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四章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重点)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读图分析、讨论、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乡村景观图城市景观图教材中的有关插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利用介绍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录象或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一、乡村和城市
自主学习探究题
阅读课文P81第二自然段,并结合生活实际,思考
1.什么叫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2.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两种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3.乡村聚落按聚落中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4乡村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小组学习探究,学生活动
展示交流
1人们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2乡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的等
教师点拨:先启发学生从房屋的密集程度、高度,道路修筑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的多少方面作对比。评价补充
房屋道路商店学校医院农田果园鱼塘其他景观
乡村城市稀疏、矮稀疏
密集、高密集
少
多
少
多
少
多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人疏
人密
变化小
变化大
小结:乡村与城市不仅景观特征不同,而且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也不同。
二、聚落与环境
自主学习探究题
指导学生做83页活动题,说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聚居地?
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3读图4.16和图4.17,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分布呢?
9民居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何关系
小组学习探究,学生活动
展示交流
6教师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时要结合自己知道的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7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发言,并及时给予正确评价。
8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聚落分布比较稠密;而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因此,就少有或者没有聚落。
9聚落民居建筑受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我国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当地的气候特点
严寒
冬冷夏热
高温多雨
民居的建筑特点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利用黄土挖掘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
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隔潮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除课本图中列举出来的地形、资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以外,还有气候、植被、地质等因素。并举例说明。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自主学习探究题
10.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一说你所居住的城市、县城和乡村聚落发生的变化,谈谈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11.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小组学习探究,学生活动
展示交流
传统聚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保护传统聚落有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传统聚落和世界文化遗产”,并结合观察图4.26“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和图4.27“我国云南的丽江古城”的实例(如果当地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实例更好),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情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性。
课堂辩论:
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开发和保护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乡村和城市
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2、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3、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
2、世界聚落的分布
3、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聚落的发展变化
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