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梁的内力分析(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课题6 梁的内力分析(二)

一、弯矩、剪力和载荷集度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如图所示,梁上各段(不含控制截面)的荷载分两种情况: ① 存在分布荷载,q (x )≠0,如简支梁上的CD 段。

② 无荷载作用,q (x )=0,如梁上的AC 、DE 、EB 段。q (x )=0为q (x )≠0的特殊情况,所以只讨论q (x )≠0的情况。

1.弯矩、剪力和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2()()

()()()()()2Q Q Q dF x dF x dM x dM x q x F x =q x dx dx dx dx

===,,

2.某段直梁在几种荷载作用下剪力图和弯矩图特征

在几种荷载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

利用上述规律,可以较方便地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而不需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具体做法是:先求出支座反力(如果需要的话),再由左至右求出几个控制截面的剪力和弯矩,如支座处、集中荷载作用处、集中力偶作用处以及分布荷载变化处的截面。注意在集中力作用处,左右两侧截面上的剪力有突变;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左右两侧截面上的弯矩有突弯。在控制截面之间,利用以上关系式,可以确定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线型,最后得到剪力图和弯矩图。如果梁上某段内有分布荷载作用,则需求出该段内剪力F Q =0截面上弯矩的极值。最后标出具有代表性的剪力值和弯矩值。 3.简易作图法: 利用内力和外力的关系及特殊点的内力值来作图的方法。

绘制剪力图、弯矩图的步骤:

(1)建立F Q-x、M-x 坐标系;

(2)确定控制面及其上之F Q、M 值,并标在F Q-x、M-x 坐标中;

(3)确定控制面之间的F Q、M图形。

控制面的概念:外力规律发生变化截面—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点、分布载荷的起点和终点处的横截面。

[例1] 画如图(a)所示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

图。

解:(1)求支座反力。由平衡方程

ΣM A=0 得F B=148 kN

ΣM B=0 得F A=72 kN

(2)计算控制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截面1和2:F Q1= F Q2=72 kN

M1= M A=0

M2=72×2=144 kN·m

截面3和4:F Q3=72kN

F Q4=72-20×8=-88 kN

M3=72×2-160=-16 kN·m

M4= M B =-20×2-20×2×172×2=-80 kN·m

(由截面右侧外力计算)

在CB段内有一截面上的剪力F Q =0,在此截面上

的弯矩有极值。

由F Q (x)=72-20x=0

得x=3.6m

此即F Q=0的截面距C点的距离。计算该截面的

弯矩可根据截面一侧的外力计算,得

M max=72×(2+3.6)-160-20×3.6×3.6/2=113.6 kN·m

截面5和6:F Q5=20+20×2=60kN F Q6=20 kN

M5= M B-80 kN·m M6= M D=0

(3)绘制全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b)(c)所示。由图可见,全梁的最大剪力产生在截面4,最大弯矩产生在截面2上,其值分别为

|F Q|max=88kN |M|max=144kNm

二、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1.叠加原理

一般而言,只要所求的量(如内力、位移等)是荷载的线性函数,则可先求该量在每一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值,然后叠加,即为几个荷载联合作用下该量的总值,此即叠加原理。

2.叠加法绘内力图

在多个荷载作用下,梁的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各个荷载单独作用所引起的弯矩的叠加,这种求弯矩的方法称为叠加法。

3.叠加法绘内力图步骤:

(1)荷载分组。把梁上作用的复杂荷载分解为几组简单荷载单独作用情况。

(2)分别作出各简单荷载单独作用下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各简单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可查表。

(3)叠加各内力图上对应截面的纵坐标代数值,得原梁的内力图

表静定梁在简单荷载作用下的F Q图、M图

[例2] 用叠加法绘制如图所示外伸梁的M图。

解:(1)分解荷载为F 1、F 2单独作用情况。

(2)分别作二力单独作用下梁的弯矩图,如图(b )(c )所示。 (3)叠加得梁最终的弯矩图。有两种叠加方法。

第1种方法:叠加A 、B 、C 、D 各截面弯矩图的纵坐标,可得0、45N·m 、-150N·m 、0;再按弯矩图特征连线(各段无均布荷载均为直线),得如图(a )所示。

第2种方法:在M 1图的基础上叠加M 2图得如图(d )所示。其中画AC 梁段的弯矩图时,将oc 线作为基线,由斜线中点b 向下量取bb 1=120N ·m ,连ab 1及cb 1,三角形ab 1c 即为M 2图。这种方法也可以叫做区段叠加法。

4.用区段叠加法作梁的弯矩图

用区段叠加法作梁的弯矩图对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梁、刚架及超静定结构的弯矩图绘制都是十分方便的。它是在控制截面法求内力的基础上应用叠加原理作出的。

考察如图(a )所示的简支梁,两端受有M A 、M B 集中力偶矩及梁上荷载q 作用,利用叠加原理,图(a )可用图(b )和图(c )进行叠加。原结构的弯矩图如图(d )所示,也是图(e )和图(f )弯矩图的叠加。任一截面K 的弯矩M K (x )也是两者的叠加,即

()()()0K K K M x M x M x +=

式中 ()K M x ——简支梁仅受两端力矩作用下K 截面的弯矩值;

()0K M x ——简支梁仅受梁上荷截q 作用下K 截面的弯矩值。

因此,如图(a )所示结构弯矩图的作法如下: (1)先求解并绘出梁两端的弯矩值。

(2)把两端弯矩值连以直线即为()K M x 弯矩图。

(3)若梁上有外荷载,应在两端弯矩值连线的基础上再叠加上同跨度、同荷载的简支梁()0K

M

x 弯

矩图。

结论:任意梁段都可以看作简支梁,都可用简支梁弯矩图的叠加法作该梁段的弯矩图。

(a ) (b ) (c )

(d ) (e ) (f )

注意叠加时是把两端弯矩值连线为基础逐点叠加的,即把连线当成梁的轴线来看待。这种叠加方法推广到任意杆段也是适合的。要十分熟悉如下图(a )(b )(c )所示3种常见情况的弯矩图,因为这对今后绘制复杂荷载作用的弯矩图很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