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女性主义解读

合集下载

浅议艾丽丝·沃克小说《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浅议艾丽丝·沃克小说《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艾丽丝・沃克( 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被誉为“黑人妇女写作文艺复兴运动的灵魂人物”,她的前期创作根植于南方黑人社区生活,尤其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 关注她们的苦难和抗争。

针对黑人妇女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煎熬, 沃克孜孜以求完整的生存 (Survival Whole) ,并提出了独创性的妇女主义理论, 以实现包括男人和女人在内的全人类的生存与完整。

《紫色》发表于1982年,继而在美国引起轰动,次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紫色》这一作品本身的内容形式丰富、深刻,它涵纳了一个黑人女性作家对自我种族与性别身份多角度的思索。

沃克在作品中深刻揭露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歧视和迫害, 并且着力表现和挖掘了其现实和历史根源, 诠释了她对妇女主义的定义。

一、妇女主义的内涵艾丽丝・沃克以她独特的爱的哲学,独创妇女主义理论(womanism),专门用来探讨黑人妇女的生存与发展。

在其代表作《紫色》中,她打破了卑贱的黑人妇女形象的固有模式,塑造了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全新的黑人妇女形象。

正是为了显示黑人女权主义的特殊立场,沃克甚至在1983年放弃了“女权主义”(feminism)而选择了一个新词“女性主义”(womanism),并将其定义为“献身于实现所有人民的,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美的主义”。

它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即反性别歧视、反种族歧视、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

沃克坚持认为,黑人妇女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与其反对种族、经济压迫的斗争紧紧相关。

由此可见,艾丽丝・沃克的妇女解放观念不是狭隘的,她认识到黑人女人不但是黑人,更是女人,是人。

妇女解放意味着男人思想的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这些观点在《紫色》一书中表露无遗。

在这部小说中,沃克用最真实的手法,描写了黑人妇女在夫权专制下的种种不幸,反映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完善过程。

她投入全身心塑造的女主人公茜莉,凭着对生活的渴望和对幸福的执著追求,一时间成为新一代黑人妇女形象的化身。

紫色女权主义分析

紫色女权主义分析

女权主义➢《紫色》片名寓意➢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追求自主婚姻➢追求独立自主生活女权主义一、《紫色》片名寓意“女权主义”直观的从追寻主题来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一开始就是一片非常漂亮的紫色的花海,西莉和奈缇一对姐妹花单纯快乐,但下一个镜头就立刻切换到一种很灰暗的色调,两姐妹的苦难从此开始。

而影片最后,又是在这片紫色的花海中,西莉同奈缇及她的两个孩子重新团聚,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以“紫色”作为片名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同时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一、《紫色》片名寓意“女权主义”➢电影《紫色》是根据黑人作家爱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改编拍摄的。

➢艾丽斯·沃克指出妇女主义之于女性主义就如同紫色之于淡紫色。

就像紫色包含淡紫色一样,妇女主义包含着女性主义。

妇女主义是对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因此,“紫色”一词本身就有女权主义的寓意,反映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先是被继父奸污而不敢言,生下两个孩子又都被继父抢走失踪,知道最后才知道是被卖给了牧师塞缪尔•为了逃避继父和亚伯特的伤害,小小年纪就无家可归,几十年生死未知二、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我这辈子不断在抗争,对我爸爸抗争,对我舅舅抗争,对我的兄弟抗争,女孩子在有男人的家中并不安全,但我从没想过在我自己家中也要抗争。

”二、追求女孩在家中的安全地位奈缇的出走、苏菲亚的抗争以及西莉最后的觉醒反抗,都是对这种于女性歧视和迫害的斗争,是本片所反映的女权主义的体现。

三、追求自主婚姻•亚伯特看上了西莉的妹妹奈缇,但由于继父本身对奈缇不怀好意,西莉就被指定嫁给了已有四个孩子的亚伯特。

但亚伯特却另有所爱,对她百般虐待,而她受旧思想旧习俗的影响只是自叹命苦,从不反抗,还任劳任怨地把丈夫前妻的儿女抚养成人;•秀格开导,终于使得西莉明白要主动争取女人应有的权利。

最后,西莉决然离开了这个带给她半生苦难的男人和婚姻,开始追寻自己的幸福。

浅析《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论文(推荐5篇)

浅析《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论文(推荐5篇)

浅析《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浅析《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论文《紫色》描述了一位南方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奋起反抗,用自己的方法去寻找到自己的自由和解放的女性主义成长小说。

而福柯的话语理论与女性主义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福柯相信权力是在话语中被建构的,权力只有通过话语才能得以实现,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

因此,以福柯的话语理论为背景来分析《紫色》具有很大的契合点。

《紫色》的主要角色是女性 : 西丽和纳蒂姐妹俩、索菲亚和舒格,而男性角色要么无名 , 以某某代之 , 要么通过女性的力量才得以成熟、得以准确定位,小说中的人物矛盾冲突始终是围绕着话语权的争夺而开展的,直到最后男性话语权被女性消解。

一、权力的构建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理论向人们揭示话语是权力的产物,在话语的实践中潜藏着权力的运作。

影响和控制话语运动最根本的因素是权力,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权力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

话语蕴涵着权力,话语显现、释放并行使着权力,话语即权力。

而小说中的世界是男性的世界,男人就是这个世界的话语,而女性话语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抑、被噤声的地位。

这一压迫从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话语权可见一斑:女性不被当成独立个体,她们是被剥夺所有话语权处于权力的最底层的黑人妇女,惶惶终日生活在痛苦中只有靠不断自我麻痹卑微地活下去。

小说主人公西丽的作为人的独立意识就是由继父,丈夫某某先生左右的。

她在家时继父是施虐者,也是话语权的剥夺者。

他不停地使用性暴力和语言暴力弱化西丽作为人的独立意识。

“你最好什么人都不告诉,否则会害了你的妈妈”,他对西丽动手动脚时,捂住她的嘴,威胁她“你最好闭上你的嘴,学会这一套;习惯它”她反复被灌输的对于自己的评价只有“她长得挺丑的,简直不是耐蒂的亲姐妹”“你太笨,用不着总去上学”后来她被迫嫁给有四个孩子的黑人X 先生,在X 眼里,她只是用来照顾孩子和泄欲的工具,稍有不从就非打即骂,不许回嘴。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读·闻·观49摘要:艾丽斯•沃克作为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作家除了关注黑人女性的境遇以外还格外关注生态危机。

在其代表作《紫色》中,艾丽斯•沃克不仅揭露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还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压榨。

小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旨在通过对《紫色》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分析,呼吁人们摒弃对女性的偏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压迫;反抗;和谐艾丽斯•沃克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曾多次获奖,1982年出版的《紫色》更是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生态女性主义是在环境运动和女权运动结合下所诞生的新的理论思潮,它反对等级制度,呼吁人们关注自然和女性,主张建立一个基于爱、关怀和公正的伦理道德体系。

种族、性别和自然一直都是艾丽斯•沃克创作的主题,因此她的作品总是充满着一种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紫色》也不例外。

一、女性和自然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生态女性主义格外关注黑人妇女的生存境遇,作为一名生态女性主义者,艾丽斯•沃克认为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是造成黑人女性凄惨命运的主要原因。

在《紫色》这部小说中,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在女主人公西丽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

西丽14岁的时候被继父强奸,被迫产下的两个孩子也被继父无情地抢走。

在继父的命令下,西丽被迫嫁给有着四个孩子的鳏夫——艾伯特。

继父对艾伯特说道“你对她可以随便,她决不会向你要吃要穿的”,由此可见父权制社会下女性地位的卑微。

对艾伯特而言,西丽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仆人。

艾伯特不允许西丽发表自己的意见,每当西丽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艾伯特就会狠狠地打她并告诫她不许顶嘴。

当艾伯特的姐姐建议他给西丽买些衣服时,艾伯特回答道,“她还要衣服?他看看我,他好像在看粪土,它还需要衣服?他的眼神在说。

”在他眼里,西丽根本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与白人女性不同,黑人女性在遭受性别歧视的同时还饱受种族主义的摧残。

《紫色》分析

《紫色》分析

--《紫色》的分析《紫色》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里斯·沃克的代表作,以美国南方佐治亚乡为背景,讲述了喜丽几十年的家庭生活,反映了黑人女性受到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批判了两性关系中的不合理内容, 张扬了平等独立、自尊自强的女性意识。

喜丽的成长轨迹可分为:迷茫遭受奴役的初期阶段;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而奋起抗争的过渡阶段;独立自主而赢得自由和平等的末期阶段。

《紫色》通过对喜丽与她周围几位不同黑人女性的描写,说明了黑人女性只有相互支持和热爱,才能真正摆脱男性的桎梏,重新建立自我。

夏葛虽然是喜丽丈夫的情人,但在喜丽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各种角色。

夏葛对喜丽的帮助首先表现在唤醒喜丽对自己女性身体的热爱和信心。

在夏葛的启发和支持下,喜丽做起了裤子生意,体会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喜丽的解放不仅是精神解脱,还实现与男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平等。

正是通过这样的自我确立,沃克将一个支离破碎的喜丽整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充满自我和自主意识的女性。

对喜丽的人生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的还有另外两个女性。

索菲亚从一出现就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她认为“女人在有男人的家庭里,就是不安全”。

虽然她战胜了家庭暴力,但在掌握着政权的白人阶级面前,她的反抗犹如以卵击石。

被索菲亚的斗争精神所感染,喜丽终于从沉睡中惊醒,不再忍受艾伯特的欺凌与折磨,为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起反抗。

妹妹耐蒂是喜丽精神上的支柱。

这位个性独立的女性一直对生活充满信心,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不懈地给喜丽写信。

当喜丽在夏葛的帮助下找到被艾伯特藏匿的所有信件时,喜丽顿时感觉到了生活的希望,坚定了跟艾伯特作斗争的勇气。

小说的结局是耐蒂从非洲回来,并带回了喜丽的孩子,让喜丽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大团圆的结局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它不仅歌颂了妇女间的姐妹情,并且强调了黑人妇女要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多次出现的“sky”暗示了喜丽对自由和夫妻平等关系的渴望,电影尾声中哈波对索非亚穿裤子的认同也呈现了作者美好的愿望,暗示一种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的建立。

浅析《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浅析《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浅析《紫色》中的妇女主义作者:赵慧敏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20期摘要《紫色》是部有深远影响力的小说,引起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黑人女作家,沃克指出黑人女性的问题,并试图号召人们去关注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沃克通过对小说中黑人女性和男性人物的分析,告诉我们黑人女性的悲惨经历不仅仅在于她们本身,而且在于黑人男性。

同时,小说为世界上为自由和解放而斗争的黑人女性乃至所有女性指明一条光明的道路。

只有黑人男性转变了对黑人女性的态度,以及黑人女性站起来奋力挣脱重压,她们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沃克为整个人类建立的理想生存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和谐的生存方式。

她所提出的“女性主义”并非是狭隘的,女性的解放也意味着男性的解放,甚至全人类的解放。

关键词《紫色》黑人女性黑人男性解放中图分类号:I712.06文献标识码:A1 引言艾里斯沃克是近年美国女性作家中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

她深受女权主义者的影响,把追求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当作终身事业。

自从1982年她的代表作《紫色》出版后,成为畅销小说并引起广泛关注。

1983年这本书荣获两个奖项——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

《紫色》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小说,它的写作风格,内容以及主题等方面都很值得研究探讨,留给人们无限的思考空间。

本文着重研究《紫色》中的女性主义。

艾丽丝·沃克认为黑人女性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敢于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然后才有可能最终获得与男人一样的平等权利。

她不赞成主人公以前的那种逆来顺受的态度,她所赞赏的是莎格和南蒂所走的道路。

在莎格的帮助下,西里亚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形象,她也不再依赖上帝。

最后她在获得自身价值的同时获得了新的生活。

小说以皆大欢喜结束,全家人的幸福生活代表了艾丽丝·沃克对黑人的希望和寄托。

沃克继承和发展了黑人女作家的优良传统, 深刻剖析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大社会问题, 并提出了妇女主义思想这一实验性的解决方案, 以促进全体黑人的进步。

《紫色》读后感

《紫色》读后感

《紫色》读后感《紫色》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一个关于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声音和地位的故事。

作为一部由艾丽丝·沃克创作的小说,它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对女性独立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的主角,西丽,是一个生活在佐治亚洲的黑人女性。

她从小就被迫与自己的姐妹分开,然后在成年后经历了一段充满虐待和痛苦的婚姻。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西丽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她开始意识到,她不仅仅是一个受害者,更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和追求的女性。

在这部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中挣扎,同时也看到了她如何逐渐找到自己的声音和地位。

西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她从未放弃。

她勇敢地面对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她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女性独立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西丽之外,这部小说还描绘了其他黑人女性的形象。

她们都是坚强、独立、有追求的女性。

她们在男权社会中不断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地位。

这些女性的形象让我看到了女性独立和追求的力量,也让我更加坚信,只有女性自己才能真正地为女性争取权益和地位。

此外,这部小说还通过生动而真实的语言,描绘了黑人女性在历史上所遭受的歧视和压迫。

这些历史事实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机会。

我相信,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总的来说,《紫色》是一部深刻而感人的小说。

它让我看到了女性独立和追求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机会。

我相信,只有女性自己才能真正地为女性争取权益和地位。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同时也要尊重和支持她们的选择和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

试析《紫色》中的女性主义

试析《紫色》中的女性主义

3292014年3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男人和女人的关于权利和社会地位的斗争自古就有,而在西方国家,不仅有男人和女人的斗争,还有一个是黑人和白人的种族的斗争。

而在种族斗争中还掺杂有男人和女人的地位斗争,就是近代以来美国国情的真实写照。

女人为了自己的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与男人进行不懈的斗争,女性主义应运而生!一、女性主义妇女主义,又称为女权、女权主义、女权运动,是指为结束性别歧视、性别剥削和压迫,促进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除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女性主义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如女性、跨性别)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本质上讲是一部妇女的斗争史,血泪史,如果没有男人对女人从身体到精神的欺压和凌辱,令女性忍无可忍,女性也不会奋起反抗。

因此,每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身后,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抗争史,每个女性主义者都一定经历了从最初的受欺凌的无知—-探索和觉醒---奋起反抗的过程。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充分体现着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之间为权利和地位而进行的斗争。

最可圈可点的是其中以主人公西莉为代表的传统女性的抗争,尤其是作者刻画的主人公面对男性权威欺凌的茫然、踌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身边人物的不同命运而逐渐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为了女性主义的权利而抗争的描述表现的淋漓尽致、引人深思!二、《紫色》背景及作者简介《紫色》的作者艾丽丝•沃克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1944年出生于美国南方乔治亚州伊坦顿的一个黑人家庭。

社会的偏见、家庭的贫困,使她深深体会到身为黑人的艰难与困苦。

她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自1982年发表以来轰动了美国文坛,并在1983年一举拿下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

《紫色》是一部的黑人女权主义的佳作,洋溢着女性主义色彩。

全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西莉的女性,从十几岁开始屡遭继父奸污生下两个孩子后又被迫嫁到了另一个黑人家庭成为四个孩子的后妈。

女性自然和谐--解读《紫色》和《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自然和谐--解读《紫色》和《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自然和谐--解读《紫色》和《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1.被统治的女性与自然在《紫色》中,是西丽一直地里工作劳累,是奥林卡部落的女人们被扔到地里工作,就像是世上的骡子,但是就是这无尽的劳动增强了女人和土地的亲密关系,女人们开始喜欢在地里工作,他们为土地唱歌,为天空唱歌。

但是,白人建路的到来把这一切都摧毁了。

沃克借助耐蒂的视角,讲述了西方白人对黑人的掠夺。

当耐蒂首先抵达奥林卡传教时,那儿是一个安静的非洲小村庄。

人们与自然平衡和谐相处,他们是乐观的、积极的。

西方工业文明是非洲居民奥林卡人心中的一个大的阴影,白人为了找到更多的原材料扩大生产,西方侵略者把目光投向这个落后的地区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夜之间完全摧毁了他们的房屋、学校和教会,树木被砍伐,森林被破坏。

他们的破坏性行为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因为没有真正的大自然的解放,妇女就无法得到真正意义的解放,也无法实现整体社会。

①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22,(5)572.②C斯普瑞特奈克.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奉献[J].秦喜清译.国外社会科学,1997,(6):62.③WalkerAlice.TheColorPurple[M].NewYork:PocketBookDiviionofS imonSchuter,Inc.,1982.④Atwood.Margaret.Surfacing[M]NewYork:RandomHoue,Inc.,1987.⑤WarrenKarenJ.EcofeminitPhiloophy:aWeternPerpectiveonWhatIt IandWhyItMatter[M].NewYork:RowmanLittlefield,2000:2.⑥周铭,威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外国文学,2022,(3):53.⑦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紫色》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紫色》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紫色》艾丽丝·沃克在小说《紫色》中展示了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三个阶段:分裂、缝合和完整。

在分裂阶段,自然和女性受到父权制的共同压迫,其压迫的根源是二元制思想。

到了缝合阶段,女性开始觉醒、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这两种变化最终导致了男性思想的觉悟。

这其实是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矛盾缓和并逐渐走向和谐共存的过程。

在完整阶段,女性完成从被压迫走向独立的转型、男性开始尊重女性和自然,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即将形成。

沃克正是通过揭示黑人妇女和自然在重重压迫下的生存状态来唤醒黑人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缝合破碎灵魂以实现完整生存的途径,作品表达了渴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标签:艾丽丝·沃克;《紫色》;生态女性主义艾丽丝·沃克(Alice Waiker)是美国当代文坛最富盛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沃克在其作品中主要关注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深入她们的内心世界,展示她们的彷徨、无助、觉醒和反抗,并以此成为黑人女性的代言人。

沃克本人也曾说过:“我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我的人民的精神生存上了。

”她的成名作《紫色》一经出版就获得普利策文学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和全国图书评论奖,并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

国外评论家对《紫色》的评介涉及其主题意义、妇女主义思想和文化身份等多个方面。

如彼得·普雷斯科特(PeterPrescott)评论《紫色》中的主题包括恐惧、爱的补偿、卑劣的谋杀等许多方面;而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则认为,对《紫色》的阅读,“超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文化的界限”。

其他评论家分析了该小说的艺术形式,如叙述策略、书信体格式和语言特征等。

自20世纪80年代沃克访问中国以来,国内开始了对其作品的研究,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国内评论家对《紫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妇女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方面,如王晓英教授认为,沃克妇女主义的灵魂是对人类完整生存的追求。

《紫色》中的象征解析

《紫色》中的象征解析

《紫色》中的象征解析《紫色》是一部杰出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

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遭遇,展现了其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全面解读与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深入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标签:《紫色》;象征;女性主义艾丽丝·沃克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又一位黑人女作家, 198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紫色》是她最为成功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

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视角出发,充分描述和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及生活状况,以女主人公茜丽由麻木到觉醒,由反抗到独立,由自主到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的人生奋斗经历为主要线索,突出体现了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紫色》中的象征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一间自己的屋子艾丽丝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许多女权主义先驱者的影响。

在这些人当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她的影响尤其深远。

因此,在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中,能够看到伍尔夫的一些女权主义主张。

伍尔夫在自己的论文《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写道:“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这里,伍尔夫所指的“一间屋子”不仅仅是它本身,而且是一种象征。

在她看来,“一间屋子”不仅象征一种自由的生存空间,而且象征一种自由的精神空间。

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就说明女性有了安身立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而这正是妇女解放的关键所在;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妇女就有了一片展示自我和体现自己思想、才能和价值的天空,而不必受任何外物的羁绊。

因此,小说中的三个女主人公茜丽、莎格和聂蒂,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都拥有了自己喜爱的一间屋子:聂蒂有个用树叶铺成的圆顶的茅屋;莎格为自己设计的是一幢又大又圆的粉红色房子;茜丽将自己的房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装扮一新,一切都是紫色的和红色的,只有地板漆成了鲜黄色;对自己房间的不同装饰和布置,象征女性色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各自不同的追求目标,但无论多么不同,在本质上都象征一种生存与精神的自由空间。

艾丽丝·沃克《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浅析

艾丽丝·沃克《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浅析

艾丽丝#沃克5紫色6中的妇女主义浅析吴珊艾丽丝#沃克(A lice W al ker,1944))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

她在她的小说里生动地反映了黑人女性的苦难,歌颂了她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

为了区别于其他女权主义者,她提出了/妇女主义0[1](Wo m anis m)这一独特的思想概念。

如果说妇女主义是理论,她的长篇小说5紫色6[2](The Color Pur ple)便是对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

5紫色6自1982年发表以来,便轰动美国文坛,接连获得了美国文学作品的三个大奖: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奖。

艾丽丝#沃克成为获得普利策奖的第一个黑人女作家。

小说5紫色6以主人公茜莉经历了童年到中年的遭遇,在感情上和性格上获得新生的故事,分析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中遭受双重压迫,不堪重负,并最终崛起反抗,获得新生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

小说探讨了美国社会黑人男女之间的关系,张扬了平等、独立、自尊、自强的女性意识,展现了女性意识回归现代两性关系后双性和谐的辉煌。

小说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黑人妇女要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必须要争取独立自主;要取得和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必须首先寻找自我,认识自身的价值,保持精神世界的完整性。

黑人妇女在社会中受到双重压迫:一方面,她们和黑人男性一样受到白人的种族歧视;另一方面,在黑人自己的圈子里,她们还会受到黑人男性的男权的压迫。

正是这种双重压迫,促使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崛起。

由于黑人女批评家和作家意识到白人男性和女性、黑人男性都在将自己的经验作为标准而视黑人妇女的经验为异端,这促成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诞生。

女性主义是特指黑人妇女或有色妇女,他们欣赏并热爱女性文化、女性情感、女性力量,尤其是重视热爱女性本身。

不仅如此,女性主义者还应该献身于黑人的民族事业,维护民族的整体性。

沃克的女性主义弥补了白人女权主义理论中忽略种族、阶级的话语,把黑人女性话语从白人女权主义话语中解放出来,使女性主义有着鲜明的/少数民族0色彩。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看艾丽丝·沃克的《紫色》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看艾丽丝·沃克的《紫色》

《 紫 色 》 是 一 部 黑 人成 长 与 转变 的 小 说

西 莉亚 的 不 幸
,
是 由 自 己 的族 人 直 接 造成 的
,
而 最 终 的原 因 还 是 种 族 的压
艾 丽丝
.
沃 克是 美 国 当代著 名 的 黑 人 女性 作家
,
.
,
沃克 出
,

,
因为 她 的 白人邻居如果 没 有 处死她 的父 亲
作 者 简介
陕 西 兴 平人 向
:
,
王 萌 (
,
)
,

,
英 语 语 言 文 学硕 士
吕 千平 ( 19 81一
,
他们
,
她 学 会 了爱
爱他 人 也 爱 自 己
,

她 同时 也 认 识 到 自 己
西 莉 亚 的成长 不 仅包
,
现 为 咸 阳 师 范 学院 外 国 语 学院 讲 师
硕士
;
;
)
,

,
作为 一 个 人 的价值 和 尊 严
过三分 之 二 是 西 莉 亚 写 给 上 帝 的
, ,

幸 福 的缘 故

艾 伯特 就 是 一 个 典 型 的例 子 他 不 过 是 一 个 不 完 整 的人
,

读者 对 他 的 印
,
的 巧 封 是 她 的妹妹 写 给 她 的 故 事 以西 莉 亚的 生 活 为中 心 耐蒂的 冒 险 故 事为补 充 故事 从 西 莉 亚十 四 岁开始 西 莉 亚
并最终 精神健 全 的人 括妇 女解放 的不 同阶段
3
.
她 是 一 个 从 生 命 的磨难 中活 下 来

浅析《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论文

浅析《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论文

浅析《紫色》女性话语权解读论文《紫色》描述了一位南方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奋起反抗,用自己的方法去寻找到自己的自由和解放的女性主义成长小说。

而福柯的话语理论与女性主义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之处,福柯相信权力是在话语中被建构的,权力只有通过话语才能得以实现,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

因此,以福柯的话语理论为背景来分析《紫色》具有很大的契合点。

《紫色》的主要角色是女性 : 西丽和纳蒂姐妹俩、索菲亚和舒格,而男性角色要么无名 , 以某某代之 , 要么通过女性的力量才得以成熟、得以准确定位,小说中的人物矛盾冲突始终是围绕着话语权的争夺而开展的,直到最后男性话语权被女性消解。

一、权力的构建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理论向人们揭示话语是权力的产物,在话语的实践中潜藏着权力的运作。

影响和控制话语运动最根本的因素是权力,话语与权力是不可分的,权力是通过话语来实现的。

话语蕴涵着权力,话语显现、释放并行使着权力,话语即权力。

而小说中的世界是男性的世界,男人就是这个世界的话语,而女性话语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抑、被噤声的地位。

这一压迫从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话语权可见一斑:女性不被当成独立个体,她们是被剥夺所有话语权处于权力的最底层的黑人妇女,惶惶终日生活在痛苦中只有靠不断自我麻痹卑微地活下去。

小说主人公西丽的作为人的独立意识就是由继父,丈夫某某先生左右的。

她在家时继父是施虐者,也是话语权的剥夺者。

他不停地使用性暴力和语言暴力弱化西丽作为人的独立意识。

“你最好什么人都不告诉,否则会害了你的妈妈”,他对西丽动手动脚时,捂住她的嘴,威胁她“你最好闭上你的嘴,学会这一套;习惯它”她反复被灌输的对于自己的评价只有“她长得挺丑的,简直不是耐蒂的亲姐妹”“你太笨,用不着总去上学”后来她被迫嫁给有四个孩子的黑人X 先生,在X 眼里,她只是用来照顾孩子和泄欲的工具,稍有不从就非打即骂,不许回嘴。

为了活下来,她也一直逆来顺受,内心痛苦不堪,她低眉、耸肩、双手掩嘴、假装自己不存在。

《紫色》在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解读

《紫色》在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解读

《紫色》在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解读紫色在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解读一、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1、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2、生态女性主义与其他女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3、影响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要思想流派二、紫色在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解读1、紫色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2、紫色在生态女性主义中的政治和社会意义3、紫色的社会影响力一、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生态女性主义是指以自然原则和女性主义思想为基础,关注女性及自然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复兴自然与人类密切关系、统一人性与自然性为其特点。

生态女态主义与一般女性主义融合而构成,突出了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存在及其集体行为,这种理念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生态的、可持续的、平等的发展模式。

1、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以生态发展、生态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有责任观等为理念的女权主义。

它是以强调女性与环境关系,将女性、自然、生态、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统筹结合在一起,以认识自然与保护环境为核心,并将女权主义理念融入保护自然的行动之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2、生态女性主义与其他女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生态女性主义可以说是将女性主义的关注点拓展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它与传统女权主义有既有区别,也有一些共同点。

生态女性主义的内容比传统女权主义广泛,从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到海洋环境的永续管理,从社会公平的追求到生态农业的发展,内容涵盖更多。

另外,它强调空间关系和社会文化环境,扩展了女权主义的视野,取消了对环境及自然资源管理的性别偏见,关注了女性在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及参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贡献与维权。

此外,它与传统女权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增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把女性利益纳入社会发展的视野,同时强调了社会空间的异质性与开放性,以及女性在自然界的概念地位和服务能力,提高了女性社会地位,并且主张以自然界为实验性样本域,尤其是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这也是传统女权主义理论所倡导的。

3、影响生态女性主义的重要思想流派影响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流派有五种,即:朴素主义、自然主义、历史主义、文化实用主义、生态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色》女性主义解读摘要《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这部小说是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觉醒、抗争与成长的诗篇。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分析了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迫害,探讨了她们是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姐妹间的情谊寻取自身解放并反过来推动黑人男性的成长。

关键词:《紫色》黑人女性斗争成长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作品通过主人公茜丽的经历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处境。

整部作品以书信体为叙述形式,“赋予传统的书信文体以深刻的政治内容,刻画了一个受尽屈辱和压迫的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金莉等,2010:196)。

小说的女主人公——饱受摧残的茜丽拒绝思考,压抑自己的感受,完全失去了自我。

后来,在其他几位女性角色的影响和帮助之下,茜丽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她逐步成长为独立勇敢的女性;整部小说主要以茜丽的觉醒、斗争和成长为主线。

事实上,小说中的其他女性角色自身也实现了蜕变,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茜丽的影响。

可以说,《紫色》是一部黑人女性斗争与成长的历史,她们的成长与蜕变不仅源自她们的坚强与勇敢,更依赖于黑人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

此外,这些黑人女性的独立与成长也反过来促进了黑人男性的觉醒与蜕变。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主人公茜丽在不同层面的觉醒与成长,以及她的成长对其他黑人女性和对黑人男性成长的积极意义。

二在《紫色》中,茜丽首先是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她在十四岁的时候被继父阿方索强暴,生下的孩子也被继父抱走,此后更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出嫁后的茜丽成为丈夫艾伯特泄欲的对象和干活的机器,还要忍受丈夫的毒打。

其次,茜丽还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无论是她的继父,还是她的丈夫,这些“黑人男子并不只是黑人社会的产物,而是黑人在美国社会中长期遭受歧视的产物”(王家湘,2006:364)。

身为种族迫害受害者的黑人男性转向更为弱势的黑人女性,通过种种暴行寻求补偿与安慰。

茜丽自然成为了继父和丈夫泄愤的对象。

在这双重枷锁的迫害下,茜丽逆来顺受,不过是一个毫无自我意识、任人操控的机器。

她的这种生活直到索菲亚和莎格的到来才出现转机。

茜丽的儿媳索菲亚是一个独立勇敢的黑人女性。

在充满性别歧视的黑人社会里,她同一切压迫她的男性斗争,包括她的丈夫。

哈波问茜丽如何能让妻子索菲亚听自己的话时,茜丽让他打索菲亚。

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受传统性别歧视的毒害非常之深,也是因为她嫉妒索菲亚的勇敢。

但是在此之后,备受良心谴责的茜丽开始失眠了,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你干了一件错事。

你触犯了一个人的灵魂”(艾丽丝·沃克,2008:29)。

茜丽意识到她触犯了索菲亚的灵魂。

这个灵魂正是黑人女性要求自我独立、敢于同男性抗争的灵魂。

从这个意义来讲,茜丽触犯的不仅是索菲亚的灵魂,也是千千万万黑人女性的灵魂,更是她自己的灵魂。

而这个微弱的声音正是茜丽长期压抑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索菲亚的责问下,茜丽坦白了自己的过错,并将长期受压迫的感受告诉了索菲亚。

索菲亚不仅原谅了茜丽,还教她要与丈夫斗争。

索菲亚还提议要和茜丽一起拼被子,而她们要拼的正是百衲被。

事实上,整部小说都“采用了缝合百衲被的技巧并把缝合百衲被作为小说的中心隐喻”(程锡麟、王晓路,2001:170)。

缝合百衲被的意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不仅体现了黑人女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自身创造力的发挥,更体现了黑人女性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此索菲亚和茜丽缝合的不仅是被子,更是她们的姐妹情谊和作为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

也正是因为萌发了自我意识并拥有了同索菲亚的姐妹情谊,茜丽才得以走向新生,就像她自己说的:“我现在跟新生娃娃一样,睡得香极了”。

(艾丽丝·沃克,2008:31)除了索菲亚,莎格对茜丽的成长也功不可没。

莎格同普通的黑人女性不同,她在感情和经济上完全独立,这一切都给茜丽的独立和成长树立了榜样。

在莎格的影响和帮助下,茜丽渐渐摆脱了父权制社会的枷锁,走向女性独立的道路。

莎格不仅使茜丽免受艾伯特的毒打,更使茜丽看到了男人以外的世界,她告诉茜丽:“你眼睛里没有了男人,你才能看到一切”。

(艾丽丝·沃克,2008:133)莎格帮茜丽找到了被艾伯特藏起的耐蒂的来信,而信的内容不仅进一步开阔了茜丽的视野,还鼓励茜丽要勇敢地活下去,等待同妹妹和孩子团聚的决心。

莎格以茜丽的名字为歌,鼓励茜丽穿上被认为只有男人才穿的长裤,并带着茜丽离开了艾伯特的家。

面对艾伯特的嘲讽,茜丽骄傲地说:“我穷,我是个黑人,我也许长得难看,还不会做饭,有一个声音在对想听的万物说,不过我就在这里。

”(艾丽丝·沃克,2008:41)。

茜丽的这番话无疑是她从父权制枷锁中解脱出来的独立宣言。

离开丈夫的茜丽在莎格的爱和帮助下,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她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从继父那里拿回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经济上获得独立的茜丽终于实现了她人生的蜕变。

三蜕变后的茜丽拥有了独立坚强的主体意识。

这时,读者才在她的信中读到了她对自己外貌的客观描述:“我的皮肤很黑。

我的鼻子很普通。

我的嘴唇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艾丽丝·沃克,2008:179)。

比起之前从他人的视角对茜丽外貌的否定描述,这几句话意义非凡。

茜丽终于可以摆脱他人的视角,拒绝被物化,客观公正地认清自己的外貌。

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心灵的认识:“可我的心一定很年轻,充满朝气,我觉得心里的血气旺着呢。

”(艾丽丝·沃克,2008:179)。

无论是对外貌的描述还是对心灵的评价,这些都是茜丽女性主体意识形成的标志。

茜丽主体意识的形成还体现在她性欲的觉醒和她成熟的爱情观上。

在小说的开始,茜丽对男性只有恐惧和厌恶。

这种恐惧和厌恶是因为她“早期生活中只有压迫式的性生活”(芮渝萍,2004:203)。

茜丽不仅多次被继父阿方索强暴,婚后还要充当丈夫艾伯特的泄欲工具。

因此,虽然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并为人妻子,茜丽对自己的身体以及性爱却毫无了解,用莎格的话来说,她仍然是个处女;是莎格唤起了茜丽的性意识。

茜丽在第一次看到莎格照片的时候就被吸引了,在照顾莎格洗澡时,面对莎格的身体,茜丽更是有一种要变成男人的冲动;是莎格教她了解和欣赏自己的身体,在同莎格的拥抱和亲吻中,茜丽的性意识萌发了。

茜丽的同性恋倾向是她长期遭受男性虐待从而对男性深怀恐惧和厌恶的必然结果,也是她同莎格之间互相理解,彼此爱怜的结果。

性意识觉醒的茜丽,勇敢地追求自由的爱情,并形成了成熟的爱情观。

面对莎格的离去,茜丽虽然伤心,但终于能够振作起来,重新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茜丽对莎格的爱是深刻的,但这种爱是以尊重对方和自己的独立性为前提的。

因此,当得知莎格要回来的时候,茜丽的内心充满了平静:“她如果来的话,我很高兴。

她如果不来的话,我也心满意足。

”(艾丽丝·沃克,2008:199)。

可见茜丽不仅冲破了父权制社会的婚姻牢笼,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还在尊重她所爱的人的决定的同时,拥有了独立的自我。

这种成熟的爱情观无疑是茜丽蜕变的又一例证。

茜丽的蜕变还体现在她宗教观的转变上。

在找到妹妹耐蒂的信并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后,愤怒的茜丽不再给上帝写信了,她转而给耐蒂写信。

因为茜丽终于意识到她头脑中的上帝是一个白人老头。

而她对上帝的信仰无疑使她困于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枷锁之中。

她愤怒地说:“我一直向他祈祷、给他写信的那个上帝是个男人。

他干的事和所有我认识的男人一样,他无聊、健忘、卑鄙。

”(艾丽丝·沃克,2008:129)。

在意识到自己头脑中的上帝是白人男性的化身之后,茜丽坚决要把他赶出自己的头脑。

这就再次体现了她作为黑人女性要摆脱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决心。

在莎格和耐蒂的影响之下,茜丽“向自己内部找寻上帝的声音,而这个上帝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葛海燕,2004:352)。

茜丽的宗教观改变了,她心中的上帝由“他”变成了“它”,由一个白人老头变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神灵,而她也从对上帝的默默祈祷变成了对生活、对自身的感悟和热爱。

茜丽宗教观的改变标志着她对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更清醒的认识,以及她自身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建构。

四事实上,成长的不仅是茜丽,其他的女性角色特别是莎格也实现了人生的蜕变,而这些都同茜丽有着密切的关系。

莎格勇敢独立,但是她特立独行的性格也给他人带来了伤害。

在艾伯特结婚后,莎格仍然保持同他的关系,这给艾伯特的第一任妻子造成了莫大的伤害;就是后来初到艾伯特家养病的时候,莎格对茜丽也糟透了。

此外,莎格同母亲的关系恶劣,自己也尽不到做母亲的责任。

当茜丽问及她是否想念自己的孩子时,莎格回答道:“什么都不想”(艾丽丝·沃克,2008:36)。

可见,莎格在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同时,不仅割裂了同他人特别是同其他女性的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人带来了伤害。

正是在茜丽的精心照顾和茜丽善良朴实的性格的影响下,莎格不仅从重病中痊愈,还学会了爱与责任。

在茜丽的面前,莎格承认了对艾伯特的第一任妻子所犯下的错误,并表露了在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缺失。

而在茜丽帮莎格梳头的时候,莎格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和奶奶。

可见,茜丽不仅唤醒了莎格善良的一面,还修复了她同女性群体的关系。

之后,莎格更是去探望了自己的孩子并表达了对已故父母的思念。

了解了爱与责任的莎格不再是将自己与他人割裂开来一味地去追求独立,而是回归到黑人女性群体的怀抱当中,同姐妹们一起成长、一起蜕变。

茜丽、莎格等黑人女性的成长与蜕变不仅为她们自己赢得了幸福,也反过来促进了黑人男性的觉醒与转变。

之前的艾伯特虽然身为一家之主,整日游手好闲,任意操控妻子和孩子,却并不感到真正的快乐。

茜丽的离开逼迫他反思,他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生活起来,并学会了尊重和热爱他人。

在茜丽回来之后,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茜丽、倾听茜丽的心声,并愿意帮助茜丽做传统意义上女人才做的针线活。

可见,黑人女性对独立的追求,解放的不仅是女性,也使黑人男性能够自立自强,热爱他人与自己,并有机会赢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可惜,茜丽受男性的伤害太深,再加上她对莎格的爱,使她无法和改过自新的艾伯特复合。

但在年轻一代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哈波不再想要索菲亚听自己的话,他愿意让索菲亚出去工作,而自己留在家里照顾家人。

摆脱了性别歧视的哈波终于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对男女角色的定义,真正热爱并且尊重自己的妻子,从而拥有了幸福的生活。

五《紫色》是一部黑人女性生活苦况的真实写照,更是一部黑人女性觉醒、斗争与成长的诗篇。

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依靠自身的力量和深厚的姐妹情谊为自己赢得了自由、尊重与爱情。

这些坚强勇敢的黑人女性更反过来推动了黑人男性的觉醒与成长。

这部小说的意义就在于揭露了黑人社会内部的性别歧视,并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结合起来审视,这就不仅指出了黑人女性解放的道路,更为黑人社会两性寻求融合以及黑人群体寻求解放指明了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