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失范原因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失范原因浅析

普跃东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昆明 650500)

[摘要]“社会失范”是迪尔凯姆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范畴,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作了修正和发挥,以此解释社会越轨行为。社会矛盾的凸显迫切要求对社会失范进行分析研究,在社会转型期对社会失范的分析尤其重要。本文探讨了社会失范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社会失范是指社会规范(社会标准)的缺失或原有社会规范失去其功能而导致的社会无序和失整状态;社会结构的解组、集体意识的减弱和“社会绑架”是影响社会失范的三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社会失范;社会结构;集体意识;社会绑架

一、社会失范的内涵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其重要著作《自杀论》中指出,“所谓社会失范,一般的理解是指一定社会中规范的缺失,或者虽有规范但却失去了(或者尚不具备)应有的约束力,从而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呈现出这样那样的无序状态。这里的规范既包括法律、纪律等强制性规范,也包括伦理、道德等非强制性规范;通常所谓‘硬约束’和‘软约束’,便是就这两个方面而言;而社会失范的发生,也往往是从这两个方面同时表现出来。”1迪尔凯姆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这样,社会的某些方面便受到不适当的控制,从而导致失范。”2许多学者对社会失范作了解读,如朱海平:“人们一般将‘失范’理解为原有规范失去作用、没有规范的状况或越轨行为,这主要是受美国学者的影响。”3邓伟志:“社会失范是指当社会规范不得力、不存在,或者彼此相互矛盾时,个人和社会所出现的混乱、不知所措状态。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自杀论》中提出。美国社会学家莫顿作了修正和发挥以此解释社会越轨行为。他们认为,在理想社会状态下,社会结构为人们实现理想目标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合法的制度化手段,社会合法目标、制度化手段之间是协调的。而‘失范’则是理想目标和实现手段之间的背离,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的约束,出现一种社会规范权威失落,人们会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4由此,笔者认为,社会失范是指社会规范(社会标准)的缺失或原有社会规范失去其功能而导致的社会无序和失整状态。

1 [法]涂尔干著,冯韵文译.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法]涂尔干著,冯韵文译.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朱海平.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思考[Z]. /,2009

4邓伟志主编.社会学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59

二、社会失范与社会越轨

社会失范与社会越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合的成分,在许多社会学家那里往往相互混同,尤其是在汉语语境中,社会失范与社会越轨之间的差异更是微乎其微。所谓越轨,是指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判定是违反其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5具体来说,是指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人们公认或共同遵守的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如违俗、违德、违纪、违法,以及自毁行为和其他异常行为等。6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迪尔凯姆和默顿的原始分析中:迪尔凯姆强调转型期社会制度、习惯、传统的变化所带来的个体行为的偏差;默顿的分析视野更为宏大,不仅仅局限于社会转型期,即社会失范是默顿中层理论的外延:社会调适、规范和失范和社会控制。7基于此,笔者将默顿与迪尔凯姆的社会失范理论的分析作如下比较:

人物

内容

迪尔凯姆默顿

方法对于“社会事实”的考察和归纳对社会系统进行分层调查

结论“失范”(anomie)或无规范

(normlessness)是指一种对个人

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少规范,制

度化程度差而丧失整合的混乱

无序的状态。

失范行为是文化规定了的追求与社会结

构化了的实现该追求途径间脱节的征

兆;社会失范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

的不平衡。越轨行为的形式:遵从、创

新、仪式主义、退却主义和反抗五种。

原因集体意识弱化社会结构与文化结构之间的张力视角社会宏观结构方面个体越轨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尤指急剧的社会变迁时期)不仅局限于社会转型期,还包括相对相对稳定的时期

三、社会失范归因

(一)社会结构复杂化

笔者认为,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及调节制度的无力或者匮乏是社会失范的重要原因。首先是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加深。现代化给社会结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将不断深化。社会在其发展进程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飞快,网络虚拟社会的出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导致的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明确化,社会关系不断复杂化,社会流动不断加剧,资源分配的失调等使社会分层越来越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等。因此,社会各领域的参差不齐使社会结构较前一发展阶段更为复杂。其次,人口的不断增加也是导致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因素,一切社会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至2012年底,全球人口超越70亿,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重了社会资源分配的负担,现代化一定程度上致使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宗族关系等发生突变或者渐变,二者之间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使社会结构内容更加繁重,难度大

5 [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著,张宁、朱欣民译.越轨社会学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11-12

6邓伟志主编.社会学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358

7 [美]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Z]./p-201345744.html

大增加。再次,社会规范的缺失或者无力使社会失范加剧。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加剧必然呼唤有效的社会制度和机制的调适,这就要求国家和政府制定有效的制度和建设性机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制度性规范与角色规范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又是可以彼此分离的,因此,当角色规范失去权威时,制度性规范可以产生极大的作用,而角色规范亦可以作为制度性规范的补充。此外,第三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在社会结构的调适中发挥其正功能。如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合适的社会化手段令公民个体或群体把已有合理规范内化为个体(群体)意识等。

(二)集体意识之弱化

1.集体意识与个人意识、集群情绪

“集体意识”一词最早由德国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提出,他认为,个人心理活动具有共同形式并相继存在,在社会中,表现为多数人意识的结合体。迪尔凯姆做了发展和完善,认为集体意识同一社会普遍公民共有的信仰和情操的总和。这种集体意识为社会的凝聚力,它产生于社会成员的同质性,由共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规范和道德情感组成。个人意识是从意识的主体角度对社会意识结构的一种划分。个人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独特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经历的反映,是个体实践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差别性。集体意识依赖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又不同于个人意识,是个人意识的表现和结果。它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础,维持着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形成社会团结。8集体意识与群体意识没有严格的区分,在多数情况下可交互使用。集体意识与集群情绪有区别又有联系,一定条件下二者也可以相互转化。集群情绪是伴随集群行为出现的一种群体情绪。如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情绪等。集群行为是一种非组织的、超常规的、难以预测的群体行为。在这种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情绪会导致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失范与混乱。9

2.集体意识弱化导致失范

集体意识的减弱是社会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相对于个体意识而言。我国学者朱海平认为,集体意识是与个体意识相对的,集体意识的减弱,个体意识的加强是导致社会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隐匿的集体意识与凸现的个体意识促成了当今社会失范现象的出现。”10“集体意识的衰落导致失范,极端的失范意味着集体意识的摧毁,集体意识的摧毁也就是社会自身的摧毁,即社会的死亡。”11笔者认为,社会急剧转型的中国,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交叉并存,并且个体意识之膨胀甚或有超过集体意识之趋势,但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个体意识取代集体意识的可能性不大。然而,集体意识的减弱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长期不变的前提下,资本(财富)的增加极有可能导致团体意识的减弱,但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即“变”与“不变”的交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变的群体与不变的群体之间因观念、价值等的偏差而产生失范现象。此外,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也是集体意识减弱的重要表现。有人需要帮助了,你是帮还是不帮?帮了惹上官司怎么办?需要赔偿怎么办?循环往复的、以一传十的集体意识下滑换来的只有无尽的失范。当道德无法调整一种现象,而且这种问题亟待解决时,人大代表张立勇对此的提议是:法律介入。但笔者认为,法律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正功能的同时,也会使道德滑坡无尽蔓延。这无异于用一种伤害替代另一种伤害,换来的可能是第三种伤害,所以,

8邓伟志主编.社会学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8

9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7

10朱海平.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思考[Z]./,2009

11同上网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