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知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知觉

一、知觉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知觉的形成既需要来自外界的信息资料,同时又有人原有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参与,

二者共同完成知觉过程。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名词解释+关系(区别与联系)+看法)

⏹第一,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整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处处表现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第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第三,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比感觉要复杂,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感觉:个别属性

⏹知觉:整体属性(必考)

三、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能够把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就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知觉理解性主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有:

⏹大小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象的变化而趋于保持物体实际大小的特征。

⏹明度和颜色恒常性: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固有的明度和颜色的知觉不随映象的变化而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

⏹形状恒常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形状变化而反映客体本身形状不变的知觉特征。

⏹知觉的恒常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客观对象具有稳定性,我们的知觉也就需要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以便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自然属性和本来面貌。

⏹知觉恒常性使得我们人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判断)

⏹四(1)形状知觉:指物体的形状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借助视觉、触摸觉和动觉实现的;形状不同,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不同。

⏹(2)大小知觉:指物体的空间范围在人脑中的反映;大小知觉借助视觉、触摸觉、动觉

来实现的。

⏹物体大小的视知觉,由下面个因素决定:

①物体的大小。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物体就被知觉得较大;小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小,物体就被知觉的较小。

②物体的距离。同一物体,处于远处,视像就小;处于近处,视像就大。

⏹大小不同的物体,由于远近不同,可能视像的大小相同,甚至视像的大小相反。

⏹距离知觉总是与大小知觉紧密联系着的。

⏹(3)距离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也称深度知觉或立体觉,是指物体的三维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靠人的视、听、动觉来实现的。(判断)

⏹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一)单眼视觉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物体深度的线索。

⏹单眼视觉线索主要有以下六种:

⏹遮挡:某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物体,人对遮挡物体知觉为近些,被遮挡物体被知觉为远些。物体的遮挡是知觉远近的重要线索之一。

⏹线条透视:同样大小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视角大些知觉为近,反之为远。

⏹空气透视:物体的清晰度受空气透明度的影响。天气晴朗,空气透明度大,物体清晰度高被知觉为近些,反之则为远些。

⏹明暗和阴影:明亮的物体显得近些,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知觉为远些。

⏹运动级差:当周围环境静止不动而观察者的头部或身体移动时,由于在同一单位时间内不同距离物体的视角变化的差异(近物体视角变化大,远物体视角变化小),便引起相对运动视差。

⏹结构级差:是指随着人的视野向远处延伸,运动视差(客体的物体分布密度)的有规律的递缩的变化。(判断)

⏹(二)双眼线索:双眼线索是指由眼睛的运动觉而形成的对物体距离的知觉线索。

⏹双眼线索包括:

水晶体的调节

双眼视轴的辐合

⏹(三)双眼视觉线索——双眼视差: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是产生物体立体知觉的重要依据。

五、什么是错觉

1、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也就是说,人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名词解释) 六、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名词解释)

社会知觉误区(大题)要理解

(1)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2)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是指个体最近获得的信息。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区分首因和近因)

(3)晕轮效应

(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5)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材料分析)

一是感情投射;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

(6)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填空)

也就是说,它在对人产生认知之前,就已经将对方的某些特征先入为主地存在于自己的意识中,使知觉者在认识他人时不自主地处于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7)期望效应:期望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指在生活中人们真心期望常常会变成现实的现象。

期望效应对人际交往有借鉴意义。在与交往的过程中要真心尊重、喜欢对方,只有这样才能把人际交往纳入良性循环轨道,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七、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理解概念)

八、自我知觉(概念)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自我知觉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知觉的发展阶段:(填空)

⏹生理的自我:个体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身体、衣着、家庭和父母对他的态度以及对自己所有物的判断,从而表现为自豪或自卑的自我情感。

⏹社会的自我:个体的自我评价主要表现在社会上的荣誉、地位、社会中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对周围人的态度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价,从而表现出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

⏹心理的自我:个体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价,从而表现出自我优越感等自我体验。

⏹个体的自我知觉水平一般是遵循着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这一进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