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系统总结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学院与企业构建的多种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进行了全面解析,为今后校企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提供了依据。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唯一途径,目前许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较多的探索和尝试,但往往仅停留在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而进行,没有形成一种可持续良性运作的合作机制。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建立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成了当下必须尽快解决好的核心课题。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吉林省西北部的一所建校时间较短的高职院校,我们在办学初期,就和当地多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尝试,多年来学院在开展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校企合作都局限于浅层次合作,没能开展深入的合作;在合作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机制,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模糊等,因而这种合作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目前看,校企合作机制主要有以下问题:
1.缺少政策法规规范
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缺少专项法律法规,对高职院校约束力较强,对行业企业约束力较弱,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力更弱。
2.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企业与高职院校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驱动力。
校企合作的形式仅限于校外基地的设立、横向课题合作、实习参观、讲座等。
校企之间没有形成一种稳定的机制。
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从自身的办学需要出发,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3.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的能力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自身优势不足是制约校企合作的重要瓶颈,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还有待完善、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加快、科研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等,特别是人才培养水平还不高,较难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企业需要。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
1.构建外部保障机制
外部保障机制,是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经制定相关法律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法律保障措施不够,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外部保障机制,制定一系列政策,支持、激励企业热心于高职教育,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校企双方
牵线搭桥,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等优惠条件,调动其参与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职业教育顺利、稳定地发展。
2.构建内部管理机制
有了外部机制的保障,还要有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校企合作才能顺利的开展。
要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建立面向社会和市场、面向行业和企业灵活的管理机制。
如我院在合作中就建立了由学院领导和合作企业领导组成的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立了人才培养委员会、基金委员会、科技合作委员会及各系工作委员会,从制度层面规范了校企双方责权关系。
董事会从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质量保障、研究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到办学经费投入,进行实质性地指导和监督,形成了校企合作领导决策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构建互利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根据当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了有效的利益驱动。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都是利益的主体,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要盈利。
所以,只要是能够有助于企业合法盈利的行为都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我院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以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
首先是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了实践教学计划;其次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和中层干部,对员
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与鉴定,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和企业一起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策划等。
如我院的机电工程系,近几年与白城市工业滤材厂、新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企业共同开展省、市级研发项目三项,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也提升了我院的科研服务水平;再有是提供优秀毕业生,学院毕业生优先让合作企业选择,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直接签订就业协议。
如上所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了利益,必然会对以后的长期合作起到驱动的作用。
4.构建有效的约束机制
只有建立了有效的约束机制,校企合作才能健康的发展。
具有长效机制的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
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
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企业与学校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
如我院制定了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通过完善制度,规范了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
5.构建长期合作的情感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长期办学宗旨,要靠情感机制来维系,我们要增加情感投入,促进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校企合作过
程始终贯穿着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情感投入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情感机制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情感机制,要加强校企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当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等信息要及时向企业发布,使企业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校企开展联谊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重大节日相互走访等。
随着校企双方人员感情的逐步稳固,校企合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长期合作也就有了保障。
在情感投入上我院各系部都做到了定期召开合作企业座谈会和联谊会,通过座谈和联谊,拉近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培养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为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应把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会逐步建立和完善,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提高办学质量将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09.
[2]方光罗.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3]汤定国,吴国伟,孙梅.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与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