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解读
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解读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解读第一册的主体架构1.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学知识穿插编排第一,这种编排模式有助于分散难点。
基本概念(或原理)比较抽象,元素化合物知识容易理解,但难于记忆,将两者穿插编排,既降低了难度,又利于分散记忆;第二,符合化学学习的规律。
化学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只有在一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归纳出来,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也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概念指导下才能深入。
2.元素化合物知识编排调整元素化合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律前”:第二章、第三章“律后”:第五章钠、氯(典型金属、非金属)→铁(变价)→ 硫、氮(变价)元素知识(钠、氯、铝、铁)→元素周期律→元素知识(氮、硫、硅)第一个过程是感性认识的丰富(归纳)第二个过程是在规律的指导下深入(演绎)3.理论知识编排调整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归纳/演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与初中衔接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降低学习难度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两节合并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1.稀有气体不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单列一类2.离子反应中增加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电离的微观过程、水合氢离子的解释,我认为可以适当与学生进行讲解,塑造其正确的微观视角,不必放到后面离子化合物章节再提。
3.教材有意加强学生STSE体验4.突出情境创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章海水中重要的元素——钠和氯1.实验:钠与氧气的反应,修改实验顺序:先加热坩埚,后放入钠。
2.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原为酚酞溶液。
人教社的老师解释是酚酞褪色速度太快,实验现象不明显。
3.名词改动:焰色试验4.装置图:铁架台的位置改动。
原铁架台是侧边支撑,官方解释为装置稳定性较差,于是现在教材上铁架台的位置改为后侧职称,装置图也发生改变。
这个地方要注意由于铁架台在仪器后侧,从正面看画的透视图中间有一条竖线,需要解释清楚,不是导管,而是铁架台。
5.物质的量的定义,去掉了与C-1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解析课件(共127张PPT)
化学反应中物 质变化的价值
化学反应 的价值
化学 的价值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2.立足初中,作好衔接
知识衔接: 物质分类(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分门别类) 分类 系及其分类; 导电、解离 电解质 电离 离子反应; 初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分散
66
观念衔接: 粒子直径大小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散系); 物质分类和转化的价值; 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设计物质间的转化 途径; 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研究。
提供情境素材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
47
情境创设:铁与水蒸气反应
真实问题(生产)
真实问题(生活) 实验事实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
48
4.强化安全意识的培养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内容标准】 1.4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 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 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1 内容要求的增减或调整
新增学生必做实验(必修课程9个) • 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5.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 6.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7.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
元素化合物(章): “律前”:第二章、第三章 “律后”:第五章
优点: 元素知识(钠、氯、铝、铁)——元素周期律
(深入,归纳)
元素周期律——元素知识(氮、硫) (指导,演绎)
20
元素化合物(节):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教材解读(2020年人教版)
组成 结构 研究方法
内容结构
有机物类别 连接顺序 成键方式 空间排布
分类依据:碳骨架、官能团
共价键类型:σ 键和π 键 共价键与有机反应
同分异构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共价键的类型 与有机反应的关系
有机物中的共价键
共价键的极性 (基团之间相互影响)
与有机反应的关系
有机反应的特征
烃 烃的衍生物
简单
基本物质类别 基本官能团 基本反应类型
有机物
生物大分子 合成高分子
复杂
知识应用 社会价值
结构
性质
用途
引言 • 课程标准变化 • 科技、社会发展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有机 化合物
分离 提纯
确定 组成
2017版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
2003版实验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内容主题
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主题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
主题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 组成与结构
第13章 缩合反应
• 第14章 脂肪胺 • 第15章 苯 芳烃 芳香性 • 第16章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 第17章 烷基苯衍生物 酚 醌 • 第18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芳炔 • 第19章 杂环化合物 • 第20章 糖类化合物 • 第21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以及核酸
• 第22章 脂类、萜类和甾族化合 物
结合生产,体现价值 设计合成路线,铺垫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内容分析〗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①铁单质;②铁的重要化合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
教材按照“铁单质→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的顺序编排。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铁单质的一些性质,如物理性质,与氧气、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在铁的化合物中,学生知道了一些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本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重点介绍了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以及铁离子和亚铁离子间的相互转化。
在介绍铁的单质时,教材在“思考与讨论”里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已学习过的铁单质的性质,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反应的特点,提升学生对铁单质性质的认识。
介绍铁与水蒸气反应时,教材联系生产创设真实情境,呈现了钢铁生产中钢水注入模具的真实图片,以此情境为素材,提出问题“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
这是为什么呢?”,教材再呈现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照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讨论,明确反应原理,从而回答了问题。
教材在介绍铁的化合物时,分为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三部分内容。
(1)铁的氧化物。
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铁的氧化物的性质,教材用离子方程式的方式来表达它们的化学性质。
(2)铁的氢氧化物。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制取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并观察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变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的实验现象。
由于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那么怎样才能制取氢氧化亚铁呢?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讨论制取氢氧化亚铁的方法。
(3)铁盐和亚铁盐。
教材先通过实验介绍铁离子的检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实验讨论了铁离子被还原成亚铁离子及亚铁离子被氧化成铁离子,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总结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关系。
最后,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把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系统化和网络化。
介绍了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后,为了充分体现这部分内容对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教材一方面在“方法导引”中总结了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视角,另一方面依托多种真实情境设计了多个栏目。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
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
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
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
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
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 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化学为我们解释了世界上许多现象和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是学生们初次接触化学世界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将从课本的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及其重要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的结构通常由引言、单元和附录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化学学科的基础。
随后的单元部分则根据具体的主题将化学知识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包括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基本物质的组成等内容。
附录部分则通常包含了重要的实验步骤、实验报告和化学方程式等,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
在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中,学生们将学习很多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如物质的性质、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等。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火焰的颜色、腐蚀的原因等。
同时,学生们也将学习到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和讨论等。
在讲授环节中,老师将通过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点和例题,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们将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亲身实践化学原理和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讨论环节中,老师将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而且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有着积极作用。
通过学习化学,学生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们对社会和环境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
然而,在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过程中,学生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常常给学生们带来困扰。
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准确解读教材
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准确解读教材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准确解读教材的指导和建议。
化学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理解和解读它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点需要注意的要点:1. 精读教材首先,教师应该全面而仔细地阅读教材。
这意味着不仅需要阅读教材的文字内容,还需要仔细阅读其中的图表、图示和案例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精读,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从而更准确地解读教材。
2. 理解核心概念化学教材通常包含许多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师应该着重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概念,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通过深入理解核心概念,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解读实例和案例分析教材中通常包含一些实例和案例分析,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应该仔细解读这些实例和案例分析,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通过解读实例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向学生解释和演示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多角度思考和解读化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概念。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以确保准确把握教材的含义和内容。
教师可以从历史、实验和应用等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教材。
总结起来,高中化学教师要准确解读教材,需要进行精读、理解核心概念、解读实例和案例分析,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读。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本文对于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准确解读教材的一些建议和指导。
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2023高中化学必修新旧教材对比及内容分析
主题二:(二)化学必修栏目设置的 对比
旧教材设置了多种活动性栏目, 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新教材在栏目类 型和数量上又进行了调整和增 加,在学科特点、学习方法、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得到 更多的体现。具体栏目见表新 教材(必修)的栏目类型更加 丰富,内容更为新颖,数量更 多。综观新增栏目类型的详细 内容,具有下列特点。
主题二: (三)化学必修内容分析
3.注重情境、问题、活动的整体设计,强调概 念的构建过程。
案例:电离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实验证据 (宏观现象)
引出概念 (电解质)
主题二: (三)化学必修内容分析
3.注重情境、问题、活动的整体设计,强调概 念的构建过程。
解决情境问题 基于实验证据提 出新问题
证据推理(微观 探析)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合并:即旧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
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合并在同一节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更能感受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不同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及能 量是守恒的等观念。
• 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合并: 将旧教材选修5中的“认识有机化合物”与乙烯、
乙醇、乙酸等几种简单、重要有机物进行合并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 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教材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能够通过“方法导引”,适时介绍相应的学习方 法,包括分类、模型、预测、实验室中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认识元素化合物性 质的视角、化学实验设计、变量控制、认识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路等。涉及具体 方法概念的界定、内涵及应用等,引导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通过“信息搜索”, 使学生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得更多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信息搜索的方法、 网络资源的丰富庞大,从而形成应用信息资源的习惯。
高中新版化学教材分析教案
高中新版化学教材分析教案目的:通过分析高中新版化学教材,了解其特点和优势,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1. 教材编写的背景和宗旨。
2. 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3. 教材的章节设置和融合性。
二、教材知识点分析:1. 教材中涵盖的化学知识点和概念。
2. 教材中对化学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覆盖情况。
3. 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否符合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
三、教材示例分析:1. 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是否丰富多样。
2. 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是否实用和具有启发性。
3. 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案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四、教材书写风格分析:1. 教材的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易懂。
2. 教材的插图和示意图是否清晰生动。
3. 教材的语言风格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
五、教材配套资源分析:1. 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是否丰富多样。
2. 教材配套的课件和视频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3. 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和实践活动是否便于教师教学实施和学生操作。
活动设计:1. 分组讨论:围绕教材整体结构、知识点、示例、书写风格和配套资源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材分析:各组分别就教材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3. 资源分享:各组就各自分析的部分进行分享,交流观点和看法。
4. 总结评价:整合各组观点和意见,对教材的优劣势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结反思:通过对高中新版化学教材的分析,了解其优势和特点,对教师如何利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反思和提高。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旧版教材对比分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旧版教材对比分析一、新旧课程标准对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二、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1)第一章目录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反应热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从目录上看,新教材第一章将旧教材中前两节合并成了一节,使节奏更加紧凑。
同时因为在之前必修阶段已经学到过能源的问题,因此新版教材中将该内容删除,不赘述。
第一节顺序有调整:先讲反应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再给出焓变概念,更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同时还有一个变化是先讲中和热的测定,再讲热化学方程式,且删除了能源这一部分的内容。
(2)第二章目录新教材(2020年5月第1版)旧教材(2007年2月第3版)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第四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从目录上看,新教材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合并到了一节,这样节奏更紧凑。
同时增加了化学反应的调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实际过程中,通过综合考虑,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
新教材第一节的变化:将旧教材中绪言部分的内容“活化能及有效碰撞理论模型”调整到了本章第一节,这样整个速率的有关概念及影响因素更为完整和紧凑。
而新教材中关于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内容呈现是先从实验的角度进行探究,再从活化能与有效碰撞的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新教材中第二节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1)删掉了旧教材中“可逆反应”的有关内容,因为在必修中也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可逆反应”,因此不赘述;(2)新教材调整了一下顺序,先讲化学平衡常数,再讲影响平衡的因素,强调了一些外在条件的改变引起浓度商和平衡常数不再相等时,将导致平衡发生移动。
高中化学人教选修3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必考内容
1. 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 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原 理和规律。 2. 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 的形成。 3.了解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
5. 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 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对d轨道参与杂化和AB5 型以上复杂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不作要求) 6. 了解“等电子原理”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说明“等 电子原理”的应用。 7. 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8. 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 用力的区别。 9. 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 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必考内容:
1.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识别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 学。知道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发展趋势。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 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 科学方法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4.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 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了解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用原子结构示 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子的结构。 6.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7.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 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关系。 8.了解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 律。
晶格能与离子晶标主题2第1、2条)
1.能说出离子键的形成, 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解释其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体现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通过多次学习,螺旋上升,逐步达成目标)
重视学科素养
中学化学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化 学
丰富、发展 提高、深化
高中必修化 学
主题部分的 提高、深化
高中选修化 学
新的中学化学课程体系是三个连续的、不断深化 发展的阶段:
2、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化学反应与化学能与电能转化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溶液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的方向 和限度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苏教版)教材解析及教学策略
白建生 2014年7月
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解析
(一)、概述 (二)、化学必修(1)及选修化学(4)
内容分析 (三)、深度解析化学必修(1)专题1
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解析 (一)、概述
新课改方案特点
一个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两个关注――关注过程,关注终身发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特点――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
生成水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应 该是生成沉淀、放出气
体或生成弱电解质。
(由于离子反应也可以 达到化学平衡而不趋于 完成,所以生成的沉淀 和弱电解质可以不是难 溶或难电离的物质。)
处理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1、正确把握必修和选修的分层要求和递进关系; 2、在必修教学中结合教材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认识; 3、在选修教学中整合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高一化学教材分析
1mol Al
物质的量
(文 )
文
(数据比较)
2.通过科学探究,引出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 科学探究例:实验与计算结合
科学探究(14) 1.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1)电解水实验: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2)化学方程式计算:
质量 物质的 量
H2 O2
H2和O2物质的量之比
1 mol H2和 O2体积相同
2. 物理计算 1 mol H2和O2体积相同 1 mol 固体或液体体积不同
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类标准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
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标准2、3是高中化学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
还原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
离子反应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化学课程内容主题
义务教育化学 课程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高中必修课程 模块一级主题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选修 课程模块 实验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在相同条件下 1mol气体的体 积是相同的
科学探究目的和作用
亲自体验,加深认识,提高兴趣
学习科学方法:实验和计算结合
逻辑推理
复习知识:水的性质、实验 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 按照教材安排的探究过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 在享受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了气体摩尔体积的 概念。轻松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3.突出概念的应用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新)
11
是否应引入原子半径与电子得失的关系
原子 半径 越大
核对外层 电子的吸 引力越小
越易失 电子
越难得 电子
金属性 越强
非金属 性越弱
若不引入此有关系,则只能在实验基础上加以归纳 若引入此有关系,则可以在演绎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12
案例1: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方法1:和同一物质 反应,看反应能力。 可选用氢气。
方法2:利用强制弱的规律。 氯气和可以和溴 离子、碘
离子反应,而溴单质可以 和碘离子反应。
查阅资料:与氢气的 进行实验:氯能置换溴、 反应能力逐渐减弱。 碘,溴能置换碘。
得出结论:同主族由上向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5
关于物质结构
36号以后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不 要
3
d、f、g等轨道的形状和数量
求
4
离域Π键、含d轨道的杂化
5
AB5以上复杂分子的构型
6
金属的能带理论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2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 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
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
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4.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
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元素化合物 金属、非金属
化学1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初中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有机化合物
化学2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调控——内容分析〗
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本节围绕合成氨这个调控化学反应的成功案例,从速率和平衡两个方向展开,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与优化,进一步体会理论的指导意义,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本节内容按照“原理分析→联系实际→形成思路→研究概况”这一顺序编写。
1.原理分析——讨论合成氨可能的条件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及化学反应引入,引发对化学反应调控的关注。
紧接着,针对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的、气体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的特点,在“思考与讨论”栏目中,围绕这个反应提出了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是从合成氨的原理入手,从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预测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二是从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氨的含量入手,分析压强和浓度的改变对氨的产量的影响。
最终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从反应条件的一致性出发,思考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联系实际——介绍合成氨的条件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教材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如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制造要求、工业生产中的效益问题、催化剂的活性等,具体分析了合成氨中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教材中的两幅插图,即同一温度下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示意图、同一压强下平衡时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给了学生直观性的认识,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调控合成氨反应的意义。
结合合成氨生产过程示意图,教材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3.形成思路——形成选择适宜生产条件的基本思路在工业合成氨适宜条件选择的讨论中,教材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的调控,就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使一个可能发生的反应按照某一方向进行;在实际生产中还要综合考虑设备、成本、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
由此,帮助学生形成选择适宜生产条件的基本思路。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一节 共价键——内容分析〗
第一节共价键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共价键和共价键的键参数两部分。
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介绍共价键。
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教材运用第一章学过的原子轨道的概念,从原子轨道重叠的视角来进一步认识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通过图片的方式描述了原子轨道重叠并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原子轨道重叠形成共价键后,电子云形状发生了变化,不同的重叠方式,形成共价键的电子云形状也不一样,有轴对称的、有镜面对称的,很形象地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在σ键和π键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中,使用的是电子云轮廓图来示意原子轨道重叠,但在表达时,应该描述为原子轨道重叠,而不是电子云重叠。
在介绍σ键和π键两种不同类型共价键的强度时,教材是这样描述的:“π键与σ键的强度不同”,不再描述为“σ键的强度比π键的强”。
最后,教材设置了一个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并且要求学生探究共价双键和三键中的π键是如何形成的。
此时,教材还没有介绍杂化轨道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双键和三键中的π键是如何通过轨道和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的。
组织探究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知识。
第二部分内容介绍共价键的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这部分内容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共价键,键能和键长可以用来描述键的强弱,键角可以用来描述分子的空间结构。
教材直接给出键能和键长的概念,并很简洁地用表格形式列出了某些共价键的键能和键长,表格中的这些参数对分子性质是有影响的,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这些键参数解释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化学键的键长与键能是相关的,教材列举实例说明了它们的相关性。
教材中的表2-1和表2-2的信息是比较多的,教学中可以利用。
例如,可以比较同主族元素单质中各物质的键长和键能的差异;可以比较同种元素形成的单键、双键和三键的键长和键能的差异;可以比较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的键长和键能的差异;等等。
再如,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介绍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时,用到了键能数据,但在本节中没有列举具体例子来说明键能数据的应用,只说明了从键能数据表里查出相关化学键的键能,通过计算相关物质的键能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是了解无机物的性质的最好方法,也 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 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 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 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 教 科 书 把 化 学 实 验 列 为 第 一 章 体 现 了 《课标》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 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在 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 而为化学必修课程其他章的学习,乃至 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 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 位,具有重要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 教学重点之一。
考虑到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进行化学学 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 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要物质的性质,以 及各种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把化学反应 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 ,使 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 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 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 学化学,立意更高些。
编排顺序有分有合,有纵有横, 突出重点
• 将存在和用途十分广泛的元素硅及其化合 物、典型的代表性的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 合物分节编写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硅单质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气,氯离子检验
• 将与当代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的硫、氮的氧 化物、用途广泛的两种酸——硫酸和硝酸 及氨分别合节编写。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 内容分为单质、化合物和合金材料三大块。 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性质分块
• 采取不同方式来呈现,有的仅用回忆与复习 讨论的方式;有的用实验、观察方式;有的 用科学探究方式;有的则让学生通过实践活 动自己去研究和探索。
• 丰富和巩固了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本章几 乎涉及了上一章所提及的各类反应。但不求 系统,不求全,突出物质的特性反应
简介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 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同时也辩证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
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
第三章 第四章
无机化合物
开始分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 了许许多多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要 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 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 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 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 知识。
第一节主要安排物质的检验、分离、 提纯等内容,以初中学习过的粗盐提纯操 作为主要线索,复习、深化:
选择了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几 种操作
另外,安排了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 的检验、Cl-的检验除去杂质离子等内容
关于溶液的配制作为第二节内容, 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的角度选择 了:
有关物质的量等概念: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质量、物质的 量浓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化学教材解读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 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 习选修课程的学生准备必要的基础。同时注 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 全面落实这些目标,教科书从“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 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 能力的培养。
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编写方式上
对物质的量:直接引出物理量
对摩尔从宏观到微观呈现:
宏观
感( 性计 认算 识)
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微观
微观粒子数
(阿佛加德罗常数)
摩尔
粒子集体
2. 从应用出发介绍概念
例如 • 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体现在
配溶液中应用 • 对知识的应用:通过 简单计算体现
质 分析 的溶解和电离
概
过程
念
思考与交流
电解质在 溶液里所 起反应的 实质是离 子之间的
反应
离 子 实验与 反 分析 应Βιβλιοθήκη 溶液中离子互换 型的离子反应发
生的条件
NaC1 电离 方程
式
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概念
从得氧、失氧 角度对这些反
应进行分类
从元素的化合 价是否发生了 变化进行分类
本质
从电子转移的角度 给氧化还原反应一 个更为本质的定义
• 化学实验基础 • 分类方法(物质、化学反应) • 无机化合物(金属、非金属)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地位和功能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 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 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 学习化学。
•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定了 6个主题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质的意义、方法 蒸馏:利用自来水制蒸馏水、介绍
海水淡化的应用
萃取:通过习题体现萃取的应用,了解 原理(P10-2)
3.通过实验学习方法、体验过程
4.利用不同的栏目体现学习实验方法在实际 中的意义
例: 思考与交流:沙里淘金(生活中的 物理分离方法) (P5)
从生活中的物理方法、引深到化学方 法,了解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分离操作的利 用,进一步了解分离的方法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分类的方法
交叉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应用:从分散系的角度分类
九种分散系 (分类)
分 出
胶体的性质
液体分散剂 溶液、浊液、胶体
胶体 (课标要求)
离子反应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已 溶液
氯化钠等固
有 的导 介绍 体分别加热
知 电性
至熔化后能
识 实验
导电
电
解
氯化钠在水中
分类标准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 质种类的多少 (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标准2、3是高中化学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 氧化还原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
第一节:从物质的分类出发,介绍分类的方 法、应用和意义
生活中的分类
图书馆
初中
化学物质 化学反应
金属、非金属 酸、碱、盐
物质的分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 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 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 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 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 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 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 基本线索。
化学反应的分类
地位与功能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 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 又可以为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 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 些基本方法;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还 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 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因 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阶 段的重点之一
学与问:讨论杂质的含义,进一步 了解分离除杂质的意义 (P5)
关于物质的量等概念在这节介绍,主要考虑
• 溶液配制:用到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而物 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 等是基础
• 课标中对物质的量有要求,但要求不高 课标中的要求为: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
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
为了使学生在高中开始时学习概念 更容易理解,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注意
----将在整个高中阶段逐步完成
地位和功能 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
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
学。 1。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
科学的启始章 2。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
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 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 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操作:主要介 绍如何从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物质 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一章主要包括的实验操作和技能有: 仪器的使用技能: 容量瓶、分液漏斗、冷凝管 托盘天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分 析天平或电子天平)
• 实验基本基本操作:称量、溶解、 过滤、蒸发(复习)、蒸馏、分液、 萃取、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新)等
必修《化学1》和《化学2》是高中化 学的基础,内容比较广泛,学科知识的深 度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略低于过去,因为加 强调和突出基础性,所以在基础知识与技 能的教学要求方面,更好地体现出“少而 精”的原则。
体系的构建
实验基础
化学基础知识
情 感
过
无机化合物
态 度
程 与
化学基本理论
科 学
与 价 值
方 化学反应与能量 法
在前两节采取纵向写法,突出硅的材料特性; 氯的典型非金属特征。
在后两节中采取横向对比,突出与当代大家 非常关注的环境问题,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 神融合,突出特点、重点,增加联系和比较 。
地位与功能
•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 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
• 本章具有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等关于化学反应 基本知识的作用
本章在呈现方式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以初中的操作和技能为基础,复习拓展,如 • 初中的基础:过滤、蒸发(复习)
教材处理是让学生描述操作步骤并自己实验 • 在这里拓展:
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离子方程式在第 二章介绍)
对粗盐进一步提纯的方法:除杂质
2.注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如 粗盐提纯:说明实际中进一步除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