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整体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的重要问题和建议有以下四条:
一是课程容量和难度仍需要调整; 二是不同学科、不同年段、不同经验 背景的教师对某些知识内容的安排提出了 意见和建议;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课程标准的可操作 性,内容范围和教学要求要更加明确、具 体; 四是要加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 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十年课改”---卓有成 效
教育部已经发布义务教育学科课 程标准并修订教材,借以完善已经 实验十年的课程标准。
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即 将停用,现行的中小学教材 即将修订!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目前中小 学使用的课程标准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 十年的改革实践中,课程标准(实验稿) 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构 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 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中 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 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 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 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 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 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 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和能力。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 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 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 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转变“教师行为”
●提供了广阔的培训与学习空间 ●教育者理念转变
“尊重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等成为基本教育理念! ●教师专业成长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学生用教材学而不是学教材”, 被推崇为典范性的教学风格 !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 级的所有19门学科。其中,外语科目的课标还细 化到英语、日语和俄语三科。此次修订旨在完善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标,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 质量。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进一步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 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修订后 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 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单位日前发布 的“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以及“2011 年中小学教学公众满意度”网络调查显 示: 74%的教师认同“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 小学课改满意度最高!
3、课改——教育复兴之路
杜郎口中学 “预习、展示、反馈”是杜郎口中学课 堂教学的三环:即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把学 习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围绕问题组织反馈。 新绛中学 “自主课”和“展示课”则是新绛中学 对传统课堂进行的流程再造,也就是半天上 课,半天自习,但“学案”贯穿始终,学案编 写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学习目标问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总体意见反馈: ●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上 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一是认为实验稿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认为三维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合理的; 二是认为实验稿较好地解决了“繁、 难、偏、旧”的问题; 三是认为“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转 变观念,改善教学和教学研究行为; 四是认同“评价建议”有利于引导教 师积极地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成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整体解读
洛南县城关中学
刘岵楠
课标是课程标准的简称
l l 课标是国家对各门课程的政策导向。 课标是教育专家对各门课程的研究 精华。
l 课标是对教师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最 专业的、科学的指导。
第一部分
课 标 目 录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议 附录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后 记
前 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
背景——“十年课改”的反思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 标志,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也即学界普遍认为 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轮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
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向29个省级教育 行政部门和42个国家级实验区发出了“关于组织 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 工作的通知”,据统计,全国参加本次征求意见 的教师达到11万余人。通知的主要精神: ●认为六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全面检验了 各学科课程标准,积累了丰富的修改建议,具备 了修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要求重点征求各学科优秀骨干教师的意见; 征求教研部门、教科研部门、本行政区域内高等 学校、省级教育学会等各有关部门或学术团体的 意见。并设计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征求意见提纲》”。 ●要求优秀骨干教师、教研员主要采取填写 《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表》的方式。省 级教育行政部门则要形成修订义务教育各学科课 程标准(实验稿)的建议报告。
(二)“十年课改”之困惑
1、教师素质之困
2、课堂教学之困
3、教育资源均衡之困 4、城乡发展差异之困 5、评价制度不健全
新课标的介绍
教育部目前正式印发义务教 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将于今年秋季开始实行。届时,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中小 学生将陆续使用按照“新课标” 编写的新版教材。
•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 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 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 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 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 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 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