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妥善处理好各课程平台间的关系;处理好课程间的先 行与后续关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的关系、理论 课程与实践课程间的关系。
强化实践育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通识平台, 拓宽学科基础,凝炼专业主干,灵活方向模块,增加 能力培养型的课程;进一步扩大多种规格的选修课范 围,鼓励立足地方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 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整合优质资源,彰显专 业特色。
定位——人才服务领域的定位
鉴于我们的实际情 况,信息技术支持 与信息系统管理应 该是我们最好的选 择,应该是我们的 人才培养主体
考虑学生个性与长 远发展:选择软件 工程、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教育三个纵 向或横向的发展方 向
定位——人才职位的定位
各单位信息技术部门的信息系统与设备的维护、 管理人员、信息网络的规划设计人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
杨金山
目录
指导思想 修订原则 定位 规格与要求的设定
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体现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进步教育”办学理
念 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 通识教育基础上设置宽口径的专业培养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和规格、积极创新培养模式,整体
人的功能,努力做到全面育人、育全面之人。
修订原则——能力为重原则
立足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建基础、提高、综合三个层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专业见 习、科研训练、综合实习、顶岗训练、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旨在提 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通过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就业志向和人才市场需 求,灵活地选择发展方向,以增强专业方向优势、职业适应性;
要通过改变授课方式,控制课内学时总量,修订辅修专业培养计划,为 学有潜力的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
修订原则——彰显专业特色原则
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要重平台搭建与模块设计,注 重课程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
优化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 人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修订原则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 凸显学生个性 彰显专业特色
修订原则——育人为本的原则
关注人的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 全面发展
修订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从“专业本位”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向以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 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式转变,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 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动脑、生存、做事、做人。 通识教育课程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优化自然科学
类、人文社科类、艺体生活类及其它领域的基础知识结构。 专业课程要按照专业内核,精炼教学内容,注意研究各门课程在培养目
标中的作用,厘清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按照继承、摒弃、创新相结合 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加、改式的整合,科学确定各门课程的 教学内容和学分、学时,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构建专业主干课程, 明确学位课程,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程序员、技术开发的主要人员 信息技术培训人员
规格与要求的设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 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IT企业从事信息管理 系统研发与测试、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嵌入式应用 系统的软硬件开发、信息网络的设计与实施等;能够 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信息技术支持,信 息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够在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要通过实验、实习、学年论文、课程设计、课 程汇报展演、毕业论文(设计)、专业作品、社会实践等实践环 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教育类课程要通过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实践三个层面 的内容,全面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要通过加强教育见 习、教育调研、教育技能训练、教育实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 的学习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规格与要求的设定——专业规格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层次化分析问题
修订原则——凸显学生个性原则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 性的发展,扩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时空,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 系和教育指导,为不同志向、不同能力和不同潜质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培 养环境和条件。
通过实施通识教育,让学生在拥有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基础上,理性地 面对自己的专业;
定位
人才层次的定位 人才服务领域的定位 人才职位的定位
定位——人才层次的定位
科学型
工程研究型 技术研究型
工程应用型 工程与技术复合型
高新技术 、 复杂技术与 简单技术应用型
四层 三层 二层 一层
高职高专侧重操作,属于第一层的中偏下部分
老本科院校侧重二层的中上层部分及第三、四 层。
新本科院校:二层中下及一层中上层
充分wk.baidu.com挥学生的主动性;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
修订原则——德育为先原则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以班 会制度为平台,加强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网络,增强 德育的实效性。
教师要言传身教,亲近和关爱学生。 重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
规格与要求的设定——基本规格与要求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 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 德。
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 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 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强化实践育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通识平台, 拓宽学科基础,凝炼专业主干,灵活方向模块,增加 能力培养型的课程;进一步扩大多种规格的选修课范 围,鼓励立足地方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 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整合优质资源,彰显专 业特色。
定位——人才服务领域的定位
鉴于我们的实际情 况,信息技术支持 与信息系统管理应 该是我们最好的选 择,应该是我们的 人才培养主体
考虑学生个性与长 远发展:选择软件 工程、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教育三个纵 向或横向的发展方 向
定位——人才职位的定位
各单位信息技术部门的信息系统与设备的维护、 管理人员、信息网络的规划设计人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
杨金山
目录
指导思想 修订原则 定位 规格与要求的设定
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体现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进步教育”办学理
念 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 通识教育基础上设置宽口径的专业培养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和规格、积极创新培养模式,整体
人的功能,努力做到全面育人、育全面之人。
修订原则——能力为重原则
立足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建基础、提高、综合三个层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专业见 习、科研训练、综合实习、顶岗训练、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旨在提 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通过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就业志向和人才市场需 求,灵活地选择发展方向,以增强专业方向优势、职业适应性;
要通过改变授课方式,控制课内学时总量,修订辅修专业培养计划,为 学有潜力的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
修订原则——彰显专业特色原则
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要重平台搭建与模块设计,注 重课程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
优化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 人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修订原则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 凸显学生个性 彰显专业特色
修订原则——育人为本的原则
关注人的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 全面发展
修订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从“专业本位”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向以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 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式转变,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 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动脑、生存、做事、做人。 通识教育课程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优化自然科学
类、人文社科类、艺体生活类及其它领域的基础知识结构。 专业课程要按照专业内核,精炼教学内容,注意研究各门课程在培养目
标中的作用,厘清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按照继承、摒弃、创新相结合 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加、改式的整合,科学确定各门课程的 教学内容和学分、学时,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构建专业主干课程, 明确学位课程,加大选修课的比例。
程序员、技术开发的主要人员 信息技术培训人员
规格与要求的设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 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IT企业从事信息管理 系统研发与测试、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嵌入式应用 系统的软硬件开发、信息网络的设计与实施等;能够 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信息技术支持,信 息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够在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要通过实验、实习、学年论文、课程设计、课 程汇报展演、毕业论文(设计)、专业作品、社会实践等实践环 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教育类课程要通过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实践三个层面 的内容,全面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要通过加强教育见 习、教育调研、教育技能训练、教育实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 的学习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规格与要求的设定——专业规格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层次化分析问题
修订原则——凸显学生个性原则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 性的发展,扩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时空,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 系和教育指导,为不同志向、不同能力和不同潜质的学生创造相应的培 养环境和条件。
通过实施通识教育,让学生在拥有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基础上,理性地 面对自己的专业;
定位
人才层次的定位 人才服务领域的定位 人才职位的定位
定位——人才层次的定位
科学型
工程研究型 技术研究型
工程应用型 工程与技术复合型
高新技术 、 复杂技术与 简单技术应用型
四层 三层 二层 一层
高职高专侧重操作,属于第一层的中偏下部分
老本科院校侧重二层的中上层部分及第三、四 层。
新本科院校:二层中下及一层中上层
充分wk.baidu.com挥学生的主动性;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
修订原则——德育为先原则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以班 会制度为平台,加强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网络,增强 德育的实效性。
教师要言传身教,亲近和关爱学生。 重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
规格与要求的设定——基本规格与要求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 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 德。
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 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 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