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都江堰课件33张PPT

都江堰课件33张PPT
玉 垒 山

成都平原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6
宝瓶口
分水鱼嘴
岷 江
玉 宝瓶口 垒


成都平原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 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 浸,百姓飨其利。
——《史记·河渠书》
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 。
—— 《水经·江水注》
难题三
在夏天丰水季节,内江 进水量大,灌区易受到洪水威胁; 在冬天枯水季节,内江进水量小, 灌区易遭受旱灾。怎么办呢?
李冰,成为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
难题一
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 区的岷江水,在春夏季会奔腾而 下,河床极不稳定。怎样才能使 岷江水持续而又稳定地经过成都 平原呢?
分水鱼嘴
分水鱼嘴
鱼嘴




难题二
流入内江的岷江水, 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没法进 入成都平原,该怎么办呢?
岷 江内
外江

火烧水浇
3、能为一种现存的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文化传统提 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 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并代表一种文 化的杰出范例,尤其是处在不可逆转的变化之下, 容易损毁的地点;
6、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 作品有直接或明显关联,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
巧夺天工的都江堰
都江堰之源 都江堰之巧 都江堰之魂
都江堰之源
——修建目的
秦惠王欲谋楚……司马错等曰:“蜀有
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 用。水通於楚。有巴之劲卒,燕浮大舶船以东向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2021/3/26
12
4 相关文化
相关诗词 清山春《灌阳竹枝词》诗: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清何盛新《伏龙观》诗: “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断涧流红叶,空潭起白云。凭空桥架索,薄暮树浮曛。龙女今何在,悬崖问柳 君。” 清董湘琴《游伏龙观随吟》: “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清黄俞《都江堰》诗: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 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都江堰二王庙对联》①一门两禹,六字春秋②上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2021/3/26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主要景点
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 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 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 ”,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 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 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 ,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 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 ,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 竹桥、绳桥、竹藤桥等。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 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2021326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文章的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明确】文章推物及人,通过对李冰形象和性格的 描写,高度评价其“既具体又质朴”的政治实践是 中国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并通过 对“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的复杂命运的揭示, 表现了作者对立足实际的真学问、真人格的赞美, 也表现了作者对李冰的“伟大精魂”的褒扬和崇敬 之情。更进一步说,堰由人造,人与堰在精神本质 上是息息相通的。作者对都江堰的褒扬和对李冰精 神的赞美在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作者对 淳朴务实、含蓄内敛的美学境界和精神追求的肯定。
1、文章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在 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全文的纲。“最激动人心”是全 文的文眼。 2、第2自然段,写长城伟大,会不 会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不会。
3、 第一部分运用对比,主要从哪些方面 进行对比?
历史更悠久 都江堰与长 城之比较 为民造福更直接 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 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江堰余秋雨源自了解都江堰国际灌排水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曾 说:“都江堰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它体 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精髓, 这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尤为可贵。” 司马迁《史记》说:“都江堰建成, 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 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250多 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 生态工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都 江堰市城西,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咽喉要冲, 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 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 (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大工程巧 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 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 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天府 之国”成都平原。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技术,共同推进都江堰的保护工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拦截剩余的细小泥沙,防止其进入灌溉渠道。
自动排沙功能确保了灌溉渠道不会被泥沙淤积,从而保证了灌溉的持续 进行。
控制洪水功能
控制洪水功能是指都江堰通过调节流入灌溉渠道的水量和速度,有效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 害。
都江堰的控制洪水功能主要依赖于飞沙堰和宝瓶口两个结构。飞沙堰可以调节流入灌溉渠道 的水量大小,而宝瓶口则可以控制水流速度,防止洪峰过快地冲入下游地区。
农业经济的繁荣
都江堰的灌溉水源保障了成都平原 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使得 该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重要粮食产 地和商贸中心。
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技术传承
都江堰作为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其设计和建造技术对现代水利 工程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态水利的启示
都江堰水利工程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为现代水 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
都江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对现代水利治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2 3
水土保持与土地利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泛滥,减少了 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
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灌溉和排水等措施,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善了 成都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 水生动植物的繁衍。
都江堰的起源
都江堰最初的建设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 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早期建设历程
在李冰父子之后,历代政 府对都江堰进行了多次修 建和改造,以适应不同时 期的水利需求。

《都江堰简介》课件

《都江堰简介》课件
保护了生态环境
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仅发挥了工程的功能作用,还美化了自然景观,提高了环境质量。
美化了自然景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注重生态服务价值的提升,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
都江堰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都江堰的旅游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结词
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详细描述
总结词:都江堰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VS
除了以上景点外,都江堰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松茂古道、青城山等。
农业灌溉
都江堰为周边地区的工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工业供水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旅游业发展
03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让中国人民更加自豪和自信,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03
02
01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秦昭王时期
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
都江堰在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以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的变化。
历代修缮
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为当地农民提供稳定的水源。
灌溉
都江堰的建设还为岷江流域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人李冰
李冰像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 (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 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 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 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 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 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 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 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 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 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 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 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公元前280秋,秦灭蜀30年后,司马错于成都出 发,自岷江东攻楚国,却由于粮食补给问题无法 深入楚国。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背景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蜀地 任蜀郡守,开通岷江往成都的水路枢纽,为攻 打楚国做战略准备。
都江堰的修建,是出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目 的,本意是为了伐楚提供兵源、粮源和通船渠 道,使蜀地成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战略基地。
都江堰图文讲解
飞沙堰
都江堰图文讲解
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 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 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 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 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 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 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 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 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 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图文讲解
鱼嘴
都江堰图文讲解
地震后鱼嘴
都江堰图飞文讲解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 道”,具有泻洪、排沙和 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 又叫它“飞沙堰”。 飞 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 ,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 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 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 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 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 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 溢出;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03
都江堰旅游资源
都江堰的景点介 绍
总结词
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
详细描述
都江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青城山、都江堰 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都是值得一游的景点。这些景点展示了都江堰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都江堰的旅游路线规划
规划内容
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 面,以实现都江堰的可持续发展。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利用方式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应注重生态、文 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如发 展生态旅游、推广地方特色文化等。
管理措施
政府应加强都江堰的管理,制定科学 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确 保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
都江堰的文化意 义
总结词
都江堰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详细描述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更是中华文 明的瑰宝。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都江堰的传说与故事
总结词
都江堰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李冰父子 的敬仰和感激。
总结词
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详细描述
都江堰市旅游局根据游客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条旅游线路。这些线路覆盖了都江堰市的主要景点,包括青城山、 都江堰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更好地了解都江 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都江堰的旅游服务与设施
总结词
都江堰通用课件
CONTENCT

• 都江堰历史与文化 • 都江堰工程原理

都江堰简洁版课件

都江堰简洁版课件
历经多次修缮,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 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 。
工程规模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 字堤等附属工程组成。
工程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将防洪、灌溉、水运、生态等效 益集于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02
都江堰的构成
鱼嘴分水堤
鱼嘴分水堤位于都江堰渠首的岷江出 山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部分 。
都江堰简洁版课件
目录
• 都江堰简介 • 都江堰的构成 • 都江堰的功能 • 都江堰的影响 • 都江堰的维护与保护
01
都江堰简介
地理位置
01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 市灌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
02
距离成都市约50公里,距离青城 山约20公里。
历史背景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 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 型水利工程。
推动。
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启示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对现代水利工程产 生了启示作用,为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可持续性
都江堰水利工程注重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 和维护,实现了长期稳定的水利服务,为现代水利工程的 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借鉴。
跨区域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对成都平原地区产生了影响,也对周 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产生了影响,推动了我国 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05
都江堰的维护与保护
定期维护
01
02
03
定期清理河道
保持河道的通畅,防止淤 泥堆积,确保都江堰的正 常运行。
检查水利设施
对都江堰的水利设施进行 定期检查,及时修复和更 换损坏的设施,确保其正 常运转。

都江堰ppt课件

都江堰ppt课件
水利工程技术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如溢流坝、引水渠道等,对世界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影响。
水利管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验对世界水利工程管理产生了影响,如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 。
05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现状评估
水利工程状况
01
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
破损等现象,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外江与内江的划分
在鱼嘴分水堤的帮助下,岷江 被分为外江和内江两部分。
外江主要用于排洪,而内江则 用于灌溉。这种划分方式既保 证了洪水的及时排出,又满足
了农业灌溉的需求。
在雨季时,外江的水位会明显 高于内江,此时鱼嘴分水堤就 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确保洪水 能够顺利地排向外江。
都江堰的这种划分方式充分体 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实 用性。
03
都江堰的原理与功能
防洪原理
洪水调节
都江堰通过分水鱼嘴、宝瓶口和 飞沙堰等结构,将洪水按照需求 分配到内江和外江,有效调节洪
水流量,降低洪峰。
排沙排石
利用飞沙堰的阻水作用,使上游冲 刷下来的泥沙和石块在堰前沉积, 避免淤塞河道。
自动调整功能
都江堰的设计使得其在面对不同季 节和洪水情况时,能够自动调整分 水比例,确保防洪效果。
水力机械
除了发电,都江堰的水能还可用于驱动水轮泵、水磨等水力机械, 满足农业、工业生产的动力需求。
生态旅游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景观, 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04
都江堰的影响与意义
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影响
1 2
灌溉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地区获得了稳定的 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的工程规模
主体工程构成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 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 构成。
灌溉面积
都江堰灌溉面积超过1000 万亩,覆盖了成都平原的 大部分地区。
防洪与发电功能
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功能, 还具有防洪和发电功能,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 要支撑。
02 都江堰的建造过程
建造前的准备
环境考察
在建造都江堰之前,先对当地的 气候、地形、水文等条件进行深 入考察,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 和利用情况,评估建造的可行性
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01
02
03
04
环境保护优先
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首 要任务,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质量。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 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 城市,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
平。
发展绿色经济
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 济转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
04 都江堰的未来发展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问题
随着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环 境承受压力增大,包括水质下
降、生态破坏等。
城市更新与保护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 现城市更新,是一个重大挑战 。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之 间找到平衡,是都江堰面临的 重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 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相应 的社会服务,是一个需要解决
应急处理
针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制定应 急预案和处理措施,及时组织抢修 和维护,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技术更新与改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运行的 需要,对都江堰进行技术更新和改 造,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都江堰中文简介-22页PPT资料

都江堰中文简介-22页PPT资料
涛滚滚,直泻宝瓶,景色十分壮观。
所藏文物
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右图),1974年 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 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长18厘米。石像冠冕长衣,手置胸前,面含 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 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右为“尹龙长陈台造三 神石人瑜水万世焉”。1975年8月18日加座竖立在伏龙观正殿中。
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
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
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
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
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
简介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 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 翠月湖、都江堰水利等工程。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 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联合 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 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 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 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 化遗产。2019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 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课件 (共38张PPT)

《都江堰》课件 (共38张PPT)
志 远
学 高
身 正
行 笃
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
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或“学者散文”。
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第二部分:水流的强悍与驯顺。 第三部分: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第四部分:影响的巨大与深远。
为什么说长城伟大?
1、规模宏大,占据了辽阔的空 间,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 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能够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
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 厚。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 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 ,而都江堰 ,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第一部分:
1 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 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 第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写作手法?
对比 都江堰与长城
作者从哪几方面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比较?
都江堰 与
长城 之比较
修建年代
规模大小 社会功用 文明特点 形象
都江堰的本质特征:
它像一位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奉献。
三、 为什么说李冰“失败了,终究又胜 利了”?
失 1、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败: 不被统治者所认同。
2、他的百姓安居乐业之梦被 后代所破坏。
他终究又胜利了
四、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 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一方面是说,图谱社会意义的重大, 可与当代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媲美;
另一方面是说,图谱与裁军数据、登 月路线中蕴含的造福于民的思路是相通 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PPT课件
• 宝瓶口同飞沙堰配合具有节制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制内江进水量的关键。内江水流经过宝瓶口流 入,灌溉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在洪水期间,内江水位提升高过飞沙堰,洪水就进入外江流走,再 加上宝瓶口对水流的约束,达到了防洪的作用。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断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余万亩农田。
2021/3/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四 历史变迁
• 技术变革 • 用传统技术制作的竹笼和杩槎自秦以降,都江堰一直以竹笼盛装卵石结合木桩构筑。元朝时吉当普首次引入铁石结构,此后对都江堰主体
结构的争论在明清两代一直不休,都江堰整修也一直在竹笼、铁石两者间反复。直到近代,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引入彻底平息了双方的争 论。 • 竹笼结构的堰体很容易为岷江的急流冲刷损坏,每年都需要投入人工加以整修。随着都江堰灌区的发展,岁修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据记 载,1335年岁修中重点维修的工段达133处,竹笼需更换上万条。岁修所需的劳力和物资都是向灌区农户摊派得来,加上胥吏的盘剥,使 “民不堪命”。为减少岁修工程量并减轻灌区民众负担,元初的李秉彝提出改造工程结构的设想以谋求“一劳永逸”。元朝后期,四川肃 政谦访使吉当普在这一设想的基础上提出用永久性工程代替简易的竹笼结构,以从根本上减轻民众负担。在他的主持下,大修从至正元年 (1335年)十一月开始历时5个月。吉当普以锚铁浆砌条石结构代替传统的竹笼卵石简易结构,对“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又首 次铸造“万六千斤”的铁龟代替鱼嘴。这次工程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铁石材料建筑,是都江堰历史上非常重大的改革,堰体结构和筑造思想 都发生了实质上的剧变。 • 自吉当普首次实践铁石结构之后,明清两代先后共有四次采用铁石结构大修都江堰枢纽。建文年间,灌县知县胡光延续以浆砌条石结合铁 钉锚固的方法修成铁石堰堤。嘉靖十年(1531年),水利佥事张彦杲作《议处修堰新规》提出铁石堰堤的预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水利佥事施千祥以浆砌条石灌注铁水固定的方法重修堰体堤坝,并且以7万斤生铁铸造了铁牛鱼嘴。25年后岷江大洪水对堰体造成较大破坏, 水利佥事杜诗在巡按郭庄的指导下疏浚铁牛鱼嘴的基址,并用铁条加固堰体和护岸。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参考明代时 的办法,又一次以铁石结构改造了堰体和堤坝。 • 铁石结构的优点很明显。由于铁石堰体的整体性和重量,它比竹笼结构能抵御更强的水流冲击,因此一次修建之后不需要像后者那样每年 都要较大规模的整修。但是它的缺点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同样让人难以承受。修建铁石结构耗费甚大,而且往往由于基础 处理不够深,并不能如预计的那样长久使用,寿命最长的不过40年。另外,竹笼的构筑能够直接就地取材,能够利用蜀地产竹和江边多有 卵石的优势。而灌区周边冶铁和采石却都相当不便。因此构筑铁石结构平均下来的花费相比采用竹笼结构并无很大优势。 • 民国时,近代的设计施工方法以及新型建材逐渐传入中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成都水利知事周郁如用条石修砌鱼嘴,以水泥建筑 鱼嘴基础。虽然还是由于基础处理不深,堰体当年就被特大洪水全部冲毁,但开创了应用水泥等近代材料修筑堰体的先河。1936年,四川 省水利局长张沅主持都江堰大修,重新设计鱼嘴,采用巨型条石构筑,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并且成功处理了鱼嘴的基础问题。在采用近代 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之外,张沅还秉承传统的杩槎、竹笼等护堰手段层层设防。这次修建的鱼嘴非常成功,奠定了现代鱼嘴的基础,直 到1974年因修筑外江节制闸才被主动拆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鱼嘴、离堆、宝瓶口,以及所有分水堤、导水堤和渠岸都以混凝土进行加固和保护。灌溉渠系也进行了系统整修 和大力发展。最重要的变化是,都江堰原有的自流分水系统逐渐被人工控制的水闸系统所代替。现在都江堰的面貌与古代相比已经有了极 大的不同。

中职语文都江堰ppt课件

中职语文都江堰ppt课件

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
强化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案 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将语 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中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 豪感。
游客前来游览。
川西民俗文化
都江堰市是川西地区的重要城市 之一,其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包 括川剧、变脸、竹编等,都是游
客了解川西文化的绝佳机会。
都江堰的旅游发展
旅游设施完善
01
都江堰市拥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餐饮、交通等,能
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丰富
02
都江堰市推出了多种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
促进了地方文化发展
都江堰所在的成都平原地区文化底蕴深厚,都江 堰的建设和维护对促进当地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 作用。
02 课文内容解析
课文结构解析
清晰明了
课文《都江堰》以时间为线索,从工程历史、修建背景、修建过程、修建影响等 方面展开,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课文语言特色解析
生动形象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它绝不象黄果树瀑布那样张扬自我的性格,毫无遮拦地写意”,形象生动 地描绘了都江堰的静谧之美。
复杂句子的理解
复杂句子包含多个分句和从句,需要分析其结构才能理解其含义。例如,“虽 然他很累,但是他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04 都江堰的旅游资源
都江堰的旅游景点
玉垒山
位于都江堰市区,是都江堰的标 志性景点之一,山上有玉垒关、 玉垒阁等景点,可以俯瞰都江堰

都江堰PPT演示课件

都江堰PPT演示课件
众注视之下。
5、衮衮诸公:称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 6、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
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 曲形式。
12
感知与领悟(一)
1、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 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13
比较对象 比较项目
修建时间 规模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 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 和反问。具有一种自信、理性、从容、智慧的贵 族气质,并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人们 称之“文化散文”。
“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 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1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坐落 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 子开凿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 、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 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 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
① 李冰其人:秦国、蜀郡守 ② 行为:修建都江堰 ③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④ 品格:质朴、冰清玉洁、为民造福、求真务
实、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⑤ 实践内容:水利治理,生命实践 ⑥ 实践结果: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20
文本解析
请在第三部分中,找出直接高度评 价李冰父子贡献的段落。
本部分中,第10、14、18、19、20、 24自然段对李冰父子高度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瓶口
鱼嘴
3 主要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 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 “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 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 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 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 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 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 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3 主要景点
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 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 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 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2 建设沿革
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 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 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 ”,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 ,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 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 至今。
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 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 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 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 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 和宝瓶口进水口。
2 建设沿革
修建环境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 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 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 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 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dū jiāng yàn]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录),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 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 伏龙观、二王庙、安 澜索桥、玉垒关、离 堆公园、玉垒山公园、 玉女峰、灵岩寺、普 照寺、翠月湖、都江 堰水利工程等
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 都市都江堰市(原灌 县)城西,坐落在成 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距成都约56公里,距 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 里。 气候特点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 季风湿润气候区,年 均气温15.2℃, 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 米,年均无霜期280 天。这里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品牌建设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 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 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 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 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 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 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 建设沿革
修建背景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 的。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 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 ,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 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