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2012.5
1 水文地质参数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河道渗漏补给系数、灌溉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包括渠灌田间 入渗补给系数和井灌回归系数)、潜水蒸发系数、给水 度、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弹性释水率(系数)、压力 传导系数及越流系数等。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概念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经验值
1.5 潜水蒸发系数 —概念
潜水蒸发系数
地下水埋深
E
E0C
k E0
(1
0
)n
潜水蒸发量
0.25— 0.23
0.16— 0.14
0.12— 0.10
0.24— 0.22
0.18— 0.16
0.14— 0.12
粘土
0.11—0.13 0.13—0.15
0.15— 0.13
0.13—0.12
0.12— 0.11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技术要求》中以河北平原为 例给出的降水入渗系数参考值。
影响因素主要是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 深、灌溉定额及耕地的平整程度。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计算
根据野外灌溉试验资料,确定不同土壤岩 性、地下水埋深、次灌溉定额时的值
在缺乏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和有关试 验资料的地区,可采用降水前土壤含水量 较低、次降水量大致相当于次灌溉定额情 况下的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近似地代表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值
Pr
P
影响因素主要有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降 水量大小和强度、土壤前期含水量、气候条件、地形 地貌、植被及地表建筑设施等。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影响因素
影响α值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包气带岩性、 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大小和强度、土壤前期含水量、气 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及地表建筑设施等。据相关实 验站资料分析,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在埋深较小时,随埋 深的增加而增大,至埋深3~4m时达到最大,之后随埋深 的增加而减小,逐步趋于稳定。在埋深大于6m以后,埋 深影响很微弱,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埋深的影响。
m渠
Q渠渗 Q渠引
主要影响因素是渠道衬砌程度、渠道两岸包气 带和含水层岩性特征、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含水量、 水面蒸发强度以及渠系水位和过水时间
1.3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计算
m渠 (1)
消耗水量包括湿润渠道两岸包气带土壤 (称浸润带――下同)和浸润带蒸发的水量、 渠系水面蒸发量、渠系退水量和闸门漏水量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主要有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法、地中渗 透仪测定法和试验区水均衡法等。其中尤以地下水水位 动态资料法更为常用。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地下水动态 法
在侧向径流较微弱、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平原区,
可根据降水后地下水水位升幅、变幅带相应埋深段给水
度值的乘积与降水量的关系计算值。计算公式为:
冲湖积 平原及 滨海平原
粉土 粉质粘土
0.14—0.24 0.20—0.28 0.12—0.19 0.15—0.26
0.33— 0.38
0.22— 0.18
0.16— 0.12
0.40— 0.28
0.29— 0.22
0.26— 0.18
0.28—0.25 0.18—0.16 0.14—0.10 0.28—0.24 0.26—0.20 0.18—0.14
在降水量稀少(降水入渗补给量甚微)、田 间灌溉入渗补给量基本上是地下水唯一补给 来源的干旱区,选取灌区地下水埋深大于潜 水蒸发极限埋深的计算时段(该时段内潜水 蒸发量可忽略不计),采用下式计算灌溉入 渗补给系数值
Q开 hF
ຫໍສະໝຸດ BaiduQ灌
h 为计算时段初地下水水位较高(或地下水埋深较小)
时取负值,计算时段末地下水水位较高(或地下水埋深较小)时 取正值
水位埋深(m)
2—4
4—6
0.35—0.45
0.28—0.32
6—8
>8
0.30—0.35
0.28—0.30
冲洪积 平原区
粉土
0.14—0.23 0.23—0.33
粉质粘土 0.11—0.16 0.16—0.24
粘土
0.09—0.13 0.14—0.16
细砂、粉砂 0.25—0.36 0.36—0.40
1.2 道渗漏补给系数补给系数—概念
m河
Q补 Q损
1.2 道渗漏补给系数补给系数—计算
常年有水的河流,可以近似地认为河道渗漏量全 部补给了地下水
对于季节性河流,当前期无水时,河床及其周边 地下介质处于非饱和状态,河道渗漏量中一部分 要损耗于河道周边浸润,一部分补给地下水
1.3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概念
年
h次 P年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地中渗透仪
采用水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测定不同地下水埋深、岩 性、降水量的值,直观、快捷。但是,地中渗透仪测定的值是 特定的地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和植被条件下的 值,地中 渗透仪中地下水水位固定不变,与野外地下水水位随降水入渗 而上升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当将地中渗透仪测算的值移用 到降水入渗补给量均衡计算区时,要结合均衡计算区实际的地 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和植被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正。当地 下水埋深不大于2m时,地中渗透仪测得的值偏大较多,不宜使 用。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计算
根据野外灌溉试验资料,确定不同土壤岩 性、地下水埋深、次灌溉定额时的值
在缺乏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和有关试 验资料的地区,可采用降水前土壤含水量 较低、次降水量大致相当于次灌溉定额情 况下的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近似地代表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值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计算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水均衡法
在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地下水埋藏较深且已形 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漏斗的平原区(又称超采区),可采用 水量平衡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法推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经验值
分区
包气带岩性
中砂、粗砂 细砂、粉砂
<2 0.28—0.30 0.26—0.28
1.3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计算
0.3~0.9
m渠 (1)
消耗水量包括湿润渠道两岸包气带土壤 (称浸润带――下同)和浸润带蒸发的水量、 渠系水面蒸发量、渠系退水量和闸门漏水量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概念
Q入渗
Q灌
可根据灌水后地下水 水位的平均升幅与变 幅带给水度计算
可采用引灌水量或根 据次灌溉定额与年灌 溉次数计算
2012.5
1 水文地质参数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河道渗漏补给系数、灌溉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包括渠灌田间 入渗补给系数和井灌回归系数)、潜水蒸发系数、给水 度、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弹性释水率(系数)、压力 传导系数及越流系数等。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概念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经验值
1.5 潜水蒸发系数 —概念
潜水蒸发系数
地下水埋深
E
E0C
k E0
(1
0
)n
潜水蒸发量
0.25— 0.23
0.16— 0.14
0.12— 0.10
0.24— 0.22
0.18— 0.16
0.14— 0.12
粘土
0.11—0.13 0.13—0.15
0.15— 0.13
0.13—0.12
0.12— 0.11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技术要求》中以河北平原为 例给出的降水入渗系数参考值。
影响因素主要是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 深、灌溉定额及耕地的平整程度。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计算
根据野外灌溉试验资料,确定不同土壤岩 性、地下水埋深、次灌溉定额时的值
在缺乏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和有关试 验资料的地区,可采用降水前土壤含水量 较低、次降水量大致相当于次灌溉定额情 况下的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近似地代表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值
Pr
P
影响因素主要有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降 水量大小和强度、土壤前期含水量、气候条件、地形 地貌、植被及地表建筑设施等。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影响因素
影响α值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包气带岩性、 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大小和强度、土壤前期含水量、气 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及地表建筑设施等。据相关实 验站资料分析,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在埋深较小时,随埋 深的增加而增大,至埋深3~4m时达到最大,之后随埋深 的增加而减小,逐步趋于稳定。在埋深大于6m以后,埋 深影响很微弱,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埋深的影响。
m渠
Q渠渗 Q渠引
主要影响因素是渠道衬砌程度、渠道两岸包气 带和含水层岩性特征、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含水量、 水面蒸发强度以及渠系水位和过水时间
1.3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计算
m渠 (1)
消耗水量包括湿润渠道两岸包气带土壤 (称浸润带――下同)和浸润带蒸发的水量、 渠系水面蒸发量、渠系退水量和闸门漏水量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主要有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法、地中渗 透仪测定法和试验区水均衡法等。其中尤以地下水水位 动态资料法更为常用。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地下水动态 法
在侧向径流较微弱、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平原区,
可根据降水后地下水水位升幅、变幅带相应埋深段给水
度值的乘积与降水量的关系计算值。计算公式为:
冲湖积 平原及 滨海平原
粉土 粉质粘土
0.14—0.24 0.20—0.28 0.12—0.19 0.15—0.26
0.33— 0.38
0.22— 0.18
0.16— 0.12
0.40— 0.28
0.29— 0.22
0.26— 0.18
0.28—0.25 0.18—0.16 0.14—0.10 0.28—0.24 0.26—0.20 0.18—0.14
在降水量稀少(降水入渗补给量甚微)、田 间灌溉入渗补给量基本上是地下水唯一补给 来源的干旱区,选取灌区地下水埋深大于潜 水蒸发极限埋深的计算时段(该时段内潜水 蒸发量可忽略不计),采用下式计算灌溉入 渗补给系数值
Q开 hF
ຫໍສະໝຸດ BaiduQ灌
h 为计算时段初地下水水位较高(或地下水埋深较小)
时取负值,计算时段末地下水水位较高(或地下水埋深较小)时 取正值
水位埋深(m)
2—4
4—6
0.35—0.45
0.28—0.32
6—8
>8
0.30—0.35
0.28—0.30
冲洪积 平原区
粉土
0.14—0.23 0.23—0.33
粉质粘土 0.11—0.16 0.16—0.24
粘土
0.09—0.13 0.14—0.16
细砂、粉砂 0.25—0.36 0.36—0.40
1.2 道渗漏补给系数补给系数—概念
m河
Q补 Q损
1.2 道渗漏补给系数补给系数—计算
常年有水的河流,可以近似地认为河道渗漏量全 部补给了地下水
对于季节性河流,当前期无水时,河床及其周边 地下介质处于非饱和状态,河道渗漏量中一部分 要损耗于河道周边浸润,一部分补给地下水
1.3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概念
年
h次 P年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地中渗透仪
采用水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测定不同地下水埋深、岩 性、降水量的值,直观、快捷。但是,地中渗透仪测定的值是 特定的地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和植被条件下的 值,地中 渗透仪中地下水水位固定不变,与野外地下水水位随降水入渗 而上升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当将地中渗透仪测算的值移用 到降水入渗补给量均衡计算区时,要结合均衡计算区实际的地 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和植被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正。当地 下水埋深不大于2m时,地中渗透仪测得的值偏大较多,不宜使 用。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计算
根据野外灌溉试验资料,确定不同土壤岩 性、地下水埋深、次灌溉定额时的值
在缺乏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和有关试 验资料的地区,可采用降水前土壤含水量 较低、次降水量大致相当于次灌溉定额情 况下的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近似地代表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值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计算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水均衡法
在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地下水埋藏较深且已形 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漏斗的平原区(又称超采区),可采用 水量平衡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法推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
1.1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经验值
分区
包气带岩性
中砂、粗砂 细砂、粉砂
<2 0.28—0.30 0.26—0.28
1.3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 —计算
0.3~0.9
m渠 (1)
消耗水量包括湿润渠道两岸包气带土壤 (称浸润带――下同)和浸润带蒸发的水量、 渠系水面蒸发量、渠系退水量和闸门漏水量
1.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概念
Q入渗
Q灌
可根据灌水后地下水 水位的平均升幅与变 幅带给水度计算
可采用引灌水量或根 据次灌溉定额与年灌 溉次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