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
•硫化汞的含量测定
本品含硫化汞不得少于96.0%。
附 注
• 人工朱砂 :又称“灵砂”,是以 水银、硫黄为原料,经加热升炼而 成。含硫化汞在99%以上。 • 银朱 : 与人工朱砂是同原料,同 方法,在同一罐内制成,只是结晶 的部位不同。
雄 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来
源
•硫化物类雄黄族雄黄的矿 石
产地:湖南、湖北、贵州、云南
弹性和挠性
• 弹性是指片状矿物药受到外力能弯曲
而不断裂,外力解除后,又恢复原状 的性质,如云母片; • 如外力解除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称挠性,如金精石。
磁 性
指矿物可以被磁铁或电磁 铁吸引或其本身能够吸引物体 的性质。
气 味
二、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矿物学上的分类,通常是根据其阴 离子的种类进行分类,例如硫化物类的 朱砂;氧化物类的赭石;硫酸盐类的石 膏等。 从药学观点来看,是以阳离子为依 据进行分类,因为阳离子通常对药效起 重要的作用。如汞化合物类的朱砂等; 铁化合物类的赭石等;钙化合物类的石 膏等。
结晶习性
多数固体矿物为结晶体。其中有 些为含水矿物,比重小、硬度低。 水在矿物中存在的形式,直接影响 到矿物的性质。由于各种矿物含水 的存在形式不同,矿物的失水程度 也不一样,这种性质可以用来鉴别 矿物类中药。
透明度
• 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称为透明度。按矿物磨 至0.03mm标准厚度时比较其透明度,分为3类: • 透明矿物,能容许绝大部分光线通过,隔着 它可以清晰地透视另一物体,如无色水晶。 • 半透明矿物,能通过一部分光线,隔着它不 能看清另一物体,如辰砂、雄黄等; • 不透明矿物,光线几乎完全不能通过,即使 是在边缘部分或薄片,也不透光,如代赭石。
《中药鉴定技术》PPT课件
中药DNA条形码技术
DNA条形码鉴定
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提取中药材的遗传信息,进行物种鉴定,
1
确保药材的真伪。该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中药材掺假现象, 提升了中药行业的整体信誉。
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2
分子标记技术辅助中药鉴定,通过特定DNA序列的检测, 为中药材的真伪鉴定提供了精准的分子依据,提高了鉴定的
- 检查正文内容的准确性,确保析的专业要求。
- 保持语言风格适合PPT展示,专业而精炼。
完成以上步骤后,针对“中药指纹图谱分析”的PPT部分内
容已经编排完成。
六 中药鉴定的现代技术应用
现代光谱技术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对中药材的化学 成分进行快速无损检测,其结果反映了中 药材的内在质量。此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 应用提高了鉴定效率,保证了中药材的质 量安全。
正确的标本制备和染色是显微鉴定的前提,关乎鉴定结果 的准确性。
显微鉴定的操作步骤
切片技术的应用
切片技术能够获得适合显微观察的中药材组织结构。
1
显微下的特征分析
2
通过显微观察,分析和记录中药材的细胞特征,为鉴定提供 依据。
显微鉴定的常见问题
样本污染的识别
样本污染会影响鉴定结果,应当学会识别并避免污染。
科学性和准确性。
生物信息学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建立
建立专门的中药生物信息数据库,收录中药材的基因组 、蛋白质组等信息,为中药鉴定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数据 ,使得鉴定工作更加准确和高效。
生物信息分析技术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工具,可以对中药材的基因、蛋白 等生物大分子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其物种特性和 内在质量,为中药鉴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中药鉴别 PPT课件
• 哈蟆油:用温水浸泡体积可膨胀10~15倍。 • 熊胆:粉末少许投入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黄
线下沉,短时间内不扩散。 • 红花:染水成金黄色。 • 西红花:可见橙黄色物质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
散,染水成黄色。
性状鉴定
• 9、 火试:产生所味、颜色、烟雾、闪光和 响声等现象。
• 麝香:少许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 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四溢, 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 臭;无火星或火焰出现。
• (道地药材:由于产地和加工的原因所致某一地 区的中药的质量明显优于其它地区的同种药材, 就称该药材为道地药材)
• 劣: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药材 • 一、中药材的鉴定﹡ • 二、中成药的鉴定﹡
第三节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 中药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质量可 控
• 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
口一条龙,中药产业化初具规模。在欧洲市场上90% 以上的浓缩人参汁或整参来自韩国 • 3、 西欧: • 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 • 以及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的转变, • 西欧也开始用大量以自然植物为原料生产药品。 • 意大利23%、法国24%、德国38% • 前苏联42%每年植物药品比重也日趋上升。
版)国家药品的法典 • 2、《部颁药品标准》 • 3、《地方药品标准》对其它地区无约束力,
仅可作参照执行的标准 • 4 、《企业的内控标准》
二.取样
• 取样:代表性
• (一)检查包件:有异常情况的单独检验.
• (二)从同批包件中抽取检验用样品的原
则:
⑷
• 1.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 2. 100~1000件,按5%取样.
性状鉴定
线下沉,短时间内不扩散。 • 红花:染水成金黄色。 • 西红花:可见橙黄色物质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
散,染水成黄色。
性状鉴定
• 9、 火试:产生所味、颜色、烟雾、闪光和 响声等现象。
• 麝香:少许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 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似珠,香气四溢, 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 臭;无火星或火焰出现。
• (道地药材:由于产地和加工的原因所致某一地 区的中药的质量明显优于其它地区的同种药材, 就称该药材为道地药材)
• 劣: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药材 • 一、中药材的鉴定﹡ • 二、中成药的鉴定﹡
第三节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 中药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质量可 控
• 制定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 进、经济合理
口一条龙,中药产业化初具规模。在欧洲市场上90% 以上的浓缩人参汁或整参来自韩国 • 3、 西欧: • 随着“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 • 以及预防为主的医疗模式的转变, • 西欧也开始用大量以自然植物为原料生产药品。 • 意大利23%、法国24%、德国38% • 前苏联42%每年植物药品比重也日趋上升。
版)国家药品的法典 • 2、《部颁药品标准》 • 3、《地方药品标准》对其它地区无约束力,
仅可作参照执行的标准 • 4 、《企业的内控标准》
二.取样
• 取样:代表性
• (一)检查包件:有异常情况的单独检验.
• (二)从同批包件中抽取检验用样品的原
则:
⑷
• 1.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 2. 100~1000件,按5%取样.
性状鉴定
《中药鉴定技术》PPT课件ppt课件
3.中药材
简称“药材”。一般是指经过产地加工即可作为 商品的“中药”。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4.中药鉴定:也称“中药鉴别”,
是检验药材质量的技术。
鉴定方法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四大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5.中药性 状
中药性状: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
表面、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征。
药典一部(中药)
药典年份
1953版 1963版一部 1977版一部 1985版一部 1990版一部 1995版一部 2000版一部 2005版一部 2010版一部
中药材
中药成方及单 味制剂
65+13(动物)
46
446
197
882
270
506
207
509
275
522
398
534
458
567
579
1006
1159
共计
124 643 1152 713 784 920 992 1146 2165
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材的标准
药典记载中药材的主要内容有: 1.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拉丁名; 2.来源:原植(动)物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分(矿物药注
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采收、产地加工; 3.中药材性状:外表、形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 4.鉴别: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组织、粉末、显微化学反应)、理化鉴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分三步 1. 取样 2. 鉴定 3. 结果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
一、鉴别真伪 二、鉴别优劣
假药
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药品所含成分
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利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等 仪器分析方法对中成药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 鉴定。
04
中药鉴定的应用
中药的鉴别与选购
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中药材来源广泛,需通过鉴定手段确定其真实性,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选购中药材
中药材市场存在品质差异,需掌握中药鉴定方法以正确选购。
中药的质量评价与控制
质量评价
涉及范围广泛
中药鉴定不仅涉及中药材和饮片的真伪鉴别,还包括质量评价和安全评价等多个 方面,因此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
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医家和药师通过经验 积累和鉴别,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方法和技巧。
现代中药鉴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中药鉴定引入了更多的科学方 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药鉴定的技术和方法 。
中药材的显微鉴定
总结词
利用显微镜技术对中药材进行组织构造、细胞形态、结晶和纤维等方面的观 察和鉴定
详细描述
通过制片和观察,对中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结晶和纤维等进行显微 鉴定。例如,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中的淀粉粒、草酸钙结晶和导管等成分 ,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鉴别。
中药材的理化鉴定
总结词
紫外光谱技术
用于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机化合物 ,通过紫外光谱图分析中药材的 分子结构和特征。
X射线衍射技术
用于分析中药材的晶体结构和无 机化合物成分,为中药材鉴定提 供新的途径。
其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结合色谱和质谱技术,分离、鉴定中药材中的化合物,提高鉴定准确性和效率。
基因工程技术
《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药鉴定简介 • 中药材的鉴定 • 中成药的鉴定 • 中药鉴定的应用 • 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 中药鉴定的实际案例分析
《中药检验技术》课件
总结词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分离和鉴别中药成分的方法。
详细描述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利用高压泵将中药中的成分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进行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成分的 含量和特征。该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复杂成分体 系的分离和鉴别。
气相色谱技术
总结词
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用于分析挥发性成 分的中药检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药检验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
以经验鉴别为主,通过观察、口尝、鼻闻、手触等手段对中药进行鉴别
。
02
近代
逐渐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如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提高了中药检验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现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检验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如高效液相色谱、气
相色谱、质谱等先进分析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中药检验技术的现代化和
国际化。
02
中药检验的基本技术
显微鉴别技术
总结词
显微鉴别技术是中药检验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显微结构,对中药进行鉴 别。
详细描述
显微鉴别技术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组织、构造等特征,从而判断中药的 真伪、品质优劣。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是中药检验中常用的方法
之一。
总结词
对检验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在中药检验过程中,应注重样品的代表性、取样的规范 性、仪器的校准和试剂的稳定性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同 时,应对检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误差 和异常情况,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结果的质量评价
总结词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分离和鉴别中药成分的方法。
详细描述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利用高压泵将中药中的成分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进行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成分的 含量和特征。该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复杂成分体 系的分离和鉴别。
气相色谱技术
总结词
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用于分析挥发性成 分的中药检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药检验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
以经验鉴别为主,通过观察、口尝、鼻闻、手触等手段对中药进行鉴别
。
02
近代
逐渐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如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提高了中药检验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现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检验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如高效液相色谱、气
相色谱、质谱等先进分析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中药检验技术的现代化和
国际化。
02
中药检验的基本技术
显微鉴别技术
总结词
显微鉴别技术是中药检验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显微结构,对中药进行鉴 别。
详细描述
显微鉴别技术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组织、构造等特征,从而判断中药的 真伪、品质优劣。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是中药检验中常用的方法
之一。
总结词
对检验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在中药检验过程中,应注重样品的代表性、取样的规范 性、仪器的校准和试剂的稳定性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同 时,应对检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误差 和异常情况,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结果的质量评价
总结词
花类中药鉴定技术PPT课件
06
花类中药鉴定技术的发 展趋势与展望
鉴定技术的研究热点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
应用
利用DNA条形码、基因测序等分 子生物学技术,对花类中药进行 物种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
通过建立花类中药的化学指纹图 谱,进行成分分析和真伪鉴别, 提高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
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 对花类中药的图像、光谱等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快速、准 确的鉴定。
01
综合运用传统和现 代鉴定技术
将传统鉴定技术与现代鉴定技术 相结合,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02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
制定花类中药鉴定的标准操作规 程,规范鉴定流程和方法,确保 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03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 术交流
加强花类中药鉴定领域的人才培 养和技术交流,提高鉴定水平和 技术创新能力。
03
花类中药鉴定技术 PPT课件
目 录
• 花类中药鉴定概述 • 花类中药鉴定技术与方法 • 花类中药的显微鉴定 • 花类中药的化学鉴定 • 花类中药的品质评价与标准 • 花类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花类中药鉴定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花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花蕾、花瓣、 花粉等为药用部位的中药材。
建立花类中药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和真伪 鉴别提供依据。
品质评价实例
金银花
金银花呈黄白色或淡黄色,具有独特的香气,味甘微苦。其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外观性状、显微鉴别、 化学成分分析等方面。
玫瑰花
玫瑰花呈紫红色或淡紫色,具有浓郁的香气,味微苦。其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外观性状、显微鉴别、薄 层色谱法等方面。
未来发展展望
(PPT幻灯片版)中药鉴定培训课件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中 药 鉴 定 的 方 法
来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四大鉴定
P150 问答7
11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一、来源鉴定
二、性状鉴定
又称“感官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 、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 外观形状。
(一)特点 :简单、易行、迅速 (二)性状鉴定的内容 1.形状 2.大小 3.色泽 4.表面 5.质地 6.断面 7.气味 8.水试 9.火试 10.辨声等
三、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 的组织构造,细胞性状 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 以鉴别药材的真伪和纯 度,甚至品质。 包括
P155
:组织鉴定
粉末鉴定
25
第三章 中药的鉴定
四、理化鉴定 是利用药材中存在某种成分
的性质,通过理化方法或仪器分析来鉴别 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的鉴定方法 。
P155
26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1)味连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状:根茎多 呈倒鸡爪状;表面灰黄色,粗糙,节密生, 其光滑细长园柱形节间,习称“过桥” 。质坚硬,断面木部鲜黄 色,髓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2)雅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三角叶黄连的干燥根茎 性 状:根茎多单枝;“过桥”较长。余同味连。 (3)云连 来源:毛茛科植物云连的 干燥根茎 性状:根茎多单枝“钩状”或“蝎尾”状;色浅;“过桥”不明显 。余同味连。
4.断面 较平坦,角质样。 5.气味 气微而特异,味甘。
61
第四 章 各药鉴别特征介绍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
表皮残留,下皮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
皮层细胞,较老块茎的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厚壁细胞。
《中药鉴定技术》课件——全蝎的鉴定
质地
质脆,易折断。
气味
气微腥,味咸。
肆 过
渡 页
显微鉴定
粉末特征
伍 过
渡 页
理化鉴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成分
主含蝎毒素、牛磺 酸、三甲胺、甜菜 碱、卵磷脂、胆甾 醇、氨基酸等。
理化鉴别
浸出物检查:按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 少于20.0%。
谢谢您的观看
[传承精华][去伪存真][精益求精]
全蝎的鉴定
传承精华 去伪存真
目录
来
产
性
显
理
源
地
状
微
化
鉴
与
鉴
鉴
鉴
定
采
定
定
定
制
壹
来源鉴定
科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钳蝎科动物
东亚钳蝎
入药部位:干燥体
贰 过
渡 页
产地与采制
采收加工
春末至秋初捕捉 除去泥沙
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 至全身僵硬,捞出
置通风处阴干
叁 过
渡 页
性状鉴定
个子药材
形状
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 呈尾状。 头胸部前面有1对螯肢及1对钳肢,背面覆 有梯形背甲。 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 前腹部由7节组成,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 后腹部棕黄色,6节,末节有锐钩状毒刺。
《中药鉴定》课件
保障中药国际安全
通过中药鉴定,确保出口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权益。源自030201
总结词: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和鉴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中药鉴定技术
总结词
基源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础,通过对中药材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植物、动物或矿物的种类。
详细描述
基源鉴定主要依据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鉴别,以确定中药材的正确来源,保证中药材的真实性和质量。
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和细胞特征来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总结词
显微鉴定主要依据中药材的显微构造特征,如细胞形态、组织构造等,进行鉴别和分类,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和品种。
详细描述
理化鉴定是通过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总结词
理化鉴定主要依据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鉴别,通过化学反应、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手段,确定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优劣。
通过观察枸杞子的外观、颜色、味道等特点,对其真伪进行鉴别。
总结词
正品枸杞子呈椭圆形或类球形,表面呈暗红色或橙黄色,有细密的皱纹;伪品表面往往过于光滑,皱纹较少。
外观
正品枸杞子断面呈深黄色或淡棕色,有明显的髓腔;伪品断面颜色较浅,髓腔不明显。
颜色
正品枸杞子味道甘甜,略有苦味;伪品味道较淡或无味。
味道
《中药鉴定》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中药鉴定概述中药鉴定技术中药鉴定标准与规范中药鉴定实例分析中药鉴定的未来发展
中药鉴定概述
总结词
中药鉴定的定义是指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药材进行鉴别和鉴定,确保其真实性和质量的过程。
通过中药鉴定,确保出口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权益。源自030201
总结词: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和鉴定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中药鉴定技术
总结词
基源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础,通过对中药材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植物、动物或矿物的种类。
详细描述
基源鉴定主要依据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鉴别,以确定中药材的正确来源,保证中药材的真实性和质量。
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构造和细胞特征来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总结词
显微鉴定主要依据中药材的显微构造特征,如细胞形态、组织构造等,进行鉴别和分类,以确定中药材的真伪和品种。
详细描述
理化鉴定是通过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总结词
理化鉴定主要依据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鉴别,通过化学反应、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手段,确定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优劣。
通过观察枸杞子的外观、颜色、味道等特点,对其真伪进行鉴别。
总结词
正品枸杞子呈椭圆形或类球形,表面呈暗红色或橙黄色,有细密的皱纹;伪品表面往往过于光滑,皱纹较少。
外观
正品枸杞子断面呈深黄色或淡棕色,有明显的髓腔;伪品断面颜色较浅,髓腔不明显。
颜色
正品枸杞子味道甘甜,略有苦味;伪品味道较淡或无味。
味道
《中药鉴定》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中药鉴定概述中药鉴定技术中药鉴定标准与规范中药鉴定实例分析中药鉴定的未来发展
中药鉴定概述
总结词
中药鉴定的定义是指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中药材进行鉴别和鉴定,确保其真实性和质量的过程。
《中药鉴定技术》课件——白芷的鉴定
粉末乙醚冷浸,滤液滴于滤纸 紫外光灯下显蓝色荧光
检查香豆素类
异羟肟酸铁反应
谢谢您的观看
[传承精华][去伪存真][精益求精]
文本
采收加工
夏、秋间,叶黄时挖取根部 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 洗净泥土,晒干或烘干
叁 过
渡 页
性状鉴定
个子药材
形状
类圆锥形
表面
灰黄色至黄棕色
经验鉴别术语
可见皮孔样横向凸起—疙瘩丁
中药饮片
质地
质坚实
表面
断面灰白色,粉性 皮部有棕色油点,形成层环近圆形
气味
气芳香,味辛、微苦。
肆 过
渡 页
显微鉴定
根横切面
木栓层
白 芷
这里输入图片 的说明性文本
皮层
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切
韧皮部
面
形成层 导管
03 射线
粉末特征
1.油管 2.草酸钙簇晶 3.导管 4.淀粉粒
伍 过
渡 页
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多种香豆精衍生物
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花椒毒素等香豆精 衍生物
挥发油
榄香烯、3-亚甲基-环己烯、十六烷酸等
理化鉴别
检查香豆素类
白芷的鉴定
传承精华 去伪存真
目录
来
产
性
显
理
源
地
状
微
化
鉴
与
鉴
鉴
鉴
定
采
定
定
定
制
壹
来源鉴定
科名:伞形科植物 入药部位:根
白芷
■基部叶鞘紫色
贰 过
渡 页
产地与采制
产地
检查香豆素类
异羟肟酸铁反应
谢谢您的观看
[传承精华][去伪存真][精益求精]
文本
采收加工
夏、秋间,叶黄时挖取根部 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 洗净泥土,晒干或烘干
叁 过
渡 页
性状鉴定
个子药材
形状
类圆锥形
表面
灰黄色至黄棕色
经验鉴别术语
可见皮孔样横向凸起—疙瘩丁
中药饮片
质地
质坚实
表面
断面灰白色,粉性 皮部有棕色油点,形成层环近圆形
气味
气芳香,味辛、微苦。
肆 过
渡 页
显微鉴定
根横切面
木栓层
白 芷
这里输入图片 的说明性文本
皮层
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切
韧皮部
面
形成层 导管
03 射线
粉末特征
1.油管 2.草酸钙簇晶 3.导管 4.淀粉粒
伍 过
渡 页
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多种香豆精衍生物
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花椒毒素等香豆精 衍生物
挥发油
榄香烯、3-亚甲基-环己烯、十六烷酸等
理化鉴别
检查香豆素类
白芷的鉴定
传承精华 去伪存真
目录
来
产
性
显
理
源
地
状
微
化
鉴
与
鉴
鉴
鉴
定
采
定
定
定
制
壹
来源鉴定
科名:伞形科植物 入药部位:根
白芷
■基部叶鞘紫色
贰 过
渡 页
产地与采制
产地
实验中药鉴别PPT课件
粉末遏水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 状,加热后菌丝团块部分溶化, 露出菌丝。 茵丝细长,弯曲,有分枝, 粗细不一,直径1.5-6um,稀 至13um,棕色菌丝较粗,横壁 不明显。 草酸钙方晶极多,大多呈 正方八面体或规则的双锥八面 体,也有呈不规则多面形,直 径3—60um,长至68um,有时 可见数个结晶集合。
中药粉末装片方法
取水合氯醛溶液1~2滴于载玻片上,挑取粉
末少许,混匀,于酒精灯上微热透化,并
以解剖针搅拌,补充2~3次水合氯醛溶液
(勿使溶液蒸干)。
透化好后加稀甘油1~2滴混合,盖片,清除
盖玻片周围多余的药液。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
方法 粉碎过筛:
取样 粉碎 过80-100目筛
注意事项 粉碎过筛:
粉末谈灰棕色,有香气,味微 宰、涩。 (1)淀粉粒 众多。单粗 类球形,直径3—16um,脐点 明显,三叉状、星状或裂缝状, 层纹不明显;复粒较大,由 3—6分粒组成。 (2)草酸钙簇晶 较多。 大小不一,直径9—45um;含 晶薄壁细胞无色,一般饺小, 呈类方形,有时数个细胞纵向 连接,簇晶排成纵行,或一个 薄壁细胞中含数个簇晶,也有 簇品充塞于细胞间隙中。 (3)木栓细胞 表面观呈 类方形、多角形或延长,显谈 红色。 (4)草酸钙方晶 稀少, 直径8-15um。
中药的鉴别
中药鉴别的主要方法
经验鉴别(性状鉴别)
通过检验员的感官,检验药物的质地、颜 色、气味,需较丰富的经验 理化鉴别 通过药物某些关键成分的理化特性鉴别, 需较多的仪器设备
中药的理化鉴定
一般理化鉴别:常用少量的生药粗粉、切片、浸出液或经初步提取分离后
中药的鉴定ppt课件
等多个方面。
可操作性原则
鉴定方法应简便易行, 适用于不同场合和条件
下的中药鉴定工作。
02
中药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传统鉴定方法
基原鉴定
显微鉴定
通过观察中药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 形态、特征,确定其种类和学名。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 胞形状及内含物等微观特征,进行种 类和品质鉴定。
性状鉴定
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 火试等方法,对中药的形状、大小、 颜色、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 观察和描述。
中药鉴定的意义
确保中药质量与安全,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 升中药的国际竞争力;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药鉴定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鉴定
以经验鉴别为主,注重形态、色 泽、气味等外观特征。
近现代中药鉴定
引入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现代科 学技术手段,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 科学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注意事项一
注意事项二
过分依赖单一理化指标。不同中药的 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单一指标难以全 面反映中药质量。
选择合适的理化指标和检测方法,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6
中药鉴定的挑战与展望
中药鉴定的挑战与问题
品种繁多,形态各异
中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给鉴定带来极大 困难。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
中药存在大量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易 导致混淆。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清洗、 干燥、去杂等处理,制备 成符合鉴定要求的样品。
性状鉴定
01
02
03
04
观察
通过手感、硬度计等工具检测 样品的质地。
可操作性原则
鉴定方法应简便易行, 适用于不同场合和条件
下的中药鉴定工作。
02
中药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传统鉴定方法
基原鉴定
显微鉴定
通过观察中药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 形态、特征,确定其种类和学名。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 胞形状及内含物等微观特征,进行种 类和品质鉴定。
性状鉴定
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 火试等方法,对中药的形状、大小、 颜色、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进行 观察和描述。
中药鉴定的意义
确保中药质量与安全,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 升中药的国际竞争力;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药鉴定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鉴定
以经验鉴别为主,注重形态、色 泽、气味等外观特征。
近现代中药鉴定
引入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现代科 学技术手段,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 科学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注意事项一
注意事项二
过分依赖单一理化指标。不同中药的 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单一指标难以全 面反映中药质量。
选择合适的理化指标和检测方法,确 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6
中药鉴定的挑战与展望
中药鉴定的挑战与问题
品种繁多,形态各异
中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给鉴定带来极大 困难。
同名异物,同物异名
中药存在大量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易 导致混淆。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清洗、 干燥、去杂等处理,制备 成符合鉴定要求的样品。
性状鉴定
01
02
03
04
观察
通过手感、硬度计等工具检测 样品的质地。
《中药的鉴定》PPT课件
伪品:来源与药效均与正品不同的品种
➢ 习用品:与正品不同,但在某地区使用久、 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是混淆品
➢ 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经过系统 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成分、疗效,并经 批准使用的品种
纯度鉴定——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 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 过规定的限度.
品质优良度鉴定——确定药材是否 符合药用标准,药材的品质优劣主 要取决与有效成分的含量.
理化鉴定——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对药材或制剂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
来源鉴定一般操作流程
观察药材原植〔动〕物 的特征
利用植〔动〕物分类学知识查阅文献
确定其正确学名
性状鉴别
看—— 形状、大小、色泽 摸——质地 嗅——气味 尝——味道 其他方法:水试
火试
显微鉴别一般方法 表面制片 横、纵切片 粉末装片 解离组织片
目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已涉及众多方法,包括薄 层扫描〔TLC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等色谱法以及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 〔IR〕、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法〔NMR〕和 X—射线衍射法等光谱法.其中色谱方法为主流方 法
中药纯度鉴定的方法
第六讲 中药的鉴定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概念 掌握中药鉴定的内容、鉴定方法和 鉴定流程 熟悉水分测定、灰份测定、挥发油 测定的操作方法
鉴定目的: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鉴定内容
真伪鉴定
纯度鉴定
品质优良度 鉴定
真伪鉴定——鉴定所用药材是否与规定 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灰份测定
➢ 总灰份测定方法 ➢ 酸不溶性灰份测定方法
水份测定
➢ 习用品:与正品不同,但在某地区使用久、 沿用成习的品种,,实际是混淆品
➢ 代用品:在来源上与正品不同,但经过系统 研究,证明有与正品相似的成分、疗效,并经 批准使用的品种
纯度鉴定——检查药材中可能混入 的各类杂质以及杂质的数量是否超 过规定的限度.
品质优良度鉴定——确定药材是否 符合药用标准,药材的品质优劣主 要取决与有效成分的含量.
理化鉴定——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对药材或制剂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
来源鉴定一般操作流程
观察药材原植〔动〕物 的特征
利用植〔动〕物分类学知识查阅文献
确定其正确学名
性状鉴别
看—— 形状、大小、色泽 摸——质地 嗅——气味 尝——味道 其他方法:水试
火试
显微鉴别一般方法 表面制片 横、纵切片 粉末装片 解离组织片
目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已涉及众多方法,包括薄 层扫描〔TLC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等色谱法以及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 〔IR〕、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法〔NMR〕和 X—射线衍射法等光谱法.其中色谱方法为主流方 法
中药纯度鉴定的方法
第六讲 中药的鉴定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概念 掌握中药鉴定的内容、鉴定方法和 鉴定流程 熟悉水分测定、灰份测定、挥发油 测定的操作方法
鉴定目的: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鉴定内容
真伪鉴定
纯度鉴定
品质优良度 鉴定
真伪鉴定——鉴定所用药材是否与规定 的或实际需要的品种相符.
正品:其来源与药典收载相符的品种
灰份测定
➢ 总灰份测定方法 ➢ 酸不溶性灰份测定方法
水份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采收、产地加工; 3.中药材性状:外表、形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 4.鉴别: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组织、粉末、显微化学反应)、理化鉴
别(化学试验、薄层色谱等); 5.检查:有效性、纯度要求、安全性; 6.含量测定:挥发油、生物碱、苷或浸出物等含量标志; 7.炮制:净制、切制、炮炙、炮制品; 8.性味与归经:四气五味、有无毒性,归经; 9.功能与主治:作用、医疗应用; 10.用法与用量:用法一般指水煎内服、用量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 11.注意:主要禁忌和副作用; 12.贮藏条件。
第1部 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 制剂和单味制剂等1146种,收载附录98个;
第2部 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 品以及药用辅料等1967种,收载附录137个;
第3部 收载生物制品101种,收载附录140个。
2010版药典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增修 订和新增品种的工作。共收载品种4567种,新增1386种。 其中:
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 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应用 矿 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物中 药的来源。
分三步:
1.采集实物,观察形态
2.核对文献,对照鉴定
3.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基原鉴定 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
人参: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
《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
企业标准 特点: ①内控标准,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质控作用。 ②高于法定标准要求,项目比国家标准多,限度比国家标准
高。企业标准常用于产品创优,预防假冒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已由卫生部公 告颁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2005年版分为3部,共收载品种3214种,新增525种
中药材
中药成方及单 味制剂
65+13(动物)
46
446
197
882
270
506
207
509
275
522
398
534
458
567
579
1006
1159
共计
124 643 1152 713 784 920 992 1146 2165
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材的标准
药典记载中药材的主要内容有: 1.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拉丁名; 2.来源:原植(动)物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分(矿物药注
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
诊断药品等。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1.
药品
中药材-当归
中 成 药
当归饮片
化学原料药
放射药品钴60
食
(道
诊钡
断餐
药造 品影 )
生 化
药
品
抗生素
血 清
抗生素
疫苗 血 液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2 .中 药
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使用的天 然药物及其制品。
包括两种:组织鉴定
粉末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9.理化鉴定
•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 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 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 度。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鉴定的依据——药典和部颁标 准
药品标准---法定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共22册 《中成药部颁标准 》共20册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分三步 1. 取样 2. 鉴定 3. 结果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
• 一、鉴别真伪 • 二、鉴别优劣
假药
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药品所含成
假
分与国家药品标准 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以非药品冒
药 充 药品或者以他
种药品冒充此种药
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 •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处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
中药性状: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
表面、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征。
6.性状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
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也叫经验鉴
定.
十要素:
形状 大小
颜色
表面
质地
断面 气
味
水试
火试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7. 基源鉴定
一部 收载品种2165种,其中新增1019种、修订634种; 二部 收载品种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 三部 收载品种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 药用辅
料、标准新增130多种。
药典年份
1953版 1963版 1977版 1985版 1990版 1995版 2000版 2005版 2010版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3.中药材
简称“药材”。一般是指经过产地加工即可作为 商品的“中药”。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4.中药鉴定:也称“中药鉴别”,
是检验药材质量的技术。
鉴定方法
❖来源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来自定 ❖理化鉴定四大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5.中药性 状
一部
643 1152 713 784 920 992 1146 2165
二部
667 773 776 967 1455 1697 1967 2271
三部
101 131
共计 531 1310 1925 1489 1751 2375 2689 3214 4567
药典一部(中药)
药典年份
1953版 1963版一部 1977版一部 1985版一部 1990版一部 1995版一部 2000版一部 2005版一部 2010版一部
中药鉴定学
王玲
上 篇 中药鉴定基础知识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1.药品
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
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
•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 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根。
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 的干燥块根。
麦冬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8.显微鉴别
就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 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 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 纯度,甚至品质。
别(化学试验、薄层色谱等); 5.检查:有效性、纯度要求、安全性; 6.含量测定:挥发油、生物碱、苷或浸出物等含量标志; 7.炮制:净制、切制、炮炙、炮制品; 8.性味与归经:四气五味、有无毒性,归经; 9.功能与主治:作用、医疗应用; 10.用法与用量:用法一般指水煎内服、用量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 11.注意:主要禁忌和副作用; 12.贮藏条件。
第1部 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 制剂和单味制剂等1146种,收载附录98个;
第2部 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 品以及药用辅料等1967种,收载附录137个;
第3部 收载生物制品101种,收载附录140个。
2010版药典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增修 订和新增品种的工作。共收载品种4567种,新增1386种。 其中:
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 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应用 矿 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物中 药的来源。
分三步:
1.采集实物,观察形态
2.核对文献,对照鉴定
3.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基原鉴定 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
人参: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
《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
企业标准 特点: ①内控标准,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质控作用。 ②高于法定标准要求,项目比国家标准多,限度比国家标准
高。企业标准常用于产品创优,预防假冒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已由卫生部公 告颁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2005年版分为3部,共收载品种3214种,新增525种
中药材
中药成方及单 味制剂
65+13(动物)
46
446
197
882
270
506
207
509
275
522
398
534
458
567
579
1006
1159
共计
124 643 1152 713 784 920 992 1146 2165
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材的标准
药典记载中药材的主要内容有: 1.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拉丁名; 2.来源:原植(动)物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分(矿物药注
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
诊断药品等。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1.
药品
中药材-当归
中 成 药
当归饮片
化学原料药
放射药品钴60
食
(道
诊钡
断餐
药造 品影 )
生 化
药
品
抗生素
血 清
抗生素
疫苗 血 液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2 .中 药
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使用的天 然药物及其制品。
包括两种:组织鉴定
粉末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9.理化鉴定
•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 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 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 度。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鉴定的依据——药典和部颁标 准
药品标准---法定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共22册 《中成药部颁标准 》共20册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分三步 1. 取样 2. 鉴定 3. 结果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
• 一、鉴别真伪 • 二、鉴别优劣
假药
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药品所含成
假
分与国家药品标准 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以非药品冒
药 充 药品或者以他
种药品冒充此种药
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 •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处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
中药性状: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
表面、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征。
6.性状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
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也叫经验鉴
定.
十要素:
形状 大小
颜色
表面
质地
断面 气
味
水试
火试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7. 基源鉴定
一部 收载品种2165种,其中新增1019种、修订634种; 二部 收载品种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 三部 收载品种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 药用辅
料、标准新增130多种。
药典年份
1953版 1963版 1977版 1985版 1990版 1995版 2000版 2005版 2010版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3.中药材
简称“药材”。一般是指经过产地加工即可作为 商品的“中药”。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4.中药鉴定:也称“中药鉴别”,
是检验药材质量的技术。
鉴定方法
❖来源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来自定 ❖理化鉴定四大鉴定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5.中药性 状
一部
643 1152 713 784 920 992 1146 2165
二部
667 773 776 967 1455 1697 1967 2271
三部
101 131
共计 531 1310 1925 1489 1751 2375 2689 3214 4567
药典一部(中药)
药典年份
1953版 1963版一部 1977版一部 1985版一部 1990版一部 1995版一部 2000版一部 2005版一部 2010版一部
中药鉴定学
王玲
上 篇 中药鉴定基础知识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内容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1.药品
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
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
•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 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根。
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 的干燥块根。
麦冬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
8.显微鉴别
就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 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 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 纯度,甚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