kelvin (either a specific temperature or a temperature interval), kelvin is always spelledwith a lowercase k unless it is the first word in a sentence.[6] When reference is made to the "Kelvin scale", the word "kelvin"—which is normally a noun—functions adjectivally to modify the noun "scale" and is capitalized.Until the 13th 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CGPM) in 1967–1968, the unit kelvin was called a "degree", the same as with the other temperature scales at the time. It wa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other scales with either the adjective suffix "Kelvin" ("degree Kelvin") or with "absolute" ("degree absolute") and its symbol was °K. The latter (degree absolute), which was the unit’s official name from 1948 until 1954, was rather ambiguous since it could also be interpreted as referring to the Rankine scale. Before the 13th CGPM, the plural form was "degrees absolute". The 13th CGPM changed the name to simply "kelvin" (symbol K).[7] The omission of "degree" indicates that it is not relative to an arbitrary reference point like the Celsius and Fahrenheit scales, but rather an absolute unit of measure which can be manipulated algebraically (e.g., multiplied by two to indicate twice the amount of "mean energy" available among elementary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system).This SI unit is named after William Thomson, 1st Baron Kelvin. As with every SI unit whose name is derived from the proper name of a person, the first letter of its symbol is uppercase (K). When an SI unit is spelled out in English, it should always begin with a lowercase letter (kelvin), except where any word would be capitalized, such as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or in capitalized material such as a title. Note that "degree Celsius" conforms to this rule because the "d" is lowercase.—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ection 5.2.The kelvin symbol is always a roman, non-italic capital K. Inthe SI naming convention, all symbols named after a person are capitalized; in the case of the kelvin, capitalizing also distinguishes the symbol from the SI prefix "kilo", which has the lowercase k as its symbol. The admonition against italicizing the symbol K applies to all SI unit symbols; only symbols for variables and constants (e.g., P = pressure, and c = 299,792,458 m/s) are italicized in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papers. As with most other SI unit symbols (angle symbols, e.g. 45° 3′ 4〃, are the exception) there is a space between the numeric value and the kelvin symbol (e.g. "99.987 K").[8][9]Unicode provides a compatibility character for the kelvin at U+212A (decimal 8490), for compatibility with CJK encodings that provide such a character (as such, in most fonts the width is the same as for fullwidth characters).[edit]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CelsiusIn science and in engineering, the Celsius scale and the kelvin are often us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same article (e.g., "...its measured value was 0.01028 °C with an uncertainty of 60 μK..."). This practice is permissible because the degree Celsius is a special name for the kelvin for use in expressing Celsius temperature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degree Celsius is exactly equal to that of the kelvin.[10] Notwithstanding that the official endorsement provided by Resolution 3 of the 13th CGPM states, "a temperature interval may also be expressed in degrees Celsius," the practice of simultaneously using both "°C" and "K" remains widespread throughout the scientific world as the use of SI prefixed forms of the degree Celsius (such as "μ°C" or "microdegrees Celsius") to express a temperature interval has not been widely adopted. A helpful way to think of the kelvin system is thinking that nothing can be colder than 0 kelvin (-273.15degrees Celsius) [3][edit] Color temperatureMain article: Color temperatureSee also: Stefan–Boltzmann constantThe kelvin is often used in the measure of the color temperature of light sources. Color temperature is based upon the principle that a black body radiator emits light whose color depends 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adiator. Black bodies with temperatures below about 4000 K appear reddish whereas those above about 7500 K appear bluish. Color temperature is important in the fields of image projection and photography where a color temperature of approximately 5600 K is required to match "daylight" film emulsions. In astronomy, the stellar classification of stars and their place on the Hertzsprung-Russell diagram are based, in part, upon their surface temperature, known as effective temperature. The photosphere of the Sun, for instance, has an effective temperature of 5778 K.[edit] Kelvin as a measure of noiseMain article: noise figureIn electronics, the Kelvin unit i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how noisy a circuit is in relation to an ultimate noise floor, i.e. the noise temperature. The so-called Johnson–Nyquist noise of discrete resistors and capacitors is a type of thermal noise derived from the Boltzmann constant an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noise temperature of a circuit using the Friis formulas for noise.[edit] See also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scales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Negative temperatureRankine scale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Triple point(Supplement)I have the link to you, somehow Baidu is not allow to post it here.* Don't lose sync with your promise.。

绝对温度和总温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绝对温度和总温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绝对温度和总温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绝对温度和总温是热力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物体内部的热量状态和物体外部的热量状态。

绝对温度是指物体内部的热量状态,它是绝对的,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总温则是指物体外部的热量状态,它与物体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

绝对温度是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所定义的,它以绝对零度为基准点。

绝对零度是热力学温标中的最低温度,其值为零开尔文(K)。

绝对温度与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有关,它是根据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而确定的。

在绝对温度下,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停止,而物体的分子间距则最小。

因此,绝对温度是一个相对于分子动能的度量,它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温是热力学中常用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所处的环境温度。

总温是相对于环境而言的,它与物体外部的热量交换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总温可以通过温度计等仪器来测量,它可以用来判断物体所处环境的热量状态。

绝对温度和总温在热力学中有着紧密的联系。

绝对温度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热力学计算的基础。

而总温则是描述物体所处环境的重要指标,它与物体内部的热量交换密切相关。

绝对温度和总温都是描述物体热量状态的指标,它们的关系对于热力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绝对温度和总温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它们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绝对温度和总温这两个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本文的逻辑结构和内容组成。

首先,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正文部分包括绝对温度的定义和总温的定义两个小节。

结论部分则包括绝对温度与总温的关系和应用和意义两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研究绝对温度和总温关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概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热力学的四大定律及其应用

热力学的四大定律及其应用

热力学的四大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热、能量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热力学的四大定律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也是热力学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力学的四大定律及其应用。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说明了一个封闭系统的能量总量是恒定的。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能被新产生也不能被破坏。

例如,当一个汽车引擎燃烧汽油时,化学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但热能也会被产生,这些热能最终会被散发到环境中。

因此,能量的总量不会变化,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等方面。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人们通常会采取节约能源、改善工艺流程等措施。

在环境保护方面,人们通常会采取减少工业化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措施。

在能源消耗方面,人们通常会采取减少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等措施。

这些措施都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第二定律:熵增加定律熵是物质的一种物理量,它反映了分子的无序程度。

熵增加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说明了热能只能从高温的物体流向低温的物体,而不可能相反。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热量不能自己流回去”。

熵增加定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汽车制造、钢铁制造、机械制造等方面。

例如,汽车引擎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必须通过散热器散发到环境中,否则引擎就会过热而损坏。

同样,冶炼钢铁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将矿石烧成熔融的钢铁,而这些热能也必须通过散热器散发出去。

这些应用都是基于熵增加定律的基本原理。

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定律绝对零度是温度的最低限度,它等于-273.15摄氏度。

第三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说明了在理论上无论如何降低温度,也无法将物体的温度降到绝对零度以下。

这是因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物质的分子运动将变得非常缓慢,它们几乎不会再产生热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学的最低温度绝对零度绝对零度,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在此温度下物体没有内能。

把-273.15℃定作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的零度,叫做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开尔文(K)。

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但此为仅存于理论的下限值。

其热力学温标写成K,等于摄氏温标零下273.15度(-273.15℃)。

绝对零度,是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在绝对零度下,原子和分子拥有量子理论允许的最小能量。

绝对零度就是开尔文温度标(简称开氏温度标,记为K)定义的零点;0K等于—273.15℃,而开氏温度标的一个单位与摄氏度的大小是一样的。

物质的温度取决于其内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动能。

根据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粒子动能越高,物质温度就越高。

理论上,若粒子动能低到量子力学的最低点时,物质即达到绝对零度,不能再低。

然而,绝对零度永远无法达到,只可无限逼近。

因为任何空间必然存有能量和热量,也不断进行相互转换而不消失。

所以绝对零度是不存在的,除非该空间自始即无任何能量热量。

在此一空间,所有物质完全没有粒子振动,其总体积并且为零。

有关物质接近绝对零度时的行为,可初步观察热德布洛伊波长(Thermal de Broglie wavelength)其中h 为普朗克常数、m 为粒子的质量、k 为玻尔兹曼常量、T 为绝对温度。

可见热德布洛伊波长与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当温度很低的时候,粒子物质波的波长很长,粒子与粒子之间的物质波有很大的重叠,因此量子力学的效应就会变得很明显。

著名的现象之一就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1995年首次被实验证实,当时温度降至只有170×10 开尔文。

①在中学阶段,对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间的换算,是取近似值T(K)=t(℃)+273。

绝对零度的温度图线实际上,如以水的冰点为标准,绝对零度应比它低273.15℃所以精确的换算关系应该是T(K)=t(℃)+273.15。

②绝对零度是根据理想气体所遵循的规律,用外推的方法得到的。

用这样的方法,当温度降低到-273.15℃时,气体的体积将减小到零。

如果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出发,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由温度T确定,那么也可以把绝对零度说成是“理想气体分子停止运动时的温度”。

以上两种说法都只是一种理想的推理。

事实上一切实际气体在温度接近-273.15℃时,将表现出明显的量子特性,这时气体早已变成液态或固态。

总之,气体分子的运动已不再遵循经典物理的热力学统计规律。

通过大量实验以及经过量子力学修正后的理论导出,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地方,分子的动能趋于一个固定值,这个极值被叫做零点能量。

这说明绝对零度时,分子的能量并不为零,而是具有一个很小的数值。

原因是,全部粒子都处于能量可能有的最低的状态,也就是全部粒子都处于基态。

③由于水的三相点温度是0.01℃,因此绝对零度比水的三相点温度低273.16℃。

绝对零度表示那样一种温度,在此温度下,构成物质的所有分子和原子均停止运动。

所谓运动,系指所有空间、机械、分子以及振动等运动.还包括某些形式的电子运动,然而它并不包括量子力学概念中的“零点运动”。

除非瓦解运动粒子的集聚系统,否则就不能停止这种运动。

从这一定义的性质来看,绝对零度是不可能在任何实验中达到的,但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达到距离绝对零度仅五十亿分之一摄氏度的低温。

所有这些在物质内部发生的分子和原子运动统称为“热运动”,这些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是我们会看到,它们决定了物质的大部分与温度有关的性质。

正如一条直线仅由两点连成的一样,一种温标是由两个固定的且可重复的温度来定义的。

最初,在一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或760托)时,摄氏温标是定冰之熔点为0℃和水之沸点为100℃,绝对温标是定绝对零度为0K和冰之熔点为273K,这样,就等于有三个固定点而导致温度的不一致,因为科学家希望这两种温标的度数大小相等,所以,每当进行关于这三点的相互关系的准确实验时,总是将其中一点的数值改变达百分之一度。

现在,除了绝对零度外,仅有一固定点获得国际承认,那就是水的“三相点”。

1948年确定为273.16K,即绝对零度以上273.16度。

当蒸气压等于一大气压时,水的正常冰点略低,为273.15K(=0℃=32°F),水的正常沸点为373.15K(=100℃=212°F)。

这些以摄氏温标表示的固定点和其他一些次要的测温参考点(即所谓的国际实用温标)的实际值,以及在实验室中为准确地获得这些值的度量方法,均由国际权度委员会定期公布。

科学家在对绝对零度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奇妙的现象。

如氦本是气体(氦是自然界中最难液化的物质),在-268.9℃时变成液体,当温度持续降低时,原本装在瓶子里的液体,却轻而易举地从只有0.01毫米的缝隙中,很容易地溢到瓶外去了,继而出现了喷泉现象,液体的粘滞性也消失了。

编辑本段为什么不能达到绝对零度1848年,英国科学家威廉·汤姆逊·开尔文勋爵(1824~1907)建立了一种新的温度标度,称为绝对温标,它的量度单位称为开尔文(K)。

这种标度的分度距离同摄氏温标的分度距离相同。

它的零度即可能的最低温度,相当于零下273摄氏度(精确数为-273.15℃),称为绝对零度。

因此,要算出绝对温度只需在摄氏温度上再加273即可。

那时,人们认为温度永远不会接近于0(K),但今天,科学家却已经非常接近这一极限了。

低温下超导体产生的磁浮现象物体的温度实际上就是原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

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热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原子在快速运动:当我们感到一个物体比较冷的时候,则意味着其内部的原子运动速度较慢。

我们的身体是通过热或冷来感觉这种运动的,而物理学家则是绝对温标或称开尔文温标来测量温度的。

按照这种温标测量温度,绝对温度零度(0K)相当于摄氏零下273.15度(-273.15℃)被称为“绝对零度”,是自然界中可能的最低温度。

在绝对零度下,原子的运动完全停止了,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能够精确地测量出粒子的速度(0)。

然而1890年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引入的了普朗克常数表明这样一个事实:粒子的速度的不确定性、位置的不确定性与质量的乘积一定不能小于普朗克常数,这是我们生活着的宇宙所具有的一个基本物理定律(海森堡不确定关系)。

那么当粒子处于绝对零度之下,运动速度为零时,与这个定律相悖,因而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得出结论,绝对零度是不可以达到的。

自然界最冷的地方不是冬季的南极,而是在布莫让星云。

那里的温度为零下272摄氏度,是目前所知自然界中最寒冷的地方,成为“宇宙冰盒子”。

事实上,布莫让星云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多(零下273.15摄氏度)。

这个“热度”(因为实际上我们谈到的温度总是在绝对零度之上)是作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留存至今的热度,事实上,这是证明大爆炸理论最显著有效的证据之一。

在实验室中人们可以做得更好,能进一步地接近于绝对零度,从上个世纪开始,人们就已经制成了能达到3K的制冷系统,并且在10多年前,在实验室里达到的最低温度已是绝对零度之上1/4度了,后来在1995年,科罗拉多大学和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的两位物理学家爱里克·科内尔和卡尔威曼成功地使一些铷原子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温度,即达到了绝对零度之上的十亿分之二十度(2×10^-8 K)。

他们利用激光束和“磁陷阱”系统使原子的运动变慢,我们由此可以看到,热度实际上就是物质的原子运动。

非常低的温度是可以达不到的,而且还要以寻求“阻止”每一单个原子运动,就像打台球一样,要使一个球停住就要用另一个球去打它。

弄明白这个道理,只要想一想下面这个事实就够了。

在常温下,气体的原子以每小时1600公里的速度运动着,而在3K的温度下则是以每小时1米的速度运动着,而在20nK (2×10^-8 K)的情况下,原子运动的速度就慢得难以测量了。

在20nK下还可以发现物质呈现的新状态,这在70年前就被爱因斯坦和印度物理学家玻色(1894~1974)预见了。

事实上,在这样的非常温度下,物质呈现的既不是液体状态,也不是固体状态,更不是气体状态,而是聚集成唯一的“超原子”,它表现为一个单一的实体。

当到达绝对零度时,物质将塌缩成次原子粒子,-273.15应称原子绝对零度,还应有粒子绝对零度。

低于绝对零度在宇宙中是很常见的,比如“黑洞”,只是无法测到。

编辑本段绝对零度下时间是否会停止当在绝对零度时,时间会停止。

这个问题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至今还是有争议。

正方认为(时间会停止):绝对零度在宇宙中是存在的,在宇宙的某些地方,当巨大的能量被黑洞吸走时产生绝对零度,由于时间也是一种能量形式,所以在那一刻,时间也是停止的。

宇宙中有存在绝对零度的地方,甚至有低于绝对零度的地方,那些低于绝对零度的情况由反物质构成。

也就是说我们的分子运动需要提供能量,而反物质运动则吸收能量,所以绝对零度可以达到,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也没法发现。

正如数字有正负,电流有正负,性别有男女一样,你凭什么说就没有低于绝对零度的负温度?科学家们都没有否认在绝对零度时刻,就是时间的起源之前时空的可知性,你又凭什么断定在0度之下的温度不存在?就像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会停止,再快就倒着走。

那如果速度达到了0km/s。

那么时间的状态又会改变。

(现在根据实验,黑洞不会产生绝对零度,因为将大量的能量和物质吸进一个极小的点将会产生极大的热量,以强大的辐射线放出)反方认为(时间不会停止):从哲学角度说,物质的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时间如果记录着物质的发展和变化的话,它记录物质的运动状态,那么可不可以记录物质的静止状态?绝对零度下,不是一切都停止了,停止的只是物质的分子运动,所以,综上所述,绝对零度下的时间肯定还是运动的。

除非这个世界里,时间不再存在。

可是如果宇宙的全部物质都是绝对零度那么时间也应该停止了吧!事实上,在绝对零度时,物体是不存在运动不存在能量的,此时物体保持了一个相对于非绝对零度物体的绝对静止状态。

时间是一种能量(如前文所说),但更多时候它是一种形式,是存在于我们感知范围内的单位,因而在绝对零度时,相对时间是取决于你的认证方式的。

另外,当到达绝对零度时,空间会发生扭曲。

编辑本段绝对零度是不可能产生火焰的绝对零度是不可能产生火焰的,至少人眼看不到,因为火焰自身的温度的关系物质燃烧必定要达到某种温度否则不会产生火焰现象,绝对零度是一个推出的数字,是人类不可能达到的一个最低温,乃至宇宙也没有这样的低温。

绝对零度时物体粒子的平均动能为零,就是说都不动了,所以温度不能再低了。

瞬间到达绝对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涉及到相对论的概念,火焰是物质剧烈燃烧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