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32-第四章 科学文化素养(一)
教资笔试知识点——科学文化素养

教资笔试知识点——科学文化素养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
2、印刷术:北宋时期毕舁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提高了制版效率,有力推动了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
3、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的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4、指南针: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
二、近代科学主要成就1.天文学-16世纪哥白尼(波),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
开普勒(德),开普勒三大定律。
伽利略(意),用望远镜证实日心说,比萨斜塔两铁球实验。
近代实验科学奠基人。
2.哲学-17世纪培根(英),实验法、归纳法,“知识就是力量”,资产阶级唯物论哲学和实验科学创始人。
3.物理学-7世纪牛顿(英),发现万有引力,建立牛顿力学体系。
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
-19世纪奥斯特(奥),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英),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9世纪中期,麦克斯韦(英),建立电磁学理论。
以上成就,建立电磁学,为人们打开电力时代的大门准备了条件。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伦琴(德),发现发射现象。
居里夫人(法),发现镭。
以上成就,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微观世界。
爱因斯坦(德),提出相对论。
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 20世纪波尔(丹麦),海森堡(德)等,量子力学理论。
4.化学-17世纪波义耳(英),把化学实验方法引入军事封建性帝国。
-18世纪末拉瓦锡(法),否定“燃素说”,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19世纪初道尔顿(英),建立科学的原子论。
-19世纪初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以上成就,确立了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说,促使化学迅速发展。
他们是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9世纪60年代,门捷列夫(俄),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
5.生物学17世纪早期,哈维(英),建立血液循环学说,是现代生理学的起点。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命题点:科学常识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命题点:科学常识第四章文化修养第一节科学常识命题点1: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一)我国古代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蔡侯纸。
2.印刷术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
隋唐之际(7世纪左右),出现雕版印刷术。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应刷品。
北宋时期(11世纪左右),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次革命,对中国、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传入欧洲后,有力推动了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
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异晚四个多世纪。
3.火药发明于唐代中期,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在军事战场上。
火箭是最早利用火药的武器。
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4.指南针前身是发明于战国时期的“司南”。
北宋时用于航海事业。
13世纪传到欧洲。
(二)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先秦时期《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春秋战国之际,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比西方早160年。
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
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逐步发展完备。
2。
两汉时期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汉书·五行志》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并发明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教师资格证_学习资料_综合素质_分章节资料_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四章:文化素养1.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2.母系氏族彩陶文化父系氏族黑陶文化3.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中国最早的奴隶社会是夏(禹)学校在夏商周时期的称谓夏:商:周:夏朝使用的铁器:青铜熔点最低的金属:汞最高:钨商汤甲骨文周: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烽火戏诸侯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八国联军: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五大常任理事国:美、中、俄、法、英4.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焚书坑儒长城兵马俑一饭千金(韩信)一字千金(吕不韦)一诺千金(季布)陈胜吴广率领众人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旗帜5. 汉:儒家文化汉武帝两次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佛教:印度释迦牟尼基督教:以色列耶稣伊斯兰教:伊斯兰默罕默德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三国尼罗河(一)亚马逊(二)长江(三)汉:察举制魏:九品中正制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7. 隋:科举制京杭大运河(最长的)苏伊士运河(最)8. 唐:武则天贞观之治(强)安史之乱(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诗魔/诗王:白居易9.宋:北宋:赵匡胤(陈桥—黄—杯)南宋:赵构(儿子赵信)(瘦金体)豪放:辛弃疾、苏轼婉约:李清照、柳永10.元:蒙古族(成吉思汗)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幽魂)白朴(梧桐雨)11.明:八股文四大名著: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12.清:满族13.鸦片战争:与英国于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4.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15.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16.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金田起义17. 洋务运动: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18.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综合素质--课件第四章 文化素养之科技素养

【2016下中学】 不锈钢制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锈钢的 主要组成元素是( D) A.铜、锌 B.铜、铁、铬 C.铁、碳 D.铁、铬、镍
二 单质(金属)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少数金属例如 金、铂、银、铋以游离态存在。金属矿物多数是氧化物及硫 化物。其他存在形式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 在一大气压及25摄氏度的常温下,除汞(液态)外,其他金 属都是固体。
司南:(战国时期)
【14下中】 图中仪器为中国古代的司南,下列对其发明时代判断正确的 是B A 商朝 B 战国 C 宋朝 D 清朝
造纸术:
西汉初期 东汉 唐朝 清朝
树皮,破布 蔡伦改进 竹子制纸 纸的类型增加
质地粗糙,只适用于包装(植物纤维纸) 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火药
1.源于“炼丹术”,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 明的 2.基本用于军事,后期广泛应用 3.由印度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
单位
公式
kw.h(度或 千瓦时)
W(瓦特) P=W/ T
真题(2016上小学) “度”是用电量的基本计量单位。下列选项中,一度电 可供一只100瓦灯泡照明的时间,正确的是( B)。 A.5小时 B.10小时 C.20小时 D.36小时
u电学 u力学 u原子物理学 u其他
基础知识 力
牛顿三定律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N
解析几何之父 创造了“坐标系”
牛顿
创造了微积分
莱布尼茨
发表了现在世界上认为是最早的微积分文献
柯西
常微分方程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养科技常识备考要点(一)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养科技常识备考要点(一)——中国古代科技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养考试当中的科技常识的复习往往是大家的复习盲点之一,因为涉及的内容广泛,知识点又比较零散,广大考生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失分比较多。
今天,我们就来帮助大家梳理一下,科技常识的常考点,帮助大家形成知识体系。
科技知识考点包含如下三个部分,如下图:我们将分成三讲来分别讲述科技常识的备考。
今天是第一讲,我们来谈一下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概要的复习方法。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科技构成这一独特科学技术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陶瓷和建筑两大技术,以及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
首先我们先看看四大学科知识点要点梳理:(一)农学农业是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农学重视天时、地利和人力三者对农业生产的综合作用。
对于有利农作物生长的时令、土壤和施肥等环节,都分别作过十分细致的研究。
中国文化典籍中农书很多,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有《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二)医学中国古代医学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黄帝内经》是奠定我国中医理论体系的最重要著作。
千百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医学家,其中,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在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天文学中国的天文学成就,包括阴阳历法的制定、天象观测、天文仪器的制造和使用以及构造宇宙理论。
在天象观测方面,尤其是在恒星观测方面,中国有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星表“甘石星表”(公元前4世纪)。
(四)算学在中国,数学古称算学,侧重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由于在天文历法的计算方面有很多数学问题需要解决,因而历法和算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许多科学家兼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于一身。
(五)综合类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下陶瓷和建筑两大技术的知识点要点:中国的瓷器闻名世界,英文中的“china”(中国)一词又指瓷器,反映了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作为瓷器之国的形象。
《综合素质(中学)》考点归纳 第四章 文化修养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文化修养第一节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略(二)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约公元前至18世纪略◇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9月,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号召北美人民联合起来,抵抗英军镇压;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改编大陆军,推选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10月,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北美独立战争基本结束。
◇1782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5--9月,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三权分立的联邦体制。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和之后的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1792年,吉伦特派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颁布《民法典》;1815年,拿破仑帝国崩溃,历时26年的法国大革命结束。
◇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
◇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美、德等欧洲国家也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

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第四章文化素养(常考题型:选择题)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考过8次)1.秦统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东方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原。
建立起中国再與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政治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秦律》;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方面统一车轨、驰道;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2.科举制:隋炀帝时加了进士科。
武则天时亲自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
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
3.历史典故【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喜谈兵法,后来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鞠躬尽瘁】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草木皆兵】典出《晋书•苻坚载记》所记测水之战,前秦国主苻坚亲自率军攻打东晋,双方在八公山对峙,苻坚看晋军军容严整,误以为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晋军。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
其主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西线战场,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5.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改变了力量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大战形势转折,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5年5月和8月,德国、日本相继投降,二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考过2次,积累作文素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以“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第四章 文化素养

第四章文化素养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要求考生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艺术鉴赏的能力,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高频考点提要1.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2.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思想文化以及民俗节日。
高频考点速记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①元谋人②北京人2.氏族公社时期①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②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二)农业社会1.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一西周)(1)夏朝夏朝的建立(2)商朝①盘庚迁都②甲骨文的出现③武王伐纣(3)西周封邦建国西周分封始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成王时大规模分封诸侯。
2.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东周一秦)(1)春秋战国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②商鞅变法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秦①秦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陈胜、吴广起义3.封建制度的巩固到灭亡时期《汉一清》(1)汉①楚汉之争②文景之治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张骞通西域⑤汉匈和亲⑥王莽改制⑦官渡之战⑨赤壁之战(2)三国(3)西晋(4)东晋(5)南北朝(6)隋①科举制②开凿大运河(7)唐①贞观之治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②玄奘西行③武则天改唐为周④文成公主人藏⑤鉴真东渡⑥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⑦安史之乱⑧黄巢起义(8)五代十国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宋①杯酒释兵权②澶渊之盟③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④靖康之变(10)元①元统一中国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③红巾军起义(11)明①明成祖迁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改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城。
2019河源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一)

2019河源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科学文化素养
(一)
一、四大创造
我国古代四大创造对古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进效果,且这些创造经各种途径逐步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开展影响深远。
造纸术:在造纸术创造以前,我国的文字开始是刻写在陶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上的,春秋时期。
通常用竹木简、帛等作为书写资料。
西汉前期创造了纸。
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历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资料,被称为“蔡侯纸”。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自隋唐以来,对文化的传达起了重要的效果。
北宋时期毕异创造了活字印刷术,极大提高了制版效率.有力推进了文化传达的效率。
火药:火药的创造是人们长时间炼丹,制药实践的成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试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使用火药的兵器。
宋元时期,火药兵器广泛用于战争。
攻略针:战国时期。
人们使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攻略工具——司南。
此后出现了攻略车、攻略鱼等。
沈括记载的地磁偏角是世界上关于这一现象的最早记载。
北宋时制成攻略针.并用于航海事业。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之科技常考知识点汇总

科技常考知识点汇总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1. 造纸术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
公元105 年,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
2.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
公元868 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 指南针指南针的前身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
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4. 火药火药发明于唐朝中期,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二)农学和手工业1.《齐民要术》——贾思勰南北朝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写成的《齐民要术》一书,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2.《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万历年间,徐光启著成《农政全书》。
该书反映了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和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及工具。
3.《天工开物》——宋应星明朝末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梦溪笔谈》——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这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5.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及其子一同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6.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并且沿用至今。
它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7. 棉纺织业——黄道婆黄道婆,宋末元初知名女棉纺织家,被尊为“布业始祖”。
(三)医学1.《难经》、“望、闻、问、切”四诊法——“脉学之宗”扁鹊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诊法。
2.《黄帝内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
【VIP专享】河北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科普常识

河北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科普常识第三节科普常识(一)地理知识◇区时◇大气层◇海市蜃楼◇极光◇寒潮◇梅雨◇龙卷风◇台风◇厄尔尼诺◇季风◇地球的结构◇地震◇火山◇地热◇四大洋◇岛屿◇海峡◇海湾◇大陆架◇三角洲◇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冰川◇丘陵◇河流◇草原◇沙漠◇湖泊◇运河(详细内容见教材)(二)物理、化学知识◆物理知识◇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化学知识◇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果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
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黄金的熔点是1064.4℃,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
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2倍,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有较强的腐蚀性,由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一定体积比(3:1)混合而成的能溶解金的液体是:王水。
◇黑白底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
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荧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
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导致地球大气层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体积分数)是:75%。
◇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
生理盐水中NaC1的质量分数是:0.9%。
◇发令枪中的“火药纸”(火子)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是重要的科目之一。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考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主要知识点。
一、教育观教育观是教师对教育本质、目的、功能、价值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是要提升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性别等差异。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自身优势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规律,遵循规律进行教育教学。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一、文化素质:1.文学艺术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2.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3.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各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环境等基本情况4.政治知识: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府组织、国际关系等,培养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5.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了解个人权利和义务,培养法治意识6.哲学思辨:了解基本哲学概念,开展思辨思考,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二、科学素质:1.数学: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物理:了解物体的运动、能量和力学等基本概念,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3.化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培养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4.生物: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知识,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5.环境科学: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实践能力三、人文素质:1.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2.外语: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3.音乐艺术: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培养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能力4.美术:掌握绘画和造型的基本技巧,了解艺术和审美的基本概念5.体育:掌握基本体育项目,培养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四、思想道德素质:1.道德修养:了解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2.社会责任:培养关心社会、爱护环境、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和行动3.心理健康:了解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适应能力等心理知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五、身心素质:1.健康知识:了解基本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了解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方法2.饮食与营养:了解饮食的基本原则和营养需求,培养合理饮食和养生的习惯3.运动与锻炼: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适应性,培养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4.安全教育:了解常见事故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上内容只是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的一小部分,中学综合素质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中学教资科目一文化素养

中学教资科目一文化素养中学教资考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格考试,对于想要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而作为中学教资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文化素养也是每个考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文化素养涉及到对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对教育、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知识。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中学教资科目一文化素养应该掌握哪些内容。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和根基。
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几千年的积淀和沉淀,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宗教、法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中学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
1.经典文化经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诗经》、《书经》、《礼记》、《春秋》、《论语》等经典著作。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经典文化,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2.文学艺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括了诗、词、曲、小说、戏曲等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艺术不仅能够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智慧,还能够传递道德和人类价值观。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3.哲学思想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种不同的哲学学派。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哲学思想,考生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智慧精髓,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二、现代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还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
在中学教育中,了解和掌握现代文化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家国情怀的培养非常重要。
科技文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人类认知和掌握自然规律和科学技术的体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以及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的科学素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的科学素养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是每一位教师迈向专业化、规范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在考试中,教师的科学素养一直是考官们所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科学素养是指教师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首先,教师的科学素养体现在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秉持上。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更是要培养教师批判性思维、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师应该认识到科学是一种持续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踪科学发展的前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其次,教师的科学素养还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入理解上。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只有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的科学素养还体现在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参与上。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水平,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只有加强科研工作,才能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为教学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总之,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拓展,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着眼未来,要求教师们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水平,才能胜任未来的教育工作,引领学生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科学文化素养(一)第二节科学文化素养一、中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成就(一)中国科技萌芽期1.蚕丝技术(1)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非欧的商贸路线,运送货物以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
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了其基本干道。
西汉以长安(东汉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2)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苏绣、湘绣、粤绣。
南京云锦、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青铜和铸铁技术夏商周时期,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后母戊鼎(原名为司母戊青铜鼎)最为著名。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生铁冶铸技术和铸铁柔化术。
3.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和郑国渠(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4.农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堪称中国农业科学遗产的总汇。
宋应星《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例2018年上-真题单选】外国历史学家要研究我国历史上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下列选项中,最应该查阅的书是()。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网校答案:C网校解析:《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末徐光启所著,这两部都是关于农业生产的书籍;《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本著作。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著作。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医学春秋之前:《黄帝内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春秋战国:扁鹊《难nàn经》,创立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东汉末:华佗: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麻沸散”、“五禽之戏”体操,继承和发扬了中医综合诊断的传统。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称为“医圣”。
神农氏:被后世尊称为我国农耕和医药的始祖,《神农本草经》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专著。
魏晋:【王叔和】(201-280年)名熙,魏晋之际著名的医学家、医学编纂家。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作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唐朝:“药王”孙思邈:《千金方》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苏敬《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博物学、生物学和化学著作。
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6.天文学东汉末: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地动仪,木鸟。
南北朝:祖冲之,《缀术》《大明历》。
制造出指南针、千里船。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把一年定为365.2425天,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密的历法。
7.地理学《山海经》——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马王堆”汉墓彩色城邑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实测地图《水经注》——郦道元《徐霞客游记》——徐霞客8.算学度量衡:大约发明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
汉朝:《周髀算经》分数方面运算,记载勾股定理的计算公式;刘辉作《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堪称世界数学名著,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初步形成。
魏晋: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南北朝: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
唐朝:僧一行,首次测定子午线长度。
【例2019年上-真题单选】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是平面几何的一条定理,下列选项中,不是用来指称这一定理的是()。
A.毕达哥拉斯定理B.欧几里得定理C.勾股定理D.商高定理网校答案:B网校解析: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中国数学家商高在公元前1000年发现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勾三,股四,弦五。
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
欧几里德定理(又叫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因此,本题选B。
9.建筑长城、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故宫(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退思园)。
【李冰】(生猝年不详)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
他主持修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
10.造纸和印刷术汉朝: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发明了“蔡侯纸”。
隋朝:雕版印刷,唐朝的《金刚经》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宋朝:毕昇:活字印刷术,后人称其为印刷术的始祖。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全面总结了我国宋朝以前科学成就,“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11.火药和指南针火药:隋唐时期,起源于唐朝的炼丹术。
指南针:前身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沈括《梦溪笔谈》一书对指南针进行了最早的系统论述。
指南针的发明使中国的航海事业在中世纪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如: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实践。
12.纺织技术(1)发展历程《史记》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léi]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这里的螺祖是皇帝的正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
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初年,纺织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主要原料为麻和丝。
两宋和元代,随着棉花在中原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广泛种植,手工棉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棉花逐渐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
【例2019年上-真题单选】中国是丝绸的故乡。
下列传说人物中,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织绢之术,被后世奉为“先蚕圣母”的是()。
A.黄帝B.神农C.女娲D.螺祖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史记》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这里的螺祖是皇帝的正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
(2)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连接亚非欧的商贸路线,运送货物以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
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形成了其基本干道。
西汉以长安(东汉洛阳)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两汉时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
张骞开辟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
(3)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主要港口有广州、泉州和宁波。
——南海航线起点广州泉州;东海航线,起点胶东半岛、宁波。
(4)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例2019年上-真题单选】1974年,考古学家发掘出一艘南宋时期的“福船”,发掘地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港口。
这一发掘地所在的城市是()。
A.广州B.福州C.泉州D.汕头网校答案:C网校解析: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后因明清海禁而衰落,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1974年在福建泉州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二)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1.军事技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邓稼先——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两弹一星元勋”。
2.航天事业(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2)神舟五号——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器(3)嫦娥一号——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4)神舟七号——翟志刚——中国首次进行出舱作业的飞船(5)天宫一号——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6)神舟八号——无人目标飞行器,与“天宫一号”完成我国首次交会对接(7)神舟九号——刘洋——中国首位女宇航员进入太空(8)神舟十号——王亚平——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9)神舟十一号——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9)嫦娥三号——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10)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酒泉、西昌、太原、文昌3.航海事业(1)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王春生——中国大洋科考中第一位下潜的科学家(2)辽宁号航空母舰——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3)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我国极地科考船(5)向阳红一号——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水文气象科考船(6)中国南极科考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
【例2018年上-真题单选】海洋科学考察离不开考察船的建设,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各种类型的科考船。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水文气象科考船是()。
A.大洋一号B.远望一号C.东方红一号D.向阳红一号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向阳红一号船是国家海洋局建造的第一艘水文气象船,也是我国第一艘吨位比较大的气象船。
4.生物科技(1)1965年9月17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3)2001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
(4)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5.“砥砺奋进的五年”科技成就(1)C919大型客机全称COMAC 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是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开始研制的。
C是英文缩写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2)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3)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4)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