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板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七年级下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3. 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教学准备:1. 课文《海燕》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海燕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海燕的兴趣。

二、课文朗读和理解(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海燕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三、生字词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 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的用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海燕的认识和生字词的掌握。

第二课时一、复习和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二、课文理解和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对海燕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看法。

三、课后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和生字词,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导学案PPT课件反思板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导学案PPT课件反思板书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导学案PPT课件反思板书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导学案PPT课件反思板书教学设计2、《海燕》备课时间 .2.19 执教时间 .2.20~21教案总序号:3、4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燕子、海上燕子与作者乡愁之间的联系;3、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学习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2学习难点: 2、3学习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写在下面。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轻隽逸隽妙粼粼纹皎洁憩息融融泄泄蹇劣忧戚匾额3、解词。

轻—憩息—忧戚—隽逸—劲俊—融融泄泄—游子—4、背景资料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相思,写成这篇文章。

5、题目解说(1)燕子:鸟纲,燕科各类鸟的总称。

体型小,翼尖长,尾呈叉状,喙扁而短,口裂很深,飞行时捕食昆虫,为益鸟。

海燕鸟纲,海燕科。

小型海鸟。

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

中国所见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

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

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它的生活。

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学习?研讨(一)导入新课1、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资料。

选自第二卷。

作者(1898----1958)现代、。

福建长乐人。

(二)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提示:作者按忆()——看()思路结构全文。

课文共有14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思考:第一部分(1)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2)选文对小燕子的描写是从哪四个方面着笔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和故乡怎样的情感?四个方面:情感:春天时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乡春天怎样的特点?描写故乡的春天有什么作用?景物:特点:作用:(4)选文记叙的顺序是()(5)请在选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所唱的歌。

“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原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作品中借海燕之口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充满激情的呼唤。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屏显)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高傲(ào) 呻吟(yín) 翡翠(fěi)掠起(1üè) 困乏(fá) 蜿蜒(wān yán)二、我与文本交流1、师范读课文《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2、感受形象,体味情感(1)这是一只海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2)课文写了哪几幅画面?海燕各有怎样的表现?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海燕,一种善于搏击暴风雨的海鸟,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形象暴风雨来临三幅图景:来临、逼近、到来海燕:渴望、迎接、呼唤三、我与作者交流(一)学习对比及作用1、抽学生朗读46节,用文段中的词句概述这些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种种丑态;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海鸟?——对比衬托出海燕无比英勇、乐观的形象2、作者对这些鸟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鄙视,摒弃(二)学习象征意义1、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屏显)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2、(屏显)象征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来表明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离和感染力3、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四、我与同学交流1、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赏析2、联系社会生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五、课堂小结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它是“胜利的预言家”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六、课后作业除了海燕,课文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请你想像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设题意图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像,深入体味作品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板书:海燕高尔基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对比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暴风雨象征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大海象征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风、云、雷、电象征沙皇的统治势力,语文《海燕》教案二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一、教材信息•教材名称:《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名称:《海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并运用相关词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相关词汇,如“录音笔、悬崖、崖壁、栖息、鸽子石、裂缝”。

四、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海燕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多媒体设备、录音笔、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擦等。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段画面优美的海燕飞翔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对海燕的了解和感受。

3.老师提问学生对海燕的认知,帮助学生了解海燕的基本信息。

步骤二:阅读课文(15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海燕》。

2.学生小组间互相讨论课文内容,并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步骤三:课文理解(20分钟)1.老师帮助学生解答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2.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对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讨论。

步骤四:词汇学习(15分钟)1.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相关生词和词组,如“录音笔、悬崖、崖壁、栖息、鸽子石、裂缝”。

2.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讨论的方式理解并记忆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五:课文分析(1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对课文进行分析,包括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分析结果,并互相评价。

步骤六:课文应用与拓展(20分钟)1.学生进行课文中相关的口头表达练习,如描述海燕的外貌、生活环境等。

2.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知识,写一段关于海燕的短文。

3.学生交换短文并互相点评。

步骤七:课堂总结(5分钟)1.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语教版七下《海燕》教学设计

语教版七下《海燕》教学设计

语教版七下《海燕》教学设计课时安排: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海燕》的主题和意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预习新知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境第三课时:学习词汇、短语和句型第四课时: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第五课时: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第六课时:运用所学知识写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预习新知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交流,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最喜欢的动物,并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关海燕的知识。

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课堂导入:教师播放一段海燕在海上飞翔的视频,并播放一段海燕的鸣叫声。

让学生观察、听取,并师生一起谈论他们的感受和联想。

3.预习新知:第二课时: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境教师让学生按照节奏和韵律的方式朗读整首诗歌,然后询问学生对诗歌的整体印象。

2.逐句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中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并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理解学习导图:教师带领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的整理和总结,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词汇、短语和句型1.梳理词汇: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诗歌中的核心词汇,并进行词汇学习和练习。

2.学习词汇搭配的短语: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汇搭配的短语,并进行学习和练习。

3.学习句型: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和学习诗歌中的重要句型,并进行口头练习和书面操练。

第四课时: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1.学习比喻、拟人、拟声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提供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在诗歌中寻找修辞手法:学生独立阅读诗歌,通过指导问题,寻找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然后和同伴讨论和分享。

3.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讨论修辞手法与诗歌主题的关系。

第五课时: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1.感知诗歌的韵律:学生再次读诗歌,重点感知诗歌的押韵和韵律,培养学生的音感。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

(3)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准确运用。

(3)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

(2)深刻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海燕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让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海燕》。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练习。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2. 板书生字词:海燕、象征、勇敢、进取、热爱生命3. 板书结构:(1)导入新课:介绍海燕和课文作者(2)自主学习:朗读课文、翻译课文(3)合作学习: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讨论成果(4)探究学习:分析象征手法、感悟作者情感(5)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海燕》教学教案

《海燕》教学教案

《海燕》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学内容为第一单元第四课《海燕》。

本课主要介绍了海燕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海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燕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燕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海燕外形特点的描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海燕图片、作业本;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海燕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海燕的外形特点,如体型、羽毛、尾巴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涉及海燕生活习性的句子,进行讲解,如海燕的捕食方式、繁殖习性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内容。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海燕的图画,并写一段关于海燕的优美文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海燕外形特点:体型、羽毛、尾巴等生活习性:捕食、繁殖等与人类的关系:保护大自然、热爱动物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海燕的图画,并写一段关于海燕的优美文字。

答案示例:图画:描绘出海燕的外形特点,如体型、羽毛、尾巴等,画面生动有趣。

文字:海燕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们生活在海边,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海燕》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海燕》教案 语文版

《海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高尔基的资料和时代背景,结合“研讨与练习”自主学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美丽的鸟,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展示海燕图片)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海燕》。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作者名片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柯夫,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他的著名作品有《海燕之歌》《底层》《敌人》《母亲》等。

还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展示写作背景这首散文诗写于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夜,当时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也加强对人民革命运动的镇压,当时身在彼得堡的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沙皇政府镇压行为的残暴为了热情地歌颂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及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

《海燕》语文教案

《海燕》语文教案

《海燕》语文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海燕》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1.1.2 使学生了解作者高尔基及课文《海燕》的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1.1.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概括课文《海燕》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

2.1.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2.1.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1.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1.3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课文《海燕》。

4.1.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句子。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5.1.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1.3 学生对课文语言的表达和运用。

以下是剩下的五个章节,供您参考:六、教学过程6.1 课堂导入6.1.1 教师通过提问或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

6.1.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1.3 教师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七、课堂互动7.1 小组讨论7.1.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问题。

7.1.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7.1.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

八、课堂练习8.1 练习设计8.1.1 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1.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8.1.3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九、课堂小结9.1 学生总结9.1.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海燕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_0

海燕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_0

海燕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语言,并尝试通过朗读来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对小燕子特点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燕子、海上燕子与作者乡愁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4:海燕2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

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

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勇敢地斜掠翻飞的海燕,勾起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于是写成这篇咏物抒怀的散文。

二、解释题意(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所附的关于海燕的说明文字,了解相关知识。

有条件的还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以增加学生对海燕的感性认识。

)补充相关知识:燕子:鸟纲,燕科各类鸟的总称。

体型小,翼尖长,尾呈叉状,喙扁而短,口裂很深,飞行时捕食昆虫,为益鸟。

:海燕鸟纲,海燕科。

小型海鸟。

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

中国所见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

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

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的生活。

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且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三、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思考与练习一”,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的异同。

外形::活动背景::飞翔::栖息故乡的小燕子乌黑的一身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劲俊轻快的翅膀隽妙无比的春景斜飞,隽逸地横掠粗而有致的小黑点海上的小燕子乌黑的小水禽::绝美的海天隽逸从容地斜掠展开双翼身子一落从表中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外形俊美,飞行的姿态隽逸。

初中海燕教案板书

初中海燕教案板书

初中海燕教案板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郑振铎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燕的勇敢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通过描写海燕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郑振铎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海燕》,感受课文氛围。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海燕的形象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燕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概括其勇敢、自信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海燕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海燕、乌云、狂风等,理解其深层含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海燕的勇敢和自信。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讨论:海燕的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燕的勇敢和自信精神。

2.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海燕形象的记忆。

板书设计:一、导入郑振铎创作背景二、自主学习1. 课文内容理解2. 海燕形象分析三、课堂讲解1. 海燕的形象特点2. 象征手法分析四、课堂练习1. 练习题完成2. 分角色朗读五、拓展延伸1. 海燕精神的启示2. 学生感悟分享六、课堂小结1. 学习内容总结2. 海燕勇敢自信精神强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海燕的形象特点。

在课堂讲解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作者通过描写海燕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海燕板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海燕板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海燕板书教学设计一等奖海燕板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 篇1.整体感知课文。

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3.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

掌握象征的写法。

2.通过了解时代背景,领会“海燕”深层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

一课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爱蓝天白云下的雄鹰,也爱辽阔草原上的骏马,但我更爱疾风暴雨中的海燕。

因为它不仅是搏击海浪的勇士,精勇无畏的精灵,还是一位胜利的预言家。

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我爱的那只海燕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著名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二、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模仿,体会情感。

3.指学生朗读,学生自我评价,师适时指导。

4.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三、品海燕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勇敢的斗士,革命的先驱,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等) 2.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快速扫读课文,用笔划出标志着暴风发展变化的三个短语或句子,明确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三个场景。

说说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板书】暴风雨海燕来临larr;────────→渴望:勇敢搏击风浪的勇士逼近larr;────────→迎接:自信英勇无畏的精灵到来larr;────────→呼唤:顽强胜利的预言家3.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板书】①云狂风雷电大海____衬托②海鸥海鸭企鹅____对比四、析海燕(一)介绍写作背景。

①导语:作为俄国著名文学家,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难道仅仅是为了描写自然界中的海燕吗?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海燕》的诗篇;(2)了解课文背景,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思想内涵;(3)学会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海燕的形象特点;(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式等方面进行鉴赏;(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追求;(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海燕》的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3)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形式等方面的技巧。

2. 教学难点:(1)海燕形象的象征意义;(2)诗歌语言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3)分角色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1)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探讨诗歌语言、形式等方面的鉴赏技巧;(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课堂练习:1. 请学生简要描述海燕的形象特点,并阐述其象征意义;2. 分析诗歌中的一句(或一组)诗句,体会其语言魅力;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海燕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 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燕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分析诗歌的语言、形式等方面的鉴赏技巧;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海燕》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海燕》教学设计

四、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亲人、对人生的独特感受。2.结合自 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意蕴。
难点:1.理解文中描写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2.提高学生的文学欣 赏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和建议
1、要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文本;要感情朗读,让学生感知文本;要品读赏 析,让学生理解文本;要生活,让学生拓展文本。
来,咱们交流一下。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了很多描写海燕的词语和句子,我们 来交流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也从课文中找了一些描写海燕的语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看吧,狂风 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 雾和碎末。”说说作者在这里将狂风和巨浪人格化了,并用了哪些动词?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句中用了“抱”“甩”“摔”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味作者倾注于文中的感情。
3、感受文学形象,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4、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强与文本的对话,增强阅读体验。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课文《我的母亲》4课时 课文《小巷深处》3课时 课文《我的老师》3课时 课文《我的丑娘》4课时
3、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理解文中有关“暴风雨”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powerpoint)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听歌想象,激 情入境(背景音乐:《命运》) (2分钟)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一篇杰作。在俄语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 预言者”之意。散文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 是一种容量较大、运用自由、散文化了的诗。它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的 舒放、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是一种优美的文体。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

(2)能够分析海燕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海燕形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差异。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了解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3)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

(2)分析海燕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海燕形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差异。

(2)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海燕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比较:(1)让学生查找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海燕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2)引导学生发现海燕形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差异。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象征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后作业: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海燕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五、板书设计:1. 课题:《海燕》2. 作者:鲁迅3. 海燕形象:(1)勇敢、坚强的化身(2)象征革命者(3)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4. 象征手法:(1)海燕象征革命者(2)大海象征革命事业(3)暴风雨象征困难与挑战5. 思想感情:(1)赞美海燕的勇敢与坚强(2)表达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3)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敢于追求真理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海燕》的大意,把握作者对海燕的描绘和赞美。

(3)分析海燕的外形、动作、叫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海燕的描绘和赞美。

(3)分析海燕的外形、动作、叫声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海燕的描绘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海燕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海燕》,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字典,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燕的外形、动作、叫声的特点。

4. 朗读与默读:(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赞美海燕。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海燕》。

2. 写一篇关于海燕的短文,可以是描述海燕的外形、动作、叫声,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海燕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写作等方面。

3.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的小测验或者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海燕的栖息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通过课文《海燕》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如何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课文《海燕》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课文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 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课文《海燕》的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小组合作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海燕》。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用法。

(3)分析海燕的形象,理解海燕象征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海燕的形象。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追求理想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海燕形象的分析。

(2)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海燕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课文中所表现的生命观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海燕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海燕的形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生词和难点。

(2)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燕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2)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海燕》。

3. 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1. 课题:海燕2. 海燕形象:勇敢、坚韧、充满生命力3. 海燕象征意义:勇敢面对困难、追求理想4. 生命观:敬畏生命、热爱大自然5. 课文结构: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练习-课堂小结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育: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激发学生对海燕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3. 互动教学: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动物世界》中的《海燕》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作者背景,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海燕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海燕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海燕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海燕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海燕形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5.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海燕》2. 内容:a. 作者:郑振铎b. 生字词:翩翩起舞、轻盈、矫健、勇敢、无畏等。

c. 海燕形象:活泼、勇敢、无畏、自由。

d. 象征意义:勇敢面对困难,追求自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海燕的形象。

b. 结合海燕的象征意义,谈谈你对勇敢和自由的看法。

2. 答案:a. 海燕形象:海燕活泼、勇敢、无畏、自由,宛如一位勇敢的战士,在广阔的大海上翱翔。

b. 勇敢和自由:勇敢是面对困难时,敢于挑战、勇往直前;自由是心灵的解脱,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海燕郑振铎
活动背景
外形
飞翔
憩息
故乡的小燕子
隽妙无比
的春景
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劲俊轻快的翅膀
斜飞
隽逸地横掠
粗而有致
的黑点
海上的小燕子
绝美的海天
乌黑的小水禽
隽逸从容
地斜掠
展开双翅
身子一落
△记叙线索——“乡愁”(作者对故乡深刻的思念)
第二课时
海燕郑振铎
一、(1~7段)忆故乡的家燕
隽妙无比的春景(背景)线索
外形(静)
小燕子飞翔(动)结合
憩息(静)(倒叙)
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忆燕思乡乡
二、(8~14段)看眼前的海燕思乡恋国
绝美的海天(背景)愁
海燕飞翔(动)结合
憩息(静)(顺叙)
海上小英雄形象
看燕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