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货币化现象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高货币化现象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06-000-01
摘要我国货币化指标m2/gdp近二十年呈长期上升趋势。
本文基于央行独立性视角对我国“畸高”的货币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越低,货币化指标越高。
关键词高货币化央行独立性实证分析
一、我国m2/gdp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
在伴随着物价的相对稳定以及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我国m2/gdp 比率呈高速增长。
下图是我国1990年至2009年m2/gdp的变化趋势,图1-1可看出m2/gdp指标从1990年持续攀升,从1990年末的0.82上升到2009年末的1.78,是一个较为长期的高货币化现象。
二、央行独立性对高货币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1.样本选取
本文选择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重要科目作为央行独立性的代表变量,用gdp/m2指标作因变量。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化比率一般维持在0.6至0.8,我国货币化比率在1990年超过0.8,因此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1990至2009年。
2.数据处理
本文对m2/gdp指标中的gdp为实际gdp,以cpi、g、fr、nb、nf及b分别表示消费者物价指数、对政府债权、外汇储备、对非银
行金融机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及对存款性金融机构债权,并对所有数值取对数记为ln(m2/gdp)、ln(cpi)、lng、lnfr、lnnb、lnnf、lnb,以减小数据波动,同时可消除异方差。
(二)实证分析
本文实证检验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用ols法建立回归方程,检验多重共线性;第二步,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第三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1.做回归方程,检验多重共线性
建立回归方程:
m2/gdp=0.077947*lnb+0.558012*lncpi+0.213449
*lnfr-0.037118*lng
(0.061833)(0.443337)(0.028381)(0.041581)
t= 1.2606061.2586647.520912 -0.892668
+0.099189*lnnb+0.155350*lnnf-5.341591
(0.019721) (0.051123) (2.158708)
t = 5.0296793.038727-2.474439
r2=0.951376 d.w=1.701813
查看了所有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具有较高相关系数,且回归中物价消费指数和对政府债权前的系数为负,与本文理论有偏差,且可决系数非常高,从而判定变量间出现了多重共线性。
运用逐步回归方法,我们最终剔除出对政府债权(lng)及消费者物价指数(lncpi)。
2.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含常数项、滞后项为4的adf检验法对序列lnfr、lnnb、lnnf、lnb和m2/gdp分别做单位根检验,从平稳性检验结果看,所有指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一阶单整,即原始序列非平稳,而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
3.协整检验
接下来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检验lnnf、lnfr、lnnb、lnb和m2/gdp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
结果显示lnnf、lnfr、lnnb、lnb和m2/gdp 在5%显著水平上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正规化协整方程为:
m2/gdp=0.081334*lnnb+0.207703*lnfr+0.024869*lnb+0.2051 64*lnnf
( 0.00722)( 0.00556)(0.02044)(0.01094)
由上述正规化协整方程可见, 我国高货币化值(m2/gdp)与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债权、对存款性金融机构债权及外汇储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其中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债权、外汇储备、对存款性金融机构债权及对非金融机构债权每增长1%,货币化指标值就相应的上升8.13%、20.77%、2.48%及20.51%。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中央银行独立性缺失是我国近年高货币化的原因之一。
第一,政府部门大量举债导致赤字货币化,有损央行独立性并进一步导致高货币化。
笔者单独对政府债权指标与m2/gdp
进行回归,发现参数显著,与理论解释相符。
第二,央行对存款性金融机构债权、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数量越大,货币化指标越大。
本文实证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参考文献:
[1]蔡志刚.财政支配假说、铸币稅与中央银行独立性.财贸经济2006(9):9-16.
[2]苗文龙.金融稳定与货币稳定—基于信心约束经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金融研究.2007(1):163-174.
[3]张杰.中国的高货币化之谜.经济研究.2006(6):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